智能制造(1)

智能制造(1)
智能制造(1)

智能制造

王明建 122020037

摘要:文章介绍了智能制造的产生背景、概念、支撑技术、研究内容,并对智能制造与

人工智能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关系作了简介。

关键词: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技术

Abstract:This paper are introduced creating background,concept,support techniques,research content of IM.

Key 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IMS) Intelligence manufacturing technique.(IMT)

智能制造产生的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来看,经历了由手工制作、泰勒化制造、高度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集成化制造、并行规划设计制造等阶段。就制造自动化而言,大体上每十年上一个台阶:50~60年代是单机数控,70年代以后则是CNC 机床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化岛,80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柔性自动化热潮。与此同时,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但与实用化相距甚远。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与发展,机械制造大体沿两条路线发展:一是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二是借助计算机和自动化科学的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发展。80年代以来,传统制造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存在着很多问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向产品、工艺和系统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这就促使我们借助现代的工具和方法,利用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集成传统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一种新型的制造技术与系统,这便是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IMT)和智能制造系统(IMS)。

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制造专家的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并将这些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其贯穿应用于整个制造企业的各个子系统(如经营决策、采购、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造、装配、质量保证和市场销售等),以实现整个制造企业经营运作的高度柔性化和集成化,从而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专家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制造业专家的智能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的一种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的先进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技术的支撑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IMT的目标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制造业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人的部分脑力劳动,而这些正是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内容。因此,IMS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IMS的智能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当然,由于人类大脑活动思维的复杂性,人们对其的认识还很片面,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尚处于低级阶段。目前IMS中的智能主要是人(各专业领域专家)的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涉及市场分析、产品设计、生产规划、过程控制、质量管理、材料处理、设备维护等诸方面。结果是开发出了种类繁多的面向

特定领域的独立的专家系统、基于知识的系统或智能辅助系统,形成一系列的“智能化孤岛”。随着研究与应用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未来的制造自动化应是高度集成化与智能化的人—机系统的有机融合,制造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要依赖于整个制造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如何提高这些“孤岛”的应用范围和在实际制造环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种通过集成制造自动化、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机等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制造工程——I M T 和新——代制造系统——I M S 便脱颖而出。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与I M T 和I M S 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I M S 和I M T 首次以部分取代制造中人的脑力劳动为研究目标,而不再仅起“辅助和支持”作用,在一定范围还需要能独立地适应周围环境,开展工作。

并行工程

就制造业而言,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CE)是指产品概念的形成和设计,与其生产和服务系统的实现相平行,即在制造过程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用户要求及报废处理),集成并共享各个环节的制造智能,并行地开展产品制造各环节的设计工作。

虚拟制造技术

虚拟制造技术(virtu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VMT)是实际制造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本质实现,即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环境中,实现产品的设计、工艺过程编制、加工制造、性能分析、质量检验,以及企业各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等产品制造的本质过程,以增强制造过程各级的决策与控制能力,以此达到产品开发周期最短、成本最低、质量最优、生产效率最高。

信息网络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是制造过程的系统和各个环节“智能集成”化的支撑。信息网络是制造信息及知识流动的通道。

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是指基于IMT,利用计算机综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如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智能制造机器、代理(agent)技术、材料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并行工程、生命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在国际标准化和互换性的基础上,使整个企业制造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分别智能化,并使制造系统形成由网络集成的、高度自动化的一种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的特点:

自组织能力

IMS中的各种组成单元能够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自行集结成一种超柔性最佳结构,并按照最优的方式运行。其柔性不仅表现在运行方式上,还表现在结构形式上。完成任务后,该结构自行解散,以备在下一个任务中集结成新的结构。自组织能力是IMS的一个重要标志。自律能力

IMS具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及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强有力的知识库和基于知识的模型是自律能力的基础。IMS能根据周围环境和自身作业状况的信息进行监测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自行调整控制策略,以采用最佳运行方案。这种自律能力使整个制造系统具备抗干扰、自适应和容错等能力。

自学习和自维护能力

IMS能以原有的专家知识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学习,完善系统的知识库,并删除库中不适用的知识,使知识库更趋合理;同时,还能对系统故障进行自我诊断、排除及修复。

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

IMS不单纯是“人工智能”系统,而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一种混合智能。人机一体化一方面突出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在智能机器的配合下,更好地发挥了人的潜能,使人机之间表现出一种平等共事、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的关系,使两者在不同的层次上各显其能,相辅相成。

虚拟现实

这是实现虚拟制造的支持技术,也是实现高水平人机一体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人机结合的新一代智能界面,使得可用虚拟手段智能地表现现实,它是智能制造的一个显著特征。

