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后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后答案

【篇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d )

a 、李嘉图 b、赫克歇尔c、里昂惕夫 d、亚当.斯密

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 )

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多国贸易

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b )

a、欧元表示

b、美元表示

c、本国货币表示

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

a、 fob计价 b 、cif计价c、 cfr计价 d、 exw计价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b )

a、3.3万亿美元

b、 1.6万亿美元

c、 1.7万亿美元

d、 1.5万亿美元

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 )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值

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c)

a、无形商品贸易

b、过境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国境贸易

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

a、海关结关b 、货物通过国境c、交纳税费 d、订立合同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

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 c )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d )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c、对外贸易逆差

d、对外贸易

顺差

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 d)

a、 2%

b、 4%

c、 10%d 、20%

二、多选题

1、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bde )

a、直接贸易体系

b、总贸易体系

c、专门贸易体系

d、货物贸易体系

e、服务贸易体系

2 、下列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的有( abc )

a、矿物燃料

b、动植物油脂

c、饮料及烟类

d、机械及运输设备

e、塑料制品

3、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有( abce )

a、通讯

b、家电制造

c、银行

d、建筑

e、交通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

a、社会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资本流动

d、自然条件

2、最初的国际分工形式是(c )。

a 、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b 、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c 、宗主国与殖民地间的分工

d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

的分工

3、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 d )。

a、 11—12 世纪

b、 14—15世纪

c、 16—18 世纪

d、18—19 世纪

4、社会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为(a )。

a 、生产力增长 b、经济增长 c、信息的丰富 d、生产水平的地位

5、决定各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是( d )。

a、自然条件

b、市场规模

c、社会制度

d、生产力水平

6、在国际分工发展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 b )。

a、自由竞争

b、垄断

c、合作互助

d、自由贸易

7、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是在(c )

a、一战后

b、20世纪初

c、二战后

d、19世纪中叶

8、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a、工业国与工业国的分工

b、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

c、农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

d、工业国与矿业国的分工

9、所谓贸易小国就是指( d )。

a、贸易绝对量很小的国家

b、国土面积很小的国家

c、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

d、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出口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较小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一、单选题

1、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 c )。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

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相对成本低的商品

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2、按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 b )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李嘉图

c、俄林

d、托马斯?孟

3、首先提出产品生命周期说的是( b )。

a、威尔士

b、弗农

c、波斯纳

d、格鲁伯

4、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 c)。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资源密集型产品

5、需求偏好相似说是( d )提出的。

a、俄林

b、弗农

c、格鲁伯

d、林德

6、国别价值和(a )存在“比较差异”,是国际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a、国际价值

b、国际市场价格

c、国际生产价格

d、贸易条件

7、首先提出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的是( c )。

8、一国拥有的劳动力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是根据( c )。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

d、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说

9、认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的是( c )。

a、里昂惕夫

b、俄林

10、用国家间需求结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是

( c )。

a、劳动熟练说

b、人力资本说

c、需求偏好相似说

d、产品生命周期说

二、多选题

1、主要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理论是( ce )。

a、比较成本说

b、绝对成本说

c、产业内贸易说

d、产品生命周期说

e、需求偏好相似说

2、下列对里昂惕夫之迷进行解释的学说是( abcde)。

a、劳动熟练说

b、人力资本说

c、技术差距说

d、产品生命周期说

e、需求偏好相似说

3、根据西方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国应该出口本国( ade)。

a、比较成本低的产品

b、比较成本高的产品

c、稀缺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d、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

e、绝对成本低的产品

4、自由贸易理论的代表人有( abc )。

d、凯恩斯

e、李斯特

三、名词解释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里昂惕夫悖论

3、公司内贸易

4、产业内贸易

四、简答题

1.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哪些发展?

