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历史大洪水复盘研究

长江流域历史大洪水复盘研究
长江流域历史大洪水复盘研究

长江流域历史大洪水复盘研究

工作大纲

2020年7月

目录

1 研究任务 (1)

1.1 洪水样本选择 (1)

1.2 研究任务 (1)

1.3 依据文件 (2)

2 主要工作内容 (2)

2.1 基本资料收集分析 (2)

2.2 历史大洪水复盘分析 (6)

2.3 薄弱环节和重大防洪风险分析 (6)

2.4 应对策略分析 (7)

2.5 提高大洪水应对能力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8)

3 主要成果 (8)

4 经费预算 (8)

附录:《长江流域大洪水复盘研究报告》编写目录 (10)

前言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托,居住着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城镇化率高、人口密度大,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0%以上,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地区,同时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也威胁着流域内广大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中下游平原区,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经过多年建设,目前长江中下游基本已形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合,以及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工程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流域整体防洪能力显著提高。但长江中下游洪水峰高量大与河湖蓄泄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遇1954年、1870年洪水仍需启用蓄滞洪区分洪,加之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短板、应急抢险体制机制仍有待完善,现状防洪体系仍有诸多安全风险。

为确保“防控有力、抢险有序、救灾有效”,有必要进行历史大洪水复盘,分析评估当前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对策措施和建议。该工作对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长江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1 研究任务

1.1 洪水样本选择

长江流域历史大洪水,选1954年、1870年洪水为分析样本。

1.2 研究任务

1、收集基础资料。收集整理1870年、1954年、1981年、1998年历史大洪水资料,以及长江流域现状防洪工程体系基本资料。

2、复盘历史大洪水。根据1870年、1954年的雨情、水情,基于现状工程条件下,复盘长江流域洪水发生、发展过程。

3、分析薄弱环节和重大风险。根据洪水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流域防洪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风险,主要包括洲滩民垸(单退圩垸)和蓄滞洪区启用、超标准运用堤段等。

4、绘制相关图件表格。绘制现状长江流域防洪工程布局图(包括流域控制性防洪水库、长江干流堤防、国家蓄滞洪区等)。

5、分析应对策略。选取堤防险情处置和洲滩民垸、蓄滞洪区分洪运用等典型抗洪抢险应对工作,分析指挥决策、应急抢险、人员转移安置、救灾救助等应急响应过程。

6、提出措施建议。针对长江防洪体系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风险,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

1.3 依据文件

1、《长江防御洪水方案》《长江洪水调度方案》。

2、《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计划》《三峡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等方案。

3、《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蓄滞洪区运用预案等。

4、《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

2 主要工作内容

2.1 基本资料收集分析

(1)收集整理长江流域基本情况

长江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条。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100毫米。长江流域的洪水基本上都由暴雨形成。据统计自1153年以来宜昌年最大洪峰流量超过80000立方米每秒的有8年,超过70000立方米每秒的有23年,中游地区自1860年以来发生较大洪水超过20次。长江流域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1/3、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3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0%以上。

本部分需收集整理长江流域的地理概况、河流水系、气

象水文、历史洪涝灾害等方面的资料和最新的经济社会数据。

(2)收集历史大洪水基本情况。

1870年长江上游出现了80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特大洪水。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均发生大洪水,很多县志都记载了这次洪水和洪灾的概况。1949年后调查历史洪水时,推算宜昌最大流量达105000立方米每秒,是1153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上游地区受灾很重。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是长江流域近百年来的最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共淹农田4755万亩,受灾人口1888万人,被淹房屋428万间,死亡3万余人,受灾县市123个,京广铁路不能正常通车达100天,湖南省洞庭湖区溃垸356个,江西省鄱阳湖滨湖圩堤几乎全部溃决,九江市街道大部被淹,安徽省溃口13处。

1998年,长江发生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宜昌先后出现8次洪峰。据统计,长江中下游受灾范围遍及334个县(市、区)5271个乡镇,倒塌房屋212.85万间,死亡人口1562人。

本部分需收集1870年、1954年、1998年4场长江流域历史大洪水的相关文献,按历史大洪水场次整理包括雨情、水情、险情、灾情、抗洪抢险应对情况等方面内容的文档。

