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二级维护》教学教案分析(最新整理)

《汽车二级维护》教学教案分析(最新整理)
《汽车二级维护》教学教案分析(最新整理)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一、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情况 1.对外汉语教育基本概念 (1)母语与外语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3)目的语与媒介语 2、对外汉语学科构架 (1)基础理论 (2)应用理论 (3)应用研究 (4)教育实践 (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3、学科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文教学的关系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4)交际能力 4、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 (1)1949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概况 (2)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 (3) 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 (4)学科地位的确立 (5)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吕叔湘朱德熙邓懿王还杜荣 二、教学模式 1、教学法 2、教学模式 3、语法翻译法 4、阅读法 5、听说法

6、全身反应法 7、团体学习法 8、暗示法 9、自然法 10、交际法 11、任务式教学 12、侵入式教学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2、课程设计 3、教学大纲 4、结构大纲 5、功能大纲 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四、对外汉语教材及测试 1 著名的对外汉语教材 (1)《老乞大》 (2)《语言自迩集》 (3)《汉语教科书》 (4)《基础汉语课本》 (5)《实用汉语课本》 (6)《中文听说读写》 (7)《新实用汉语课本》 2 教材的分类 (1)综合型教材与分技能教材 (2)单元制教材与单课制教材 (3)结构型教材与功能型教材3 教材选用的原则

4 语言测试的种类 5 语言测试的效度 6 语言测试的信度 7 汉语水平主干考试及分支考试种类 8 教学评估 第二部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一、第二语言习得基本概念 1.习得与学习 2.外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3.语言习得机制 4.中介语 5.普遍语法 6.母语迁移 7.化石化 8.教师语言、外国人话语 9.个体差异 10 认知风格 二、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 1. 对比分析 (1). 对比分析 (2). 对比分析强势说及弱势说 (3). 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2. 偏误分析 (1).偏误分析理论背景 (2).偏误和错误的区分 (3).偏误分析研究的步骤 (4)偏误的五个来源 (5)偏误分析的贡献 (6)偏误分析的局限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Letters and sounds 时间:40 分钟学生:三年级 教材分析: 修订后教材中的字母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听、说、读、写,辨析字母本身的音和形,还要求学生掌握26个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本节课教学容是e f g h i ,在掌握字母的音形后帮助学生了解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教学目标:能听、说、读、写所学字母:e f g h i,并在学习字母音、形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和三个辅音字母作为单词首字母时的发音。 教学重点:能认读e f g hi 的音和形。 教学难点:两个元音字母e和i 的发音。 教学过程: 1 Warm-up 1)复习26个Letter name 【设计意图】:按顺序认读26个字母并且可以把字母表作为学习phonics的学习地图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Miss Lu. T: First let’s review the letters. Can you read? (指着黑板上贴着的字母表) Ss: A, a [?][? ]; b,b [b ] [b ];c,c [k ][k ];d,d [d ][d ]

T: OK, it’s an easy job for you. Can you remember the letter sounds what we had learned?(通过课件圈出已学字母,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示回忆已学字母的发音) T: All of you have a good remember. 2)复习部分CVC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渐渐学会拼读。 T:Let’s blend the words. ?Ss: c-at cat ?t-an tan ?s-ap sap ?b-ag bag ?d-ad dad 2 Presentation 1) Know about which letters sound we learn today.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容有一个整体认识。 T: Today we will learn 5 letters. They are…(呈现五个目标字母) Ss: e f g h i T: Great! Activity: Action Phonics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大都好动,给每个音配上一个动作,把语音学习与TPR相结合,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住这个发音,也使phonics学习生动有趣,而且还

电路分析教案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性质: 吴安岚主讲教师:131 联系电话:

:E-MAIL 53 / 1 课时分配表 53 / 2 第1课 一.章节名称 1.1电路和电路模型;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内容: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的概念; 电流、电压、电位、功率的概念;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2、了解内容:电路的作用、组成。 三.安排课时:2学时 四.教学内容(知识点) 1.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 电流、电压、电位、功率的定义、表达式、单位;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2.功率的正负,功率平衡。 3.电路的作用、组成、分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2.功率的正负,功率平衡。 难点:功率的正负,功率平衡。 六.选讲例题 重点讲解P8的检查学习结果。 七.作业要求 1.2,1.3----------纸质。 八.环境及教具要求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参考资料 邱关源《电路》,蔡元宇《电路及磁路》,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 53 / 3 第2课 一.章节名称 1.3 基尔霍夫定理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内容:基尔霍夫定理;按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列KCL、KVL方程。KCL、KVL定理推广。 2、了解内容:无。 三.安排课时:2学时 四.教学内容(知识点)