第四章贸易条件理论

一、单选题

1 、能够解释国家间商品交换比价确定的原理是( b )。

a 、比较成本说b、相互需求原理 c、绝对成本说 d、要素比例说

2、下列哪位运用相互需求曲线来确定两国间进行贸易的贸易条件的均衡( c )。

a、李嘉图

b、约翰.穆勒

c、马歇尔

d、里昂惕夫

3、单因素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为( d )。

a 、s=(pm/px).zx

b 、s= (pm/zx)px

c 、s= (px/zx). pm d、(px/pm) zx

4、如果对于任何一种贸易条件形式其结果大于1表明(b )。

a、该国贸易条件改善

b、该国贸易条件恶化

c、该国贸易条件不变

d、该国贸易条件发生变化,但不知道是改善还是恶化

5、约翰.穆勒认为国家间商品的具体交换比价是有什么决定的

( c )。

a、两国间贸易联系程度

b、两国间经济互补程度

c、两国间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

d、两国间商品的国别价格

6、马歇尔在确定两国进行贸易的均衡贸易条件时运用的是( b )。

a、相互需求法则

b、相互需求曲线

c、投入—产出曲线

d、成本曲线、

7、相互需求原理的提出者是( b )。

8、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通常称作( b )。

a、指数贸易条件

b、净贸易条件

c、收入贸易条件

d、双向因素贸易条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一、单选题

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学说是( b )。

a、自由贸易理论

b、保护贸易理论

c、重商主义理论

d、超保护贸

易理论

2、战后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美国

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属于( c )。

a、自由贸易理论

b、保护贸易理论

c、超保护贸易理论

d、战略贸易理论

4、贸易保护论的提出者是( a )。

a、汉米尔顿

b、李斯特

c、凯恩斯

d、范特

5、早期的重商主义又称( b )

a、重金主义

b、贸易差额论

c、贸易自由化

d、贸易自由论

6、早期重商主义绝对禁止( c )

a、货物外流

b、资本外流

c、货币外流

d、资源外流

7、李斯特认为对某一幼稚工业的保护时间( b)

a、以20年为最高期限

b、以30年为最高期限

c、以50年为最高期限

d、无限

8、超保护贸易政策是( d )

a、防御性地限制进口

b、主动的限制进口

c、积极的促进进口

d、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

9、新贸易保护理论兴起于20世纪的( c )

a、30年代

b、50年代

c、 70年代

d、 90年代

【篇二: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课后答案(陈百助、

晏维龙著)】

易和国内贸易都是贸易的一种,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一种套利行为,

这种套利行为寻求产品或者服务之间的差价,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比如说a地的产品价格低于b地,b地就会向a地购买产品;否则,b地就会把产品销售到a地;a和b可以是同一国家的企业,也可以

是不同国家的企业。

2.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有很大的区别,导致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主权

国家自己的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行为的冲突,而世界经济中又缺乏

一个统筹考虑的强有力的全球性政府来协调各方利益与矛盾。

国际贸易牵涉到的都是主权国家,每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和

规章制度。在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或者不同个体之间的贸易,都

是在市场供需的原则下,按照同一国家的同一套法律和规章制度进行,任何交易都不能违背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否则国内的法庭就

要进行裁决。但是,这些各国的贸易政策几乎都是从保护本国某些

利益团体出发,实施这些贸易政策的政府几乎都不会去考虑对其他

国家的影响,就使得在国际贸易中经常会发生贸易冲突和纠纷,而

主权国家之间又缺乏一个共同认可的全球性的最高法院来裁决这些

纠纷。虽然有些国际组织存在,例如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世界

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等,并且可以对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进行仲裁,但是一旦发生贸易纠纷,主权国家仍可以不受其制约,这些国际组

织也没有强有力的执法机构来使主权国家就范,最后,造成了国内

贸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巨大差别。

本章中的欧盟与中国纺织品贸易纠纷的案例中,随着欧盟对中国的

纺织品配额限制的降低,欧盟的纺织品企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对

政府大举游说。之后,欧盟开始启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应急保护

调查,并且宣布对中国出口的部分纺织品设立限制,美国随后也在5

月对部分中国纺织产品设置进口限制,中国和欧美之间有关纺织品

的贸易争端开始硝烟四起。但是,一方面是限制中国的纺织品进入,另一方面欧盟内的零售商和进口商又因缺货而怨声载道,纷纷指责

欧盟政府。如果把全世界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这个全球国家

里有一个最高法院,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那么欧盟对中国的纺

织品销售的贸易限制根本就不会存在,也不会产生这么多的冲突和

矛盾。

3.在本章中,从六个方面对现今世界贸易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2004年的世界贸易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出口增长率都在20%

