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调研报告

国家大剧院调研报告
国家大剧院调研报告

国家大剧院剧场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4年6月19日

调研地点:中国国家大剧院

调研带队老师:李英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米,建筑物高度为米,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院。

公共大厅

由于国家大剧院采用的是钛金属轻型屋盖,所以如何防止雨点撞击金属屋面所产生的雨噪声就成立一个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屋盖板下,喷涂一层25mm厚的纤维素,纤维素均匀喷涂附着在屋盖底的2mm厚钢板上既改善了钢板本身的振动模式,较大提高了中低频的隔声性能,也起到了良好的封闭作用。除了需要阻隔外部噪声,国家大剧院内部的巨大空间如何尽量避免回声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主要的措施是在吊顶的红木板后设有空腔以及多孔材料进行吸声,除此之外,内部的墙面也才采用了穿孔板,以及软包等吸声材料,可以说是吸声材料无处不在。

红布软包红木板吊顶多孔材料大剧院主体部分的声学处理非常好散失不知道为什么在入口的门厅以及水下长廊下并没有做什么吸声处理,感觉这是完全可以做一下的,比如在入口的门厅可以做吸声顶棚,长廊虽然顶棚没法做什么,但是可以在侧墙面做一些吸声处理比如穿孔板,或者在装饰灯具的表面穿孔,利用内部吸声,只要做的好一些也会兼具美观的。

歌剧院

侧墙:国家大剧院的歌剧院墙面上使用了一种透声装饰网,完美地解决室内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之间的矛盾问题。这是一种金色网子,看上去像是优美的弧线形式墙,但可以透过声音。,声音透过去后的墙是长方形的,这样就使视觉为弧形,而听觉为长方形,既有了马蹄形的优美的室内空间,也有了鞋盒式的完美的声学环境,一举两得。这种网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后墙:后墙材料看上去像是红布软包,但是老师上课也讲过其实后墙是做了强吸声处理的,在红布软包后采用了玻璃丝绵吸声材料和穿孔木板,既可以吸收低频声音也可以吸收中高频的声音,避免了产生回声的现象。

侧墙后墙构造顶棚:歌剧院的顶棚采用的是一种木材,经过查阅资料得知是与地板相同的松木,这种材料既美观又有很好的声音反射效果,再配合椭圆形的灯带,与金属网统一色调,既美观又典雅。并且为了防止顶棚对低频声音的吸收,在其上浇筑4cm 厚的混凝土,增加了重量,增加了反射效果。顶部做有三道面光,形成了波浪形,既美观又有利于声音的反射和扩散。楼座的顶部也是类似的形式。

顶棚楼座顶部

声闸:

观众厅需要做

免外部的噪声干扰,入口的设

计就成了建筑声学的薄弱环

节,于是入口就采用了双道门

的声闸,侧墙设计为有孔的强

吸声材料,地面也铺设了地毯

既舒适也起到了吸声的作用,

配合墙面保证了声音空间的

封闭。

声闸声闸侧墙面

音乐厅

顶棚:一开始不知道顶棚是什么材料,后来金老师提到了GRG材料,说道这

种材料具有造型的随意性,当时就想到了音乐厅的顶棚,经过查阅资料果然就是

这种材料。 GRG装饰有看似凌乱的沟槽,侧墙GRG为起伏的表面,目的在于扩散

反射声音。平面反射的声音类似于镜子,会因局部声音强烈反射影响音质,这种

起伏的表面声音反射更加均匀、柔和。另外,厚重的GRG板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

吸收,增强厅内的低频混响时间,使低音效果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舞台侧墙:音乐厅的演奏台侧墙与戏剧院的侧墙是一种形式,看上去凸凹起伏的、不规则排列的竖条,可以使声音充分的扩散,可保证室内声场的均匀性,使声音更美妙动听。经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MLS声扩散墙面,其扩散声音的原理是,声波到达墙面的某个凹凸槽后,一部分入射到深槽内产生反射,另一部在槽表面产生反射,两者接触界面的时间有先后,反射声会出现相位不同,叠加在一起成为局部非定向反射,大量不规则排列的凹凸槽整体上形成了声音的扩散反射。

顶棚舞台侧墙

舞台顶部:舞台顶部设有悬挑

凸形反射体,是为了池座前中区获

得顶部早期反射声和加强乐师间的

相互听闻而设立的。

其它声学设计

座椅:

国家大剧院的软座椅,采用了

人体工程学设计,外形优美,安坐

舒适。而且,软座椅还具有重要的

吸声作用。观众厅内大量的观众所

形成的吸声量是不容忽视的,为了

控制室内吸声座椅不坐人时的吸声

量与坐人的时候是基本一样的,保

证了观众厅内不管是空场、满场、

部分上座率等不同观众人数时,都

具有一样的声学效果。

送风口

?国家大剧院观众厅每个座椅下有一个

送风口,采用了座椅下送风,属于“下送上

回”的置换送风方式。与常规的“上送下回”

