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开发

问题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选择和组织围绕三条线索进行:(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2)学生与社会的关系;(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主题活动形式,探求物质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上述三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同时,其活动方式也多种多样,涉及主题探究活动、社会体验学习、项目与应用设计活动、参观与考察活动等多种活动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传统的教材,即现成课程内容为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从何而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有哪些实践经验呢?

学习提要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以实施的关键,在本章中,我们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要把握几条原则:源于生活—指向实践——尊重自主——立足学校特色——依托社区资源,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三条组织线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结合实践经验,给教师们介绍几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基本方法。

1、以校为本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2、以学生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3、拓展学科知识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方法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以校为本的活动主题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实施之初,课程内容的开发成为当务之急。在课程内容开发方面,教师要立足以校为本的课程内容开发,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主题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传统活动课的继承和发展,许多学校在开展活动课程、班队活动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学校应在此基础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策划主题活动,从内容上拓展、深化,整合四个指定内容领域,就容易形成学校的特色。如:三角塘小学围绕“走入社会,珍惜环境”这一内容范围,开发了系列主题活动。如:感受长沙市的新变化、考察沿江风光带,为长沙城设计新路线,调查拓宽后的五一路、芙蓉路等活动策划、体现了学校整体规划。又如:科大、紫凤小学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活动,麻园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国庆小学的环保教育都有一定特色,学校均以此为依托,开发了系列富有学校传统特色的活动主题。怎样才能开发出富有学校特色的主题活动呢?教师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活动主题设计。

案例借鉴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特点,强调学生亲历与实践,我区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就是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整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三个内容领域,有效实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让学生自主而创造性地走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介于学生年龄小,活动范围较小的特点和安全保障等因素,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结合社区实际展开,很有必要。因此,学校在进行主题活动策划时,要充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深入地了解社区的人员构成、文化特色、知识水平、职业特点。如:清水塘小学地处文物一条街,与长沙市一中相邻,学校从中挖掘出课程资源。如:针对小推贩、交通拥挤的现象开展广泛调查、访问、提出建设步行街的设想,并开展“知我社,爱我社区,建我社区”的系列主题活动。又如:麻园岭小学,周围卫生机构、医院较多,许多小孩的家长就是医生护士,学校开展“小小卫生队”的社区服务活动,又如湘春路、新风街小学所在社区、三无人员多,抢劫现象严重,针对此特点,开展学生自我保护教育和整治

身边环境、建设文明小区的活动。新河小学,可研究开福寺周围的社会、文化现象及根源等。如:民主西街“惜阴里”之名,因西晋陶侃将军“圣人惜寸阴,吾辈应惜分阴”而来,学校可对社区周围老街名的由来引导学生了解,挖掘社区历史文化底蕴。总之,要深层次地了解所在社区的地域特点、文化特色、人员构成、历史渊源,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心社区、服务社区。

1、立足学校自然资源环境特色,开发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地方自然资源环境特色,开发了富有地方环境特色的主题。以长沙市马栏山小学为例,该校旅游资源丰富,世界之窗、海底世界、洪山翠园等名胜分布周围,学校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开展了“小导游”、“环保小卫士”等系列活动。

案例借鉴

我当小导游

活动主题的提出:

为了确立的主题既能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联系学生实践生活及周边环境,还能体现时代特色,我先让学生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自己写好活动设想,然后收集学生的这些资料,从中发现学生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活动颇感兴趣,学生希望活动的开展形式、场所是经常变换的。针对学生的这些主观愿望确定了活动的主题,并命名为“我当小导游”。

活动的具体目标:

(一)活动构想:

1。在整个活动中,通过学生主动地与陌生游客导游这一活动,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学生通过与社会生活多联系,增长见闻。教师与学生一同活动,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作为活动的支持者更是活动的协作者与指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2。活动中分组活动,学生学会良好的与他人合作学习,学生了解自身与他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及各自的优势,学会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3。在与同学交流各自心得体会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积累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4。在活动时,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懂得如何处理突发情况,增强随机应变的能力。(二)活动目标

1、了解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旅游景点的资料。

2、了解马栏山社区的环境特色。

3、了解游客的基本情况,学会根据游客的实际情况决定活动的实施步骤。

情感

1、通过与陌生游客主动导游,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2、通过了解社区的背景资料,及向游客介绍,让学生产生热爱社区的感情,为将来他们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打下情感基础。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懂得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

能力

1、通过查找旅游点的相关信息,如:景点介绍,长沙交通情况调查,长沙主要旅游点名称、票价等信息,初步学会如何查找、收集信息,并将之整理成资料。

2、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具体、形象、直观的表达出来,如:采用对话式的交谈法交流心得体会,或用图片、文字等将成果展示出来。