1.基尔霍夫定理; 2.按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列写KCL、KVL方程。解方程。 3.KCL、KVL定理推广。例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1、按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列KCL、 KVL方程。 2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正确标注与应用。 六.选讲例题 重点讲解P9[例1.1]、P10[例1.2]和P11的检查学习结果。七.作业要求 1.10,1.19----------纸质。 八.环境及教具要求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参考资料 邱关源《电路》,蔡元宇《电路及磁路》,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 53 / 4 第3课 一.章节名称 1.4 电压源和电流源 1.5电路的等效变换 1.5.2 电源之间的等效变换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内容: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性。 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特性。 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了解内容:无。 三.安排课时:2学时 四.教学内容(知识点) 1.等效变换的概念。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性。 2.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特性。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3.电路的伏安关系式。 五.教学重难点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模板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模板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初级汉语教学课教案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设计的教学对象为具有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班 二、课型 词汇课 三、教材 《中文》第二册修订版 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所编 四、教具 图形卡片 五、教学内容 词汇数量:18个 课文内容: 买东西 GoShopping 今年我六岁了,昨天是我的生日,我们一家去买东西。妈妈给我买了蛋糕、 面包、牛奶和水果。爸爸给我买了笔、本子和我喜欢的玩具。哥哥和姐姐给我买了一张生日卡。我们一起唱生日歌,这一天,我真高兴。 六、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词语,熟练用文章中学到的重点词语造句子 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买”、“真”、“给”、“我们”等词造句,学会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名词。 教学难点:用“买”、“真”、“给”、“我们”等词造句,学会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名词 。 八、教学时间/课时安排/时间分配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0分钟,复习旧课时间为5分钟,老师讲解时间为20分钟,课堂练习时间为10分钟。 九、教学步骤/环节/过程: 1.复习旧课:(时间掌握在5分钟) 《找朋友》 ﹙1﹚班级集体朗读课文 ﹙2﹚默写生字“拍”、“着”、“拉” 默写词语“拍手”、“拉手” ﹙3﹚请一位同学用肢体语言来再现“拍手”、“拉手”两个词语