左右,其中,虽然中国所占的份额较小,但其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

平均水平。

在对不同行业生产和出口在不同年代的增长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产出的增长率,制造业贸易的增长尤其明显,其

中矿业的生产和贸易的变化幅度比较大,而农业的生产和贸易相对

比较平缓。

在2004年各国实物进出口额的大小位居世界前十名的国家中,实

物出口额排在第一的是德国,实物进口最多的是美国,中国是其中

唯一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最近几年实物进出口额增长迅速,达到了35%以上,已经排在了全球第三。

在全球服务行业进口和出口的前十名国家中,美国具有巨大的竞争力,位居第一,其中,香港作为一个城市却排在全球服务业出口的

第十名,中国的服务业近年增长迅速,进出口增长率都高出35%,

未来几年更有可能跻身全球前五名之内。

在对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实物进出口比例的比较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实物进出口来自发达国家,只有三分之一来自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见,全球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

展中国家和地区虽然数目很多,但是按照贸易额来看,仍然远远比

不上发达国家。

在对来自不同区域的实物出口走向的比较中,全球贸易的区域特性

非常明显,区域内贸易非常突出。而且,国家间的距离、文化差异、传统等都是影响贸易紧密程度的因素,比如,进出口主要是在临近

国家之间、同一区域内贸易量很大。

4.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进出口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每年进出口总额从1979年的293.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14 221.2亿美元,翻了近五十倍。到2005年,中国的进出口额占国民

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62%,其中,外资企业占所有进口和出口

金额的58%以上,私营企业的出口增长速度最快,在2005年增长超过60%。在中国货物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中,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

易伙伴,占中国的进出口总额的15.3%;其次是美国。中国最大的

进口来源国是日本,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5.2%,其次是韩国和东盟。在与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和逆差最大的前十位贸易伙伴中,贸易顺差

最大的是美国,占中国所有贸易顺差的15%,而在前十个国家中,

八个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只有两个是发展中国家,这主要是因为中

国的主要出口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的贸易逆差主要来自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逆差来自中国台湾,其次为韩国。中国的

前十位贸易大省和城市中,前十位出口大省都在沿海地区,广东省

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1/3,前十大出口大城市占了全国大约60%的出口额。在对中国货物进出口的主要产品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中国的

进口主要以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

品为主。中国的服务类贸易增长也非常迅速,尤其是在旅游、建筑

服务、广告等行业呈现出贸易顺差。

5.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通常用出口占本

国gdp的比例来表示,也可以用进口占gdp的比例,或者用进出口

总额占gdp的比例作为衡量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的指标。而对国际

市场依赖程度愈大的国家,对国外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也越大。通过

1.14用出口对gdp的比例作为指标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对国际市场

的依赖程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越大,依赖

国外市场的程度越低。

第二章

.(1)假设我国只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料,我们以横坐标表示

布料, 纵坐标表示小麦,将各种生产组合用直线连接可得生产可能性

边界如图2.1所示。我们知道,b点到c点那段布料的机会成本可以

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切线的斜率值来表示,所以bc那段布料的机

会成本就是等于这段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bc那段布料的机会

成本就是1。

(2)和(3)答案略(参考课本相关知识解答)

2.(1)我们已经假设中国和美国只生产鸡爪子(f)和鸡胸脯(c)两种

产品,并且生产可能性边界呈现机会成本递增。同时也假设中美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完全一致,中国人的无差异曲线偏向于鸡爪,而美

国人的无差异曲线偏向于鸡胸。图2.2中,be为中国的生产可能性

边界,he为美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两国的生产要素被充分利

用时,所能生产的鸡胸和鸡爪的最大组合,u1为中国的无差异曲线,u2为美国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了中国和美国的消费者的喜好。在没