的顶棚送风方式相比,置换送风的优点在于,

一方面每个风口有针对性地向人体周围送

风,使得送风均匀、风量平衡,另一方面。

重点保障人体周围的舒适温度,避免了能量

在巨大空间中的耗散,对节能非常有利。

为了保证国家大剧院的录音室、演播室、琴房等轻质隔墙的隔声性能,采用了一种特殊结构的Z型轻钢减振龙骨,用于安装石膏板隔墙。Z型轻钢减振龙骨比常规的C型轻钢龙骨更有弹性,隔声性能更好,尤其在难于隔绝的低频部分隔声优势更大。Z型轻钢减振龙骨构造安装与C型轻钢龙骨完全一致,是高隔声量要求条件下C型轻钢龙骨最佳替代产品。经检测,双排Z的型轻钢减振龙骨、六层纸面石膏板的30cm厚轻质隔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可达Rw=65dB,理论上与1m厚的混凝土墙隔声量相当。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人民大会堂以西 “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 总述 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著椭圆型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它广泛地采用了玻璃制造、面墙装饰、复合结构方面的高新科技。在大剧院巨大的外壳下,覆盖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商店、停车场以及各种各样的设施。3个主要演出场所设有大约6000个观众座席和非常现代化的舞台设施,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剧院的“街道”和公共大厅宽敞明亮,人来人往,使得整个剧院就像一座生机四溢的都市。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永恒天空。 设计师 这一浪漫设计出自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之手。保罗·安德鲁生于1938年,是法国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建筑科学院的院士。安德鲁设计了雅加达机场、开罗机场、大阪关西机场以及我国的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新体育馆。 招标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总体概况国家大剧院项目位于北京最重要的交通动脉长安街上,位于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西侧。用地南北长约450m,东西宽约220m(北端)、250m(南端),总占地118900m2,总建筑面积约219400m2。国家大剧院于2001年底开工,2007年9月底开始调试并试营业,2007年底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是一幢由曲线构成的巨大超椭球壳体。高45.9m,东西长轴212m,南北短轴144m,壳体四周为35500m2的景观水池。水池周围是39600m2的绿化种植了各种树木、灌木。 国家大剧院观众主入口位于其北侧长安街上观众次入口及演员入口位于其南侧人大南侧路。大剧院在地下与地铁天安门西站连通,人们可乘坐地铁经由地下通道直接进入大剧院。观众车辆由基地东北、西北侧进入地下车库,基地东南、西南为贵宾、货运及消防车辆入口。 为了给大剧院周围创造良好的环境,货运卡车、后勤服务车辆及布景道具运输车等出入口均设置在隐蔽处。基地北侧的地下设有近1000辆小汽车及约14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库及附属用房。基地中部壳体除三个剧场外,地下设有贵宾休息室、演员附属用房、录音及演播室、舞台设备机房、机电设备用房等。其中包括五个排练厅(一个大排练厅约600m2,两个中排练厅各约300m2,两个小排练厅各约200m2)、80个化妆间(主要演员和普通演员化妆间)、32间琴房及录音演播室等设施。艺术家们可在大剧院享受一流的服务设施。基地的南侧地下设有小剧场、餐厅及附属用房。 在公共区域及三个剧场的外廊中设置了展厅、新闻发布厅、图书资料室、休息厅、咖啡厅商店等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根据使用要求,既可独立使用,又可结合在一起。这样灵活的设计除满足演出功能外,还可满足各种各样的日常活动要求。

国家大剧院声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分析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心脏地带,西长安街沿线,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相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包括地下车库近4.66万平方米)。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音质设计和噪声控制两大部分。下面我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室内音质设计 ·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这些指标及其优选值的选定,将为进一步进行音质参量计算和将来竣工后的音质测试提供目标和依据。 大剧院的厅堂平面设计 ·室内音质的评价标准: 1、主观评价指标——合适的响,较高的清晰度和明晰度,足够的丰满度,良好的空间感,没有声缺陷和噪声干扰。 2、客观物理量——声压级,混响时间,反射声的时间分布,反射声的空间分布。 ·其基本原则有: 1、充分利用直达声 2、合理分布前次反射声 3、正确地控制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 4、注意避免和消除声音缺陷和噪声影响 ·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为看得清楚、听得清晰,各类厅堂都有个长度的限制。厅堂的宽度会涉及到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组织,与音质的空间感有重要关联。厅堂的高度不仅影响竖向早期反射声的组织,而且影响早后期声能比和混响声能的大小及方向。厅堂的体积和每座容积都直接影响混响时间等音质参数。厅堂的体型更是关系到是否存在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声影区等音质缺陷。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就提供建筑声学的专业意见。 二、混响时间分析 在厅堂(室内)声学设计中,混响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指标。声音在室内衰减的过程称之为混响过程。声音在室内将从稳态开始衰减,直至衰减到其声能为原有声能的百万分之一时,这段时间被称为“混响时间”,也即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记作(RT或T60)。 在厅堂内,适度的混响时间,可使音乐丰满,语言宏亮、饱满。过短的混响时间使声音干涩无力;混响过长将使语言清晰度降低,音乐缺乏节奏感和力度,唱词模糊还清。 因此,在厅堂音质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性质和要求,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混响时间。但混响时间并非决定厅堂音质的唯一指标。噪声控制也非常重要,也是室内音质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声学材料分析

