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过程能量整体优化技术原理试题答案

炼油过程能量整体优化技术原理试题答案
炼油过程能量整体优化技术原理试题答案

【试卷总题量: 35,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88.0分,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 用时5374秒,通过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工艺是从减渣中提取高质量的脱沥青油,减少渣油量;脱油沥青进入延迟焦化生产汽油、

柴油和蜡油,减少总焦炭产量。

A.渣油加氢处理

B.溶剂脱沥青

C.延迟焦化-催化裂化组合

D.渣油催化裂化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2.()工艺将高硫渣油进焦化装置, 高硫蜡油和焦化蜡油加氢脱硫、脱氮后又作为催化裂化原

料, 重油催化裂化所产生的油浆作为延迟焦化的进料。

A.渣油加氢处理

B.溶剂脱沥青

C.延迟焦化-催化裂化组合

D.渣油催化裂化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3.Petlyuk塔(耦合塔)节能机制是()。

A.避免组份在塔段内无谓的重复冷凝一汽化

B.将一个塔的塔顶冷凝热量用于另外一个塔的塔底再沸热量

C.减少冷凝器和再沸器中传热过程的温差

D.减少精馏塔中传热和传质过程的推动力以及流动压差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4.蒸汽动力系统产生的污染物来源于锅炉的燃料燃烧,主要有二氧化硫、()以及一些悬浮颗粒物、炉渣等。

A.H2S

B.CO2

C.氮氧化物

D.惰性气体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5.统计低温热资源量时,需要统计的方面不包括()。

A.低温热工艺物流的参数:初始温度、冷却温度、流量、热容流率、压力等

B.工艺物流在冷公用工程系统中排弃的热量

C.装置的工艺条件以及工艺物流的特殊性质对工艺物流的换热、输送的限制条件

D.低温热工艺物流的去向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6.

转换设备提供的热、功、蒸汽等形式的能量进入工艺核心环节(塔、反应器等),连同回收循环能量一起推动工艺过程,除部分能量转入到产品中外,其余均进入()。

A.能量转化系统

B.能量传输系统

C.能量回收系统

D.能量利用系统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7.蒸汽转化法和部分氧化法是两种常规的制氢方法,对于一个干气原料不足、石脑油原料成本高、天然气资源不够丰富且富产廉价的煤炭、渣油、沥青或石油焦的企业,应选用()来制取氢气。

A.蒸汽转化法

B.部分氧化法

C.两者都不可以

D.两者都可以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8.生产润滑油基础油方案时,宜采用()原油。

A.中间基

B.石蜡基或环烷基

C.中间基或石腊基

D.环烷基或中间基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9.采用()可减少向反应器注入的蒸气量, 同时降低分馏塔顶冷却器的冷却负荷, 减少装置的酸水排放量。同时,可改善产品分布,增加轻质油品的收率。

A.氢气预提升

B.富气预提升

C.干气预提升

D.氧气预提升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10.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的使用会使分馏过程的总热负荷( ),有效能降级程度会()。

A.低,减小

B.降低,增大

C.不变,减小

D.无法确定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11.蒸汽动力系统是炼厂产生蒸汽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蒸汽输送与分配设备,用汽设备及()三个部分。

A.凝结水输出设备

B.凝结水回收设备

C.乏气回收再利用设备

D.乏气放空设备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12.从催化裂化的能量供入来看,催化烧焦在反应器和()之间的热量传递构成了装置用能的一大特点,这也决定了提高催化裂化装置能效的优化策略。

A.再沸器

B.沉降器

C.再生器

D.分馏塔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13.过多地()浓缩倍数,会使循环冷却水中的硬度、碱度和浊度升得太高,水的结垢倾向增大很多,从而使控制结垢的难度增大。

A.提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先提高后降低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14.热泵精馏的节能原理是( ) 。

A.靠消耗一定量机械能达到低温热能再利用

B.靠消耗一定量机械能达到高温热能再利用

C.避免组份在塔段内无谓的重复冷凝一汽化

D.减少冷凝器和再沸器中传热过程的温差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15.板式蒸发空冷器的特点是()。

A.采用翅片管作为传热元件

B.将水冷与空冷、传热与传质过程融为一体且兼有两者之长的新型空冷器

C.传热过程一方面依靠水膜与空气间显热传递进行,另一方面利用管外水膜的迅速蒸发来强化管外传热

D.以不锈钢波纹板片作为传热元件,波纹表面湍流程度不高,易结垢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氢气系统优化包括()。

A.基于工艺的氢气优化

B.优化氢气系统匹配

C.优化回收氢气资源

D.优化制氢装置和提高设备效率

E.优化氢气制备技术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2.导致系统循环水系统进、回水温差较大,循环水量偏大的原因包括:()。

A.换热器的设计不够优化

B.由于工艺介质性质的原因,循环冷却水出口温度难以提高

C.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差

D.管理方面不到位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3.常减压装置的多段汽化流程是指原油馏分在装置内的汽化冷凝次数,对常减压装置能耗有关键影响;包括()。