2.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认读、部分词语扩展、用法(时间掌握在7分钟) ①认读:今年jīnnián(thisyear) 昨天zuótiān(yesterday) 生日shēngrì(birthday) 买mǎi(buy) 妈妈māmā(mother/mom) 爸爸bàbà(father/dad) 哥哥gēgē(elderbrother) 姐姐jiějie(sister/eldersister) 蛋糕dàngāo(cake) 面包miànbāo(bread) 牛奶niúnǎi(milk) 水果shuǐguǒ(fruit) 笔bǐ(pen) 本子běnzi(book/notebook) 玩具wánjù(toy) 真zhēn(indeed) 高兴gāoxìng(happy/glad/pleased) 给gěi(give) 东西dōngxi(thing) 唱歌chànggē(sing) ②部分词语扩展:举例造句。 ㈠买: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 造词:买衣服 例句:我买了一件衣服 给:交付,送与,给予。 造词:给人 例句:我给他买了一件衣服 真:确实,的确 造词:真的 例句:我真的给他买了一件衣服 ㈡买 买了 买了面包 妈妈买了面包。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探索竞赛教学的音乐课堂模式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音乐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主题容: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纪律难控制及发生意外事件等一些问题。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不知道各同行是否遇到过。 案例描述一: 有的同学在大家听音乐的时候窃窃私语,还有的写别学科的作业等。我都会采用“目光暗示”的方法提醒他们,效果往往也很好,孩子们有时会不好意思,有时会和我开心的一笑,赶紧收起自己的“作业”,专心听课。我还时常会为自己的这种方法暗自得意。可是今天…… 当我走进这个教室,学生就沸腾了。“音乐课是我们放松的一节课。”学生是这么想的。我站在讲台上默不做声的看着他们,直到5分钟后,才有少部分同学知道发生什么事情,都端正的坐好;可是大部分还是自顾自的翻看着音乐书,唱着“自创”的歌曲。我有些急了,怎样才能让处在兴奋状态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呢?我知道这是一个纪律有些“活“的班级,便在心里叮嘱自己要注意学生的情况。我打开了录音机,把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用最大的音量播放出来,学生们也自觉的跟唱起来,一曲唱罢,我抓住这个时机,说:“今天我们的音乐课要进行一个比赛!”学生们都安静的看着我,等着我说下去,我心中有些得意,总算是安静下来了。我继续到:“每个小组为一组,回答对一个问题或者坐得比其他组好的就奖励一个五角星,课后那组获得星星多就是冠军组,反之纪律等不好的就要扣除你组得来的星星。”很快,学生们都非常认真的回答着问题,有次序的进行着律动,如果真有不守课堂纪律的同学出现的话,同组的同学马上就警告他。我根本不需要多说什么,只要给他们加上象征他们劳动成果的星星即可。一节课相当顺利的结束。 案例分析: 这个班级是学校有名的调皮捣蛋的班级,学生的自觉性都相当差,然而让他们在课堂上井然有序的良药竟是一颗小小的五角星,竟是我这节课要比其他组的小朋友坐得要好,不让自己组输给他们组的集体荣誉感。看来竞赛的力量不可小窥。 我意识到,这样组织课堂教学,不但教师本身能省下许多组织纪律等闲杂的时间,学生也能在这种氛围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养成自觉的行为规。 案例描述二: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因此“听”应作为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如果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听的审美能力,那么听唱培养则是学生的记忆力与再现能力。 在学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一课时,我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以外部活动和游戏为兴趣的特点,在上课前,我把学生分成蜗牛队和黄鹂鸟队来展开听音视唱的音乐游戏竞赛,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 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导论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3、熟悉掌握有效数字的有关规则 第一节定量分析误差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的测定过程中,不可能使测出的数据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完全相同。真实值与测试值之间的差别就叫做误差。通常用准确和精密度来评价测量误差的大小。 (一)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是实验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以误差来表示,误差又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绝对误差:其符号为E,表示式为 E=X-T 式中,X和T分别表示实验值和真实值。对于多次实验,实验值用单次实验的平均值代替 E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2、相对误差:其符号为R E,表示式为 式中,E和T分别表示实验误差和真实值。 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反映了误差值在整个结果的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 误差有正、负之分。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当测定值小于真值时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 (二)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指一组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用偏差表示。 偏差:个别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如果测定数据彼此接近,则偏差小,测定的精密度高;如果测定数据分散,则偏差大,测定的精密度低。

1、单次测定偏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单次测定偏差: 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2、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1)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σ表示 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s表示 (2)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相对标准偏差又称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3、极差:又称全距,是测定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其值愈大表明测定值愈分散。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是误差。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衡量精密度高低的尺度是偏差。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偏差越大,精密度越低。 精密度不好,准确度一定不高;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若要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要好。 例1,甲、乙、丙三人测定某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如下(已知真实值为50.36%),请对三人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甲:50.30%、50.27%、50.28%、50.30% 乙:50.40%、50.23%、50.25%、50.30% 丙:50.36%、50.34%、50.35%、50.34%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运输小学:方丽君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120学时)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编写单位:信息技术系通信、电子教研室 编写人:蒋雯雯 审批:李明燕 编写日期:2007 年07月 修订日期:2011年03月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学时数:120学时 适应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我院普大“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通信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后续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和电子测量仪器等)的基础,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是通信、电子类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前期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类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电路基础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各种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简单的电工测量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踏入社会后的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 1.知识目标: 简单直流电路分析、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交流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2.职业技能目标: 电路元器件的识别、测量能力;基本工具的使用能力;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力;电路图识图能力,并能在电工操作台上正确连接电路;能够对实际直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能够对实际交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动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安全用电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耐心细致的职业习惯的养成;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信息获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教学要求:本课程应适应电路内容的知识更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着重介绍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力求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清概念,结合实际、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讲清基本概念和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在例题和习题的选取上,适当淡化手工计算的技巧,并根据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在每章中引入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测量,同时加入16个(包括5个选做)电路的实践操作实验,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教、学、做”的统一。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教学目的: 1.了解实际电路、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理解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基本概念。 3.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模板知识讲解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模 板