对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1.开拓智能制造研究领域,加强综合、集成。重点开展以机器人、全能体和多智能体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如快速重构制造系统、全能制造系统等)研究,为21世纪我国机械、汽车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和制造技术创新做出突出的贡献。解决智能制造技术和重大问题需要的不再只是个人或一个单的贡献,而是需要团队的整体性贡献。

2.目前国内IMT研究单位较多,并在先进制造理论、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多项研究成果,但由于一个单位经费和力量有限,许多成果难于实际应用,没有成气候,建议联合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学研单位,共同投资、共享成果、共担风险,进行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工程研究。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智能制造示范单元或示范工程。

3.IMT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建议加强IMT的国际合作研究,密切与国外知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提高我们研究起点和工作水平。

结语: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基础,被称为“立国之本”。而我国的制造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现为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仍依赖进口。对此,我国已引起重视,在“九五”科技规划,将先进制造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而竞争的核心是先进制造技术。在此环境下,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利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及人才创新,才能实现我国跻身世界制造强国的目标。

未来必然是以高度的集成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化制造系统,并以部分取代制造中人的脑力劳动为研究目标,将在整个制造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将人的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融合,以便有效地推广专家的经验知识,从而实现制造过程的最优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对于智能制造的研究不仅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降低成本,而且也是为了提高国家制造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速度,以期在未来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将不只是面向21世纪的制造业达到更高程度的集成和效率,对于一般工业过程的智能化化或精密生产环境而言,均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它的出现将使人们从一个完全崭新的角度去从事科学技术和制造领域的研究。目前发达国家正在积极起动这一高新技术,并投巨资、集中大批优秀人才进行跨国合作研究与开发,我国也应当适度开展跟踪研究。我们当前应该系统深入地开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现有加工单元技术与机器设备的智能化研究。特别是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即能实现高精度、易操作和无人管理的智能制造系统,以满足我国制造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亚波智能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年15卷第3期(333001)

2.荣烈润面向21世纪的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2006,12(4)

3.熊有伦孙容磊李斌吴波智能制造:回顾与展望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武汉430074

4.熊有伦张卫平制造科学- - 先进制造技术的源泉科学通报1998

5.段广洪等多智能体系统:一种新型的生产运行模式中国机械工程1998

6.史忠植高级人工智能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7.杨文通王曹刘志峰等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8.王英林刘敏张申生基于Agent的敏捷供应链及相关技术中国机械工程

9.张军赵江洪网络协同数控机床工业设计系统中的知识获取与应用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