A.两段汽化流程

B.三段汽化流程

C.四段汽化流程

D.五段汽化流程

用户答案:[ABC] 得分:2.00

4.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是采用有机工质作为循环工质的发电系统,下列哪些可以作为有机工质()。

A.R123

B.氯乙烷

C.R152a

D.氨水

用户答案:[ABC] 得分:2.00

5.提高传热系数的措施包括()。

A.增加流体湍动程度

B.对有相变的沸腾传热过程,提高传热系数的主要方法是增加传热面的汽化核心及生成气

泡的频率

C.尽量提高单位容积内设备的传热面积

D.通过特殊的传热壁面设计,改变流动条件,使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改变流动方向,提

高湍动程度

E.提高高温热源一侧的温度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激波清灰技术是利用发生器把一定强度的激波送入运行中的加热炉的对流段中,通过声能量的作用,使空气分子与粉尘颗粒产生振荡,破坏和阻止粉尘粒子在炉管表面沉积,使粘附在炉管表面的粉尘颗粒处于悬浮流化状态,借助烟气流动和扰动流将其带走或使其自动脱落。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3.00

2.延迟焦化原料油反应所需的全部热量均由焦化加热炉提供,从而导致燃料气消耗占装置总能耗2/3左右。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3.炼油生产中,由原料到产品的连续流动过程会伴随着能量的供应、转换、利用、

回收和排弃等环节。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3.00

4.焦炭塔操作压力对产品分布会有影响,压力升高,反应的深度增加,因此为了提高装置的经济效益,增加液体收率,通常采用高压设计和操作。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3.00

5.炼油过程低温热源、热阱点多面广分布散,在全厂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地理位置上,低温热源多为工艺余热,集中于主要生产装置;热阱包括生产、生活和辅助三类。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3.00

6.氢气平衡优化是炼厂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优化氢气系统,合理利用氢气资源,对企业的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具有重大意义。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3.00

7.重整氢中含有的H2S,会与加氢装置中生成的NH3结合,导致管路、设备的结盐堵塞和腐蚀。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3.00

8.蒸汽喷射泵是利用压力较高的蒸汽与低压乏汽混合成中压蒸汽供热阱使用。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3.00

9.加氢装置随着反应器的操作时间增长,催化剂活性逐渐下降,必须提高催化剂温度,以补偿活性的损失。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10.从吸收效果看,再接触的压力比温度影响小,且压缩机投资与能耗随压力提高显著增加。从氢气纯度和液收效益考虑,降低温度比提压更经济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3.00

11.加氢裂化装置双剂串联流程中,在精制反应器与裂化反应器之间设立反应进料加热炉的进料换热器,可回收部分热量。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3.00

12.热泵是一种将热能从较低温系统转移到较高温系统的装置,理想的热泵供热循环为逆向卡诺循环。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13.原油蒸馏过程能耗与产品方案密切相关,同一装置及相同原油,要获得分馏精度高的产品,需要提高塔顶回流量,增大分馏塔高温位取热,降低可回收取热量,使得分离过程能耗升高。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14.为了保证在断电时不发生安全事故,一般情况下炼厂还自备小型的发电机组。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3.00

15.周期性清除表面污垢是保持换热器在运行阶段高效率的必要手段。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3.00

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最优化理论 尤里·康斯坦丁诺夫·巴班斯基(1927--1987)是原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院土,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教育活动、教育思想和成就的集中代表。 一、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准则。所谓"最优化"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按照一定的准则来衡量是最好的。"最优的组织教学过程,应当是各个班级的每个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方面,达到他当时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提高他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两个基本准则是: (1)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方面都达到他该期内可能达到的水平; (2)每个学生和教师都遵守归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数。 二、教授最优化的八个方法。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要求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前者更为迫切和重要,具体方法: (1)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 (2)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东西上; (3)选择最适当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提问→学习新知→练习→巩固→家庭作业→小结的顺序; (4)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其中包括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复现法、探索法、独立工作法、激励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5)对学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采取全班形式,小组形式和个别形式; (6)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7)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 (8)按最优的准则分析教学效果和师生的时间用量。 三、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巴班斯基将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 (1)组织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 (2)激励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 (3)检查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目的及

线性规划在炼油厂的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线性规划在炼油厂的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安徽工业大学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 李柏松(109084214) 摘要 线性规划作为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运筹学、决策科学和管理科学最重要的基础,是最著名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工具之一。它的基本思路就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使预定的目标达到最优。它的基本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的已定,如何合理筹划,精细安排,用最少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去实现任务;二是资源的数量已定,如何合理利用、调配,使任务完成的最多。 炼油厂的炼油工序主要由分馏、重整、裂化及调和得到普通汽油、高级汽油、煤油、航空煤油、润滑油进行销售,在资源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调配生产以获取最大的利润是每一个炼油化工企业所关注的最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相关概念以及它的不同求解方法。然后针对具体的炼油厂优化案例,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LINGO11软件进行求解,得出了炼油厂在生产中最优的生产产品方案。这为各炼油厂在既定资源和环境条件下进行不同配比生产以获取更大的利润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线性规划;图解法;单纯形法;对偶单纯形法