初级汉语教学课教案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设计的教学对象为具有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班 二、课型 词汇课 三、教材 《中文》第二册修订版 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所编 四、教具 图形卡片 五、教学内容 词汇数量:18个 课文内容: 买东西 Go Shopping 今年我六岁了,昨天是我的生日,我们一家去买东西。 妈妈给我买了蛋糕、面包、牛奶和水果。爸爸给我买了 笔、本子和我喜欢的玩具。哥哥和姐姐给我买了一张生日卡。我们一起唱生日歌,这一天,我真高兴。 六、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词语,熟练用文章中学到的重点词语造句子 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买”、“真”、“给”、“我们”等词造句,学会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名词。 教学难点:用“买”、“真”、“给”、“我们”等词造句,学会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名词 。 八、教学时间/课时安排/时间分配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0分钟,复习旧课时间为5分钟,老师讲解时间为20分钟,课堂练习时间为10分钟。 九、教学步骤/环节/过程: 1.复习旧课:(时间掌握在5分钟) 《找朋友》 ﹙1﹚班级集体朗读课文 ﹙2﹚默写生字“拍”、“着”、“拉” 默写词语“拍手”、“拉手” ﹙3﹚请一位同学用肢体语言来再现“拍手”、“拉手”两个词语 2. 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认读、部分词语扩展、用法 (时间掌握在7分钟) ①认读:今年jīn nián (this year) 昨天zuó tiān (yesterday) 生日 shēng rì (birthday) 买 mǎi (buy) 妈妈 mā mā (mother/mom) 爸爸 bà bà (father/dad) 哥哥 gē gē (elder brother) 姐姐 jiě jie ( sister/elder sister) 蛋糕 dàn gāo (cake) 面包 miàn bāo (bread) 牛奶 niú nǎi (milk) 水果 shuǐ guǒ (fruit) 笔 bǐ (pen) 本子 běn zi (book/notebook) 玩具 wán jù (toy) 真 zhēn (indeed) 高兴 gāo xìng (happy/glad/pleased) 给 gěi (give) 东西 dōng xi (thing) 唱歌 chàng gē (sing) ②部分词语扩展:举例造句。 ㈠买: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 造词:买衣服

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学生个案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逆,男14岁。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不遵守课堂和课余纪律,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而前后摇摆着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在老师的不断督促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作业常不完成,懒得做一些动脑思考的题目,只愿意完成或完成部分的语文、英语的抄写作业,学习上需要背、默的练习,一律是空白的。他个子高,肢体动作灵活,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所以还不时不进课堂,在操场与上体育课的同学打篮球,故成绩平平。而且脾气大,常闹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反着干,常惹得家长为他担心。 二、家庭情况 造成小逆学习散漫,逆反心里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逆的家庭情况来分析。小逆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寡言少语,平时较少与孩子沟通,母亲在外做生意,由于工作时间关系,很晚回家。基本是由爷爷奶奶带,全家人中,他的父亲是独子,只有就此一个孙子,爷爷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与放任,凡事都依小逆,于是小逆在家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对他的教育,家长并没有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教育之中总夹杂着溺爱。其家庭教育以母亲管教为主,父亲的教育,孩子心里根本不服气,在家庭里孩子心目中毫无父亲的尊严地位,母亲对他多数是宠爱。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反映后,母亲常常会耐心地教育一番,父亲看不惯,有时就会一顿拳打脚踢、痛骂一顿,但母亲有时也比较护短,为其找理由开脱。尤其是其孩子与别的孩子争吵时,找出不正确的理由庇护。其母亲只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成绩好就一切好,就在母亲这种包庇、从容下他学会说谎,编出一套美丽谎言,掩盖自己,甚至用一番哄话,先夺取母亲的信任,然后编出假话,母亲也真信了他。而有时母亲知道真相后,不是一顿揍,就是说,我也没办法了,打也打了,有时身上打青了都不管用,无药可救了。母亲对他也束手无策。 三、情况分析 根据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

