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听课记录

《千米的认识》听课记录
《千米的认识》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班级教师吴蓓蕾听课时

年月日节

学科数学课题《千米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先放一段关于奥运火炬接力活动的视频,视频中出现几个火炬手跑的数据。

师:同学们,现在2个火炬手跑了800米,那10个火炬手就是跑了?

生:4000米

师:那现在同学们在下面写一下4000米,你会怎么写呢?同学在下面写,老师下去看看同学们的书写

师:现在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写写4000米,下面的同学看看你的写法是不是跟他们一样?

生:(黑板)4000米4千米

师:同学们,这两个数字该怎么念呢?跟着老师来念一下吧。

4000 米=4 千米(注意停顿)

二、认识千米

1、初步认识千米

(1)在生活中哪里见过“千米”呢?老师展示图片,同时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

a)路牌(路牌上没有“千米”两个字,是km。国际上用

km表示千米)(板书:km)

b)旅游指示牌评析:

1.吴老师的这个引入是当时比较热的一个时事,既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又学会让孩子了解时事。

2.同学们现在下面自己动脑,老师巡视,然后在呈现孩子们不同的表示,从而引出4000米和4千米,也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上课内容:千米的认识。

3.停顿朗读给学生一个区分,同时是在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

4.出示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在接触的

c)地图

(2)还在哪里见过呢?

a)出租车上的费用标贴(没有“千米”两个字,出现的

是公里)

师:同学们,公里和千米是什么关系啊?

生:公里=千米

2、千米的观念

(1)感受一千米

师:同学们,那昨天大家是不是已经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走了一千米呢?

一千米到底有多长?

走完这一千米,你们的感觉是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生:一千米很长,走完这个腿很累……

(2)形象解释一千米

①出示一条100米的跑道。

师:1000米是这样的几条跑道?

生:10条。

师:对。100米的跑道*10=1000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师示范读:1 千米=1000 米(注意停顿,然后学生跟读)师:我们学校的跑道是50米,那么这样的跑道几条才是1000米?(20条)

师:200米环形跑道几圈是1000米?(5圈)

师:400米环形跑道几圈又是1000米?(2圈半)

②师:估计从学校出发,走到哪里是1000米?

同学们先自由发言,然后老师放拍摄的录像,让同学们跟着录像走,从学校沿药行街走1000米到达灵桥,形象地理解1000米到底走多长。一些东西。大家不但熟悉,还引导同学要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同时对于教学来说,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千米(公里),为下面千米观念的形成这个重点和难点做铺垫。

5.注重同学们自身的一个感官体验,同时培养同学们互相学习的习惯。

6.巧妙地用同学们一直在接触的跑道,引出1千米=1000米。然后在这次朗读的时候着重了停顿,并让同学们了解这两者的区别,来把握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同时,根据不同长度的跑道我们需要走的圈数来形象解释1000米。

③引出其它的“千米”,同学们看看,找找。

a)长江的长

b)黄河的长

c)宁波到杭州的距离

d)珠穆朗玛峰

e)万里长城

师:这么多的东西为什么都用“千米”来表示呢?

生:因为千米很长。

师:对!“千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路程。

三、应用千米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不同的东西要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同学们现在能正确地用这些单位吗?我们来看一下下面几道题。

(1)冰箱140(cm)

(2)跨海大桥的建设,是现在到杭州的距离比原来节省了120(km)

(3)小林一天的日记,用合适的单位去填充小林的日记师:在进行单位选择时,要注意:和自己熟悉的东西进行联系,考虑这样东西的一些特质。

四、练习

(1)最常见的四种出行方式,与每小时他们能行驶的路程进行连线。

(2)寒假的时候要去哪里玩?用什么交通工具比较好?7.让同学们先预估从学校出发1000米可以到哪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并让他们自己先对1000米有个把握。然后通过非常直观的老师走的录像来引导学生们了解1000米到底有多长。

8.通过展示不同以千米为常用单位的东西,让同学们说出千米很长这个感受,已经在同学们心中很好地建立了千米的观念。

9.通过不同物品要用不同单位表示,来让同学们知道单位选取时需要注意写什么,进一步加强对千米的认识。

10.在这其中特别注意老师的一个问题转换,当同学们对杭州湾跨海大桥不了解

五、反思

师: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写什么内容呢?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由讲)

