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高级操作系统

课程名称高级操作系统
课程名称高级操作系统

课程名称:高级操作系统

一、课程编码:21-081202-04-01

课内学时:48学分:3

二、适用学科专业:软件理论与工程

三、先修课程: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高级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势,掌握高级操作系统的原理、结构、技术和方法,提升学生分析和设计大型系统的能力。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材料自学与课堂讨论

六、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引论3学时

1.1分布式系统的特征

1.2分布式系统的总体评价

1.3分布式系统的结构

1.4分布式系统的资源管理

1.5分布式系统的拓扑结构

2.分布式通信4学时

2.1概述

2.2消息传递

2.3远程过程调用

2.4间接通信

3.进程间通信3学时

3.1Internet协议API

3.2外部数据的表示和整理

3.3多播通信

3.4网络虚拟化

4.分布式协同处理5学时

4.1事件定序与时间戳

4.2分布式互斥

4.3选择算法

5.资源管理3学时

5.1资源共享

5.2资源管理

5.3死锁处理

6.进程与处理机管理5学时

6.1进程和线程

6.2进程管理

6.3处理机管理

7.任务分配与负载平衡4学时

7.1任务分配

7.2负载平衡

7.3动态负载平衡算法

8.分布式文件系统3学时

8.1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要求

8.2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组成

8.3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策略

8.4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接口

8.5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实现技术

9.命名服务3学时

9.1命名方式

9.2名字服务器的设计

9.3分布式系统的透明性

10.事务的并发控制3学时

10.1锁机制

10.2乐观并发控制

10.3时间戳定序

11.分布式事务6学时

11.1嵌套事务

11.2原子提交协议

11.3并发控制

12.故障恢复与系统容错3学时

12.1事物恢复

12.2容错

12.3分层故障屏蔽和成组故障屏蔽

13.分布式共享内存3学时

13.1设计和应用

13.2有序一致性

13.3自由一致性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形式为考查,成绩以百分制衡量。

成绩评定依据:平时讨论30%,论文与讲述40%,编程30%。

八、参考书及学生必读参考资料

1.George Coulouris,Jean Dollimore,and Tim Kindberg.《Distributed Systems: Concepts and Design》[M].Pearson Education,Inc.,One Lake Street,Upper Saddle River,New Jersey07458:Addison-Wesley,5th edition,2011.

2.Doreen L.Galli.《Distributed Operation Systems:Concepts and Practice》[M].Pearson Education,2002.

3.何炎祥.《分布式操作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Andrew S.Tanenbaum著,辛春生、陈宗斌译.《分布式系统原理与范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George Coulouris,Jean Dollimore,Tim Kindberg,Gordon Blair著,金蓓弘、马应龙译.《分布式系统:概念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九、大纲撰写人:王全玉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操作系统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实习类别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李旋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130521105 指导教师崔广才、祝勇 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二〇一六年一月

- 1 -

- 2 -

一、概述 一个目录文件是由目录项组成的。每个目录项包含16B,一个辅存磁盘块(512B)包含32个目录项。在目录项中,第1、2字节为相应文件的外存i节点号,是该文件的内部标识;后14B为文件名,是该文件的外部标识。所以,文件目录项记录了文件内、外部标识的对照关系。根据文件名可以找到辅存i节点号,由此便得到该文件的所有者、存取权、文件数据的地址健在等信息。UNIX 的存储介质以512B为单位划分为块,从0开始直到最大容量并顺序加以编号就成了一个文件卷,也叫文件系统。UNIX中的文件系统磁盘存储区分配图如下: 本次课程设计是要实现一个简单的模拟Linux文件系统。我们在内存中开辟一个虚拟磁盘空间(20MB)作为文件存储器,并将该虚拟文件系统保存到磁盘上(以一个文件的形式),以便下次可以再将它恢复到内存的虚拟磁盘空间中。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可采用位示图方法。 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 设计任务 多用户、多级目录结构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login 用户登录 logout 退出当前用户 dir 列文件目录 creat 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 3 -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mkdir 创建目录 ch 改变文件目录 rd 删除目录树 format 格式化文件系统 Exit 退出文件系统 2.2设计要求 1) 多用户:usr1,usr2,usr3,……,usr8 (1-8个用户) 2) 多级目录:可有多级子目录; 3) 具有login (用户登录)4) 系统初始化(建文件卷、提供登录模块) 5) 文件的创建:create (用命令行来实现)6) 文件的打开:open 7) 文件的读:read8) 文件的写:write 9) 文件关闭:close10) 删除文件:delete 11) 创建目录(建立子目录):mkdir12) 改变当前目录:cd 13) 列出文件目录:dir14) 退出:logout 新增加的功能: 15) 删除目录树:rd 16) 格式化文件系统:format 2.3算法的总体思想 - 4 -

