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学使命的变迁及其历史效果

西方大学使命的变迁及其历史效果
西方大学使命的变迁及其历史效果

现代大学教育 2009年第2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青年基金课题“高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项目编号:C I A 080222。

收稿日期:2008-11-18

作者简介:周廷勇(1978-),贵州思南人,教育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高

等教育原理和高等教育评估研究;北京,100024。熊礼波(1963-),湖北仙桃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仙桃,433000。

西方大学使命的变迁及其历史效果

周廷勇 熊礼波

摘 要:自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在历经欧洲中世纪、民族国家形成时期以及现代社会这三个重要历史阶段的过程中,西方大学根据自身在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使命,经历较长时期的发展演变后,至今已形成了多样化的使命系统。西方大学使命的变迁主要产生了两方面的历史影响:第一,西方大学使命的每一次演变、发展和创新,都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大学在历史上遭遇的种种危机,激发了大学的活力,推动了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逐步确立了大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第二,西方大学使命变迁形成的多样化的大学使命系统为当今认识和处理大学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深刻地影响了人们思维和言说大学的方式,而人们的这种思维和言说方式又反过来对大学的发展方向产生深刻的影响。关键词:大学使命;变迁;历史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9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09)02-0048-08 自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西方大学已经走过近千年的发展历程。在英国杰出学者纽曼(John Henry Cardinal Ne wman )的《大学的理念》出版之

前,“大学使命”还不是西方社会讨论大学变革话语的关键词。随后,加塞特(O rtega Y .Gasset )的《大学的使命》和弗莱克斯纳(Abraharn Flex 2ner )的《现代大学论》的相继出版,将“大学使命”推到了人们讨论大学改革论坛的前沿。这种讨论促使西方大学实现了从“行动中的使命”到“声称的使命”的转变。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大学开始运用书面形式表述自己的理念、使命和目标。自此以后,作为大学存在的内在逻辑,[1]11-16

大学使命成为讨论大学诸问题的前提。[2]37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大学和学者也充分意识到使命陈述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涉及“大学的办学方向”,直接影响“大学的学科设置、课程结构、资源配置甚至学生构

成”,[2]38

从而影响大学的有效发展和其功用的有效发挥;而且它还有助于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和沟通,让社会了解大学的责任。甚而至于,“大学使命”作为“高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被赋予了“促进

高等教育学学科内部规范”、“促使高等教育学获得真正独立的文化身份”的意义和功能。[3]

可见,大学使命在受到重视的同时却产生了“行动中的使命”和“声称的使命”以及“学者的使命”之间的混淆与混乱。尤其在高等教育质量及其评价问题成为我国学术界和实践界的讨论热点的背景下,追溯西方大学使命的发展演变并探究这种演变的历史效果,对于我们今天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反思当今流行的各种大学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正

式使命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世纪是被史家不断赞赏、论述和重构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被学者评论为是“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一”[4]

的重要机构———大学。作为“充满现代精神的学校”[5]

,中世纪大学如今已是人们在追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时不能回避的重要话题,它所具有的种种特征在时间的流

8

4

周廷勇,熊礼波:西方大学使命的变迁及其历史效果

逝和空间的转换过程中得以不断延续和发展而渗透到当代大学组织形式及其活动之中。中世纪大学之所以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和评价,在于它所取得的许多开创性成就。中世纪大学养成了经院哲学的方法、扮演了高级培训的角色、形成了追求高深知识的传统,新的知识阶层和社会流动在中世纪大学得以发展和鼓励,而且中世纪大学还对教会和世俗政权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6]在两到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中世纪大学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发展到创建起了自己的宿舍、学生会馆和学院,从而为学生提供道德上的庇护。它还为学术生活划出了等级,勾勒出了循序渐进的各个阶段,设立了考试,制订了研习的课程。所有这些都是中世纪大学原创性的成就。当回顾中世纪大学的这些原创性成就时,涂尔干不无感慨地写道[7]:

要是有一个中世纪的学生回到我们中间,听我们

谈论大学、院系、学院、业士学位、执教权、博士学

位、学习课程、常设课和非常设课,很有可能会这样

想,除了从前使用过的拉丁词被取代,其它一切照旧。

只有当他坐进我们的讲演厅或课室,才会体会到已经

发生的变化。他会就此看到,学术生活已经发生了转

型,但依然是在中世纪为它挖就的沟渠里流动。

学者们为我们描述的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这些原创性成就的图景往往容易遮蔽现代学人对中世纪大学使命的认识,让现代学人在回味它时处于“迷思”状态。因为现代学人总是容易以自己对大学的批判和理想去想象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的使命往往被想象为或是“追求真理”、或是“研究”、或是“社会服务”之类的机构,但这是一种历史的误会。查普林(M.Chap lin)指出,尽管中世纪大学将“追求神圣的真理和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但研究并不是中世纪大学的正式使命;尽管当时的学者和教师也在大教堂和他们所处的地区担任高级职务,但是公共服务也不是中世纪大学的主要使命。中世纪大学最为重要的使命是教学,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都是如此。[8]查普林的这种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印证。首先,从中世纪欧洲主要大学的性质来看,他们主要是一种职业培训机构。譬如:萨拉诺(Salerno)大学最初是一所医学院,博洛尼亚

(Bol ogna)大学起源于法学院,而巴黎大学则是一所神学院。[2]40大学作为一种培训机构,意味着它关注的重心是如何将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而非其它。其次,从中世纪大学开设的课程来看,大多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功利性和实用性,它与所谓的“追求神圣的真理和知识”的机构还有相当的距离。正如鲁迪(W illis Rudy)所说[9]:

(中世纪)高等教育机构中的许多培训内容都具有不加掩饰的职业性,而且有段时间还包括我们今天称为商业课程的东西,或更确切地称作是秘书学的科目,这就是“写信艺术”课程。当时人们急需接受准备信函、起草法律条文和公告以及其他政府文件方面的训练。这些研究便作为中世纪修辞课程的一个实用分支而发达起来了。

再次,中世纪大学本科生毕业后一般都从事秘书、公证人和法官之类的工作。研究生毕业后以其自身的能力服务于教会、世俗政权或市政当局。中世纪大学学生的毕业去向进一步证实了教学是作为一种职业培训机构的中世纪大学的正式使命。最后,虽然中世纪时期的牛津和剑桥等少量大学作为培养绅士的机构,并不传授实用技能和进行职业培训,但是它开展的礼仪、风度和德行的训练却仍然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的,教学仍然是这些大学的最重要的使命。

尽管自中世纪以来近千年里大学教学的内容和性质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学的目的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拓展,但是中世纪大学形成的知识传承的教学形式和制度却得以保留下来。我们至今仍然可以在现代大学里看到中世纪大学形成的主要教学方法———讲授和论辩———的影子。自中世纪以来,教学成为大学存在的最重要、最有力的理由和根据之一。19世纪,纽曼从推崇“博雅教育”的立场出发,对“教学为大学的唯一功能”做了强有力的论证。纽曼认为,大学作为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应为学生和传授知识而设。“假如大学的宗旨是科学上的发明和哲学上的发现,那么我不明白大学要学生做什么。”[10]概而言之,中世纪大学形成的教学使命为“什么是大学”这个问题勾画了一个粗线条的答案,至今我们仍然不可想象没有教学的大学将会是什么样子。

94

周廷勇,熊礼波:西方大学使命的变迁及其历史效果

二、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民族国

家形成时期的大学使命

在中世纪晚期,经院哲学把持了大学课堂。作为一种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它只允许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而烦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而对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根本没有意识到有研究他们的必要。这种奇异的哲学思维主导大学课堂的结果导致大学对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及趋势采取漠然的态度,大学的这种漠然使它不能深刻体验西欧社会逐渐萌芽并发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兴起,从而跟不上推动这种意识和观念的西欧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最终的结果是:大学在中世纪早期享有的相对自治权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而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大学成为“被教会和国家用做维持现状的工具”。[11]70甚至有时候大学为了自身的生存还会主动地卷入到民族国家统一的运动中去。拉什代尔(Hastings Rashdall)认为,“十五世纪时期整个欧洲大学都有一个相似的趋向,那就是民族化、国家化”。在描述中世纪晚期的巴黎大学时,拉什代尔写到:“大学及其教师完全屈服于王权,……在中世纪时期享有民主的大学在亨利四世或路易十四统治的法兰西根本没有生存的余地。”[12]

