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优生课后训练题(附答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优生课后训练题(附答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优生课后训练题(附答案)

平行线经典练习题(整理版)

平行线经典练习题(整理版)2.如图⑧,判定AB ∥CE 的理由是() A .∠B=∠ACE B.∠A= ∠ECD C.∠B=∠AC B D.∠A= ∠ACE 一.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只要同旁内角相等,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3.如图⑨,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2.如图①,如果直线l1 ⊥OB,直线l2 ⊥OA ,那么l1与l2 一定相交。() A .∵∠1=∠3,∴a ∥b B.∵∠1=∠2,∴a ∥ b 3.如图②,∵∠GMB= ∠HND (已知)∴AB ∥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1=∠2,∴c ∥d D.∵∠1=∠2,∴c ∥d 4.如图,直线a、b 被直线 c 所截,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6, ③∠4+∠7=180°,④∠5+∠8=180°其中能判断a∥b 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四.完成推理,填写推理依据: 1.如图⑩∵∠B=∠_______,∴AB ∥CD() 二.填空题: 1.如图③∵∠1=∠2,∴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BGC= ∠_______,∴CD∥EF()∵AB ∥CD ,CD∥EF, ∴AB ∥_______() 2.如图④∵∠1=∠2,∴_______∥________()。 ∵∠3=∠4,∴_______∥________()。2.如图⑾填空: (1)∵∠2=∠B(已知) ∴AB__________ () (2)∵∠1=∠A(已知) ∴__________() (3)∵∠1=∠D(已知) ∴__________() 3.如图⑤∠B=∠D=∠E,那么图形中的平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图⑥∵AB ⊥BD,CD⊥BD (已知) (4)∵_______ =∠F(已知) ∴AB ∥CD ( ) ∴AC ∥DF()又∵∠1+∠2 = 180 (已知) ∴AB ∥EF ( ) 3.填空。如图,∵AC ⊥AB ,BD⊥AB (已知) ∴CD∥EF ( ) ∴∠CAB =90°,∠______=90°() ∴∠CAB =∠______()三.选 择题: ∵∠CAE =∠DBF (已知) 1.如图⑦,∠D=∠EFC,那么() A.AD ∥BC B.AB ∥CD ∴∠BAE =∠______ C.EF∥BC D.AD ∥EF ∴_____∥_____()

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6.如图,已知AB ‖EF,∠C=90°,求证:x+y-z=90°(10分)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测试题 数 学(整式的运算) 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不得使用计算器) 一、 选择题(2'×10=20',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 下表中) 1. 在代数式2 11,3.5,41,2,,2,,,2412 b a b x y x yz x x a mn xy a b c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4个单项式和2个多项式, (B )有4个单项式和3个多项式; (C )有5个单项式和2个多项式, (D )有5个单项式和4个多项式。 2. 减去-3x 得632+-x x 的式子是( )。 (A )62+x (B )632++x x (C )x x 62- (D )662+-x x 3.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次数是6,则这个多项式的任何一项的次数都 ( ) (A )等于6 (B )不大于6 (C )小于6 (D )不小于6 4. 下列式子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 ) (a -b )(b -a ); (B ) (-x+1)(x -1); (C ) (-a -b )(-a+b ); (D ) (-x -1)(x+1);

5. 下列多项式中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 ) (A )142++x x (B )1222+-y x (C )2222y xy y x ++ (D )41292+-a a 6. 计算=-?- 20052005)5 22()125(( ) (A )-1 (B )1 (C )0 (D )1997 7. (5×3-30÷2)0=( ) (A )0 (B )1 (C )无意义 (D )15 8. 若要使4 192++my y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应为( ) (A )3± (B )3- (C )31± (D )3 1- 9. 若x 2-x -m =(x -m )(x +1)且x ≠0,则m =( ) (A )0 (B )-1 (C )1 (D )2 10. 已知 |x|=1, y=4 1, 则 (x 20)3-x 3y 的值等于( ) (A )4 54 3 --或 (B )4 54 3或 (C )4 3 (D )4 5- 二、填空题(2'×10=20',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表格内) 11. -2232 x y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12. 计算:65105104???= _; 13. 已知 21 42 1842 m m x y x y +-++是一个七次多项式,则m= 14. 化简:=---+)4()36(2222xy y x xy y x ________________。 15. 若3x =12,3y =4,则9x -y =_____. 16. [4(x +y )2-x -y ]÷(x +y )=_____. 17. (m-2n )2- = (m+2n)2 18. (x 2-mx+8)(x 2+2x)的展开式中不含x 2项,则m= 19. 2 12345 1234412346________________-?=。 20. ()()()()2481621212121++++= .