(3)分析历史大洪水。

a.雨情分析。分析每场历史大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分析天气形势变化、降雨过程,并做1998年与1954年两场历史洪水对比分析,绘制6、7、8月降雨量(分区域)图、表。

b.水情分析。分析每场历史大洪水中长江干流沙市、莲花塘、汉口、九江、大通、城陵矶、湖口等主要控制站实测洪峰或洪量频率,以及长江干流主要控制站、重要支流控制站的超警戒水位、超保证水位起止时间、历时和幅度,并做不同场次历史洪水对比分析,绘制相关图、表。

c.险情分析。长江干流和支流险情发生情况,临时子堤抢筑情况,并做不同场次历史洪水对比分析,对1998年长江干流九江决口等特别重大险情需整理相关资料。

d.蓄洪分洪分析。分析1954、1998历史大洪水中溃口情况、蓄滞洪区启用情况,分析洪水归槽后最高水位,与实测对比,并做不同场次历史洪水对比分析。

e.灾情分析。分析每场历史大洪水受灾人口、经济损失等主要灾情指标,收集历史洪水淹没图等资料范围,并做不同场次历史洪水对比分析。

f.抗洪抢险投入分析。分析每场历史大洪水抗洪抢险投入情况。

(3)收集整理长江流域现状防洪体系资料。

目前,长江流域已初步形成了堤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组成的长江防洪体系。长江流域上游防洪任务主要是防御山洪灾害和保证重要城市的防洪安全,流域防洪重点是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总体防洪标准为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即1954年洪水。

a.堤防现状。长江流域堤防总长约64000公里,包括长江

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下面小编整理了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XX区在历史上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形若“盆碟”。位于汉江、府河和涢河的下游,湖泊星罗棋布,水道沟渠纵横。1957年围垦前吞吐府河、涢河下泻山洪和长江、汉水顶托倒灌之水。每年洪水泛滥时,除吴家山、柏泉等少数丘陵、岗地狭长地带,其余一片汪洋泽国。围垦后,垸内形成东湖和西湖两个湖泊群,因而得名东西湖。经过水系改造,境内形成主要沟港73条,总长400余公里,大小湖泊62个,总面积为平方公里。由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需要,主要沟港封闭8条,湖泊仅存28个,总面积为平方公里(21195亩),岸线长度约160,310米,100亩以上湖泊24个,100亩以下湖泊4个。河湖泊蓄水总量约为4590万立方(以下)。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围垦建设,XX区湖泊功能由原有的蓄调洪水的生态服务彻底让给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人们生产生活需求,逐渐转向景观服务、对人口密集区的生态调节和生态支撑功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水环境保护工作,2015年投资亿元启动东部片污水收集系统项目,2015年12月,该项目基本建成,吴家山、金银湖、金银潭地区日产近10万吨生活污水有了“归宿”,将全部进入污水收集管,流

向汉西污水处理厂处理;2015年我区投资建设的金银湖湿地公园,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首个“国家湿地公园”;2015年启动投资亿元,全面升级改造金银湖地区的水环境,通过堵外源、削内源、连七湖、引江水、建湿地、造景观等六大措施,构建具有自我循环功能、完整健康湖泊生态系统,重塑金银湖水体生命力。区委书记晏蒲柳称:“水是我区的最大优势及,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有效的提升东西湖的湖泊水质!” 今年,我们根据区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关于开展2015年环保世纪活动的通知》(东环组【2015】1号)文件精神,围绕“让湖泊休养生息”这个主题,对我区主要湖泊水环境状况、污染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我区主要湖泊水环境状况和改善措施的建议,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我区主要湖泊水环境状况 XX区临江倚河,水道沟渠交织,湖泊水塘棋布,曾经优于水,如今却忧于水。2015年7月份,我区环境质量监测络对东大湖、墨水湖等28个湖泊共30个点位进行了监测,共获有效数据647个。全区28个湖泊(磨海因已干涸,无法采样),全部未能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ⅲ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和石油类。在监测的28个湖泊中,水质为ⅳ类的有1个,占%;水质为ⅴ类的有10个,占%;水质为劣ⅴ类的有16个,占%。与2015年同期相比,