(完整版)分析化学教案原始

绪论 绪论,就是开篇,应回答大家四个问题:为什么要学?(激发学习兴趣)学什么?(掌握学习主动权) 怎样学?(培养思维方法) 如何用?(倡导创新精神) 下面从四点阐述。 一、分析化学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品位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举例说明(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例4 “布料怎样?” (是全棉吗?是真丝吗?) 布料感官检验 棉柔软,吸湿易燃,烧纸味,灰散碎 丝柔软,光泽卷缩,臭味,灰颗粒合成纤维弹性,耐热卷缩,冒黑烟,灰小球 例2 “碘盐如何?” (含不含?含多少?)IO 3-+5I -+6H +→3I2+3H2O 用食醋,KI 淀粉试纸检验(含不含碘)用仪器分析测定碘的含量 例3 “哪种主粮营养高?” 大米小麦 玉米大豆甘薯 蛋白质36.3 碳水化合物 76 Vc32胡萝卜素 1.32 例5 “这套新装修房子能住吗?” (指甲醛)可用 银镜反应或与新配制Cu(OH)2 作用来检验。用仪器分析测定

甲醛含量例5 ““非典”消毒液如何?“ (指过氧乙酸)用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含量 例6 电子产业 微电子技术生物计算机超导计算机材料芯片有机物超导材料需进行成分分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 例7 现代农业(布局、高产、高效)营养成分分析,有害、有毒物质测定。 例6 科学研究(如电氟化含氟药物中间体)需进行氧谱、氢 谱、质谱等结构分析。定义: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的一门学科广义讲,是一门获取物质的组成及结构的信息科学。 二、分析方法 1. 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2. 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 原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4. 用量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5. 含量常量成分分析微量成分分析痕量成分分析 还有例行分析仲裁分析 环境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 材料分析矿物分析等

第1章教案电路分析基础分析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 本章要求 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元件模型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掌握理想元件和电压源、电流源的输出特性; 4、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5、深刻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6、深刻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概念; 7、熟练掌握弥尔曼定理、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 8、理解受控电源模型, 了解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基础。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理想的电路元件虽只有几个,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具体电路,都是由这些元件构成,从而依据基本定律就足以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计算。因而,要求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打下电路分析的基础。依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介绍电路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直流电路,原则上也适用于其他线性电路。为此,必须熟练掌握。 1.1电路的基本概念 教学时数 1学时 本节重点 1、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电路变量(电动势、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电压、电位的概念与电位的计算。 本节难点参考方向的概念和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与物理学中质点、刚体的物理模型对比,建立起理想元件模 型的概念,结合举例,说明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在分析电路中的重要性。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法与电子课件结合。 教学内容 一、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实际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电路模型: 3、常用的理想元件: 二、电路分析中的若干规定 1、电路参数与变量的文字符号与单位 2、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 变量参考方向又称正方向,为求解变量的实际方向无法预先确定的复杂电 路,人为任意设定的电路变量的方向,如图(b)所示。 参考方向标示的方法: ①箭头标示;②极性标示;③双下标标示。

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意识,要和学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题目:《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研究 姓 名: 任鹏颖 学 号: 13065084 培养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院系专业: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印制 得 分 评卷人

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这是我在博文楼311听的一节汉语综合课,张老师(化名)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授十五名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五课《她学得很好》。张老师是一名有数次教学经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十五名留学生中有八名来自韩国,两名来自非洲,三名来自意大利,两名来自俄罗斯。韩国留学生的发音相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来说要好一些,但也存在问题,非洲留学生的发音相对来说不太好,意大利和俄罗斯留学生的发音还算可以。十五名留学生的发音总体上都有问题。 张老师先进行了新课导入环节,张老师在PPT上展示图1,走下讲台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五课,那么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梦,大家最近看了那个韩剧《太阳的后裔》了吧?那么老师梦见了宋仲基跟老师结婚了,所以老师今天非常开心。”张老师一直面带微笑,语气活泼,声音响亮。导入结束后走回讲台在PPT上放了图2与图3,开始新课讲解。张老师先请同学读课文:“下面呢,请同学们来读一下课文。”并叫了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来读课文。同学“老师:罗兰,电视台想抢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你愿意去吗?罗兰:老师我不想去。老师:为什么?罗兰:我汉语说得不好,也不会表演。老师:你学得不错,有很大进步,汉语水平提高得很快。罗兰:哪里,我发音发得不准,说得也不流利。让玛丽去吧。她汉语学得很好,说得很流利。玛丽会唱京剧。老师:是吗?她京剧唱得怎么样?罗兰:王老师说她唱得不错。老师:她怎么学得这么好?罗兰:她非常努力,也很认真。”张老师说:“非常好,谢谢!那么大家注意一下老式标红色和蓝色的部分。