相交线与平行线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D.若两实数的平方相等,则这两个实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乘方的定义,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正确;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正确; 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正确; D、若两实数的平方相等,则这两个实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判断命题的真假,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乘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性质进行解题. 2.如图1,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角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为 A.80°B.50°C.30°D.20°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4=∠2=50°,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3=∠4-∠1=50°-30°=20°.故答案选D.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3.如图,点,D E 分别在BAC ∠的边,AB AC 上,点F 在BAC ∠的内部,若 1,250F ?∠=∠∠=,则A ∠的度数是( ) A .50? B .40? C .45? D .13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平行线定理即可解答. 【详解】 解:根据∠1=∠F , 可得AB//EF , 故∠2=∠A=50°.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如图,直线AC ∥BD ,AO 、BO 分别是∠BAC 、∠ABD 的平分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第五章 相交线平行线综合测试题-学而思培优

第五章综合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不重合,则这两条直线( ) A .平行 B .相交 C.相交、垂直 D .平行或相交 2.-副三角板按如右图所示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4 则∠1=( ) 18.A 54.B 72.c 70.D 3.若∠1和∠2是同旁内角,若,501o =∠则∠2的度数为( ) 45.A 135.B o C 13545.或 D .不能确定 4.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下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 ;9042)3(;43)2(;21)1( =∠+∠∠=∠∠=∠ o 18053)5(;18054)4(=∠+∠=∠+∠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5.A 4.B 3.C 2.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 .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 .在平面内,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6.如右图所示,,//DE AB 那么=∠BCD ( ) 12.∠-∠A 21.∠+∠B 21180.∠-∠+ C 122180.∠-∠+ D

7.如右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3;;21∠∠=∠∠=∠③②①BCD BAD 4∠=且;ADC ABC ∠=∠ ;180 =∠+∠ABC BAD ④=∠ABD ⑤;ACD ∠;180 =∠+∠BCD ABC ⑥能判定AB∥CD 的有( )个 2.A 3.B 4.c 5.D 8.如右图所示,在俄罗斯方块游戏中,已拼成的图案如右图所示,现又出现一小方块拼图向下运动,为了使所有图案消失,你必须进行以下的哪项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图案,使其自动消失.( ) A .向右平移1格 B .向左平移1格 C.向右平移2格 D .向右平移3格 9.把一张对边互相平行的纸条折成如下图所示,EF 是折痕,若,32 =∠EF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32C ./=∠EF A 148.=∠AEC B 32.=∠BGE C 148.=∠BFD D 10.如右图所示,AB∥CD,EG 、EM 、FM 分别平分,,,EFD BEF AEF ∠∠∠则图中与∠DFM 相等的角(不含它本身)的个数为( ) 5.A 6.B 7.C 8.D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基础练习