北京现代建筑调研报告讲解

北 京 现 代 建 筑 调 研 报 工学院建筑系 12级建筑学楚 高健 1201080020

国家大剧院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 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它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亚洲最大管风琴,音乐厅内的管风琴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18000多块钛金 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 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造价达3000万元。 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现代的国家大剧院与古老的紫禁城并肩而立,秉承传统与创新求变是建筑业永恒的论题。入选美国《商业 周刊》“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北

京《十大最佳现代建筑》。京城有特色、地标性的现代建筑实在是美不胜收,难以穷尽,这里或许只是窥豹一斑罢了。一个城市需要激情,而这种激情更多的将来源于城市建设的线条与足迹。建筑是城市的脊梁,铸就着城市的力量,见证着城市的辉煌。我们已然欣喜地看到,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北京正在崛起。我们期待着,在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在东西方文化的激情碰撞中,北京城市的建筑不断创新和提升,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建筑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抒写出“宏大叙事”般的建筑史诗。 组成壳体的钛金属强度大、耐腐蚀,且既有柔和的阳光色调,又有高科技金属质感,是一种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器的金属材料。这么大面积的钛板壳体在世界建筑史上尚无先例。攻克难题景观水池四季碧水冬不结冰夏不长藻国家大剧院设计中最具灵性的部分是剧院周围的那一潭碧水,这一面积为35500平方米的水面为京城中心地区增添了一处灵动水景。据国家大剧院提供的资料显示,景观水池分为22格,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水池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水池采用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保证冬暖夏凉。在冬季水温较低和夏季水温较高时,池水经循环水泵再经全自动过滤器后进入冷热源机房的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调节池水温度,从而使水面冬季不结冰,夏季不长藻。

国家大剧院考察报告

美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考察报告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察时间:2015.11.05 考察地点:国家大剧院 指导老师: 填写时间:2015年11月14日

(一)北京以及国家大剧院的简单介绍 2015年11月1日上午,我们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为期七天的艺术考察拉开了序幕。 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同时也是中国陆海空交通的总枢纽。北京已经成功举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 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我们学校一共安排了6个地方进行考察,有颐 和园、故宫、居庸关长城、十三陵、国家大剧院和 国家博物馆。我选择国家大剧院进行介绍和分析。 有人描述保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 为鸡蛋、汽泡或是帝王的巨大陵墓。而那卵型、半 透明的造型,的确是个奇观。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志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

(二)国家大剧院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从北入口走入大剧院,依次经过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三大剧场。剧院入口并不高,墙壁上雕刻着高低起伏的不规则线条,勾勒出光影的律动,与故宫外墙一致的暗红色调,不求一鸣惊人,自然平和又不乏热情。 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

国家大剧院建筑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无论从它的建筑功能分区、体形设计以及建筑技术结构特点来说,都是相当完美与值得我们借鉴的。 国家大剧院是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该建筑主要是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 国家大剧院整体是壳体结构,是世界最大的穹顶建筑。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半椭球形钢结构壳体,东西长轴212.2米,南北短轴143.64米,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整个壳体风格简约大气,其表面的材质是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余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经巧妙拼接呈现出唯美的曲线,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国家大剧院内部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内部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彰显国家大剧院的恢宏与奢华。歌剧院的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使得混响时间达到1.6秒的极佳效果。 国家大剧院的内部音乐厅洁白肃穆,色调风格宁静、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音乐厅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2019个(含站席)。众所周知,歌剧院最重要的是音乐厅里面的声学效果,音乐厅内部无论从天花板、墙面还是座位都是经过特殊的声学处理,使得国家大剧院里面的声音效果达到了极致。天花板使用纤维石膏成型板制成,材质厚重,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的低频混响时间,使低音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天花板上看似凌乱的沟槽实际上经过了特别的声学设计,使声音能够被扩散反射,更加均匀、柔和。精美的天花板其实是特制的声扩散装饰板。为达到声效的完美,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俗称“龟背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音乐厅舞台四周的墙面采用了声学扩散墙,墙面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凸凹起伏、不规则排列。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经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保障演出者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地发挥表演水平。音乐厅的侧墙则采用与天花板类似的声扩散装饰板,墙壁表面轻微凹凸的效果同样经过特殊设计。通过这些凹凸不平的纹理,能将声音均匀地扩散反射至音乐厅空间内的每个角落。 国家大剧院在声学技术上又很多创新方面,外部蛋壳底层喷涂纤维素防止雨噪声,戏剧院的MLS声扩散墙面,音乐厅GRG声扩散装饰板,金属透声装饰网,还有音乐厅的单侧透明隔声玻璃等许多声学技术,将国家大剧院声学效果设计达到了极致。成为了北京市的一处地标性建筑。

