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读书笔记

地理中国读书笔记
地理中国读书笔记

地理中国读书笔记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内容概要:本书通过中外对比和区域对比,运用案例和图表,简明地介绍中国文化及其地域差异。素材取自地理、景观、规划、房地产专业研究生班的教案。可供上述专业选作教科书或参考读物,也可供政府管理领域和海内外人士选作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的读物……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读后感,本书是经他人推荐购买,为第三版。改版之后对许多处尤其是建筑部分的内容增加不少。此书举例翔实、旁征博引。与一般关于文化地理的教学书籍不同,其切入点和角度非常具有吸引性。对初次接触文化地理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读物。当然如果是作为研究学者,此书则在学术理论深度上显得不足。尤其是文化地理现象背后的深刻人文原因分析稍显不足。虽然此书标榜为教学用书,但个人觉得此书总体而言,是一部的入门级读物,如何作为社会科学的一般读物可能更有市场……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的读后感,这是一本非常凝练、概括、点到为止的读本,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通过时间、空间,精神、物质等方面的比较,给我们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并通过各个载体,语言、文字、姓氏、服饰、建筑、园林、绘画、音乐、戏曲、饮食等等,从形象和抽象两方面来反映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

化,这些传统的文化与我们如今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并不违背,相反具有辅助和推动的作用。我们只有将自己的底子打好打坚实了,才有能力去辨别哪些措施是正确的,哪些外来文化对我们是有利的,才能用批判辩证的眼光来审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通过此书,使我更加坚定了以往的选择,同时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崇敬和景仰。原先我更多的是根据心的指引来选择阅读的范围,与此书作了比较之后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是没有错误的。我喜欢中国传统的很多方面,如服饰、建筑、园林、戏曲、国画等等,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沉迷于古建筑与园林,通过大量的阅读相关的书籍找到许多本源的东西,甚至觉着自己要往建筑这方面发展了;又有一段时间特钟情于各地方戏曲,京剧脸谱,唱念做打,生旦净丑,秦腔、梆子、越剧、昆曲等等,每到周末便全情投入的了解学习;还有一段时间对于方块字的起源和传承又有了兴趣。总之,这些阶段性的学习与兴趣没,让我一次次领略本民族文化的精彩纷呈,同时也看到它的部分局限性,通过哲学读本的解析,能够正确地对待。但是更应该明确的是,对于自由的文化应该有敬畏之心,它是无数先贤和百姓的共同结晶,我们作为他们的继承者怎能忘却怎能鄙薄。综合的了解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作深入的挖掘探索思考,必能对我们的灵魂、躯体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世界地理读书笔记

世界地理读书笔记 李小建老师的《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领域最经典的教材之一,上学的时候上这门课的时候就学过这本书,但当时没怎么用心看,现在时隔几年,再翻一遍这本书,虽然是10年前的书了,但看完之后仍然很有收获,感觉以后应该时不时的把我们行业相关的教材拿出来看,虽然都是理论上的东西对现在的工作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每次看都会把这些年来的工作学习知识等组织梳理一遍,对工作还是大有裨益。看的时候,记录了一些笔记,主要是书里的一些观点和内容,比较基本: 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 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和经济地理学研究三个阶段。 新近出现的跨国公司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研究以及结构主义思维方式反映了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企业经营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产业的划分。现代企业的跨产业部门发展已十分普遍。由于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对经济活动的产业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企业所从事的各部门经营。为此,一些学者们开始从企业组织角度来认识经济活动。 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Krugman)指出,经济学长期忽视区位研究①,然而,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区位理论有两层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市场地域大小与商品的市场价格、地域人口数量和居民收入有关。人口密集和收入水平高的地域是区位选择的最佳侯选地,特别是现代区位选择主要表现为接近消费地。 尽管在区位决策过程中,经济因子中的成本以及收入因子都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时与经济因子毫无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的一些非经济因子也在起作用。在这些因子作用下进行的区位选择一般追求的不是成本最低,也不是利润最大,而是某种程度上的满足。 劳动、自然和资本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在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通称为生产的三要素。 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差异,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圈层分化较显著