3、通过请不同的人来担任活动的指导老师,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老师,随时都有新的问题出现,懂得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

时间:2001年9月-2001年11月

第二阶段导游阶段

时间:2001年10月-2002年5月

第三阶段成果交流

案例由马栏山小学何嘉瑜老师提供

2、立足学校人文环境特色,开发主题

立足学校人文环境特色,开发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一条线索。如长沙市清水塘小学社区周围有许多历史文物古迹,以此为依托,学校开发了“走进文物街”、“寻找伟人毛泽东的足迹”、“参观清水塘博物馆”等系列主题活动。

案例借鉴

寻访伟人的足迹

一确定主题

“长沙有哪些革命纪念地呀?”

长沙市博物馆与我校仅一路之隔,是我校的德育基地。有一天,我带孩子们去湘区委员会旧址参观,有一个转学来的孩子问我:“罗老师,长沙还有哪些革命纪念地呀?”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其他的孩子纷纷说开了:“湖南第一师范”、“橘子洲头”、“爱晚亭”、“自修大学”,一个又一个的地名从大家的嘴里蹦了出来。

一个孩子说:“罗老师,你能带我们去这些地方参观吗?”我的心中不由得一动,长沙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有毛泽东、刘少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叱诧风云的实践,有郭亮、杨开慧等烈士英勇奋斗的足迹,有雷锋、吴建国等新一代优秀儿女用青春谱写的赞歌。这些,使长沙的革命圣地独具风格,何不组织孩子们沿着毛主席早年活动的足迹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呢?我的建议一提出,孩子们欢呼雀跃。于是,“寻访伟人的足迹”这一主题就诞生了。

案例由清水塘小学罗新梅老师整理

3、立足学校社区经济环境特色,开发主题

立足学校社区经济环境特色,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促进学校特色主题的开发,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开发的途径之一。如沅丰坝中学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过程中,结合当地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开发“寻找致富的龙头”、“走近无公害蔬菜”、“捞刀河刀剪的历史沿革”、“捞刀河镇的花卉苗木”等系列主题活动。

案例借鉴

案例说明

本案例为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沅丰坝中学提供,长沙市开福区是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地处长沙北大门。这里有九道湾的浏阳河经过;闻名遐迩的捞刀河;历史悠久的开福寺;有名扬四海的湘绣;拥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如贾谊故居;有正在修建的新港船坞码头和内外环线,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商贾云集。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各地都在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该学校所在社区——捞刀河地区也在实行农业改制:发展花卉苗木的种植,发展奶牛养殖,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计划形成捞刀河的特色农业。学校七年级144班学生以自己大胆的设想,在老师的组织下,分成七个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本地发展无公害蔬菜很有潜力。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初步掌握了一些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和成功体验。在活动过程中,也学会了与人交际的技巧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在此,我们可以

沿着老师、学生和农民们的视角,去领略学生们在这实践活动中表现的风采。

案例呈现

让无公害蔬菜占领长沙的蔬菜市场

一、课题的选定与策划活动:

本次课题选择的是一次班上同学有位亲戚食物中毒事件而引起的。另外去年捞刀河镇陈印鑫镇长来校作报告,提出农业结构调整的四个方向,其中一项是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并把它作为本镇将来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同学们都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一方面因为绝大多数同学来自农村,对蔬菜种植感兴趣的话题很多,另一方面也敏锐地感觉到处于城郊地带发展无公害蔬菜有许多有利条件,经过集体讨论,确定了“发展无公害蔬菜”这一主题。

1.大的主题确定了,大家又议论开了。有位同学提出“究竟什么是无公害蔬菜”,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是没打农药的菜,有的说是没有虫咬的菜,有的说是大棚里种的菜,有的说是没污染的菜,五花八门。此时老师做了个小结(预先在农技员那里进行了调查):无公害蔬菜是没有农药残留物,污染少,无虫眼的蔬菜。一般要求是使用生物农药,水源污染少,不用化肥而用有机肥,采用无土栽培并使用防虫网。在老师的指导下,班长起草了一份计划,在班上讨论通过后,同学们自由组合。教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实际情况分成七个小组,让学生讨论大致分工,再由组长负责组织策划,拟定方案,并填写活动记录。经过一个月的调查采访,同学样发现了一些不曾料想的情况。又经过集体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小主题研究组。比如,研究空气、水污染对蔬菜的影响;探索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状况;无公害蔬菜的优缺点;调查施肥、打药治虫;有的从场地设施进行调查;有的从销售、利润方面进行调查。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深层的探究活动。