六、课后作业

出示小林回家的地图,设计一条线路,是这条路最短。时,通过一个金额来让同学们选出正确的单位。

在做习题是也可以看出老师讲难的问题转化到了我们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在习题中让同学们暴露问题,可以了解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11.反思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这些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1千米(公里)=1000米

意见与建议(总评):

优点: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从整一个课堂的教学来看,教学目标为:

1. 知识技能:使学生在已有的长度单位基础上认识“千米”,掌握1千米=1000米。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且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实际测量能力。也可通过问题的转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千米”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情感态度: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唤起学生多所学知识的直观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二、内容安排

总的来说内容环环相扣,一步步推进。先用热点引出“千米”,然后通过挖掘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初步认识“千米”,再一步步在同学们的头脑中建立千米的观念。最后,对“千米”进行应用,学会千米和其他单位之间的转换,单位的选取以及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题。这样的一步步推进,从初步的视觉了解再在同学们的头脑中建立这样千米的观念,是真正让同学们了解了千米,达到了课程的效果。

分块而言,a.开头的引入吸引人,用当时的热点来引出“千米”。 b.初步认识中,出示了不同的生活图片来说明“千米”就在我们的身边。 c.建立千米观念这一块的设计最为突出。先是让同学们通过实际来感受千米,再之是通过跑道来准确说明“千米”,前两个步骤可能没法真正很好地在同学头脑中形成

千米的观念,因此老师又让同学们猜测千米的长度,即学校到哪里是一千米。通过老师自己走的拍的视频让同学们正正切切懂了一千米到底有多长。 d.最后,应用千米部分,也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出发。单位的选择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考虑到千米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四大步骤,再加以联系,同学们已能形成对“千米”的认识了。

存在一些创新点值得学习:自己拍录像更为直观;应用中小林日记的形式好;课后作业也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三、师生互动

整节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比较多的。

1.老师在抛下一个问题让同学们在座位上写或思考时,老师都会下去看看同学们的答案并进行交流。

2.师生问答设计的较多。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常常会问“同学们还有谁有不同的意见”。而有同学没办法把答案说完整详细时,老师也会不断地引导学生。

四、教学效率

整堂课的时间安排还是比较合理地。重难点——建立千米观念这一块是老师着重上的内容,因此教学花的时间比较多。

五、教学效果

在形成学生对千米的观念这一大块,有一个估计的环节。老师形象地通过录像的放映可以帮助同学们培养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实际测量能力。而在后面,通过学生对不同物体单位的选择,以及日常生活中对“千米”的应用,即常见出行方式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和去不同地方游玩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两道例题的做题中,可以看出前面的教学效果还是很好地。同样,让学生在例题中暴露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进行教学也是一个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六、教师素质

外部:吴老师的声线比较完美,这样的声音很能吸引学生。同样吴老师有很好的教态,亲切自然。

内部:吴老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一定很扎实,才会有这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课堂。

缺点:

1.可能是因为这个视频时间有点久了,所以觉得内容比较按部就班,创新点较为缺乏。

2.课堂中的有些距离还是要注意的。例如和同学们的生活以及知识不是特别接近的内容尽量少出现。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200亿等。

3.应用千米的内容中,缺乏千米和其他单位换算这个联系。书中这一块是例五,但在整一个课堂中好像涉及不多。

4.教师的评价语言还是需要注意。当学生没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并且相差有点多时,不应该直接让同学坐下,而是要更加耐心地引导,这样不会挫伤同学的信心。

5.虽然说现在多媒体发达,但是常规的板书还是应该用到的。吴老师板书设计那块有所欠缺。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教案

第2单元千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认识千米、毫米和实践活动“体验千米”2个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分米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关于测量内容中的最后2个长度单位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由于千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大的一个单位,学生要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难度较大。而毫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小的一个单位,学生在学习、生活实际中用得也比较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要求,学生只需“知道毫米”。所以,本单元的导学重点在于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1千米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1毫米有多长。 (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和毫米。 (4)能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测一测等活动,体会1千米和1毫米有多长,建立正确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他人的帮助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活动的过程,并能克服测量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1千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关键: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2、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重视对学生活动的评价。