第二课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练习 1.判断题 (1)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线段成比例( ) (2)一条直线交△ABC 的边AB 于点D ,交AC 边于点E ,如果 AB =9,BD =5,AC =3.5,AE =2,那么DE ∥BC .( ) (3)如图1,321////l l l ,则BF AE DF CE BD AC ==( ) (4)如图2,在△ABC 中,DE ∥BC ,则BC DE EC AE DB AD ==( ) 2.选择题 (1)如图3,在△ABC 中,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下列 不能成立的比例式一定是( ) A . EC AE DB AD = B .AE AC AD AB = C .DB EC AB AC = D .BC DE DB AD = (2)如图4,E 是□ABCD 的边CD 上一点,CD CE 3 1 =,AD =12,那么CF 的长为( ) A .4 B .6 C .3 D .12 (3)如图5,□ABCD ,E 在CD 延长线上,AB =10,DE =5,EF =6,则BF 的长为( ) A .3 B .6 C .12 D .16 (4)如图6,在ABC 中,AB=3AD, DE//BC, EF//AB, 若AB=9, DE=2, 则线段FC 的长度是( ) A. 6 B. 5 C. 4 D. 3 (5)如图3,在△ABC 中,DE ∥BC ,DE 分别与AB 、AC 相交于点D 、E , 若AD=4,DB=2,则AE ︰EC 的值为( ) (A )0.5 (B )2 (C )32 (D )2 3 3.填空题 (1)如图8, 则 =________, =________; (2)如图9,321////l l l ,AM =2,MB =3, CD =4.5,则ND =________,CN =________; (3)如图10,D 、E 分别为AB 的三等分点,DF ∥EG ∥BC ,若BC =12,则DF =___ ___, EG =________; (4)如图11,△ABC 中,DE ∥BC ,若AE ∶EC =2∶3,DB -AD =3,则AD =________, DB =________; 4.如图, 已知△ABC 中AB=AC ,AD ⊥BC ,M 是AD 的中点,CM 交AB 于P , DN ∥CP 交AB 于N ,若AB=6cm ,求AP 的值. 5、如图:P 是四边形OACB 对角线的任意一点,且PM ∥CB ,PN ∥CA , 求证:OA :AN=OB :MB 6、如图,△ABC 中,AF ∶FD =1∶5,BD =DC ,求:AE ∶EC . 21//l l DE AD AC AB 图6 B A C F D E 图7 E D C B A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11 图10 图9 图8

人教版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ABC中,∠C=90°,则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是 ( ) A.线段AB B.线段AC C.线段BC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得出答案. 【详解】 解:如图,三角形ABC中,∠C=90°,则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是:线段BC.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点到之间的距离,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同位角相等 B.对顶角互补 C.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的图像上. D.如果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那么点P在直线y x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对A、C进行判断;利用对顶角的性质对B进行判断;根据直角坐标系下点坐标特点对D进行判断. 【详解】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A是假命题; B.对顶角相等,故B是假命题; C.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C是假命题; =-的图像上,故D是真命D.如果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那么点P在直线y x 题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真命题与假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利用了平行线性质、对顶角性质、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特点等知识点.

3.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 )个. (1)180B BCD ∠+∠=?; (2)12∠=∠; (3)34∠=∠; (4)5B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依次判断即可. 【详解】 ∵180B BCD ∠+∠=?,∴AB ∥CD ,故(1)正确; ∵12∠=∠,∴AD ∥BC ,故(2)不符合题意; ∵34∠=∠,∴AB ∥CD ,故(3)正确; ∵5B ∠=∠,∴AB ∥CD ,故(4)正确;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熟记定理及两个角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几个( ) (1)12∠=∠ (2)34∠=∠(3)5B ∠=∠ (4)180B BCD ∠+∠=?. A .4 B .3 C .2 D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逐一判定即可. 【详解】 因为12∠=∠,所有AD ∥BC ,故(1)错误. 因为34∠=∠,所以AB ∥CD ,故(2)正确. 因为5B ∠=∠,所以AB ∥CD ,故(3)正确. 因为180B BCD ∠+∠=?,所以AB ∥CD ,故(4)正确.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l1 l2 l3m n F E D C B A 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新授课 1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②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③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推论.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定理及推论,并能用其解题; 2、 过程与方法:掌握基本定理的推导过程并能以之解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认识事物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培养欣赏数学表达式 的对称美。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及应用; 2、 难点:定理的推导证明。 四、教具:普通教室/多媒体计算机/三角板 五、教法:讲练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课 成比例线段: a) 概念,强调顺序性:(比例式:a:b=c:d,等积式:ad=bc) b) 比例的性质: 基本性质:a c ad bc b d =?= 合比性质:a b c d b d ++= 分比性质:a b c d b d --= 合分比性质:a b c d a b c d ++=-- 等比性质: 123123123123 123(0)k k k k k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 + 活动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截得直线m 所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 上所截得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呢 即:已知l 1∥l 2∥l 3 AB=BC 求DE 与EF 的关系 (DE=EF ) 推导见右图 (平移m 证全等) (引导得)结论: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在直线m 上所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 所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那如果所截得的线段不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活动三:分析探索,新知学习 问题2:已知l 1∥l 2∥l 3∥l 4 AB=BC=CD,可知EF=FG=GH ,那么擦出其中1条如l 3后有何结论 l1l2l3m n m'C'(B') A'F E D C B A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1 2 3 4 5 6 7 8 (第4题) a b c A B C D (第7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姓名 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 40 分)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1 2 1 2 1 2 1 2 2、如图,在正方体中和AB 垂直的边有( )条. A.1 B.2 C.3 D.4 3、如图AB ∥CD,∠ABE=120°,∠ECD=25°,则∠E=( ) A.75° B.80° C.85° D.95° 4、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①∠2=∠6 ②∠2=∠8 ③∠1+∠4=180° ④∠ 3=∠8,其中能判断 是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B D