4、立足学校社区人力资源特色,开发主题

立足学校社区人力资源特色,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的又一线索。如,国防科大附小所在社区的国防科技大学是一所全军乃至全国一流的高科技学府,在这里诞生了许多高科技成果,如银河巨型计算机、磁悬浮列车、蛇形机器人等,也有一流的科研人才。学校开展了“走近高科技”、“生活中的发现与创新”等系列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国防科大机电自动控制化学院的博士、研究员都成了孩子们的指导老师。

案例借鉴

5、结合学校社区周围环境的变化,设计活动主题

结合环境的变化,开发的活动主题,使学生更加密切联系现代生活实际。如植基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使周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如,集镇的兴起,堤垸的变迁,田地的减少,道路的改造,学校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了以“变迁”为主题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案例借鉴

新港镇的城市化进程

ò??¢主题的由来

一日,我偶然翻看学生的学籍册,发现不少学生的家庭住址一栏赫然写着“望城县霞凝乡”,不禁莞尔,植基中学所在地霞凝乡以前的确是隶属望城县的一个偏远的穷山村,1996年区划调整才划入长沙市开福区。长沙市实施兴北战略以来,这个仅距长沙市10多公里的蛋丸之地首当其冲,身价陡涨,已于两年前改制为“长沙市开福区新港镇”。土生土长的学生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才出此谬误。

某次读报时间,我向学生讲起长沙晚报上的一则消息“长沙新港落户霞凝”,台下顿时哗然,

学生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听说座中有位同学家里就是建新港的拆迁户之一时,对此事一知半解者、全不之情者纷纷把问题抛向了他:“港口具体位置在哪儿?”“有多大?”“具有那些功能?”“为什么要选择建在霞凝乡?”……看着这群十几岁的孩子竟是如此热切的关注家乡的新事物,我为之感动,不忍心打断他们的“争吵”。

三环线、长湘路、商贸城、湖湘文化大市场、长沙新港、新港新村、中国石化大型加油站、火车北站、汽车北站……短短几年时间里各项重点工程相继落户新港,其中多数项目已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新港镇里旧貌换新颜,越来越多的学生家庭都成了重点工程的拆迁户,打工回家的游子一时之间竟找不着家门。新世纪里新港镇抓机遇、迎挑战,一座现代化格局的小城镇已初具雏形,政治经济文化欣欣向荣。面对日新月异的家乡,隔岸观火的学生既熟悉又陌生,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于是应运而生。“爱我新港、知我新港、兴我新港”是活动的初衷,孩子们迫切的希望能走出课堂、跨出校门去直面生存的世界。

5、城市化进程的步履如飞,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我有点担忧,世代相传的民俗风情会不会没了?

6、家乡前景如此美好,为我们铺上了走向成功的道路,我们感激家乡的哺乳,今天我为家乡骄傲,明天家乡将为我自豪。我会在家乡城市化进程的画卷上添上我完美的一笔!

7、在新课程中我们终于有机会走出书本,走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加强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使我们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密切。

……

四、我的反思

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走出书本跨出校门,尝试以独立自主的“社会的人”的姿态直面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世界。在参观、考查和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究过程中,体验亲历亲为的多元感受。禁锢的思想趋于活跃而富有个性,陈腐的学习方式演绎为自主、合作、探究,单调的学习内容变得开放且关注人文,教学目标也超越了曾被视为“学生的命根”的分数与等级,直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这个动态的过程里,学生的综合素养获得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会了勇敢自信,学会了团结协助,学会了人际交流,学会了社会调查的方法,学会了写调查报告,学会了摄影,学会了用多媒体展示活动成果,学会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作为活动的指导老师,也真切得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滋味。

当然,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经验不足,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首先是指导老师的宏观调空能力与指挥大型活动的要求还有距离,稍嫌宽大的活动主题给八年级学生带来不少压力,活动的挖掘深度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争取社会与家庭的广泛支持方面,宣传发动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个别家长因担心学生安全等原因不准孩子外出参加实践活动,个别单位的工作人员嫌麻烦婉拒学生的采访要求。在学生内部由于组与组、组员与组员之间程度不一,也出现过互相推诿,互相埋怨指责的现象。这些始料未及的问题还有待纠正或改进。

案例由植基中学黄伟红老师整理

案例借鉴

社区特色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感兴趣的主题。

我校位于开福区清水塘路,与长沙市博物馆毗邻,走到这里你就不难发现街道两旁的店铺装璜都是古色古香的,经营项目也都以古董、文化艺术品为主,因此清水塘路也被人俗称为“文物一条街”。

我们五?三班本学期初曾围绕学校开展的“知我社区,爱我社区”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参观了社区这条有特色的街道,参观过程中学生对市场陈列的各种文物商品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之后,在班长康梓宜同学组织讨论本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同学们又再次提到了访问