欧洲中世纪大学思想氛围的变化以及大学所处的西欧社会环境的变化,促成欧洲大学大约自1500年后民族化、国家化的使命的形成———大学以其传统的教学使命服务于民族国家的政府,教师的研究以及外部服务活动也莫不例外。在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从中世纪大学开始发展的教师在法律、外交、议会以及管理事物中的研究和外部服务活动的功利性得到了加强,这种功利性是与民族国家的要求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大学自身有时也会主动地迎合这种利益和要求,主动地完成国家化的历程。尽管如此,一些高等教育史学家已经不再将民族国家形成时期的现代大学看作是中世纪大学的衰落。在由希尔德?里德尔斯姆恩(H ilde de R idder2Sy moens)编著的《欧洲大学史:现代欧洲早期的大学(1500-1800)》一书指出,欧洲早期的现代大学比中世纪大学更加远离社会,因为现代大学里的人文主义教师更加强调大学和知识对于他们自己和学生的精神或道德价值。该书还指出,尽管民族国家加强了对大学的控制和管理,但是大学教师并不必然失去他们在教学任命上的权威,学术质量也总是得到保证的。由于国家仅仅是一种松散的组合,因此大学得以保留了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而且,从中世纪大学继承的传统学术权力和威望也没有那么容易被取消。另外,不可否认的是,大学机构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得到了迅速的扩张。在1500-1800年间,欧洲大约出现过190所大学。尤其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地区由于在反对天主教的过程中形成的神学和政治方面的原因,使得不同的统治者创建了许多新兴的大学。

我们暂且不论民族国家形成时期大学使命发生这种转型的是非功过,但大学自1500年以来已经逐步转变为世俗的、国家的和民族的机构,这却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历史事实。中世纪大学形成的教学的使命开始从属于“为国家服务”的使命。国家和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较为默契的共谋关系,大学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人才和合格的公民,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鼓吹者和“卫道士”,而国家则保护大学的行动并给大学以适当的支持。随着新兴民族国家对大学控制的加强,大学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精英的培训任务和角色得到了强化。因此,为了建立有效的国家官僚体制,政府要求大学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大多是世俗的、实用的技能技巧。与此同时,大批新兴的年轻贵族为了在政府获得高级职位而进入大学。[13]

大学与国家和社会在历史的博弈中形成的这种关系已经成为大学血液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欧洲以至全世界的大学都是国家的机构,大学保留了它在早期形成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使命。各个国家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高等教育,将高等教育看作是实现社会结构变革、经济增长以及科学技术革新的工具。这些状况得以产生都是受到早期大学在民族国家形成时期拓展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新使命的遗风的影响。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从未创建过国家大学的国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无论它的公立还是私立大学都变得越来越依靠联邦政府的研究资助了。美国政府对大学进行研究资助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学更好地履行与国家利益相关的职责。[14]

05

周廷勇,熊礼波:西方大学使命的变迁及其历史效果

三、现代西方大学使命的三次

转型

(一)大学研究理念的确立及影响

欧洲大学在经历中世纪时期发展的巅峰之后陷入了僵化和保守,西方民族国家形成时期形成的以教学服务于国家建设的使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中世纪大学的危机。然而,在经历西方民族国家形成时期的短暂复苏后,大学却又一次陷入衰落,成为一种僵化的、没有生气的机构。譬如:德国在1500年以前,其境内约有16所大学,到16世纪初期在校大学生人数共有4200人,在19世纪以前,在校生最多的时候在8000-9000人之间。但在1500-1800年间,德国的许多大学被迫关闭,在校生人数一度降低到只有650人。[11]128-130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各国大学都积极开展改革以应对大学面临的这种衰落趋势。德国的大学改革走在了那个时代的前列。尤其是普鲁士于1809-1810年创建的新柏林大学为民族国家时期显得有些僵化和衰落的大学带来了一丝新鲜空气,正是这“一丝”空气推动了西方大学使命在现代的第一次转型。柏林大学的创建者洪堡(W ilhel m von Humboldt)依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为新柏林大学确立了研究的使命,同时组建了研究所以推动大学研究理念的实现。正是这个研究使命的开创和确立,使得大学又一次获得了生机。

当然,研究并不是大学的一种新兴活动,在文艺复兴时期的1475-1600年间的大学课堂上,一些深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的优秀教师在讲授课上将自己独创性的研究结果介绍给学生时,采取了一种专题式(p r oble m2oriented)的教学方法。[15]这种静悄悄的变化是大学研究活动的萌芽,但由于当时大学的研究活动缺少理念和制度的支撑,与当时“为国家服务”的大学理念相比,大学的研究理念所发出的声音实在是太微弱了。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之所以成为我们追溯现代大学研究使命的源头,乃在于他为柏林大学奠定了研究的理念,并创建了实现这种理念的机制和载体。洪堡当时提出了一条基本原理:“聘用可以聘到的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给予他们完全的自由去从事他们的研究”。这条原理后来又衍生出三条著名原则。第一,教学和研究相结合。这条原则的重心在于确立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但必须与教学结合起来。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学术自由包括‘学的自由’和‘教的自由’,允许学生学习任何课程,也允许教师自由探究。国家应该保护学术自由免遭政府权力的横加干涉。第三,确立文学和科学学科的中心地位。这些学科主要包括‘天文学、生物学、植物学、化学、古典文学、地质学、历史学、数学、语言学、哲学、物理学和政治科学’。不仅如此,洪堡认为,还应该提高传统文法学科教师的地位,将他们与神学、法学、和医学的教师一视同仁。纯粹研究在大学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6]柏林大学创建的研究所、所发展的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席明纳(se m2 inar)成为实现这些原理和原则的载体和平台。麦克莱兰(Charles E.McClelland)说道:“德国大学享有的‘学术和发现的中心’的荣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大学古老的躯干里所包括的这些(指研究所)有生气的机构……到1914年,研究所似乎惊人地实现了洪堡的梦想,使成千上万的学生和教授‘为科学而生活’。”[17]

柏林大学的理念和模式成为后来德国大学的典范,并逐步扩散到美国、英国以至全世界,科学研究成为大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管今天许多研究是在一些独立的研究机构进行的,但大学仍然保持了研究的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对全世界的大学机构产生了不同凡响的影响。大约从1900年开始,德国大学模式及研究的理念就对全世界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德国学者及其学问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和尊敬,德国的科学研究和实验研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那些曾经在德国的研究所和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过的外国人回到自己国家后主动传播和践行德国大学的研究理念。例如,美国于1876年创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创办之初就借鉴、采纳了德国大学的研究理念和研究生教育形式。到了1910年的时候,研究的理念就已经在美国大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18]177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德国大学的研究理念也对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产生过重要影响。确如希尔斯所说:“1810年创建的柏林大学是大学历史的转折点。以后世界各地的所有大学几乎都是在效仿柏林大学的基础上创立的,它们被深深地打上了柏林大学的烙印。几乎所有的大学改革都是以柏林大学为榜样的。”[19]235

15

周廷勇,熊礼波:西方大学使命的变迁及其历史效果

(二)大学民主化使命的产生及影响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引发了西方大学使命的第二次转型。民主化是这次大学转型的主题,它要求大学服务于个体,尊重个体的权利,充分发挥个体的价值。尽管以往的大学所强调的教学、研究和为国家服务的使命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教育的基础上的,但却从来没有像美国大学这样鲜明地提出对个体权利的尊重。这种新的大学使命是在美国政府建立公立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被人们创生的,美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精神气质对大学使命的这种转型有重要影响。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相比,1776年建国的美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民主的民族国家,它的宪法宣称保护个体的权利。以杰斐逊(Thomas Jef2 fers on)为首的建国者希望通过教育增强年轻一代人的自由和自治的共和主义价值观,以保持新生共和政体的生命与活力。因此,美国建国者们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都非常热心。起初,他们曾构想创办一所国家大学,但终未如愿。然后,他们把关注的重心放到了州立大学的创建上来,从而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州立大学运动。到1862年通过《莫立尔法案》时,美国已经有20个州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州立大学。[20]州立大学的创办为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它较好地体现了美国建国者的共和主义的价值观。自此,民主作为一种新的理念被纳入到美国高等教育中来,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美国大学逐步取代德国大学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民主的理念逐步向世界范围内扩散。正如高等教育史学家布鲁贝克(John S.B rubacher)和鲁迪所指出,“民主”是美国高等教育最为独特的特征。这种特征源于美国的政治环境。直到现在,它还是美国高等教育与欧洲传统大学相区别的主要特征。[21]59-64