国家大剧院调研报告

国家大剧院剧场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4年6月19日 调研地点:中国国家大剧院 调研带队老师:李英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院。 公共大厅 由于国家大剧院采用的是钛金属轻型屋盖,所以如何防止雨点撞击金属屋面所产生的雨噪声就成立一个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屋盖板下,喷涂一层25mm 厚的纤维素,纤维素均匀喷涂附着在屋盖底的2mm 厚钢板上既改善了钢板本身的振动模式,较大提高了中低频的隔声性能,也起到了良好的封闭作用。除了需要阻隔外部噪声,国家大剧院内部的巨大空间如何尽量避免回声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主要的措施是在吊顶的红木板后设有空腔以及多孔材料进行吸声,除此之外,内部的墙面也才采用了穿孔板, 以及软包等吸声材料,可以说是吸声材料无处不在。 红布软包 红木板吊顶 多孔材料 大剧院主体部分的声学处理非常好散失不知道为什么在入口的门厅以及水下长廊下并没有做什么吸声处理,感觉这是完全可以做一下的,比如在入口的门厅可以做吸声顶棚,长廊虽然顶棚没法做什么,但是可以在侧墙面做一些吸声处理比如穿孔板,或者在装饰灯具的表面穿孔,利用内部吸声,只要做的好一些也会兼具美观的。 歌剧院 侧墙:国家大剧院的歌剧院墙面上使用了一种透声装饰网,完美地解决室内视觉效果和

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招标与评标

国家大剧院设计招投标 背景情况: 在中国没有哪一个建筑方案的选择受到如此多人的关注——酝酿了40余年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经过两年的国际设计竞赛,终于以法国机场公司(ADP)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清华大学协作的方案尘埃落定。国家大剧院工程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被提上日程,1958年,中央批准国家大剧院立项,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并由清华大学完成了建筑设计方案,选址在人民大会堂的西侧。可是由于国家财力和政治运动的影响,便搁下了。改革开放后,文化部曾重提兴建国家大剧院之事,但却有很大的争议,主要是建与不建或建在哪里。这之后的几年,文艺界倡议建设国家大剧院的呼声很高,到1996年,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才被正式明确下来,1997年将大剧院建设地点确定在人民大会堂西侧。 1998年1月8日,中央决定成立“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建筑设计方案采取邀请方式为主进行国际招标。国家大剧院投资估算25.5亿元,外汇额度1亿美元,其来源将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这样,跨越近40年的国家大剧院工程的建设终于拨开云雾,正式开始。国家大剧院工程建设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建成,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确定设计方案和进行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招标,约一年时间;第二个阶段进行主体工程施工,约一年半时间;第三个阶段进行装修、设备安装及调试、室外工程,约一年半时间。 1998年4月,中国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对设计方案的招标采取国际竞赛的方式进行,向国内外征集设计方案,先后有中、美、加、英、法、日、德、意、奥等国家的36家建筑单位投标,提交了44个设计方案。当时经过包括3位外国建筑师在内的11人评委会评选,认为这些方案均未达到要求,但从中选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英国塔瑞法若建筑设计公司、日本矶崎新建筑师株式会社、中国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和德国HP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5个方案开始第二轮设计,并邀请了国内4家单位参加第二轮设计。在第二轮评选中,英、加、法三国的三家公司分别与三个中国的设计院联合再次递交方案。经过第三轮评选,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的设计方案最终被采纳。据媒体报道,第三轮投票时国家大剧院专家评议委员会主席吴良镛、副主席加拿大的埃里克森、香港建筑师潘祖尧等七八位评委均没有参加。 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竞赛文件 1.前言 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最高表演艺术中心。自50年代起,几经论证和策划,历时近四十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政府决定投资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区段兴建国家大剧院,它将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汇集世界现代建筑艺术与科学技术于一身,贡献人类表演艺术事业发展的宏伟巨作。为此,我们热忱邀请关心中国现代化建设,富有创新精神及丰富设计经验的国际、国内设计单位参与这一意义深远的设计方案竞赛。将国家大剧院真正建设成国际一流的艺术殿堂。中国人民将由衷地感谢你们的友谊和贡献。 本次竞赛活动在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监督下按有关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进行,以保证竞赛活动的合法和公正。 2.工程概况 2.1甲方: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 2.2项目:国家大剧院工程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内容包括一个2500座的歌剧院,一个2000座的音乐厅,一个1200座的话剧院和一个300-500座的小剧院和其他附属设施(详见设计任务书)。 2.3地点:国家大剧院基地位于北京长安街,天安门广场及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

北京调研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 专业实践报告 实践课程名称:专业实践 学科部:理工学科部 专业、班级:10建筑建筑学 指导教师:万晖 学生姓名;林长发 学号:20108904 时间:2013.6.2---2013.6.9 地点:北京市