机械制造中数控加工技术的重要性探究

机械制造中数控加工技术的重要性探究 发表时间:2018-12-26T09:43:58.123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0期作者:孙浩楠朱琳 [导读] 数控加工技术加入机械制造中之后,使得机械行业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阔,可以说在工、农、商、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随处都有其身影,故而,数控加工技术的加入,使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摘要:数控加工技术加入机械制造中之后,使得机械行业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阔,可以说在工、农、商、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随处都有其身影,故而,数控加工技术的加入,使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基于此,文章先对数控加工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再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希望能够对加快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控加工机械制造重要性 一、数控加工技术简述 数控加工技术是由机械数控设备和电子信息技术两者相互融合的结果,其在管理、维修等各方面都和普通设备存在很大差别。它将计算机系统在收集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等各方面的优势很好地运用到了机械制造业当中,有效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使得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维护管理的质量大大提高。 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设备,机械数控加工设备和过去传统的普通机床比起来具有许多非常显著的优势,它能够加工普通机床无法达到的复杂型面,且作业效果良好。不论是加工的精密度还是自动化程度以及提高产品质量与性能等各方面,机械数控加工技术都比传统的普通机床要高出许多,这对于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大力发展,促进生产制造整体效率及经济效益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工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其重要地位的日渐突出,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大力研发和引入先进制造技术,全面推广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并加大人力、财力等要素来支持数控加工技术的改进和完善。 二、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其在机械制造业当中的重要性分析 1、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及其重要性 如今,汽车已经逐渐变成一种大众化商品。汽车制造业涉及到的零部件非常多,而且工序结构也较为复杂,再加上汽车制造技术对于零件精密度要求非常高,造价成本高。将数控加工技术运用到汽车工业制造行业,不但能够达成汽车零部件加工自动化生产这一目标,满足其对于精密度的要求,同时还能促使汽车大规模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让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可以有能力购买和使用汽车。 2、应用于军备机械制造领域及其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国防建设现代化。国防建设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是否能安居乐业地生活。将数控加工技术运用于军备机械制造行业,将传统生产机床和数控加工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军备机械现代化加工制造,不但能够促进军备机械制造向着高级、精密和尖端发展,还能够让军备机械实现批量化生产,降低生产加工的成本。将数控加工技术应用到军备机械生产当中,最大的贡献在于针对那些工艺和精密度要求非常高的零部件进行生产,利用数控加工技术高自动化和高稳定性以及高科技含量生产精密部件,并将部件的生产误差降到最低,让中国的军备机械制造能够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化需求,促进我国国防建设过程中技术含量的提高,有效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3、应用于机床设备制造及其重要性 在机械产品生产制造过程当中,机床设备是非常常见的生产设备之一,可以说,机床设备技术含量的高低和生产效率将对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程度有直接影响。将数控加工技术应用到其中有两大作用:促进机床设备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批量生产;让机床设备可真正实现自动化生产,实现机床设备数字化监督管理。 三、我国数控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我国数控加工技术发展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国数控加工技术还有很大差距,许多关键技术我国都还未能掌握。现如今,数控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数控机床也朝着高性能、高精度以及高柔性化这一方向发展进步。 从目前我国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应用的整体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影响了数控加工水平的提高:首先,对数控机床缺乏科学合理的运用。机械制造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长,机械加工技术也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一些机械制造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支出,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机械加工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当中,致使这些设备出现折旧、老化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加工设备的精度及质量,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被降低了许多。工作人员在机械加工时存在操作比较随意的现象,并未严格根据相关规程来使用和操作机床,导致机床的使用较为混乱,比如加工零件时并未根据零件分类来进行加工,加工工序不合理等等,这些都使得机械设备受到了严重损害,产品的加工质量及效率也严重下降;其次,操刀把握不准确是影响数控加工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换刀方式是否恰当对于数控机械加工精度影响巨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选择合理的换刀方法,尽量缩短换刀时间,只有这样方可促进换刀效率的提升,降低投资成本,促进精度最大限度的提升;另外,如何布设走刀线路,怎么样才能有效合理地安排刀具位置也会对机械数控的加工水平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我国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1)首先,着力发展“PC+运动控制器”的开放式数控系统,这一数控系统有着较高的处理信息水平、开放程度比较高、适用性强等优势,在提高加工制造的精度以及柔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能够充分满足市场需求能力。比如美国就把这一技术称之为新生代的工业控制器,日本则认为该技术能够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目前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还比较落后,而开放式数控则为我国的数控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扶持开放性数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我国制造业的优化调整,最终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其次,目前我国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针对分析生产制造图样、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等方面还是人工手动进行工作的,这种方法工作效率低,并且发生错误的几率比较高。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实现手动编程向自动编程的转变,通过计算机来替代人工操作,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3)如今,数控加工技术运用于机械制造业是越来越广泛。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我们还应该积极创新数控技术,努力发展经济型数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感知系统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感知系统 目录 摘要 (2) 智能感知技术 (2) 感知技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基于人体分析 (3) 基于行为分析 (3) 基于车辆分析 (4) 基于图像分析 (4) 智能感知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

用 (5) 我国发展感知信息技术具备有利条件 (6) 我国在发展感知技术方面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7) 世界各国对于智能制造的发展动向 (7)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当前,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创新、融合和普及应用,一个万物互联智能化时代正在到来。感知信息技术以传感器为核心,结合射频、功率、微处理器、微能源等技术,是未来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性、决定性核心技术之一。尤其是,感知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计算和通信技术,无需遵循投资巨大、风险极高、已接近物理极限的传统半导体的“摩尔定律”,而是在成熟半导体工艺上的多元微技术融合创新,即“More than Moore”/“超越摩尔”。 关键词:智能感知技术互联网

智能感知技术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什么是智能感知技术。所谓的智能感知技术就是重点研究基于生物特征、以自然语言和动态图像的理解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生物特征识别、智能交通等相关领域的系统技术。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创新、融合和普及应用,一个万物互联智能化时代正在到来。感知信息技术以传感器为核心,结合射频、功率、微处理器、微能源等技术,是未来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性、决定性核心技术之一。尤其是,感知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计算和通信技术,无需遵循投资巨大、风险极高、已接近物理极限的传统半导体的“摩尔定律”,而是在成熟半导体工 艺上的多元微技术融合创新,即“More than Moore”/“超越摩尔”。 PC时期Wintel联盟垄断了整整20年,移动互联网时期ARM+安卓又 形成了新一轮垄断。在如今的感知时代,“超越摩尔”是我国一个打破垄 断束缚的难得历史机遇,如果加大在此领域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已有的半导体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有很大可能在未来智能时代实现赶超发展,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感知技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我们要重视感知技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信息技术从计算时代、通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感知时代经历了三个浪潮:PC的普及产生了互联网,