当前人们经常使用的“入学机会”、“教育机会均等”、“多样性”等词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的民主理念。随着民主理念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及其发展,人们对民主理念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理解。根据威塞(Laurence R.Veysey)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改革者们对“民主”一词至少有六种不同的理解,而且这些理解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冲突和矛盾。第一,“民主”被看作是学习领域上的平等。第二,“民主”可能意味着平等对待学生。第三,“民主”指的是平等的入学机会。因而应该减少学费、降低入学标准,接纳穷人、妇女和少数民族学生。第四,民主的大学应该促进个人的成功。第五,“民主”的大学应该向整个社会传播知识。第六,将大学看作是普通人的意志的奴隶。[18]63-65

从上述对民主的定义和使用情况来看,很难说哪一种看法能够反映出“民主”一词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本质。然而,这些相互冲突的民主观念使得美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受到挑战并发生巨大变革。这些观念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美国高教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开放”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在民主理念的影响下,美国高等教育的招生数和入学率在1930年就已经超过了欧洲国家的大学。[22]最重要的是,民主理念促使大学深入思考它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促使大学向社会各阶层开放,并能够让任何人在大学里都能找到任何学科的教育。譬如: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威斯康星理念”鲜明提出:大学发展必须与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大学只有在服务于社会需要的基础上,自身才有可能走向兴盛。[11]284随着美国自身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发展及其对世界各国的强大影响,大学的民主理念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各国兴起了广泛的教育民主化运动。高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价值、对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和满足以及高等教育的开放性等诸多问题在其他国家高等教育领域也得到了相当热烈的讨论。

(三)大学公共服务理念的形成与论争

随着民主理念在美国大学的影响的日益扩展,公共服务作为大学的使命正式走入公众的视野。美国现代大学的公共服务理念是其大学民主理念自然发展的产物。1862年和1890年,美国两次立法通过《莫里尔法案》,以土地赠予的办法资助州立大学,要求大学拓展其在农业和机械科学方面的教学和服务活动,从而开启了美国大学服务社会的历程。公共服务指的是:大学有责任为公民提供有用的知识和严格的学术研究训练。但如今人们常常将公共服务与大学教师的“内部服务”和“专业服务”相混淆,或是将其理解为针对本科生的公民教育或民主教育以及多元文化教育。[21]317

公共服务的理念并非美国人凭空创造。据威塞考证:公共服务的理念可以追溯到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功利主义科学观和启蒙思想的实际技能教学,还稍稍受到了约翰?斯图亚特?密

25

周廷勇,熊礼波:西方大学使命的变迁及其历史效果

尔(John StuartM ill)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18]12罗宾(Julie A.Reuben)进一步确证了这一点。她指出:“在19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之间,大学领导者采纳了这样的观念,即科学主要不是一些知识,而是一种创造新知识的工具。依据这种科学观,他们重新界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意义;他们没有去扩展教育的范围,而是试图使大学的各个方面都成为‘科学的’。”[23]在这种科学观的影响下,从1865年到20世纪早期的进步主义时代,美国大学的改革者们都提倡公共服务的理念,在他们看来,如果大学不改变自身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学就将灭亡。威斯康星大学是20世纪早期州立大学中践行公共服务理念最为彻底的大学,它承诺对全州所有人的服务。它除了强调学术自由和学习自由的传统理念外,它还特别强调大学必须参与到州的事务中,必须与州政府密切合作,将全州作为自己的教学场所,从事各种类型的学术研究。这些思想将公共服务的理念提升到了与教学和研究的理念的同等重要的地位。

公共服务的理念进入美国大学并非一帆风顺。19世纪,美国大学从德国引入了研究型大学的思想;从英国引入了强调本科生教育以及学生智力发展和道德情感教育兼顾的教育思想。[24]69这两种教育思想与公共服务的理念并不能够和谐相处。在传统大学中,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是以大学自身的利益和标准来进行的;而当公共服务的理念进入大学后,尽管大学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开办的课程而将高深的知识传播给公众。但是,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很容易受到公共需求的奴役,从而容易丧失自身的标准和方向。正是如此,在美国关于大学的公共服务理念的争论一直成为办学者和学术人的主要论题之一。

在20世纪早期,公共服务的理念就受到较为严厉的批评。威塞对20世纪初期美国大学校园里存在的关于公共服务理念的争论做出了描述和分析。他指出,这些争论的范围涉及公共服务理念所引起的校园官僚作风、师生之间的鸿沟等方面的问题。[18]264-338维布伦(Thorstein Veblen)认为,大学的公共服务理念的形成根源于商业力量和商业原则,大学作为知识探究和发现的机构在商业力量的影响下偏离了知识探究和发现的方向,悠闲、好奇与创造性已经远离人们,而功用和机械化成为现代学习的主要目的和特征。[25]沿着维布伦的批评方向,当代关于公共服务理念的争论逐渐发展到商业力量对大学教学和研究使命的压力这样一些主题上来。希尔斯指出,尽管大学以不同的方式服务于社会给大学带来了许多发展机会。但大学获得的这些机会也可能是实现大学研究理念的障碍。因而,当面临这些机会时,大学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大学能够得以存在的根本理由;思考一下大学的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学术自由的理念。[19]247-248艾伦?布鲁姆则进一步呼吁:作为众多利益集团中的一个,大学应当永远把长远的问题作为中心,从而抗拒那种事事为社会服务的倾向,随时警惕自己的利益由于人们要求它更加实用,更为适应现实,更受大众喜爱而受到伤害。[26]

尽管大学公共服务的使命受到如此多的非议,但由于现实中大学不仅占有丰富的知识和科技资源,而且还获得了大量的公共资助,因而大学应该有义务像公共事业单位那样利用独特的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最重要的是,随着大学与社会的交流日益广泛,将大学与社会隔绝开来是不明智的,这会在相当的程度上牺牲专业教育质量、应用型研究、社会性批评和专家建议为代价。基于这些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各界要求大学加强公共服务的理念的呼声日益高涨。博克重新肯定了美国大学公共服务理念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美国大学为解决美国的社会问题以及在促进学生的公民责任感方面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27]博耶(Ernest L.Bo2 yer)通过更为灵活地对教学、研究和公共服务理念的界定而揭开了学术幻象的新面纱。将公共服务理念融合到了大学传统的教学和研究的使命中。[28]美国大学的公共服务理念正是在这亦扬亦抑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共服务的理念显得更为理智、多元和多样。教学、研究和公共服务以及为国家建设服务的大学理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融入到美国的大学体制中。埃里克?阿什比(Eric A ssby)将美国大学确立公共服务理念看作是一项杰作和壮举。他说:“美国对高等教育的贡献是撤除了大学校园的围墙。当威斯康星大学的范海斯校长说校园的边界就是国家的边界时,他是在用语言来描述大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罕见的改革创举。历史已说明这是一次正确的改革,其它国家现在已开始纷纷效仿这种美国模式。”[24]73

35

周廷勇,熊礼波:西方大学使命的变迁及其历史效果

四、结 语

尽管大学使命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事件得以产生的时空已经远离我们,而且经过记忆的选择已经起了变化,并远远地把我们抛入现实之河;尽管回顾历史并不能保证旧事不重演,但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历史确可为现状的考量提供一种实用的框架。正如金耀基先生曾指出,我们应该从“历史的”和“全球的”视野来把握和研究大学的使命。[1]11-16对西方大学使命在过去将近千年里的变化线索进行粗线条的再现之后,我们一方面深切地体认到,“大学的历史从来是在内部逻辑和外部对抗中谱写的”[29]5;也不得不服膺于阿什比的观点:“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30]。另一方面这也激起了我们的问题意识,让我们思索西方大学使命的这种发展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历史效果等问题。在回顾西方大学使命变迁的历史脉络后,我们对于这类问题有两个发现:

第一,大学作为一种学术建制的独特机构得以延续到今天,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益于大学使命的演变和发展。大学使命的“变”与“不变”的辩证交替,是大学永葆生命活力的秘诀。上文的叙述已经有力地表明:西方大学使命的每一次演变、发展和创新,都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大学在历史上遭遇的种种危机,从而激发了大学的活力,推动了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确立了大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这是西方大学使命的发展演变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历史效果。