Application of linear programming in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in Refinery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major Li Baisong (109084214) Abstract Linear programming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optimization, operations research,decis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scie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und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most famous mathematical tools.Its basic idea is to make the predetermined goal to achieve the optimal when meeting a certain constraint condition. The basic research contents can be summarized as two aspects:one is the system has been set, how to reasonable planning, meticulous arrangements, with the least resources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to achieve the task; two is the number of resources has been set, how to utilize, allocate, up to the task the most. Refining process of oil refinery by fractionation, reforming, cracking and harmonic by ordinary gasoline, gasoline, kerosene, aviation kerosene, lubricants sales amount of resources,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how to allocate production to obtain the maximum prof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of every oil refining chemical enterprise concern.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linear programming,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 different solution methods. Then according to the optimization of refinery specific case, analyze the problem,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solved by LINGO11 software, the production plan of refineries in production optimization. This provides a powerful reference for the refinery for different ratio of production to obtain greater profits in the give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Key words: Linear programming;Diagram;The Simplex method;The dual simplex method;

“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今年,我们在“优化教学过程”这一方面,从课题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知识的形成和产生这 两个重点入手,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增强主体参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下面就这一方面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一、课题的引入 1.对课题引入的功能的认识。 我们觉得课题的引入应该(或者至少)有以下一些功能:一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功能;二是组 织教学的功能;三是创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功能;四是强化学习目标的功能。以上几点 是我们感受比较深的地方,实际上课题引入的功能远非这些。 2.对课题引入的方法的探讨。 教学中可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章类型,采取不同的引入方法,这样才能使课题的引入发挥应有 的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问题的提出 我认为这里所研究的问题的提出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探讨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提出、 问题的提出有何意义,这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随意性大,以 致学生不知所措而言的。二是探讨如何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质疑问难)。解决这一 问题的意义在于揭示教师如何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以下两点谈谈教学的体会: 1.问题的提出要“顺理成章,顺其自然”。 在《草原》的教学中,我们便是根据这样的思想来提出问题的。例如:看了这段录像你最想 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最想提的问题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一是想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是想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2.为学生主动提问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教学《草原》第一段时,我们并没没有急于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评价、尝试等方法来完成教学过程,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学习 活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经历了这样的活动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从而实现学习目标。此外,要让学生能真正提出问题,就应该给学生以时间,让学 生真正经历学习过程。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期望值不能太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 3.讲究提问的质量。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学时,就可以扣住“谁是亲人”、“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亲人”、“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这种亲人之情”,围绕这些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问题展开教学,就可以做到思路清楚、重点突出,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明确的目标指向下顺利进行。 三、关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

教育过程最优化

《教育过程最优化》读后感 读了《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书,此书分别阐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对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活动中的典型困难的分析、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条件、为预防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措施、论对优秀生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途径等内容,研究了教学过程的理论原理,论证了选择最优教学结构的标准和程序,总结了在实验学校实施教学最优化方面的先进经验,我发现这本书不像其它的理论书籍一样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高谈阔论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的东西,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很多东西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下面谈谈如何做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首先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目的及学生的特点、本人的特长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判断它是否能够全面地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通过钻研、通读教材,如果发现必须充实教材内容,那么教师就必须借助教学参考书和有关该学科的科普读物予以解决。与此同时,还应使教材内容现实化:即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生活发展的最新例子、事实等,来充实教材内容。并在内容中充分考虑学生日常的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依靠学生周围现实中所熟悉的事实、例子,探讨和完成课上所学问题的作业,也可以同时完成几项教学任务:保证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的职业定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掌握知识,从而保证提高既定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其次,教学不应完全依赖“课本”,也就是说要灵活地使用教材。“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教材用教材”,新课程的环境给予了我们教师更大的自主教育空间,要把教材当作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载体,当作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抓手,让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是让学生围着教材转。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的名字源于统计学,西格玛是对过程质量特征值变化的衡量。如果过程质量特征值服从正态分布,西格玛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如公差范围处于质量特征值分布的左右两侧6倍标准差(六西格玛)的位置,则即使考虑过程分布均值出现一些漂移(一般假设1.5倍西格玛),则出现缺陷的概率也不过是百万分之3.4。因此,六西格玛代表了一个很高的质量水平。 这是六西格玛的统计解释,我们现在所说的六西格玛,其实就是六西格玛管理的简称,其涵义就是用一切持续改进的方法来使你的工作质量达到六西格玛水平,如果你说的工作做得很好,如果用六西格玛的语言来说,我们可以说你的某项工作只有做到了六西格玛水平,也就是做一百万次,只有3.4次是不合格的,才算做得足够好。 又譬如,如果某个过程是由6项工作组成,第1项工作你达到了六西格玛水平,但是如果你的其他5项工作还是只有五西格玛,四西格玛的话,意味着你还有巨大的改善空间,需要努力去改善。 所以我们说六西格玛是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是旨在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实现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它通过系统地、集成地采用质量改进流程,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面向六西格玛的设计,简称DFSS),并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简称DMAIC流程,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降低成本、缩短运转周期,达到客户完全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换句话说,六西格玛就是一个代名词,其含义是客户驱动下的持续改进。其方法体系的运用包括业务改进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成本、质量、服务等各个方面。其方法体系也不仅仅是统计技术,而是一系列的管理技术和工业工程技术的集成。 简言之,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是一种以顾客为导向的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 六西格玛的魅力在于它是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突破性业绩改进的管理模式。从六西格玛的本质来看,六西格玛管理体现了科学管理方法在企业的系统和集成的应用。过去我们一直在讲科学管理或者管理现代化,如何理解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我认为首先就是要从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分析业务流程或管理流程中的问题,从事实和数据出发,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案,实现流程质量改进,并建立有效的业务流程控制体系,保持持续改进。 六西格玛管理模式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的效益,是因为: 首先,企业从战略出发选择改进机会并确定改进项目,保证了六西