操作系统概念第七版习题答案(中文版)完整版

1.1 在多道程序和分时环境中,多个用户同时共享一个系统,这种情况导致多种安全问题。a. 列出此类的问题b.在一个分时机器中,能否确保像在专用机器上一样的安全度?并解释之。 Answer:a.窃取或者复制某用户的程序或数据;没有合理的预算来使用资源(CPU,内存,磁盘空间,外围设备)b.应该不行,因为人类设计的任何保护机制都会不可避免的被另外的人所破译,而且很自信的认为程序本身的实现是正确的是一件困难的事。 1.2 资源的利用问题在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中出现。试例举在下列的环境中哪种资源必须被严格的管理。(a)大型电脑或迷你电脑系统(b)与服务器相联的工作站(c)手持电脑 Answer: (a)大型电脑或迷你电脑系统:内存和CPU 资源,外存,网络带宽(b)与服务器相联的工作站:内存和CPU 资源(c)手持电脑:功率消耗,内存资源 1.3 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用户使用一个分时系统比使用一台个人计算机或单用户工作站更好? Answer:当另外使用分时系统的用户较少时,任务十分巨大,硬件速度很快,分时系统有意义。充分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用户的问题产生影响。比起个人电脑,问题可以被更快的解决。还有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在同一时间有许多另外的用户在同一时间使用资源。当作业足够小,且能在个人计算机上合理的运行时,以及当个人计算机的性能能够充分的运行程序来达到用户的满意时,个人计算机是最好的,。 1.4 在下面举出的三个功能中,哪个功能在下列两种环境下,(a)手持装置(b)实时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a)批处理程序(b)虚拟存储器(c)分时 Answer:对于实时系统来说,操作系统需要以一种公平的方式支持虚拟存储器和分时系统。对于手持系统,操作系统需要提供虚拟存储器,但是不需要提供分时系统。批处理程序在两种环境中都是非必需的。 1.5 描述对称多处理(SMP)和非对称多处理之间的区别。多处理系统的三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Answer:SMP意味着所以处理器都对等,而且I/O 可以在任何处理器上运行。非对称多处理有一个主处理器控制系统,与剩下的处理器是随从关系。主处理器为从处理器安排工作,而且I/O 也只在主处理器上运行。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节省资金,这是因为他们能共享外设,大容量存储和电源供给。它们可以更快速的运行程序和增加可靠性。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在软、硬件上也更复杂(增加计算量、规模经济、增加可靠性) 1.6 集群系统与多道程序系统的区别是什么?两台机器属于一个集群来协作提供一个高可靠性的服务器的要求是什么? Answer:集群系统是由多个计算机耦合成单一系统并分布于整个集群来完成计算任务。另一方面,多道程序系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有多个CPU 组成的单一的物理实体。集群系统的耦合度比多道程序系统的要低。集群系统通过消息进行通信,而多道程序系统是通过共享的存储空间。为了两台处理器提供较高的可靠性服务,两台机器上的状态必须被复制,并且要持续的更新。当一台处理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处理器能够接管故障处理的功能。

操作系统作业二

1 填空题 1.设单CPU环境下,有三道作业,它们的提交时间及运行时间如下表: 若采用短作业优先调度策略,作业单道串行运行时的调度次序为 J1,J3,J2 ,平均周转时间= 8 。 2.进程间通信的类型有:基于内存通信、基于文件通信、基于网络通信 和基于报文传递通信。 3.在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中,当各个作业等待时间相同时,运行时间短作业将得 到优先调度;当各个作业要求运行的时间相同时,等待时间长得到优先调度。 4.有三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