对外汉语教学慕课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慕课分析 一、汉语教学慕课的总体情况分析 我们搜索了coursera、学堂在线、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 平台上的汉语慕课,发现截止到2018年11月已有26门③课程上线,制作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等。详细数据见表2。汉语教学慕课2014年开始在coursera上线,最早的汉语慕课是北京大学的“汉语入门”,自2014年以来,陆续有26门慕课上线,其中2018年新上线的课程最多,达到9门,是有汉语教学慕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慕课发展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目前上线的26门慕课,可以分为四大类课程:语言要素类课程、汉语综合类课程、专业汉语类课程和HSK 专项课程(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语言要素课主要集中在语法课上;专项课程主要专门为HSK设置的课程;专业汉语课程主要是商务汉语课;综合汉语课程最多,主要是初级汉语教学课程,其中面向零起点学习者的课程有6门。上述四类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有较为清晰的界限,语法类课程是属于语言知识类课程,商务汉语有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HSK课程主要围绕HSK 大纲展开,而汉语综合类课程具有第二语言(外语)教学课程的代表性特征,是语言教学类课程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选取面向零起点学习者的基础汉语课程为分析对象,一是因为这类课程是典型的第二语言教学类课程,同时这类慕课数量较多;另外这类课程教学内容相近、同质性强,具有可类比性,所得出的分析结论,具有代表性。 二、初级汉语教学慕课分析 在六门汉语基础课程中,本文选择四门面向零起点学生的汉语慕课作为考查对象,这四门课程是:北京大学的“汉语入门”、清华大学的“清华对外汉语”、北京师范大学的“汉语初级口语”和北京语言大学的“功能汉语速成”。这四门课程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1. 小学案例分析 我班有一位男生,他是家中的小皇帝,养成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在家中他对父母的态度很差,常因小事与父母赌气,甚至责骂自己的母亲。在学校他自由散漫,总拖欠作业,有时还因小事对同学大打出手。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班主任该如何引导教育?为什么? 从该案例可见这位男生之所以形成这样的不良行为,最大的原因是他的父母亲过于溺爱,从小没有对他进行必要的教育,现在已经五年级了,一些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已经初步形成,要引导教育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纠正的时间也可能要长些。 遇到这样的学生,班主任不能单纯以惩罚、批评、向家长告状等方式教育他,这样会引发他对老师产生对立,不利于教育。 我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多渠道、综合、持之以恒地对该生进行教育。 一、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一致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这与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教育学生,必须和家长沟通,让他意识到自己教育出现问题的的严重性,要教育好学生,必须与学校配合,只有学校单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不明显。 二、和该生交朋友,了解他内心的需要,随机进行教育。作为一个自然人,他必定有他的需要。他有交友的需要,有同伴认同的需要等。案例中的学生物质上的需要已得到充分的满足,但精神上的需要却很缺乏。因此,我必须与他交谈,了解他的需要。利用这一点来打动他,刺激他,引导他。 三、逐步树立他在班级的威信,利用同伴的榜样作用教育他引导他。该生 在班里常因小事与同伴大打出手,他在班里一定很不受欢迎,必定常受到大家的冷落,恶性循环。因此,我要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在班里适时表扬,解除他与同学们