文物街的话题,“什么是文物?”,“印章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怎么辩别玉器的真假?”,“纸币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古代名画家的画为什么那么值钱?”,“邮票是发明于什么时候?”……同学们心中有无数个谜团等待打开,这时好几个同学提议本期活动主题不如就围绕文物艺术品这一内容开展,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于是“走进文物一条街”这一主题诞生了。

学生通过对周边环境的仔细观察,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这种主题的开发形式以兴趣为先导,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调动了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过程中,一扫往日其它学科学习的被动性,常常主动利用课余、节假日时间进行调查、搜集资料的工作,课余“文物”也成了学生交谈的热门话题,看着他们手上厚厚一沓资料,可见他们是花了多少功夫。平时多布置语、数作业都会犯嘀咕的孩子们,这一次都没有一个人抱怨,可见兴趣是多么重要呀!

案例由清水塘小学王小宇老师整理

二、以学生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体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基本标志,要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课程领域,就必须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只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的内容,才能使学生倾注全部的热情,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也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在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兴趣和年级特征。如:三年级学生自我表现欲强,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为主线策划主题活动,四年级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要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五年级处于儿童向少年过渡期,可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六、七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与创新。如:麻园岭小学“古代人怎样生活的”主题活动设计、主题来源就来自学生的讨论。又如,清水塘小学“中国传统工艺”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剪纸、动手画京剧脸谱、编织中国结,以劳动技术教育为突破口,整合四个指定内容领域,学生兴趣很大,做起来趣味盎然。因此,主题活动只有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他就会积极地参与,并从中获得独到的体验。当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并非不要教师指导,教师在开发课程内容之前可提供课题指南的形式,先供学生选择,再进行主题活动设计。

案例借鉴

谈综合实践活动--郊区小学课间校园文化的开发

现在的学校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学校越来越美,其校园面积广大,校舍建筑不乏欧式、美式、中国仿古式建筑,外观雄伟,内饰富丽;室内游泳池、乒乓球室、体育馆、琴房、棋室、图书馆,一应俱全,迂回艺术长廊,中外名人雕像和浮雕群,假山、喷泉、凉亭,苍松翠柏,红花绿草,那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以其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净化人。

然而在离城市较远的郊区小学,大多数校园面积狭小,校舍简陋,其凄凉的校园景况和单一的校园文化,难能让学生悦目清心,饱受校园艺术文化的熏陶。虽然无法让学生赏受校园硬件的艺术文化美,但是,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学校校园文化,其中课间校园文化的挖掘足以弥补人文环境的后天不足。

一、找回“找呀找,找呀找”

不少小学的课间闹轰轰,孩子们的高叫声,戏闹声,殊不知这高分贝的喧哗声已构成校园特有的噪声污染,损害了学生的健康,干扰了学生课堂40分钟内高度紧张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后的放松调节,仍使下节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高度集中和活跃大脑思维,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只有祥和安静的环境,美妙优雅的旋律,才能使孩子心静神和,紧张得以松弛,

混紊转为清醒。

针对小学生好动特征,又不至于使小学生在课间过于大运动量,我们不妨找回盛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校园课间,经修改至今仍收编于小学第一册音乐课本的富于热情奔放、团结友爱、生机勃勃的音乐游戏--双人拍手舞《找朋友》。

通过班、组有组织有指导地开展课间学生双人拍手舞7-10分钟的活动,既使学生全身各部位得到活动,舒筋活络,又使学生放松醒脑,解除脑疲劳。也把那优美曲调旋律,团结友爱的歌词精神送入学生心窝,陶冶了学生,丰富了课间精神文化浓热了校园氛围。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和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大有脾益。

二、飞起毽子

郊区小学大多校园面积狭小,校园环境单一,文化气息薄弱;学生的活动也不大规范,常见“多人抢柱子”、“三人坐飞机”、“对踢”、“背人角斗”等易撞破头、踢断脚、跌打损伤的低安全系数游戏和不健康活动,少见像“踢毽子”这样有益健康和培养技能技巧的活动。踢毽子时,用左脚或右脚去准确接住落下的毽子,又用一定的上托力使毽子重新飞起来,单脚落地,把握人体重心,双手起平衡作用。这种手脚并用,全身活动,又活跃大脑思维作出准确判断毽子的落点,很是健身益智。只要稍有组织指导,校园内只有毽子上飞下落和脚碰毽子的声音,没有喊叫戏闹和追逐的糟杂声,平和了校园气息,加浓了课间校园文化,训练了学生的耐性和准确判断力。

