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

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
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

凸显学科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根据活动组安排,由我来就文科核心素养与高效课堂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我是教语文学科的,与政史地等学科有一定联系,英语学科有其特殊性,我的内容如果有不妥之处,还请大方之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解

二、新源二中“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三、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的落实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解

(一)案例分析

〖案例1〗有人作过调查,一名大一学生,高考的数学成绩是120分,在其入学后,重新让他做6个月前的高考数学试卷,得分只有80分。尽管这只是个案,但是我们相信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什么同一份试卷,同一个人测试,成绩却如此悬殊?

大多数人会说:这很正常,忘了呗!“忘了”两个字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我们是靠记忆来获取知识的。

教育思想家爱因斯坦在九十多年前曾引用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段话“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的东西。”遗忘的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剩下的就是能力和素养。这段话很好的诠释了教育现状所反应的问题。那就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提升人的素养,而不是掌握知识本身。

【案例2】学生在高考中失分因素分析

考生的阅读能力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中、高考)。其中文科占失分总量的1/2左右,理科占失分总量的1/3左右。

结论一、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亟需提高

这个问题没有引起教学的足够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因而至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对涉及的一些重要事物和事实认识不全面,对重要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到位,是学生失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二、知识理解深度不够

独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等思维和论证的能力,即独立思考能力不足,仍然是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

结论三、独立思考能力欠缺

阅读能力是所有学科能力基础;理解能力是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更是素养提升的桥梁。能力和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了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而我们目前又教了什么?这

些问题都是我,我们在以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

近年来的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事件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总要求

2013年5月教育部启动核心素养研究

2014年12月启动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

2018年1月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1. 什么是素养?

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养。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化学,不是让他成为化学家,因为这毕竟是极个别人的事。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化学和没学过化学有什么差异?化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

心素养。

2.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框架图)

综合表现为(1)人文底蕴、(2)科学精神;(3)学会学习、(4)健康生活;(5)责任担当、(6)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十八个基本要点。

3.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表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这也是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所必须具备的);是学生在语文等文科科目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新源二中近年来致力于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教科研水平,走内涵发展之路,我们一直在路上,具体情况就是我要交流的第二方面的内容:

二、新源二中“三学”课堂教学模式

1、2016-2017(下):提出“三有效”“三评价”教学理念

2、2017-2018(上):初步提出“三学课堂”教学模式

3、2017-2018(下):深度推进“三学课堂”教学模式

4、2018-2019(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纵深探究

“三有效”:有效思路,有效备课,有效课堂

“三评价”: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

“三学课堂”模式,即带着问题自主学(自学),围绕问题合作学(研学),定向问题演练学(练学),牢固确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先练后评、先自学后合作”的教学观,坚持“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问题为导向、活动为载体、训练为主线,目标达成为主旨”的课堂教学原则。逐步形成具有二中特色自主课堂、能力课堂、探究课堂、高效课堂。

特别是本学期以来,新源二中以“三学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凸显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三、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的落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呢?

(一) 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彼此接纳、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其次要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帮助。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研究学生的学习效果。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的空间让给学生。(李秀玲主任公开课《梁任公》)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三点)

1、借助圈点批注品味任公形象。

2、过品读文章,学习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

3、感受文化名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圈点批注法,归纳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体察任公爱国忧民情怀。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圈点批注

学生:预习课文,做好批注,并查找任公资料。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1——解题梁任公是谁?

知识梳理2——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3——文章结构

【问题探究】

(一)初识任公

概括的叙述和精彩生动的细节描写,用作批注的方法加以分析。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批注品人

归纳总结2——批注品文

小结:精妙处必写赏析,困惑处必写质疑。

【问题探究】

(二)再识任公

1、先生读到《桃花扇》时,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2、读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为何又张口大笑了?

3、演讲开始为什么引用《箜篌引》?