洪水调查报告

洪水调查报告 篇一:洪水调查报告 邢台市滏阳河支流“96.8” 洪水调查报告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 二、河流水系 三、水文气象 四、历史情况 第一节“96。8”洪水概况 一、雨情 二、水情 三、灾情 第三节洪水调查的过程及资料整理 一、调查的过程及计算方法 二、调查资料的整理 第四节滞洪区洪水概况

一、大陆泽概况 二、宁晋泊概况 第五节行、滞洪区水量的推求 一、大陆泽 二、宁晋泊 三、行、滞洪区总进出水量 第六节结论 附录 附表2~5 附表1~2 前言 1996年8月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袭击了我市。因暴雨历时短,强度大,相对集中,使山区各河几乎同时涨水,造成大部分河流漫堤决口,平原地区一片汪洋。如此高强度大范围的暴雨洪水是自1963年以来的第一次,严重的洪涝灾害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根据省防办“96.59”号文件精神,这次洪水调工作由市防办牵头,由水文局承担。为了搞好这项工作,首先组成了由市水利局和水文局领导为首的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动员十余人参加该项工作,按照文件的要求,以横穿邢台的京广铁路为控制,对沙河、七里河、白马河、小马河、李阳河、氐河、午河等河段进行了野外勘察工作,随后又对在中型水库的调度运行情况以及各受灾县(市)的受灾范围、受灾程度等进行调查统计。

11月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12月初邀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对报告进行了分析整理,12月初邀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评审。此后根据领导及专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改。 该报告对96.8暴雨洪水的特点及给邢台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各河的进出水量及滞蓄行洪区的淹没情况、水量损失等进行了平衡计算。这次洪水调查的成果,给城市防洪以及工农业生产和防汛调度工作,(:洪水调查报告)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技术资料。 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市水利局及有关县(市)水利等单位的大力协助,谨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邢台市滏阳河支流“96.8”洪水调查报告 第一节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位于东径113°45ˊ~115°50ˊ与北纬36°45ˊ~37°48ˊ之间,西靠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东临卫运河和山东毗邻,南接邯郸市,北与石家庄、衡水相连。全市面积12456km2,基中山区面积20XXkm2,丘陵面积1542km2,平原面积8899km2。分别占全市面积的16%、12%、和72%。全市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我市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势起伏一般在海拔400~1000m,个别山高达1700~1800m;东部较为平坦,海拔20~70m,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但其中洼地甚多,较大的有大陆泽、宁晋泊,分布在任县、隆尧、宁晋境内。 二、河流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21条,其中二级河一条(卫运河),三级河三条(漳河、滏阳河、滏阳新河),四级河十七条。在这些河

