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草书立轴25幅:感受自由之美

傅山草书立轴25幅:感受自由之美
傅山草书立轴25幅:感受自由之美

傅山草书立轴25幅:感受自由之美

傅山草书立轴25幅:感受自由之美

傅山的草书《风磴吹阴雪五律诗》

释文: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书为松初先生词伯教政。傅真山。

【赏析】此轴书录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五言诗一首,末识“书为松初先生词伯教政”,款署“傅真山”,下钤“傅山印”。此轴无藏印,具体书写时间不详,从书风判断,当属傅山中晚期作品。据清郭尚先《芳坚馆题跋》载:“先生学问志节,为国初第一流人物。世争重其分隶,然行草生气郁勃,更为殊观。”此轴书法笔势雄奇,连绵飞动,起伏迭宕,字间连带自然,表现出生气郁勃的宏大的气势,体现了书法家极强的个性。结字不求工稳,单个字显得欹侧不稳,然通幅观之,气韵生动,结构自然,字形大小的变化更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和跃动感,给人以朴拙遒美之感。

傅山的草书《虹巢》

释文:汾水新出峡,远心为小栏。山花春暮艳,柳雪夏初寒。细盏对僧尽,孤云旋自观。饥来催晚饭,苦菜绿堆盘。

傅山的行草书《李商隐华州周大夫宴席诗》

释文:郡斋何用酒如泉,饮德先时已醉眠。若共门人推礼分,戴崇争得及彭宣。

七十五翁傅山书。

傅山的行草书《心腐神皋日诗》

释文:心腐神皋日,名争鬼窟怜。澄湖谁道溍,横击颇知溱。老去龙恬淡,王前象比伦。纷纷白草鹿,一逐不扬尘。傅山。

傅山的行草书《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

释文: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清老词宗,傅山。

傅山的行草书《不觉二首之一》

释文:天地有腹疾,奴才蛊其中。神医须圣武,扫荡奏奇功。金虎亦垂象,宝鸡谁执雄?太和休妄颂,笔削笑王通。不觉二首之一。山

傅山的草书《破书馀古香诗》

释文:破书馀古香,蕉人胜旃檀。供养识妙心,芳杜抽灵山。今君无学问,雲烟笼粪丸。山。

傅山的行草书《杜甫赤霄行诗句》

释文:丈夫垂名动万年,记忆细故非高贤。君子胸襟,不可不如开豁。傅山书。

傅山的行草书《刘眘虚江南曲》

释文:美人何荡漾,湖上风日长。玉手欲有赠,徘徊双明珰。歌声随绿水,怨色起青阳。日暮还家望,雲波横洞房。真山

傅山的草书《杜甫漫成二首》

释文:江皋已仲春,花下复清晨。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近识峨眉老,知余懒是真。山。

傅山的草书《黄垆》

释文:黄垆短阮苦来宾,领取松香细细薰。睡起绿天无俗弄,南窗关住一峰雲。

傅山的行草书《陶岘西塞山下回舟作》

释文: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山书

傅山的草书《酒阵茶枪此第陈》

释文:酒阵茶枪此第陈,湘管绿雨座中春。妖姬一曲江南弄,霡霂阴阴下宝云。山。

傅山的草书《李商隐赠庾十二朱版诗》

释文:固漆投胶不可开,赠君珍重抵琼魂。君王晓坐金鸾(銮)殿,只待相如草诏来。傅山。

傅山的草书《圆相写鱼字五言诗帖》

释文:圆相写鱼字,何如写龙字。龙字敢逆鳞,抹鱼拔却刺。傅山书。

傅山的草书《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傅山的草书《圆相写鱼字五言诗帖》傅山的草书《凭高瞰迥天怡心七言诗帖》傅山的草书《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诗》傅山的草书《临柳公权圣慈帖》傅山的草书《临王羲之明府帖》傅山的行草

