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灌浆施工方案

二次灌浆施工方案
二次灌浆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本次设备基础二次灌浆主要针对锅炉基础框架柱、汽机安装基座和全厂设备基础,本次采用YB60-III型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现场加水搅拌后即可使用,具有早强、高强、大流动性,微膨胀行等特点。生产厂家为湖南岳阳市远博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厂家给具的施工方法制定,符合《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砼设计规范》(GBJ10)及《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技术规范》(YB/T9261-98)中的相关规定。2施工准备

2.1现场准备

(1)所需机械、机具已经进场并经过检修合格,机具、工具的安全性已经过检查。

(2)提出物资计划,并催促材料及物资及时进场。

(3)编制相关的施工进度计划,并确定劳动力人数,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4)现场可采用搅拌机搅拌,也可进行人工搅拌,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工长具体确定,具体施工时,如在冬季施工时,室外温度较低,搅拌时应在厂房内部,如确实需要在室外搅拌,必须搭设暖棚,并保证温度在5℃以上,并用热水搅拌,水温25℃-30℃,但不得高于30℃。

2.2技术准备

(1)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已熟悉图纸及规范要求,掌握灌浆部位的细部尺寸,具体见下图示。

(2)在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必须进行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由项目部管理人员组织进行,并严格强调责任到人;现场责任工程师和施工队技术管理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和施工要求。

(3)作业所需的灌浆料已经经过复试合格并报验完成。

2.3人员准备

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灌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本工作的操作常识和规程,能熟练操作本工种的机具。

2.4工具、器具准备

(1)搅拌机、水桶、模板、测量器具、磅秤、养护用塑料布、草袋(可根据温度确定,环境温度大于5°时可不用)、清洁用棉纱、破布、空压机、竹条或钢筋(前端弯成钩头,主要用于灌浆时导流用)、漏斗等。

3灌浆操作

一个独立的灌浆区域的灌浆作业应连续,材料、人力都要有足够的准备,除管理人员坚守岗位外,施工人员应稍有富余,以便应付突发事件。灌浆配合比应使用重量比,尽量使用搅拌机搅拌,条件不允许时也可使用人工搅拌,但一定注意要搅拌均匀。灌浆一旦开始,就要保证连续进行。

3.1施工流程

基础与设备基座的清理→灌浆接触面的湿润→支设模板→灌浆料搅拌、灌浆→养护→拆模清理

3.2清理

灌浆基础表面应基本平整并已凿毛,清理干净灌浆区域,用棉纱、破布、空压机、压力水等去除汽机台板(设备基座底板)表面的油脂、松散材料和灰尘。

3.3灌浆接触面的湿润

由于汽机基座厚度、面积等均较大,灌浆前24小时内对灌浆部位进行浇水湿润,注意应将砼接触面湿透,并在灌浆前对沟槽、凹槽内的积水吸干。

3.4支设模板

因灌浆料流动性较大,因此模板支设要牢固,所有模板之间缝隙,模板和砼之间的缝隙必须进行密封,避免浆液露出,模板上口应高出灌浆面50㎜。

汽机基座内侧模板,由于汽机安装后已无施工操作面,因此,安装前应预先支设模板,为便于施工,采用镀锌铁皮用射钉固定在砼侧壁上,但在灌浆前应检查镀锌铁皮是否已遭破坏,如破坏,应尽量恢复密致。

模板应提前加工完成,灌浆高度50~100㎜时,可使用木方将周围模板连成整体。灌浆高度大于100㎜时,可用普通工艺进行配模,模板支设完成后,可采用12#铅丝将模板与设备底板整体拉结,保证灌浆过程中模板不产生整体位移。