优化教学过程设计(4)

优化教学过程设计 ——第五师第三片区同课异构《质量》的感想 有些教师的着力点不是在提升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益上,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而是急功近利、大搞题海战术。针对上述现象,我觉得初中物理课堂中优化过程设计,提升学生物理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应成为每一位物理老师的追求。下面我就围绕第五师第三片区同课异构《质量》的感想这个主题,就对他们共同点谈谈一课的体会和思考。 一、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合理目标 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参照教材的编写意图,针对学生实际水平来确定.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课标对《质量》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例题的教学知道数学与物理解题的区别;掌握解答物理试题的规范。编者的哪些意图是重点,是这个节课必须完成的。哪些意图虽然重要,却不是这个节课所能完成,即在下一节课或后一阶段完成?哪些意图是非重点,能够一带而过的等等。同时还应考虑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等因素。 如何让天平的使用这个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更深一层,从而达到一个新的思维高度,是我们物理课标和教材的主旨。所以本课的设计意图并不是对天平的使用的巩固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物理方法形成的过程,本节课老师依据课标,参考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既未拔高要求,使学生吃不了,也未降低要求,让学生吃不饱。老师的课堂目标及教学过程设计对这个主旨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选择其中更符合思维习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悟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方法衍生于生活和实践,实现了将天平的使用方法物理化的目标。 二、根据学生学情优化环节设计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个点,并应据此实行教学。”所以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学情。 老师在组织学生测量物体的质量设计中,尊重了学生原有的水平基础,他先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尤·克·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副院长、教育科学博士。也是苏联当代教育理论界的权威之一。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方法论基础与众不同,即他首次尝试性地使用了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他指出,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就必须以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来研究教学过程。在他的这个系统结构方法论之下,还包括如下一些具体观点:整体观,联系观,矛盾观,综合观,真理的具体性原理,划出系统中主要环节的原理等等。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概述 (一)教学最优化的定义 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耗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巴班斯基在不同场合对“教学过程最优化”或“教学最优化方案”作了与上述定义基本一致的解释: 1、所谓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所可能最大的效果。 2、教学过程最优化指的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3、当代学校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择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4、最优的教学方案,也就是对现有条件来说,对现阶段来说,从其效果和师生的时耗角度看,为最佳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最优化的标准 通过上述定义和解释可以看出,教学结果和教学时耗量,是评定、选择、实施最优化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就涉及教学最优化的标准问题。 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标准是,每个学生都在教养、教育、发展上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水平。这里强调的不是现有的实际学习可能性,而是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其教养水平可以用五级记分制来作定量评估,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可采用高、中、低三级评定制。 教学最优化的第二个标准是,教师和学生均遵守卫生学为之规定的用于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这种定额在当时苏联统一颁发的《学校章程》中作了具体规定。

六西格玛的计算公式解读

6西格玛 1西格玛=6900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2西格玛=3080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3西格玛=668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4西格玛=621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5西格玛=23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6西格玛=3.4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7西格玛=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什么是6西格玛 "σ"是希腊文的字母,是用来衡量一个总数里标准误差的统计单位。一,以4西格玛而言般企业的瑕疵率大约是3到4个西格玛,相当于每一百万个机会里,有6210次误差。如果企业不断追求品质改进,达到6西格玛的程度,绩效就几近于完美地达成顾客要求,在一百万个机会里,只找得出3.4个瑕疪。 6西格玛(6Sigma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继而与全球化、产品服务、电子商务等战略齐头并进,成为全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6西格玛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持续进步的一种质量管理哲学。 6西格玛的主要原则(一 在推动6西格玛时,企业要真正能够获得巨大成效,必须把6西格玛当成一种管理哲学。这个哲学里,有六个重要主旨,每项主旨背后都有很多工具和方法来支持.