书《寄龚鼎孳七言诗翰》傅山的草书《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诗》

释文: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山书。

傅山的行草《高适五律诗》傅山的行草《青羊庵七言绝句》

傅山草书立轴25幅_感受自由之美

傅山草书立轴25幅:感受自由之美 傅山草书立轴25幅:感受自由之美 傅山的草书《风磴吹阴雪五律诗》 释文: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书为松初先生词伯教政。傅真山。 【赏析】此轴书录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五言诗一首,末识“书为松初先生词伯教政”,款署“傅真山”,下钤“傅山印”。此轴无藏印,具体书写时间不详,从书风判断,当属傅山中晚期作品。据清郭尚先《芳坚馆题跋》载:“先生学问志节,为国初第一流人物。世争重其分隶,然行草生气郁勃,更为殊观。”此轴书法笔势雄奇,连绵飞动,起伏迭宕,字间连带自然,表现出生气郁勃的宏大的气势,体现了书法家极强的个性。结字不求工稳,单个字显得欹侧不稳,然通幅观之,气韵生动,结构自然,字形大小的变化更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和跃动感,给人以朴拙遒美之感。 傅山的草书《虹巢》

释文:汾水新出峡,远心为小栏。山花春暮艳,柳雪夏初寒。细盏对僧尽,孤云旋自观。饥来催晚饭,苦菜绿堆盘。 傅山的行草书《李商隐华州周大夫宴席诗》 释文:郡斋何用酒如泉,饮德先时已醉眠。若共门人推礼分,戴崇争得及彭宣。 七十五翁傅山书。 傅山的行草书《心腐神皋日诗》 释文:心腐神皋日,名争鬼窟怜。澄湖谁道溍,横击颇知溱。老去龙恬淡,王前象比伦。纷纷白草鹿,一逐不扬尘。傅山。 傅山的行草书《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 释文: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

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清老词宗,傅山。 傅山的行草书《不觉二首之一》 释文:天地有腹疾,奴才蛊其中。神医须圣武,扫荡奏奇功。金虎亦垂象,宝鸡谁执雄?太和休妄颂,笔削笑王通。不觉二首之一。山 傅山的草书《破书馀古香诗》 释文:破书馀古香,蕉人胜旃檀。供养识妙心,芳杜抽灵山。今君无学问,雲烟笼粪丸。山。 傅山的行草书《杜甫赤霄行诗句》 释文:丈夫垂名动万年,记忆细故非高贤。君子胸襟,不可不如开豁。傅山书。

傅山 集古梅花诗

傅山集古梅花诗 傅山(1607-1684),原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又号真山、桥黄老人,朱衣道人等。山西太原府(今太原市)阳曲县西村人。是我国历史上一流的思想家、学者、书画家、医学家,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人物。傅山一生博通经史、诸子、释老之学,对《老子》、《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先秦诸子文集广泛深入研究,成为清以后研究诸子的开山鼻祖。傅山在学术思想上追求当时的进步思潮,带有鲜明的民主和进步倾向。他精研医术,被世人尊称为“神医”、“仙医”。其诗词,远接李杜遗韵,又师法天然,妙趣横生; 其画作,虚实错落,简练爽利,彰显傲世风骨。而其流布最广的书法作品则古拙中蕴含刚劲,飘逸之中透漏锋芒,清人赵执信在《饴山文集》中推傅山书法为“清代第一”,日本著名书法大师、篆刻巨匠梅舒适先生称赞傅山书法“浑天下第一矣。” 傅山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敏感深挚的思想家,他对自己书法创作的道路有着深刻的反思和总结,这种理论的自觉某种程度上也促使他在创作上的不断飞跃和上升。这在诸多书法家中是比较突出的。 傅山总结自己的书法创作的技巧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诚悬有至论,笔力

不专主。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谁为用九者,心与孥是取。永兴逆羲文,不易柳公语。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他回顾自己学习书法的心路历程说: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董香光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觚凌难近,降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始复宗先人四、五世所学之鲁公,而苦为之。然腕难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不知董太史何见,而遂称孟頫为五百年中所无。贫道乃今大解,乃今大不解。写此诗仍用赵态,令儿孙辈知之勿复犯。此是作人一著。然又须知赵却是用心于王右军者,只缘学问不正,遂流软美一途。心手不可欺也如此。危哉!危哉!尔辈慎之。毫厘千里,何莫非然。 他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四毋”犀利地指出了书法创作中的不良倾向,无论对当时的书坛,还是对后来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就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傅山以身作则,在作品中很好地贯彻了自己的艺术观念,达到了炉火垂青的境界。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先生在《书法学综论》中对傅山书法有着全面的评价:“傅山并不是一个埋头于著述的

