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历史考纲

广东中考历史考纲
广东中考历史考纲

广东中考历史考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注:黑色字体是与往年一样的考点,红色字体是今年新增加的考点,蓝色字体是表述或考查角度变化的考点)

1.北京人。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3.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5.青铜工艺的成就。

6.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7.老子和孔子以及“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8.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陈胜、吴广起义。

10.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11.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2.司马迁和《史记》。

13.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14.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15.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16.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17.大运河的开通。

18.“贞观之治”。

19.隋唐科举制度。

20.唐朝经济繁荣。

21.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22.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3宋代的都市生活。

24.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25.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26.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7.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8.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9.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

30.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1.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32.明代科技成就和影响。

33.明清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5.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7.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8.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9.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民国以来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10.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1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13.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14.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意义。

15.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及遵义会议。

16.“九一八事变”。

17.西安事变的概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18.“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0.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

21.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2.重庆谈判的有关史实。

23.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4.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

1.开国大典的史实,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抗美援朝。

3.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地位。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7.“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8.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9.农村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10.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1.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13.“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养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14.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政治。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3.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西欧庄园;中世纪城市发展。

5.《查士丁尼法典》。

6.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7.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

1.《神曲》,莎士比亚,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2.哥伦布发现美洲,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3.“三角贸易”。

4.《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5.工业革命及意义。

6.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7.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

8.《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9.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10.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

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3.《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5.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6.罗斯福新政及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7.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及扩张。

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9.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10.欧洲联合的趋势。

11.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推广,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13.战后非洲独立运动。

14.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15.“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6.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2020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

机密★启用前 2018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说明:1. 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挣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姗;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2.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6.题6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 题6图 7.题7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 记述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A.因战事而设B.设于雍正十年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Ⅰ(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 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八股取士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6.如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 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记述出处“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 表》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 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 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10.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 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11.如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九一八”事变 -------------在-------------------- 此-------------------- 卷-------------------- 上--------------------答 --------------------题--------------------无--------------------效------------ 毕 业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准 考 证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广东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机密★启用之前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字迹的准考证 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 息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 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个体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题1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 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 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 题1—1图石斧题1—2图骨耜(复原图)D.铁器时代 2.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3、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5、题5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6、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 、控制军队 B 、强化皇权 C 、钳制思想 D 、改革科举 7、《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 、闭关锁国 B 、休养生息 C 、轻徭薄赋 D 、重文轻武 8、观察题 8表,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题8表

2016中考广东省历史题(有答案)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2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题2表 A.墨家B.儒家 C.道家D.法家 3.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 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马可波 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题5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6.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同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A.锦衣卫B.军机处 C.中书省D.六部 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8.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 A.东北B.西北 C.东南D.西南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提倡实业救国 C.物况天择,适者生存D.提倡民主、科学 10.题10图所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广东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有答案)

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 说明:全卷共5页,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4.“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 B.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 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 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 5.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 A.收复台湾 B.组织雅克萨之战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6.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B.《史记》与《资治通鉴》 C.《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D.《水经注》与《金刚经》 7.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相声节目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内容都穿插其中。上述古典文学名著成书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8.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材料表明林则徐 ①支持正常贸易 ②反对鸦片走私 ③反对开放口岸 ④维护民族利益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 图1 中行行徽 图2 古钱币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考点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考点 红色为新加考点,蓝色为考纲表述更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1.北京人。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3.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5.青铜工艺的成就。 6.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7.老子和孔子以及“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8.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陈胜、吴广起义。 10.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11.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2.司马迁和《史记》。 13.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14.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15.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16.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17.大运河的开通。 18.“贞观之治”。 19.隋唐科举制度。 20.唐朝经济繁荣。 21.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22.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3宋代的都市生活。 24.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25.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26.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7.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8.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9.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 30.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1.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32.明代科技成就和影响。 33.明清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

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官方答案)

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2.对题2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题2图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3.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4.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5.题5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题5表 A.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B.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C.文化重心开始南移 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6.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败韩军 攻取魏国少梁 攻取魏国安邑 攻取魏国固阳 大败魏军 公元前358年 公元前351年 公元前352年 公元前354年 公元前340年