2013年6月17日 一、目的:实习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重要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实训,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自身知识能力的现状和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实习还是锻炼意志品质,提高敬业精神,磨砺工作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步骤. 大学生在校期间,设立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参与结合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对于了解认识社会、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增加对社会、对职业岗位、对与人交往重要性的认识,都是非常必要的。社会是一个比学校复杂丰富得多的环境,简单直接的校园生活方式,在社会环境中需要磨砺和改造,需要有比较大的变化。 二、实践内容:城市与建筑认识实习是以参观城市的主要特色建筑和规划情况的介绍,以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内容涉及到了单体建筑、历史文化建筑群、特色民居、商业步行街、城市街道、奥运场馆、CBD等。 三、实践总结: 伴随着这一学期的结束,转眼间,我们即将步入大四。在大三的结束之际, 我们迎来了我们的实习,这次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这次实习的形式为认识实习,主要目的是让我们认识中国的古建筑或者某些现代建筑,因为作为一个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广阔的眼见和见识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这次的目的地选为北京,是有他的原因的,因为北京作为首都个一个世界文化历史上的古都,所拥有的知名建筑的非常多的。

实验室考察调研报告

2010年城建学院赴同济、清华大学考查报告 2010年12月初我院一行8人赴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对其办学经验和办学条件进行了实地考查与交流。此次活动受到了两个学校院领导及老师们的热情接待。我们除了对两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对外交流、创新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了考查外,还重点考查了两所高校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和使用。校方派专人带领陪同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图书馆和各类实验室,并做了详细介绍。 此次考查的均是两所高校里的顶尖专业,除了他们办学有着悠久历史之外,也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业界精英。目前两所高校的硬件设施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拥有自己学院独立的图书分馆。 2.拥有学院独立的各类实验室。(光电实验室,声学实验室,材料及工艺实验室)3.拥有学院独立的师生作品及成果展示空间。 首先,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为学校图书馆分馆,主要针对建筑学院师生查阅资料,用时也对全校师生开放,每年学院自筹资金100万元投入充实图书馆里的图书与资料。众所周知建筑与规划专业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在教学活动中图书资料尤为重要,而上述的两所高校建筑学院都实行了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方针,学术研究与设计创作紧密联合,针对国家重大课题开展对学科的综合研究。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光电实验室把电光源按照历史的顺序排列起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到电灯泡的发展历史,从传统的白炽灯到最先进LED技术演变过程,也有各种冷暖光烘托不同环境对物体产生影响的现场模拟,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再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材料与工艺实验室则拥有大量的木工机械,激光雕刻机,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代表了目前国际上的新工艺、新技术,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近距离的实际操作和触摸这些设备和新技术,深入的了解施工工艺及各种新旧材料的运用,免去了学生外出考察施工工地带来的繁琐及各种不安全因素。再如清华大学的声学实验室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在当时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建立起来的,能模拟各种声学场景。该实验室至今都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才为刚建成的国家大剧院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做过各种现场模拟实验,为国家的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上述两所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来说,实验室的建设对于教学和科研来说都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对于我们新成立的一个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来说也是必要、紧迫的。结合我们新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实验室的建设上也不必照搬清华和同济的建设模式。学院刚成立,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非常有限。但是我们要在这样的条件下把上述实验室都建立起来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例如:光电实验室我们可以将自动控制开关部分变为手动开关,电动升降桁架也可以变为手动式的,再如施工工艺材料实验室,可以将进口的木工机械变为国内木工机械,这样在不影响教学科研效果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建设的成本。 最后,在同济大学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都拥有师生作品的展示空间,同济大学建筑学院专门展示空间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校举办设计竞赛一类的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而清华大学的展示空间则是利用教学楼里所有的走廊两侧来展示一些优秀学生的作业及国际竞赛作品,这样的空间展示也是我们城市规划与建筑专业所必不可少的。 经过这一次的考察学习的确也看到了我们和国内一流院校之间的差距,清醒的看清自身办学的条件的优势和劣势。也使得我们找到了发展方向,使得思路更加清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来打造我们的教学科研平台,为学院的未来的发展壮大寻求一个好的开

国家大剧院 案例分析

共建调研报告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是一座造型新颖前卫的建筑,建成后成为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和首都新时代的标志性建筑。 安德鲁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可见,让建筑外部宁静而内部充满活力,让人们在从外到内的过程中感受气氛的变化,就是它在设计时最主要的想法。 那么围绕着这个最初的想法,建筑师是如何用建筑语汇表现的呢?为此,我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近距离感受这座建筑,并根据我个人理解,从以下三点阐述:第一在场地设计上,为了强调这座建筑外部宁静的气氛,好像与世隔绝,设计师让建筑向后退了70m,周围全部用来种植绿化,让其远离喧嚣的大街(如图1)。不仅如此,为建筑精心设计了“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的水池,让“巨蛋”坐落在水上,如此既利用水这一安静的元素烘托建筑,又使建筑和倒影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夜晚加入灯光,更加美丽。(如图2) 图1总平面图