A B C D E (第10题) 水面 运动员 (第14题) A B C D E F G H 第13题 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 A 、3:4 B 、5:8 C 、9:16 D 、1:2 8、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 ① 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 电梯的上下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④ 转动的门,⑤ 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 A 、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0、直线AB ∥CD ,∠B =23°,∠D =42°,则∠ E =( ) A 、23° B 、42° C 、65° D 、1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分) 11、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AOC =100°,则∠AOD =___________。 12、若AB ∥CD ,AB ∥EF ,则CD _______EF ,其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在正方体中,与线段AB 平行的线段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奥运会上,跳水运动员入水时,形成的水花是评委 评分的一个标准,如图所示为一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前的 路线示意图。按这样的路线入水时,形成的水花很大, 请你画图示意运动员如何入水才能减小水花? 15、把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当剪子口∠AOB 增大15°时,∠COD 增大 . 17、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同旁内角的 度数之比是2:7,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 第18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基础练习

《平行线》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有AB=MA+MB,AB<NA+NB,则点M在线段 AB上,点N在线段AB外;③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④40°50′=40.5°;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A.1个B.2个C.3个D.4个 2.(5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A.1个B.2个C.3个D.4个 3.(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同位角相等; ②若∠A+∠B+∠C=180°,则∠A、∠B、∠C互补; ③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b,c与a相交,则c与b相交; 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平行或垂直; ⑤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A.1个B.2个C.3个D.4个 4.(5分)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必是() A.相交B.平行C.相交或平行D.垂直 5.(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 B.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 C.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 D.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6.(5分)平面上有10条直线,其中有4条直线是互相平行,那么这10条直线