第二,多样化的使命系统为当今认识和处理大学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深刻地影响了人们思维和言说大学的方式,而人们的这种思维和言说方式又反过来对大学的发展方向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对外在环境的压力的一种反映方式,大学使命的演变和发展并不是疾风暴雨似地“废旧立新”,而是大学在自身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的改造和吸收而循序渐进地“推陈出新”。如今,大学使命不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这种多元化的发展得益于大学在历史进程中的不断创新、开放和积淀。自纽曼《大学的理念》出版以来,大学使命得到了广泛的讨论。教学、研究、公共服务和民主已成为我们理解和言说大学时最重要的词汇。奥尔特加?加塞特在其著作中对多元化的大学使命做出了经典的表述。尽管他指出,学术性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文化的传授和政治领导人的培养应该是大学最重要的四个使命;然而,由于他看到,那种塑造一个统一的大学模式的企图在今天是注定要遭遇挫折的,因而他“先见”地表明自己并不想以此为依据“创造”一个新的大学模式。[31]一言以蔽之,时空的变化和流转并没有褪去大学使命的各种样式,正是因为西方大学使命在历史上客观存在的这段发展演变活动,使得人们在处理现代大学面临的问题时,总是去回味那种被当作可以从中获得某种教益的救命稻草的传统和过去,畅想他们能够给予今人的启示和意义。这是西方大学使命的发展演变留给我们最为重要的精神遗产。

克尔(Clark Kerr)说:自1500年至今,大学就一直生活在一个对它抱有企图的民族国家的世界中。[29]5不仅如此,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又面对着来自“扁平化世界”的挑战。在我国学术界和实践界日益重视大学使命的背景下,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一种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大学使命乃是在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才形成的,因而要让大学声称的使命与行动中的使命互为印证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严肃思考: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的21世纪这样一个独特时代,在与外在环境的抗争和协调的过程中,大学应该怎样汲取它曾经留下的精神和使命遗产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和民族的留给后世的遗产。□

参考文献

[1]金耀基.世纪之交谈大学的理念[J].世界教育信息,

2000(3).

[2]李强.大学理念再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

(2).

[3]朴雪涛.大学理念:意义的阐释与范式的转换[J].教育

研究,2008(7):44-48.

[4]Cobban, A. B.The M edieval U niversities:Their D evelop2

m ent and O rganization[M].London:Methuen&Co.

L td.,1975:235.

[5]Haskin,C.H.The R ise of U niversities[M].Ithaca,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57:25.

[6]Heer,F.The M edieval W orld[M].Ne w York:M ent or,

1962:302.

45

周廷勇,熊礼波:西方大学使命的变迁及其历史效果

[7]涂尔干,E.教育思想的演进[M].李康,译.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3:225-226.

[8]Chap lin,M.Phil os ophies of H igher Educati on:H ist orical

and Conte mporary[R].I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 igher Education(Vol.7.).San2Francisco:Jossey2Bass.

1977:3204-3220.

[9]Rudy,W.The U niversities of Europe,1100-1914,A H isto2

ry[M].A ss ociated University Press,1984:32.

[10]纽曼,J.H.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1.

[11]贺国庆,等.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3.

[12]Rashdall,H.The U niversities of Europe in theM iddle A ges.

(Vol.1)[M].Oxford,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1:581.

[13]R idder2Sy moens,H.de(Ed).A H istory of the U niversity

in Europe:V ol.2.U niversities in Early M odern Europe (1500-1800)[M].Ca mbridge,England:Ca mbridge U2 niversity Press,1996:113-153.

[14]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2:39.

[15]Grendler,P.E.The U niversities of Italian Renaissance

[M].Balti m 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2: 242-246.

[16]Fall on,D.The Ger m an U niversity:A Heroic Idea in Con2

flict w ith the M odern W orld[M].Boulder:Col orado A ss oci2 ated University Press,1980:10-34.

[17]McClelland,C.E.S tate,Society,and U niversity in Ger2

m any,1700-1914[M].Ca mbridge,England: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286.

[18]Veysey,L.R.The Em ergence of the Am erica U niversity

[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5.

[19]Shils,E.The Calling of Education:The Am erica E thic

and O ther Essays on H igher Education[M].Chicago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7.[20]Johns on,E.L.The“O ther Jeffers ons”and the State Uni2

versity I dea[J].Journal of H igher Education,1987:58.

127-150.

[21]B rubacher,J.S.&Rudy,W.H 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2

tion:A H istory of Am erican Colleges and U niversities[M].

Transacti on Publishers,Ne w B runs wick,Ne w Jersey.

1997.

[22]Jarausch,K.H.H igher Education and Social Change:

So m e Co m parative Perspectives.In K.H.Jarausch(Ed).

The Transfor m ation of H igher L earning,1860-1930:Ex2 pansion,D iversification,Social O pening,and Professional2 ization in England,Ger m any,Russia,and the U nited S tates [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9-36.

[23]罗宾,J.A.现代大学的形成[M].尚九玉,译.贵阳:贵

州教育出版社,2004:69.

[24]博克,D.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

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5]Veblen,T.H igher L earning in Am erica.Transaction Pub2

lishers[M].Ne w B runs wick,Ne w Jersey.1993:1-42. [26]布鲁姆,A.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M].缪青,等,译.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79.

[27]Bok,D.U niversities and the Future of Am erica[M].Dur2

ham,NC:Duke University Press,1990:2-11.

[28]Boyer,E.L.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 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ship[M].Princet on,NJ:Carnegie Foundati on f or the Advance ment of Teaching,1990:16-80.

[29]克尔.C.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

[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0]阿什比,E.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滕

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7.

[31]奥尔特加,J.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译.杭州:浙江

教育出版社,2001:61.

(责任编辑 刘 鸿)

55

H ighlighted Absrtacts 2009年第2期

211

should be gradually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thr ough combing the syste m of traditi onal Chinese culture,the world’s hu manistic ideals and current moral standards.For those moral concep ti ons of feudal s ociety,we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f or m by giving them ne w meanings.W e should inherit selectively world’s common cultural heritage like“Freedom,equality,fraternity”and other hu manistic ideol ogies.The key t o civic educati on is that while inculcating the right moral values we should keep a good moral envir on ment,guide peop le t o reflect on their own behavi or regularly and gradually for m good habits in behavi or thr ough sincere observance of the rules in everyday life.

Key words:moral educati on;civic educati on;moral values

Exam i n a ti on s to HE Publi c Serv i ce System i n the UK and Its En li ghtenm en t

W ang L ike P44

Abstract:Traditi onally,there have been no nati onal entrance exa m inati ons t o higher educati on instituti ons by the govern ment,and uni2 versities ad m issi on require ments are mainly vari ous types of qualificati ons.W ith their devel opment and evoluti on,exa m inati ons t o 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ca me int o being in the UK,in which the govern ment,exa m inati ons bodies and regulat ory bodies carry out the sys2 te m p r oject cooperatively.Successful i m p lementati on of the syste m insured equality and efficiency,which gives us enlighten ment in the refor m of i m p le mentati on of entrance exa m inati ons t o HE I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UK;Exa m inati ons;public service syste m;enlighten ment

The Changes of W estern Un i versiti es’M issi on s and the H istor i ca l Con sequences

Zhou Tingy ong Xi ong L ibo P48

Abstract:Since the birth in the M iddle Ages,western universities have gone thr ough three i m portant hist orical stages:the M iddle A2 ges,the for mati on peri od of nati onal states,and the modern s ociety.Subject t o the changes of their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 on ments, western universities have devel oped a variety of m issi ons.The changes of western universities’m issi ons resulted in t w o maj or hist orical consequences.First,every evolve ment,devel opment or innovati on of western universities’m issi ons hel ped s olve vari ous crises that they encountered,i m p r oved their vitality,and made the m come fr om the edge of s ociety t o the center,which,theref ore,hel ped estab2 lish their p rivileged status in the advance ment of hu man civilizati on.Second,a diversified m issi on syste m of western universities arising fr om a l ong changing hist ory p r ovided us with rich ideol ogical res ources t o identify and cope with what we are facing t oday.This has p r of oundly affected the way how peop le think and talk about universities,which,in turn,p r oduced p r ofound effects on the devel opment of universities.

Key words:m issi on;changes;hist orical consequences

A D iscussi on of the Thought of Appo i n t m en t of Teachers of W estern i za ti on Group

W u Hongcheng P56

Abstract:I n order t o conquer the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the W estern p r ofessi onal disci p lines,theW esternizati on Gr oup t ook the e mer2 gency measures of hiring foreign teachers.The rule was that the gr oup should sign contracts with those who had genuine talents.The gr oup didn’t think they would do that for l ong.Fr om an objective vie w,the idea of hiring f oreign teachers has had a p r of ound hist orical influence on modern China.

