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陈向明 发表日期:2005年9月29日作者:本页面已被访问 735 次 在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领域,一个十分著名的方法是格拉斯(Glaser )和斯特劳斯(Str auss )提出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1967)。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一、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

扎根理论案例

扎根理论 开放分类:社会学经济经济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芝加哥大学的BarneyGlaser和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Strauss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编辑摘要 目录 [隐藏 1 简介 2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1. 2.1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2. 2.2 首要任务 3. 2.3 对理论保持敏感 4. 2.4 不断比较的方法 5. 2.5 理论抽样的方法 6. 2.6 灵活运用文献 7. 2.7 理论性评价 3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 1. 3.1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2. 3.2 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 3. 3.3 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 4. 3.4 核心式登录的具体步骤 5. 3.5 举例论证 4 一个分析实例 1. 4.1 研究问题 2. 4.2 初步回答 3. 4.3 广泛的抽样 5 研究工具与技巧 1. 5.1 增进理论触觉的技巧 2. 5.2 条件矩阵 6 泛行动系统 1. 6.1 行动系统的几个性质 2. 6.2 使用条件矩阵的益处 扎根理论 - 简介 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首要任务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是积累而成的,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对理论保持敏感 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己现有的理论、前人的理论以及资料中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构理论的线索。保持理论敏感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收集资料时有一定的焦点和方向,而且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些可以比较集中、浓缩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特别是当资料内容本身比较松散时。 通常,质的研究者比较擅长对研究的现象进行细密的描述性分析,而对理论建构不是特别敏感,也不是特别有兴趣。扎根理论出于自己的特殊关怀,认为理论比纯粹的描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因此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敏感。 不断比较的方法 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是比较,在资料和资料之间、理论和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资料与理论之间的相关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category)及其属性。比较通常有四个步骤:1 )根据概念的类别对资料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将资料归到尽可能多的概念类属下面以后,将编码过的资料在同样和不同的概念类属中进行对比,为每一个概念类属找到属性。2)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对这些概念类属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3)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确定该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将初步理论返回到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有理论,使之变得更加精细。4)对理论进行陈述,将所掌握的资料、概念类属、类属的特性以及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作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理论抽样的方法

扎根理论案例

目录 [隐藏] 扎根理论就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就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就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就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就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就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就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首要任务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与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 ,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这就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就是积累而成的,就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与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对理论保持敏感 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就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论就是在设计阶段 ,还就是在收集与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己现有的理论、前人的理论以及资料中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构理论的线索。保持理论敏感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收集资料时有一定的焦点与方向,而且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些可以比较集中、浓缩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特别就是当资料内容本身比较松散时。 通常,质的研究者比较擅长对研究的现象进行细密的描述性分析,而对理论建构不就是特别敏感,也不就是特别有兴趣。扎根理论出于自己的特殊关怀,认为理论比纯粹的描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因此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敏感。 不断比较的方法 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就是比较,在资料与资料之间、理论与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资料与理论之间的相关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category)及其属性。比较通常有四个步骤:1 )根据概念的类别对资料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将资料归到尽可能多的概念类属下面以后,将编码过的资料在同样与不同的概念类属中进行对比,为每一个概念类属找到属性。2)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对这些概念类属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3)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 确定该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将初步理论返回到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有理论,使之变得更加精细。4) 对理论进行陈述,将所掌握的资料、概念类属、类属的特性以及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作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理论抽样的方法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1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1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法 2013年12月24日14:34 来源:《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4期第439~443页作者:王春芝高强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298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GT)是一种产生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定性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建构社会科学理论,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已经在管理研究领域有所应用。从起源与哲学思想上看,经典扎根理论受到现象学和符号互动论的影响,适用于对微观的、以行动为导向的社会互动过程的研究,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也具备微观性与社会互动性的特点,因而适合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但扎根理论起源并发展于社会科学领域,而社会科学研究从学科属性到研究范式均与管理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在管理研究中引入扎根理论方法体系时不能盲目,需从根源上了解并分析管理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异同,在了解扎根理论思想与方法起源的基础上,运用经典扎根理论思想形成基于扎根理论的管理研究方法体系,并予以灵活运用,以实现管理学研究的目的。综观国内外现有管理研究领域的扎根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缺乏基于扎根理论起源思想与起源学科研究属性的探讨,更缺少同管理学科研究属性与研究方法体系对比与融合的研究。本文在系统分析管理学科属性及研究范式基础上,通过对扎根理论的方法论体系与传统管理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对比分析,将扎根理论与传统管理研究方法进行融合,以寻求更加完善、更为科学和适用的基于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法论体系。 一、扎根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思想背景 扎根理论产生并发展于社会科学领域,是一种经典的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方法,虽然其概念的提出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其形成过程融合了近百年来深厚的西方哲学思想,是一种具有深厚理论背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的格拉斯(Barney Glaser)和芝加哥大学的斯特劳斯(Anselm Strauss)在对死亡问题研究时基于对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批判创建了扎根理论的方法体系,并于1967年在他们的专著“扎根理论的发现:质化研究策略”(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中首次提出扎根理论的概念与方法论体系,所谓扎根是指扎根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的方法,扎根理论实质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 经典扎根理论在哲学思想上起源于芝加哥大学米勒的符号互动论,米勒认为社会是通过个体行为和互动而得以繁衍,社会学研究应注重对社会行为意义的研究,强调意义是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所创造的。而在社会行为意义的研究中主张对符号互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达到对个人行为的理解。除融合了芝加哥大学的定性研究基因外,扎根理论还融合了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量化研究的传统。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研究以定量化的实证主义见长,强调规范的统计分析及解释的逻辑性,要求研究者不仅有清晰的概念架构,而且能系统地将研究资料、研究假设予以编码以及发展相应的验证程序。所以扎根理论强调研究过程的逻辑性与严密性,是一种定性与定量融为一体的研究方法。 二、社会学与管理学研究属性及范式 在众多学科研究中,学科属性各有不同,人们求知的途径及研究范式也各有差别。从学科属性上看,假定科学研究处于纯逻辑一端,思辨研究处于纯直觉一端,社会科学与管理学科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而从研究范式上考查,从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到知识的形成与运用上亦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定的位置,见图1。