有贸易的国家里,所消费的商品,必定来自本国的生产,因此, be和he同时又是两国的消费可能性边界,两国的自给自足均衡分别是无

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边界的切点。通过图2.1可以看出bg的斜率

是大于bi,所以美国的鸡胸的价格是大于中国的。

图2.2 中国和美国的自给自足均衡

(2)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我们知道美国的鸡胸脯相对比较贵一些,

若两国进行自由贸易,由于美国相对较高的鸡胸脯价格,将引起中

国生产鸡胸脯的数量增加,并出口到美国(图略)。

(3) 当中美从没有贸易到自由贸易时,因为美国的鸡胸脯比中国的贵,中国会设法增加鸡胸脯的生产并向美国出口,同样,美国会设法增

加鸡爪的生产并向中国出口。

(4)答案略(提示:参考课本(图2.13)所分析的大国的贸易利得)。

3.一个经济模型(model)是基于一系列假设之上来解释某种经济现

象的理论框架。经济模型可以是逻辑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通过一组

数学方程或几何图形来描述。如果想要得出清晰而有用的结论,一

个经济模型必然要有许多高度抽象而且限制性很强的假设,这些假

设有时候甚至可能不切实际,但是,我们并不应该因为这些假设的

存在而对经济模型不以为然。一个经济模型是否有用,并不在于它

所基于的假设是否合理,重要的是这个经济模型是否能够帮助我们

理解问题的实质,以及得出的结论和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是否合理。

4.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是

指在一定技术和一定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所能生产产品的最大

组合。为了便于解释,我们假设这个经济体只生产两种产品:布料

和小麦。我们用字母c代表布料,用w代表小麦。

在图2.3中,点a和点b表示了两种生产的可能,也就是当生产要

素完全被充分利用后,该经济体可以生产3米布料和8千克小麦(a 点),或者可以7米布料和4千克小麦(b点)。我们注意到图2.3中

的ppf为向外凸出(凹向原点)的形状。这种形状的ppf表示了递增的

机会成本。当我们从点e(该经济体只生产小麦)沿ppf移向点d(只生

产布料)时,为了多生产布料而必须放弃生产的小麦逐渐增加,也就

是说布料的机会成本随着布料生产的增加而增加。在图型中,布料

的机会成本可以用ppf上切线的斜率值来表示,例如,点a的布料

生产的机会成本为经过点a的ppf切线的斜率值。沿着ppf从点e

到点d,ppf切线的斜率值越来越大,表示布料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图2.4画出了另一种可能的ppf。直线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

ppf上任何一点的机会成本是个常数。也就是说,当我们增加布料的

生产,小麦产量的减少是个常量。如果每个行业所雇佣的生产要素

的比例是相同的话, 该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会是条直线。例如,假定小麦和布料的生产都需要在每亩土地上雇佣10名工人,当布料

行业扩张,其需要的生产要素必须以这个比例从小麦行业里获得,

而这也正是小麦行业释放要素的比例。因此,增加每单位布料生产所导致的小麦减产量是固定的常数,并不因为布料生产的增减多少而有所变化。我们在下面讨论贸易模型时会不断用到这类ppf

还有一类ppf是凸向原点的那种,见图2.5。这是在机会成本递减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这种情况往往与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有关。

图2.5 机会成本递减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5.相对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

我们用pc和pw分别表示布料和小麦的价格。如果厂商生产c米布料和w千克小麦,那么厂商的收入为pc ′ c + pw ′ w。我们可以在图2.6中画出厂商的收入曲线ab,因为ab又显示了厂商必须面对的相对价格,我们又称ab为厂商的价格曲线。

图2.6 厂商的收入曲线

厂商的收入曲线是一组平行于ab的直线,图中ef线也是厂商的收入曲线。这些收入曲线的斜率都是pc/pw。假如pc=4元/米,pw=8元/千克,那么收入曲线的斜率为1/2。我们称pc/pw为布料的相对价格(relative price)。用上面的数字,布料的相对价格是1/2,也

就是一米布料可以用来交换0.5千克的小麦,这时因为布料的名义价格(nominal price)为4元/米,小麦的名义价格为8元/千克,即买一米布料相当于买0.5千克的小麦。同样,小麦的相对价格是2,即一千克小麦可以用来交换2米布料。

厂商的决策就是选择生产布料和小麦的数量,在给定的限制下追求收入的最大化。厂商所面临的限制就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因此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

max pc ′ c + pw ′ w (2.1)

