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

江苏省沿海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

华东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

二〇〇九年十月

1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项目名称:江苏省沿海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

承担单位:江苏省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

起止时间:2009年11月—2010年11月

1.2 研究目的和任务

(1)目的

我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3个国家之一,江苏省拥有管辖海域4万km2,毗邻黄海与东海,也是我国风暴潮灾害时常发生的几个省份之一。江苏沿海的风暴潮灾害不仅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而且对渔业、交通、海洋工程、能源设施和海洋资源开发也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带人口稠密,社会财富密集,工矿企业和海上生产活动日益增多,灾害造成的损失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为了有效防治风暴潮灾害,合理修筑防护工程,对江苏沿海地区进行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任务

应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方法,计算了不同重现期的极值高水

位、组合高水位、可能最大风暴潮,确定了江苏沿海漫滩风险估计值。通过收集历史风暴潮资料,对江苏沿海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强度台风登陆的概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及防护措施建设情况、承受风暴潮灾害

以及灾后恢复的能力等有关因素进行实地调研和分类评估,建立一个江苏沿海风暴潮风险评估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江苏省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图,为防灾减灾

1.3 研究意义

风暴潮是指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它是造成沿海潮灾的最常见原因。它引起的灾害对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的海岸最为严重,在其他地方也不罕见。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全球台风有1/3左右是发生在这个海区,强度也是最大的;在西北太平洋的沿岸国家中,我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每年登陆中国或在中国近海经过的台风总在10个以上,所产生的风暴潮也在10次以上。中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3个国家之一,每年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威胁到沿海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从历史资料看,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的风暴潮灾。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害,有7万余人丧生,无数的人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当时台风强度超过12级,造

成增水达3.5米。1956年8月2日,正值朔望大潮期间,在浙江杭州湾

引发特大风暴潮,在乍浦站测得最大增水值达 4.57米,创全球风暴

潮的最大增水值记录。1990年4月5日发生在渤海的一次温带风暴潮,海水涌入内陆近30公里,为建国以来渤海沿岸最大的一次潮灾。

影响江苏沿海的风暴潮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据海岸带调查资料,在近31年(1950~1981年),影响江苏的台风计99次,其中

93次影响沿海地区。有重大影响的台风,南通市段出现8次,盐城市段出现6次,连云港市段5次。由于台风是一个中心气压极低的涡旋系统,在台风中心区局部海面会被抬高数米之多。加之江苏浅海区的地形,往往会引发风暴潮,造成海面升高,海水入侵。据连云港、射阳河口、吕四等7个站的资料, 1971~1981 年中, 造成1.5m 以上增水的台风13次,增水2m以上的有6站次,1~1.5m 增水的有20次。

表1-1 江苏沿海地区近年来风暴潮发生造成的损失

年份受灾人口农作物受海洋养殖

损毁船只/

死亡失踪直接经济

/ ×104灾/万hm2受灾/hm2艘

人数/人损失/ 亿元

2000640.722.35853356.1

2004186190.21

2005 4.20.033822024 1.6据2000年江苏省海洋统计年报的统计, 1998年江苏省海洋产业创造的总产值就已经为228,019,312万元。可见, 沿海经济已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海洋环境条件复杂多变, 经常会导致海洋灾害的频繁发生。这些海洋灾害不仅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如表1-1),而且对渔业、交通、海洋工程、能源设

施和海洋资源开发也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带人口稠密, 社会财富密集, 工矿企业和海上生产活动日益增多, 一次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影响江苏沿海的海洋灾害中, 以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灾害为主, 其发生次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大已引起了各部门的重视。“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急需开展重要经济开发区的自然灾害风险综合分析和城市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1.4 研究区概况

1.4.1 位置及范围江苏海域位于31°37′N—35° 08′之间,大部属南黄海,长江口以东属于东海。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大陆岸线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苏沪交界点,总长953.9km(内含7.9km长江口北支水域)。

图1-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

1.4.2 地质地貌

江苏沿海地区地质构造,大致以淮阴—响水口断裂为界,以北属华北地

台区,以南属扬子准地台区。第三纪以来,北部主要表现为断块上升,并发育了一系列东北—西南向断裂,南部自中生代以来主要表现为沉降过程,形成一系列隆起和盆地,上覆巨厚的沉积层。江苏沿海地区,除赣榆的石桥、秦山岛等地出露太古界地层,云台山的东西连岛等地出露元古界地层外,其他地区皆为第四纪和第三纪沉积物所覆盖。第三纪地层全部埋于地下,厚l0~40 m 不等,临洪河附近最厚达55 m。第四纪地层覆于其上,以射阳、大丰、东台沿海为最厚,达300~400 m;而海州湾山区丘陵因遭风化剥蚀近乎缺失,仅在河谷或山前有些分布,厚度不过50 m。沿岸陆地分为六个地貌区:(1) 海州湾北部剥蚀海积平原,位子兴庄河以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海州湾淤泥质海积平原,即兴庄河以南,灌河以北,云台山周围的海湾平

原;(3)云台山变质岩山地;(4) 废黄河

三角洲平原;(5)江苏中部海积平原;(6)长江三角洲平原,位于北

凌河与长江口之间。

1.4.3 气候条件

江苏沿海地区位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兼受海洋性、大陆性气候双重影响,气候类型以灌溉总渠为界,渠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渠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太阳总辐射,渠北为493.9~503.3 kJ?cm-2? a-1,渠南为460.4~493.9 kJ?cm-2?a-1,全年总辐射量的60%集中在5 月中旬至9月中旬,利于盐业生产。年均气温北低南高,北13~14 ℃,渠南14~15 ℃,受海洋调节,气温年、日变化较内地小,冬半年偏暖,夏半年偏凉,春季回暖迟,秋季降温慢。沿海因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较多,暴雨频繁。年均降水量,渠北850~1000 mm,渠南l000~l080 mm。降水年内、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可达全年40%~60%,冬季仅5%~10%;而多雨年(1965年2030 mm)与少雨年(1978年507 mm)相比,相差3 倍左右。

1.4.4 海洋水文条件

(1)潮汐状况

江苏沿海半日潮波占绝对优势。在江苏北部沿海,除无潮点附近为不正规日潮外,其余多属不正规半日潮,小部分区域是正规半日潮。南部海区受东海传来的前进波影响,为正规半日潮。

(2)潮流

20m 等深线以内的海域潮流性质属正规半日潮流,而近岸和辐射沙洲脊群中心区附近,浅海分潮最为显著。海域近岸区和辐射状沙脊群附近,潮流日不等现象较明显。

(3)海浪状况

海区全年盛行偏北向浪,多为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南部偏北向浪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