C、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了循环等待 D、多个进程竞争共享型设备 3.( C )不是分时系统的基本特征: A、同时性 B、独立性 C、实时性 D、交互性 4.进程所请求的一次打印输出结束后,将使进程状态从(B D) A、运行态变为就绪态 B、运行态变为等待态 C、就绪态变为运行态 D、等待态变为就绪态 5.一作业进入内存后,则所属该作业的进程初始时处于( B C)状态。 A、运行 B、等待 C、就绪 D、收容 6.运行时间最短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种企业调度算法是(C ) A.优先级调度 B.响应比高者优先C.短作业优先D.先来先服务 7.产生死锁的主要原因是进程运行推进的顺序不合适(C ) A.系统资源不足和系统中的进程太多B.资源的独占性和系统中的进程太多 C.进程调度不当和资源的独占性D.资源分配不当和系统资源不足 8. B 是指从作业进入系统到作业完成所经过的时间间隔; D 是从作业进入后备队列起,到被调度程序选中时的时间间隔。 A:响应时间;B:周转时间;C:运行时间; D:等待时间;F:触发时间。 9.CPU的调度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三种,其中低级调度是指 C 调度。 A:作业B:交换C:进程 10. 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B )。 的利用率不高 B.失去了交互性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不是 11. 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在于( B A)。 A.充分利用CPU,减少CPU等待时间 B.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C 有利于代码共享,减少主、辅存信息交换量充分利用存储器 12. 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B ),响应时间越长。 A.内存越多 B.用户数越多 C.后备队列 D.用户数越少 13. 我们如果为每一个作业只建立一个进程,则为了照顾短作业用户,应采用 SJF B ;为照顾紧急作

操作系统高级教程-思考题-最新版

1.进程0创建进程1时,为进程1建立了自己的task_struct、内核栈,第一个页表,分别位于物理内存16MB的顶端倒数第一页、第二页。请问,这个了页究竟占用的是谁的线性地址空间,内核、进程0、进程1、还是没有占用任何线性地址空间?说明理由并给出代码证据。 答:两次都是通过调用get_free_page()在物理内存里申请一个物理页,由于在head.s中决定内核的物理地址和线性地址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这两个页都在内核的线性地址空间内。 setup_paging: movl $1024*5,%ecx /* 5 pages - pg_dir+4 page tables */ xorl %eax,%eax xorl %edi,%edi /* pg_dir is at 0x000 */ cld;rep;stosl movl $pg0+7,_pg_dir /* set present bit/user r/w */ movl $pg1+7,_pg_dir+4 /* --------- " " --------- */ movl $pg2+7,_pg_dir+8 /* --------- " " --------- */ movl $pg3+7,_pg_dir+12 /* --------- " " --------- */ movl $pg3+4092,%edi movl $0xfff007,%eax /* 16Mb - 4096 + 7 (r/w user,p) */ std 1: stosl /* fill pages backwards - more efficient :-) */ subl $0x1000,%eax jge 1b 2.假设: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操作系统中已经有5个进程在运行,且内核分别为进程4、进程5分别创建了第一个页表,这两个页表在谁的线性地址空间?用图表示这两个页表在线性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的映射关系。 答:大师兄!! 3.进程0开始创建进程1,调用了fork(),跟踪代码时我们发现,fork代码执行了两次,第一次,跳过init()直接执行了for(;;) pause(),第二次执行fork代码后,执行了init()。奇怪的是,我们在代码中并没有看见向后的goto语句,也没有看到循环语句,是什么原因导致反复执行?请说明理由,并给出代码证据。 答:大师兄!!

操作系统概念课后习题答案

1.1在多道程序和分时环境中,多个用户同时共享一个系统,返种情冴导致多种安全问题。a. 列出此类的问题b.在一个分时机器中,能否确保像在与用机器上一样的安全度?并解释乀。 Answer:a.窃叏戒者复制某用户癿程序戒数据;没有合理癿预算来使用资源(CPU,存,磁盘空闱,外围设备)b.应该丌行,因为人类设计癿仸何保护机制都会丌可避兊癿被另外癿人所破译,而丏径自信癿认为程序本身癿实现是正确癿是一件困难癿亊。 1.2资源的利用问题在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中出现。试例丼在下列的环境中哪种资源必须被严栺的管理。(a)大型电脑戒迷你电脑系统(b)不服务器相联的工作站(c)手持电脑 Answer: (a)大型电脑戒迷你电脑系统:存呾CPU资源,外存,网络带宽(b)不服务器相联癿工作站:存呾CPU资源(c)手持电脑:功率消耗,存资源 1.3在什举情冴下一个用户使用一个分时系统比使用一台个人计算机戒单用户工作站更好? Answer:当另外使用分时系统癿用户较少时,仸务十分巨大,硬件速度径快,分时系统有意丿。充分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用户癿问题产生影响。比起个人电脑,问题可以被更快癿解决。迓有一种可能収生癿情冴是在同一时闱有许多另外癿用户在同一时闱使用资源。当作业足够小,丏能在个人计算机上合理癿运行时,以及

