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二百年前的工业革命,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产业升级,它不仅促进了生产和经济的迅猛增长,还使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创造了人类进步史上的空前繁荣。当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场新的产业升级正在以比工业革命更快的速度发生,这就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一场知识经济的风暴震撼着全球,人类文明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无论是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还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在汹涌的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全球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既有生机又潜伏着危机。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谁能够领先其他国家完成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谁就能成为竞争的强者。知识经济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知识经济概述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 、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略称。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上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以传统工业为主要支柱,以大量消耗原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而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支柱,以知识资源为首要生产要素,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高新技术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高新技术是指按联合国组织分类的八大类技术,主要有: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又称为软科学技术)等。

2 、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相比,呈现以下的特征:

( 1 )、知识经济以知识和信息为增长源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和信息被物化,使其成为软件、网络等

产品并通过加工、传输、经营而为全球居民所消费。知识和信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且其具有无限性,非消耗性,共享性,持续增长,回报递增的特点。

( 2 )、知识经济以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在工业经济中,以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等为支柱产业。而在知识经济中,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撑整个经济的支柱产业。以美国为例,美国信息产业所创造的产值的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0 %-50 %。

( 3 )、知识经济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广阔,仅以信息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芯片技术、光纤技术、网络、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领域全面领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在世界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发展知识知识都不可离开世界大市场而闭关锁国。

( 4 )、知识经济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体。工业

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的作用;而知识经济则时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

( 5 )、知识经济以创新为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不创新就灭亡”,唯有全面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等,以及将这些创新互相结合,并形成持续创新机制,使技术与经济、教育、文化相结合,综合协调,一体化发展,才能嬴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 6 )、知识经济以人才为核心。知识经济实际上是一种人才经济,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的掌握,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利用,知识的创新,归根到底都要靠人去实现,现实的生产力只有靠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人才是知识经济体系中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占有制高点,就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7 )、知识经济以高新科技工业园为细胞。如果说工业经济社会的细胞是工厂,那么知识经济社会的细胞是高科技工业园。高科技工业园融人才,知识、技术为一体,是科研、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集中区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地,是对外开放

的窗口,是企业发展的保护伞。

(8 )、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工业经济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这种对自然资源的过渡使用和依赖,严重损害了自然的生态平衡,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危及人类的长期发展。而知识经济把科学技术融为一体,使人类能更科学、更有效、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同时开发未利用的自然资源,取代已近耗竭的自然资源。而且作为知识经济发展基础的知识是可生再的、无限的、共享的这就使得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科学技术起着真正的核心和关键作用,它极大地改变世界,成为人类进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科学知识也将造就新的产业主体。与此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还会带来社会价值观变迁,社会机构重组和社会分配调整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知识经济的巨大功能

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知识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知识经济推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

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增长,迅猛扩张。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推动第一产业不断升级,迅猛扩张。科技文化的注入,发起绿色革命,出现第二产业性质的大农业,兴起了第三产业性质的大旅游,还兴起了第四产业性质的知识农业,智能产品,比如信息农业、林业、试管畜牧业、基因养殖业等等。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促使第二产业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迅速增长,从而带来了第二产业价值的爆炸性增长。生态商品,绿色商品,环保工业,绿色文化和高新科技也给全球发达或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光明,知识经济带来的是经济的腾飞。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以信息业、服务业、商业、金融业和文化娱乐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出现一本万利,点石成金的发展奇迹。美国快餐几乎一夜之间风行全球和中国,而中国城、中餐馆则遍布世界各地。国际旅游50 年间已由默默无闻的高雅行业迅猛地增长为全球三大产业(汽车、石油、旅游)之一,并且迅猛地向全球最大、最佳产业迈进。中国的国际旅游十年前还是一片空白,十年间已迅猛地增长为创汇70 亿美元的高效益产业。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以信息、知识、高新技术和文化、人才元素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实现迅猛生长,迅猛