高州921特大洪水灾害

高州921特大洪水灾害 概况: 2010年9月20至21日,受今年第11号台风“凡亚比”影响,茂名市信宜、高州大部分地区短时内强降雨超历史记录并且引发特大暴雨,造成严重的水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截至目前,全市共26个镇51.7万人受灾,受灾人口达24.4万人,倒塌房屋1.0346万间。至25日17时,死亡70人,失踪49人,受伤297人,转移群众39412人,直接经济总损失38.57亿元。 这场特大暴雨洪水是广东信宜、高州遭受超两百年一遇的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受灾面广,受灾群众多,汛情严重,灾情严重,损失严重。灾民缺衣缺粮,缺医少药,房屋倒塌,农田被毁,许多地方断水断电,通讯中断,道路受阻,亟待救援! 全市投入救灾复产人员达31.2万人,投入救灾复产资金3560万元。省支持的1000万元水利修复资金已下达。 水情: 高州市马贵站12小时降雨量673.5毫米,超过该站历史实测最大24小 时雨量(318毫米)355.5毫米,超过该站历史实测最大3天雨量(42 7毫米)246.5毫米。 特大暴雨使位于山区的粤西高州、信宜和阳春三市县交界区域山崩地裂,引 发特大山洪泥石流,许多地方出现整座山体滑坡,致使许多村镇交通、通讯断绝, 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特大暴雨导致山区多条河流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据广东省水文局介绍,广东鉴 江一级支流曹江21日13时出现101.91米的洪峰水位,相应流量283 0立方米每秒,为1967年设站以来的最大洪水。洪峰水位比历史实测最高水 位高出1.77米,整个洪水过程持续17个小时。漠阳江的一级支流潭水河也 出现超历史最高水位。 灾情: 高州、信宜、阳春发生灾情的地区都是山区,山洪暴发,山体多处大面积垮塌,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中国农业气象(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2012,33(4):623-629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2.04.022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张洪玲,宋丽华,刘赫男,徐永清 (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哈尔滨150030) 摘要:以黑龙江省8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灾情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对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等评价因子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加权综合分析法以及GIS中自然断点分级法,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将黑龙江省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5个等级风险区。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呈“东西高-南北低”的分布,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北部和南部地区处于高-次高风险区,哈尔滨西北部、大庆东南部、绥化北部和西部以及鹤岗中部地区,属于高风险区;而大兴安岭地区和东南半山区处于低-次低风险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几率较低。灾情验证结果表明,实际灾情的高值-次高值分布与风险区划结果基本符合,风险区划模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暴雨洪涝;GIS;风险区划;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 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 Risk Zoning of Flood and Waterlo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ZHANG Hong-ling,SONG Li-hua,LIU He-nan,XU Yong-qing (Climate Cent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erbin150030,China) Abstract: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e,socio-economic data,GIS data and historical disaster data,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fatalness of disaster-inducing factors,sensitivity of disaster-forming environments and vulnerability of disaster-bearing bodies by using GIS method.Then the model of risking valuation was built with the method of weighted synthesis evaluation and natural breakpoint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GIS.Risk zoning charts of flood and waterlo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painted and was divided into five hierarchies:high,less high,medium,less low and low.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sk of flood and waterlog presented high in the east and west areas but low in the north and south.Most area of Songnen plain,north and south of Sanjiang plain and the central of Hegang belonged to high risking zone,especially north-west of Haerbin,south-east of Daqing,north and west of Suihua,the central of Hegang.Daxinganling area and southeast semi mountainous belonged to low-less low risking zone and wher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also low.Actual disaster results were matched with risking zone,especi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low high areas. Key words:Flood and waterlog;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Risk zoning;Fatalness of disaster-inducing factors;Sensitivity of disaster-forming environments;Vulnerability of disaster-bearing bodies 暴雨洪涝灾害是黑龙江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当地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易灾暴雨也频繁发生,1998年松嫩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受灾农田483万hm2,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600亿 800亿元;2004年5月,东部和北部地区发生大暴雨,土壤偏涝面积达近10a 来的最大值;2005年6月,暴雨致沙兰镇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2006年7月,黑河发生大暴雨,导致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61亿元;2008年7 *收稿日期:2012-02-29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2009年业务建设项目“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作者简介:张洪玲(1979-),女,黑龙江人,硕士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及GIS技术应用。 E-mail:zhanghongling0469@163.com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造成1998年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的降雨过程.7月份长江中下游水文站的洪水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长江洪水主要发生在中游的江汉平原一带.这里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又是多路来水汇合的地方,如果各支流同时发生洪水,在这里相遇,必然酿成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关键性的还是部分蓄洪量比1954年要减少了很多.根据资料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而1954年洪水的安全蓄洪量约400多亿立方米,1998年蓄洪总量约为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多亿立方米. 这时,人们又会提出问题:长江水位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积提高了?①关于河床淤积情况 为了开发水电资源,我国在许多主要江河的中、上游都兴建了梯级水电站和小水库,这使江河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被大大弱化,并造成河湖的天然水面受限、河道淤积加重、河床堤坝争相提高的恶性循等结果.根据长期观测资料显示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但也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洪湖河段,这一河段受下荆江栽弯工程影响,因此栽弯河段上有冲刷,河床有淤积现象. ②关于湖泊淤积情况 近几十年来,由于通江湖泊遭盲目围垦,丧失面积达1200万公顷左右.仅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都因不合理的围垦开发而减少了576亿立方米的容积.湖泊容积缩小,导致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水位抬高,这种情况下汛期洪水水位一般高于境内地面10米左右,以致险象环生,防不胜防.例如: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了湖泊容量约为40多亿立方米,由于围垦了1600平方千米,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由于围垦1400平方千米,减少湖泊容量约80多亿立方米.湖北省的长江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锁,减少面积5700平方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 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 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2009 年 2 月

目录 总则 (1) 一、定义 (1) 二、数据资料 (2) 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3) 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5) 附录1 规范化方法 (13) 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3) 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3) 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3) 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4) 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5) 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5) 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7)