人文地理类书籍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人文地理类书籍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人文地理是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相信阅读这类的书籍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想。一起看看为大家推荐了人文地理的个人读书笔记,欢迎收藏哦。 在阅读《地理学与地理学家》过程中,了解到1945年以来英美人文地理学界的关于人文地理学学科性质的三种概念:经验科学、人文主义科学、批判科学。唐晓峰在随笔中一直贯穿着一种深受西方人文地理影响的学术风气,他强调西方人文地理学“人味儿”十足,老觉得不能简单地说地理学是“地学”,人文地理学正经应该说是“人学”。作者坦然入门于《地理学与地理学家》,所以在骨子里应该有一种关于人文地理的研究范式。关于人文主义思潮、后现代思潮,及其阵营中的现象学、观念论、存在主义、心理学等等都是重视人类心智活动与文化现象的思想流派。王恩涌先生在《值得一读的人文地理学佳作——唐晓峰著的,》中解释该书将人的思想与物的环境表达出来。对于其中的某些文章加以论述补充,大力推荐该书设计内容广泛,时间跨度长。其中介绍到作者唐晓峰的童年在老北京胡同中个人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对北京、对中国人文地理的情有独钟。《北京城的光荣与梦想》中写道北京城蕴含着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不同时代的品味与追求,文化景观异常丰富。《老北京》中提到所谓“老北京”是特指一个有特殊生活传统的社会群体。它强调一种全面的人文属性,包括:品行、趣味、道德、礼俗、亲朋之道、饮食举止、世家风范甚至

保罗毛病、陋习。作者信手捏来,就地理事项说事,就身边文化阐发地理思想。这是一种中国心的体现,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关于“人文主义地理学”这里尤其想要展开论说。通过阅读叶 超的《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鉴镜的段义孚思想》,再结合唐晓峰的“还地理学一份人情”随笔一文。对于段义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纠结在脑海的“人文主义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段义孚作为华裔社会人文学者,能够在西方社会获得广泛认可的声誉,这与他涉足各个学科领域,从更大的学术视角解读人文地理。段义孚称自己研究的是“系统的人本主义地理学”,以人为本,还地理学一份人情,就是他的“地学”特征。这里暂时不对humanistic geography 译为“人文主义地理学”还是“人本主义地理学”做争论。李旭丹先生认为“人文主义”的范围是大于“人本主义”的,周尚意等与段义孚先生商量后认为应该是前者合适,更加符合段义孚思想主旨以及叙述他的研究主题,作者叶超对此也持认可。叶超在文中论述了对于段义孚学说是否属于地理学、如何认识和推广人文主义地理学进行回应解释,特别探讨了段义孚思想与学术对于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启示与借鉴。对于地理学的学科范围不能局限于固定的学科约束,人文地理学应该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需要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借鉴世界观、方法论。叶超认为“跨界交叉”是二战后人文地理发展特点,不能简单的把段义孚的学说排除在地理学之外,叶超对于学者们拒段义孚于门外的做法,进行批判为其辩驳。段义孚作为人文主义地理

人文地理学随笔读书感想

《人文地理随笔》读书笔记 在阅读完《人文地理随笔》第一遍之后,脑海里面充满感性的人文地理印象,正如作者唐晓峰所说:“这些随笔或是有地理现象引发的想法,或是在想法中找出地理容”。作者在前言中提到了自己的“出身”,学习过考古与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两个专业,作者深有感触的谈到自己对于学习这两个专业的前后的感受,学时不解不爱,学后兴趣盎然。作者就这两者的相似之处进行概括,认为历史地理与考古学都是需要脚踏实地的说话,不能无病呻吟,历史地理学与考古学都是在上寻求人类活动的痕迹。 关于地理这门学问,作者唐晓峰的理解是广义的。地理知识不仅仅是硬的知识,还有观念、思想、理论。从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用途,就社会而言,地理放之其中可以使政治操作、军事部署、文化展现、历史反思;就个人而言,又可以是情感世界、人生体验。在中国的地理文化中,有小识和大识之分。所谓“小识”多是中国文人的游记抒情,它是软的,由于文人的见闻而情景交融抒发个人情怀。“大识”则多指体国经野,天时地利这类政治韬略,它是硬的,多是硬道理。 再次拿起随笔读第二遍的感受相较于当初,会有一些全新的更深刻的感受。对于其中作者提到的一些地理认识会有思考考证,还有揣测质疑,还有迷惑不解。作者提到:“地

还是那个地,人已经变得后现代了”。“‘后现代地理学’不是地变出来的,而是人作出来的”。对于这些定论,我猜想地真的还是那个地吗?人的确不在是当初的人了。在詹姆斯与马丁的《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中,地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古典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在古典时期中关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地理学,许多古希腊的哲学家地理学家提出了一些反应那个时代的地理思想。古典时期的“地”和我们今天的“地”一样吗?任何思想意识形态都是特定时空的产物,换言之,我们的世界观方法论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人类的进化史也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认识生存环境的过程。生产力的有限性导致古典时期的地理视野受到约束,尽管有各种直接间接经验还拓宽西方人的地理视野,那时候的“地”恐怕和21世纪的今天是不同的。从古典时期的世界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古典时期的地理划分,世界视野。21世纪的快速发展的交通通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变成地球村,今天的“地”已经大大与那时的“地”不可同日而语。地理学的传统从洪堡、特尔开始,已经奠定了研究人类居住的家园,地理环境与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为传统的地理研究式。人地关系在不断发生改变,地理环境完全是人“作”出来的吗?“后现代地理学”真的完全是人“作”出来的吗?只是一个质疑,也需要认真调查分析。 在阅读《地理学与地理学家》过程中,了解到1945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机电工程学院 读书笔记 站在时代前列的祖 学号: XXX 专业:机械工程学生姓 名: xxx 2012 年11 月 站在时代前列的祖国 XXX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正式召开,站在这个时间去看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会让人就得振奋、感激、感慨。从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到一个