广东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1.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A.盘古开天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D.大禹治水 2.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3.“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 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D.华伦发明麻沸散 4.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③科举选拔 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5.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 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A.马可·波罗来华B.荷兰人抵达台湾 C.郑和下西洋D.葡萄牙人到达澳门 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7.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接提示在题8表的①、②、③处填写最佳答案() A.①洋务运动②孙中山③陈独秀B.①五四运动②孙中山③曾国藩 C.①五四运动②曾国藩③胡适D.①洋务运动②陈独秀③梁启超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2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题2表 A.墨家B.儒家 C.道家D.法家 3.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 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马可波罗 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题5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6.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同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A.锦衣卫B.军机处 C.中书省D.六部 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8.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 A.东北B.西北 C.东南D.西南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提倡实业救国 C.物况天择,适者生存D.提倡民主、科学 10.题10图所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如图1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朝代D.铁器时代 2.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3.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5.如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6.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军队B.强化皇权C.钳制思想D.改革科举 7.《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B.休养生息C.轻徭薄赋D.重文轻武 8.观察表格,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A.通商口岸的开放B.小农经济的破产C.纺织工业的发展D.协定关税的影响9.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A.舰船数量的劣势B.洋务运动的贡献C.甲午战败的原因D.维新变法的成效10.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11.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2.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

2010广东省历史中考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0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含答案) 历史试题 说明: 1.答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答卷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若用答题卡答题的,还要按要求将姓名、准考证号写、涂在答题卡指定位 置上。(是否填写答卷右上角的座位号,请按考场要求做) 3.使用答题卡答题的考生,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 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用答卷答题的考生,请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题号对应的空 格内。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红笔作答。5.必须保持答卷(或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答卷(用答题卡的连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请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题号对应的空格内。若使用答题卡,则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粟昀种植B.水稻的种植C.玉米的种植D.小麦的种植 2.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 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3. 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 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 A.鉴真B.张骞C.玄奘D.郑和 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古代中国为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提供重要条件的发明是 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D.活字印刷术

广东省历史中考真题(含参考答案)精编版

2015年广东省历史中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 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A.盘古开天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2.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 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 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3.“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D.华伦发明麻沸散 4.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A.马可·波罗来华 B.荷兰人抵达台湾C.郑和下西洋 D.葡萄牙人到达澳门 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7.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A C.①五四运动②曾国藩③胡适 D.①洋务运动②陈独秀③梁启超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0.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1.2015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春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历 史 __ __ __ C .《本草纲目》 _ 此 _ _ D .《天工开物》 __ __ 时间 50 分钟。 _ _ 第Ⅰ卷(选择题 共 75 分) 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 准 __ __ -------------------- __ 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 __ __ _ ( ) A .因战事而设 B .设于雍正十年 C .强化了君权 名 __ D .设于雍正年间 -------------------- 姓 __ __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_ __ _ __ _ __ __ __ __ 答 -------------------- 9.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 __ __ __ _ _校 __ 均每年减少近 28 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题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 -------------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在 -------------------- A .《伤寒杂病论》 B .《资治通鉴》 本试卷分为第Ⅰ(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 -------------------- 号 _ 证 _ 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考 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 ) 卷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_ 记述 出处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 《军机大臣年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表》 上 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 221 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 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 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 ) 3.公元前 112 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 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C .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 .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_ ( ) 学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 125 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 390 多万,平 业 A .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 .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毕 C .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D .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 A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10.1912 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 ) 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 A .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 . 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 ) 无 C .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 .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 11.如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 ( )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6.如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 ) A .辛亥革命 效 ------------ B .新文化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历史试卷 第 1 页(共 16 页) 历史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题1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 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 证他们生活在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朝代 D .铁器时代 2.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5、题5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6、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 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 、控制军队 B 、强化皇权 C 、钳制思想 D 、改革科举 7、《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 、闭关锁国 B 、休养生息 C 、轻徭薄赋 D 、重文轻武 8、观察题8表,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小农经济的破产 题1—1图石斧 题1—2图骨耜(复原图)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9、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10、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11、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2、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13、他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人们称赞他“创办了大生,把大生留给了社会。”这个人是 A、张謇 B、张之洞 C、詹天佑 D、李鸿章 14、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民族独立 15、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6、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加入联合国 17、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18、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19、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殖民者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这一“心病”直接推动了西欧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工业革命的爆发 D、科学革命的开展

2011广东省历史中考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精品】 历史 说明:1、全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 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许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 入的“英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2、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 官的是() 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3、19世纪未,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 “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4、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的“治世”史实()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太祖 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 交流中最先发挥作用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6、如果你有机会到宝岛台湾一游,建议你到台南市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城。这里 敬奉着一位民族英雄,他是() A、邓世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左宗棠 7、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明太宗采取的措施 是() A、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 C、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 D、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 8、在参加《洋务运动主题展》时,从右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机器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如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 D.铁器时代 2. 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3. 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D. 4.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5. 如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6. 洪武十三年(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改革科举 7. 《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8. 观察表格,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9.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10.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11. 世纪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并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2. 年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调整的事件是()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13. 他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人们称赞他“创办了大生,把大生留给了社会。”这个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