的隔阂,让他们彼此互相欣赏。再利用榜样作用对他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 四、孩子总是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的,尤其是这类孩子,更喜欢朋友间或同伴间的肯定。因此,教师要以朋友的姿态明确告诉他,他的行为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错的,让他能意识到对于错,对是非有正确的判断。 五、对于这类学生,他有反复性,因此,教育是长期的,需要长抓不懈。这就需有教师采用严格的爱”的方式,即既要关爱他,但又必需严格要求他遵守纪律,严格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而慢慢地改变他。 2. 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及分析 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第二遍铃响过后,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男同学%>跑进教室。我当时就想:这小子肯定是课间跑操场上玩去了,才会上课迟到!这是我亲眼所见,准没错!”一下课,我就走进教室,把他叫到讲台前,严厉地批评他上课迟到。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我分明看见眼泪在他眼圈里转。您冤枉人,我根本没玩,下课,同学们围着李老师问问题,然后李老师又叫我帮她把作业本抱办公室去,这才晚的!”我的脑中轰”的一下,是呀,我怎么忘了,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我和李老师商量好让他当数学课代表的呀!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道歉。 他却气乎乎地走了,以后几天都不怎么理我。 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同学,这是深刻的教训。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评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评析 14级汉语国际教育潘琛 F21414030 注:本案例来自于实训课堂学生试讲案例,授课人为其他学生,教学过程由本人听课记录下来。 案例正文 标题:在活动中学汉语 关键字:以学生为中心交际文化教学与技能教学相结合 一、教学背景 教学类型:对外汉语综合课 教学内容:第九课《一封信》 教学对象:母语为非汉语的留学生 教学目标: 1、掌握生词的听说读写和运用 2、掌握表示原因和假设的句式用法 3、掌握简单记叙文的和书信的书写格式 4、掌握简单的量词搭配 教学时间:全课有一个课时,共90分钟。 教学环境:中国教师在中国教汉语的语境,在中国学习,具备目的语环境,学习效果较为理想。 学生特点: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分布比较广,主要是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存在差异。 二、教学过程描述 环节一:组织教学 1、问好 教师语言:同学们下午好! 学生语言:老师好! 2、导入 教师语言:写信是中国人传统的联系方式。大家都是怎么联系家人和朋友的? 学生行为:学生们争相回答。 学生回答:打电话/发短信/E-mail/视频…… 教师语言:小天以前也是用那些方式联系好朋友的,不过今天他给好朋友东东写了《一封信》。我们来看看信里都写了什么吧。 教师行为:教师打开PPt,展示今天的课题——一封信。同时黑板上进行板书。 环节二:学习新课 1、生词讲练

生词一:香港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PPT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这是哪儿。 学生回答:上海/北京/不知道…… 教师行为:教师告诉学生这是香港,引出生词香港,并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行为:学生看老师是怎么书写汉字的。 教师行为:教师领读生词,读两遍,并用手势强调声调的升降。 学生行为:学生齐读生词两遍。 教师行为:教师请几个学生读生词,并注意纠正发音。 生词二:冬天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PPT图片,并向学生提问。 教师语言:图片中的人穿得衣服多不多? 学生回答:多。 教师语言:他们穿这么多衣服,说明很冷对不对? 学生回答:对。 教师语言:同学们知道什么时候很冷吗? 学生回答:不知道/春天/秋天/冬天…… 教师语言:对,我听到有人说了冬天。冬天很冷,要穿很多衣服。 教师行为:教师进行板书,同时领读生词,读两遍,并用手势强调声调的升降。学生行为:学生齐读生词两遍。 教师行为:教师请几个学生读生词,并注意纠正发音。 生词三:手套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3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比较分数大小”案例分析 〖案例〗 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 生1: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2: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师: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三种类型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4 生5 生6=,=,生10“1” 所以 生11<,所以<。 最简便? 生12 生13 生14 …… 及联系分数意义逆向思考来比较等等富有创造性的方法。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与大组汇报,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进行了有序的梳理,通过分类、举例、转化、联系、深究……等活动,将课本中结构严谨的规则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相适应的,便于学生长久储存和随时提取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的各种类型、方法及其来源,不是堆砌而成的“知识山”,而是形成井然有序的“知识链”。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互相提问,互相启发,互相商讨,互相激励,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评析 本节课的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2-P33“认识

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容。由于此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习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评价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评价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的地位。评价方式的改变,转变了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 教学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目的: 1 2 3 1 (1 (2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评:这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认为的标准分一分,而且在学生分好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外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