扩张。基因高效农业,太空高效工业,信息高速公路,人才高速网络等,也如浪潮般兴起,势不可挡。

其次,知识经济对精神文明的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和经济文化是双向运行的,知识经济促使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在知识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市场体系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大文化体系建设将同步、配套、一气呵成。知识经济促使市场经济、法制经济、高文化经济迅速成长。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尘封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化、考古考证、周易老子、论语、孙子等等,成为风行全球的知识快餐。

知识经济的互动,正在使知识与商业、物业与高新科技相统一,在短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无比巨大的精神文明财富和物质文明财富。目前全球信息业的产值超过 1 亿美元,并保持15 %-20 %的增长速度,信息产业令一度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美国经济得以重现生机,其活力主要源于5000 家软件公司。自1993 年以来,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的45 %是由知识经济中的信息产业带动的;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后,美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90 %。微软公司创立时间并不长,但其资产已达到1500 亿美元,

其市场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年仅41 岁的微软总裁比尔. 盖茨,个人资产连年雄居世界富豪榜首,并以平均每周 4 亿美元的速度递增。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少数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盟,在80 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向知识经济方向转化。如今,知识经济在这些国家已初露峥嵘,而处于工业化过程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许多也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加速科技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之,知识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环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知识经济使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生活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人类社会正处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同时迅猛增长、繁荣的新时代。1997 年12 月,联合国系统估计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重大高新科技产业化将在2030 年前后全面实现。因此,人类将在下个世纪的下半叶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二、发展知识经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化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发展知识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中国现代化所处的历史阶段

如果把现代化看作是一个历史过程,那么可以认

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起飞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1 )中国建立了稳定的中央政权,从而为经济起飞提供了基本的政治保证;( 2 )经济增长率远超过了 5 %的起飞速度;( 3 )形成了轻纺、家电、石化、建筑等带动起飞的主导产业;( 4 )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了10 %的公认标准。但是,面对知识经济的大潮,我们必须看到这们一个事实,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全面实现,我们仍致力于缩短在钢铁、汽车、化工、铁路、家电等工业领域的工业化差距。而在便于全球范围内,国际竞争的主战场正在向知识经济转变。中国面临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我们要完成工业经济的建设,建成世界是最规模、最有经验、最有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我们为了形成21 世纪真正的国家核心竞争力,必须毫不迟疑地下最大力气抓科教兴国,在中国发展知识经济。

2 、中国发展知识经济所面临的机遇

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人类在工业革命二百年后所遇到的又一次产业升级,知识经济浪潮也正在一些发达国家悄然兴起,并使其国家的经济得到巨大的增长。同样,知识经济的崛起和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1) 知识经济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 年目标的关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由于技术落后,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比较低。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为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新科技的成果,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变提供良好的机遇。

(2) 知识经济有利于我国产业创新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工业发展阶段。知识经济的崛起和发展,以信息产业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标志。其具有巨大的能量和生命力,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会使我国更好更快地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以高新科技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加速发展信息业,大规模地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业,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使高新科技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点。

(3) 知识经济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科技落后、人员素质低造成了高消耗、低产出的局面,阻碍了我国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严重损害自然的生态平衡,危及我国长期发展。由于知识经济是以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劳动结构的重组为前

提条件,把知识技术融为一体,有利于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自然资源,以取代接近已近耗竭的自然资源并减少和防止环境污染。从而为21 世纪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到下个世纪,以知识经济形态为主导的国家将会成为强者,而仍实行传统经济的国家将会在竞争中落伍。因此,面对这场刚刚兴起的知识经济浪潮,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当抓住这次机遇,积极发展我国的知识经济。

3 、中国发展知识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然而,在世界经济普遍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中,中国面临严峻的挑战。表现为:

( 1 )面临着高科技领域竞争激烈的挑战。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建国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时也还存在着科技投入不够,科技自身的储备不足,对社会需求支撑不力等问题。1997 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 ,而发达国家教育投入占的比例为7 -9 %。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知识创新和技术