限制: c和w必须在ppf上

以图象表示就是寻找c和w,以使企业的收入曲线尽量朝原点的反方向移动,但是c和w不能离开ppf,因此厂商的决策就是选择小麦和布料的产量以使其收入曲线与ppf相切。我们在图2.7中假设机会成本递增,点a为收入曲线与ppf的相切点,只有这时厂商的收入才是最大化的。在图中,我们任意假设在最佳生产点a的小麦的产量为4千克,布料产量为5米。在a点,布料的机会成本正好等于布料的相对价格pc/pw。用我们上面的数字,pc=4元/米,pw=8元/千克,布料的相对价格pc/pw就是1/2。

图2.7 厂商的决策

当布料的相对价格为1/2时,收入曲线与ppf相切于点a,布料相

对于小麦的产量为5/4。我们称之为布料的相对供给(relative supply)。假如布料的相对价格增加到1,也就是布料相对小麦变得

更贵,在图2.7中,厂商的收入曲线的斜率为1,即收入曲线变得更陡。这时新的收入曲线与ppf相切于点b。在b点小麦的产量为2

千克,布料的产量为6米。布料的相对供给为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布料的相对价格增加时,布料的相对供给也增加,如果我们

把布料的相对供给量与布料的相对价格之间的关系画出来就形成了

一条相对供给曲线。

图2.8相对供给曲线

图2.8画出了布料的相对供给曲线sc/sw,如同一般的供给曲线,

相对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线,说明当布料的相对价格

(pc/pw)增加时,布料的相对供给(c/w)也会增加。图中a点和b点,与图2.7中的a点和b点相对应。

相对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经济学家用效用(utility)来代表一个人的满意度,通俗地说,效用就

是衡量一个人幸福的程度,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福利(welfare)。我

们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的喜好,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是使得消费者获得同样效用的所有消费商品的组合。图

2.9画出了两条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可以选择布料和小麦两种产品,图中的每条无差异曲线表示了相应地效用,无差异曲线越远离原点,其代表的效用越高。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点e所代表的消费商

品组合就要比点d要好,原因是点e所在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者

的效用要比点d所代表的效用要高。而对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

任意两点,消费者的偏好并没有差别,例如,图中点e和点f的消费组合为消费者带来同样的效用,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于消费6千克

小麦加5米布料,与消费4千克小麦加8米布料在偏好上并无差别。

【篇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txt>1、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两种:绝对配额和()。 a

a、关税配额

b、全球配额

c、国别配额

d、协议配额

2、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

比较的是()指标。 b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额

d、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3、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b)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

c、世界进出口总额

d、世界进

口差额

4、经济发展水平高,商品竞争能力强的国家都主张或执行( a )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贸易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管理贸易政策

5、由出口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贷款,称为( c)。

a、出口信贷担保

b、买方信贷

c、卖方信贷

d、长期信贷

6、各国在编制进出口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美国采取的是(a )体系。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对外贸易 d.国际贸易

7、以占领垄断和掠夺国外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商品倾销方式

是( b )。

a、偶然性倾销

b、间歇性倾销

c、长期性倾销

d、社会性倾销

8、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标准称为( c )

a.有形贸易b.无形贸易c.总贸易体系d.出口贸易

9、一国的( a )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a.进出口贸易b.进口贸易c.出口贸易d.对外贸易

10、当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a)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失衡 d.贸易平衡

11、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d )来表示对外贸易。

a.国外贸易b.外国贸易c.商业贸易d.海外贸易

12、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 b )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

c.世界进出口总额 d.世界进口差额

13、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作为统计界限。 a

a.关境

b.国境

c.货物进出口

d.服务进出口

14、下面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是(a )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进出口总额

d.货物贸易额

15、倾销是出口商( c)。

a、低价出口

b、低于进口国价格出口

c、低于出口国价格出口

d、低于其他国家价格出口

16、贸易逆差是指( b )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c.国际收支为正

d.国际收支为负

17、我国纺织品出口经香港商人之手转卖到非洲,对香港贸易商而言这种国际贸易形式称为

(c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服务贸易

18、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商品进口值为1200亿美元,出口值为800亿美元,则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a )

a.10%

b.11%

c.12%

d.9%

19、提出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西方经济学家是( b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 d.俄林