扎根理论研究

二、扎根理论研究的步骤 扎根理论研究虽然遵循一般研究步骤,包括选题、文献探讨、撰写研究计划书、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但是也有其独特的特点。①选题:适合于扎根理论研究的问题是过程类问题,即研究人的行为、相互作用和过程的问题。②文献探讨:扎根理论研究的文献探讨的特点是强调原则上研究前或研究初期不进行文献探讨,当研究到出现理论解释的阶段时在进行探讨。③研究计划:扎根理论研究开始前虽然也有研究计划,但研究并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严格按其计划执行,特点是计划可随着研究问题的出现而进行修改,如访谈和观察的问题,入选研究对象的标准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着研究的进展、出现新问题的重要程度而变化。④收集和整理资料:扎根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其方法和其他质性研究相同。⑤分析资料:扎根理论研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同时进行,使用持续比较法分析资料是扎根理论的特点。⑥撰写论文。 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的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放式登录、轴心式登录、选择式登录。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三种登陆并不是严格按其步骤分阶段进行,这一点在开放式登陆和轴心式登录中经常看到。 (一)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开放式登陆是从资料中找出编码或类属的过程。即找出资料的异同点,提炼编码和类属是将资料分解、验证、比较、概念化,然后进行登录的过程。 在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开放式登录的过程类似一个漏斗,开始时登录的范围比较宽,随后不断地缩小范围,直至码号出现了饱和。在对资料进行登录时,研究者应该就资料的内容询问一些具体的、概念上有一定联系的问题。提问的时候要牢记自己的最初研究目的,同时留有余地让那些事先没有预想到的目标从资料中冒出来。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应该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既什么都相信,又什么都不相信(S trauss ,1987:29)。 1.开放式登录的具体步骤 (1)给资料编码 编码是从资料中提取引起注意的、重复出现的、强烈情感反应的概念,为其命名,贴标签,编上号,此时形成的即为编码。例如“协商”、“监督”、“信息传递”等标签,给这些标签编上号码,这些标签就成了编码。编码是分析资料最初形成的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常用调查对象叙述的语言或用研究者使用的一个抽象层次较高的单词或词组来概括某一方面的现象。 (2)将编码归类,形成类属 将意义相同或近似的编码归为同一类别,起名为类属。有的类属