如灌浆部位平面尺寸与设备基础平面尺寸相等,灌浆的侧模下口应伸入原有砼面以下500㎜,并采用可靠加固措施。

模板接缝处贴海绵条,使模板接缝严密,同时应控制模板内表面的平整度和接缝高低差。

模板下口,即模板与已浇筑砼接触面应粘贴2~3到海绵条,待模板支设完成后可以采用砂浆进行封堵。

3.5灌浆料的搅拌及灌浆

3.5.1灌浆料搅拌

灌浆料和水的参考比例为1:0.14,具体比例应根据试验确定。

灌浆料搅拌用水水温应控制在15~30°之间。

灌浆料、水均以重量比计算,重量误差应小于1%,搅拌过程中,先将灌浆料倒入搅拌机内,开动搅拌机。然后按配合比加水,从加水完毕起,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

因灌浆料初凝时间较短,每次的搅拌的灌浆料不要太多,搅拌好的灌浆了应在加水搅拌后半小时内用完,已达到初凝的灌浆料不得使用。

3.5.2灌浆方法及工艺

小范围灌浆可使用漏斗操作,对于平面部分应始终由一边灌注,直到四周开始溢出。

对于汽机基座或其它面积较大设备基础,使用10~20个10Kg水桶运送

灌浆料,直接将搅拌好的灌浆料灌入模内。由于面积较大,应始终由一边或相邻两边灌注,并通过竹条或钢条等进行导流,直到四周开始溢出为止,这样,能够正确掌握灌注的密实程度,不易使中间部位产生气泡而导致灌浆不实。

3.6养护

灌浆结束后2-5小时开始用塑料布进行覆盖养护(低于5°时应加草袋),24小时内不应遭受振动,这一点,应请监理单位和安装单位进行协调,在强度达到要求之前,禁止相应安装施工,也请我方施工队伍严格监督管理。24小时后开始洒水养护,养护时间至少14天。

3.7试验和检验

灌浆料的加水量应根据材料要求由实验室确定。

流动性试验:将跳桌、截锥圆模、玻璃板用湿布擦干净,将截锥圆模放在玻璃板中间,将搅拌好的灌浆料倒入截锥圆模,代灌满抹平后,提起截锥圆模,等待30s后用钢直尺从相互垂直方向测定其流动长度,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灌浆料的流动值。灌浆料跳桌流动性应控制在280~300㎜范围内,对不符合流动度要求的应调整用水量。搅拌第一罐料时,应先测一次流动度,待调整稳定后,每浇筑完1t料,测定一次流动度。

流动性试验合格后取样做4×4×16㎝的试块4组,也可使用砂浆试模进行试块制作,1组用于1天试压,1组用于7天试压,1组用于28天试压,1组备用,均需达到规定的强度要求。

现场灌浆料凝固后,必须对基础板进行锤击检测,发现空洞声时,应进行补灌处理。如试块强度不合格时,需凿掉重灌。

应做好施工记录资料,包括:灌浆部位、日期、水温、灌浆材料、配合比、搅拌后的浆温、流动性试验等,实验员、质检员、施工员均应签字,作为交工资料。

4 质量控制点及注意点

在这里由于汽机台板灌浆的特殊性,最大对边接近4m,中间设备安装垫块多,这里需要强调几点:

(1)为防止灌浆过程中窝压空气产生空洞,灌浆应从相邻两侧灌浆、不允许从相对两侧灌浆,灌浆开始后应连续进行,并尽可能缩短浇灌时间。

(2)本次灌浆由于面积较大,到对边距离较远,因此在灌浆过程中,必须采用钢条或竹条进行引流,并反复捣实,为防止空气进入,振捣不得使用振捣棒。

(3)灌浆过程不允许间断,入模温度不低于10℃。

(4)灌浆完毕后首先覆盖一层塑料布,防止其失水。考虑到现场气温的不确定性,应进行测温,当温度低于5°时,应加草袋保温。

(5)灌浆结束24小时后浇水养护,养护水温20℃,浇完水后应及时覆盖。

(6)本次施工考虑到环境温度较高,因此不掺加防冻剂,采用保证环境温度的方法确保灌浆料强度增长。

(7)环境温度要安排专人测量,发现温度低于5℃时增强保温措施。(8)试模采用砂浆试模,每灌浆一次做一组试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