Key words:W esternizati on Gr oup;W esternizati on School;appoint m ent of teachers;disci p lines;teacher educati on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邓恒 摘要: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大学生提出了更新的挑战。今天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同时我们又面对着各种敌对势力的挑衅,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来维护祖国的统一。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生思想;和平与发展;现代化建设;祖国的统一。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是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时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是承上启下的时代,继承自“五四”运动以来大学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一切优良传统,迎接挑战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继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传统,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是中国沿着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自觉担负起挑战,敢于迎接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挑战,迎接这些挑战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即党和国家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我们大学生承担起这一项历史重任。 一、社会基本状况。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各种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大发展大融合的世纪,社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也将步入世界强国行列,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将自己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骨干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人是生产力中最有决定性的力量,因此不断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的劳动技能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代国际竞争在很程度上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但最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能力,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加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先进文化不仅包括科学技术方面的文化,还包括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科学文化固然重要,但思想道德修养在某种意义上说更重要,有人说,一个只有道德而没知识的人是次品,而一个有文化而没有道德的人是危险品。思想道德的修养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保证我们能够正确运用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够保证我们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使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而不为邪恶势力所用,现代社会各种欲望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如何在这些欲望中正确地选择?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当成自己的努力方向,就是必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使命同时还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对祖国建设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并且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探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的特点:①社会竞争就业压力加大,高学历就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客观上就成为了大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②关注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将国家的发展与自己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③大学生中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在不断增加,党校培训也有些"应接不暇"了,这都反映出大学生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了。④大学生不仅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且更加注重社会实践,自觉的接触社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全方位的锻炼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⑤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比较开阔,束缚他们的"传统观念"在这一代学生身上很难看到,他们求新、求变、追求最好,且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以上这些反映出这一代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主流,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2、教育的有效性

大学的使命与精神

作为大学而言,它是培养社会较高层次人才的专门机构,它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使命。而根据这些独特使命,大学就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精神。一个大学长期养成的独特精神,就是这个大学的灵魂。大学如果没有精神了,毫无疑问就是没有了灵魂。可想而知,一所没有灵魂的大学,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事实上,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大学的使命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四书》之首的《大学》开宗明义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应该认为,《大学》是我国的古代学者从宏观上思考教育使命的最早最系统的文献。虽然当时的“大学”不能与今天的大学完全划等号,可能在程度上要低一些,但如果我们考虑到当时教育的普及程度远不及今天,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当时的“大学”与今天的大学也应该有相同之处。这句话实际上非常清晰地表明了“大学”的三重使命:一是“明明德”,就是“大学”的第一要义是培养学生光明的德行。二是“亲民”,显然这是指“大学”必须要担当起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责任,要为民造福。三是“止于至善”,“至善”是一种最高的境界,或者说最佳的状态,就是说,我们的“大学”不管是培养学生的德行,还是为民造福,都要努力追求最高的境界,要深入地去进行科学研究,不能浅尝辄止。 在今天,我国一般把大学的使命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人才,二是进行科学研究,三是服务社会。培养人才,肯定包括对学生的德行、专业知识、身体素质、审美情操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培养。党的教育方针规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问题是:培养学生一定要把“德行”放在首位,要以德行为主,其次才是专业知识等等。德行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它操持着一个人的行动方向,专业知识不过是一个人准备从事某项工作必备的一些技巧。进行科学研究,就是说大学绝不单纯是一个传声筒,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包括教授学生的“德、智、体、美”诸

世界著名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精)

企业愿景:是目标所指状态\结果。和人一样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做一种规划,希望自己能变成,作成什么样的人.那么企业也是一样,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上也会有企业的愿景,也就是带领全体企业员工把企业发展成所要达到的那个目标和成绩! 使命感:是人或组织自我的生命意义的定位。也和个人一样,每个人在社会当中都会产生使命感.那么企业对员工灌输这样的思想是为了和企业的文化相连接让员工在企业内部会干劲十足.企业的使命感一般表现在为社会为员工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贡献!人一旦有了使命感无论做什么都会非常的认真和努力! 宗旨: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比如一个企业对产品,对客户的服务都要灌输一种标准.简单的说企业的口号也算是企业宗旨.这对企业外围的形象很重要.让别人感觉到这个企业做事认真,规范化等等. 从以上阐述中就可以区别三者之间的不同了。不过他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一个企业的建立,企业文化是根基,非常的重要,是一个企业的魂!它们会贯穿整个企业内部所有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形象塑造,员工素质保障等等都有很大帮助.一个企业的精髓所在! 世界著名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集锦 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 19:51 联想集团的愿景是:未来的联想应该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 联想电脑公司使命:为客户利益而努力创新。 联想公司价值观——成就客户、创业创新、精准求实、诚信正直 · 成就客户—致力于客户的满意与成功 · 创业创新—追求速度和效率,专注于对客户和公司有影响的创新 · 精准求实—基于事实的决策与业务管理 · 诚信正直—建立信任与负责任的人际关系 麦当劳的愿景:控制全球食品服务业 柯达的愿景:只要是图片都是我们的业务 索尼公司的愿景:为包括我们的股东、顾客、员工,乃至商业伙伴在内的所有人提供创造和实现他们美好梦想的机会索尼公司使命:体验发展技术造福大众的快乐

大学的使命

刍议大学的使命 ——以湖南大学为例 一、大学使命的概念 1、什么是使命 现代汉语词典对使命的解释是:“派遣人去办事的命令,比喻重大的责任。”江西师范大学眭依凡教授认为:“使命是人们对组织必须承负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亦是人们对组织应有价值的一种判断和要求。”湖南商学院聂正安教授主编的《管理学》中讲:“使命描述组织的远景、价值观、信念,是对组织力图实现的结果和业务范围的正式说明”。 2、什么是大学的使命 综合上述对使命概念的阐述,以及结合大学本身的特点,可以得出大学的使命是总体上描述大学存在的理由与发展前景,是大学在社会实践中所承担的角色与社会责任。 大学使命为大学发展指明方向,它的确立为大学高屋建瓴地构筑了一个目标一致的愿景:既为大学成员理解大学的各种活动提供了依据,保证内部对大学目的与目标取得共识;又为大学外部公众树立了良好的大学形象,从而使大学获得发展的信心和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大学使命能够孕育出具有前瞻性、能够适应外部环境进行自身调整、凝聚力强、纪律严明的组织。总之,大学使命对于大学发展和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3、大学使命与大学目标的区别 大学目标是指一个大学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的,它是大学的管理者和大学的其他成员的行动指南,是大学决策、效率评价、协调和考核的基本依据。 大学目标是完成大学的使命的载体,是随着环境、时间以及条件变化不断调整的一张“列车时刻表”。而大学使命是确定大学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前提,也是战略方案制定和选择的依据。 大学的使命的表述是简洁并且比较抽象的,而大学的目标则细致和具体;一所大学的使命往往是比较稳定的,而大学的目标则要在贯彻使命的前提下随着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二、国外著名大学的使命 1、耶鲁大学的使命:保护、传授、推进和丰富知识与文化。 2、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使命宣言是:“增进知识,在科学技术及其他学术领域,把学生培养成在21世纪服务于国家和世界最优秀的人才”。

西方文学发展脉络

一、西方文学发展脉络 古希腊-罗马文学 中世纪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与其他文学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荒诞派、超现实、新写实、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 从西方文学史的源头——两“希”传统——说起 1 古希腊-罗马文学(世俗人本主义) 海洋文明——“原欲型文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征服 人:原欲、身体、力量、智慧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瑞典学者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对另一方面的反映,都是摆在彼此对立面的、相互照应的镜子。” 2 古希伯来-基督教文学(宗教人本主义) 沙漠文明——“理性型文化” 神:理性、灵魂、顺从、虔诚 人是理性的动物 人与自然的关系:顺从 3 第三传统:北部游牧民族(日耳曼、凯尔特等)旺盛的生命力、好斗性、荒诞神秘 西方文学: 智慧 仁爱 力量三位一体 思考:两希传统特质是二元对立的吗? “神”其实是人性中的理性成分,是人对人的本质理性、精神层面的更高追寻,因此“神”与“人”两个层面共同成就了完整的人,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蕴含着对立统一的二元。

两希精神在西方文学史上的碰撞、融合与提升是理解西方文学发展脉络的关键 二、填空 1. 2.神曲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 3.原名《喜剧》,后被薄伽丘改为《神圣的喜剧》 4.荷马的史诗作品两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5.《伊利亚特》贯穿线索是以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为主线,奥林匹斯山诸神的斗争为副线。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6.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 10.《变形记》作者卡夫卡是表现主义 11.十全十美的悲剧《俄狄浦斯王》 12. 13.希腊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代表作《波斯人》;《七将攻忒拜》;《祈援人》;《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后两本亡佚) 14.《美狄亚》作者欧里庇得斯 15.西班牙第一部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21.宙斯三兄弟有宙斯波塞冬哈德斯 22.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争夺女俘、帕忒罗克洛斯之死 23. 24.《奥德修记》——“一条绳子”结构 25.卢梭:浪漫主义文学精神之父 26. 27.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28. 29. 30.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队领队的即兴表演,又被称为“山羊之歌” 31.但丁设置的两个老师及象征维吉尔————人间、知识、理性贝娅特丽丝————天国、启示、信仰 名词解释 1. 2.哥特(Goth)的含义 1、哥特人的,哥特族的(指曾入侵罗马帝国的一支日耳曼民族); 2、哥特式建筑的(12至16世纪流行于西欧的建筑风格,以尖拱﹑拱顶﹑细长柱等为特点); 3、哥特派的,哥特风格的(18世纪的一种文学风格,通常以神秘、恐怖、凄凉、衰败为特征); 4、指字体,哥特字体的; 5、指颜色,红与黑。 3. 荷马史诗源于民间,是希腊神话传说集大成者,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和古代史诗的楷模。