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

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 2014年07月14日13:59 来源:《东方论坛》(青岛)2007年4期作者:李志刚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58 【英文标题】The Study of Grounded Theory in Business Research LI Zhi-ga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71,Chin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07)04-0090-05 定性研究是一组各类研究方法的统称,如民族志法、自然探究法、片段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生态样本记录分析法等等都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1](p27)。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被视为是定性研究方法中比较科学有效的一种方法[2](p105),此理论最早由二位社会学者Galsser & Strauss在1976年发展出来。所谓扎根理论,是指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搜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它在某一场合可能指代一种研究方法,在另一场合则可能指代基于该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Strauss & Corbin指出,扎根理论强调理论的发展,而且该理论植根于所搜集的现实资料,以及资料与分析的持续互动[3](p65)。 一、扎根方法适用的领域及研究前提 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劣势,都有不同的擅长领域。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意味着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思路。同时,方法的选取和使用更要源于研究主题的性质,恰当的将研究问题与方法有机结合,是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的必要条件。 (1)扎根理论法的特点在于其认为社会学需要建立理论,它认为定性研究或任何研究都应着重资料分析与理论建立[4](p34-36)。因此,该研究方法比较适用于那些现有理论体系不是很完善、很难有效解释实践现象的领域,或者也可以说是存在理论的空白点、出现了一些全新现象的领域。 比如,笔者曾参与了科技部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挪威国家应用科学研究所(Faro)的一项合作研究,该课题基于深入访谈实地调研了四川和青海两省的大样本企业,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信息。在资料整理分析时,课题组发现存在一种创业者多次直接或间接参与创建新企业的“连次创业”现象(笔者给此现象的命名),这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国内外对企业创业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成果颇多,各种原因所致,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与研究目的、研究地域、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高度相关,从而显得千姿百态。鉴于“连次创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现象,相应的研究比较少,而我国西部地区又具有独特的区情,于是,在掌握了翔实的企业访谈资料基础上,笔者运用扎根理论法进行了资料分析,得出了一些关于“连次创业”问题的初步结论[5](p87)。 (2)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个不断比较、思考、分析、转化资料成概念以建立理论的过程[6](p113)。这种重视资料、重视互动的方法特性,使得研究者可以借助和事件当事人的连续、亲密互动和抵近观察来

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doc

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 2020年4月

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本文关键词:扎根,选取,理论,方法 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本文简介:第三章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 3.1扎根理论方法概述。1967年,质性研究方法因为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扎根理论的提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GlaserB.&StrassA.,1967)。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从深度访谈所转录的文字资料或文本资料 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本文内容: 第三章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 3.1 扎根理论方法概述。 1967 年,质性研究方法因为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扎根理论的提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GlaserB. & StrassA.,1967)。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从深度访谈所转录的文字资料或文本资料中不断抽象出来的理论(Strauss A.,1987)。与定量研究的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自下而上通过自然浮现构建理论的过程。即在系统

搜集的资料中,进行概念化,范畴化,并寻找出范畴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一个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并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一个反映社会现象的较为系统的理论。因此,扎根理论需要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阅历以及深厚的积累,才能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概念以及理论模型。它属于后实证主义的范式,也应用于对原本未知的理论的建构和已知理论的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来源于实际生活中。60 年代格拉斯和斯特劳斯在医院中观察医务的病人中的一系列具体行为中所得到的一种研究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来源依然是哲学人员处理即将去世与社会学两个方面。第一体现在美国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米德以及皮尔士的思想,他们观察并寻找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方法。另一个方面体现在芝加哥的社会学派,该学派认为实地观察加深度访谈才能深入理解人们的行为,进而理解社会是如何互动的,如何形成以及怎么样变化的。 3.1.1 持续比较和理论抽样。 扎根理论的核心思想体现在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而持续比较和理论抽样贯穿于整个收集过程。持

扎根理论的程序和技巧

《第3节扎根理论的程序和技巧》读书笔记 一、背景 年正式提出 质:后于经验的理论 量:先于经验的理论 变成“只有叙事没有研究”的批评 二、扎根理论的形成过程 (一)分析资料,分类并编码 (1)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的互动 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的好处: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生成相关的概念和假设,并围绕这些概念和假设去进一步收集资料。 (2)分类及其编码 编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登录、分析和分类,以便突出这些概念并由这些概念形成扎根理论。 ○1随意编码/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2分类编码/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轴心式登录) ○ 3核心编码/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选择式登录) 编码的方式主要有: ○ 1用某个关键词来概括资料中每一句话的意义 ○ 2用资料中的某个句子来概括某份资料的段落大意