《 平行线》单元测试题A卷

12 ∠COB= 12 1 A 第10章<<平行线>>单元检测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姓名 9.两个角的两边两两互相平行,且一个角的 11 等于另一个角的,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23 1.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的个数是()10.猜谜语(打本章两个几何名称)。剩下十分钱;两牛相斗。 1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O为垂足,如果∠EOD=38°,则∠AOC=,1 22。 A.0B.1C.2D.3A E D D 2 C 2.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C O B1B 度是() A.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B.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C.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D.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第11题)(第12题) 12.如图,AC平分∠DAB,∠1=∠2。填空:因为AC平分∠DAB,所以∠1=。所以∠2=。所以AB∥。 3.同一平面内的四条直线满足a⊥b,b⊥c,c⊥d,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a∥b B.b⊥d C.a⊥d D.b∥c 13.如下图,OA⊥OB,∠AOD= 1 2∠COD,∠BOC=3∠AOD,则∠COD的度数是. 4.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于同一点时,对顶角有m对,交于不同三点时,对顶角有n对,则m与n 的关系是()14.如图14,BC⊥AC,BC=8cm,AB=10cm,AC=6cm, 那么点B到AC的距离为,点A到BC的距离为,A、B两点间的距 A.m=n;B.m>n;C.m<n;D.m+n=10 5.如图,若m∥n,∠1=105°则∠2=() A.55B.60C.65°D.7521 离为 m n A A 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5题)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B.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C.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D.直线c外一点A与直线c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3cm,则点A到 直线c的距离是3cm。 7.∠1的对顶角是∠2,∠2的邻补角是∠3,若∠3=45?,则∠1的度数是()(A)45?(B)135?(C)45?或135?(D)135? 8.如下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A.∠3=∠4 B.∠1=∠2 C.∠B=∠DCE D.∠D+∠DAB=180°(第8题) B C B F D 15.两条直线平行,一对同旁内角的比为2:4,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16.如图4,AB∥CD,BE∥FD,则∠B+∠D=度 三、解答题 17.想一想(每空2分,共8分) 如图,EF∥AD,∠1=∠2,∠BAC=70°。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 G E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 2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 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 那么两次拐弯的 角度是( ) (1)摆动的钟摆。 (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 的汽车。 (3)随风摆动的旗帜。 (4)摇动 的大绳。(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 (6 ) 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球不旋转)。 10.如图,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O , OE 丄AB , O 为垂足,如果/ EOD = 38°,则/ AOC 11.如图,AC 平分/ DAB ,/ 1 = / 2。填空:因 为AC 平分/ DAB ,所以/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 以/ 2 = __________ 。所以 AB // __________ 。 三、做一做(本题 10分) 12 .已知三角形 ABC 、点D ,过点D 作三角形 ABC 平移后的 图形。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B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 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C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D .直线c 外一点A 与直线c 上各点连接而成 1.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24 分) 下面 四个图形中,/ 个数是( A . 0 B . 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的 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 3cm ,则 点A 到直线c 的距离是3cm 。 二、填空题(每小题 4分,共20分) 1 7 .两个角的两边两两互相平行,且一个角的 等 2 1 于另一个角的 -,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 3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猜谜语(打本章两个几何名称)。 剩下十分钱 ______________ ;两牛相斗 ____________ 。 9 .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 A . 第 一 次右拐 50°, 第二次左拐 130°。 B . 第一 次左拐 50°, 第二次右拐 50°。 C . 第一 次左拐 50°, 第二次左拐 130°。 D . 第一 次右拐 50°, 第二次右拐 50°。 冋一平面内的四条直线满足 a 丄 b , b 丄 c , c ± d , 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a // b B . b 丄 d C .a 丄d D . b // c 交于' 不同三点时, 对顶角有 n 对,则 m 与n 的关. H. / 系是( ) A . m = n B . m > n C .m v n D . m + n = 10 5.如图, 若 m / n , / 1 = 105 ° ,则/2= ( ) A . 55 °60 ° C . 65 ° D . 75°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4.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于同一点时, 对顶角有m 对,

初一数学平行线测综合测试题(后附答案)

5D 1C B A F E G H 4 3 2初一数学平行线测综合测试题(后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 ) (A) 平行. (B) 相交. (C) 相交或平行. (D) 垂直. 2.判定两角相等,不正确的是 ( ) (A ) 对顶角相等. (B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 ) ∵∠1=∠2,∠2=∠3,∴∠1=∠3. (D )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是60°,则另一个角是 ( ) (A )60°. (B )120°. (C ) 60°或120°. (D ) 无法确定. 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B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D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B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C )平面内两个角相等,则他们的两边分别平行. (D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有两对同位角相等. 6.已知AB ∥CD ∥EF ,BC ∥AD ,AC 平分∠BAD ,那么图中与∠AGE 相等的角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二、填空题 7. 如果a ∥b ,b ∥c ,则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 8.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 ⊥b ,b ⊥c ,则a c ,因为 . 9.填注理由: 如图,已知:直线AB ,CD 被直线EF ,GH 所截,且∠1=∠2, 试说明:∠3+∠4=180°. 解:∵∠1=∠2 ( ) 又∵∠2=∠5 ( ) ∴∠1=∠5 ( ) ∴AB ∥CD ( ) ∴∠3+∠4=180° ( ) (第6题图)