数控加工技术及设备

数控加工技术及设备 1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计算几何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数控技术的不断更新是CAM技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工业界对数控加工技术不断提出需求是CAM技术发展的原动力,CAM软件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是CAM技术发展的催化剂。CAM技术从诞生到现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加工质量稳定、加工精度高。 最早出现的CAM软件是50年代开发的平面编程系统,60年代发展到具有曲面编程能力的系统,80年代出现了具有图形交互的雕塑曲面编程能力的系统。在数控机床和数控技术出现以前,同一套图纸,在不同的加工车间,产品表面质量差异大,即使是同一个工人,加工相同的零件,其质量也不尽相同。当加工曲线、曲面以及精密孔时,对加工精度的要求就更加迫切了。有了数控机床,加工同一种零件,使用同一段数控代码,加工质量稳定。后来,发展了曲面造型技术,人们设计产品,不再仅仅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开始追求产品的外观和更好的性能,大量使用复杂曲面进行产品设计。因此,产品的加工精度被提到首要地位。 1.2、加工效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产品生产的趋势是多品种、小批量,制造业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制造周期。对制造业,尤其是对模具加工业来说,就是要在保证模具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数控机床的性能,提高加工效率,缩短加工时间,保证产品及时上市。为满足高效率的需求,出现了三轴、四轴、五轴甚至更多联动轴的机床。CAM技术也随之发展。各软件厂商纷纷推出多轴数控加工系统。近年来,绝大多数关于NC的文章都是围绕多轴刀具轨迹生成和干涉检查与修正展开讨论的。这是CAM技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浅谈智能制造平台安全措施与应用》

《浅谈智能制造平台安全措施与应用》 摘要:随着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及我国“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自动化装备等细分产业得到重点关注,建立智能制造平台可有效缩短生产周期、提升生产效率,为企业智能制造化水平的提升带来长远效益。同时,研究智能制造平台也成为很多学校和科研单位的重点,研究系统安全措施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保证柔性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有效协调运行,设备的安全、稳定,保证人身安全,避免安全事故出现始终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智能制造;安全措施;应用 一、智能制造平台的组成与安全要求 1.智能制造平台组成 智能制造平台主要由加工和运储系统组成,用于水晶纪念碑的生产制造。 两台数控机床主要完成从毛坯料到底座的加工工作,搬运机器人主要完成物料传输过程中的搬运、抓取等工作。分拣机器人安装视觉识别系统,对物料进行拍照识别,分拣物料底座毛坯和水晶,所有工业机器人全部通过工业网络与控制器进行实时通信,由控制器控制机器人完成全自动运行。水晶激光雕刻机通过工业总线与系统相连,在系统调配下保持节拍。 运储系统由两台复合型无人搬运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和立体库组成,AGV负责物料和成品的转运,立体库用于物料和成品的储存,实现物料从毛坯底料到成型出库的全自动生产流程。 2.智能制造平台的安全要求 全套系统实现手动和自动控制,不仅要满足基本生产,还要兼顾教学要求。(1)人身安全要求 第一、设备全自动运行过程中,人员不能进入生产和运储区域,如果误进入设备需要停止工作。第二、AGV运行过程中要保证不碰到设备和人员,手动运行过程中遇到前方人员需要及时停止。第三、避免由于人员失误操作而引起的人员和设备损伤。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情况都需要停止运行设备,并报警等待处理。 (2)设备安全要求 第一、在手动与自动切换过程中要保证物料信息变化准确,手动放置和取走物料不能影响生产流程或者造成撞击。第二、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多个机器人有交叉区域,在交叉区域中要避免碰撞并保证时效。第三、在机床和雕刻机工作过程中,保证机器人不动。由于设备的开关门工作也由机器人完成,因此,还要保证关门后设备可以正常工作。 二、智能制造平台的安全措施 1.区域联锁保护 两台机器人工作区域存在重复情况,因此要避免两台机器人同时在相同区域工作,机器人出入时设备也要保证正常运行。本系统中,针对控制核心设备机器人的工作区域进行了标定和判断,对机器人运行空间进行分割。当某一机器人进入标记好的工作区域后,通过工业以太网传递给周围机器人和设备,避免其他设备进入相同区域,只有当该机器人移出该区域后,其他机器人才可以进入,并在进入后再次标记,达到区域联锁保护的目的。而控制器同样通过通信网络接收信息,协调调度,使工作区域利用最大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降低或者少降低工作效率,采用设备间区域联锁保护很好地处理了设备间交叉运行问题,将数

