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乐器中的物理学

说明乐器中的物理学
说明乐器中的物理学

举例说明乐器中的物理学

班级:美术学国画班

学号:20130307101011

姓名:赵达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乐器演奏的美妙的音乐,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其中隐含的物理原理呢?我们早已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们要能听到声音,首先要有个产生声音的源头即“声源”。然而,几乎世界上任何一种物体都能产生声音,不同的音调、音色和响度创造出不同的声音。世界上的声音丰富多彩,那么乐器又是如何产生美丽的声音的呢?

其实乐器的许多方面都隐藏着物理的影子。乐器的分类要以其发声的物理机制为依据。制作乐器材料的性能,如湿度、硬度、弹性模量、密度、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材料的阻尼性质、声阻抗等,都是物理属性。材料的处理,如人工老化、加湿、烘烤、上保护层等,都是物理方法,用的是物理测量仪器。许多研究乐器的方法如频谱分析、波形观察、激光全息、声电模拟等等都是物理方法。乐器的保存和维护如保持一定温度、湿度等,都是物理环境。因此,物理学是乐器学的基础。

既然乐器的分类可以根据其发声的物理机制为依据,那么,乐器可以分为几类呢?如果大体分析的话,可分为四类。

弦乐器。弦乐器的发音方式是依靠机械力量使张紧的弦线振动发

音,故发音音量受到一定限制。弦乐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时则须运用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从而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

弦乐器从其发音方式上来说,主要分为弓拉弦鸣乐器(如提琴类)和弹拨弦鸣乐器(如吉它)。弓拉弦鸣乐器: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倍低音提琴(Double Bass)、二胡;弹拨弦鸣乐器:竖琴(Harp)、吉它(Guitar)、古琴、琵琶、筝。提琴的弦越长、越粗,发音越低;弦越短、越细,发音越高。改变琴弦的张力也可以改变音调,调弦就是这个道理。改变弦的紧张程度同时也改变了音色。为了使琴的音色明亮些,可以把弦调到标准音调以上。

管乐器。分为吹孔气鸣乐器,单簧气鸣乐器,双簧气鸣乐器和唇簧气鸣乐器。前三类乐器由于从历史渊源上都起源于芦管乐器,且音色缺乏金属感,所以统称为木管乐器,相对应的,唇簧气鸣乐器被称为铜管组。

管乐器的发音,是由管内空气柱作周期性的振动所产生。仅仅将气吹入管内,并不能成声,必须在管口上有一定的装置或某种发音体,随着吹气发生迅速的、有节奏的、连续的一股一股的气流,激起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形成驻波而发出乐音。

膜板乐器。是靠膜和板振动而发声的,可以分为:膜振乐器,如鼓;板振乐器,如梆子、木琴,靠敲击发声,是“硬振”乐器;体振乐器如钟、钹也可以收入此类。另外锯琴也可以归入此类,它靠拉弓起振。

电子乐器。利用电子线路产生类似于各种乐器音乐的乐器。一般用拾音器或声频振荡器产生声频信号,再经电子线路将其放大,然后送至扬声器而放出声音。

现代电子乐器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如电吉他、电提琴等,指在原来乐器(吉他、提琴等)的基础上,增添电子扩音系统和音色变化装置。另一类,电子琴等,完全由电子振荡器来完成音阶的组成。自然界司空见惯的声响:潺潺的小河流水,唧唧的虫声细语,或是自然界有节奏的回声,阵阵的海浪拍岸,声声的林涛起伏……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音乐之中,它们都可以用电子合成器来模拟和仿制。

音乐是什么?这是自古以来人们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人们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说音乐是人们心灵的呼唤、人类感情的升华、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可以说音乐不过是声波的一种而已。古人曾经认为,音乐是一种自然的反映。古希腊人曾把音乐的标志画成一张弓,上面有弦、有箭。弓箭是一种狩猎的工具,而其本身又是一种乐器。这种标志作为一种音乐的象征一直演变流传至今。