三、扩大男生橡皮筋队伍

跳橡皮筋是城乡各小学保留的传统课间活动项目,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次为各类课间活动之最。该活动是一项全身活动力度不亚于第五套少年儿童广播体操,又不需推广和教授而风行校园的学生自发性有益活动。跳橡皮筋一般分“星级跳”和“高度跳”。“星级跳”分一至五星级,共须完成135个动作,“高度跳”分一至九等级,共须完成完个动作。孩子们边跳边唱诸如“马兰花”、“猪八皮”、“咯咯布”、“吃豆豆”、“五颗星”等幽默风趣或积极向上的动听歌谣时,顿使校园气氛热烈活跃,人情激昂。根据跳橡皮筋中跳者错跳或未完成某一级规定的节拍动作,即被淘汰出局的不成文竞技规定,以及其大幅度的抬腿摆臂和弹跳力,参预的学生既受到竞技熟练程度和竞争意识的锻炼和培训,又大大增强了学生体质;既活跃了校园健康和生机的气氛,又减少了课间学生容易恶作剧而潜伏的不安全因素;此项活动锻炼学生向高难级别和动作挑战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竞技意识和技能技巧,是课间活动的优秀项目。可惜的是,跳橡皮筋,好像是女生特有的活动项目,男生不多参加。作为一项优秀的健康活动,学校尤其是缺少课外活动器具的农村小学,更应大力宣传跳橡皮筋的好处和意义,更应大力动员所有男生参加该项活动。并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男女学生共同参加该项活动,促使男女生热情交流,团结协作,共同攀登技能高峰。

四、认识虫、草、花、木、鹅卵石

郊区小学校园环境以及周围环境尽显大自然景象:各种竹木、果树、杂草、野花,极目应有尽有;草丛之间竹树之上,泥土里,岩石缝隙里“蜗牛、‘水牛’、青蛙、哈蟆、蚯蚓、蟋蟀、蜥蜴、飞蛾、青虫、蚱蜢……”屡见不鲜。但是,学生对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不“见多识广”,对大多数花木虫草所属的科目、生长习性、花果季节甚至其名称都不知道。如果我们把小学自然课延伸到校园及其四周的“自然界”,这不是更切合学生实际的教科书吗?如果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利用中午长休时间和课间短休时间或双休日去认识虫草花木,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和花期,启发学生以自己的能力去探究它们的生活、生长习性,一定能从大自然中得到新的知识,一些学生对自然情有独钟,兴许为这些学生的未来专业埋下成就的伏笔。鹅卵石还是山区丰富的特有资源,出产于大小溪(江流域的冲积扇和石子滩。因受长期大水冲刷滚磨,从高山顶头滚至山脚水边,以椭圆如卵而得名鹅卵石。鹅卵石体积大小不一,色泽深浅各异,形状椭圆扁方不等,纹路纵横交错,尤以沉积岩鹅卵石上象形树、

草、虫、鱼、兽、文字、数学……图案最为称奇。

鹅卵石的文化大有可图和利用以作为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①拣拼天然数字鹅卵石和

汉字鹅卵石。②收藏天然动植物象形鹅卵石。③学画鹅卵石画(画人物脸谱及其他。④拼嵌地

面鹅卵石图画文字、多边形、花卉等。通过请民间艺人指导,教师示导,学生想象,利用活动课或课间去开发学生自己喜欢的鹅卵石艺术,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观赏鹅卵石的花纹图案,辨认色泽和纹路,认识鹅卵石中的普通矿物名称,有目的地利用课间、课外时间组织学生根据其爱好涉及上述五大类鹅卵石文化中的某种几种艺术。

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需让他们有充分施展的余地,为他们的‘表现’提供良好的条件。”深入挖掘郊区小学课间学生“找朋友”、“踢毽子”、“跳橡皮筋”、“观察虫草花木鹅卵石和开辟鹅卵石画”等校园文化,正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着眼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学生提供‘表现’的素材,给予学生施展的余地,充分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和才能的一个教育理念。也正是通过课间这一小小的校园文化去拓展郊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空间,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和发展一个个传统而富艺术的活动,达到深层挖掘素质教育题材,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案例由马厂小学王煜老师整理

案例借鉴

有一段时间,学校里流行玩沙皮胶,一些学生从黏糊糊的一堆胶质物中拿出一截手指头,除了恐怖还令人作呕。那么学生的这类玩具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在学校周围的推贩正在大量出售恐怖的“整人玩具”,什么“吓一跳”、“整人鬼计”等等,学生争相购买。怎样才能让学生不买这些玩具呢?禁买,一定是不可能的。于是我组织学生讨论研究怎样玩,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学生七嘴八舌,讨论非常激烈。课后,我布置大家寻找自己身边的课题。通过实施本活动,学生亲自开展调查、访问、参观,对感兴趣的自我问题——“玩”进行探究,使人们对“玩”有了更科学的了解;在动手设计操作的应用体验中,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观察,培养分析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及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游戏体验中,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性格。