王铎与傅山

王铎与傅山——行草四题 梅墨生 一 明代万历(1573--1620年)至崇祯(1628--1644年)的七八十年间,“天下之势,如沸鼎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贫富尽倾,农商交困,流离转徙,卖子抛妻,哭泣道途,萧条巷陌”[1],真个是“举国如狂”,一片混乱。明清之交不仅是一个社会政治天翻地覆的时代,也是文学艺术剧烈变革、人才辈出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动荡,朝代更叠,使得士林与山林人物莫不笼罩在一种忧患的氛围中。在这样一个风云际会的考验面前,历史选择了不同人物,不同人物也选择了各自的历史。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又号嵩樵,另署烟潭渔曳。河南孟津人。明天启(1622年)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福王时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礼部尚书,溢文安。傅山(1607--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别号极多。山西阳曲人。工书画印,精医。明亡后,隐居侍母,行医济世,秘密从事反清活动。康熙中征博学宏词科,被强异至京,以死拒。授中书舍人,仍托老病辞归。王、傅正是此际的两位遭际与襟抱殊为相异的人物。但不管他们的生活经历如何,却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均能以翰墨传名于世。作为17世纪民主主义的思想先驱,傅山在明亡以后,一直以遗民自居,高蹈遗世,富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因而倍受后人钦仰,书法为世所重,理之固然,他的著名书论宣言“四宁四毋”,无疑更增大了他的书法影响。而曾

任明朝东阁大学士,在南京陷落时却降清出仕的王铎,自然要被世人轻视甚或唾弃。然而,虽然他身为贰臣,政治上“大节有亏”,书法声誉却未稍减,遗墨亦倍受后世珍赏。不妨援引清代杨钧《草堂之灵》中《记觉斯》的一段话,或可作注: 与郎园闲谈,邮园问日:“世间魔力何者最大?”余答日:“笔墨最大”。故赵孟颊,王觉斯之流,亦能千古不泯。 自书石湖等五首诗卷(局部)王铎(插图) 明季书坛,一派帖学天下。晚明董其昌造“平淡”之极,随后因袭风盛,书法日渐萎靡。逮及清初,康、乾二帝推重赵、董,朝野效法,概莫能外,造成了书法自身生命的低落。一时间,有识之士纷纷崛起,各树大纛,举起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反叛董、赵“正统”的旗帜。这一旗帜是由王铎揭其竿、傅山扯其旗的,在纷乱的书法时代,高扬了浪漫主义的个性与创造精神,对于此后的书法发展产生了不可轻忽的深远影响。清代梁献认为:“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铎)、张(瑞图)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显然梁氏把张瑞图算在此内,而未及傅氏,大概是因为他尚未看到傅山美学思想的冲击力 与革命性。 二 刘熙载是主张“书如其人”的,他认为:“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沈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2]。显然,王铎与傅山的草书都不容易划到“温醇”与“秀颖”两类中去。王铎书法风格的主调应该属于“沉毅”一类,傅山书则近乎“历落”。按照互为因果的道