(3)一次编码和二次编码的差异: 结构和分类有差异,形式无差异 (二)寻找“关键事件”与“本土概念” (1)发现“关键事件” 发现“关键事件”就有可能因此而进入正式的调查研究。 按照费孝通的说法:“在实地观察中去捉住关键,一半是靠研究者理论的训练,一半是靠研究者的悟性” (2)倾听“本土概念” “本土概念”是指本地人(或称之为当地人)所使用某些特别有影响力的词语。 频繁出现、被重复使用 隐含本地人的生活信念、思维习惯与文化特色 是否隐含了当地人的某种生活“冲突”以及相关的“关键事件” 寻找本土概念的目的: 是为了为当地人的生活故事找到一个或几个主题,或者说,每一个“本土概念”都是当地人生活故事的某个主题。 本土概念与经验事实的差别在于: “本土概念”是经验事实的“关键事件”,它是经验事件的“节点”,它可以将相关的经验事实连接、贯穿起来。 (3)寻找故事背后的问题、冲突与疑惑 “本土概念”不仅出身于经验事实,而且, 本身就属于经验事实

管理研究方法之扎根理论

管理研究方法作 业

矩阵式结构、网格化管理与多机制保障 ——运动式治理中的纵向府际合作实现1.内容简介 运动式治理语境下,纵向府际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效率。应用建构型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借助具体案例,对运动式治理中府际合作的实现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发现,这一特定环境下的纵向府际合作有四种微观过程,可以被归纳为隐性和显性两种实现路径,矩阵式临时指挥系统、网格化管理结构和多种常规机制的非常态运用,保障了纵向层级合作的顺利实现。上述机制与结构创新,属于官僚系统内部的自我优化,其基本思路可以延伸至常规治理环境,以提高政府常态治理水平,升华国家治理能力。 关键词:运动式治理府际合作扎根理论网格化管理 文献框架 一、问题提出 1.僵化的官僚制组织下“运动式治理”模式的产生 2.行政组织背后的特殊支撑机制和实现逻辑的提出 3.纵观分析,运动式治理中的府际合作还基本处于学术空白,因此,本文应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利用二手文本资料,对该领域进行侧面剖析和研究 二、研究建模 (一)数据采集与编码准备 1.数据来源:2014年,济南市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活动 2.文本资料来源:会议记录、官方和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政府公文 3.分析主体:市政府—天桥区政府—街道管委会的关系链 4.分析软件:Nvivo8 (二)初始编码 1.Nvivo8中的自由节点功能进行编码。形成116个初始代码

2.将c级(市政府数据)和d级(区政府数据)两类初始代码分别打散,合并类似的信息得到优化代码72个 (三)聚焦编码 聚焦编码阶段(focused coding)是在上一个阶段的基础上,高度凝聚代码旨意形成具备理论导向的类属(categories)。为此,本文首先打破代码来源界限,通过对所有代码的筛选、提炼,总结具有代表性、概括性的聚焦代码(编码为F,共26个)。然后以聚焦代码为基础,参考初始编码表,必要时返回原始资料,不断删减、比较,最终形成高度理论概括的类属(12个) (四)理论编码 借由聚焦代码分析,深化了对代码间的认识,并形成了具有理论开发潜质的类属。使用工具格拉泽的编码家族体系作为一种宏观社会运动中的主体动态交互,上下级政府间的协同合作同样遵循着一定的路径。本文运用的是“策略—过程”和“结构—功能’编码家族。 综合所有的原始资料以及各级编码结果,本文摘要出运动式治理中纵向府际合作的基本实现逻辑。如图 1 所示,这一合作的实现可被细分为策略、行动与结构三个层面,行动层是合作过程的直接呈现,由四个闭合循环的路径组合而成;策略层为行动提供机制支持,四种主要机制又与四个不同路径形成了多种组合方式;结构层作为底层支持,为运动式治理中活跃的府际合作注入结构性动力。三个层次的共同作用,最终推进组织战略的实现。 三、研究发现 1.策略层:多重实现机制 会议机制、文件机制、专项活动机制、激励机制 2.行动层:纵向府际合作的微观过程以及策略组合 显性路径:命令—执行—反馈—改进 隐性路径:示范—仿效鼓舞—动员 结构层:矩阵式临时组织与网格化管理