三、拓展学科知识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经过老师的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打通进行。特别是新课程中的许多学科,很容易整合成为一次主题活动,这就极大地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领域。如:沙坪中学的何伟兰老师上《历史与社会》课时,策划采访家长成功人士活动,将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一位老师上“水”一课时,老师让学生查阅资料,说说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报告、表演、设计图纸都可。之后,学生上交的材料令人十分振奋,有的写出了关于世界水能的报告,有的设计了净化污水的净化器,有的利用水的物理、化学特征设计出计时器、动力机等。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重组、提升、应用于实践,同样可开发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案例借鉴

英语?生活?综合实践活动

英语是国际通过语言,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邻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日俱增。今年,我国又加入了

“WTO”,更要求我们具备大量的国际型人才。因此,提高英语水平已是当务之急。近年,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走入了小学课堂,为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门综合性的有灵性的学问,它既要求学习者“活”,还要求他们能用“活”。小学英语其内容基本上源于生活,于是,只有让孩子们贴近生活去学,灵活运用,才能使他们驾驶这种交流的工具。作为教师,我们有职责把英语教“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学习、把英语学活用活的能力,从而扩宽学生知识面、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地摸索,我认为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途径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贯穿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寻找英语,发现英语知识,贴近生活去运用英语,用英语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装扮家庭生活,点缀社区文化,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那么,怎样使英语更贴近生活、使英语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使三者融为一体正常运转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摸清学生心理——对“症”下“药”

小学生自觉性不强,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如果让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走,用上课记笔记,课后练习,分数评价的古板方法教学只会使小学英语课堂陷入枯燥,呆板的氛围中。因此,认清学生心理,掌握学生爱表现自我和趋于独立的心理倾向,我们就能对“症”下“药”。通过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使大多数学生的“顽皮、好动”变为优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在认知方面的能力,如:变通力(Flexibility),独创力(Originality)以及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能力,如挑战心(Complexity),好奇心(Curiosity)和想象力(imagination)等,给每个学生任何一个机会去展示自身的英语水平,增添学生的主动和自信心。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尽显英语风采

为了让孩子们在他们的活动范围:校园、家庭、社区尽可能地发现英语信息。贴近日常生活学会英语知识,运用英语交流,使英语和生活中的各项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从活动中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反馈信息,综合评价,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我校安排了一系列与英语交融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

1.我是谁“Who am I?”

通过用英语和同学、老师、家长和邻居的采访和调查,让大家来评一评,“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然后在班上建立一个“我的小档案”及时认识自我,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在班“English Salon”中谈一谈。

2.我们的学校“Our School”

通过仔细观察和拜访师长等方法,运用日常口语,了解学校的历史、位置、规模、校园环境,学校设备等,再开展一次以“Our School”为题的演讲比赛,并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学校的各处标语牌。

3.了解社区,争做社区小主人“Be master”

通过使用英语拜访居委会,邻居等活动了解社区的情况,组织为社区办“宣传小报”的活动,并主动每天教会社区爷爷奶奶一句简单日常用语或单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区、尊老爱幼的崇高品德。

4.“今天我当家”“Be master in my house”

通过“当家”,了解购物和处理人际交往的英语口语,了解家中各种实物的名称,菜市场

各种物品的名称以及购物中心遇到的各种日常用语等等,把搜集的信息载入“英语角”或贴成墙报,让每面墙都“说”英语。

5.环境日“Enviromert Day'’

环境日,我们能用英语为社区、家庭和学校做些什么呢?

设计英语小标语牌,号召大家爱卫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或劝爸爸等烟民戒烟或对社区环境、学校环境作一次调查,并设计出自己的最佳方案。通过活动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提高学生英语方面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创新意识,真正使英语源于课堂,走入生活。

我们还可以开展用英语演讲竞选班干部(Election)、市场调查(Market)等许许多多既贴近生活,又能运用英语来展开的综合实践活动,尽情展现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张口说英语的能力。

三、建立评价体系——让学生知已知彼

高分低能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于测验考试,分数评价的老框

架上。在英语学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必须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与之同步。建立“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师评”(Teacher's Comments)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们在英语学科的每一个进步,以朋友,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让学生思考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于是,我采取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一方法并已初见成效。让学生互评(peer assessment)使学生自觉地相互评价,让学生学会“信任、诚实、公正地对己和对人”,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评(Self-assessment)我们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与学生座谈等方式,让学生反思学习的经历,使学生确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学习目标。就这样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使英语在综合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尽显风采,使学生的英语成绩日开日妍。