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所在。放眼回顾几十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每次的回顾,会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如同窒息般的疼痛,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在的中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也有着惊天动地的奋斗。鸦片战争以后, 列强的侵入使祖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 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才鼓起亿万人民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的勇气,才有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社会变革,都是在寻找适合中国的道路,一次次的失败与教训奠定了我们重要翻身的基础,我们对新的社会力量的渴望,对建设新社会的寻求,迫使我们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一一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使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奋斗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更加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我们这一代人只能通过历史去感知祖国的伟大,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祖国的发展,祖国的进步,在我们内心中国是世界中的一个奇迹,我们时刻充满着骄傲与自豪。我眼中的祖国是如何? 一、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始终坚信的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此道路上接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它们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

《中国国家地理》读书笔记

《中国国家地理》读书笔记 导读:《中国国家地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下面是《中国国家地理》读书笔记,快来围观吧。 关于《中国国家地理》读书笔记一: 假期我们准备出去旅游,爸爸买了一本《中国国家地理》叫我读,我一打开书首先被里边精美的图片吸引住了,我们的国家各地的风光真是太漂亮了。那高耸的山川,湍急的河流,美丽的草原,皑皑的雪山,茂密的森林,宽广的沙漠,数不尽的名胜古迹令我神往,还有各地的小吃美食馋得我直流口水! 看了书中的介绍我恨不得每个地方都想去,妈妈说等以后我们每年都要出去旅游,我真是太高兴了! 关于《中国国家地理》读书笔记二: 在景色迷人的中国,藏着无数个你不知道的神秘而古老的'东西。打开《中国国家地理》这本书,能使我们明白成千上万个迷,并能了解到一些搞不懂的地理知识。 自从我阅读了《中国国家地理》这本书,便可以解答同学之间问的简单的地理问题了。比如:包公祠建在河南省开封市、象鼻山在桂林、五公祠建在海南,等等,这本书使你知道了一些高中生也难以解答的古怪问题。 本书图文并茂,它让你知道这东西长什么样儿,那东西是什么,

有些字难认又难理解,这本书将为你解答。 有一些大人也买它,好帮他们找资料,它把所有名胜古迹都记下来了,让你对它爱不释手。 关于《中国国家地理》读书笔记三: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 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共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 但时代所限,书中也有很多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的外形,就会有很大失真。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 正因如此,当我开始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从他的文字和画作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后,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这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在这期间,我还去了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到今天一年半多了,不知不觉也写了30篇文章。“破译”还将继续,先集为一本《海错图笔记》,大家看着玩。 在本书中,我采用了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把书中生物归为“介部、鳞部、虫部、禽部”4类,以展示古人是怎样给生物分类的。

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篇一:《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1101班刘春竹 学号1111040111 《古代社会》 路易期?亨利?摩尔根,是美国著明的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据了解,摩尔根是历史上少见的在东西方世界都广受尊重的科学家之一。他曾于185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进步委员会会员并于187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关于《古代社会》这本书,也是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中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摩尔根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他对印第安人的实地考察、对从朋友手中获得的资料的整理及对一些历史典籍的阅读。摩尔根的艰辛研究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

恩格斯就是在摩尔根的研究基础上写下了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的。 《古代社会》的第一编是《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作者认为:“发明、发现是互相建立在累进的关系之中的,各种制度则是立于展开的关系之中的”,并且指出:“政府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归纳于两个一般行的方案之内:第一个方案是一个人为基础,是纯粹一人的关系为基础的东西,组织单位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第二个方案是一领土及财产为基础的,可以区别的一种国家。”作者在后来的论述中也是延续着这种思想来论证人类文明的进程的,从第一方案过渡到第二方案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人类社会也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摩尔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文明社会。从而体现出

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作者的进化论观点。在《生存的技术》一章中,摩尔根提出了人类食物的五种类型:在有限的住地上以果实草根为为食物的自然生活——天然食物;鱼类生活(最早的人工食物)——鱼类食物;借栽培而来的淀粉性食物生活——淀粉食物;肉类及乳食的生活——肉类和乳类食物;由农业而发生的无限制的食物之生活——通过田野农业而获得无穷食物。 第二编为《政治观念的发展》,在此张摩尔根真的是煞费苦心。本章的主要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对易洛魁部落联盟进行考察,收集了许多可靠、翔实、丰富的资料。因为摩尔根曾为塞内卡部落与白人地产投机公司打官司,维护了该部落的土地权利,从而赢得了印第安人的信任,并被该部落的鹰氏族认作义子,赐予“裂缝间的桥”的名字。这就便利了他对印第安人社会组织、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婚姻家庭的研究。