6西格玛的主要原则(二 真诚关心顾客。 6西格玛把顾客放在第一位。例如在衡量部门或员工绩效时,必须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先了解顾客的需求是什么,再针对这些需求来设定企业目标,衡量绩效。 6西格玛的主要原则(三 根据资料和事实管理。 近年来,虽然知识管理渐渐受到重视,但是大多数企业仍然根据意见和假设来作决策。6西格玛的首要规则便是厘清,要评定绩效,究竟应该要做哪些衡量(measurement,然后再运用资料和分析,了解公司表现距离目标有多少差距。 6西格玛的主要原则(四 以流程为重。 无论是设计产品,或提升顾客满意,6西格玛都把流程当作是通往成功的交通工具,是一种提供顾客价值与竞争优势的方法。 6西格玛的主要原则(五 主动管理。 企业必须时常主动去做那些一般公司常忽略的事情,例如设定远大的目标,并不断检讨;设定明确的优先事项;强调防范而不是救火;常质疑「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常说「我们都是这么做的。」 6西格玛的主要原则(六 协力合作无界限。

炼油厂低温热回收利用的途径及技术

炼油厂低温热回收利用的途径及技术 发表时间:2018-01-10T14:03:07.4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作者:段金廷[导读] 重点介绍了变热器技术。对炼油厂低温热的利用提出了建议。 延长石油集团榆林炼油厂陕西榆林 718500 摘要:介绍了炼油厂低温热回收利用的一些途径及技术,首先是直接用作热源取代原来使用的高、中温位热源,如如作重沸器的热源,用于加热采暖和洗浴用水等;然后是升级利用,如用热泵、低温热制冷、低温热发电和变热器等技术,将低温热升级利用。重点介绍了变热器技术。对炼油厂低温热的利用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炼油厂;低温;热;综合利用前言:在炼油厂工艺装置换热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后,仍然有不少低温位余热(70~150℃)被冷却排掉。从系统和全厂来看,这些余热可能是有用的资源,可将其提供给许多需要低温热的用户,以代替蒸汽或其它高品位能源。在节能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欲降低装置及全厂能耗,低温热的回收利用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低温热温度低,客观上存在着回收技术难度大、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低温热的回收利用,需要在全厂建立配套的回收系统,通过一种载能工质(通常为水)把热从装置取出。为保证装置操作的安全可靠,可考虑恒定取热方式,通过在回收系统设置冷却器等手段来调节用热负荷的波动。装置低温热的利用即是将装置中不能利用的低温热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回收的热量大多是空气冷却和水冷却的高温位部分,许多又是冷凝相变的部分,这就要求在装置回收低温热时,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可靠性。 1 直接作一般加热用热源 根据低温热回收的温位,选择适宜的用户,不仅改变了用户原使用高、中温热源时所造成的过大能量传递损失,而且把高、中温热源顶替下来,这是低温热利用中最具吸引力的方案。 1.1加热装置低温物流 利用低温热取代生产中使用的高、中温位热源,不仅可直接减少生产能耗,而且由于生产用热大多属连续、负荷稳定的情况,节能幅度大、效益高,因此在安排低温热方案时,应优先考虑。这类用热有:①气体分馏、MTBE等加工装置原料及塔底重沸器加热;②催化剂厂洗涤水加热;③动力系统补充化学水、新鲜水加热;④油罐加热等。 1.2加热生活用水 目前,随着劳保福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生活用能也相应增加。此外,随着企业的发展,办公楼、教育培训系统、科研设计院所用能也不断增加,这部分能耗影响到全厂综合能耗。如果以低温热取代上述用能,不仅可降低全厂综合能耗,用低温热水代替蒸汽使直接生产能耗也得以下降。这类用热一般分为两类:①用于厂区办公和生活采暖。这种用热虽为季节性使用,但由于用汽采暖往往超过国家采暖标准,且使用中存在许多浪费现象,因此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②加热生活用水。这种用热一方面提高了职工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节省了业已存在的需用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加热的洗澡、洗菜等热水,减少了液化石油气的使用。这种用热的特点为年四季均需要,但用热负荷随昼夜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制定方案时,应考虑用热量减少时,如何保持系统平衡,取出热量。 2升级利用 低温热在优先用于连续、稳定的热负荷用户之后,就应考虑其过剩部分的升级利用。 2.1热泵 利用热泵技术提高物流的温度,使物流再用于生产过程,是一种有效利用低温热能的技术手段。热泵分为压缩式和吸收式两类。许多石油化工装置已成功地使用了压缩式热泵,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热泵一般用于需用热量温度与低温热物流温度差别不大的场合。过大的温差将不经济,制定方案时要慎重。压缩式热泵在气体分馏装置应用较为普遍,用少量高质量电能代替原加热介质如蒸汽起到较为明显的节能作用。但随着低温热利用方案的优化,采用低温热水代替蒸汽作塔底重沸器热源,比压缩式热泵方案更为经济。 2.2制冷 低温热制冷主要是吸收式制冷。蒸汽溴化锂吸收制冷已得到普遍应用,用低温热代替蒸汽热源的氨吸收制冷也已投入工业应用。许多石油化工厂在节能改造和节能规划中考虑了采用低温热溴化锂吸收制冷的方案。低温热制冷的用途有两种。一是用于生产。在南方炎热的夏季,气温和循环水温度较高,产品的冷却温度难以满足要求,致使产品收率下降,损失增大。解决催化裂化吸收稳定“干气不干”的状况,除从工艺上改进外,利用低温热制取5~ 10℃冷冻水进一步冷却,也可使问题得到改善。二是用于办公和生活空调,减少电的消耗。氨吸收制冷与溴化锂吸收制冷原理相同。工质由溴化锂水溶液变为氨水溶液,氨吸收制冷温度可达- 20~ - 40℃ ,可用于酮苯脱蜡装置的冷冻系统,使电耗大为下降。国内很早就有冷榨脱蜡装置用氨吸收制冷的先例;氨吸收制冷在化肥、化工行业应用较为普遍。对氨吸收制冷的驱动能源的选择十分关键,如采用乏汽和低温热,投资回收期约3 a。 2.3发电 在大量过剩的低温热难以找到适宜的同级利用方案时,采用发电是一种适宜的途径。单纯采用低温热发电方案,投资大,发电效率低、投资回收期长,因此与生产供热、供冷结合起来,根据温位不同等安排不同用途,形成整体优化方案,是目前广为采用的一项低温热回收利用的方法。国内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采用水或低沸点有机物工质的低温热发电技术的开发应用工作,其中以水为工质的发电-供热机组1983年在某炼油厂投产以来,一直运行正常。它以除盐水作工质,回收催化裂化和焦化两套装置8处低温热量总计33 MW,水由44.5℃上升到124.2℃ ,经二次扩容、二级闪蒸后的蒸汽经汽轮机背压发电约2 MW,扩容后的75℃热水向全厂供热10 MW,系统综合效率达到了32.84%,综合发电效率为7.5%,按当时价格计算,工程总投资368×104RMB$,每年净效益151.4×104 RMB$。 2.4变热器 吸收式变热器是国外近年发展的一种低温热回收利用技术。通过变热器将低温热(如90℃热水)转化为两部分,一部分转化为较高温位的热量,用作加热热源;一部分降质为废弃的低温热量,通过冷却排弃。我国已将变热器技术列入高科技研究项目,研究的焦点是选用合适的工质,其难点是制取200℃左右的热量。 3低温热回收利用的前景