傅山书法艺术的独特风格及其成因探讨

傅山书法艺术的独特风格及其成因探讨 [摘要] 本文试图阐析傅山书法艺术的独特风格,并探讨了形成其独特风格的主客观因素。 [关键词] 傅山独特风格四宁四毋 一、傅山书法艺术的独特风格 傅山(1607-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号丹雅翁、丹雅子、石道人、傅道人、朱衣道人、酒肉道人、真山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傅山的书法,生机勃勃,高古静穆,以坚质、深情出之又能参悟造化,其晚年那全呈气象、一派天机的法书,具有恒久的光芒。对于他的书法成就,历来评价都比较高。大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傅山书法“萧然物外,自得天机”。比傅山年长20岁的大书法家黄道周,曾说傅山书法为“晋唐以下第一家”。 傅山书法艺术的独特风格: (一)人书合一 傅山明末清初人,入清不仕,满怀与清廷对立的民族情绪。作为“清初六大师”之一的傅山,关心民间疾苦和民族兴亡,不同程度地具有进步思想,这种思想贯穿着他一生的书法作品。《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行草。书于七十八岁。此书是傅山去世之年所作。通篇和穆静谧,无一丝力感,却不见弱,观之使人心平气和,如沐春风。四条屏中,愈到后,写得愈从容自在。如果视他早、中年书作如外家拳法的话,此件作品就如太极,力量全收敛含蓄,无处见力,亦无处不有力在,特别是第三屏,更见空虚幽怨,直入化境。《东海倒座崖诗轴》行草。此作笔势劲挺,放多于收,中锋行之,用笔变化亦丰富。顺治十三年(1656),傅山因“朱衣道人案”牵连入狱,出狱后,有江南之行,盖其复明之心不死,欲察江南之形势。此年秋至海州,欲浮海而去,但因怀念老母而返回山西,此诗即作于海州时。其中写了此际愁闷的心境,“一灯续日月,不寐照烦恼”,“日、月”为“明”,不忘故国,遂有烦恼。由于诗之内容及傅山书时为五十余岁,因而整幅作品便偏挺拗劲瘦,字字坚挺展脱,笔势开阔,有千里之志。他于书法,虽亦由技法入,但着力于做人,如他所言“人为天之便”,于“人”的深刻理解使他得了天之真,这“真”映照到书法艺术中,便形成了他那卓尔不群、空前绝后的书风。他主张书法表现性情之所以特出,就在于将这种民族情绪带到了书论中来,力主书法要表现人格精神。其《作字示儿孙》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诚悬有至论,笔墨不专主。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谁为用九者,心与腕是取。永真朔羲文,不易柳公语。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他认为“人奇”,书字中自然表现出来。由此他极力推崇颜真卿书法,因为鲁公气节高迈;并由此“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赵身为宋朝皇族至亲,入元出仕,其书“浅俗”,“熟媚绰约”,故使人“恶”之也。傅氏由此还指责董其昌“好好笔法近来被一家写坏,晋不晋,六朝不六朝,唐不唐,宋元不宋元,尚暖暖姝姝,自以为集大成,有眼者一见便窥室家之好”。