基础地理知识大全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辽阔的疆域 一中国的陆地面积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欧洲面积接近,居世界第三 (世界陆地面积前三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 二我国领土四至点: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的相交处。 我国领土的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初春季节,北方是冰天雪地,南国的海南已春暖花开(我国领土的纬度差异,导致气温上的差异) 当最东部的渔民迎着朝阳到江上捕鱼时,最西部帕米尔高原上的牧民还在深夜里酣睡 (我国领土的经度差异导致时间上的差异) 三中国的陆海邻国 1 陆上邻国14个,按逆时针方向排列,分别为:朝鲜(东亚)、俄罗斯(北亚)、蒙古(东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中亚)阿富汗、(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南亚)缅甸、老挝、越南(东南亚) 2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由北到南依次为: 韩国、日本、(东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东南亚) 注意: 陆上邻国中,有不连续疆界的国家有印度(3)和俄罗斯(2); 四我国有辽阔的海域 濒临的海洋由北到南依次为: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 五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比一比:从海陆疆域方面看,中国同英国、蒙古有什么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之处?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 蒙古为亚欧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 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其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这与我国 东临海洋、西靠大陆有所不同。 六中国海陆位置的优势 1 我国地理(海陆)位置的特点

中学地理读书笔记

在这本书中我首先了解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标准作用的描述是:国家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个评价课程的基矗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高中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和高中地理考试命题的依据,是高中地理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对于老版本的标准来说有较大变化的是:地理课程标准目标中出现了过程与方法的说法,明确提出地理教学不仅要关注最终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必要的知识获取和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以及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同掌握知识一样是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此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被列为地理课程的目标之一。而在人们以往的认识中,兴趣多被看做是使地理教学更顺利进行和学生取得更好成绩的因素,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本身并没有真正被看做是地理课程的目标。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变化。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基本标准,是使用于全国范围的最基本(底线)要求,地理教科书编写和实际教学内容范围往往会大于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些非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以被称为拓展内容。这些拓展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阶梯内容,这部分拓展内容虽然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未作要求,但与标准内容密切相关,是服务于标准内容教学的必要铺垫;二是提高内容,这部分拓展内容属于标准内容某一主题,但又独立于标准要求内容之外,多试教科书编写者或教师认为十分重要、根据教学需要加以适当补充提高的内容。三十探究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标准内容的课外延伸,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前沿、时事地理和生活地理内容,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题,以弥补教科书的滞后性和难以完全适合地方教学的不足。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重新定位对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建议的理解,关注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关注对学生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关注对地理学习重要活动质量的评价,关注对学生发展的评价。 在地理1中主要是自然地理,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首先要了解大纲要求。地理教学大纲的自然地理教学按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与海洋、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展开,重视对自然地理要素的教学设计。地理课程标准则提出了自然地理教学的新思路,对原有的一些具体指示点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陆地水体类型及相互关系、生物要素、土壤要素、海洋开发等,同时降低了一些内容的教学要求,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大气运动等。有关大气运动的课程标准共有四条,它们分别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课程标准有三条: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在地理2中主要是人文地理。同地理教学大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对比中可以发现,地理课程标准《地理1》的自然地理内容和《地理3》的区域发展内容变化更多一些,而人文地理内容的变化较小,但还是有些不同。有关人口的地理课程标准共有三条,它们分别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也就是说,地理课结束后,有关人口的学习效果学生如果能够达到上述三条标准,就表明学生已经达到基本要求。有关城市的内容标准也是三条,分别是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和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条标准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有关城市地理的学习内容。工、农业生产活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篇一: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柴彦威著)笔记几点 前言:这本书,是一本很好地了解城市地理学思想史的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就是科学研究的武器。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研究城市地理问题的方法论。在我国,城市地 理学的研究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所以我们了解到的很多关于城市 地理学的思想史是舶来品。我所熟悉的时间地理学,后现代主义以 及芝加哥学派,人本主义的城市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我总感觉这样 的思想下提出来的城市模型在我们国家存在吗?理论和我的认识有 一定的出入(也可能是我知道的太少,观察的太少)。 本书,我主要从几个经典的学派整理出笔记,并对一些我感兴趣的 城市地理学方面很出色的大家做了简单的了解。读完此书,还是颇 有感触,“是人创造了城市,还是城市创造了人”,是本可以提高自 身地理素养的书。 关于学派的笔记 (一):经验主义及其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 就经验主义的方法论而言,经验主义方法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传 统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观察,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论,进而得出结论。二是强调归纳与综合。 经验主义来源于17世纪英国人洛克的系统性阐述。洛克主张,人的心志本是空白的表格,后来其经验足迹在上面。经验主义否定了人 拥有与生俱来的观点或不用借由经验就可以获得知识。经验主义者 观点,由感受得到的经验,必须经过适当的归纳或是演绎,才能铸 成知识。经验主义的两个学派,温和的经验主义与激进的经验主义,前者部分认为,意识的技能诸如记忆想象和语言的冠能是内在的能力,后者认为,意念的内容和整过过程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内部能力,而只能习得而来。 经验主义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一是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 模式归纳,例如,19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芝加哥学派以美国大城市为例,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做出大量描述性分析,将现实的城市 社会空间结构归纳为抽象的空间结构。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验 主义研究,其中约翰斯顿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验主义研究在城市 地理学中应用为典型案例。三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经验主义,雅