当个人计算机癿性能能够充分癿运行程序来达到用户癿满意时,个人计算机是最好癿,。 1.4在下面丼出的三个功能中,哪个功能在下列两种环境下,(a)手持装置(b)实

时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a)批处理程序(b)虚拟存储器(c)分时 Answer:对二实时系统来说,操作系统需要以一种公平癿方式支持虚拟存储器呾分时系统。对二手持系统,操作系统需要提供虚拟存储器,但是丌需要提供分时系统。批处理程序在两种环境中都是非必需癿。 1.5描述对称多处理(SMP)和非对称多处理乀间的区别。多处理系统的三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Answer:SMP意味着所以处理器都对等,而丏I/O可以在仸何处理器上运行。非对称多处理有一个主处理器控制系统,不剩下癿处理器是随从关系。主处理器为从处理器安排工作,而丏I/O也叧在主处理器上运行。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节省资金,返是因为他们能共享外设,大容量存储呾电源供给。它们可以更快速癿运行程序呾增加可靠性。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在软、硬件上也更复杂(增加计算量、觃模经济、增加可靠性) 1.6集群系统不多道程序系统的区别是什举?两台机器属二一个集群来协作提供一个高可靠性的服务器的要什举? Answer:集群系统是由多个计算机耦合成单一系统幵分布二整个集群来完成计算仸务。另一方面,多道程序系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有多个CPU组成癿单一癿物理实体。集群系统癿耦合度比多道程序系统癿要低。集群系统通过消息迕行通信,而多道程序系统是通过共享癿存储空闱。为了两台处理器提供较高癿可靠性服务,两台机器上癿状态必项被复制,幵丏要持续癿更新。当一台处理器出现敀障时,另一台处理器能够接管敀障处理癿功能。

操作系统作业一及答案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什么是操作系统?可以从哪些角度阐述操作系统的作用? 答: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是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的一组程序模块的集合。 作用:控制管理计算机的全部硬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内部各部件协调工作,为用户提供操作和编辑界面的程序集合。 2、简要叙述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答:批处理操作系统:通常是把一批作业以脱机方式输入到磁带(磁盘)上,并在系统中配上监督程序(Monitor),在它的控制下使这批作业能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处理,直到磁带(磁盘)上所有的作业全部完成。其特点:(1)自动性;(2)顺序性。 分时操作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其特点:(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 实时操作系统:是指系统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其特点:(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5)可靠性。 3操作系统需要管理哪些资源?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硬件资源:CPU,打印机等,软件资源:数据,程序等 4操作系统对外提供了哪些接口? 答:(1)操作系统的命令接口 通过在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提供高级通信来控制程序运行,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发出一系列命令告诉操作系统执行所需功能,它包括了键盘操作命令和作业控制命令,称为作业一级的用户接口。命令接口的两种最普遍和主要的方式是直接命令方式(命令行)和间接命令方式(命令文件)。 (2)操作系统的程序接口 它是用户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用户程序通过它们使用系统资源及系统服务,这种接口方式通常采用若干系统调用组成。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对外提供的一批系统子功能,是一类特殊的过程调用,由机器指令完成。 (3)操作系统的交互界面

高级操作系统讲义i

CC标准内容 包括3部分 1 介绍和模型 2 安全功能要求 3 安全保证要求 1 介绍和模型 目前,IT安全性评估通用标准(CC)已成为评估信息系统及其安全性的世界通用准则。 CC的开发目的:使各种安全评估结果具有可比性,在安全性评估过程中,为信息系统及其产品的安全功能和保证措施,提供一组通用要求,并确定一个可信级别。 应用CC的结果是:可使用户确定信息系统及安全产品对他们的应用来说,是否足够安全,使用中的安全风险是否可以容忍。 要评估的信息系统和产品被称为评估对象(TOE),如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网络及

其应用等。 CC标准中的缩写及其术语 缩写 EAL (Evaluation Assurance Level,评估保证级别) 由保证组件构成的包,该包代表了CC预定义的保证尺度上的一个位置。 TOE (Target of Evaluation,评估对象)作为评估主体的IT产品和系统相关的管理员、用户指南文档。 PP (Protection Profile,保护轮廓)一组独立实现的,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TOE 安全要求。 TSP (TOE Security Policy, TOE 安全策略)

规定TOE中资产管理、保护和分配的一组规则。 SF (Security Function,安全功能) 为执行TSP中一组紧密相关的规则子集,必须依赖的部分TOE。 SEP (Security Function Policy,安全功能策略) SF执行的安全策略。 SOF (Strength of Function,功能强度)TOE安全功能的一种指标,指通过直接攻击其基础安全机制,攻破安全功能所需的最小代价。 ST (Security Target,安全目标) 作为指定的TOE评估基础的一组安全要求和规范。 TSF (TOE Security Function, TOE安全功能)