让自然的物理存在,如色彩、温度以至于人的呼吸来调制音乐,甚至把复杂的生物分子结构利用计算机与音乐对应起来等等。这也许是人类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也是当前科学与艺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翼教版科学三下《自制小乐器》教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 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诗词、俗语中的物理知识(练习)

诗词、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一、选择题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A、热量 B、密度 C、比热容 D、内能 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关于小水珠的形成,以下解释中正确的是() A、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是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C、是水缸中的水分子扩散形成的 D、水缸可能有裂缝,水缸中的水渗到缸外形成的 3、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的水污染日趋严重。“七十年代,淘米做饭;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B、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小的无磷洗衣服粉 C、将废旧干电池统一收集,集中填埋 D、将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区焚烧 4、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月亮的实像 C、“静影沉壁”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壁”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5、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形成“烟”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B、“烟”是液化形成的 C、“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 D、“飞流直下”的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6、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7、“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判断了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8、今年5月23日,蓬莱阁附近海滩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光沿直线传播B、景物经水面成像 C、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漫反射 D、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 9.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1、我国民间有名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热。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______________形成的小水珠。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落”是以作为参照物的。“霜”的形成是过程,船上的客人听到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音乐中的物理

音乐中的物理 一、表观联系 首先,我想先从表观和感性的角度谈一谈物理与音乐的联系。 从美学角度谈起。音乐之美在于每一个音符(不论单音还是和弦)都让人感到快感。艺术家们就是利用这一点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旋律中,让人们在音符的跳动中或喜或悲。单纯分析每一个音节,就会发现如下事实:单音总是十分悦耳,而只有某些音节混合在一起时会让人感到悦耳,人们将其称之为和弦。 早在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时代,人们就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毕达哥拉斯就认为,两根相似的琴弦处于相同张力下的时候,当它们同时发声时,如果它们的长度之比为两个小整数之比,那么发出的音程是悦耳的。 当时的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人们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此感受颇为深刻,并把它作为学派的基础,甚至相信在天体方面也会有类似的定律。而牛顿力学创立之后,我们十分惊喜地发现,行星运动的轨道的确存在着数字间的某些定律,即万有引力定律。不仅仅是定律本身,定律推导出的行星运动规律——尽管只是接近于完美——足以让人感到自然界的伟大。于是,我们不该指责毕达哥拉斯学派中人,因为对数字的威力怀有神秘信仰的不只是他们,也包括许多物理学家——因为物理曾被称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当然,除了“天体音乐”外,物理的很多方面都蕴含着音乐旋律一样的数字关系,如量子能级结构等。而我这里不想列举更多的音乐一般的物理现象,只想谈谈音乐中蕴含的物理现象。即便是这一点,物理之美已经显现无疑。 二、弦上的振动 弦的一端发生振动时,弦上就会生成一列波,其方程可表示为 )(vt x F y -= 通常写成复数形式 )/(v x t i Ae y -=ω 这样写的一大好处就是将繁琐的三角函数运算简化为指数的加减法运算,从而将线性微分方程变成实数的多项式方程。 当一端固定时,令固定端点为0=x ,则反射波与原来的波叠加,方程变为 )()(vt x F vt x F y ----= 将方程变为复数形式 )/sin(2)(//v x ie e e e y t i v x i v x i t i ωωωωω-=-=- 从这个方程可以看出,弦上的每一个点都在以ω为角频率振动,只是位移不同而已。在ωπ/v k x =时,位移0=y 。这些点我们称之为“波节”。这种弦上的图像被称为“驻波”。 琴弦总是两端都固定的。也就是说,弦上各点振动的角频率必须满足 L v n /πω= 因此,我们知道,两端固定的弦具有做正弦运动的性质,但仅能以某些确定的频率做正弦运动。随着n 的不同,我们看到的弦上的波节数也不同。 但一般的情况是弦上的振动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弦运动叠加而成。这样的弦上的