13《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一、作者简介 C·赖特·米尔斯(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米尔斯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这两个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代表作有《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3)、《权力精英》(1956)和《社会学的想像力》(1959)等。50年代初他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二、全书概述 《社会学的想象力》全书共分为十章,在第一章米尔斯简述了本书的核心观 点: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及社会学家应该如何想象。在第二到六章,米尔斯考察了社会科学久而成习的一些偏向,展开了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批判,主要涉 及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与科层制。在评述了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后,在第七到十章,米尔斯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社会学发展的展望,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注 重人的多样性、对历史的运用、理性与自由,以及应该保持独立自主的政治角色。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中心从欧洲移向了美国,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独树一帜。在米尔斯所处的时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社会科学得到了极大繁荣,同时许多社会学家跻身政府名门。米尔斯表示,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界定社会科学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具有的意义。具体确定有哪些努力在背后推动着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发展,点明这种想象力对于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连带意涵,或许还要就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必备条件给出一些 建议。通过这些方面来揭示今日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用途,并点到即止地谈谈它们 在美国当前的境况。” 总的来说,米尔斯认为,任何社会研究都应该探讨人生、历史以及两者在社会中的相互关联,他反对将社会科学当作一套科层技术,靠方法论上的矫揉造作来禁止社会探究,以晦涩玄虚的概念来充塞这类研究,或者只操心脱离具有公共相关性的议题的枝节问题,把研究搞得琐碎不堪。他认为,“可以被称为经典社夏 日之阳新闻传播广 告 考研

中国国家地理: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中国国家地理: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内容简介 他为什么数度放弃500强企业的工作而成为一名遁世者?他为什么放弃主流旅行杂志采访邀约不断的主编职位,选择做一名自费旅行者?他为什么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选择不做改变?”他为什么觉得“世上本没有失败的人生”?他为什么可以享受“看似失败的成功”?他为什么会认为旅行就像是一种修行,却从来不愿回答修行的目的究竟为何?《中国国家地理: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完全是一场归期未定的视觉旅行,只有认真寻找的人,才会在其中发现真正的“幸福密码”。每一页风景明媚,每一页人情温暖,每一页瞬间动人,每一页更接近自己的真心。让眼睛喜欢,让心灵欢呼。 如他所说,“旅行,最终会让你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郭子鹰,自由摄影师、旅行作家,曾担任国内著名旅行杂志资深编辑,自助旅行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录 【序】旅行的意义 【境地】嘈杂世界的静音键{缅甸,蒲甘} 【境地】谁不暗恋桃花源{印度,喀拉拉} 【境地】爱丽丝的另一处仙境{斯里兰卡} 【境地】吴哥慢镜{柬埔寨,吴哥} 【境地】大气层内的火星飞行{土耳其,卡帕多基亚} 【境地】东京郊外,花海里的1Q84{日本,东京} 【境地】焚城烈火巴伦西亚{西班牙,巴伦西亚} 【境地】火山今天几点喷发?{意大利} 【境地】如果天堂有颜色{希腊,圣特里尼} 【境地】冷雨不列颠{英国} 【浮生】乌坪桥的小绅士 【浮生】一个高棉小孩的全职工作 【浮生】一位禅师的初恋味道 【浮生】两个女兵和一段疯狂的小事