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历史发展对比

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比 ——从历史角度来辩证看待中西方大学教育差距 摘要:本文对比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着重从高等教育历史文化起源、高等教育制度发展起源、现代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大学教育发展的差异。在充分陈述历史过程之后,本文从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学生本身三个角度辩证看待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总结了中国高等教育现在所处的阶段。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欧美高等教育教育发展史 一引言 在本学期过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目前中国的学术和科技发展的一些现状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让我很受启发。但我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研究生的同学,从学术的角度看很多问题可能都是不成熟。于是,我决定从中国大学教育入手,反思教育对于大学生和学术的影响。 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是很多清华人的梦想。但在中国,近二十年来大学一直面临这样的一个一个困境——无法产生大师。 面对这个问题,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的学术人才在思维上缺少一种人文情怀,在大学里缺少这一部分的教育,这使得这些人才最后仅仅能成长为专家,而进入不了大师的层次。 针对这个观点,本文从中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问题,以一种辩证思维对比分析中国和西方大学教育的特点。 二西方大学起源及发展过程 从传统上来看,西方是科学的发源地,也是近代科学的中心。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回顾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于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西方的科学传统和发展现状是优于东方各国。但是,西方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对于大学、科学、以及大学的人文思考也经历了波澜起伏的几个阶段。 西方科学起源最早的代表是古希腊。在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代表是数学,海洋小国时代的古希腊将数学的地位放在了对未知领域的渴望上,使得科学的发展脱离了功利性。由于古希腊的特有文化特点,使得古希腊自由民主的人文气息也深深的影响了那一个时代的科学家。希腊文化对于西方近代科学的贡献,处于一种奠基意义地位的存在。他们在科学上贡献了跨时代的成果,在思想上甚至为千年之后的文艺复兴打下伏笔。苏格拉底曾提到“我唯一比学生知道的多的是我自 己的无知,而真正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无知。”他们的这一种开放自由批判的人 文精神,为那个时代乃至以后的数千年都奠定了科学在求知方面的底蕴。同时,柏拉图学院的设立开启了西方教学机构的历史。在他的价值观引导下,西方建立一种纯粹的学术与思考传统。从地位上来说,苏格拉底和孔子是相似的,但其不一样的地方,本文会在之后的部分进行分析。 大学在西方的第二个阶段是毁灭和沉寂阶段。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欧洲逐渐进入封建社会,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科学与人文泯灭的时期。教

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大学使命与大学生责任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同学们,你们好! 为了表示对听讲者的尊重,我不应该坐着讲话,而应该到讲台上站 着讲。 我是1月14号就任复旦大学校长这个职务的,到任不久就接到邀请,希望我给学生做一个演讲。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跟同学们一起来聊聊,我经常说,如果大学校长不关注他这个学校里最大的群体——大学生,那他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校长。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团委给我出了一个题目——“大学使命与大学生责任”。这个题目很大,但确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题目。当前,谈这个题目的人不多,想听这方面内容的人也不多,而恰恰复旦的学生提出来叫我谈谈这个题目。这表明我们复旦学生的起点是很高的,因为这个题目既带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个题目又是一个非常难的题目,很容易谈得很空泛。所以准备这个演讲我花的时间很多。芝加哥大学的前校长金普顿(Lawrence Alpheus Kimpton)就曾经说过:“我在这个大学里扮演着一个能说会道的博学家的角色。有时候我对于不太了解的事情要装得像权威一样。另一方面,有些事情我不得不学,有些还要学得很透。”这纯粹是为了公众的形象,但实际上大学校长跟大家一样,尤其我到复旦才两个多月,是这个位置上的一年级学生,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大学的使命以及大学生的责任是非常有意义 的。 一、大学的使命 1、大学的使命在于传承 大学担负着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的任务,这个似乎是大家比较有共识的。大学的这个任务决定了大学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组

织机构,和政府或企业都不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有这样一股思潮,说大学校长要“经营”大学。但是很快就遭到了一大批人的反对。因为强调“经营”就有把大学当做一个大型的公司来进行商业运作之嫌。如果把大学看成是一个大型的公司,那么就忽视了她在知识的积淀与传承方面的重要功能。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即使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也绝对办不出像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这样一所规模很小的名校,根本原因在于大学文化功能构建的独特性。 同时,我要强调大学是一个民族性极其强的教育和学术型机构。国内曾经有这样一种思潮,认为我们应该把国外一流大学当做我们办大学的一个参照物。这在总体上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国外的一流大学简单地当做我们办学的模板。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大学的民族性特征。记得大概几年以前,国际上一个大学排行榜把北大排在了第十七位。那是非常高的。但当时一些头脑非常清醒的教育学者包括北大一些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你要数一数科研成果、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等这些硬指标的话,那么北大根本算不上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但是如果你要看一个大学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以及在这个国家的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那么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能起到像北大和复旦等国内的一 流大学起到的这么重要的作用。 大学的特殊性还在于她有学生,她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们的大学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思想、文化系统化,规范化,将其转变为课程,并且把它传授给学生,把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所有的文明、精神进行传递,这种传递是学者们先进行研究后才能传递的。在大学里面,老师和学生共享着人类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吸收着人类最广泛的精神资源,用人类文化和一切知识财富来充实我们大学生的头脑。他们不仅学了专业知识,比如说医学的、化学的、物理的等等,更为学生一生的精神成长打