创新水平比较低,竞争力弱,经济和科技能力仍相对较低。我国主要行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10 -20 年,一些产业的主体设备和技术还处于主要依靠进口,飞机、移动通讯、软件等国内市场基本被外国所占领。

12下一页欢迎浏览更多论文联盟首页→ 经济论文→ 经济学→ 中国经济文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0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③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①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②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二.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新征程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2020年(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一百年是2021年) 2021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年—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国一百年2049年) 四.贯彻新发展理念 1.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基本内容 (1)坚持创新发展 ①任务: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②地位和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③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坚持协调发展 ①任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要求: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一)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二百年前的工业革命,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产业升级,它不仅促进了生产和经济的迅猛增长,还使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创造了人类进步史上的空前繁荣。当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场新的产业升级正在以比工业革命更快的速度发生,这就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一场知识经济的风暴震撼着全球,人类文明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无论是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还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在汹涌的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全球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既有生机又潜伏着危机。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谁能够领先其他国家完成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谁就能成为竞争的强者。知识经济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知识经济概述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略称。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上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以传统工业为主要支柱,以大量消耗原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而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支柱,以知识资源为首要生产要素,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高新技术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高新技术是指按联合国组织分类的八大类技术,主要有: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又称为软科学技术)等。 2、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相比,呈现以下的特征:(1)、知识经济以知识和信息为增长源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和信息被物化,使其成为软件、网络等产品并通过加工、传输、经营而为全球居民所消费。知识和信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且其具有无限性,非消耗性,共享性,持续增长,回报递增的特点。 (2)、知识经济以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在工业经济中,以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等为支柱产业。而在知识经济中,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撑整个经济的支柱产业。以美国为例,美国信息产业所创造的产值的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0%-50%。 (3)、知识经济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广阔,仅以信息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芯片技术、光纤技术、网络、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领域全面领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在世界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发展知识知识都不可离开世界大市场而闭关锁国。 (4)、知识经济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体。工业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的作用;而知识经济则时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 (5)、知识经济以创新为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不创新就灭亡”,唯有全面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等,以及将这些创新互相结合,并形成持续创新机制,使技术与经济、教育、文化相结合,综合协调,一体化发展,才能嬴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浅谈我国知识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与优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93131793.html, 浅谈我国知识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与优势 作者:刘耀丽 来源:《消费导刊》2015年第05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作为新的一种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应用而生,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为人类文明带来知识文明的新形态。知识经济是发达国家提出来的一个新型经济概念,在发展中国家如果想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努力发展知识经济。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知识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优势,从而找到对知识经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特别是我国该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所以,在我们张开双臂热情迎接知识经济发展的到来之时,应当保持一种冷静和谨慎的态度,从更长远的角度来把握和研究知识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与优势。 关键词:知识经济发展不足优势 在一夜之间不能造就知识经济,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发展必然像农业经济与工业文明一样在今天仍能并存,且各国家经济知识化的过程并不是同步的。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迈向知识经济的步伐差距明显,并有逐步拉大的趋势。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因投入无形资产不同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而,劣势与优势是相对而言的。 一、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自主知识产权存在的不足。人们对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就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它具有时间上的有限性和权利形态的“无形性”。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由于各种原因是不够的,因此这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产生和促进知识技术的进步及发展是不利的。一是在国内由于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严重地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二是从国际上的竞争来看,发达国家在对自主产权保护上非常到位,产生了“知识殖民”的现象。例如:美国曾经依靠对生物基因工程方面的先进性和预期,从而对我国许多世代人口流动性低的农村居民基因研发中获得了相当的、将给他们带来高额垄断利润的基因知识产权。这种“知识殖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将知识经济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基础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开发研究阶段。从三个阶段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来看,后两个阶段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各个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经济主体也比较容易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因此各经济主体就有动力增加这两个阶段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对于作为第一阶段的基础研究来说,由于他们收益的外部性、间接性和收益的缓慢性、长期性,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理性经济人的化身一各经济实体,为了追逐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一般情况下不会投入大量的基础研究,因此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只能依靠国家财政的投入,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在我国经济状况现实的下,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资金短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财政投入要增加难度较大,对投入的数量很有限。