前言 旅行的意义 “好想去旅行!” 朋友们经常对我这个“旅痴”这样说,他们知道,旅行对我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他们来说,旅行的意义也像是浩瀚大海中浮游者微茫的希望之光。“搞定这个项目,熬过这一段,挣到钱,就可以去旅行了!”所以说,旅行是那个在他们筋疲力尽、乏味失落的不如意之时激励他们打起精神来生活下去的执着之念,也未尝不可吧? 可是,旅行的意义究竟何在? 远游万里后,终归故乡,神秘事件便告开始。 你多少会回忆路上的所见所闻:见到了哪些教堂的尖顶;在哪几个被导游书千百遍赞颂过,叮嘱你万万不可错过的地方拍照留影;伴着红酒和投契的几个老友讲完你的旅行趣闻之后,可有那么一个片刻感觉虚弱?可有几缕寂寞的旅情不知如何与人述说?可有瞬间的动摇感觉自己的孤独有多真切?可有刹那的感动连自己也不免怀疑是否当真发生过?可有些许感慨,重回熟悉的城市里便羞于对人谈起? 也许在路上的那个时候,你遇到了更真的自己,也许在那个时候,你错过了一个机会可以对自己说:“不如这样吧,我的人生,其实还不错;不如这样吧,就此放开不如意,想想还有哪条天边路我尚未走过。”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我颇为喜欢的一部小说,也是我看过多遍的一部电影。很多人在里面看到爱情,很少人觉得主角是旅行。电影开头,有个成功的中年女作家,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品评意大利一座小城的风骨、建筑的格调、教堂花窗的品味、乡野田园的风韵,辞藻那么优美且华丽。我却只记得在一旁静听的一对老妇人,其中一个问另一个:“我们是不是在那里见到了矢车菊?” 别人笔下阴影浓厚的喀布尔,她只记得那里蓝天很美。这选择,难道不勇敢? 《天使爱美丽》里也有一句我断难忘怀的台词。乡间少女爱美丽捧着本厚书,身边午后光晕相伴,闪亮的微笑洋溢在脸上。她面对表情模糊的巴黎铁路检票员,一字一顿地说:“如果没有你,良辰美景堪与谁说?” 旅行的美好,丰盈如桃林风卷过花瓣雨,无可尽数。最玄妙的莫过于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罗马与巴黎,每个人都可以难忘他路过的铁道与航迹,属于自己的那些刹那任谁也夺它不走,任时光的利刃不能消磨那刹那间的芳华。 旅行的美好,宽稳如镜面似的高山湖,只有你自己记得哪些刹那让你感到莫名的幸福,秘不可说、不立文字的感觉才真切,如初落便化作无形的苍山暮雪。 万里觅知音,却与自己——因被冷落与忘怀而悲从中来的,终生相伴又不得谋面的自己,擦肩而过。 像旅行一样自由,绝不只是说远游时漂泊不定的航线。旅行使人自由,只不过因为旅行时候的你可以拥有自己的世界。一程回来便拥有权利说,我去过,我记得,我看到的那里是这样的……此刻你有理由相信也有理由不信,只因你去了,亲自经历,亲自受挫,亲身流汗,亲手扛起沉重的行李,亲眼目睹那里孩子们的微笑和老人纵横的皱纹。 《在恒河游泳》里面有个傻傻的日本姑娘,面试的时候人家问她:“你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她突然撒了个谎,连自己也匪夷所思:“我在恒河游过泳,是蝶泳!”于是,她就真的去了印度,终于在大肠菌群超越致病水平30倍左右的恒河水里游了蝶泳。 我知道那只不过是个故事,可是她那敢说敢做、说到做到的眼神,傻得那么可爱。走出街口,你就会见到马蜂回窝一般密密麻麻的人群,他们当中,有多少是“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扯了谎话之后,这样兑现弥补的人我真想见见,哪怕就一次。 地球离了谁都照样旋转?但是只有你看见的世界,才是对你有意义的存在。你之所以看到,是因为你想看到,你之所以难忘,是因为你想要记住。 不是么?看看你和爱人—起出游的时候两个人拍下的同一座城市有多么的不同就知道了。 菲律宾有座曼妙的世外小岛,别人都在看海的时候,我看见一个陪着洋人的妓女,把自己盘子里的整个面包给了栏杆外的小孩子。她笑得不美,但是很轻松。 缅甸有数不清的佛塔,金光闪耀,别人都在佛塔反射的金光里流着汗,我却躲在阴影里静静地听着当地

关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读书笔记

关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读书笔记 学号:20082613630 姓名:卢美娇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提到“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正是因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公民的地理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同时对地理教育和地理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是科学的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说,要求人们在对地理知识的基本掌握和熟悉运用的基础上,坚持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产生破坏的发展,即一种长远的,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可以形成文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这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结果。 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要求,地理科学得以迅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而这两者的发展又对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课程标准已不再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以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为基础的新的课程标准,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到,“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地下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知识的传授,不能单纯的基于理论,而是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说不做和只做不说,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新课程标准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传授,都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规律的掌握与应用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样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事实,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即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地下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理以及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理论。 《标准》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