大学选修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大学战略规划中使命与愿景的内涵与价值

大学战略规划中使命与愿景的内涵与价值 发展?院校发展? 教育发展研究2006.7A 大学战略规划中使命与愿景的内涵与价值 ! 赵文华 周巧玲 我国大学通过制订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已越来越普遍,因为通过战略管理能够使大 学更清从高等教育文献与管理实践中可以晰地认识自身的目的与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更 好地分配资源。 发现,多数欧美大学的战略规划步骤框架是:确立使命、愿景和战略意图;环境评估;确立目标;战略其中,将确立大学的使命和对愿景的描绘作为制订战行动;战术执行;战 略评估和评价等核心内容。 略规划的第一步。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些西方大学使命陈述的内涵、特征、功能及在战 略管理中价值的研究,以期对我国大学战略管理有所借鉴。 一、大学战略规划中使命与愿景的内涵使命(mission)这一术语与不同领域 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会有不同的含义。美国大学的使命宣言(missionstatem ent,或称使命陈述)经常是“为了设定教育的主要原则及其与公众需求之间的关系”。[1]这种竞争促使学校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研究服务,同时也使资金的来源多样化。 大学使命是指大学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与所追求的价值,是大学存在与否对于其利益关 系人和社会的价值贡献。它明确地揭示了大学存在的目的、大学的核心价值、大学的信念、大学的原则以及大学的自我定义。 大学的使命包括内在使命与外在使命两个方面。大学的内在使命体现了大学存在的价值,突出强调大学对社会的引领,体现大学的独立性;大学的外在使命是大学工具理性、 时代性、实践性的表现,是大学与社会保持协调的现实保证。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 程中,要着力保持大学的内在使命与 赵文华/上海交通大学高教所 教授(上海 外在使命的一致,大学使命既要与社会发展同步,又要保持其管理上的独立性,视野 上的前瞻性,学术上的自由性。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易红郡/刘东敏 【专题名称】高等教育 【专题号】G4 【复印期号】2005年10期 【原文出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京)2005年03期第40~46页 【作者简介】易红郡,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湖南湘潭411201); 刘东敏,北京师范大学副编审。(北京100875) 【内容提要】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中世纪大学向近现代大学的过渡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欧洲传统大学在数量、地域分布、管理体制、课程 结构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种进步为欧洲高等教育 的近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文艺复兴/欧洲大学/变迁 文艺复兴是公元14至16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叛中世纪精神权威和旧价值观念,开创新时代思想文化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文化对于欧洲大学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迅速发展 文艺复兴之前,除个别大学是由国王和教皇创建外,很多大学是在原有学校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发展而自发形成的。如巴黎大学是以巴黎圣母院附属天主教学校为中心,逐渐聚集大批来自欧洲各地的学者和学生而建立起来的一所自然形成型大学。也有一些大学是由学者们在迁移过程中形成的,称为衍生型大学。如许多在巴黎大学学习的英国学者由于受当地官员的迫害,曾多次返回本国,力图建立自己的大学,其中部分师生在英国牛津创办了牛津大学,后来从牛津分离出去的师生又在剑桥建立了剑桥大学。 文艺复兴以后,由于大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先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的大学日益减少,而由国家或教会创建的大学迅速增加。巴黎大学建立后,法国许多城市在原主教学校、法律学校和医学学校的基础上也相继成立了大学。这一时期创办的大学有卡奥大学(1332)、奥朗日大学(1365)、普瓦提埃大学(1431)、多勒大学(1442)、南特大学(1461)等。德国大学起步较晚,直到14世纪中叶才建立自己的大学,此前德国学生大多前往意大利和法国上大学。德国境内创办最早的大学有布拉格大学(1349)、海德堡大学(1385)、科隆大学(1388)、艾尔富特大学(1392)、莱比锡大学(1409)等。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从15到16世纪,德国又出现了第二批大学,它们是弗莱堡大学(1457)、杜宾根大学(1477)、维腾贝格大学(1504)、法兰克福大学(1506)、马尔堡大学(1524)、哥尼斯堡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摘要: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本文将从产生途径及其特点来浅析析它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的开创性意义。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成特点意义 一.中世纪欧洲大学形成途径 1.1政治格局多元化、政治势力多样化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西方著名史学家汤普逊引述过一句评价中世纪欧洲教会地位的话:“中世纪的历史基本上是中世纪教会的历史”。【1】从某种意义上言,可以把中世纪的历史描绘成教会与国家的冲突史。理解中世纪的政治面貌,既要从宏观上了解教会与国家的冲突,也要从微观上明了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冲突。西欧中世纪除了查理时期的短暂统一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形式上统一外,从未真正统一过。小国林立,领主间的冲突不断。此种政治格局,有利于大学从政治“真空”地带破土而生。 在一个农业社会里,土地的拥有量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万能的土地吸引教会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的贪婪的眼光,从而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城市构成盲点。同时,十字军东征后,封建制度在欧洲逐渐解体。封建制度的崩溃,有助于城市的兴起。12至13世纪,自治城市的数量增加了10倍。自治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准备了最适宜的土壤。市民阶级为了贸易上的安全与利益,不得不自己成立“行会组织,这种由商人行会所带头的组织运动,很快为其它阶层人士所效仿。一些志同道合、孜孜不倦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聚于一处,模仿商人行会组织,成立学术团体。此种团体一经形成,即是大学的雏形。当然,学者之团体不称“基尔特,而称为大学校,公开

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评析

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评析 张岂之1,谢阳举2① (1.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2.西北大学环境哲学暨比较哲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在西方历史上,康德首次提出了近代理性化大学理念,为现代大学的科学探索与人文理性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洪堡的大学理念实际上是康德大学理念的实践。以后,纽曼提出了通识教育和智育是大学之本质的理念。二战前后的贾斯珀,首次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以存在哲学为基础的大学理念,其最突显之处在于强调大学应实现人的精神全面发展的整体性。二战后的美国在大学理念上颇有建树,虽声调不一,但总体上是力求实现人的发展,其指导思想是现代人文主义。 关键词:大学理念康德纽曼贾斯珀 中国大学的历史比较短,才100余年。在西方,欧洲中世纪就有大学,后来逐渐向近代大学转变。开始是意大利和法国,随后是英国和德国,至少从20世纪开始,美国后来居上,已建成全世界瞩目的高等教育体系。 我国的大学不能不受西方大学理念的影响。这就需要对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进行一些评析。本文的“大学理念”相当于“大学教育哲学”范畴。 一、康德:大学的理性化

在历史上,第一个对现代大学的学术目的、性质和秩序给出理念层次上规定的,可能是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nuel kant,1724—1804)。有关内容见《学部冲突》(也可译为《学科之争》)。该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哲学部与神学部的冲突”;第二部分是“哲学部与法律部的冲突”;第三部分是“哲学部与医学部的冲突”。这三个部分完成于不同的时间。作为一位哲学家,康德声称纯粹哲学必须探讨三大难题,即我能知道什么(形而上学);我应当做什么(道德哲学);我能希望什么(宗教哲学)。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第一个问题;《实践理性批判》研究第二个问题,并为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可是从批判理性出发,将性质上如此不同的问题放在一起解决,显然步履维艰。因此就有“两个康德”,一个是理性的康德,他反对任何虚假独断的教条,他说只有在受必然规律统治的物质世界,人类才能认识自然,纯粹理性不能证明上帝存在、灵魂不朽和意志自由;另一个是非理性的康德,承认有理性无能为力的精神世界,有不可思议的物自体世界,从道德至善上讲,有必要相信上帝的存在,必须要讲灵魂不死,相信意志自由。以上两方面就是冲突、矛盾。 康德至少在1793年就开始关注大学学部的现实冲突。1793年,他在《仅仅理性限度的宗教》一书的第一版前言中简要地讨论了这一问题,同年他在给学生的回信中说,哲学与神学的和平不过是一种假象,并对哲学家关于教义神学的所谓“理解”和沉默表示不满,他相信争论总有一天会来临。1794年10月前,70岁的康德完成了《哲学部与神学部的冲突》。1795年,有关方面禁止任何教授在大学讲授康德的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在中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开始出现新兴的市民阶级,并在文化教育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欧人扩大了眼界。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种世俗教育形式的中世纪大学出现了。中世纪大学最初是由一些学生和教师按照行会形式自愿结合成的“组合”,旨在某一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来诺大学(以医学着称)、波洛尼亚大学(以法学着称)和法国的巴黎大学(以神学着称)。按领导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两种类型。中世纪大学分文、医、法、神四科,其中文科是其他三科的准备阶段。当时,大学享有许多特权,如大学自治、免除赋税和兵役、迁校自由、颁发教师许可证等。此外,中世纪大学还始创学位制,学生合格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西欧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并从人才上和思想上为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现代欧美一些大学在一些做法上继承了中世纪大学的传统。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着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11、12世纪,由于生产的发展,西欧城市重新形成,这些城市以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为主,从事这些活动的手工业者、商人又构成了城市中的特殊阶层,也称市民阶层,他们是资产阶级的前身。新兴市民阶层具有本阶级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这些利益和需要反映在教育上,便是缺乏满足这种需要的学校,于是,一种新型学校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城市学校。城市学校并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型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比如,由手工业行会开办的学校城为行会学校,由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学校称为基尔特学校。城市学校作为一种学校类型,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在领导权上,最初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从其归属上看,尽管与教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从内容上看,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与商业、手工业等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扩大了教育的内容,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一些程度低的学校,一般使用本民族语

世界著名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精)

联想集团的愿景:未来的联想应该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 联想电脑公司使命:为客户利益而努力创新。 联想公司价值观:成就客户、创业创新、精准求实、诚信正直 ·成就客户—致力于客户的满意与成功 ·创业创新—追求速度和效率,专注于对客户和公司有影响的创新·精准求实—基于事实的决策与业务管理 ·诚信正直—建立信任与负责任的人际关系 麦当劳的愿景:控制全球食品服务业 柯达的愿景:只要是图片都是我们的业务 索尼公司的愿景:为包括我们的股东、顾客、员工,乃至商业伙伴在内的所有人提供创造和实现他们美好梦想的机会索尼公司使命:体验发展技术造福大众的快乐 索尼公司价值观:体验以科技进步、应用与科技创新造福大众带来的真正快乐;提升日本文化与国家地位;做先驱,不追随别人,但是要做不可能的事情;尊重、鼓励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 松下:产业报国 IBM公司使命:无论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都要带动人类的进步IBM公司价值观: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 IBM就是服务 通用电器(GE愿景:使世界更光明 通用电器使命:以科技及创新改善生活品质