四、及时总结经验——教学相长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堂,进行课程改革实验,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钻研,及时总结经验,相互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才能真正做到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增砖添瓦。

贴近生活,在英语课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现阶段只是初试牛刀,虽然从学生的朗读比赛、英语广播、英语小报、小卡片中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但肯定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该多方请教、多学习、多思考,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以上就是我在英语课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看法,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我们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定会硕果累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一)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四)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 具体讲,国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宏观目标和原则要求;地方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是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在校本实施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辑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特制定《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 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 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强调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规划纲要的精神,基础教育必须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克服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的要求。 一、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挑战 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答。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哪些基本素质要求?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经济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世界东西方冷战格局的打破,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时代面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都需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有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10多年的时间内,是国际上成立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各种合作组织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国际上成立的各类合作性组织近千个。联合国各组织在国际上在协调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关系、解决各种分歧与冲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种组织每年都要举行各类论坛、会议,讨论的主题都是与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相关的时代主题。各国政府首脑频繁出访,加强对话与沟通。在经济发展上,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的依存性和互补性越来越强。 “全球化”的世界要求具有全球化意识的“全球人”。经济全球化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它要求每个国家注重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了解世界经济活动规则,关注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生活方式,认识国际事务等等方面。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仅具有起码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而且具备合作、交往等良好的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要求人们把握世界发展的走向,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加强国际理解,发展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并从国际背景和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各种问题、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具有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学会学习、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 为了应对21世纪世界发展的挑战,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国际理解教育。1999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指导纲要》规定,各门课程实施中都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而且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四大基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1 我有幸参加了高新区第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听课以及评课,听了来自第一小学武老师和李老师的课以及市教研员肖老师的评课后,真的是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接触这门课的教师,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要迅速成长,多听课,多钻研,多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我写点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首先,通过这次活动,我真正了解了综合实践课开展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小学课程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科课程以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及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符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能够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的明显优势。其次,我还明白了综合活动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在活动中领悟知识,获得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利用活动中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是活动课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在教

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创情、激情、融情,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才不会感到学习的辛苦。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素养。 此次听课活动,教师在言谈举止中渗透了自身的知识与涵养,教学语言的功底颇深;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又渗透出自身的功底之深、设计之巧妙,教法之灵活,应变能力之强,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深厚功底在综合实践课堂的平台与舞台中,对学生是一种重要的深远的熏陶和影响,特别是教师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甚至达到一生一世。再次感谢教研室领导能够给予我此次学习听课的珍贵机会,我将认真反思在反思中继续提升,搞好综合实践学科的研究与实践,多多探讨课堂模式,虚心好学埋头钻研,力争将此次学习的先进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大面积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质量,使每个学生更加喜欢综合实践课。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2 首次接触综合实践,觉得他所提出的理念很新,真正注重让学生亲历。活动中,从课题的选择到资料的收集,从实验数据的分析到报告的撰写,从准备汇报内容到汇报交流,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学生自己来完成,老师只起着指导的作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感能接确这个新鲜事物而高兴。回想当初,“综合实践”这个词语作为陌生的事物进入我的思想,就象见到一个陌生人,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抵触、怀疑到认识、熟悉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作业

1.第1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不必坚持()原则 A.全面性、系统性原则 B.因地制宜原则 C.自主性原则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认知层面的目标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过程与方法层面的目标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11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量评价方法不包括() A.访谈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测验法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2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不包括() A.文本参照模式 B.任务导向模式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13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不是() A.实现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B.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C.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D.让学生主动参与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14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外课程资源不包括() A.社区资源 B.家庭资源 C.学校资源 D.社会资源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1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不具有哪个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它都有哪些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样的课程?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几个基本属性: 第一,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第二,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 第三,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在这一点上,与学科课程也有显著差别。 《指导纲要》强调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导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要防止用学科实践环节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教育部2017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 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 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 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 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 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 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 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 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 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 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 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 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 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 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导语:宗旨是在生活中学习,做生活的主人,如养成好习惯、讲文明有礼貌、认识标志、珍惜劳动成果、爱护人民币、爱护树木等。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1 一、主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自然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策略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主题设计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四部分内容。 小学阶段活动课程内容以生活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含社区服务)为主,自然科学实践为辅,宗旨是在生活中学习,做生活的主人,如养成好习惯、讲文明有礼貌、认识标志、珍惜劳动成果、爱护人民币、爱护树木等。实践活动