第二在入口的处理方式上,设计师选择采用地下入口的方式(如图3),让主体建筑更加独立的存在。门厅功能十分清楚,两边是附属空间,正对入口的是通往建筑主体功能大厅的水下通道,屋顶用玻璃材料,水池正好在头顶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波光粼粼的晕,让这个走道光线丰富而充足,与门厅的黑暗形成对比,具有极好的引导性(如图4,5)。安德鲁曾说“大剧院的水下入口是我的得意之作,也是我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因为这个水下走道正是大剧院从室外过度到室内的过渡空间,此处正好形成空间序列上的一个小高潮,是“宁静”转向“活力”前奏,是最能表达作者设计意图的空间。 图2 图3图4 图5

陶瓷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陶瓷 1.瓷砖的分类区别优缺点 按其制作工艺及特色可分为通体砖、玻化砖、釉面砖、仿古砖、抛光砖及陶瓷锦砖(既马赛克)。不同特色的瓷砖当然有各自的最佳用途。 通体砖:是将岩石碎屑经过高压压制而成。 *优点:表面抛光后坚硬度可与石材相比,耐磨性好。通体砖的表面不上釉,而且正面和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通体砖普遍用于室内外墙面、地面的装饰,通体砖其表面粗糙,使得通体砖具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 *缺点:但是通体砖是经打磨后,毛气孔暴露在外,油污、灰尘等容易渗入。而且通体砖表面粗糙吸水性高容易吸纳污物和划痕,使得表面发黑、发黄、失去光泽。抗污性较差。

抛光砖:抛光砖属于通体砖的一种。该种类型的砖用粘土和石材的粉末经压机压制,然 后烧制而成,正面和反面色泽一致,不上釉料,烧好后,表面再经过抛光处理,这样正面就很光滑,很漂亮,背面是砖的本来面目。 *优点: 相对通体砖而言,抛光砖的表面要光滑得多。抛光砖坚硬耐磨,砖体白度高,防污力强、防静电,应用于各种高雅居室作装饰,效果高档。 *缺点: 抛光砖表面光滑也就是说一旦地上有水了,就非常滑,所以不适用于浴室和厨房等位置。同时抛光时会留下凹凸气孔,这些气孔会藏污纳垢,抗污性一般。 玻化砖:玻化砖其实就是全瓷砖。致密程度要比一般地砖更高,其表面光洁但又不需要 抛光,所以不存在抛光气孔的问题。属于是一种强化的抛光砖,质地比抛光砖更硬更耐磨。玻化砖是通体砖坯体的表面经过打磨而成的一种光亮的砖,属通体砖的一种。玻化砖是由石英砂、泥按照一定比例烧制而成,然后经打磨光亮但不需要抛光,表面如玻璃镜面一样

光滑透亮,是所有瓷砖中最硬的一种,其在吸水率、边直度、弯曲强度、耐酸碱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釉面砖、抛光砖及一般的大理石。 *优点:玻化砖不同于一般抛光砖色彩单一呆板无变化,它的色彩艳丽柔和,没有显著色差,不同色彩的粉料自由融合,自然显现丰富的色彩层次。 *缺点:打磨时,毛气孔暴露在外,油污、灰尘等容易渗入是玻化砖公认的缺陷。 釉面砖:就是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砖。就是表面用釉料一起烧制而成的,主体又分 陶土和瓷土两种,陶土烧制出来的背面呈红色,瓷土烧制的背面呈灰白色。釉面砖表面可以做各种图案和花纹,比抛光砖色彩和图案丰富,因为表面是釉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抛光砖。根据光泽的不同,釉面砖按照表面对光的反射强弱可以分为亮光的亚光两大类。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仿古砖即为亚光釉面砖。釉面砖是装修中最常见的砖种,由于色彩图案丰富,而且防污能力强,规格多、清洁方便、选择空间大、适用于厨房和卫生间。 -亮光釉面砖。适合于制造出"干净"的效果 -哑光釉面砖。适合于制造出"时尚"的效果 *优点:釉面砖的表面强度会大很多,可作为墙面和地面两用。相对于玻化砖,釉面砖最大的优点是不怕脏,防滑防渗,无缝拼接,任意造型,韧度非常好,基本上不会发生断裂等现象。花纹图案,风格多样。 *缺点:表面是釉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抛光砖。在烧制的过程中经常能看到有针孔、裂纹、弯曲、色差釉面有水波纹斑点等。

【2019年整理】关于如何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的调研报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全社会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着无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市建筑业产值规模较小,外向度低,经营机制不活,产业集中度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整体实力方面与发展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同时,还经受着建筑市场过度竞争、压级压价、垫资、工程款拖欠等等的严峻考验。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为破解建设工作难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近期通过采取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对当前我市建筑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积极思考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以期对我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推进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建筑业支柱产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必须充分认识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外向开拓广、关联程度高、拉动作用强等特点,尤其是中小建筑企业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已经处于主力