《经典扎根理论》第五章 发现数据

第五章发现数据 要点: 理解扎根理论对数据的使用 知道如何为一项扎根研究收集数据 理解做扎根理论时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反复性 为什么“一切都是数据” 作为扎根理论家,我们有极大的自由来识别和利用在分析中获得的任何相关的、可获得的所有的数据,这样做可以增强我们理论的力量来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在选择和发现数据时使用这些数据来解释有争议的行为模式。这种解释能力是很多人被吸引到扎根理论研究中的主要原因。其概念性的力量使得扎根理论不仅对理论家来说很有价值,而且由于其聚焦于解释“影响力高的主要问题”(Glaser, 1995, p. 4),所以对实践者和参与者来说,扎根理论也很有意义。扎根理论过程确保了当我们的研究结束时,其结果是“可操作的”(Schon, 1983)。 正如Walsh (2014c)所强调的,在许多方法论书籍中,关于方法和技术的论述很多,而关于数据的论述却很少。然而如果没有数据,方法和技术就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数据是建立理论的必要基础”(Evermann ,Tate, 2011, p. 634),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好的数据来产生好的理论(Lyytinen, 2009)。Creswell(2014)将定性数据描述为文本和图像,定量数据为数字。定量数据这一术语主要用来描述一种可被计算或被数据化表达的信息,可以被进行数据分析(Monette Sullivan,Delong, 2011),而定性数据则以文字的形式对某种现象进行深度解释、提供信息。然而,研究者可以选择量化质性数据(Sandelowski et al., 2009)或者限定(Creswell,2007)或质性化(Sandelowski,2000)定量数据。 研究人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技术使用二手数据,而不用管使用什么方法来收集这些数据。虽然许多扎根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定性数据和访谈作为数据收集的主要方法,扎根理论可以使用任何所有数据以及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观察、视听媒体,或来自任何来源的调查(如报告、报纸或问卷)。正

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的影响机理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彭本红1,2  周倩倩1 谷晓芬1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2(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南京 210044) 〔摘 要〕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服务型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文将采用以扎根理论为核心的多案例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实践探索归纳出有关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研究得出:(1)影响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的因素主要来自于项目利益相关者和项目相关的保障因素两方面,其中项目利益相容性、信任水平和合作强度影响着服务型制造项目的关系治理;项目实施和项目合作环境以及项目绩效3个因素直接影响项目保障因素;(2)针对利益相关关系和项目保障两大因素的影响,提出综合关系治理和项目环境保障协同治理的解决方案,构建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影响机理图;(3)基于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影响机理,提出了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合作共赢理念、建立科学预警机制和冲突变动以及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等措施。 〔关键词〕 服务型制造 项目治理 扎根理论 多案例分析 影响机理DOI:10.3969/j.issn.1004-910X.2016.05.001〔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服务型制造项目网络治理的影响机理及机制设计研究”(项目编号:71263040);江苏省社科基金“江 苏制造业服务化的模式转型及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EYB013)。  作者简介:彭本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与创新管理,项目治 理、物流管理等。周倩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谷晓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化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为了转变产业生产方式,制造业与服务业开始了深度融合即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创新模式,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大创新,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我国制造业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升级。而事实上,我国的服务型制造发展并不完善,经常有许多服务型制造项目出现重大事故和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其项目在治理各个阶段,没有充分掌握影响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从而导致资源无法有效协调和利用。近年来,服务型制造项目外部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多,同时各个利益相关方对项目的影响能力也在增强,基于项目治理层面的研究迫在眉睫。在建立服务型制造项目各利益相关方之间治理角色关系的过程中,有效识别项目治理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对提高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 水平,促进制造业成功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1 文献综述 对服务型制造的研究源于美国,21世纪初期达到巅峰。M畅J畅Healey和B畅W畅LIbery(1990)[1] 对服务业的类型进行了划分。Szalavetz(2003)[2]从两个不同的层次阐述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含义。不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是经济落后的国家,他们都开始意识到服务型制造业对其经济的重要。国内学者对服务型制造也有大量研究,但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方向分散等原因,至目前仍未形成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体系。刘炳春(2011)指出服务型制造网络是服务与制造融合的复杂系统,它是由生产性服务、服务性生产和顾客等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 [3] 。孙林岩 (2012)[4]认为服务型制造是通过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服务活动和服务增值来促进整个制造业的提升。周国华(2009)[5]将一般服务模式融入传统制造业运行模式中,构建了一种以顾 — 3—