主要采用探究活动方式进行。 针对当前学生急需具备的各方面素质能力要求,我们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时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 中国改革开放的变化,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的整个生活,强有力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少年儿童要在这变化的社会中“学会生活”,要在新世纪积极地、建设性地参与社会生活,担负起实现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责任,就必须加强对生活的认识。祖国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了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学生关注、认识、了解祖国的现状,从而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让学生在现实社会激烈的竞争中树立起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就必须加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自然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让学生走向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还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建立起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起全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做还能增长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自觉提高科学探索的能力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西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为了有实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依托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开发以“乡土特色为载体,感恩教育为起点,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超越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她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经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学生经过走进社区、走进农田、走进敬老院,亲近、考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丰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2.各年级课程内容及目标

2020年整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1].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在我校深入开展 第三小学路建平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 1、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 2、课程体系: 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学科教学以外的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课程。从学生方面讲,拓宽了学习领域,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习视野。从教师方面讲,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教学工作的彻底颠覆。从常规教学上讲,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运行模式逐步引入学科教学,实现学科课程间的整合,更好促进教育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加快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3、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规划与设计的技能(2)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3)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4)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5)学科综合的能力等。 4、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2)个人活动, 5、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目前,不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的小学,一般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一般每周二三课时,学生全员参与,全体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班级或活动小组的活动。 6、课程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综合性是基本特性,实践性是本质特性) 7、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 (1)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主题探究以探究为核心,其基本活动方式是观察、调查、研究,它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自然现象(问题)研究和社会现象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峡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一、指导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我校将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有关目标,根据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练习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地处农村,结合农村亲近大自然的地理优势,开发一系列以农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资

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基地亲历、探究和体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分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在实践中,可以以综合主题或项目将几大指定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因此,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级进行目标定位。 二、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我校1-2年级,每周1课时;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并将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和兼职教师,班主任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当然,各年级可因临时教学需要或师资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

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

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 一、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名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但这种课程在各国和地区的课程标准中的称谓各不相同: 1.美国 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但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主要有: (1)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即STS)。“科学·技术·社会”是美国中学课程中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包括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两大方面。因而这种课程包含“自然探究”、“社会科”或“社会学习”等方面。社会研究或社会科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是主题探究式的,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研究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主题设计,到学习活动方式,都具有强烈的研究性和反思性实践的特征。 (2)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简称PDL)。 这种课程是一种应用性学习的课程,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等,强调对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3)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 participating learning)。 社会参与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包括参与养老院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等)、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包括访问政府首脑或地方政府官员等)。社会参与性学习往往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况,它反映在不同学区的课程方案之中。 尽管美国各州范围内的不同学区和学校实施的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五花八门,但都体现了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征。 2.英国、法国 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美国各州中设计的综合实践类课 程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和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等方面。英国中小学的社会研究围绕公民的形成(becoming informed citizenship),以及突出的政治、精神、道德、社会或文化问题来设计实践和探究的主题。设计学习则主要包括综合艺术设计、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等。 法国课程标准中设计了一类“综合学习”的课程,其基本规范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综合学习需要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习领域,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应是多样的,涉及接受、探究、应用等基本学习活动方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报告人:安丘市实验小学刘成伟 综合实践课的学习过程是:从课堂出发,到社会生活中进行探究,再回归到课堂。综合实践课将课堂与社会连接在了一起,为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积累生活经验搭建了活动平台。通过课程的实施,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三者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以及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步骤: 一、“主题”来源

不管这些主题是活动方法指导、社区服务实践还是展示交流、技术实践等,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的主题一定是学生和教师双方协商的结果。 二、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设计应简明扼要,可用表格形式表达,也可用文本形式呈现。 三、评价活动方案 (一)综合运用诊断性等方法评价 对活动方案进行评价,其目的是诊断其是否成熟可行,从而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作出鉴别与选择,为进一步修正方案提供信息,为学生进行课程的选择作出前期的质量监督。活动方案是否可行,方案目标、方案内容(含课程资源)、过程与方法是关键。因此,这一评价为方案目标的进一步优化,为方案目标、内容、过程与方法的改进提供了依据。活动方案的诊断性评价经常采用汇报、报告、提问、辩明、调查、讨论等具体方法进行。 (二)引导学生反思整个设计过程 反思是重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回顾整个设计过程,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愿望,为分析方案的成败得失,为今后更好设计活动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 系统回顾方案设计全过程。反思方案设计全过程。评价设计效果,对设计做出评价。 (三)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为改进设计做好积累工作

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辛店镇同源完全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亏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e当今社会变迁日边严坐了-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和.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此次课惶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和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阪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和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功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和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均以唇动为非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和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傲"、"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评价和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