操作系统教程_孙钟秀(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首页入门学 习 程序 员 计算机考 研 计算机电子书 下载 硬件知 识 网络知 识 专业课程答案 下载 视频教程下载 第一章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 1、有一台计算机,具有IMB 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 ,每个用户进程各占200KB 。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O 的时间为80 % ,若增加1MB 内存,则CPU 的利用率提高多少? 答:设每个进程等待I/O 的百分比为P ,则n 个进程同时等待刀O 的概率是Pn ,当n 个进程同时等待I/O 期间CPU 是空闲的,故CPU 的利用率为1-Pn。由题意可知,除去操作系统,内存还能容纳4 个用户进程,由于每个用户进程等待I/O的时间为80 % , 故: CPU利用率=l-(80%)4 = 0.59 若再增加1MB 内存,系统中可同时运行9 个用户进程,此时:cPu 利用率=l-(1-80%)9 = 0.87 故增加IMB 内存使CPU 的利用率提高了47 % : 87 %/59 %=147 % 147 %-100 % = 47 % 2 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 先开始做,程序B 后开始运行。程序A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打印100ms 、再计算50ms 、打印100ms ,结束。程序B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输入80ms 、再计算100ms ,结束。试说明(1 )两道程序运行时,CPU有无空闲等待?若有,在哪段时间内等待?为什么会等待?( 2 )程序A 、B 有无等待CPU 的情况?若有,指出发生等待的时刻。 答: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 (1)两道程序运行期间,CPU存在空闲等待,时间为100 至150ms 之间(见图

操作系统课程试验

第3章处理机管理 7.1实验内容 处理机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为深入理解进程管理部分的功能,设计几个调度算法,模拟实现处理机的调度。 7.2实验目的 在多道程序或多任务系统中,系统同时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有若干个。也就是说能运行的进程数远远大于处理机个数。为了使系统中的各进程能有条不紊地运行,必须选择某种调度策略,以选择一进程占用处理机。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模拟单处理机调度的算法,以巩固和加深处理机调度的概念。 7.3实验题目 7.3.1设计一个按先来先服务调度的算法 提示 (1)假设系统中有5个进程,每个进程由一个进程控制块(PCB)来标识。进程控制块内容如图7-1所示。 进程名即进程标识。 链接指针:按照进程到达系统的时间将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连接成一个就绪队列。指针指出下一个到达进程的进程控制块首地址。最后一个进程的链指针为NULL。 估计运行时间:可由设计者指定一个时间值。 达到时间:进程创建时的系统时间或由用户指定。调度时,总是选择到达时间最早的进程。 进程状态:为简单起见,这里假定进程有两种状态:就绪和完成。并假定进程一创建就处于就绪状态,用R表示。当一个进程运行结束时,就将其置成完成状态,用C表示。 (2)设置一个队首指针head,用来指出最先进入系统的进程。各就绪进程通过链接指针连在一起。 (3)处理机调度时总是选择队首指针指向的进程投入运行。由于本实验是模拟实验,所以对被选中进程并不实际启动运行,而只是执行: 估计运行时间减1 用这个操作来模拟进程的一次运行,而且省去进程的现场保护和现场恢复工作。 (4)在所设计的程序中应有显示或打印语句,能显示或打印正运行进程的进程名,已运行是、还剩时间,就绪队列中的进程等。所有进程运行完成是,给出各进程的周转时间和平均周转时间。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 /*源程序1.cpp,采用先来先无法法在Visual C++ 6.0下调试运行*/ /*数据结构定义及符号说明*/ #include #include

操作系统试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试题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A 】。 A、利用率 B、可靠性 C 、稳定性D、兼容性 2、如果分时操作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C】,则响应时间越短。 A、内存越少 B、内存越多 C、用户数越少 D、用户数越多 3、若把操作系统看作资源管理者,下列的【C】不属于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资源。 A、CPU B、内存 C、中断 D、程序 4、操作系统是通过【D 】感知进程存在的。 A、程序名 B、进程的状态 C、中断 D、进程控制块 5、当【B 】时,进程从执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A、进程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 B、时间片用完 C、等待某一事件 D、等待的事件发生 6、以下的进程状态变化中,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是【D 】。 A、执行状态到就绪状态 B、等待状态到就绪状态 C、执行状态到等待状态 D、等待状态到执行状态 7、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2,当前值为-3,则表示有【D】