标题智能制造安全监测与运营管理平台

AII测试床申请模板智能制造安全监测与运营管理平台 标题:智能制造安全监测与运营管理平台 引言/导读 360企业安全技术(北京)集团有限公司是360公司继个人安全市场后专注于为政府、军队、企业,教育、金融等机构和组织提供企业级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网络安全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齐向东,注册资本 1.33亿人民币,总部设立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6号院2号楼(电子城.国际电子总部),同时公司在上海、成都、广州、大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公司拥有4000余名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人员。截止目前已经为90%部委、72%央企、100%大型银行以及上百万中小企业提供了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 本项目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工业互联网先进技术,在实现供水设备智能互联的基础上,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实时分析、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整合供水设备从设计、生产、安装、运营、维保、报废到优化的全生命周期八大环节的数据,开发基于目标用户的设备个性化需求系统、设备标准化设计系统、设备最优化智能生产系统、移动施工管理系统、设备远程监管系统、设备故障预警系统、故障专家自诊断系统、维保快速响应系统等服务应用,并通过APP、Web等人机交互工具为不同用户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用户界面,构建供水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平台。 一、关键词 安全监测、运营管理 二、发起公司和主要联系人联系方式 发起单位:360企业安全技术(北京)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联系人:崔君荣 cuijunrong@https://www.360docs.net/doc/8916799923.html, 陶耀东 taoyaodong@https://www.360docs.net/doc/8916799923.html, YYYY-MM-DD Version 0.1

三、合作公司 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四、测试床项目目标和概述 ?主要目标 “智能制造安全监测与运营管理平台”主要实现对智能制造企业工控系统通信数据和安全日志进行快速、自动化的关联分析,及时发现智能制造行业工控系统异常和针对工控系统的威胁,通过可视化的技术将这些威胁和异常的总体安全态势展现给用户,通过对告警和响应的自动化发布、跟踪、管理实现安全风险的闭环管理。 通过建设智能制造安全监测与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内网IT和OT安全的统一管理,企业内部通过全网流量监测,提前洞悉企业内部各种工业安全威胁,降低智能制造企业在进行工业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安全门槛,促进智能制造相关产业高速发展。 ?总体概述 智能制造安全监测与运营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流量传感器、日志采集探针、关联规则引擎和分析平台4个硬件模块。如下图所示: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在智能制造时代的应用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916799923.html,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在智能制造时代的应用展望 作者:丁大勇张琳 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33期 摘要:智能制造是精益生产管理与物联网结合的产物,也是制造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精益生产模式分析出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应用特性从内部资源管理和外部环境管理两方面为中国企业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生产管理智能制造物联网模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G931.6 文献标识码:A 1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分析 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又称精良生产,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基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研究提炼而来,并被认为是最适合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成组织管理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及时制造、消除浪费、消灭故障、追求零缺陷、零库存。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生产计划控制和库存管理,需要基于整体优化思想下合理配置和利用可用生产要素,达成消除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使用,同时追求生产过程的尽善尽美。目标是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和应变能力,让企业生产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准时制生产JIT(Just In Time)则是其管理目标的体现,JIT的分解目标则由追求零库存、快速反应、内外环境统一、人本主义等构成。 精益生产的实现基于多方面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协调,与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组织行为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环节紧密相连。精益生产模式不是一个只在生产运营管理层面就可以实现的生产模式,其实施和效能的发挥需要整个企业的全方位协同,也只有优秀的全方位协同才可能真正的实施精益生产,并取得精益生产模式的预期效果。 2 精益生产管理工具的应用 企业实现精益生产管理需要进行从企业员工管理到整个产业链融合的全方位配合,这些配合环节构成了精益生产技术的应用模块。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应用按所涉及的组织层面和关键元素可分为管理思想层、生产执行层、生产决策层和员工执行层四个层面。

从精益生产走向智能制造的10个必经之路

从精益生产走向智能制造的10个必经之路 1、精益化 精益生产,最早就是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而设计的,其两大支柱就是“准时化” 与“智能自动化”。 根据天行健咨询辅导企业的经验,只要企业坚持做下去,大部分都能获得50%甚至更高的提升空间。遗憾的是,精益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中并未得到有效实施,他们大多只是口头上说说,因为急功近利以及缺乏导入经验方法等,无法坚持下来半途而废。精益的成功实施并不难,关键在于领导的决心与管理层观念的转变。 2、标准化 标准化是自动化的基础,也是智能制造的前提。国内企业不重视或者没有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标准化当然也还包括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作业方式,有了标准化,自动化才能据此开发出来,比如自动焊接,自动装配,假设零部件千变万化,作业方式也不固定,自动化将很难实现,即使实现成本也很高。 3、模块化 模块化降低了从设计、采购到生产的复杂程度,标准化的接口和连接方式增加了通用性,降低了制造成本与周期,自动化生产、物流与信息沟通更加容易实现。模块化实施起来相对较难,涉及到行业与企业标准,需要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相互间构建精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为重要。 4、自动化 自动化与信息化是实现智能制造投资最大的部分。企业在做自动化改造前千万要慎重,为什么要升级自动化?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合理的投资回报期应控制在5年以下)?自动化设备可靠