浅谈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围绕“面向全体,面向发展,主动发展”这三个要义。优化教学是切实抓好课程体系的完善,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优化教学过程素质教育教学效率提高 优化教学过程,是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解决教师的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一方面如何的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如何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开展优化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只传授知识的局面,而更着重于培养学生学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他们的一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使教材教法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适应于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层次优化教学过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一般地说:课堂教学过程有四个基本要素,这就是教师、学生、教材和方法。这四个要素的相互配合,构成相互关系,这四种关系必须只有处于和谐教态之中,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处理好和谐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正是由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构成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只有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有助于发挥学生聪明才智,才能保证师生之间畅通的信息交流,使课堂教学充满妙趣横生的智力活动。为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教研组成员一起精心设计教学结构,预设和谐的教学情景,充分信任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树立全方位的学生意识,各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动脑、动手、动口,在实践中扎实的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发展能力。 2.应认真处理好教师与教材的和谐。在教学中,教师与教材的和谐具体表现在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明确出发点和归宿;其次,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班级全体学生的整体状况;最后,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好预设生成部分,并且留有余地,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烂熟于心”,更应给学生足够的发展余地。只有这样教师在讲课时才能把精力集中到观察学生和考虑教法中去。 3.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方法的和谐。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构建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教师当“导演”,学生当“主角”,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并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法上。为了让学生“活”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创

六西格玛黑带培训的重要性(详细版)

六西格玛黑带培训的重要性(详细版) 目录: 一、什么是六西格玛黑带? 二、六西格玛黑带培训的目的 三、六西格玛黑带培训的作用 四、六西格玛黑带与绿带的区别 五、获得六西格玛黑带认证证书需要哪些条件 六、六西格玛黑带培训机构哪家强,有何优势 七、如何报名参加天行健公司六西格玛黑带培训 一、什么是六西格玛黑带? 六西格玛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取得团队的共识和团队的领导(黑带或绿带)的选择。这两个工作自然是密切相关的,管理者设法选择团队的成员:具有好的工作知识背景但又不因强调这一点而成为问题的一环。那么,什么是六西格玛黑带呢? 六西格玛黑带,又称BB(black Belt),六西格玛黑带是六西格玛中一个的角色,一般情况是全职的,其作用是培训和指导绿带。同时使用诸如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DMADV(定义、测量、分析、设计和验证)和DFSS(六西格玛设计)的规定方法领导改进项目。 六西格玛黑带是为企业中全面推行六西格玛的中坚力量,负责具体执行和推广六西格玛,同时肩负培训绿带的任务,一般情况一个黑带一年需培训100位绿带。六西格玛黑带是六西格玛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专职于六西格玛改进项目,是成功完成六西格玛管理项目的骨干,是六西格玛组织的核心力量。