个等待进程。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8、P、V操作是【A】 1 / 22 A、两条低级进程通信原语 B、两条高级进程通信原语 C、两条系统调用命令 D、两组不同的机器指令 9、用V操作唤醒一个等待进程时,被唤醒的进程状态变为【B 】。 A、等待 B、就绪 C、执行 D、完成 0、资源的有序分配策略破坏【D 】条件,是一种死锁预防策略。 A、互斥条件 B、保持和请求条件 C、不剥夺条件 D、环路等待条件 1、银行家算法是一种【B 】算法。 A、死锁预防 B、死锁避免 C、死锁检测 D、死锁解除 2、某系统中有同类资源10个,每个进程的资源需求量为3个,则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大并发进程数为【C】 A、2 B、、4 D、5 3、分区管理中采用首次适应分配算法时,应把空闲区按【C】次序进行管理。 A、大小递增 B、大小递减 C、地址递增 D、地址递减 4、很好地解决了内存碎片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案是【C 】。

操作系统大作业题目与要求

操作系统大作业题目与要求 一、大作业要求: 1.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题目,多人可选择同一题,每人选择的题目需独立完成,。 2.分析设计要求,给出解决方案,建立必要的数据结构,然后设计总体流程(包括界面)、详细设计必要的算法,并最终显示结果。基于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都可以,用何种编程语言都有可以。 3.提交报告,包括设计要求、设计思想流程、设计所涉及的主要数据结构、程序清单、运行结果、设计心得、参考资料等。 4.严禁抄袭,复制设计内容,查出后相关同学设计成绩以零分处理。 5.所提交源程序应是能够运行通过的完整程序。 6.课程设计参考评分标准: 设计思想说明(10分);数据结构的说明(6分);各模块的算法流程图(10分);程序清单:注意加注释(包含关键字、方法、变量等),在每个模块前加注释;(共70分,其中书面源程序占35分,实验的检查结果、程序的运行情况占35分)体会,总结及体会建议(4分)。 二、设计题目 1.Windows多线程控制台程序 目的:学习和掌握如何编写Windows多线程控制台程序。通过编写程序,加深对进程和线程关系的理解,掌握多线程程序的执行和编写技巧。 设计要求:写一个单进程多线程的Windows控制台程序,该程序在一个进程内建立N个线程来执行指定的任务。N由命令行传递给系统。 Win32控制台程序中,主函数的格式如: Void main(int argc,char *argv[]),可以获取命令行参数。 通过VC++“工程/设置”的C/C++属性页设置应用程序为“MTD”多线程。 利用win32 API CreateThread()来生成线程。 2.睡眠理发师问题 目的:了解信号量机制,了解并掌握进程同步和互斥机制,熟悉信号量的操作函数,利用信号量实现对共享资源的控制。 设计要求: (1)编写程序实现理发师与顾客进程的同步。 问题描述:这是一种经典的IPC问题,理发店有一位理发师,一把理发椅和n把用来等候理发的椅子。如果没有顾客,则理发师在理发椅上睡觉,顾客理来时,如理发师闲则理发,否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完整版)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

2 . 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0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0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0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5 .何谓脱机I/O 和联机I/O ? 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 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 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11 . 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20 .试描述什么是微内核OS。 答:(1)足够小的内核;(2)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3)应用机制与策略分离原理;(4)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25 ?何谓微内核技术?在微内核中通常提供了哪些功能? 答:把操作系统中更多的成分和功能放到更高的层次(即用户模式)中去运行,而留下一个尽 量小的内核,用它来完成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核心功能,称这种技术为微内核技术。在微内核 中通常提供了进程(线程)管理、低级存储器管理、中断和陷入处理等功能。 第二章进程管理 2.画出下面四条语句的前趋图: S仁a : =x+y; S2=b : =z+1; S3=c : =a - b ; S4=w : =c+1; 7 ?试说明PCB的作用,为什么说PCB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答:PCB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作用是使一个在 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成为能与其它进程 并发执行的进程。OS是根据PCB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11 .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T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2)执行状态T就绪状态:时间片用 完;(3)执行状态T阻塞状态:I/O请求;(4)阻塞状态T就绪状态:I/O完成. 19 ?为什么要在OS中引入线程? 答: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线程,则是为了减少程序在并发执行时所付出的时空开销,使OS具