《和时间赛跑》教案(公开课)_教案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教案(公开课) 本文是关于《和时间赛跑》教案(公开课),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 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是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之一。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但是,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在读文时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加深体验,是突破难点的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珍惜时间,不随便浪费时间,抓紧时间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并落实在行动中。 教法与学法: 引导、点拨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时点拨,理解课文内容。 鼓励欣赏法:教师适时点评,以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自主、合作与探究:让学生在探讨与交流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 2、检查字词。 三、重点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 可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分组来读这部分内容。在读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桌之间相互探讨句子的意思。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让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最疼爱自己而已经去世的长辈的照片,。谈谈疼爱自己的人逝去了你有什么感受。 读文中父亲的话,看看父亲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读读“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是怎么理解的: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指导朗读爸爸的话及“我”的生活体验。 2、同桌合作,交流对第二至四句的理解、体会。并通过朗读,从中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3、播放课件,感受时间的消失。 (二)学习第八自然段 1、时间那么宝贵,我们怎么利用好时间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和时间赛跑,课文写了几件事? 2、在书中标上序号,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内容要点。 3、找出“我”跑赢时间的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体会“我”与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快乐。朗读时,力求体现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二年级第二单元检测题 姓名: 一、巧手补天窗。17分 1.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 。 2.测量较长的路程时,我们通常用()作单位。 3.我们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小明要跑()圈才够1千米。 4.测量长春到北京的路程要用()作单位。 5.3千米=()米5000米=()千米14000米=()千米10千米=()米 1千米-136米=()米 3000米+5000米=()米=()千米 2400米+600米=()千米 16千米-9千米=()米90米+9千米=()米 二、你能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吗?14分 1.小红每分钟步行50()。 2.小轿车每小时可以行驶70()。 3.一只燕子每小时飞行150()。 4.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5.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大约高8848()。 6.亮亮从家到学校要走750()。 7.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 )。 三、魔力圆圈。(填大于小于等于符号)16分 3200米2300米8000米8001米 5000米5千米400米4千米 1千米870米1千米10000米 6800米7千米9分米89厘米 四、数学门诊。(判断)10分 1.小峰的身高15年后能长到5米。() 2.一条高速公路约长150米。() 3.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火箭一分钟能飞行1000千米。() 5.小莉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6米。()

五、体验数学。43分 1.小红的身高是1米40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5分米他们谁高?高多少?10分 2.丽丽从学校到图书馆,先乘公交车行了2千米,下车后又步行了260米,学校到图书馆有多远?10分 3.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是200米,李丽每天跑5圈,李丽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10分 4.校运动会2千米长跑项目比赛中,当第一名运动员到达终点时,最后一名运动员距终点还有300米,他已经跑完多少米?10分 智慧宫殿3分 “十?一”长假,小明要去看望乡下的爷爷。小明家离爷爷家大约15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要想在中午12:00到爷爷家,小明最晚几时出发?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吴忠市开元小学焦玉婕 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是新课标语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课文主要讲“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11个生字,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叙述的顺序。 3、学习课文1-5自然段,读懂爸爸安慰我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播放钟表的滴答声(音乐) 师:孩子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钟表走动的声音) 听着这个声音,你们想到了什么?(时间过得可真快) 师:是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时间是珍贵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时间有关的课文。板书:和时间赛跑 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导“赛“的写法。(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按照预习学案预习课文,不知大家完成的怎么样,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谁先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呢?对于林清玄,你了解多少?学生自由说。 孩子们,课前搜集查找资料非常重要,它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老师也查找了作者的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作者

资料)指名读。 林清玄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不停地和时间赛跑。 2、下面老师再带大家玩个词语大闯关游戏,检测一下大家的生字词掌握的怎么样。 看,大家最喜欢的动画人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在他们的身后都藏有本课的重点词语,你们敢不敢挑战他们呢?谁是咱们班最勇敢的孩子,就先来自由选题闯关。 1、悲伤悲伤的近义词悲伤——() 2、安慰造句 3、赛跑我会选字填空寒赛比()()冷 4、庭院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ting tin ) 5、习惯指导书写 6、气喘吁吁读句子理解气喘吁吁,总结方法, 齐读七个重点词语。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顺利通过检测,老师要要把最开心的笑脸送给大家。 下面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1、认识本课4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11个生字,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叙述的顺序。 3、学习课文1-5自然段,读懂爸爸安慰我的话。 通过检测,第一个学习目标我们已经基本达成了。只要用心,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完成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有没有信心呢?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看学习提示: 1.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1、读一读: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画一画:画出文中描写“我”心情的词语或者句子。 3、说一说:同桌交流学习成果。 学生按要求自学 全班交流 谁来先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来大家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了) 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人教版初二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八年级)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新闻两则讲课人:王莉莉班级:八七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