总则 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 70%以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 GIS 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 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指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在地区外部环境对灾害或损害的敏感程度。在同等强度的灾害情况下,敏感程度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标准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2009年2月

目录 总则 (1) 一、定义 (1) 二、数据资料 (2) 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2) 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4) 附录 1 规范化方法 (11) 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1) 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1) 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1) 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2) 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2) 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3) 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5)

总则 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GIS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 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指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在地区外部环境对灾害或损害的敏感程度。在同等强度的灾害情况下,敏感程度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气象灾害异常程度,主要是由气象致灾因子活动规模(强度)和活动频次(概率)决定的。一般致灾因子强度越大,频次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承灾体易损性:指可能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有人员和财产的伤害或损失程度,

邢台市滏阳河支流“96.8”洪水调查报告

邢台市滏阳河支流“96.8” 洪水调查报告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目录前言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 二、河流水系 三、水文气象 四、历史情况 第一节“96。8”洪水概况 一、雨情 二、水情 三、灾情 第三节洪水调查的过程及资料整理 一、调查的过程及计算方法 二、调查资料的整理 第四节滞洪区洪水概况 一、大陆泽概况 二、宁晋泊概况 第五节行、滞洪区水量的推求 一、大陆泽 二、宁晋泊 三、行、滞洪区总进出水量 第六节结论 附录 附表2~5 附表1~2

前言 1996年8月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袭击了我市。因暴雨历时短,强度大,相对集中,使山区各河几乎同时涨水,造成大部分河流漫堤决口,平原地区一片汪洋。如此高强度大范围的暴雨洪水是自1963年以来的第一次,严重的洪涝灾害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根据省防办“96.59”号文件精神,这次洪水调工作由市防办牵头,由水文局承担。为了搞好这项工作,首先组成了由市水利局和水文局领导为首的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动员十余人参加该项工作,按照文件的要求,以横穿邢台的京广铁路为控制,对沙河、七里河、白马河、小马河、李阳河、氐河、午河等河段进行了野外勘察工作,随后又对在中型水库的调度运行情况以及各受灾县(市)的受灾范围、受灾程度等进行调查统计。 11月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12月初邀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对报告进行了分析整理,12月初邀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评审。此后根据领导及专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改。 该报告对96.8暴雨洪水的特点及给邢台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各河的进出水量及滞蓄行洪区的淹没情况、水量损失等进行了平衡计算。这次洪水调查的成果,给城市防洪以及工农业生产和防汛调度工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技术资料。 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市水利局及有关县(市)水利等单位的大力协助,谨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档】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情况汇报-word范文 (3页)

【参考文档】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情况汇报-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情况汇报 由于受14号台风影响,我县从8月13日到15日连降大到暴 雨,发生特大洪水,对此,我们认真准备、科学调度、全力抢险,现将雨情、水情、灾情及抢险行动情况汇报如下:一、雨情8月13日18时至8月15日8时,全县平均降雨231.6毫米,最大降雨点县城城区,降雨367.9毫米。此次降雨的特点:一是强度大。全县24小时平均降雨超过200毫米,其中,鲇鱼山站14日下午2点到4点两小时降雨77毫米。二是持续时间长。自13日18时开始到15日上午,长时间降大到暴雨,中间没有间歇。三是洪水来势猛。暴雨时,山洪暴发,平地起水,短时间内汇聚入陶家河、东叉河、东沙河等几条支流,洪水漫溢,致使城关等多处一片汪洋。二、汛情 截至8月15日上午8点,鲇鱼山水库已达水位107.51米(汛限水位106米),库容5.34亿立方;铁佛寺水库已达水位106.2米(汛限水位104米),库容2830立方;大石桥水库已达水位123.44米(汛限水位122.3米),库容1013万立方。三座大中型水库均超出汛限水位1米以上。全县124座小型水库全部接近或超出汛限水位,开闸放水或从溢洪道溢水。境内的河流、塘、堰及渠道高水位、满负荷运行。三、灾情由于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致使受灾面积广,损失惨重。灾情概括起来呈以下特点:一是受灾面大。此次受灾涉及全县22个乡镇,其中重灾有武桥、河凤桥、城关镇、鲇鱼山、李集、余集、吴河、上石桥等8个乡镇,受灾人口23万,受灾行业涉及农、林、牧、渔、水利、工交运输、城镇、电力、通讯等行业。二是受灾点多。北部乡镇形成严重内涝。河凤桥楠杆桥村的寨围孜组、山坎组,武桥乡白蛇堰村,李集乡卜店村,丰集乡青山村,被洪水围困群众1000余人,淹倒房屋700多间。城区5平方公里严重积水,多处交通、供电通讯中断。城关水果批发市场、大别山商场被洪水淹没近1米,受灾工商户3000多户,居民家中进水5000多户,大批家电因遭水淹而损坏,累计损失1000多万元。县城6所中小学校全部进水,农村中小学校校舍损毁严重。南部山区乡镇1000多户群众受