世界地理的读书笔记

世界地理的读书笔记 你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样的国家?它们有怎样的风土人情?我们不能一起去环游世界,但我们可以从《希利尔讲世界地理》这本书中去了解那奇妙的世界地理。 这本书非常好看,一个个枯燥的地名、河流、山脉都融入在趣味盎然的旅游故事中,让我读来爱不释手。希利尔说:“欧洲就像一个矮小的婆婆,她有着大大的头,驼驼的背,伸出一条长长的腿,要把一只足球踢到海里去。”看得我捧腹大笑,又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查看世界地图。真像书中继续描述的那样:“老婆婆的头是西班牙,帽子是葡萄牙,比利牛斯山脉是她的衣领,法国在她的衣领下面,长长的脚是意大利。”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将这些地名和位置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中,并且让我想像成了一个个生动的童话故事。 这本书不仅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还讲述了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介绍了很多雄伟壮观的建筑。我一直以为美国的白宫就是白色的宫殿,但希利尔告诉我们:白宫原来是一栋灰色的建筑,18XX年美国和英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白宫被烧了,后来为了掩盖烧焦的痕迹,就把它刷成白色的了。原来一个简单的名称包含了这么多的历史背景。还有那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巨人堤也十分神奇,让我连连赞叹,我真想到爱尔兰去看一看那连绵起伏的“巨人之路”啊! 看完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了七大洲、四

大洋,认识了华盛顿纪念碑、比萨斜塔、罗马斗兽场等令人赞叹的建筑,让我知道了北极光、肯塔基州猛犸洞、尼亚加拉大瀑布等壮观的自然景观,仿佛让我身临其境。我还明白了地球在远古的时候是个大火球,后来冷却后逐渐缩小并出现了山脉、河流,有时出现地震,是因为地下移动的岩石发生了剧烈地碰撞而产生的。我暗暗下定决心,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将来也成为一名科学家,去环游世界,去探索那无穷的奥秘,去体验旅途中那无尽的乐趣。 《希利尔讲世界地理》这本书是那样的引人入胜,让我看了还想看。伙伴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最新人文地理随笔怎么写

人文地理随笔怎么写 人文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是随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人文地理随笔怎么写”,欢迎赏阅。 人文地理随笔怎么写:【第一篇】:人文地理的独特魅力——读《人文地理随笔》有感 唐晓峰教授,原在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地理系攻读研究生。此后不久,教授又去了美国希拉丘兹读博士学位。他在美国九年,潜心研读人文地理学的各家之谈,并拜访诸多名家学者。回国后,唐教授在北京大学授课并从事人文地理方面的研究。唐教授幼年成长于北京老胡同之中,身上具有浓厚的北京文化气息,后来又远赴美国深造。学业方面的中西基础结合北京的历史环境,唐教授写出了《人文地理随笔》。 作者唐晓峰教授在书中以简洁生动的描写法,陈述并且议论地理学中一系列现代人文地理的观念,从中品评各类人文行为和历史现象,同时又夹杂唐教授自身的想法,娓娓道来,好似一个悠远而有趣的故事。书中大量有历史价值的图片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地理学中蕴涵着的深厚的人文内容,让读者深刻、直观地体会到人文地理的独特魅力,实属佳作。 当我拿起老师极力推荐的《人文地理随笔》时,看着那些那些历史、地理专业术语和历史图片,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我的内心极其不情愿阅读这本书,认为这种类型的书籍必定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但后来转念想想,这本书在各大网站畅销多年必定

是有道理的,老师的强力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由浅入深,细细品读这本书籍。慢慢地我读懂了。原来,人文地理,离我们很近,却总是被人忽视。翻阅着本书,可以带我们走进一个时空的轨道,引发我们的畅想。书中唐晓峰教授以小散文的形式来展现人文地理的魅力,将人文地理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绝不会让人觉得烦躁无味。我就是一个富有求知欲的学生,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古色古香的图画,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我深刻领悟到了人文地理学的独特魅力。 唐晓峰教授在书中说到:“地理,在窗户外面,而地理学却在人的脑子里,而人脑又是分时代、分阶层、分你我的,所以地理学也不是纯净学问,会随人的时代追求、价值趋向变化内涵。研究人文地理,需要先把人看透。我得承认,自己对地理学的了解是受了洋人的启发。西方人文地理学,想得很多,管得很宽,‘人味儿十足’,明确划在人文社会科学一边,这是我一开始喜欢地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的,一方面,社会总是随着历史的脚步滚滚向前发展,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例外,所以地理学总是追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这也是地理学长盛不衰,经久不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类的原因。而人类是社会的主体,人类的发展跟地理学的发展的息息相关的,所以教授说“研究人文地理学,需要先把人看透”。这不就是运用了哲学中的“联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范文威廉·富特·怀特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1936 至1940 年间怀特通过对“科纳维尔”进行实地研究,撰写了《街角社会》一书。该书是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街角社会》是怀特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一、关于研究方法的体会 《街角社会》是从科纳维尔的街角帮写起的。怀特以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生活中,首次将参与观察法引入城市社区的研究。怀特对街角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1、新方法的尝试 怀特在附录中提到,通过颇有兴趣的阅读林德夫妇的《中城》和卡罗琳·韦尔的《格林威治村》,怀特很有收益。但是随着他研究的深入,却意识到他所从事的社区研究并不是按照上述书中的研究路子。“当时能读到的其他许多社会学文献往往是从社会问题方面来看待社区,所以根本不存在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系统的社区》。”之后,怀特通过阅读