再识任公——资料助读1

再识任公——资料助读2

再识任公——资料助读3

【实践演练】好的文章善于写细节,并能表现出美来,请以《记XX的一次讲课》为题,写一篇文章,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二).重视阅读教学,提升能力和品格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文科科目或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旨归。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从具体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或者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认知的依据。因此,阅读教学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涵泳文本,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李清照的《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瘦”本为病态,是不美的,

然而词人却把它写得很美,原因何在?教师若能指导学生品味、咀嚼词作以黄花设喻的句子,思考“黄花”形象虽瘦而风姿秀美的特征,便能准确理解比黄花还瘦的“人”是多么的风姿秀美、协调雅畅;再从“帘卷西风”的氛围,即西风乍起,竹帘腾空的环境可以想象出憔悴的女词人与与门外的黄花是多么的相互映照,是多么的富有诗意之美?

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和地理、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教与学联系也非常紧密。比如,有很多地理景观描写的语句就相当优美,在描述“中国疆域”经度跨度大时,教材上说中国“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西部岶米尔高原繁星满天”,学生在体会文字的优美的同时,也能掌握由于东西跨度大带来的不同时间的知识。引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来介绍季风影响的范围,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到海拔对气候的影响时,用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两句则再恰当不过了。还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三). 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

新源二中“三学课堂”模式,即带着问题自主学(自学),围绕问题合作学(研学),定向问题演练学(练学),形成自主课堂、能力课堂、探究课堂、高效课堂。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提问题,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

如《六国论》的教学,老师引导学生按文本的思路可提出以下问题,“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六国都贿赂秦国呢?”“没有贿赂的国家有哪些?”“贿赂的国家有哪些?”“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通过探讨和思考,学生能够掌握史论文一个中心(借古

讽今)两个基本点(叙史实,论史训)的写法。不仅问题的思路清晰,而且也暗示了教材的思路也很清晰。既着眼于细节,又着眼于整体;既着眼于文本,又着眼于学生。恰到好处地处理了老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 让学生有可操作的活动

有人对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做了一番调查,结果表明: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

教学活动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一般情况下,语文活动包括听、说、读、写、思和演等活动。如《六国论》教学,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学生齐声诵读、教师美读、男生大声意读、女生轻声情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探讨、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思路,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大宋的背景,取材生活世界,激活大脑思维,能够正确认识苏洵“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让学生尽情地倾诉情感,表达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再如地理教学中,在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我们引导学生先玩“拼图游戏”,将中国的34个行政单位做成34个不同的拼图块,进行拼图游戏,小组之间比赛,看谁拼的又快又准。再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行政单位的形状,发挥想象力,想想它们像什么,谁想的最接近就以谁的为准。这样一来,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性高涨,活动力爆棚,使得这节课不仅趣味横生,而且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历史课堂中,学习“红军长征的路线”的习题时,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毛泽东的诗《长征》,然后要求学生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区,最后让学生谈谈读这首诗的体会。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运用中国地形图比区域图更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红军行军的艰难;将历史和地理知识作为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有机结合。政治课上,在讲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

择的时候,老师引出现在的社会问题: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这就面临两难选择。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各自阐述理由。学生会上网查找有关扶与不扶的争论,扶与不扶都可能有支撑的理由,但老师最后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面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应该扶,但要注意扶的方式与方法,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政治核心素养中的公共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提高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比起财富和权势,文化最长久;比起法律和制度,文化对人的影响最深刻,最温和。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过程中,无疑文化和文化自觉最为关键。文化是什么?套用孔庆东教授的话说:“文化就是思想,文化就是生活,文化就是你这个人。学习文化,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主体对自己的文化应该有自知之明,既清楚长处,也了解短处,同时也要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是我们文科学科所共有的核心素养之一。从根本上说,文本的背后是一颗高贵的灵魂。阅读文本,就是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本中的形象对话。教师以文本为媒介,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精神丰富精神,用情感涤荡情感。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学审美到文化审美的跨越。梅尧臣的《东溪》: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从文学审美的角度解读,就是一种清淡平远而又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是诗人畅游东溪时欢愉情怀的再现;若引导学生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发掘,它就又有更深的意蕴:在戴花的老树身上体悟到天地间无所不在的勃勃生机,这生机正是天地万物最本源的生命力所在,人为万物之灵,更应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而另一句则承载着人生的另一重价值:生命也需要自我调适,保持一种悠闲从容的精神状态,如此