龙王港“6.22”洪水调查分析评价

龙王港“6.22”洪水调查分析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对长沙市龙王港流域“6.22”洪水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暴雨洪水成因和特性,最后提出合理性建议,为该流域防洪减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龙王港;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1自然概况 1.1自然地理 龙王港,又名溁湾港,麓桥河,为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望城西南部山区南角岭,由西向东流经五丰、雷锋、黄金、天顶、望月至长沙市溁湾镇溁银桥注入湘江。龙王港全长28.9km,流域面积176km2,河流平均坡降1.32‰。流域范围内,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地貌可大致分丘陵、岗地及湖区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上游、中游地段,湖区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龙王港下游。 1.2站网及水文站基本情况 2016年,长沙市水文局在龙王港下游新建了梅溪湖水文站,2017年1月1日投入试运行。梅溪湖水文站为防汛专用站,位于龙王港下游右岸岳麓区梅溪湖街道近湖八路,控制流域面积154km2,测站距河口距离为10.3km。流域内共有雨量站3个。龙王港流域水系示意图及水文站点位置图见图1.1。 图1.1 龙王港流域水系示意图及水文站点位置图 2.洪水调查情况 因暴雨致使龙王港流域下游于2017年发生了“6.22”特大洪水,所以本次选择的调查范围为龙王港入湘江口至梅溪湖水文站,共计10.3km,从下游想上游选定了9个断面勘测了大断面,调查了沿龙王港可靠洪痕数据。(9个断面分别为:龙王港入江口、西湖文化园大桥、胸科医院、望麓桥、南园路口、高新大桥、黄荆大桥、东方红大桥、梅溪湖站)。 3.暴雨分析 3.1暴雨成因 6月22日形成的梅雨锋雨带在湖南摆动,湖南处于副高边缘不稳定能量和强水汽输送带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与此同时,北方冷涡维持时间较长,冷涡后部不断有冷空气向南扩散,冷暖空气频繁交汇于湖南上空。6月22日-7月1日,龙王港流域出现了一次持续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的强降雨过程。 3.2降雨情况 6月22日8时至7月2日8时,龙王港流域平均降雨量391.3毫米,最大降雨雷锋镇站400.0毫米。本次连续性强降雨包含两次强降雨过程,其中6月23日8时~6月25日14时强降雨过程,全流域累积平均降雨158.0毫米,最大降雨白箬站163.5毫米;6月29日11时~7月2日2时为本次强降雨过程最强时段,全流域累积平均降雨量209.5毫米,最大降雨雷锋镇站224.5毫米。 3.3暴雨重现期 暴雨中心白箬站最大1小时降雨55毫米(7月1日9:00~7月1日10:00),最大6小时降雨93.5毫米(7月1日7:00~7月1日13:00),最大24小时降雨166毫米(6月30日13:00~7月1日13:00)。因白箬站有长系列资料,通过频率计算,可得各时段不同频率的雨量值。经对比分析此次降雨,暴