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老王讲课人:张玲辉班级:八二听课时间:下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简介杨絳。杨絳-- 钱钟书--《围城》。 2、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请用"老王是一个 _______ 的人,表现在 ________ 。"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小组交流体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课堂的条理很清晰,亮点在什么地方呢?问题的设置上面真的很到位,每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某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中国石拱桥讲课人:田淑辉班级:八一听课时间:上午第二节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积累。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千米的认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知道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正确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能应用概念正确表示长度。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正确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图片。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沿学校25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放学后,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学校后操场,进行实地测量 1、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1米大概有多长,用我们的步伐要迈多大步,今 天就先让我们实地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实地走一走,目测它们的距离到底是多少,最后 再用尺子量,看看哪一组估的准确。 2、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到底该迈多大步才能估的准呢?时间是3分钟。 3、鼓励估测较准的小组,并介绍自己估量的方法。 4、让学生绕操场跑4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后回教室。 (二)新授例3(认识千米) 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教室的长、 宽可用米作单位;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包含三篇课文,一则习作和练习1。三篇课文分别是《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及《庐山的云雾》。纵观这几篇课文,我们就能发现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秀丽风景的热情赞美,对创造这些美景和奇迹的勤劳智慧的人们激情的讴歌,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激发孩子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在练习“学用字词句” 部分呈现的“省、市、自治区简称歌”与这几篇课文能够建立了相似块,一幅中国地图就完全可以将其与课文教学融为一体。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则能够与《庐山云雾》一文紧密结合,共同学习。课文描述的是我国的地理风貌,口语交际“聊聊春节”表达的是我国的风俗人情,其实这不都是对祖国深厚文化的解读吧?只是方式不一样罢了,如果我们从统一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就能在教学中实现整体建构。我们不妨把这一单元定位为“祖国在我心中”。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长岭一中袁媛 I.授课人: 刘慧授课时间:10月23日 授课题目: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s? II.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最初电视的形态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电视带给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因为对不同电视节目的喜爱而发生的争论。 2.热身: 请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电视节目名称和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 3.电视节目类型的词汇讲解与练习: a.小组活动: 让学生尝试对一些电视节目进行分类, b.讲解并领读单词: 将电视节目的图片和词组进行匹配。 4.欣赏活动: 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欣赏。 a.复习询问事物类别的句型: What kind of TV show is it?

b.导入、练习询问个人观点和喜好的问句: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请学生用各种表情卡来展示自己的喜好。 5.个人喜好的表达方式讲解与练习: a.由学生所用的表情卡导入到其在英语中的表达方法: I love them / it.I like them / it. I don’t mind them / it.I don’t like them / it. I can’t stand them / it. b.听录音,匹配Mark对各种电视节目类型的喜好和观点。 c.两人对话练习: 对各种电视节目类别的问答及个人喜好和观点的问答。 6."情景应用: 试想各位在电视台工作,在制作节目表之前需要就观众对节目类别的喜好进行市场调查。(在教室中进行) nametalkshow soap operasports 建议使用句型: What do you think of …? 总结报告方法: Iinterviewed3persons.Allofthemcan’tstandsportsshows.QiaoHongloves… 7.课堂测试: 8.总结: 引导学生谈论个人收获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1.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小学语文_《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出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四组格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时间格言。师生齐读)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格言都和什么有关系?(时间)谁来说一说你对时间的认识?(师生交流) 师: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也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于是,他便和时间赛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和时间赛跑》。(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伸出你的食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赛”字笔画比较多,先写一个宝盖头,注意下面第三横稍微长一点,撇捺写舒展,最下面是一个“宝贝的贝”字。 师: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读课题时要读得干脆、利落,再读。(生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指导书写 师:课文读了几遍?预习工作一定要做充分,学习才会更有效率。我们来看看预习效果如何。(板贴三组词语:忧伤、哀痛;着急、悲伤;高兴、快乐) 1.出示第一组词语:忧伤、哀痛(生读) 师:看得出,你认真预习了,这是课文中要求我们认识的字。谁还想读?(指名读)指导书写: (1)师:咱们做一个猜字的游戏,这个字就藏在我们刚才读的词语中。瞧,它是一个象形字,一个人在不断挠头发,心里烦呢!猜一猜它是谁?再看,后来这个字变成小篆,上