初二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

初二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 这篇初二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是由###整理提供,请大家参考!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 2.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3.我国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 4.我国高速公路密度大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5.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6.我国的铁路干线分布:(“五纵三横”) 南北方向: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广——京哈线、④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 东西方向: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7.铁路枢纽:郑州——陇海线和京广线交汇;徐州——陇海线和京 沪线交汇。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 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 基础产业。农业的部门有: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 2. 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部和西部的农业分界线是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南方和北方的农

业分布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西部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因为降水稀少,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3. 我国东部的农业类型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其中东部半 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 然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 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 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4 .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 等主要类型。农作物的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 稻和小麦表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 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表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特点;棉花生产以北方 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5.农业生产除受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外,还受与 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交通条件、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 条件的影响。 6.我国农业生产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增长、耕地 持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峻挑战。所 以我国农业还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的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使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 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2. 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是重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 工业是轻工业。 3. 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是:

知识经济与中国主导产业的战略选择

知识经济与中国主导产业的战略选择 第一部分知识经济的理论沿革及知识经济特征 一、知识经济的理论沿革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数百年来广为传颂的名言在本世纪末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内涵,其经济学意义的不断发现和挖掘,宣告了一个新型经济时代的诞生。1912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索罗的研究进一步发现,1909年到1949年的40年间,美国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翻了10倍,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占了 87.5%,而劳动和资本的贡献率只占了12.5%。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根据美国二战后至50年代末的产业结构变化规律,提出“知识产业”的概念。他的“知识产业”包括:教育、研究开发、传播业、信息设备业、信息服务业。美国在1947~1958年期间,这些知识产业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递增,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2倍;到195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29%来自知识产业,约为1364亿美元;1959年,美国从事知识产业的劳动力已占全部劳动力的31.6%。 1980年,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开始逐渐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大胆预言,人类经历了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第三次浪潮--信息化浪潮也即将到来。1990年,他在《权力转移》一书中,

再一次预言:随着发达国家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的主宰力量将由金钱转向知识。他还对知识的含义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知识应当包括事实、原理、观念和能力。他的这些观点同现在的共识几乎完全一致。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研究了其成员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后,发表了《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的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经济,并作出了比较明确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及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至此,知识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引发的经济形态的变化,也同时引起各国政治家的广泛关注和理论家的深入研究,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理论与经济术语的这个内涵定义,开始为世界经济学界所普遍认可。 美国总统克林顿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是“以创意为基础的”。美国专家认为,美国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因为随着以信息为先导的技术革命的创新,经济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会得以提高,失业率减少,企业利润增加,工资增多。另外,在1997年里,信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7%,通胀因此减少5%,大大增强了美国经济的可持续性。 总之,自1996年国际经合组织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概念之后,在世界各国引起极大反响,各国对知识经济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新经济”、“软经济”、“非物质经济”等各种说法不断被归入“知识经济”的范畴。尽管“知识经济”是一个外延广泛的、难以统一及准确定义的概念,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同当初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一样,对于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是一次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因为国际社会和各

第12章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第12章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一、选择题 1.中国传统计划经济形成的原因有()。 A.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和苏联模式的影响 B.赶超型战略的内在需求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历史背景 D.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案】ABC 【解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①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和苏联模式的影响;②赶超型战略的内在需求;③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历史背景。 2.中国传统计划经济的主要弊病表现为()。 A.国家权力过分集中,政企职责不分,企业难以成为经济主体 B.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国民经济缺乏横向联系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D.否定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答案】ABCD 【解析】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病表现为:①国家权力过分集中,政企职责不分,企业难以成为经济主体;②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国民经济缺乏横向联系;③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④否定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3.经过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答案】ABCD 【解析】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市场化取向改革也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基本形成;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⑤收入分配领域改革逐步深入。 4.中国整个渐进改革过程的特点大致有()。 A.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法 B.曾在较长时间内实行“双轨体制” C.始终坚持从创新到规范,再到制度化的原则 D.采取了“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两种私有化改革方式 【答案】ABC 【解析】中国整个渐进改革的过程大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中国的渐进改革采取了从体制外的创新到体制内的改革、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性改革、从低成本改革到高成本改革的推