初中中学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驻波在乐器中的应用研究

驻波在乐器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先从声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开始,以弦振动为主体对驻波的产生、传播及引起的声学规律进行研究,再把这些原理应用到弦乐器中进行分析,从物理学的角度以吉他为例讨论了驻波在弦乐器中的应用。 关键字:声学;驻波;弦乐器;音乐 1.引言 声学是近代科学中发展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学科之一,它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既古老又迅速发展着的学科。在19世纪末已发展成熟,对声学的研究达到高潮,其应用渗透到几乎所有重要的自然科学,与各门学科相互交叉,从而具有边缘学科的特点[1]。从历史上讲,声学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我国如此在国外也是如此。我国古代曾侯乙编钟就是一组杰出的声学仪器,外国的亥姆霍兹发展声学也是与乐器联系在一起的。物理学的发展,在理论上、方法上或技术上都会用到音乐上,比如非线性理论、瞬态分析等。 乐器是什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它就是一种仪器,一种人造的为人们所用产生音乐声的仪器[2]。那么对于音乐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它的实质就是一种声波,要产生声波还得有相应的振动[3]。比如乐器吉他、二胡的弦振动都是利用了驻波的传播而发声,然而声学在物理学中“外在性”最强,所以具体事物要具体分析。 从古至今踊跃出许多的音乐家、乐器演奏家,现时的音乐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琴声、歌唱声、说话声,电话、电铃的响声……其中,音乐声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音乐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想象,如果生活中没有了音乐,世界将会变成怎样!然而不是任何一种声音都可以叫做音乐,必须是一定音调的声音才可以算得上是音乐。那影响音调的因素又有哪些,它们又有什么样的规律?那么本文将以吉他来研究,从根本上说明其发声的物理本质。 2.弦乐器的发声 在声学中我们知道,声音是一种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波使它附近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5《自制小乐器》教案1翼教版

自制小乐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敲击不同材 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塑料布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2课时 (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 1

2019民谚俗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1语文

民谚俗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

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乐器的发音原理

乐器的发音原理 3.1能量来源 演奏乐器靠的不光是良好的音乐素养、熟练的技术和灵敏的反应,还需要充沛的 体力。就这个意义而言,乐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肢体乐器和气息乐器。乐队的名称通常代表了这两大类乐器,例如“管弦乐队”和“吹打乐队”(我国民间乐队的形式),“管”和“吹”代表气息乐器,“弦”和“打”代表肢体乐器。 对于肢体乐器而言,臂力、腕力和手指力量是发音的基础,手的力量必须靠技能的训练来提高。气息乐器也一样,肺活量是基础,练习气息乐器除了提高音乐素养外,还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电声乐既不属于肢体乐器,也不属于气息乐器,它具有极其丰富的音色,遗憾的 是它的音色不是由演奏者获得的,无法体现演奏者的水平 3.2振源 振源的振动必须依靠外来的动力,这种动力有两大来源: (1) 机械力:这是肢体乐器的能量来源,依靠机械力振动的振源有琴弦、鼓皮和音板,它们发出的频率完全由振源本身的材料性质和形状决定。机械力在振源上的作用可以是连续的,例如弓弦乐器是以弓对琴弦的摩擦力作为能量来源的;也可以是瞬时的,例如钢琴琴弦的动力只取决于琴锤敲击琴弦的瞬间。 (2) 气流:这是气息乐器的能量来源,依靠气流振动的振源有人的声带、哨片(有簧类木管乐器)、气簧(依靠孔穴周围的空气振动,无簧类木管乐器)、唇簧(嘴唇的振动,铜管乐器)和金属簧(口琴和手风琴),它们发出的频率一般不太固定。关于簧片的具体分类,将在管乐器的特性这一章中介绍。 振源本身都具有固定的发音频率,称为固有频率,但是这种频率会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动力和共鸣腔的影响,例如琴弦在遭受重击时,频率会略高于它的固有频率,哨片的频率则完全可以受气流左右。频率的浮动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琴弦、鼓皮、音板(木制和金属制的)、金属簧片、声带、哨片、气簧和唇簧。 琴弦是最典型的振源,它的材质对音色是有影响的。早期弦乐器的琴弦以羊肠线为主,羊肠弦发音清脆明亮,但融合性很差。十九世纪后,由于冶金工业的发展以及管弦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自制小乐器》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自 制小乐器》教学设计 《自制小乐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背唱、做律动等活动,使学生顺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型节奏。 2. 通过使用自制乐器为同学的演唱伴奏,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配合的能力。 3. 通过学习表现三拍子律动的简单舞蹈,进一步巩固对四三拍的认识与感受,培养身体协调性。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伴奏部分。 2.演唱和伴奏之间的相互配合。 教材分析 本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廉价物品(如:各种陶、塑、纸,金属质地的瓶、碗、碟、罐、盒、管、绳等)以及自然界中容易被获取并利用的物质(如:水、木、竹、骨、石、谷等),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创造,最大限度地开发这些物品的用途,自己动手制作出简单的能够吹奏、弹拨,特别是能够敲击的“乐器”。这些自制小“乐器”可包括:有固定音高的乐音乐器以及无固定音高的噪音乐器。教师一