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农业基础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期 暴雨洪涝灾害是平顶山地区较频发的一种气象灾害,暴雨洪涝灾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目前,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区划有很多方法。但由于数据获取困难,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掌握水平有限。该文主要从当地的暴雨时空分布概况、地形概况、暴雨洪涝的灾情概况以及当地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防洪除涝面积等数据,粗略地对当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区划,以为平顶山市灾害风险管理与防灾物资分配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区向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递降,最低海拔60m。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水系,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25条。建有各类水库170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即白龟山、昭平台、石漫滩、田岗、孤石滩水库。较大的河流有沙河、北汝河、澧河、干江河等。沙河发源于鲁山县石人山,流经鲁山县、湛河区、叶县,进入舞阳县境,境内流长175.8 km,流域面积3910.46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2亿m3。北汝河发源于嵩县东部跑马岭,经汝阳县入境,流经汝州市、郏县、宝丰县、叶县,汇入沙河。澧河发源于方城县,由叶县常村乡入境,于漯河市区汇入沙河,境内流长60km,境内流域面积253.30km2。澧河两岸植被较好,河水含沙量小。全市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故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径流也极不均匀,其变化趋势一般与大气降水趋势一致。 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全市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868~2378h,年平均气温在15.2~15.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612~1287mm。平顶山一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季风气候特别明显。虽然四季分明,但也易出现旱、涝和大风、暴雨、冰雹以及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降水出现在季风控制的夏季(7、8月),汛期降水量可占全年的60%~80%,日最大降水量为337.3mm。河南省4个暴雨中心中有2个分布在平顶山市(舞钢县、鲁山县)。 平顶山市辖六县(市)六区,人口492万人,面积7882 km2,GDP近千亿元,市区高速公路环绕,人口密度较大。平顶山市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该地区成为洪涝灾害频发区。 2数据资料 (1)灾情资料:1984—2007年暴雨洪涝的灾情普查数据(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 (2)社会经济资料:河南省统计局于2008年出版的统计年鉴,采用以县(区)为单元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防洪除涝面积等数据。 (3)基础地理信息资料:收集高程、水系、植被等GIS (1∶50000)数据。 3资料分析 3.1平顶山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均在629 mm以上,且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南部的舞钢县最大,达972.0mm,北部的汝州县最小,为629.1mm,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站与最少的站之间相差342.9mm。 3.2平顶山地区年平均暴雨日数空间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年平均暴雨日数均在1.31d以上,且由南向北递减。南部的舞钢县最多,达3.59 d,北部的汝州县最少,为1.31d,年平均最多的站与最少的站之间相差2.28d。 3.3平顶山地区海拔高度空间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点。其中北部的汝州县最高,海拔203.1m,南部的叶县最低,为83.4m,最高的站与最低的站之间相差119.7m。 3.41984—2007年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 通过对1984—2007年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的调查发现,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为鲁山县,发生暴雨洪涝灾害达到25次(图4)。 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李学欣李戈孟刚白家惠张彩英 (河南省平顶山市气象局,河南平顶山467001) 摘要介绍了平顶山地区概况,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对当地暴雨灾害发生风险进行区划分析,以为当地的宏观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河南平顶山 中图分类号P468.0+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2-0020-02 收稿日期 2010-12-16 20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2008-09-19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89565855.html,/ztpd/tszt/lyfhgh/cjly/20080919114310845554.aspx(水利部)注:相关内容摘录(具体内容见第4页) 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为重要、一般和规划保留三类。 重要蓄滞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几率较大(一般在20年一遇以下)的蓄滞洪区,共13处,包括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蓄滞洪区外,还需启用的蓄滞洪区,共14处,包括洪湖中分块、九垸、建新、江南陆城,屈原、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东西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 规划保留蓄滞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蓄滞洪区,共有15处,包括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虎西备蓄区、洪湖西分块、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君山。 一、流域基本情况 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布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公里,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湖口)称中游,长约955公里,集水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公里,集水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长江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8条。 至2005年底,长江流域人口约424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5%。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60332亿元,占全国的32.8%。耕地面积约223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27.8%。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为15.3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上游(主要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及重庆市)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区面积为14.0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总面积11.81万平方公里,占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188万人,占防洪区人口的89.9%;耕地面积472.2万公顷,约占防洪区的86.2%;地区生产总值为22136亿元,占防洪区的97.0%。 二、洪水特征 长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除青藏高原外,流域内各地均可能发生暴雨。暴雨发生季节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各河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支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气象异常,干支流洪水遭遇,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长江流域暴雨量大、历时长,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 长江的洪水,按暴雨地区分布和覆盖范围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另一类是区域性洪水,如1981年、1935年洪水。前一

洪涝灾害情况汇报(初报)