中国与知识经济

中国与知识经济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在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之后,不应该放松警惕,而应该紧跟世界潮流,深刻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不断提高自己,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本文介绍了知识经济的定义、影响以及知识经济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我们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产业结构转型问题,在这一挑战中,我们如何提高自己,抓住机遇。 关键词:世界经济知识经济挑战与机遇产业结构转型 1、知识经济的定义 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当今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对社会管理、思维方式、产业结构、产品流通方式、法律以及伦理体系等各方面形成巨大的冲击和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智力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在第三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将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一体化将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性因素。 知识经济曾经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它的缘起大约与新经济增长理论有关。在世界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把知识积累看作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的独立因素,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效益,知识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将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重点地投射到人力资本上。他认为,特殊的、专业化的、表现为劳动者技能的人力资本者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中国的经济发展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 2.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3.我国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 4.我国高速公路密度大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5.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6.我国的铁路干线分布:(“五纵三横”) 南北方向: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广——京哈线、④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 东西方向: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7.铁路枢纽:郑州——陇海线和京广线交汇;徐州——陇海线和京沪线交汇。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部门有: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 2. 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部和西部的农业分界线是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分布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西部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由于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3. 我国东部的农业类型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4 .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农作物的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特点;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5.农业生产除受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外,还受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交通条件、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6.我国农业生产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我国农业还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名词解释

A 瑷珲—腾冲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B 标尺竞争:通过把代理人绩效与在类似条件下的其他代理人绩效进行比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现代理人的努力水平。 包产:把产量包给小组或农户,即小组或农户交给集体一定数量的粮食 “包干”:把土地、牲畜和生产工具分给小组或农户,即彻底的小组或农户经营 C 城市偏向:政府在投资取向、财政分配、价格制定、土地利用以及其他政策的制定上均有利于城市,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合理的向城市倾斜,我国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问题,它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产业同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产业结构呈现出某种共同趋向,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区域,形成了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产业结构格局。 产权保护:英国之所以出现工业革命是因为有专利、产权的保护等。既然科学革命决定工业革命,而科学革命又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那就要从欧洲当时科学革命发生时的状况进行分析,而不能以现在的标准去衡量过去。四百年前中国没有的制度,西方国家也不一定会有。例如,现在经常讲产权很重要,但是15世纪出现科学革命的时候,西方并没有完善的产权保护,那时候的研究完全是出于好奇心而没有商业动机,研究的成果也基本上都是公共知识。所以,商业价值也不能够解释科学革命为什么发生的原因。 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城中村:对内城中的一种低租金社区的称呼。该社区是外来移民首次或第二次的落脚点,具有移民文化特征。 财政转移支付:也称财政转移支出,本意是财政资金转移或转让,主要是指上下级预算主体之间按照法定的标准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 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政府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给个人,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一般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一般是根据一些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口、面积等,以及一些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教育、治安等的统一单位开支标准计算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的政府收入的差距,以保证各地区的政府能够有效地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为社会提供服务。 主要功能 (1)保障地方政府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二百年前的工业革命,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产业升级,它不仅促进了生产和经济的迅猛增长,还使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创造了人类进步史上的空前繁荣。当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场新的产业升级正在以比工业革命更快的速度发生,这就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一场知识经济的风暴震撼着全球,人类文明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无论是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还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在汹涌的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全球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既有生机又潜伏着危机。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谁能够领先其他国家完成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谁就能成为竞争的强者。知识经济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知识经济概述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 、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略称。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上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以传统工业为主要支柱,以大量消耗原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而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支柱,以知识资源为首要生产要素,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高新技术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高新技术是指按联合国组织分类的八大类技术,主要有: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又称为软科学技术)等。 2 、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相比,呈现以下的特征: ( 1 )、知识经济以知识和信息为增长源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和信息被物化,使其成为软件、网络等