才有生活的质量,不至于仅为目标所驱使而造成精神上的焦虑与异化。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启示。又如《氓》,一个女子诉说自己从恋爱到婚变的全过程,诗中女子和氓的形象栩栩如生,女子的人生悲剧令人同情,氓的形象令人厌恶。此时,若引导学生思考女子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再引进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让学生明白爱情的最高境界是忠贞不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学生的未来无不是有益的启示。教材中篇篇文字如颗颗珍珠,只要我们具有文化审美的意识,总能发现取之不竭的育人素材,这正是文本的文化价值所在,是形成核心素养的主要元素。

(六).要有教研意识,做学习型教师

现代教育带给教师以严峻的挑战,故步自封、自我满足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读书,明日就将停止教学。因此,只有在不间断的读书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才会溢满温馨的人文情怀,书中丰厚的营养才能逐渐内化为自己的骨肉,使自己一点点厚重起来、自信起来,我们的课堂将会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

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为历代读者所喜闻乐见,学习这些古诗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比如,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的高傲人格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弘的气势;杜甫《春夜喜雨》的“喜”与《春望》的“忧”带给读者截然不同的感受。“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初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盛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以春花喻严冬,妙不可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景象宏大,美不胜收。《桃花源记》淳朴的民风引起人们无限的向往,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又带给人们不尽的留恋。著名教育家黄玉峰说“读李白、杜甫的诗,读孔子的书,是没有直接利益,但他能够陶冶情操,澡雪精神,有利于读者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性情中人。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希望在高位的教育方针和具体的教育实践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使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时刻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核心素养相对照,充分发挥高中学科课程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努力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去处理各种实际问题。

我的交流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浅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浅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拜读张华老师的《论核心素养的内涵》一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的几点认识。 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亦称“21 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而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法治精神,理性思维,公共参与。 那么在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呢? 1、通过课前时政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让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国内外大事,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看问题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和体验式学习,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科素养。素养是人们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特定情境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提高认知、亲身实践、交流合作,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途径。 3、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反思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的本质是自己学,如果学生只是听、记、背,但不会归纳梳理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还不能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知识处于零散的阶段。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独立的建立知识的体系,才能真正的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进入高级学习阶段,才能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谈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获得。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在课堂教学中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学习任务的布置和检测等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科教师要有素养意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出有素养的学生。

《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改变》学习体会

《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改变》学 习体会 一、学习收获 .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如果一天不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觉“out”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标准,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不能闭门造车。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以往的公开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自己雕琢,耍花架子,刻意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

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不像是听课,好像是在享受中学习。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某个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让品德变得更能指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 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相对地说,差距最大的就是学生。这其中有城乡差别的因素,但另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养成教育包括很多好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习惯,和我前面谈的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我在想,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可以尝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答案。 二、个人反思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李红莲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高新四小李红莲 摘要:语文教师应从语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递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影响下的语文教学要求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及个体情感体验,并要求教师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程价值;语文教学 素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如果按照广义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素养这个概念同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

来,更具深度与广度。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架构 1.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 2011 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合作精神;选择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和创造力。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课程,它所体现出的课程价值则体现在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递四个方面为学生今后学习做好准备,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与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形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学的建构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与能力。体现语文的课程价值,实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使语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解答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 “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 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它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 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一一有可能只

是手势和眼神,一个快球、快攻就发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一一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学业质量标准,还可能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朱前树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由此可见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实践能力是科学素养的五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 科学素养和生物科学素养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不同的人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科学素养,对于生物课程来说,希望学生们能更多、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生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兼论中小学课堂教 学改革的趋向 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根据这个要求,发展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主战场在课堂。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大显成效。 为了研究如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承担了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新常态背景下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目前已经顺利结题。在研究中,我们认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是为了全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的研究,探索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发展的态势与优势,寻找一些急需解决的,存在于现实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要矛盾与问题,进一步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要继续落实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正确分析学情,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原则。《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科学依据,教学设计之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课程标准》所承载的课程理念,及本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体会《课程标准》中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涵描述及实施途径等。 2.科学分析学情,善于分类教学,因材施教。了解并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背景、兴趣需要、思维特征、学习状态、能力水平等,了解学生的客观需要,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最佳条件,为选择教学策略提供依据。要认真研究使用的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摆脱课堂教学“教教材”的局面,从而进入“用教材教”的良性状态。 3.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整合课程资源。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让师生积极进入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要认识到学生是资源,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教师也是资源,要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学生经验、地方资源、社区资源、网上资源等有效课程资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创造性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内容。 4.制定科学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是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宜,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有这样的目标意识: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必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二是要在“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梯次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好“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内在联系,既有高度又不虚化,形成一定的延续性和关联性,强调重点突出,允许有些目标在较长时间内逐步达成。三是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能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日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六大素养树立学生成长“标杆”。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一、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