性怎样?有何风险?能适应产品的升级换代吗?一定要想清楚,否则成本不降反升。很多企业投入后才发现设备不成熟故障频繁,或者上马的设备不好用,还不如人工操作灵活方便,结果几十万、上百万投入的设备被任性地搁置,这种无效的投入甚至会拖垮企业。从投资回报最大、最容易实现的部分做起,当然还要结合前面所讲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并且满足精益生产的要求,优化相应的生产流程,一步一步循序推进,且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跟风。 5、服务化 中国目前拥有超过6亿的网民,7亿台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从制造向服务的转型。美国倡导的“工业互联网”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形成开放而全球化的工业网络,其内涵已经超越制造过程以及制造业本身,跨越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价值链,涵盖航空、能源、交通、医疗等更多工业领域。 6、个性化 高品质、低成本的个性化实现首先取决于你的精益生产水平,也就是精益所倡导的“价值来自真正的顾客需求的拉动”。个性化实现其次取决于你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了支持,使得个性化实现变得容易。每个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精益化水平、标准化/模块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来决定自己的个性化模式,并不是越个性化越好,它建立在一定的实施条件基础之上。 7、生态化 企业的竞争正在从单个企业之间逐渐向供应链之间乃至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转变。凯文.凯利在《失控》中写道:“大企业之间的结盟大潮,尤其在信息和网络产业当中,是世界经济日益增长的共同进化的又一个侧面,与其吃掉对手或与之竞争,不如结成同盟——共生共栖……控制的未来是:伙伴关系、协同控制、人机混合控制,人类与我们的创造物一起共享控制权。” 8、全球化 采购和生产资源是寻求品质更佳、成本更低的全球物资供应地,除了考虑采购和制造单价外,还需要考虑运输成本增加、供应链复杂化、供应链可视化、交货周期拉长、更高的库存、环保碳排放、质量稳定性、当地劳工政策以及汇率波动等问题。

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制造装备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制造装备的定义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十二五”发展目标总体目标:经过 10 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需求。 到015 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销售收入超过 10000 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 35%。智能制造装备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求。——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专业化企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创新能力显着提升。基本建成完善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 5%。培养一大批知识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到00 年:——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 30000 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使产业生产效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显着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明显降低。发展概况发展内容根据《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价值链与市场前瞻分析报告》[1] 分析,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

数控加工技术教案

数控加工技术概述 1. 数控技术的产生 为单件、小批量生产,特别是复杂型面零件的生产提供自动化加工手段。 数字控制技术(简称数控技术)产生于20世纪中期。该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该技术的出现与美国空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J密不可分。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数控技术才应用在产品制造领域,数控技术真正的繁荣时代是在1972年前后随着CNC技术的产生而到来的。 2. 数控的定义 数字控制可以定义为通过机床控制系统用特定的编程代码对机床进行操作。 数控是数字控制的简称,英文为Numerical Control,简称NC,目前数控一般是采用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来实现数字程序控制,因此数控也称为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简称CNC。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 3.数控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数控机床朝着高性能、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但最主要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开放化、网络化。 5.数控加工的特点: 和传统的机械加工手段相比数控加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加工效率高。 (2)加工精度高。 (3)劳动强度低。 (4)适应能力强。 (5)准备时间缩短 (6)适合复杂零件的加工 (7)易于建立计算机通信网络,有利于生产管理。 (8)设备初期投资大。 (9)由于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增加了维修的技术难度和维修费用。 6. 数控机床的组成 数控设备的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主要由输入/输出装置、计算机数控装置、伺服系统和机床本体等四部分组成。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_2020年)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相对

