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与训练

创意设计与训练
创意设计与训练

创意设计与训练

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理论(含实践)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及学分54学时 3学分适用专业(群)平面设计专业执笔人朱江

课程组审核

系(中心)审核

二〇一二年十月

创意设计与训练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的定位:创意设计与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设计思维以及如何创造新图形的课程。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适合于各种设计形式,它是构思新方案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创意设计与训练课是艺术设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开设创意设计与训练课,一方面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创造新图形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学好创意设计对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以及提高设计素养有着重大的影响。

2.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以下方面得到培养:

(1)对事物的观察力与记忆力,以及对物体进行系统、连贯思维的能力。(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深入细致地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等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展开多条设计思路,寻找多种构思方案。

(3)对图形的准确刻画、概括加工、提炼升华以及元素替换的能力

(4)必须掌握图形创意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创意设计与训练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培养学生基本图形的驾驭能力和创意再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培养创新设计思维能力,为后续设计课程的教与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理念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设计思维以及运用创造性思维创造新图形的能力。

本课程的思路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图形的创意表达。创造性思维是构思新方案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这种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适合于各种设计形式。在学习该课程前,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造型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教学以课题训练为主,训练的课题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进行。

(1)课程结束后,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与记忆力形成,以及具备初步对物体进行系统、连贯思维的能力。

(2)学生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深入细致地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等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展开多条设计思路,寻找多种构思方案。

(3)学生能对图形的准确刻画、概括加工,并能再提炼升华以及元素替换的能力

(4)每一位学生必须掌握图形创意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一)教学组织

课堂教学组织:

课程分为两部分,前面小半部分多为图形理论学习,概念阐述及重点解析内容较多,如创意图形的基本构成方法,及怎样服务于设计等。教学以讲述和演示法为主。

后面大半部分内容是以分析实践为主,让学生动手搜集,绘制图形创意。把不同的元素按规律还原到图形表现中,教师随时指导,随时提醒,引领学生掌握设计元素的使用规则。

真实项目教学组织: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活动:

分析案例——>剖析案例中的创意原则——>引导学生自始至终剖析作品的设计理念——>评价作品——>项目完成

学生活动:

理解教师要求——>选择切入点——>剖析创意——>再绘制创意——>与老师交流创意——>与大家交流优秀创意

(二)师资要求

实施本课程需要的师资要求可包括:

1. 校企合作,企业出专业教师,与学校教师合作沟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 课程主讲教师需本科以上学历,2年以上专业岗位技能。

3. 课程组负责人要求本科以上学历,2年以上专业岗位技能。

(三)教学设备要求

校内,学校提供: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四)学业评价

采用阶段性评价:

1. 理论知识采用现场指导,绘制草图小样,课堂提问,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

2. 理论+实践,边讲边分析,边讲解边交流,理论知识结合实际作品进行评

价。

3. 引导学生自己搜索收集创意图形素材,教师随时辅导并给予相关意见。

4. 成绩评价:通过学生的平时表现,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和平

时作业)和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采用100分制方式评价:平时表现30%,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30%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结合真实平面设计工作流程选择指导用书。

2.开发课件、视听光盘、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学生可在课余进行自学,以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

4.让学生留下一张或多张优秀作品,为未来的求职就业增加作品。

主教材:《图形创意设计》

作者:刘超吴化雨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辅助教材:

图形创意——交点视觉设计丛书

图形创意——现代创意图形的设计

创意设计与训练实训

设计必备:带上我找创意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实例与创意-(修订版)

网络资源

教师个人作品

七、其他说明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