边部分是一个鼻子,中间是人心,下面是脚,人站在那里有沉甸甸的心事,忧伤啊!后来变成的繁体字也含有心字,这是今天我们见到的楷体的写法。它就是——(师手指)(若生直接猜出,师评:你就像我们的老祖宗一样,他也是这样想的,所以造出了这个字。)(2)师:如何在田字格中把这个字写端正、规范,谁来说一说?(生说)伸出你的食指,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师板书,生书空。) 注意:第一笔左点写在横中线上,右点稍高,横稍长,撇写舒展,要写的左窄右宽。 (3)同桌互评(课件出示要求:书写正确、书写整洁、左窄右宽) A田字格书写,同桌互评,师展评 B再写一个,相信你会比刚才写的更好。 2.出示第二组词语:着急、悲伤(生读) 3.出示第三组词语:高兴、快乐(生读)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体会关键词语 过渡语:你们发现了吗?这三组词语都是表示——(生说:心情)对啊,这三组词语都是表示心情的。课文中也出现了这些表示心情的词语。 1.忧伤、哀痛 师:课前我们已充分预习了课文,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忧伤和哀痛?(生说:因为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就感到十分忧伤和哀痛。)师小结:你真是一个爱思考、会学习的孩子。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再来找一找作者为什么又着急和悲伤呢? 2.着急、悲伤 生:时间过得飞快,我有点着急和悲伤。 师:嗯。说得真好!课文中哪些语句告诉了我们? 师小结: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 3.高兴和快乐 师:作者为什么又高兴和快乐呢? 生: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师小结:因为和时间赛跑,每次都胜过时间,所以高兴,所以快乐。 (二)概括课文大意。 师:请看大屏幕。谁能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把这段话补充完整?(课件出示:“我”因( ) 而忧伤、哀痛,后来听了爸爸的话,看到太阳落山和小鸟飞过,而感觉到()而着急、悲伤,最后因为()而高兴和快乐,体会到了应该怎么珍惜时间。(指名说)(师评:你可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师小结:看,我们抓住了表达作者心情变化的六个关键词语,我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

(完整版)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一、基本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⑴课桌的宽度约是60()。 ⑵.学校综合楼的高度约是14()。 ⑶.1元硬币的厚度约是2()。 ⑷.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大约是22()。 (5)数学课本厚7() (6) 成人3小时行15()。 2.填空: ⑴.2米=()分米 ⑵.60厘米=()分米 ⑶.300厘米=()米 (4)80毫米= ( )厘米 (5)6厘米35毫米=( )毫米 二、变式练习 1、在里填上“﹥”、“﹤”或“=”。 2000米○3千米 5千米20米○ 5020米 4100米○4千米 8千米○8006米 5米○50厘米 400毫米○4米 7厘米○62毫米 97厘米○10分米 83米○8厘米 40厘米+6厘米○1米

1千米〇1000米 4米〇400分米 6米〇59分米 1千米〇999米 50厘米〇4分米 10厘米〇1米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汽车每小时行60米。()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③操场跑道长400千米。() ④5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3. 1米—2分米=()分米14厘米+26厘米=()分米 三、综合练习 (1)两个城市间的公路长180()。(2)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80()。(3)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4)一支蜡笔70()。 (5)1000米=()千米。 四、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浦东机场到虹桥机场的距离61() 2、一根跳绳长2 () 3、学校操场长200 () 4、成人3小时行15 ()