智能制造十大核心技术

2016 智能制造十大核心技术 所谓(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 IM)是指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 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 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协同,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 使得企业的竞争要素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之前的材料、能源两种资源为核心转变为材料、 能源和信息三种资源为核心的竞争,从而产生了两种生产力,即以传统的材料和能源为代表 的工业生产力和以信息为代表的信息生产力,这三种资源、两种生产力合在一起,形成未来 企业竞争的核心。 1、赛博物理系统 CPS :即赛博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s ,是一个综合计算、 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通过3C(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技术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协作,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CPS可以将资源、信 息、物体以及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物联网及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 2、人工智能 AI :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ee)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 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3、增强现实技术 AR :即增强现实技术,Augme nted Reality ,它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 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声音、味道、触觉等信息)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增强现实技术,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增强现实技术包含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视频显示及控制、多传感器溶合、实时跟踪及注册、场景融合等新技术与新手段。 4基于模型的企业

数控技术与制造专业介绍

一、介绍到会领导和教师 二、请领导讲话 三、专业介绍 四、参观数控实训中心 数控技术与制造专业介绍 主要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电工基础、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编程、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UG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主要实训环节与技能鉴定 在校期间每个学期都安排有实训周,数控实训工种有: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 除实训以上数控工种外,同时也有普通车床,普通铣床、钳工等实训。 在三年级所有数控专业的学生要考取数控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数控中级工(可考数控车、数控铣和加工中心其一) 师资队伍:该专业师资雄厚,配备合理,有专业理论教师十余人,专业实训教师八人,教师中多人具有技师或高级职业资格,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设备:本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有专业计算机编程室,可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及加工仿真模拟教学;有专门的实训中心,实训中心设备先进,各种数控实训机床齐全。 就业前景 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飞速前进,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 目前国外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已达到85%以上,而我国的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不足20%,随着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可在现代制造业的模具、钟表业、五金行业、中小制造业、从事相应公司企业的电脑绘图、数控编程设计、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电火花及线切割工作,所以目前现有的数控技术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而且人才市场上的这类人才储备并不大,企业要在人才市场上寻觅合适的人才显得比较困难,以至于导致模具设计、CAD/CAM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我国各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在各种招聘会上,数控专业人才更是企业热衷于标注“急聘”、“高薪诚聘”等字样的少数职位之一,以致出现了“月薪6000元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元招不到数控技工”的现象。 据报载,我国高级技工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原有技工年龄已大,中年技工为数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在制造业,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机床的人才已成稀缺,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

智能制造实践和方法论(2020版)

第二章联想智能制造实践和方法论 2.1联想智能制造发展概况 随着社会消费群体的快速更新发展,新一代客户倾向于使用更加彰显个性的定制化产品。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促使用户期望生产厂商能够更快的响应需求,并且在服务方面也得到更加敏捷的反馈。 局部贸易协作的不确定性,全球性流行疾病等突发态势对企业上下游供应协同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更高效布局、行业间协作构建稳健的供应生态需要更深入的关注与思考。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联想积极推进制造智能化转型,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迈进,追本溯源,打造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 ?战略引领–以国家智能制造相关政策为指引,大力推进智造智能化进程,同时依托联想3S战略,支撑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设施,布局行业智能。 ?以人为本–创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环境,赋能员工,发展自动化、数字化应用,提升产品体验及用户黏性。 ?技术助推–充分运用物联网、数字孪生、大数据、AI等前沿智能制造技术,通过单点试点验证并推广,借助新技术优势推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持续迭代升级。 ?产业协同–打造灵活高效产业链布局,协同上下游资源及行业生态圈,形成可靠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及生态圈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球化企业,联想也在积极探索并实施绿色供应链、绿色生产,支持可持续发展,确保环保合规、防止污染及降低对环影响、努力开发领先业界的环保产品,以及持续改善全球环境表现。联想通过“绿色生产+供应商管理+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绿色包装”等五个维度和一个“绿色信息披露(展示)平台”来打造公司绿色供应链体系,生产制造部门确保遵守《电子行业公民联盟(EICC)行为准则》及所有适用规例,并重点关注生产厂内的职业健康及安全问题,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联想通过降低经营活动中的范围一、二的碳排放,提升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和加强绿色工艺的开发、推广使用来降低排放,如联想在行业内首次突破了低温锡膏绿色制造工艺,与原有工艺相比减少35%碳排放量,并在集团内部全面推广使用该绿色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与制造业必由之路

智能制造与制造业必由之路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
1 . 精益生产方式采用( )系统。
?
A.
推动式
?
?
B.
混流
?
?
C.
拉动式
?
?
D.
单件流
?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无
2 . 从有无自动加工来考虑,若设备无自动加工,标准手持数为( )
?
A.
0个
?
?
B.
1个
?
?
C.
2个
?
?
D.
不能确定
?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无
3 . 精益生产线布置时对设备的要求描述错误的是( )
?
A.