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 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中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最重要 的核心任务。 目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违背了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又违 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必须 改变目前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 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 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落 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学习就是自我建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接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用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 体系,道德体系。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如果面对所有的学习者,用同样的方式提供同样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自我建构的需要。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 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 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 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 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 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整体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 学习的最基本规律就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到整体。 对一个事物先有一个整体上的构架结构认识,再认识事物各个具体 的部分,然后再找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和认知是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路径实 现的,而不是先见树木后见森林的路径实现的。 现实中的教学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学习许多碎 片化的知识,反复进行一些碎片化的训练,也就是强化知识点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先把握事物的整体构架,再进行部分学习和研究,这样学生很难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不可能形成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过本次网上研修学习,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悟了教育理念,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 首先,教师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构成心灵上的融合,心理上构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仅是在知识、潜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就应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让品德变得更能指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 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用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

习方向,帮忙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素养。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核心素养下的发展课堂

《核心素养下的“发展课堂”》 定陶王纪媛各位老师大家好: 作为语文骨干老师,我十分有幸参加了这次在杭州举办的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发展课堂”研讨观摩会,学习期间聆听了许多小语界神坛级老师们的经典课例,震撼之余,让我获益良多,借此机会,和老师们分享自己的一点感受。 第一天第一节课,我们便听了清大附小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阿长与〈山海经〉》一课。 《阿长与<山海经> 》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描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感激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在整体构建课堂的处理方式上,窦老师把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基本都交与了孩子。借助表格梳理阿长的故事(列小标题)、少年鲁迅对阿长的印象或感受(关键词),小以组为单位,用词卡贴、关键词板书呈现讨论结果,老师相机引导梳理、提炼,教授把长文读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谋死隐鼠(憎恶) 2、打小报告(讨厌) 3、睡“大字”(无法可想) 4、吃福橘(磨难) 5、教规矩(不耐烦) 6、买《山海经》(敬