初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初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初二数学 【教学进度】 几何第二册第五章§5.2 [教学内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重点难点剖析] 一、主要知识点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 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即课本例6):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二、重点剖析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的最重和最基本的理论,同时,它也是直接证明线段成比例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定理的基本图形

∵l 1∥l 2∥l 3 ∴EF BC DE AB DE AB = == 应。 ② 为了强调对应和记忆,可以使用一些简单形象化语言记忆上面所列三组比例式: EF DE BC AB = , 可以说成“上比下等于上比下” DF DE AC AB = , 可以说成“上比全等于上比全” DF EF AC BC = , 可以说成“下比全等于下比全”等 L L L 图1-(1) C F A B E D F C 图1-(2)3 E D 12B A F 3 L C 图1-(3) 2L L 1B E A 图1-(4) F L 3 C L 2L 1B D A 3 L 2L L 1(D)(E)

相交线与平行线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AB∥EF,设∠C=90°,那么x、y和z的关系是() A.y=x+z B.x+y﹣z=90°C.x+y+z=180°D.y+z﹣x=9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C作CM∥AB,延长CD交EF于N,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CNE=y﹣z,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1=x,∠2=∠CNE,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解:过C作CM∥AB,延长CD交EF于N, 则∠CDE=∠E+∠CNE, 即∠CNE=y﹣z ∵CM∥AB,AB∥EF, ∴CM∥AB∥EF, ∴∠ABC=x=∠1,∠2=∠CNE, ∵∠BCD=90°, ∴∠1+∠2=90°, ∴x+y﹣z=90°.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应用,注意:平行线的性质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如图,11∥l2,∠1=100°,∠2=135°,则∠3的度数为()

A .50° B .55° C .65° D .7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如图,延长l 2,交∠1的边于一点,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得∠4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得∠3的度数. 【详解】 如图,延长l 2,交∠1的边于一点, ∵11∥l 2, ∴∠4=180°﹣∠1=180°﹣100°=80°,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2=∠3+∠4, ∴∠3=∠2﹣∠4=135°﹣80°=55°,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 )个. (1)180B BCD ∠+∠=?; (2)12∠=∠; (3)34∠=∠; (4)5B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依次判断即可.

九年级数学 【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九年级数学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能力目标: 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比例线段? 答:四条线段 a 、b 、c 、d 中,如果 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的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比例的基本性质? 答:如果 a :b =c :d ,那么ad =bc. 如果 ad =bc ,那么 a :b =c :d . 如果 a :b =c :d ,那么(a-b):b =(c-d):d; (a+b):b =(c+d):d. 2.引入新课 做一做 在图4-6中,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直线l 1 ∥ l 2∥ l 3,分别交直线m ,n 与格点A 1 ,A 2,A 3,B 1,B 2,B 3. 图4-6 (1)计算 的值,你有什么发现? (2)将2l 向下平移到如图4-7的位置,直线m,n 与2l 的交点分别为21,B A 你在问题(1)中发现结论还成立吗?如果将2l 平移到其它位置呢? (3)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成比例吗? 12122323B B B B A A A A 与

3.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想一想 (一)如果把图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3上,如图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二)如果把图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4上,如图2(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测试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则共有对顶角(平角除外)( ) A.6对 B.5对 C.4对 D.3对 2.如图1所示,∠1的邻补角是( ) A.∠BOC B.∠BOE 和∠AOF C.∠AOF D.∠BOC 和∠AOF 3. 如图2,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在下列四个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 A.∠1=∠2 B.∠B=∠DCE C.∠3=∠4 D.∠D+∠DAB=180° 4.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 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 .第一次左拐50°,第 二次右拐50° C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 D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5. 如图3,AB ∥CD ,那么∠A ,∠P ,∠C 的数量关系是( ) A.∠A+∠P+∠C=90° B.∠A+∠P+∠C=180° C.∠A+∠P+∠C=360° D.∠P+∠C=∠A 6. 一个人从点A 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到B 点,再从B 点出发 图1 F E O 1 C B A D 图3 D A P C B