经典扎根理论之前言

《经典扎根理论?前言》译稿 前言 《扎根理论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也译为《发现扎根理论》)(Glaser & Strauss, 1967)发表以来,扎根理论(GT)大受欢迎并且已经成为引用最多的研究方法之一。扎根理论研究者来自社会工作、护理、医学、保健连锁、教育、管理和商业等广泛的专业领域,他们是扎根理论的实践者和学者,正力图解释自己学科内的一些行为模式。扎根理论通过使用简洁但对经验性现实颇具解释力的高影响变量,提供了一个“敏感性的认知”(Glaser, 1998,第62页)。对扎根理论的广泛兴趣导致许多期刊发表文章和文本来指导研究人员使用该方法论。人们对研究扎根理论的本质和实践都感兴趣——格拉泽形象地称之为“修辞决斗”(the rhetorical wrestle)(Glaser,1998,第3章),这其中既包括著名学者也有新手研究者(Walsh, Holton, Bailyn, Fernandez, Levina, & Glaser,2015a)。 扎根理论的“吸引力”(Glaser, 1998, p. 62)是有高回报的,但学习扎根理论和使用扎根理论是一个延迟的行动学习过程(Glaser, 1978, p. 6;2001,p.1;2003,p.78)。做中学(从实践中学习)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方式。正如格拉泽在他的问题诊断研讨会上经常评论的那样,一个扎根理论(基于数据的理论)是渐进的;它非常接近正在发生的事情,但从未完全捕捉到现实。它的命题性质允许理论使用者用不断补充的数据和不断发展的技能来修正它。在第一次扎根理论研究中所遗漏的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实现和修正。 经典扎根理论的新理论家发现,他们正在自己的体系内(凭借扎根理论)打开新的领域。他们正在努力掌握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对他们来说是新的,而且通常对主管和同事来说也是不熟悉的,或者被误认为是一种解释主义范式的质性研究方法。虽然对许多质性研究者来说,在他们的资料分析中应用一些扎根理论技术(例如,连续比较法或理论抽样)已经司空见惯——打个比喻说说,借鉴“扎根理论的原则”——但是,将这些常见做法与完整使用经典扎根理论方法论的研究区分开来非常重要。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一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

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是积累而成的,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2.对理论保持敏感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

扎根理论简介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一、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

扎根理论简介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一、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是积累而成的,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2.对理论保持敏感

扎根理论研究

扎根理论研究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二、扎根理论研究的步骤 扎根理论研究虽然遵循一般研究步骤,包括选题、文献探讨、撰写研究计划书、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但是也有其独特的特点。①选题:适合于扎根理论研究的问题是过程类问题,即研究人的行为、相互作用和过程的问题。②文献探讨:扎根理论研究的文献探讨的特点是强调原则上研究前或研究初期不进行文献探讨,当研究到出现理论解释的阶段时在进行探讨。③研究计划:扎根理论研究开始前虽然也有研究计划,但研究并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严格按其计划执行,特点是计划可随着研究问题的出现而进行修改,如访谈和观察的问题,入选研究对象的标准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着研究的进展、出现新问题的重要程度而变化。④收集和整理资料:扎根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其方法和其他质性研究相同。⑤分析资料:扎根理论研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同时进行,使用持续比较法分析资料是扎根理论的特点。⑥撰写论文。 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的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放式登录、轴心式登录、选择式登录。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三种登陆并不是严格按其步骤分阶段进行,这一点在开放式登陆和轴心式登录中经常看到。 (一)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开放式登陆是从资料中找出编码或类属的过程。即找出资料的异同点, 提炼编码和类属是将资料分解、验证、比较、概念化,然后进行登录的过程。 在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开放式登录的过程类似一个漏斗,开始时登录的范围比较宽,随后不断地缩小范围,直至码号出现了饱和。在对资料进行登录时,研究者应该就资料的内容询问一些具体的、概念上有一定联系的问题。提问的时候要牢记自己的最初研究目的,同时留有余地让那些事先没有预想到的目标从资料中冒出来。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应该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既什么都相信,又什么都不相信(S trauss ,1987:29)。 1.开放式登录的具体步骤 (1)给资料编码 编码是从资料中提取引起注意的、重复出现的、强烈情感反应的概念,为其命名,贴标签,编上号,此时形成的即为编码。例如“协商”、“监督”、“信息传递”等标签,给这些标签编上号码,这些标签就成了编码。编码是分析资料最初形成的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常用调查对象叙述的语言或用研究者使用的一个抽象层次较高的单词或词组来概括某一方面的现象。 (2)将编码归类,形成类属 将意义相同或近似的编码归为同一类别,起名为类属。有的类属 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下位类属。例如,“管理者的工作类型”、“优秀餐饮管理着的条件”等归纳为“餐饮管理者”,这个“餐饮管理者”就是类属。将编码“协商”、“监督”、“注视”归类为评估和维持工作流程而进行的“工作类型”,这个“工作类型”就是下位类属,它是由多个意义相近的编码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