小型化的设备
?
?
B.
设备的管线要整齐并有柔性
?
?
C.
物品在加工时的出入口要一致化
?
?
D.
设备要落脚生根
?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无
4 .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 )
?
A.
标准化
?
?
B.
自働化
?
?
C.
消除浪费
?
?
D.
准时化
?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无
5 .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增值活动( )
?
A.
清点零件数量
?
?
B.
对零件进行检查
?
?
C.

数控加工技术论文

摘要 多媒体教学在当今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图片、声音、影片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刺激学生的感官,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也成为了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 本文运用了Microsoft公司开发的PowerPoint这种多媒体制作软件,为《数控加工技术》这门课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PowerPoint是课件开发的重要平台,也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广的课件制作软件。针对当前课件制作状况,文章提出要充分发挥PowerPoint的优势,应当制作形同板书的、能反映课堂重点内容的幻灯片;合理选用链接按钮,力求链接按钮形式统一、含义一致;合理安排同一张幻灯片中内容及链接按钮的呈现顺序和存现状态,从而实现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更好地表现课程所要表现的内容,使课堂气氛生动而有趣。 关键字数控加工技术课件,多媒体,PowerPoint2010

ABSTRACT Multimedia teaching has a significant place in today's educational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the use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a multimedia teaching process. Stimulate students' sense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pictures, sounds, videos and other media,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teaching results. Therefore,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has also become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need to master a skill. In this paper, developed by Microsoft PowerPoint This multimedia software, multimedia courseware production CNC machining technology, this course. PowerPoint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courseware development,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used, most widely used courseware authoring software. The current state of courseware produc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PowerPoint, shall make the slide just like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to reflect the content of classroom focus;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the link button, and strive to link button to the form of a unified, consistent meaning;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with a slide the contents of the film content and the presentation order of the link button and save the current state,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 course to be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od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is lively and interesting. Keywords CNC machining technology courseware, multimedia, PowerPoint2010

智能制造的未来趋势

在合成化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变数对于通量制备和通量反应条件筛选增加了难度。但是进入了化工制造智能化时代,这样的问题会得到解决。而未来也预示了智能制造的更多可能性。 在有机合成领域一直以来利用大量的人工和经费支持就可以合成出复杂的有机小分子。但是到了现在,人们发现使用微通道反应技术可以加快反应合成的速度。可以说投入大量人工来增加产量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生产效率得到了加速,研究者们有更多研究的机会。这是趋势,而智能制造是通过大数据采集为基础的,对数据进行大量分析对比做出较优选择,有效提高生产的准确性和生产效率。因为劳动力成本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像流动化学技术的推广使得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下降,提高了生产速度还有产品的利润空间。那么在未来智能制造的趋势又是什么呢? 1、生产实施有效的控制。 可以对整个生产环节的连贯性进行有效管控。确保连贯性。比如使用微反应技术把安全事故几率降到可控范围内,从而实现安全化生产。 1.2实施化工生产管理 使用智慧化管理可以做到化工生产开发过程的简化,从而提高对化工过程的更有效监管。 1.3维持化工生产系统稳定运行 对于化工生产系统来说,其对于化工生产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为此,必须应用智能化生产技术维持化工生产系统稳定运行,以保证相应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效果有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应用智能化技术还能对化工生产系统实施操作管理,这里所说的操作管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化工生产时还涉及一系列协调区域,这种协调区域作为化工生产运营管理的重点,对相应协调区域实施运营管理,能够实现化工生产水平提升的目标。 第二,化工厂在开展相应工作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运营管理还能够有效解决化工厂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化工厂中各项工作项目实施调度处理。 第三,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还会受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干扰,这就应利用智能化生产技术保证化工厂内外运营工作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确保化工生产能够在特殊的情况下顺利开展。 在化工智能化技术中引入ERP系统,对物料管理和运输进行管理,减少材料过度浪费的现象发生,保证化工生产的顺利实施,保证生产顺利开展。 上海惠和化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微反应器连续工艺开发及工业化的创新性高科技公司。公司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成立,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于2019年10月整体搬迁至上海化学工业园内。公司上海本部实验室配备十余套微反应器,并与梅特勒托利多共建化学过程联合实验室、与沈阳化工研究院和上海化工研究院共建过程安全联合体、与南大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共建特殊反应实验室等。公司主要服务于国内外精细化工企业,帮助客户进行微反应器连续流工艺咨询与评估、工艺开发、工业化项目投资和管理等。公司立足于客户具体项目,以“以终为始”的项目开发思路为指导,着眼于“双赢”和共同发展。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多个项目的工业化,有丰富的工程化经验。完善的设施,丰富的经验覆盖工艺开发到工业化的各个阶段。惠和化德是您理想的合作伙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