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

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 内容摘要: 傅山的书法美学思想颠覆了明末清初的传统书法美学思想和审美方式,为中国书法美学史打开了一条新的审美通道。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中的“四宁四毋”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思想文化背景,傅山书法美学思想对书法审美关系做出了独特的说明和阐释,具有鲜明的审美立场。傅山提出的“丑”、“天”、“支离”等审美范畴,呈现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的根本特征。傅山书法美学思想对清代以及当代的书法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傅山时代背景丑媚对立天以书论政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阳曲人,又号啬庐。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论学与南方学人颇有异同,批评理学,鄙视宋儒,提倡博雅之风,致力于诸子、文字、声韵、诗文、史部、书画、医药等领域研究,格局开阔,蹊町自辟,在晚明及清初名望甚著。本文拟从书法美学这一角度切入,力求对傅山的书法美学思想中“丑”、“天”、“支离”等审美范畴的解读,进而对其书法美学思想的形成与时代背景,以及傅山书法美学思想对中国书法的贡献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时代背景与傅山书法美学思想的形成 葛承雍先生说:“在清初的文化领域里出现了三种书法家:既有在死神面前铮铮骨气的独立人格,也有在屠刀底下委曲求全的依附人格,还有在朝廷笼络之下堕落为奴的自毁人格。”【1】而傅山则属于前者。傅山如果不经历明亡清兴的历史事实,他也许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文人,也不会产生“挽既倒之狂澜”的美学思想。傅山作为明朝遗民,家国之恨,沧桑之变,与现实社会的抵牾,以及心理上的压抑,使他的思想与创作产生了变化。他的文艺观、书画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形成他反叛精神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在傅山的一生中,经历了明朝的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以及清代初期的顺治、康熙两朝,贯穿了17世纪的近80个春秋的岁月。傅山生活的明末清初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之中,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都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情况异常复杂。 从明朝中叶至清初的这一时期,原有的社会制度、思想意识、艺术审美以及百姓的生活习俗,也正悄悄地改变和打破,而新的生活观念、审美观念、价值观也正在逐步开始建立、完善,在这种新与旧的交替过程中,各种观念交织在一起,这一时期矛盾尤为突出。就明末清初时期大的思想背景而言,一个较为突出的方面,就是矛盾对立意识的强化,反映在美学思想上,就是对崇高美理想的追求和崇高美形态的独立;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对传统的反思,即对古典和谐美的总结和极端化地表现。 傅山所处的这一时期,在审美思想上,开始由古典的和谐之美向近代的崇高之美过渡。周来祥先生认为,崇高是与和谐不同性质的一个美学范畴,是审美走出古典时代的一种发展形态。“所谓古典和谐美,就是把构成美的一切元素,素朴地、辩证地结合成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具体地说,就是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内容与形式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和谐自由的关系中所呈现的对象性属性,或者说是由和谐自由的审美系统所决定的对象的系统性质。与和谐美所不相同的崇高美就是要在这种有机体中,突出、强调、发展矛盾对立的性质,打破和谐统一的格局,不但要使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等各种因素处于尖锐的对立斗争的关系之中,而且,往往是在对立因素之间,强调一方,忽视一方;肯定一方,否定一方,各因素之间便逐渐走向分裂和两极化发展的道路。【2】 元代书坛以赵孟頫书法为宗,所有学书者以帖学为指针,晋唐延续,近亲繁殖,从而形成了专求技巧圆熟的元代书风。至明时,从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到董其昌,都继元人遗绪,由元入唐入晋,因师法所限、审美观念所限,少有新变。赵孟頫成为当时品评书法的惟一标尺,而真正有创造性的书家如宋克、陈宪章、张弼、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人,反被时人所讥贬。清初时,康熙皇帝又酷爱董其昌书法。帝王喜好,文坛、书坛竟以习董体书法为干禄正体,进而寻求功名。这一时期的书坛甜软凋疏,百般做作,失尽真态,故使书风每况愈下,比之元明又过之而无不及。傅山以其政治上的积愤和艺术上的敏感,针对此种恶俗书风,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四宁四毋”。 傅山的“四宁四毋”书法美学思想并非随意讲来,他的一些美学思想、语法句式,受宋人陈师道

傅山与王铎草书比较研究

傅山与王铎草书比较研究 傅山与王铎草书比较研究--李宇平内容提要:傅山与王 铎皆是明末清初浪漫书风的代表人物,俱以书法名世。傅山草书曾受到王铎草书的极大影响,但由于学识与人品的不同,二人草书似而不同。本文通过对二人草书笔法、结字、章法及墨法的对比研究,试图揭示独特的时代风气和人品学识的差异是导致二人草书有所不同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王铎傅山草书差异 继元代回归晋唐书风之后,在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冲击下,晚明书坛异军突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纵横豪迈酣畅淋漓地一扫前人的温文尔雅和甜美柔媚,以惊世骇俗的面目迥异于传统的审美要求,这其中以王铎和傅山最为引人注目。王铎是贰臣,以『大节有亏』而被士林所不耻,但四百年来学书之人却每每为他沉郁顿挫、腾挪跌宕、真力弥漫、气势如虹的草书击叹赏。傅山是志士,因风节学问名噪士林,四百年来,以他纵横排挞、奔放夭矫、雄奇变化、不可端倪的草书为后人称道。傅山草书曾受王铎极大影响,但道德学问的不同,使傅山草书虽与王铎面目相似而实不相同,他沿着王铎的步伐前进,终在王铎之后另起高峰。 一、宣州丈六不嫌长,一扫积习迈二王[1]