5、张老师身高170 () 6、铅笔长2 () 五、填上合适的数。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7公里=()米 4000米=()公里7800米=()千米()米 4千米600米=()米 8千米30米=()米 5050米=()千米()米 7千米5米=()米 3924米= ()千米()米 六、计算后再填。 5000米+4000米=()千米 13千米-3公里=()千米 1千米-800米=()米 7600米-2600米=( )千米 6千米-4000米=()千米 3千米+6000米=()米 七、从大到小排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这册教材保持和发扬了前五册教材的特色,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厚的人文底蕴,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富有新意的导学和练习设计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组成。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全册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分别安排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等8个主题单元,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从各主题单元的构成看,能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选材,充实和丰富主题。如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结构是这样安排的,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课文从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等都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与延伸。再如本册的第二组教材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从本册书的内容结构来看呢,后六个单元和前两个单元的内容结构是一样的。 本册教材就好像一闪一闪的窗户,窗户外面呢,是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也是学生们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作为教师呢,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带到这一扇一扇的窗子前面,并且帮他们推开这一扇一扇的窗户。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该教材在求实与创新方面的特点更加鲜明:实,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新,推陈出新,耳目一新。 1、求实 (1).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比如:在课后练习中通过朗读背诵,加强段落、篇章的积累,通过读读抄抄加强词、句、段的积累,在语文园地中通过"读读背背"加强古诗、谚语、成语等传统语言文化的积累,在教材后面通过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2).在技能训练上求实。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重视语文基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1、沁园春雪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评:基础知识讲解到位,文章的层次脉络清晰,重点语句的赏析突出,方法指导很好,在学生的具体应用上还可以继续深入。】 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 创作的十四行诗《蛔蝈与蛐蛐》(板书)。 二、教读新课。 1.指名朗读这首诗。正音。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注意音步和轻重音的正确掌握。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 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盛夏--蝈蝈的乐音大地的诗歌充满生机严冬--蛐蛐的歌儿 5.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6、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三、布臵作业。熟读成诵。在理解诗的思路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评:诗歌的对比阅读赏析让人的印象很深刻,贯穿这节课的朗读令人陶醉,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感悟诗歌,感悟主题的方法很好,值得大家借鉴与学习】

千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

————————————————————————————————作者:————————————————————————————————日期:

第2课时千米的认识 1.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2.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情景导入】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 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天水到兰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天水到兰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进行新课】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13、和时间赛跑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文中“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爸爸妈妈为早日结束“我”的哀痛,告诉“我”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这一启示,引导他们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在阅读时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加深体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两年多的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他们可以在异质分成的小组中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体会一下,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可以多提几个“为什么”和“什么意思”等问题,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体

会时间的宝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最后把喜欢的容背下来,并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启示,引导学生对珍惜时间有所感悟,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的难点。 五、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时间赛跑》一课。先让我们和上节课认识的词语宝宝们见见面吧。 赛跑疼爱排除忧伤持续安慰欺骗实话度过虽然路线狂奔暑假形容用途将来假若日月如梭受益无穷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学习目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 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 1千米= 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 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 1千米的长度,掌握 1千米和 1米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 1千米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 1毫米有多长吗? 1厘米、1分米、 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我们在高速公路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指示牌,你知道 200m是什么意思吗?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千米 如果描述比较远的距离,米这个单位有点小,所以,人们就用千米来表示,今天我们来认识千米。我们也看到过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 50千米(km)、 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继续播放课件:点击图片,认识千米。 2.进率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 1千米。 你们知道 1千米和 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 1000米) 继续播放课件: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 点击出题后,有学生回答后,再点击出现答案及分析。 估想: (1) 1米有多长? 50米有多长? 100米有多长? 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 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继续播放课件: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 (三)、知识运用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 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教材分析(32)《和时间赛跑》

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表现 了醇厚、浪漫的情感,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文中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爸爸妈 妈为早日结束我”的哀痛,告诉我”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 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 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本文采用的是叙议结合的方法,观点鲜明,故事具体,值得我们学习、深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立志养成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自制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的小书签;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有关时间的名言?程老师也喜欢收集名言,课下要送给大家每人一个小书签。(出示课件:) 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一一(英国)培根 3、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时间。一一(德国)贝纳姆 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一读?你能把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说说吗?老师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 长和今天的学习对珍惜时间”会有更深入的感触。 二、情境导入 (配乐出示古诗:)《长歌行》 师:这一老一少立于江边,昭示着人生短暂,转眼百年,时间就如同滔滔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是呀!太阳落山了,有再升起的时候;小鸟飞走了,有再来的时候;小树枯萎了,有再绿的时候;花儿凋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有人面对时间一片茫然,而有人却要和时间赛跑!两种态度,结果会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和时间赛跑》。 三、领悟文章 1、带着问题,快速的读一遍课文,之后思考填空:出示思考题: (1)通过外祖母去世这件事,我”懂得了________ ,长大后要告诉自己的孩子 ___________ 。(2)文中的我”是一个_________ 的孩子。 (3 )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2、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3、结合着学生的汇报问: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对我”说了什么话?边读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