意) 至此,文章内容部分的梳理告一段落。 下一环节便是窦老师的预设——引导学生质疑。 质疑鲁迅对待阿长的态度,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质疑文章的写法——既然喜欢,为什么要写阿长那么多的不好;既然不喜,为什么要花那么长的篇幅写她的好。 看着黑板上板贴的纷杂的小标题事件和鲁迅对阿长的感受关键词,窦老师引导学生做个小游戏,在黑板上画下一数轴,指导学生依据鲁迅的态度,把几件事进行“正负”分类。 很显然,买《山海经》归为正项类,其余六件均为负项。学生便会质疑:为什么要这样写?由此进入第二个环节:读懂了什么——鲁迅究竟怎样写阿长。 课堂上学生主要品析了三个事件:“摆大字”、“逼吃福橘”、“买《山海经》”。 阅读教学中窦老师运用的方法主要有:聚焦关键词,读懂字面意思;联系生活,想象补白,并通过角色表演,还原情境,从而透过文字表面深入事件与人物的内部。 学生感受“摆大字”事例中鲁迅的态度由憎恶变成一种深切的理解与同情。 “逼吃福橘”部分,学生分角色表演少年鲁迅与阿长的对话,从而感受阿长乐观善良的性格特点。 买《山海经》”部分,通过虚拟表演买到《山海经》的阿长如何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7月26日上午,国家督学、国培专家、河南师范大学李帅军教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使我受益匪浅。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 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二、核心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关爱学生; (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在教育知识方面: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9-01-02T16:06:25.78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作者:孔丽芳[导读] 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符合现在语文教学事业发展的要求,但是目前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江西省贵溪市第三小学)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符合现在语文教学事业发展的要求,但是目前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本文先阐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再提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教学 在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做的就是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且将这种思想融入到其他的学习中,将语文核心素养用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让这种思维方式伴随学生学习的始终,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一)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不全面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只着重于课本知识的教学,不会对语文知识进行延伸[1]。实际上,语文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有阅读和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如果不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很容易让学生掌握到的知识不全面,也就是即使学到了一部分语文知识,但是如果题目或者概念发生转变,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这就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相应的知识,就更不说将其运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了,这也不利于整个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二)缺乏对学生能力评价的标准体系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基本上就在课堂上,课后可能就是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再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进行讲解,虽然有对题目进行讲解,但是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尽相同,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所在,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可能会让问题越积越多,而且如果不打好语文基础,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也会很不利,这也不符合当前这个大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效果的要求。(三)缺乏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现在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也就是所谓的静态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根据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没有独立思考和发展的空间。而在语文学习后期,可能会涉及到很多需要运用综合语言学习能力的方法,比如阅读和写作,如果学生仍旧没有形成系统的语文学习思维和方式,就会让学生在遇到和这两者有关的问题时不知所云,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甚至也会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会影响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真正从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应有的收获,以下以《坐进观天为例》。(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不要过分注重课文的背诵而忽略语言的应用;其次,要将语文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使语文真正融入到生活之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有效地将其运用在语文学习中;最后,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将语文知识和现代信息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2]。在《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寓言故事想要表达的含义,但在讲解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生硬的将其教授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从青蛙看到的景色和实际景色的对比中得出结论,并且让学生将这个寓言故事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意义,并且不断深入的进行语文学习。(二)让学生占据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就对语文教学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包括对语文课外拓展的素材整理、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汇总,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课堂实践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但是这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梳理,使整个语文教学结构和内容有很强的互动性,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更深入的来讲就是教师要利用准备好的语文教学素材,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发言的空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学习。仍以《坐井观天》这个案例来说,这篇文章属于一个寓言故事,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除了要引导学生理解其本身的含义,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发表自身的见解,活跃整个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从而让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三)提出探究性的问题首先,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整体的教学情况,适时的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语文学习任务,充分的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再次,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整个讨论中,这个过程能充分锻炼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3]。《坐井观天》的课堂教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从青蛙看到的景色入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想如果青蛙从这个井中跳脱出去,会看到什么景色。另外,教师也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比如:如果青蛙遇到羊、牛等其他动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或者是如果青蛙出井之后发现周围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又会怎么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结束语:

中小学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影响下,“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了教育界热烈探讨的话题,并由此衍生出了极其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又当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大潮,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求人才?本文针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自身看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教育;音乐教学 一、核心素养教育背景概括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进步,学生基础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素养培养越来越重视,教育理念与观念也随之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相关部门适时的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颜这一观念。从作用来看,这一观念很好的解答了“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关键性问题,为任课教师的教育指明了明确方向,并且其在学生的终生学习发展中持续不断的发挥着其整合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具备系统性并且能够充分在实践中进行整合;从概念上来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自身接受教育时,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样的品格与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世界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素质需求的结合体;从性质与状态上来看,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促进个体终身学习与进步的保障。对于受教育的学生而言核心素养则是自身知识、技能、世界观、价值观等学生自身素质的综合体现,其在学生的学习工作中具备终生发展性,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具备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促进了学生以更为良好的状态融入社会,并反过来以这样健全的素质素养状态产生优秀个体促进社会进步。 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概括的来说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大致分为三方面: 一是培养受教育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感知。在相关资料中,对于审美感知的定义为“审

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

凸显学科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根据活动组安排,由我来就文科核心素养与高效课堂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我是教语文学科的,与政史地等学科有一定联系,英语学科有其特殊性,我的内容如果有不妥之处,还请大方之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解 二、新源二中“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三、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的落实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解 (一)案例分析 〖案例1〗有人作过调查,一名大一学生,高考的数学成绩是120分,在其入学后,重新让他做6个月前的高考数学试卷,得分只有80分。尽管这只是个案,但是我们相信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什么同一份试卷,同一个人测试,成绩却如此悬殊? 大多数人会说:这很正常,忘了呗!“忘了”两个字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我们是靠记忆来获取知识的。 教育思想家爱因斯坦在九十多年前曾引用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段话“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的东西。”遗忘的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剩下的就是能力和素养。这段话很好的诠释了教育现状所反应的问题。那就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提升人的素养,而不是掌握知识本身。 【案例2】学生在高考中失分因素分析 考生的阅读能力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中、高考)。其中文科占失分总量的1/2左右,理科占失分总量的1/3左右。

