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506)

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较好掌握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比较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理论宣传、党政工作等。

二、研究方向

(一)中国近现代史“三个选择”问题研究

(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研究

(三)科学历史观教育研究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要求前三个学期修满学分,后三个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与答辩工作)。

四、筛选、分流

第四学期第三周至第八周进行中期筛选。结合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对硕士生进行中期筛选。考核容包括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健康状况及学科综合考试等。

学科综合考试以考核硕士生的全面业务能力为目的,容含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两部分,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的综合考试小组组织进行。

中期筛选合格者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阶段。中期筛选不合格者,按《大学硕士生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专业硕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3分。

1.必修课

(1)学位公共课 3门 8学分

(2)学位基础课 4门 8学分

(3)学位专业课 2门 4学分

(4)前沿讲座 2学分

(5)社会实践 1学分

前沿讲座包括两方面容:一是研究生本人在讨论班上作专题发言(不少于2次);二是听取国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学术讲座(不少于10次)。

前沿讲座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考核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

2.选修课

(1)公共选修课2门,共4学分

其中,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2学分;计算机应用(文科类)课程2学分。

(2)专业选修课(选修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

3.补修课

同等学力及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生需补修本科课程1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参见本专业教学计划表。

六、实践环节

主要采取教学实践和社会调研两种方式。教学实践,一般安排本科生基础课的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专题讲座等。社会调研由各研究方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安排社会实践或科研实习,包括到有代表性的工厂、农村调研,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参加学术会议、访问有关专家和搜集材料等。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各实践环节结束后,学生写出总结报告,有关组织者判定成绩,成绩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于一周交院里。

七、培养方式

采取课堂讲授与组织讨论相结合、导师指导与自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

培养方式。成绩考核采取课堂开、闭卷与撰写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考察研究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又注意考察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位课程考试以70分为合格。选修课程考试以60分为合格。课程不合格允许重修。重修课程应交纳一定费用。

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时间为一年半。选题、开题在第四学期进行。论文题目由硕士生与导师共同商定。开题报告要求硕士生向有关专家报告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文章写作的基本思路,写作计划等。由指导教师对其报告集体讨论,提出意见,最终认可后确定论文题目。

要求学位论文观点正确,资料翔实,论据充分,语言通畅,逻辑结构合理,有所创见,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字数一般在2—5万字左右。

硕士研究生要求至少在国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全面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各个项目,提交毕业论文,经导师推荐,可申请硕士学位。经学位委员会审批同意后,组织学位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人组成,至少要有1名校外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并写出学术评语。

附件一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附件二阅读文献和主要参考书目(中文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列宁选集(1—4卷)

斯大林选集(上、下卷)

选集(1—4卷)

文集(1—8卷)

建国以来文稿(1—13卷)

文选(1—3卷)

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政治报告《哲学通论》,正聿著

《认识的反思》,田心铭著

《反映论新论》,中立等著

《“危机”中的重建》,耕著

《意识形态论》,俞吾金著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宋惠昌著

《复兴中国》,剑英主编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王霁主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钟家栋等主编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文成等著

《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俞可平主编

《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马克思主义》,许征帆著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允熠著

《科学社会主义》,明义主编

《走向理想的精神家园——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研究》,周向军著

《壮丽的日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周向军等著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周向军等著

《制度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陆鹏著

《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樊瑞平等著

《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与社会主义》,徐艳玲著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全球化》,徐艳玲等著

《经济理论比较研究》,费利群著

《中国史学史》,白寿彝主编

《中国史学》,金毓黻著

《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岂之主编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吴怀祺主编

《中国史学批评纵横》,瞿林东著

《新史学九十年》,许冠三著

《20世纪的中国学术和社会》(史学卷),罗志田主编《中国通史》,白寿彝著

《西方历史哲学导论》,震著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代》,旭麓著

《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著

《中华民国史》,新著

《辛亥革命史》,章开沅、林增平著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研究》,茅海建著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著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著

《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著

《中国现代化史》,许纪霖著

《中国抗日战争史稿》

《世界上古史纲》,林志纯著

《世界史·古代部分》,吴于廑、齐世荣著

《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近代世界重大问题理论探讨》,云、书林著

《世界近代重点和理论问题研究》,黄镇等著

《社会主义流派史》,徐觉哉著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石元康著

《理性精神的呼唤》,吴增基等著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阿伦·布洛克(英)著

《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余建华著《西方文化概论》,启良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