定要事先提醒学生:如果在制作中,遇到有难度或危险的操作,应在老师或家长的看护或帮助下完成。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导入 1. 学生共同复习演唱《法国号》这首歌曲,要求背唱。 2. 学生自己边唱边表现四三拍强弱变化的声势。 3. 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加深对四三拍节拍的感受与体验。 (1)教师完整示范。 (2)教师分解示范,学生模仿。 (3)播放歌曲《法国号》的录音,学生自己做舞蹈律动。 二、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伴奏 1. 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并做简单介绍。 2. 教师对学生的自制乐器做简单评价。 3. 请学生按乐器类型(皮质类、散响类、木质类、金属类以及有音高变化的和能发出特殊音响的)分组站立。 4. 分声部进行练习。 教师请全班同学分为两声部,分别用各自的小乐器表现两种节奏型,并相互配合。 (1)3/4x 0 0|(建议用皮质类、金属类)。 (2)3/40xx|(建议用木质类、散响类或有音高变化的乐器)。 特殊音响的乐器根据其发音特点,由教师现场决定其分类。 5. 各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待学生配合默契,即可加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学生自创小乐器的制作

摘要:通过一年的探究实践活动,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用自制乐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成果展示的这一刻,让各小组同学拿着同类乐器上台,并介绍自己的做法,同时用自己的乐器演奏一段音乐,每种乐器进行评比,从中评出优胜者,老师送一枚创作奖章,以示鼓励。小组内合作进行简单乐曲演奏,将学生的课堂演奏进行录像。本课题自制小乐器使学生从中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以及非音乐素质和能力,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自创小乐器制作 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在中学音乐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有无可比拟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看,利用乐器进入课堂可使学生全身心得到协调活动。此外在流行音乐风靡全球的今天,学生对流行音乐盲目地模仿,如学生模仿“海豚音”会对正在处于变声期的学生声带造成伤害,而且学生对古典音乐和纯艺术的音乐又相当排斥,尤其对我国的古曲知之甚少,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就知道的更少了。为了让学生对古典器乐曲产生兴趣,揭开乐器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面纱。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发挥想象来制作简单的小乐器,来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 《学生自创小乐器的制作》这个课题我经过一年的探索研究,成果显著。下面我将本课题的集体过程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 1、树立信心、引导学生自制小乐器 老师首先以身作则,拿出精心制做的小乐器,以便为学生作出榜样。然后请学生拿老师制作的范例乐器进行实践演奏,通过演奏发现自制的乐器与买的没有大的区别,不花钱也能为乐曲伴奏,还增添了生活乐趣这何乐而不为呢?老师接着鼓励大家,只要开动脑筋,你们一定能做出外形美观、音色优美的乐器。然后老师要求学生,一要利用废旧的东西去做,二要自己动手,学生树立了信心,我将开始第二步的安排。 2、探究乐器发声的原理 自制小乐器可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如:打击乐器,鼓、锣、梆子、沙锤等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产生声音。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3、动手创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根据自己本组同学的特点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本组的乐器设计和制作的完成。学生分成小组的话,学生之间会有竞争学习的氛围,他们的创作效率会有所得提高。我要求各小组之间既要有竞争意识,又要有合作态度。培养他们互相倾听、互相合作的能力。 (2)乐器的设计。小组内的同学利用集体的智慧,按照老师讲解和自己探究的乐器的发声原理,为自己本组内的乐器设计一个能够给同学们美好视觉形象的乐器来进行制作。根据自己组内准备的材料,设计制作方案。然后,大家进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来完成制作过程。 (3)制作方法及制作材料收集。引导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乐器。比如矿泉水瓶放入沙子、豆子、米粒等做简易沙锤;竹片做小快板;硬板纸制作小鼓、不能用的闹钟做碰铃、用口服液的瓶子做排箫,装上不同量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多拿几个水杯就可以演奏简单的小曲子了。有可能自制的乐器音准不好,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的乐器的发声原理来控制音准,如:弦乐主要靠弦的震动发声,并由共鸣箱放大。管乐靠气流发声……因为各个音