中考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

中考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 §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2、交通运输发展变化:手提肩扛→牲畜驮运→现代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 3、目前分布特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4、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三横五纵”看书本第91面) 5、交通运输枢纽:指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 类型:单一型和综合型。 6、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 (1)客运:要考虑人所拥有的经济情况、时间长短、出行目的、所到目的地、出发点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及各运输方式的价格、速度快慢。 (2)货运:要考虑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 总之,无论是运人还是运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都要考虑交通工具的特点、运输距离、时间、运输目的、运输的人或物本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

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 1、农业:利用运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划分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2、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差异很大。原因: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 3、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很明显。 ①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②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

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人类在其发展历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带来了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17世纪到18世纪的产业革命使经济结构由农业经济走向工业经济;20世纪1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托勒夫称的“后工业经济”。自80年代以来,知识和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作用越来越强,知识密集型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因为知识具有越来越高的回报率,现代知识经济理论已经把知识列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正逐渐成为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本文首先从知识和知识经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征,进一步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知识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特征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的对策 一、知识经济的定义 当代社会正处于一个伟大的知识革命时代,处于知识革命的高涨时期。知识革命是人类知识总量迅速扩张和性质产生飞跃的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知识的淘汰率极高,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5年之后便有6o%的知识显得陈旧,30%的知识无用;10年过后,就会有60%的原有知识无用了。所以,一个人的一生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厦时更新自已的知识,调整自已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工作、事业和时代的需要。 要想知道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叫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说:“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对事物的了解,其中可靠的成分就是知识”。我国教科书中流行的知识的定义是:“对事物属性和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里形式。或者更为具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就它反映活动的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和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那么什么叫知识经济呢?知识经济有人称为“信息经济”或“新经济”。据联合国研究机构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给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经营方式乃至领导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知识经济”概念的产生和确定自身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G.斯蒂格勒(G.Stigler)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信息经济学)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_小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 摘要: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策;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关键性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情况展开详细论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1.1、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改革以来,我国在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就业总量几乎成倍增长;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实现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另外,在物价方面,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的低度通胀(多数年份)或中度通胀(少数年份)。 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91元增长到184元。但200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84元迅速增长到6111元。1978年-200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5亿下降到1479万人。 另外,住宅水平有所提高,全国居民现代交通通讯的广泛运用以及交通通讯