操作系统作业一及答案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什么是操作系统?可以从哪些角度阐述操作系统的作用? 答: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是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的一组程序模块的集合。 作用:控制管理计算机的全部硬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内部各部件协调工作,为用户提供操作和编辑界面的程序集合。 2.简要叙述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3.从交互性、及时性和和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比较。 答:(1)分时系统是一种通用系统,主要用于运行终端用户程序,因而它具有较强的交互能力;而实时系统虽然也有交互能力,但其交互能力不及前者。 (2)实时信息系统对实用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收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则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和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3)实时系统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要比分时系统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高。 4.当代操作系统的四大基本特征是什么?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的特征有: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其中并发性和共享性是其主要特征。 5.操作系统需要管理哪些资源?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硬件资源:CPU,打印机等,软件资源:数据,程序等 6.操作系统对外提供了哪些接口? 答:(1)操作系统的命令接口 通过在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提供高级通信来控制程序运行,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发出一系列命令告诉操作系统执行所需功能,它包括了键盘操作命令和作业控制命令,称为作业一级的用户接口。命令接口的两种最普遍和主要的方式是直接命令方式(命令行)和间接命令方式(命令文件)。 (2)操作系统的程序接口 它是用户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用户程序通过它们使用系统资源及系统服务,这种接口方式通常采用若干系统调用组成。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对外提供的一批系统子功能,是一类特殊的过程调用,由机器指令完成。 (3)操作系统的交互界面 它直接支持界面和程序界面,提供一个易用性的操作平台,使用户非常方便地寻找和使用各种命令、执行各类程序,完成各种操作。 例:菜单驱动、视窗操作环境等 交互界面要求是友好的,设计时应考虑简化命令、用户响应(提示、求助)和系统后援(命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和涉及面广。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相关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 按照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编程能力。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类型、特征以及结构设计。 2.掌握进程和线程。 3.掌握死锁的预防、避免、检测和恢复。 4.掌握作业调度、进程调度、调度准则、调度算法、线程调度等。 5.掌握存储管理中的分区法、分页技术、分段技术、段页式技术等。 6. 掌握文件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目录结构和目录查询、文件和目录操作。 7. 掌握输入/输出管理、用户接口服务、嵌入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二)素质目标 1.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技巧。 (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来确定课程的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从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 1.以“够用、适用、实用”为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2.考虑后序课程需要,突出重点,强化专业应用。 3.注重课堂教学互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 1、有一台计算机,具有IMB 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 ,每个用户进程各占200KB 。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O 的时间为80 % ,若增加1MB 内存,则CPU 的利用率提高多少? 答:设每个进程等待I/O 的百分比为P ,则n 个进程同时等待刀O 的概率是Pn ,当n 个进程同时等待I/O 期间CPU 是空闲的,故CPU 的利用率为1-Pn。由题意可知,除去操作系统,内存还能容纳4 个用户进程,由于每个用户进程等待I/O的时间为80 % , 故: CPU利用率=l-(80%)4 = 0.59 若再增加1MB 内存,系统中可同时运行9 个用户进程,此时:cPu 利用率=l-(1-80%)9 = 0.87 故增加IMB 内存使CPU 的利用率提高了47 % : 87 %/59 %=147 % 147 %-100 % = 47 % 2 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 先开始做,程序B 后开始运行。程序A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打印100ms 、再计算50ms 、打印100ms ,结束。程序B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输入80ms 、再计算100ms ,结束。试说明(1 )两道程序运行时,CPU有无空闲等待?若有,在哪段时间内等待?为什么会等待?( 2 )程序A 、B 有无等待CPU 的情况?若有,指出发生等待的时刻。 答: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 (1)两道程序运行期间,CPU存在空闲等待,时间为100 至150ms 之间(见图中有色部分) (2)程序A 无等待现象,但程序B 有等待。程序B 有等待时间段为180rns 至200ms 间(见图中有色部分) 3 设有三道程序,按A 、B 、C优先次序运行,其内部计算和UO操作时间由图给出。

操作系统习题及复习资料二

习题二处理器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操作系统中的作业管理是一种()。 A.宏观的高级管理 B.宏观的低级管理 C.系统刚开始加电 D.初始化引导完成 2、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 A.存储在内存和外存 B.顺序和非顺序执行机器指今 C.分时使用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 D.动态和静态特征 3、处于后备状态的作业存放在()中。 A.外存 B.内存 C.A和B D.扩展内存 4、在操作系统中,作业处于()时,已处于进程的管理之下。 A.后备 B.阻塞 C.执行 D.完成 5、在操作系统中,JCB是指()。 A.作业控制块 B.进程控制块 C.文件控制块 D.程序控制块 6、作业调度的关键在于()。 A.选择恰当的进程管理程序 B.选择恰当的作业调度算法 C.用户作业准备充分 D.有一个较好的操作环境 7、下列作业调度算法中,最短的作业平均周转时间是()。 A.先来先服务法 B. 短作业优先法 C. 优先数法 D. 时间片轮转法 8、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调度作业,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是指() 调度算法。 A.先来先服务法 B. 短作业优先法 C.时间片轮转法 D. 优先级法 9、在批处理系统中,周转时间是()。 A.作业运行时间 B.作业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之和 C.作业的相对等待时间 D.作业被调度进入内存到运行完毕的时间 10、为了对紧急进程或重要进程进行调度,调度算法应采用()。 A.先来先服务法 B. 优先级法 C.短作业优先法 D. 时间片轮转法 11、操作系统中,()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处理机管理 B. 作业管理 C.高级调度管理 D. 存储和设备管理 12、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A.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B.进程状态变为就绪 C.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D.其PCB移至就绪队列的队首 13、当作业进入完成状态,操作系统(). A.将删除该作业并收回其所占资源,同时输出结果 B.将该作业的控制块从当前作业队列中删除,收回其所占资源,并输出结果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 ******** 姓名:* * 班级: *** 指导老师: *** 完成时间: ****.**.** 目录 实验一 Windows进程管理 实验二 Linux进程管理 实验三互斥与同步 实验四银行家算法的模拟与实现 实验五内存管理 实验六磁盘调度 实验七进程间通信 实验一 Windows进程管理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 VC 编写基本的 Win32 Consol Application(控制台应用程序)。 2)通过创建进程、观察正在运行的进程和终止进程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操作,进一步熟悉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理解 Windows 进程的“一生”。