社会人类学方面的文献——马林诺夫斯基关于原始部落的研究——发现虽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同,但是其中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鉴并可以实施的。 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怀特得以真正的“进入”社区,并将这种方法从人类学领域扩大到了社会学领域。这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说以往的研究是一张社区整体状况的照片,那怀特的街角就是一部社区动态历程的电影。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怀特重视对科纳维尔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研究,通过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生活状况、互动模式以及规则等内容分析整个社区社会结构,而不是整体的描述街区概况。怀特这种研究方法的尝试对我也很有启发。社会研究的方法仅限于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引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在面对具体研究对象时,要灵活的选取方法。 2、研究设计小处着眼 愿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往往残酷。怀特在最开始想要自己的研究同时涉及到科纳维尔的历史、经济、政治、政治、教育和娱乐模式、教会、公共卫生保健,以及——尤其是——社会态度。然而,这显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当怀特拿着这份计划书去寻求建议的时候,有人泼了一盆很好的冷水。“我这部巨作刚开始就被亨德森泼了冷水。他对我说,我在这个领域中几乎还什么也没做过,所以不应该只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历年明细和分类

中国国家地理期刊历年最全明细 其中:标红的为带精美地图或装订长幅画卷 橘黄色为专辑类 信天游整理(qq 2649437653书籍和地图基本集全,欢迎书友们交流) 2000年 10 《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0期)“空中看中国” 11 《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1期)“布达拉宫” 12 《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2期)“伊瓜苏瀑布” 2001年 1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1期)“钱币之旅”M 世界钱币分布图,人名币及美元防伪图 2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2期)“青海玉树” 3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3期)“台湾专辑”M 台湾 4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4期)“三星堆” 5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5期)“西藏的路” 6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6期)“北京专辑” 7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7期)“抚摸巴黎” 8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8期)“用地图克隆中国” 9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9期)“中国省市大划界” 10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0期)“摩天大楼” 11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1期)“古格文明” 12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2期)“走进伊斯兰世界” 2002年 1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新疆”M 新疆 2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2期)“火山亲历记” 3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3期)“金丝猴” 4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4期)“澳门专辑”M 澳门 5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5期)“深入地穴500米” 6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6期)“山西”M 山西 7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7期)“越南”M 越南 8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8期)“金三角:罂粟怒放谁之罪” 9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9期)“玉石之路” 10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云南如此多样”M 云南 11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重现圆明园” 手绘北京城立体鸟瞰图 12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12期)“契丹飘逝的王朝”M 尼泊尔 2003年 1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1期)“山东”M 山东

地理书籍读后感

地理书籍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地理书籍读后感篇一:在这个寒假里面,我阅读了了一本叫《中国地理百科》中国的地理课外书。里面着重介绍了我国的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的气候类型和我国的地形、地势。看了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看到了一张张笑呵呵、红扑扑的脸庞,翻开第二页介绍了我我56个民族的特色、风俗习惯,也讲述了56个民族在我国人口中占的比例,其中以汉族92%的比例占第1,其次就是壮族和满族。然后讲述了各个民族的风俗、语言,这让我感到了我国民族的特色多姿多彩。 然后又讲述了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文章中讲述了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四川、贵州以东的地区。这一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第二阶梯,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新疆。这一地区以山地为主。第三阶梯,青藏高原。这一地区海拔很高,平均海拔4000多米。中国的地

形分布特点和人口、经济的分布特点很相似,第一阶梯是人口聚集区,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发达。 然后有介绍了我国五种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高山气候:全年低温。 看了这本书后,大大增加了我的地理知识。 地理书籍读后感篇二:《地理学思想史》这本书在全息地展示地理学思想史的这样一个辩证的过程,十九世纪以前,地理学的发展无疑是十分缓慢的,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标志出现在1874年的德国——地理学作为一门由专业教师们讲授的高级课在大学设置,自此也开启了地理思想史的近代时期。在这以前人们对问题的讨论,或者说是这种“辩证”式的发展,表现得还不明显,由于地理学在此前处于萌芽阶段,已取得的成果还无法形成较为深入的对立,加之大学还没有出现,使得这些学者在空间上还无法集聚,讨论还无法经常进行。但通过洪堡和李特尔的努力,地理学已经为走进大学课堂奠定了知识基础并初步获得成功,特别是为地理学的专门化做好了开启的准备。他们同在柏林1859年去世后,没有人能够接替他们,再也没有一个学者能够掌握关于地球的全部知识了,古典地理学就此终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