生活中的物理

物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人们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物理,能够说处处与物理打着交道,就拿与人们朝夕相处的厨房来说吧,其中就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殒举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相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实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相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因为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持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相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相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即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容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防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理应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防碍产生力,致使玻璃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水准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相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音乐中的物理学

音乐中的物理学 ----大学物理小论文 09311201班 1120122368 董承昊

音乐中的物理学 关键词:音乐物理学 前言 虽然我是一个标准的理科男,但是从小到大,我一直十分喜爱音乐,学习了物理学的有关知识后,我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虽然音乐对于我没有以前神秘了,但是丝毫没有减弱音乐在我心目中的神圣感,或者说,这种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更让我觉得它的奇妙。正如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所说的一句话:“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会在山顶重逢。” 音乐与物理的关系更加体现了这种科学与艺术的统一。音乐是一种声波,我们可以把它称作音乐声波,它具有机械纵波的一切属性。在研究声乐的时候,自然有与振幅有关的能量问题,如声强,声压,声能分布形成的声场,音乐声的传远和衰减等问题;有频率域,时间域,相位域问题,如形成各种声谱,旋律,节奏,立体声等问题;或与声的传播速度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如声乐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和叠加问题,如音乐的反射,吸收,独立传播拍的现象等等。乐器本身也是一种产生音乐声的一种物理仪器,它的分类,材料的性质,结构,震动的模式,声学参数,调试,维护,测量,表演等无不涉及物理问题,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及调试加工,音箱设备,音乐在厅室的传播,唱歌发声的原理以及研究音乐的方法等,都离不开物理。 一.物理意义上的音乐声 人们一般把机械波按其频率分为不同的波。一般来说,振动频率在20Hz以下的叫做“次声”。如地震前兆的大地震动,海洋,大气里传播的气流震动,原子弹爆炸都有可能有次声波。