发展中国家与知识经济 ——兼论中国进入知识经济的前提条件

发展中国家与知识经济 兼论中国进入知识经济的前提条件 【内容提要】知识经济原本是由发达国家提出来的一个新经济概念,但也与发展中国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发展中国家要更好地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就必须首先扎扎实实地做好两件事:一是尽快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关键词】知识经济/经济发展 一、从一个贫富悬殊的世界看知识经济 当今世界是一个贫富悬殊的世界,知识经济原本是一个典型的富国俱乐部的话题。为什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关心这一话题呢?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当今世界是一个被划分为三等四级的世界。所谓三等,即根据各个国家地区的人均GNP差异,将全球的各个国家(地区)划分成高收入国家(地区)、中等收入国家(地区)和低收入国家(地区)。而四级是在三等划分的基础上,将中等收入国家再细分为上中等收入国家和下中等收入国家。这其中的高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而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就是通常所称的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全球高收入国家共有26个,其人均GNP 在9000美元以上;上中等收入国家16个,人均GNP在3000美元到9000 美元之间;下中等收入国家51个,人均GNP在75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低收入国家49个,人均GNP不足750美元。可见,当今全球贫富差距悬殊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就中国目前而言,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发展报告,我国人均GNP为620美元,排在低收入国家的第8位。而世界银行1998/1999 世界发展报告表明,我国的GNP总量为10554亿美元,居世界第7位,而人均GNP为860美元,居世界第81位,虽已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仍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发展中国家为何要关心知识经济 既然知识经济原本是一个富国俱乐部的话题,是富人们坐在一起谈论的事,这是否意味着知识经济本身无关发展中国家的事。可是,为什么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此关心知识经济。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三: (1)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是有其内在的规律的,这些规律主导并制约着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步伐。因此,这些规律的作用是带有普适性的。换句话说,发达国家今天所走过的路很可能就是发展中国家明天所要走的,发达国家今天所经历和所做的事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国家自然要十分关心发达国家现在所津津乐道的知识经济这一话题。 (2)在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时代,一国的经济发展不仅受国内因素的制约,也受国际因素的制约。反过来一国经济发展不仅只对国内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别国产生影响(大国尤其如此)。因此,发达国家的今天势必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今天。不仅如此,发达国家的今天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如何从今天走和明天。发展中国家的前途与发展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状况。由此,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十分关注发达国家现在所发生的事。 (3)今天的世界之所以是一个贫富悬殊的地球村,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落后,除了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及贸易体制之外,正如世界银行在题为《知识与发展》的报告中所指出的一样,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穷国或穷人获得的资本较少,而且在于他们获得的知识较少。(注:世界银行1998/99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例如,报告中指出,韩国与加纳在50年代的人均收入水平几乎相等,而到了90年代,韩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是加纳的6倍。造成这种差异,有一半因素是韩国在获取并利用知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注:世界银行1998/99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

知识经济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次次石油危机的出现,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石油危机引导工业经济逐步走入资本经济,同时引导科技更快的地向低实物资源利用的软科学领域发展。人类经历了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后逐步迈向信息化浪潮——知识经济。 一.经济的理论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模式。知识经济学就是反映和建构知识经济内在本质与发展规律的科学。现有的知识经济学实质是知识产业学,以联合国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为基础,对以知识为对象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作了较系统的阐述,是把知识经济学纳入传统经济学的框架,只是在传统经济学中增加了知识这一要素,或突出了知识这一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在观点和方法上并未超出传统经济学窠臼。知识经济并非仅仅知识成为产业,也并非仅仅知识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是知识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从本质意义上讲,知识经济学此前并未形成一门新学科。只有以五度空间理论为理论基础、成功阐明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确立知识经济成为人类新的时代的知识经济学才是真正的新学科。 全球性的经济运行模式正在逐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00年前替代了农业经济的工业经济,正在逐步被另一新型的经济模式替代,它就是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

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点).

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经济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最主要)②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洋务运动的开展。 2、表现: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家庭“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3、影响:①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③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二、洋务运动—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动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2、主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 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5、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活动:①19世纪60年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曾国藩与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官僚资本性质 ②19世纪70年代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目的:解决军事工业方面的困难)代表: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性质:本质为封建经济,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③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 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7、失败标志: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有: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②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③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④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只引技术,不变专制制度,注定失败。 8、积极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②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 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③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④打开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前提)②洋务运动引进先进技术的诱导③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2、产生的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3、产生的途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企业(近代的含义是采用机器化生产方式) 4、著名的企业①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②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5、主要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意义: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思想理性化),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后) 1、背景:(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客观条件。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①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和内在动力。 ②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制度层面。 二、短暂的春天——20世纪初 1、时间:1912—1919(中华民国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 2、发展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③群众性反帝爱国 运动的推动。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发展最快的行业:纺织业、面粉业。 4、“短暂”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启示: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三、曲折的发展 1、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1927—1936)。 (1)原因: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很快实现了全国的基本统一。 (2)表现: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2、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1)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和野蛮的经济掠夺) (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官僚资本的压榨) 3、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原因:①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