微软公司愿景(使命:计算机进入家庭,放在每一张桌子上,使用微软的软件; 微软公司使命:致力于提供使工作、学习、生活更加方便、丰富的个人电脑软件。 福特公司愿景(使命:汽车要进入家庭; 中国移动通信使命: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迪斯尼公司愿景: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 迪斯尼公司使命:使人们过得快活 迪斯尼公司价值观:极为注重一致性和细节刻画;通过创造性、梦幻和大胆的想象不断取得进步;严格控制、努力保持迪斯尼“魔力”的形象 波音公司愿景:在民用飞机领域中成为举足轻重的角色,把世界带入喷气式时代(1950年 波音公司价值观:领导航空工业,永为先驱;应付重大挑战和风险;产品安全与品质;正直与合乎伦理的业务;“吃饭、呼吸、睡觉都念念不忘航空事业”。 苹果电脑公司愿景:让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 苹果电脑公司使命:藉推广公平的资料使用惯例,建立用户对互联网之信任和信心。 苹果电脑公司核心价值观:提供大众强大的计算能力 华为公司愿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华为公司使命: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创造世界最优秀、最具创新性的产品

大学的使命与文化内涵

大学的使命与文化内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杨福家 一、大学的使命 1、什么是大学的使命 耶鲁大学,属于世界最顶尖大学之列,连续几年在美国大学排名中位居第三位,紧跟普林斯顿大学与哈佛大学之后。它成立于1701年,现有学生总数为11483人,其中大学生(耶鲁学院)5316人,研究生(文理研究生院) 2522人,专业学院学生(医学院,法学院,音乐学院等11个学院;均在大学毕业后进入)3552人。它的使命是什么呢?该校在创立的时候就有一个建校使命: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领袖。耶鲁大学是老布什、小布什、克林顿等五六个美国总统的母校。至今为止,培养了530名美国国会议员,还为墨西哥和德国培养过总统,为韩国培养过总理,为日本培养过外交部长等,很多一流大学杰出的校长也毕业于耶鲁大学。随后耶鲁大学又提出了它的基本使命:保护、传授、推进和丰富知识与文化。初看耶鲁大学的基本使命,似乎只是词语的堆砌,但是仔细品味,就能了解,假如使命只有“传授知识”,那么它就对美国近4000所大学与学院都适用;若加上“推进和丰富”,只有3%的大学能够胜任;再加上“文化”两字,就只剩1%;至于能够涉及“保护知识和文化”的,只怕不足3‰。耶鲁大

学所拥有世界最好的稀有图书馆正是承载着这样的使命,例如世界上有些孤本图书资料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总之,大学的使命要有差别性、特殊性,如果一所大学的使命什么学校都能用,那它的表述就不很贴切了。 加州理工学院作为一个单一的学院,它在交叉学科的氛围中,研究科学技术中最富有挑战性的基本问题,同时教育一批杰出的学生成为社会上富有创造性的成员。这里虽然没提到大学文化,并不是说加州理工学院没有文化,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加州理工学院不叫大学,叫学院,规模很小,2005年全校教师和研究员共386名,大学生、研究生共2172名。该校在建校时董事会就规定:“不管什么人做校长,都不能扩大他的规模”。加州理工学院的使命是“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扩充人类知识与造福社会”。正是在这种文化内涵影响下,加州理工学院出现了32个诺贝尔奖、31位得主,为丰富人类知识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32个诺贝尔奖,还有一大批杰出校友,其中包括我国的物理学元老周培源(192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中国原子核物理的奠基人赵忠尧(1930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谈家桢(1936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39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所有这些大师奠定了加州理工学院在世界上的地位。它在航天航空、生命科学和物理学三个领域,是世界一流中的一流!小学校,做大学问,就是

西方大学发展史

大学发展史 一、中世纪大学 在现代历史学的视野中,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已经不再是西方历史上一场可怕的梦魇,相反,它是一个富有独创性的文化时代。大学的孕育诞生,便是最能体现中世纪独创的遗产之一。虽然有人认为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以及中国的先秦时期,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基本上都直接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现代大学的一系列组织结构和制度原则都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这些结构与制度在几百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完善,在人类文明传承、延续与创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世纪大学起源的历史条件 中世纪后期对其后欧洲的发展影响深远,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西方许多的制度框架都开始形成。 1、中世纪早期教育制度的影响 加洛林王朝的改革:查理曼对文化教育的重视、阿尔昆颁布兴建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敕令。 2、知识与学术的复兴 翻译运动:开发阿拉伯文献和希腊文献的努力13世纪上半叶开始,翻译变成了一种主要的学术活动,其地理中心在西班牙。 学术的复兴:经院哲学、大师的讲学(阿贝拉尔)。知识分子的出现 3、城市与行会的影响 经济的复苏和城市的兴起:教育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行会组织:在中世纪的城市里,外来的学者们没有城市的公民权,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就需要一定的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在当时的自治城市中,除了宗教组织之外,行会组织是市民阶级中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行会(guild) 是中世纪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能互相帮助而结成的个人之间的自由联盟,这种联合,对内可以管理和监督自己的成员,对外可以保护组织的利益不受侵害。行会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师傅(master)、帮工(journeyman)和徒弟(apprentice)三个权力和义务各不相同的等级。师傅是行会的正式成员,师傅和徒弟之间订立了某种契约作为行会内部组织的章程。徒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只有获得了师傅称号才能真正成为行会的一员,才可以独立从业。在中世纪强大的教会势力和封建势力控制下,行会是最能保持一定自主权的组织形式,学者们看到了这种组织形式的好处,也开始模仿工商业行会组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行会。 (二)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方式、阶段和地理趋势 有关最早大学的争议:萨莱诺大学、波伦亚大学、巴黎大学?

关于确立我校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思考

关于确立我校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思考 大海风 广贸教育办学二十年,从小到大,弱变强,历经风雨阳光,进入了第二个二十年,可以说,今年是广贸学校第二个二十年的起始年。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要清晰我们的过去,设计、规范和选择我们的未来。我们必须有新的思考:我们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什么? 这是一个严肃而有意义的考试题。当我们每位员工,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像小学生一样,凝视着天花板,想了又想,似乎有太多的疑问。在我们的前二十年,我们勇敢、探索、学习、奋斗,做对了很多,但也存在有迷惘或者天真、本能、麻木、自大,甚至在无知者无畏的状态下度过日子。 当我们越过二十年,继续前行的时候,我们依然需要选择。有一位曾在联想当过经理的老板说,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或者只有一条路可走,而是,当你有了选择能力的时候,你如何选择,这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每条路上都有诱惑和风险,于是,人生开始接近“四十而惑”。其实,当一个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也面临着这样的“惑”。五年一“惑”,十年一“惑”,二十年一“惑”,就像一个人一生一样。因此,必须明确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愿景是什么?价值观是什么? 那么,我所理解的使命是什么?在我心里,“使命”一词本身就有着伟大的意味,一听到这个词,心里就充满了力量感和高尚感。我觉得,使命一定是利他的。因此,一个学校的使命一定是利于受教育者的,利于社会进步的。正因为一个学校的使命是利他的,利于社会进步的,这个学校的师生员工的奋斗动力才能持续,才能不断有做大事业的动力。利他让我们产生高尚感和幸福感。 学校作为社会组织必须回答:我对他人,我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意义是特殊的,而非笼统的或者带有普遍意义的创造财富、促进社会进步之类解说。一个学校的意义一定是特殊的,比如,新加坡的教育使命:塑造新加坡的未来。又如,新加坡自治中学丹绒加东中学的使命是:在一个倡导创意与求变的环境里,开拓学生潜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领袖技能。又比如企业的使命,以英特尔为例:成为全球互联网经济最重要的关键元件供应商,包括在客户端成为个人电脑、移动计算设备的杰出芯片和平台供应商;在服务器、网络通讯和服务及解决方案等方面提供领先的关键元件解决方案。由此可见,这个意义一定是特殊的,个性的。 带着为他人造福的伟大意义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寻找合作和帮助,贡献力量和智慧,那么,我们到底走向哪里呢?我们的目标在哪里?我的愿景到底是什么?使命在天空召唤我们,我们必须选择到达终点的路标,这就是愿景。愿景体现了学校领导的立场和信仰,是学校最高管理者头脑中的一种概念,是最高管理者对学校未来的设想。是对“我们代表什么”“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学校?”的持久性回答和承诺。是指学校的长期愿望及未来状况,组织发展的蓝图,体现组织永恒的追求。例如,新加坡伯明翰学院的愿景是:“跨越设想与实现的鸿沟”。我国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愿景是:“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一流会计学院,并致力于服务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学校愿景不断地激励着师生员工奋勇向前,拼搏向上,实现目标。 学校的愿景是在价值观的指导下确立的。学校核心价值观是有关学校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它是从多样的学校价值观中抽取的带有基础性的或能够为不同价值主体共同选择的价值目标。(石中英)从哲学上说,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一种观念。而学校价值观是学校领导所提出的,也是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学校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