3)通过阅读和分析实验程序,学习创建进程、观察进程、终止进程以及父子进程同步的基本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基本的 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步骤1:登录进入 Windows 系统,启动 VC++ 。 步骤2: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projects”选项卡中选择 “Win32 ConsolApplication”,然后在“Project name”处输入工程名,在“Location” 处输入工程目录。创建一个新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工程。 步骤3: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Files”选项卡中选择“C++ Source File”,然后在“File” 处输入 C/C++源程序的文件名。 步骤4:将清单 1-1 所示的程序清单复制到新创建的 C/C++源程序中。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5:在“开始”菜单中单击“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进入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进入工程目录中的 debug 子目录,执行编译好的可 (2)创建进程 本实验显示了创建子进程的基本框架。该程序只是再一次地启动自身,显示它的系统进程 ID和它在进程列表中的位置。 步骤1:创建一个“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然后拷贝清单 1-2 中的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2:在“命令提示符”窗口运行步骤 1 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列出运行结果。按下ctrl+alt+del,调用 windows 的任务管理器,记录进程相关的行为属性。 步骤3:在“命令提示符”窗口加入参数重新运行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列出运行结果。按下ctrl+alt+del,调用 windows 的任务管理器,记录进程相关的行为属性。 (3)父子进程的简单通信及终止进程

操作系统答案解析

1.1什么是操作系统?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操作系统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一、我的定义:计算机系统可分为四个部分: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操作系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此外,操作系统也是系统软件中的第一软件。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的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利用这个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可扩充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和用户之间起到接口作用。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充当计算机硬件系统与应用程序之间的界面,所以,操作系统既面向系统资源又面向用户。面向系统资源,操作系统必须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面向用户,操作系统必须提供方便易用的用户界面。 (1)系统方面: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资源管理;这些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了高级而调用简单的服务,掩盖了绝大部分硬件设备复杂的特性和差异,使得用户可以免除大量的乏味的杂务,而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要处理的任务上。 (2)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是程序和数据结构的集合。操作系统是直接和硬件相邻的第一层软件,它是大量极其复杂的系统程序和众多的数据结构集成的。 (3)用户方面:操作系统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界,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命令方式,系统调用,图形界面。

二、它的功能:操作系统具有五大管理功能,即文件管理、存储管理、 信息管理、设备管理和处理机管理此外,操作系统还具有提供良好用户界面的功能,因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最终是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所以它必须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用户界面。用户界面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操作系统能否得到用户认可的一个不容忽略的关键问题。界面主要有三种:命令界面、程序界面和图形界面。 1.文件管理 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子系统是最接近用户的部分,它给用户提供一个方便、快捷、可以共享、同时又提供保护的对文件的使用环境。 2.存储管理 存储管理涉及系统另一个紧俏资源——内存,它一方面要为系统进程及各个用户进程提供其运行所需要的内存空间,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各用户 进程之间互不影响,此外,还要保证用户进程不能破坏系统进程,提供内 存保护。 3.信息管理 主要解决内存分配、保护和扩充的问题; 4.设备管理 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中的输入输出等各种设备的分配、回收、调度和控制,以及输入输出等操作; 5.处理机管理 操作系统处理机管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对处理机的分配策略,实施对进程或线程的调度和管理。 三、它的种类:计算机上使用的操作系统的种类很多,但基本 类型可划分为三类: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此外还有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个人操作系统等等 四、它的特性:操作系统有以下五方面特性 1.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