二、六西格玛黑带培训的目的 如今六西格玛黑带是企业管理人员学习的大热门课题,许多企业都要求在品质、生产以及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6sigma绿带(GB)/6sigma黑带(BB)的资格。完整的六西格玛黑带培训是培训20天,每月集中培训5天,分四个月完成(详情可参考天行健咨询)。下面谈谈六西格玛黑带培训的目的: 1、熟悉质量对于企业的含意 2、熟悉六西格玛方法论的发展背景及其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 3、熟悉六西格玛项目改善课题的甄选流程与标准,熟悉项目课题的描述方法 4、理解六西格玛方法论之DMAIC改进路径及各阶段核心输出 5、理解统计方法在DMAIC改进流程中的应用,包括: SPC、MSA、DOE、ANOVA、假设检定、相关与回归等 6、掌握试验设计的建模优化思路及步骤(筛选、量化、优化、稳健) 7、掌握田口试验设计方法,理解田口品质损失函数和S/N比等概念含意 8、能够独立带领团队实施项目改善,能够指导绿带实施项目改善 六西格玛黑带是六西格玛项目的全职人员,是整个六西格玛项目的核心人物。六西格玛项目是根据其对企业潜在的财务影响进行优先排序的。作为项目的黑带人员必须在统计方法方面得到充分地培训,同时还必须掌握团队工作的技能,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因此,参加六西格玛黑带培训达到了黑带资质,对六西格玛黑带的职业和非职业生涯具有着决定意义。 三、六西格玛黑带培训的作用 由于六西格玛黑带人员主要分布企业中高管理层及技术骨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黑带队伍,对于六西格玛理念及方法论是否能够扎根于企业、融入文化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参加六西格玛黑带培训的有哪些好处呢? 1、六西格玛黑带的作用是提升公司的商业流程的运作水准,使流程的性能维持在高度满足客户需求的水准上,对企业的各种层面的流程进行改善和优化。经过培训的黑带应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至少掌握一项先进的统计学软件。那些成功实施6σ管理的公司,大约只有1%的员工被培训为黑带。 2、六西格玛黑带经过培训对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够操作六西格玛项目各阶段所用工具统计分析的软件及所有专用软件的应用(如Minitab),并且正确判读,完全理解数理统计理论和较为复杂的统计工具的应用。

94分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炼油过程能量整体优化技术原理试卷及答案

用户答卷预览 【试卷总题量: 35,总分: 100.00 字体:大中小 | 打印 | 关闭 | 分】用户得分:94.0分,用时2258秒,通过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煤产汽成本低于渣油、瓦斯,比较而言宜采用煤产汽;煤产汽宜选用()的CFB锅炉, 可考虑采用IGCC工艺实现蒸汽和氢气联产。 A.高压、大容量 B.低压、小容量 C.高压、小容量 D.低压、大容量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2.下列不属于传热过程节能设备的是()。 A.板式换热器 B.热管技术应用 C.板式蒸发空冷器 D.高效规整填料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3.()是决定蒸汽动力系统的蒸汽、电力产耗的关键性因素。 A.工艺装置 B.产业结构

C.工艺路线 D.蒸汽原料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4.()工艺是从减渣中提取高质量的脱沥青油,减少渣油量;脱油沥青进入延迟焦化生产汽油、柴油和蜡油,减少总焦炭产量。 A.渣油加氢处理 B.溶剂脱沥青 C.延迟焦化-催化裂化组合 D.渣油催化裂化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5.催化重整装置中的油品蒸馏和重整反应其所需的热量由()提供。 A.水蒸汽 B.换热器 C.加热炉 D.再生器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6.催化重整是炼油厂重要的二次加工装置;主要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为目的。 A.烷烃 B.芳烃

C.烯烃 D.环烷烃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7.塔的回流比大小直接与工艺总用能有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回流比,可减少工艺总用能。 A.增加 B.减少 C.保持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8.在设计换热器时,可适当()管内流速,以提高管内换热系数,强化管内传热。 A.减小 B.先减小后加大 C.加大 D.保持不变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9.氢气夹点的求解方法中,严格图解法与剩余氢量法相比较的优点是()。 A.能够考虑压力、压缩机等问题,优化范围较大 B.简单、直观,氢气消耗和产出的纯度、流量一目了然,并且可以在网络设计之前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之目的、过程、方法.1.doc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之目的、过程、方法.1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之目的、过程、方法 ——读《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实践》有感 2006 第十一期《哈佛商业评论》中有数据提到:“中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 4.38%,日本的4%,德国的5%。”这印证了中国企业依旧处在劳动密集,低附加值创造阶段的现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压力及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企业管理者大都急于寻求提升企业竞争力以至业绩提升的途径与方法。被Motorola ,GE 等欧美企业实践并取得巨额财务成效的6 Sigma;以及被丰田创造,Dell 等企业实践并取得成功的精益生产开始进入中国企业经理人的视野。而现如今,把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相结合已经成为质量提升的一种确定方法,并被美国及其他诸多国家的一线厂商所采用。所有采用LSS 的机构都采用了标准的DMAIC (或是DMADV )和统计过程控制(SPC )方式重建现有流程以达到改善质量的目的。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背景下读《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实践》(以下简称《实践》)这本书的确是受益匪浅。《实践》一书图文并茂的介绍了实施LSS 的战略意义,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以及用大量的实例说明了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要点难点。《实践》是一本相当好的初学者的入门指导书,也是一本中高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阅的工具书。但是,从追本溯源的思想出发,《实践》一书对LSS 管理的最终目的,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以及如