20、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分别认为国际分工建立在( a )成本之上?

a. 绝对成本,比较成本

b. 绝对成本,绝对成本

c. 比较成本,绝对成本

d. 比较成本,比较成本

2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俄林

d.格鲁贝尔

22、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是( b)。

a.《国富论》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域际与国际贸易》

d.《投入—产出经济学》

23、h-o理论认为,进行贸易的结果是各国之间的要素价格的差别将( c )。

a.扩大

b.不变

c.消失

d.扩大、不变或消失

24、一国拥有充裕的资本要素,所以该国应该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法来自( b)。

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b.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d.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25、美国生产电脑需8个劳动日,生产汽车需9个劳动日,日本生产电脑和汽车分别需要12个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学说( a )。

a.美国宜生产和出口电脑

b.美国宜生产和出口汽车

c.日本宜生产和出口电脑

d.美国宜生产和出口汽车和电脑

26、“劳动丰裕的国家应当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该结论源于( c)。

a.比较成本说

b.人力资本说

c.要素禀赋论

d.产业内贸易说

27、接受买方信贷的进口商在使用信贷资金进行采购时,必须购买( b )。

a、本国商品

b、贷款提供国商品

c、第三国商品

d、没有具体限制

28、西方国家征收进口附加税,是一种( b )。

a、经常性的措施

b、临时性的措施

c、一年一次性的措施

d、以上都不是

29、日本对手表(每只价格6000日元以下)征税15%。再加征

150日元/只。这是( c )。

a、从价税

b、从量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30、正常关税是指(b )。

a、普通税

b、最惠国税

c、普惠税

d、差价税

31、假定:某国规定1996年从中国进口纺织品不得超过2万立方米,这是( c )。

a、全球配额

b、关税配额

c、国别配额

d、以上都不是

32、对超过限额的商品禁止进口,称为( a)。

a、绝对配额

b、关税配额

c、自主配额

d、协议配额

33、某国决定2000年进口纺织品2万立方米,对不超过2万立方米的按原定关税率征税,对超过部分加征100%的关税。这属于( a)。

a、全球性关税配额

b、国别关税配额

c、优惠性关税配额

d、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34、许可证制度是一种( d)。

a、关税壁垒措施

b、鼓励出口措施

c、鼓励进口措施

d、管制进出口的措施

35、在下列(c )种情况下,本国可对外国进行外汇倾销。

a、本国货币贬值10%,国内物价上涨12%

b、本国货币贬值10%,外国货币贬值15%

c、本国货币贬值10%,国内物价上涨7%

d、本国货币贬值10%,外国货币贬值10%

二、计算题

1、如果以1995年为基期(即1995年出口单位价格为100),

1996年和1997年美国的出口价格指数分别为100.05和99.02,同

期出口额分别为6250.74亿美元和6886.97亿美元,请通过计算贸

易量判断出美国1997年相对1996年出口的实际规模是扩大了还是

缩小了。解:1997的对外贸易量/1996年的对外贸易量=

(6886.97/99.02)/(6250.74/100.05)

=69.5513/62.47616=1.11325﹥1

所以美国1997年相对1996年出口的实际规模是扩大了。

2、已知以1980年为基准年,某国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而2000年的出口价格上升了18%,进口价格下跌了6%,请计算该国的贸易条件指数,并说明其经济意义。

解:贸易条件系数=出口价格总指数/进口价格总指数

=(1+18%)/(1-6%)=1.255﹥1

所以2000年对外贸易条件是改善了。

3、计算有效保护率:

1)进口的最终商品的名义保护率t为40%,无关税时进口原料成本与最终商品价格比例p为0.5,进口原料的名义保护率t为40%,有效保护率为多少?

2)对题1中给定的条件,根据下列值重新计算有效关税保护率:如t=20%,p=0.6,重新计算有效保护率。

4、现有棉纱进口价20元,投入原棉15元,国外增值v=5元。如果:⑴对绵纱进口征税10%,原棉进口也征10%;⑵对棉纱进口征税10%,原棉进口征5%;⑶如在⑵中,原棉进口税提高到20%,其它不变。请求有效保护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