军的地位。可以说,无论工程项目大小,都要靠劳动者的双手把它拔出地面,擎上空中,中小建筑企业正是这一劳动密集的产业大军所凝聚起的企业群体。同时,建筑业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建设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手段,认真贯彻实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断加强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了建筑业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建筑业规模总量逐步扩大,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据统计,从1999年到20xx年底,全市建筑业增加值从4.08亿元提高到50.78亿元,年均增长37%;利税总额从5269万元提高到10.86亿元,年均增长45%;利润总额从4750万元提高到5.13亿元,年均增长30%;在本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从4万人增加到10.56万人。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全市90%的建筑业企业完成了由国有、集体企业向股份制、非公经济改制和过渡。1997年以来,建筑企业数量减少了50%,产业集中度提高。目前,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有220家,其中总承包一级企业3家,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分别占60%、16%、24%,初步形成了层次较为明晰,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队伍。 三是建筑市场秩序日趋规范,依法管理取得明显成效。1997年以来,全市先后建成9个有形建筑市场。通过不断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

浅析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特点

浅谈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特点 [内容提要]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壳体周围是人工湖及由大片绿植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不仅美化了大剧院外部景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东南几处萧”和具有雅俗弹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建筑特点设计理念 一、关于国家大剧院 (一)国家大剧院介绍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长安街以南、人民大会堂西侧总占地面积11.893万平方米,分为国家大剧院工程和天安门广场西侧环境改造及地下停车场工程两部分,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 国家大剧院建筑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整体上体现了21世纪世界标志性建筑的特点。中心建筑为独特的椭球体,四面水池环绕,建筑主体与绿化广场、道路水池有机构成一个水上明珠建筑造型,大剧院是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和北京最新标志性建筑;是中国的最高艺术殿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象征。(二)背景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二、设计来源 1999年,安德鲁领导的巴黎机场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竞赛中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夺标。1999年7月,获选为最终的建设方案。安德鲁曾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想进入一块梦想之地”。安德鲁这样形容他

中国国家大剧院环境设计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环境设计分析 10211022 王彪 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半椭球形钢结构壳体,东西长轴 212.2米,南北短轴143.64米,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 整个壳体风格简约大气,其表面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余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经巧妙拼接呈现出唯美的曲线,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壳体外围环绕着水色荡漾的人工湖,总面积达3.55万平方米。湖水如同一面清澈见底的镜子,波光与倒影交相辉映,共同托起 中央巨大而晶莹的建筑。 人工湖四周是总面积达3.9万平方米的绿化带,绿荫隔断了 长安街上的喧嚣,形成了一片身处市中心的大型文化休闲广场。 设计遵循了将自然园林引入城市的思路,整体与大剧院的主 体建筑保持协调一致,体现了隐与显、密与疏之间的适度结合, 融入了复层、群落等景观设计理念。 文化广场可供市民自由进入、徜徉其间,为周围居民开辟了 繁华中的一片宁静。

人工湖水域的设计理念来自京城水系,为北京城中心地区增 添了一处灵动水景。人工湖水池采用水循环系统去除浊物,冬季 不结冰,夏季不长藻。 国家大剧院内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 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 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另外其内部还有许多与剧院相配套的设施。 每当夜幕降临,透过渐开的“帷幕”,金碧辉煌的歌剧院尽收眼底。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充满了含 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安德鲁这样形容他的作品――巨大的半 球仿佛一颗生命的种子。“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造型独特 的主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 木和花卉,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从整体的室内装饰效果来看,大剧院真的是彰显出我国的特色。首先,在室内布置的颜色上,光红色就使用了20多种,分别取自不同的地方。剧院入口取自于故宫外墙的暗红色涂在简单朴实的材料上,墙壁上雕刻着高低起伏的不规则线条,勾勒出光影的律动。红色调变得鲜亮和细腻,一个个不规则的四边形灯座点缀在亚光的红色天花板

国家大剧院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

国家大剧院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 时间:2008-5-5 0:00 来源:互联网发布评论 国家大剧院工程位于长安街人民大会堂西侧(见图1),采用的是法国著名建筑师安德鲁的设计方案,由法国ADP公司和SETIC公司分别完成建筑和结构、机电初步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施工图设计。 剧院部分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地下车库面积约4.5万平方米。 中区包括三大建筑实体:歌剧院(O区)、戏剧场(T区)、音乐厅(C区),均处于钛合金和玻璃的圆形壳体之下, 剧场之间为共用的公共大厅,地下设有设备机房及各剧院的技术用房等。中区圆形建筑周围环绕着人工湖,观众通过人工湖下的通道进入公共大厅。圆形建筑和人工湖之间-12.00m标高处设置了室外消防通道(F区),通道上设有标高为-3.08 m和-7.00 m两层的人员疏散天桥。 北区(N区)人工湖下为主要水下入口通廊、商店及汽车库。 南区人工湖下S1-S3区为南入口水下通廊、多功能厅、职工餐厅等。热力和制冷机房设在地下S4区,地下S5区设有总排风排烟机房和废气烟气总出口。 一冷热源及空调水系统 1.1 概况 空调水系统如图2和图3。 国家大剧院冷热源用量和设备选择如下:

由于内区办公等风机盘管系统需全年供冷,冷却塔冬季使用,所以在制冷机房内设置冷却水集水箱,集中补水,以防止冬季市政水及塔底集水盘内存水冻结,室外管道采取电伴热措施。 冬季使用冷却塔制冷, 采用与冷水机组并联的板式换热器及2台冷却水循环泵(1备1用)供应冷源水,可节省制冷电能。 空调采暖冷热水为四管制系统, 变流量运行;冷热水各设3个二级泵系统,分别为风机盘管系统、空气处理机组系统、辐射地板系统。其中风机盘管空调冷水系统全年使用,风机盘管(包括少量散热器)热水系统和热辐射地板系统冬季全天运行,以保证冬季夜间值班采暖的需要。冷热辐射地板系统分别需要大约18/21℃冷水和45/35℃的热水,设置三通水温调节阀,使7℃冷水和60℃热水分别与各系统回水混合调节到需要的冷水和热水水温。 空调冷热水系统分别采用闭式气压罐定压,各设置补水调节水箱和2台补水泵(其中各有一台备用),补水泵受系统压力控制启停,当水系统受热膨胀后,压力高于停泵压力时,膨胀管道上的电磁阀打开,使膨胀水量回收到补水箱。 1.2 冬季冷却塔制冷分析 1.2.1冷却水和室外空气的热量交换

浅谈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特点

巨大的半球一颗生命的种子 09城甲周嘉礼(Jiali) 200930101451

浅谈国家大剧院的建筑特点 引言:这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激昂旋律,流淌着曼妙乐章。 这里是表演艺术的殿堂,承载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汇聚世界艺术交流的碰撞。 记得06年在去北京的火车上听一个音乐家聊到:在世人看来,似乎总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的演员是一流的,而文化产业经营却是三流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却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交流场所,打造一个最高艺术表演中心破在眉睫。 某日,设计师保罗安德鲁正坐在他竞标前最后一次从法兰西飞向中国的航班上。航程中,安德鲁的手里一直攥着一枚私人把玩的非洲种子,椭圆形、仅在非洲大陆生长的“SEED”。在飞机上,他手绘下一张草图,国家大剧院最原始的种子神衹就这样在空中破土诞生。 灵感来源 国家大剧院此刻应运而生,这个有着标志性意义,象征着我国文化艺术的重量级建筑在首都天安门广场的西侧怦然出世。半粒闪耀的银蛋,一座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撇去一切其他的附加含义,这件作品并没有多大的问题,外形简洁,有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在艺术形式,建筑风格多样化的今天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的设计是成功的。我们不能就作品本身去指责什么,作为一个大二的学子,我们唯有尽其所能地去剖析国家大剧院的建筑特点。 场地设计——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其北入口与北京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相连,国家大剧院南门比邻地铁二号线和平门站,并有能容纳1000辆机动车和15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根据安德鲁的设计大剧院从长安街后退了70米,空出70米全部变成绿地。从空中看北京,故宫是被一个护城河围住的,不远处又有北海和中南海,围绕大剧院的小湖正是这片水域的恰当延伸,北京城整体的环境没有改变。轴线上,国家大剧院位于南北中轴线西侧,东西中轴线上,这也就决定了大剧院的建筑高度必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为此,

柏树村地块调研报告

天府新区丹景乡柏树村调研报告 调研人:杨继印、迟雨涵 调研时间:2018年1月23日

目录

一、天府新区的规划 天府新区对于成都人而言早已不再陌生,但对于全国的人民而言是否陌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成都的天府新区一定会像上海的浦东新区一样,被人们所熟知。 天府新区规划于2010年,人口预测600万人,2014年10月2日,四川天府新区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成为13个国家级新区之一,也是云贵川渝地区的第3个国家级新区。 之前的天府新区还没有形成一个区,只有成都和高新区,双流区,龙泉驿区......等等,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如今:天府新区是把这些县融为了一体,统称为天府新区,涉及成都高新区南区、双流区、龙泉驿区、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区、仁寿县,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成都规划范围为1293平方公里。

二、天府新区的发展 建设篇 1、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我国中西部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 天府新区首个重大公建项目,概算200亿元,总面积约265万平方米,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为国际展览展示中心,北区为国际会议中心和其他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中西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品质最高的国际博览中心,同时成为西博会永久会址。项目位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正兴街道。 开工前的西博城

建设中的西博城 完工后的西博城

2、成都奥体中心——大型综合体育场 成都市确定将建设一座“成都奥体中心”,初步选址天府新区。作为国际化现代都市,成都缺少举办大型综合赛事的能力,很有必要兴建一座能容纳6万人,可承办室内大型赛事的现代化奥体中心。届时,成都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世界性赛事啦! 3、秦皇寺中央商务区——国际高端中央商务区 秦皇寺中央商务区位于天府新城正公路以南、铁路货运外绕线以北,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具备会展会议、总部经济、商业商务、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和酒店等现代都市功能的现代化、国际化和高端化中央商务区,也将成为天府新区的“大脑”和“心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