何将LSS 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的血液中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讨论或者是没有更重点地强调。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执行院长徐飞教授曾教导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研究都要从其本源出发”。这一思想也正好谙合了传统思想中的五问为什么原则。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实施LSS ?真的就只是为了减少MUDA 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吗?那么减少MUDA 和控制提高质量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加速存货和资金流转,降低成本,减少交货时间?那这么做的意义又何在呢?最终,我们得出结论,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我们实 施LSS 项目的出发点就不再是表面上的减少VSM 中不产生附加值部分或是简单的进行质量统计分析了,我们应该更深入的研究企业的战略方向,将LSS 项目的实施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以避免项目实施的结果流于形式或产生了“为了六西格玛,所以六西格玛”的形式过程。正如前丰田社长渡边捷昭所说:“丰田公司内部并不是提倡用数字和条条框框进行管理的。因为,丰田毕竟是从日本发展起来的,管理过程中的量化流程是西方的东西,我们更强调一种思维,即持续研究和创新的思维。”只有我们将这种 Lean Thinking的思想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LSS 的项目才能又快又好的持续推进下去。 在LSS 项目实施过程中什么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呢?人。是的,任何项目中人都是最重要的,《实践》的第四章就是强调要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图”2011-02-20 11:11:55|分类:|标签:|举报|字号订阅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流程的优化逐渐进入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因为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抓手。而在备课之初增加设计“流程图”这一环节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流程的优化。本文就如何用“流程图”的方式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流程图”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逐渐成为研究高中语文教学的热点。其原因在于,在众多的语文教学研究中,对语文课堂的研究相对不足;[1] 而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又是其最重要的一环,于是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受到越来越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在探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有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因为它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某些语文课在开始上课时明明展示了课堂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却没有紧紧抓住这个目标,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又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另外,在某些语文课堂上教师设计的语文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不强,二者的相关性差,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差。还有,课堂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相关性

不强,教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活动与第二个教学活动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否环环相扣,值得考量。我认为在备课的初始环节,为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出“流程图”,以此优化其课堂教学流程,对解决这些问题由此进一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有意义的尝试。当然,这个“流程图”不要求多么美观,可根据自己需要而富于个性化,甚至制作者和使用者只有教师本人,但绝不可小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所谓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是指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也只有这流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才会指向一个终点,而不是一段一段地被阻塞。这也符合学生学习时是一个思维过程的事实,这个思维过程也是其意识的流动过程,它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指向性。把语文课堂的教学流程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来,我们称之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流程图”。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图”实例 《老人与海》课堂教学“流程图” 学习目标 一、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二、简单评价老人桑地亚哥这个人物形象 三、初步了解海明威的语言特色 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浏览课文、概括老人与鲨鱼五次搏斗的情形以及最终结果———老人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同学结合文本给予书面评价并展示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 一、简介 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一生发表的著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1964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六西格玛理论

六西格玛 随着实践的经验积累,它已经从单纯的一个流程优化概念,衍生成为一种管理哲学思想。它不仅仅是一个衡量业务流程能力的标准,不仅仅是一套业务流程不断优化的方法,进而成为一种应对动态的竞争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取得长期成功的企业战略。

由来 六西格玛(Six Sigma)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被GE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的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继而与GE的全球化、服务化、电子商务等战略齐头并进,成为全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六西格玛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持续进步的一种管理哲学。 6σ质量管理方法 6σ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6σ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σ”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母,在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值,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σ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性,σ值越大,缺陷或错误就越少。6σ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66% 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做100万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这几乎趋近到人类能够达到的最为完美的境界。6σ管理关注过程,特别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提供价值的核心过程。因为过程能力用σ来度量后,σ越大,过程的波动越小,过程以最低的成本损失、最短的时间周期、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就越强。6σ理论认为,大多数企业在3σ~4σ间运转,也就是说每百万次操作失误在6210~66800之间,这些缺陷要求经营者以销售额在15%~30%的资金进行事后的弥补或修正,而如果做到6σ,事后弥补的资金将降低到约为销售额的5%。 为了达到6σ,首先要制定标准,在管理中随时跟踪考核操作与标准的偏差,不断改进,最终达到6σ。现己形成一套使每个环节不断改进的简单的流程模式: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