振动频率在20到20000Hz之间的声波叫做“可听波”,即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当然,对于每个人来说,可听的范围会有一些不懂,一般来说,年轻人的听觉范围比老年人要广一些。 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的称作超声波。 在可听声里,人的唱歌声大概从60Hz(男低音)到2500Hz(女高音)。钢琴的最低音是27.5Hz最高是4086Hz。除了特大的管风琴之外,几乎所有的传统乐器的发声频率都在这个区间之间。在可听声里,又分为乐音和噪音。凡是其振动波形是周期性的,在频谱上是分列的,听起来是有一定的音调的,就叫做“乐音”。反之,凡是其振动的波形不是呈周期性,在频谱上是连续的,听起来是没有一定音调的,则称作“噪声”。 每一个乐音,即周期性的振动都可以分解为许多不同频率,不同相位,不同振幅的简谐振动的叠加,这叫做“富式分析”。简单的简谐振动即正弦振动或余弦振动产生的声波叫做“纯音”。实际的乐音如歌声和乐器声都不是简单的纯音,而是许多纯音的叠加。在这些简谐振动中频率最低的叫“基频”,频率是基频的整数倍的叫作“谐波”,频率不是基频的整数倍的叫作“分音”。基频,谐波,分音组成了实际的乐音。 我们所听到的音乐中,除了一部分是乐音以外,还包括一部分物理意义上是噪音的部分,如锣,鼓等没有固定音调的打击乐器,水声,风声等效果声等,当然也是音乐声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的科学家就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把一个乐音中的20000Hz至50000Hz的高次谐波“切掉”,与原来的相比,二者听起来是有明显的区别的。这个实验说明了部分高次谐波对音乐的改变(尤其是音色)是有作用的。因此,也应纳入到音乐声中。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物理上来讲,音乐声应由三部分组成,即乐音,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自制小乐器》教案(5)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自制小乐器》教案(5) 第二单元声 自制小乐器 教学过程: (一)研究乐器 1.探究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任老师今天都为大家准备了哪些乐器?(在暗箱内分别演奏) 生(专注的倾听,一一辨认):沙槌,碰盅,木鱼,串铃…… 师:想不想亲自玩一玩? 生(热切的):想! 师:一会儿老师就把乐器发给大家,你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玩。不过,等会儿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 (老师发给每组一套小打击乐器。有的学生自己玩,有的学生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一起分工、选曲、排练。大约五分钟之后,老师拍手示意大家停下来。) 自评:教师的这一安排可谓“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在活动前教师提了一个“模糊而又明确”的要求;学生好像是在无目的地玩耍,其实内心都有强烈的发现欲望,要知道“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一组学生积极举手)生:我们组想给大家演奏《快乐的节日》。 师:太好了,掌声欢迎! (大家热烈鼓掌,四个人边唱边用自己手中的乐器伴奏) 师:真了不起,刚刚组建的小乐队就演奏得这么棒!那么,除了好听的音乐,还有没有什么发现要和大家讲一讲? 生:我发现使劲儿摇沙槌时它的声音就特别响,轻轻摇沙槌时它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小。 生:我也是,我发现使劲儿敲木鱼,你们听(演示),它发出的声音就特别大。我轻轻的敲木鱼(演示),它发出的声音就小多了。 师(观察全班的表情):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发现?那你们认为声音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是不是用力的大小?(板书:力量大—?—声音大,力量小—?—声音小) 自评: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不等于就要废弃板书。板书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现代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授课需要重新拾起这一“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手段,因为它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

趣味物理知识

趣味物理知识 一、物理谜语 1、你声小它装哑,你高声它回答,专要俏学腔调,找遍天涯不见它。(猜一物理学现象)回声 2、房间只有绿豆大,万千兄弟都住下,电子器件新一代,生来追求小型化。(猜一无线电元件)集成电路 3、闪闪一银河,风吹不起波,遇热河水涨,遇冷河水落。 (猜一物理实验仪器)温度计 4、一个老汉,肩上挑担,为人公正,偏心不平。 (猜一物理实验仪器)天平 5、来无影,去无踪,能传景,能传声。 (猜一物理现象)电磁波 6、顺风耳,千里眼。两种绝技一身兼,交谈不愁隔天涯,有它宛如面对面。(猜一物)电视电话 7、通道还比头发细,保密性好容量巨,能打电话能发报,互不干扰极便利。(猜一物)光导纤维通信 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制电影和电视。军事医疗都运用。(猜一物)全息照相 9、交通违章,接受处罚(打物理实验方法一):控制变量法 10、耕田机械化:牛顿 11、相视而泣:对流 12、优质服务竞赛:比热、角速度 13、保温瓶质量评定(打物理名词一) 1、离婚(打一物理名词)——绝缘 2、死胡同——断路 3、我自岿然不动——静止(或者固体) 4、势均力敌——平衡 5、稍微放心(物理量单位)——微安 6、悄悄过河——密度 7、捷径——短路 8、山坡(歪脖子)——斜面 9、归途——回路 10、歌无词——光谱 11、哈哈镜——失真 12、景德镇——磁场 13、屡战屡败——负极 14、水上分别——游离 15、斤斤计较——比重 16、高炉冶炼——热处理 17、处处闻啼鸟(异口同声)—--共鸣