王铎长傅山十四岁,王铎卒后傅山又活了三十二年,在长达四十六年的岁月里,王铎和傅山共同经历了风云板荡、江山鼎革。共同的时代风气酝酿了二人较为相似的艺术风格。与历史上的草书大师如张旭、怀素、黄山谷、祝允明相比,傅山和王铎的草书都具有以气驭笔,以势铺墨的特点,都有蹈厉无前、所向披靡的气概。就连绵狂草而言,如果不仔细审视,还可能将二人狂草混同为一。 王铎书宗二王,平生最喜临写《阁帖》,学过赵松雪,体势上承传了米南宫的衣钵,为了把字写大,复参以颜鲁公外拓之法。应该说,米颜二家对其影响最大。除此之外他遍学诸家,钟繇、张芝、王僧虔、张旭、怀素、褚遂良、柳公权、黄山谷对他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为了矫正明季赵董的靡弱之风,他又临习汉、三国、唐贤等诸碑刻,使其笔下时出生涩顿挫之意,与董其昌『秀润生色』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分别。和董其昌同在礼部为官,既是下属又是晚辈的王铎,书法不受董之影响,实属难能可贵。 傅山的学书道路大致与王铎相同,亦是书宗二王,临《阁帖》,习松雪,因恶其人遂于四十岁左右转习颜真卿,其间临过米芾,还受『心正则笔正』的影响学过柳公权。不满于董玄宰的『巧、媚、秀、润』,他又习汉碑,写古篆,遍访山西诸北齐碑刻。陶染时风,他把王铎和黄道周书法中能令他心动的一些因子悄没声息地移植到自己的书法中来,当然受王铎

傅山个人介绍

傅山个人介绍 傅山(1607-1684年)明末清初医家、文学家。初字青竹,后改青主,号公它、啬庐、石道人、朱衣道人等。阳曲(今属山西)人。幼习举业,年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明崇祯九年(1636年)为提学袁继咸被诬下狱事伏阙讼冤,声闻天下。明亡后,居土穴中,奉母,坚不仕清。博通经史百家,工诗文、书法、绘画,兼精岐黄术,且家有禁方,求医者盈门。传世医书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傅青主女科》,更是清代主要传世之妇产科专著。一说《傅青主女科》节自陈士铎《辨证录》等医书,系托名著作。但从其遗墨《医学手稿》,可知即《傅青主女科》“调经”部分。另著有《大小诸症方论》(1673年),据顾炎武序(1673年)称“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一卷、《小儿科》一卷、《男科杂症》一卷”,可见以上医书确为傅氏所著。 傅山详注: 傅山,(1607-1684),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不一而足。阳曲人。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饭。读书过目成诵。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少媕冘。提学袁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山约同学曹良直等诣通政使,三上书讼之,巡抚吴甡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闻一下,甲申后,山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且曰:“不敢媿友生也!”山省书,恸哭,曰:“呜呼!吾亦安敢负公哉!” 顺治十一年,以河南狱牵连被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中有以奇计救之,得免。然山深自咤恨,谓不若速死为安,而其仰视天、俯视地者,未尝一日止。比天下大定,始出与人接。 康熙十七年,诏举鸿博,给事中李宗孔荐,固辞。有司强迫,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至京师二十里,誓死不入。大学士冯溥首过之,公卿毕至,山卧床不具迎送礼。魏象枢以老病上闻,诏免试,加内阁中书以宠之。冯溥强其入谢,使人舁以入,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仆於地。魏象枢进曰:“止,止,是即谢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山叹曰:“今而后其脱然无累哉!”既而曰:“使后世或妄以许衡、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至家,大吏咸造庐请谒。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或曰:“君非舍人乎?”不应也。卒,以朱衣、黄冠敛。山工书画,谓:“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人谓此言非止言书也。诗文初学韩昌黎,崛强自喜,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不原以此名家矣。著有霜红龛集十二卷。子眉,先卒,诗亦附焉。眉,字寿髦。每日出樵,置书担上,休则把读。山常卖药四方,与眉共挽一车,暮抵逆旅,篝灯课经,力学,继父志。与客谈中州文献,滔滔不尽。山喜苦酒,自称老糵禅,眉乃称小糵禅。 明末清初之际,地处山西腹地的太原府阳曲县(今太原市),出了一位博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