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C 点,那么∠ABC 等于( ) A.75° B.105° C.45° D.135° 7.如图4所示,内错角共有( ) A.4对 B.6对 C.8对 D.10对 C B A D 1 C B A 32 4 D E 8.如图5所示,已知∠3=∠4,若要使∠1=∠2,则需( ) A.∠1=∠3 B.∠2=∠3 C.∠1=∠4 D.AB ∥CD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同位角相等;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三个交点; ⑤若a ∥b ,b ∥c ,则a ∥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 如图6,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下列图形:△OCD ,△ODE ,△OEF ,?△OAF ,?△OAB ,其中可由△OBC 平移得到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命题“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题设是?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 12.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少有_____个交点,最多有______个交点. 13.观察图7中角的位置关系,∠1和∠2是______角,∠3和∠1是_____角,∠1?和∠4是_______角,∠3和∠4是_____角,∠3和∠5是______角. 图5 图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

[文件] sxc2jja0013.doc [科目] 数学 [年级] 初二 [章节] [关键词]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标题]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 [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并能初步应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类比联想及用运动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类比联想、发现定理 1.复习平地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如图5-13. ∵l 1//l 2//l 3,AB=BC , ∴EF=FG. 2.将上述命题改写成比例的形式. ∵l 1//l 2//l 3//l 4,AB:BC=1:1, ∴EF:FG=1:1,则有 1==FG EF BC AB 3.运用类比方式将比值从1推广到正实数m 得出猜想.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在图5-13中,l 1//l 2//l 3//l 4,AB=BC=CD ,1,1≠≠BD AB CD AC ,那么还有类似比例式成立吗? 学生可从图中看出 2 1,12====FH EF BD AB GH EG CD AC ,猜想推广应成立.

4.举例进一步验证猜想. 教师可再举出图5-14中,AB BC 等于其它更一般的实数的两个例子,来进一步验证猜想. 5.(选)用面积法证明猜想. 对于学生程度较好的班级,教师可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来严格证明猜想成立,具体做法见设计 说明. 二、用运动的观点深刻认识定理的内容 1.让学生归纳以上情况,并用语言准确叙述定理内容,以及画图写出部分数学表达式. 2.教师强调“对应”的含义,并介绍结合图形形象记忆的方法,如: 右全 左全右下 左下右上 左上右全 右下左全 左下右全 右上左全 左上右下 右上右下 左上=====,,, 3.用运动的观点识别定理的各种变式图形中的比例线段.(见图5-15,不断平移DF) 强调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所得比例式中,四条线段与平行直线和被截 两直线的交点位置无关,尤其是图5-15(a)中的M 点,图5-15(c)的N 点. 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 已知:如图5-16,l 1//l 2//l 3. (1)AB=3,DE=2,EF=4,求BC ; (2)AC=8,DE=2,EF=3,求AB.

平行线基础测试卷

平行线基础测试卷 第I 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图形中,∠1与∠2是同位角的是( ) A .(2)(3) B .(2)(3)(4) C .(1)(2)(4) D .(3)(4) 2.如图,是我们学过的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示意图,画图的原理是( ) 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上图2,AB//CD ,EF 分别为交AB ,CD 于点E ,F ,∠1=50°,则∠2的度数为( ) A .50° B .120° C .130° D .150° 5.如图,AB ∥ED ,则∠A +∠C +∠D =( ) A B C D E A .180° B .270° C .360° D .540° 6.上图2,已知AC ∥BD ,∠CAE=30°,∠DBE=45°,则∠AEB 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 8.上图3,能判断直线AB ∥CD 的条件是 ( ) A .∠1=∠2 B .∠3=∠4 C .∠1+∠3=180o D .∠3+∠4=180 9.上图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1l ∥2l 的是( ) A.∠1=∠3 B.∠2=∠3 C.∠4=∠5 D.∠2+∠4=180° 10.如图,把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40°,那么∠2=( ) A .40° B.45° C.50° D.60° 11.上图2,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EFB =65°, 则∠AED ′=( ) A 、70° B 、65° C 、50° D 、25° 12.上图3,∠1+∠2=180°,∠3=100°,则∠4等于( ) A .100° B.90° C.80° D.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