18、大家都来量体温——比热 19、待到朱颜改(物理现象)——等容变化 20、咫尺天涯(电学名词二)——短路、绝缘 21、交上坏朋友(物理现象)——接触不良 22、不重生男重生女——轻子 23、打遍天罡无敌手(物理常数)—— 36伏 24、暑假补课/夏练三伏(物理学科名)——热学 25、待产(心切切盼儿归)——等离子 26、家徒四壁——空间 27、回光返照——反射 28、风轻浪细(水面轻风生细鳞)——微波 29、好为人师——热传导 30、潜入敌人心脏工作——伏特 31、一心只读圣贤书——光学 32、孔明的儿子拍照——小孔成像 33、妙手回春医盲人——可见光 34、心有灵犀一点通——互感 35、浪打浪——冲击波 36、淘汰赛——输出 36、只准前进(单行道)——不可逆过程 38、三闾大夫才出众——原子能(屈原曾任“三闾大夫”之职) 39、思想抵触——感抗 40、双方一直有来往——串联 41、谁敢砸瓮救溺童(物理名词)——(司马)光能 42、功课不好怎么办(物理名词)——应用力学(应-用力-学) 43、两情经由恳谈来(物理学家以其理论)——爱因斯坦、相对论 二、身边的物理现象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自制小乐器》教学设计

《自制小乐器》教学设计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六实验学校杨军霞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实践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和拓展。利于学生检验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技能,启发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小乐器的制作巩固前面所学声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演奏一些乐器,使学生感知到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再通过自制小乐器的过程,使学生对乐器的不同声音产生更丰富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教学重点:小乐器的制作 教学难点:小乐器的制作 教具:多媒体、鼓、交响乐和音乐资料。 学具:碗、、饮料筒每人一个,20cm*20cm牛皮纸、塑料薄膜、橡胶薄膜各一张、橡皮筋数条、胶带、啤酒瓶数个、玻璃杯数个、硬纸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曲优美的音乐片段。 问:你认识这些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你会弹奏吗?再让学生认识图中有哪些乐器,并简要说出一下这些乐器怎样演奏,那部分发声,其他部分有什么作用。(也可以用带来的乐器进行简短的即兴演奏)营造氛围,引起注意、激发尝试动机。 二、探究新知 1、尝试活动:做小鼓。 师:刚才播放的一段音乐很美,你想听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的音乐吗?我们先试着做一个小鼓吧,你能说一下做小鼓需要那些材料吗?简单交流制作方案,

然后演示方法图片。 2、小组制作,用圆形的容器(碗)做鼓身,选择一种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或胶带、胶水)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教师指导学生将鼓面绷紧。鼓就做成了。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3、小组讨论: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那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4、交流完毕,给每个小组一份简单的鼓谱,指导演奏一下。教师巡视指导尽量让所有学生体验成功,获得经验,充满信心。 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刚才我们制作了小鼓,同学们制作的很用心,很成功。你还会制作别的乐器吗?先让学生设想自己准备制作什么乐器,学生小组讨论制作什么乐器(引学生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材料来源、技术难度、乐器质量、需要时间)。演示教材中学生制作的小乐器供学生参考。 小组讨论制作计划,给每个小组发一份计划格式纸,引导学生学习制定简单的工作计划。格式如: 第()组制作计划 1、乐器名称: 2、打算选用材料: 3、制作方法: 4、预计完成时间: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出新颖的独特的乐器,并指导他们制作成功。 师: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演奏自己的乐器体验出问题的答案。即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交流制作乐器的收获,学生演示自己的乐器,也可演奏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童谣,师生共同评价。多鼓励,给制作演奏成功的同学小纪念品。 四、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组织一次演奏会吧。教师根据学生制作的乐器给予建议,支持学生演奏取得成功。 五、课外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