关于洪涝灾害情况汇报(初报) 2020年X月X日08时~X月X日08时,受高空槽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我县出现了持续性的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大部过程累积雨量100-250毫米,局部300-400毫米;累积雨量250毫米以上的乡镇有XXX镇、XXX镇、XX 镇。经融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批准,决定自X月X日21时起启动融安县防洪Ⅳ级应急响应XX县气象局提升XX 县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为(暴雨)Ⅲ级应急响应。 一、受灾和损失情况(累计经济损失XXX万元) (一)受灾人口情况:受灾人口XXX人,转移人口XX 人,其中分散安置XX人,需紧急救助人口XX人,无人员伤亡; (二)房屋受灾情况:农房倒塌X户X间,严重损坏X 户X间,一般损坏XX户XX间。预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 万元。 (三)农作物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面积XX公顷,成灾面积XX公顷,绝收面积XX公顷,(包含金桔、水稻、玉米、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预计经济损失XX万元。 (四)基础设施受灾情况:

1、交通受灾:XX镇主要干道X条,XX处塌方受损XXX 立方米,道路塌方预计经济损失XX万元;桥梁损毁1处,预计经济损失XXX万元。合计XXX万元。 2、电力受灾:XX镇X处、XX镇X处塌方,需要处理。供电抢修车辆受阻,有约XX个台区变压器故障停电,现已恢复通车。 3、通信受灾:XX、XX通讯中段。 二、工作措施 灾情发生后,XX县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应急管理、自然规划、交通、农业农村等部门深入到受灾乡镇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组织受灾群众开展自救,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受灾情况仍在进一步核查中。

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作者:————————————————————————————————日期:

对1998年特大洪水的反思 摘要: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关于98年特大洪水分析其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运用生态学原理加以解释。 关键词: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多效应原理,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理 正文 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降水量异常是洪水爆发的直接原因,其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我们使用生态学三大定律归结起来: 一:直接原因:1998年全球气候异常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异常 (1)1998年7月中旬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突然南退,位置偏南偏西,这是十分不正常的,造成了长江上游一带暴雨现象发生极为频繁。 1998年6~8月,副高异常强大,脊线位置持续维持偏南、偏西,并且呈稳定的东北一西南走向。这一现象是近40年来罕见的。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属正常,降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暂北抬;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异常偏南偏西,并持续稳定了一个多月,使长江上中游地区一直处于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处,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长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断攀升。 (2)1998年6月到8月,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和鄂霍茨克海三

个地区出现阻塞高压形势,造成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较易南下。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为本世纪第二位。 长江流域1931-1998年6-8月降水量柱状图(单位:mm)(3)高原积雪偏多。根据气候规律分析,冬春欧亚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偏多时,东亚季风一般要推迟,夏季季风偏弱,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多雨。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是影响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降雨偏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间接原因 1:多效应原理: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 (1)1997年3月起,热带中、东太平洋海面出现异常增温,至7月,海面温度已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持续到次年,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已在一些地区显露出来。造成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

关于全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今年暑假期间,我和一部分同学对今年全国遭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的灾情进行了了解,我们主要通过通信工具及传媒信息,像电视、网络、手机新闻、报刊杂志等.调查表明我们从现在开始要树立强烈地保护环境意识,并且行动起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受益匪浅,像灾难中人们对于生的渴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灾后八方支援的一派团结互助的景象及人们众志成城地要克服难关建立美好家园等.但最重要是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深刻意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并且开始做好防范于未然的工作,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开始关注并保护身边的环境乃至大自然的环境,爱护好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 二、调查对象: 夏季全国遭受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为了深入了解相关消息,我们搜集参考了大量资料.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我国遭受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的相关情况(山东,辽宁,舟曲等地),有以下: 一场特大暴雨8月9日突袭山东省聊城市,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据当地民政部门初步统计,聊城市8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7万公顷.其中,11日下午至12日上午,徒骇河重要支流

赵牛新河6处发生重大险情,部分堤段河水漫溢,严重危及附近村镇安全、、、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 洪涝灾害的危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 为何会多次出现这些洪涝灾害及各种自然灾害呢?这难道真的只是天灾人祸吗?不能说没有天灾人祸,而是世界各地频繁地出现这些灾难不难让人们进行深思.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生产,基本忽略了对我们地球母亲的关心,关心她是否还能负荷我们人类的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像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酸雨的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垃圾围城、、、鉴于以上,我们应该明白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多事情当然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做,比如控制二氧化碳的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