结论一、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亟需提高 这个问题没有引起教学的足够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因而至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对涉及的一些重要事物和事实认识不全面,对重要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到位,是学生失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二、知识理解深度不够 独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等思维和论证的能力,即独立思考能力不足,仍然是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 结论三、独立思考能力欠缺 阅读能力是所有学科能力基础;理解能力是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更是素养提升的桥梁。能力和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了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而我们目前又教了什么?这 些问题都是我,我们在以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 近年来的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事件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总要求 2013年5月教育部启动核心素养研究 2014年12月启动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 2018年1月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1. 什么是素养? 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养。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化学,不是让他成为化学家,因为这毕竟是极个别人的事。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化学和没学过化学有什么差异?化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 心素养。 2.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立足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立足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8-11-06T09:53:04.433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90期作者:孙丽荣[导读] 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中要时刻将核心素养培养视为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257000 摘要:核心素养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而衍生出的教学内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中要时刻将核心素养培养视为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自身做起,有效改善教学现状,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成为了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力。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改变过去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将“知识技能”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核心素养理念,积极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课堂和生活有机地结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这也使学生始终处在愉快的状态。数学课堂上,学生接触的不再是无聊的数字、无聊的加减乘除,而是在“模拟菜市场”中购物,通过“购物”来认识人民币、认识数字,并将能够很好地进行运算。 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并把生活情景与数学课堂进行有机地结合,让学生不会脱离实际,又愿意主动接受。学生逐渐乐于学习数学,喜欢探索数字的奥秘,发现数学中的乐趣。这无疑是数学变革中一个可喜的变化,这其实也恰如其分地践行着数学核心素养。当然要是只是把生活情景搬入课堂来学习数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想的远一点、深一点,要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教着“今日”,考虑着“往后”,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长知识、增智慧,又学会脚踏实地做人,全面发展自我。 二、创新教学策略,贯彻数学思想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核心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而除了将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等方式结合在一起,了解各个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缺点,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服务于教学目标,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除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外,还要将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引入小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得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中,而是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注意观察,善于用辩证性思维看待数学问题,丰富解题技巧,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网络体系,掌握基础知识,在遇到实际问题中可以自动检索网络体系中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三、构建“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时代的小学生,由于家长的过度照顾,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所谓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强化“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在翻转课堂指导之下,教师以教学视频为载体,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不仅是巩固旧知识,更是学习新知识,达到在课前基本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不再耗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讲解新知识,而是通过课堂交流讨论的形式,实现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指导之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由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已经基本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轻松地将课堂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改进传统的评价方式需要一个完善、系统的评价机制,这个机制是要建立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是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教学工作的进行。这个评价系统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受到自己被激励、被鼓励。随着社会和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际关系也变得复杂、频繁、密切。这就要求人的思维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使得现在乃至以后的思维方式相较于以前的思维方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人们必备的各项能力中,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表达能力势必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好的思维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在做事时做到简单明了,也要求学生做到生动形象,更要求学生在处理事务时既要根据事件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又要活泼有趣不死板。系统性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不但可以提高他们步入社会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其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文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01)。 [2]李美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新课程导学,2017,(34)。 [3]廖冬浅议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南北桥,2017,(21)。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陇南市武都区江南小学———高毓鸿 一、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1、学习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学习,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整体性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题解决策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碎片化学习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支离破碎和零敲碎打的状态,如同走迷宫,效益低下。 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重知轻人的观念,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目中有人”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前提。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问题化学习方式 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同时,

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改变

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 学的改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改变 1.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如果一天不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觉“out”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标准,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不能闭门造车。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以往的公开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自己雕琢,耍花架子,刻意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不像是听课,好像是在享受中学习。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某个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

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让品德变得更能指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 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相对地说,差距最大的就是学生。这其中有城乡差别的因素,但另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养成教育包括很多好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习惯,和我前面谈的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我在想,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可以尝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