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原理》作业全

《金融学原理》作业全
《金融学原理》作业全

第一次作业

1.保持一定资产流动性对企业的意义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在经济运行机制中货币的投放使用量的多寡;第二是指在资产与现金之间调转、转换的变动能力。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对企业的绩效起到促进作用;流动性资产易于变现,易于转化为别的资产,便于应对风险和支付;对资产保持一定流动性和支付能力,会影响资产的收益性。

2.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正面影响:

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负面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

总体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

3.。

4.附加: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是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5.附加:我国货币量层次量的划分

划分依据:流动性大小(变现能力)。

我国的划分内容:

M0=现金;

M1=现金+企业结算账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

M3=M2+城乡居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最重要);

#

M4=现金+银存。

第二次作业

1.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如何看待创新与风险的关系

危机往往意味着变革与新生,创新与发展中又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两者相生相克。可以说风险促进创新的发展,风险制约创新;创新规避风险能力有限,风险存在再生性。因此,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有一种富有智能的方式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2.利率的功能与作用

(1)宏观调节功能:积累资金;调节宏观经济(促使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资金供给和资金需

求的平衡、调节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地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分配收入。

(2)微观调节能力:激励功能;约束功能。

3.附加:信用的职能

(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2)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3)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4)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5)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第三次作业

1.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

(1)资本积累功能。金融市场创造了多样的金融工具并赋予金融资产以流动性,借助于金融市场,可达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目的。

(2)资源配置功能。金融工具价格的起落,引导人们放弃一些金融资产而追求另一些金融资产,使资源通过金融市场不断进行新的配置。

(3)调节经济的功能。在经济结构方面,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投融资方向的选择,这种选择的结果,必然发生优胜劣汰的效应,从而达到调节经济结构的目的;在宏观调控方面,政府通过金融市场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而进行宏观调控。

(4)反映经济的功能。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信号系统。首先,在证券市场,个股价格的升降变化,反映了该公司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状况,金融市场反映了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其次,金融市场也反映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国家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银根的松紧、通胀的程度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均会反映在金融市场之中。最后,由于金融机构有着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收集、传播网络,国内金融市场同国际金融市场连为一体,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向。

2.从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入手,论证稳定股市的政策主张

股价波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①政治因素;②经济周期;③利率④货币供给量;⑤公司的盈利状况;⑥市场竞争与兼并;⑦股票的供求;⑧操纵;⑨市盈率;⑩公众心理。

3.附加: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保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为领导,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以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等为补充,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格局。

第四次作业

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

(2)盈利性原则

营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盈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

(3)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告贷的能力。流动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即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受损的前提下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

性是指银行经常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各种存款和其他所需资金。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流动性是指前者,即资产的变现能力。

(4)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银行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程度。安全性的反面就是风险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策略就是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风险。

(5)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原则的协调

1)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既又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作为经营管理者,协调商业银行的三原则关系,既达到利润最大化,又能照顾到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

2)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呈正相关关系。营利性和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往往呈反方向变动。

3)盈利性、流动性与安全性三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营利性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2.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它的作用

]

(1)存款表现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商业银行缴纳保费,一旦某商业银行面临危机或破产,就由保险机构为存款人支付一定限度的赔偿,从而使存款人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2)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1)保护存款人。存款保险制度承诺在银行倒闭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对存款人进行赔付,就是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增强了存款人的信心,与不存在存款保险制度相比,改变了居民的储蓄行为,增加了存款量,进而提高了经济增长水平。

2)监管银行。存款保险公司的监管机制与其他监管机构迥然不同,是一种利益机制,存款保险公司为了减少救助和补偿的负担,必定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关切银行的运营和风险状况,监督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的监管主要以差别费率为手段,重点监测银行的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和财务风险等。

3)稳定金融体系。存款保险制度通过为存款人提供保护,增强了存款人的安全感,使存款人对银行破产的预期概率大为降低;存款保险机构部分代替了存款人对银行的约束,对银行进行监管,一方面使银行经营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使银行对存款人的挤兑的不确定预期也下降了,可将精力更多的集中到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上来,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维护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商业银行广义的负债业务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各类存款等外来资金两大部分。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其资金运用的业务,主要分为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2)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如担保、结算等。

|

(3)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

广义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是指所有涉及外币或外国客户的活动,包括银行在国外的业务活动以及在

国内所从事的有关国际业务,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即国际负债业务、国际资产业务、国际中间业务。

第五次作业

1.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经国家授权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2.准备金存款业务:

准备金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它由几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存准备金,通常以库存现金的方式存在;另一部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亦指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某一定比例转存中央银行的部分,在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存款准备金。)

3.再贴现业务: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贴现业务持有的以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4.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的性质集中体现在它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上面,具体来说,包括其地位的特殊性、业务的特殊性和管理的特殊性。

(2)中央银行的性质具体体现在其职能上,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政府的银行(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构,制定和贯彻国家货币政策的综合部门,是国家信用的提供者,代理国家执行国库出纳职能)、银行的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信用业务)、调控宏观经济的银行四大职能。

5.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1)中央银行在履行通货膨胀职能,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必然要涉及到货币政策的目标与货币政策手段两方面的问题,因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包含了确定目标的独立性和运用工具的独立性。现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虽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稳定物价即币值是中央银行的中心目标。币值不稳定大多是由于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所致。(2)其次,金融监管上的独立性也成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新内容。

第六次作业

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利弊与治理

(1)概念:

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求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持续的经济现象。(注意点:货币发行过多、物价上涨、财政赤字不能划等号)

(2)益处:

通过通货膨胀,增加赤字预算,扩大投资支出刺激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通货膨胀,使得社会收入再分配向富裕阶层倾斜,而富裕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较高,因此会提高储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出现后,公众预期的调整会有一个时间滞后的过程,在此期间,物价水平上涨而名义工资未发生变化,企业的利润率会相应提高,从而提高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增加总供给,推动经济增长。!

(3)害处:

货币职能:通货膨胀会是货币贬值,妨碍货币职能的正常化发挥;

借款成本:通货膨胀会降低借款成本,由发过度资金需求;

生产成本:通货膨胀会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不利于调动生产和投资者积极性;

出口: 通货膨胀会使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并相对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阻碍本国商品出口,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经济活力:当通货膨胀有加速发展趋势时,为防止恶性通货膨胀,政府可能采取全面价格管制的办法,从而削弱经济活力;

(4)治理:

宏观紧缩政策:主要内容:紧缩性货币、紧缩性财政。

收入紧缩政策:主要内容:工资管制、利润管制。

收入指数化政策:指对货币型契约订立物价指数条款,使货币收入按照物价水平的变动进行调整。

单一规则-货币主义学派政策:政府停止扩张性的总体经济政策,将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最合适的整增长率上。

)

增加供给-凯尔斯学派和供给学派的政策:即降低自然失业率,使总体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

2.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危害与治理

(1)概念:

一般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2)成因:

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

经济周期的变化;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下降;

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同;

本币汇率高估或其他外部因素的冲击;

体制与制度因素;

#

供给结构不合理。

(3)危害:

加速经济衰退;物价的下跌会提高实际利率。

(4)治理:

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

改进汇率机制,真正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自己的投入;

定期和及时向社会纰漏财政货币政策信息,公布规范的金融统计数据,提高政策透明度,主动引导和影响公众对经济走势的预期;

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和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与体制转轨大力推进财政、金融、流通、科技、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各项改革,为促使需求扩大和改善供给而清楚制度障碍。

3.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

稳定币值:稳定货币的购买力。指单位商品所能换到的货币数量(=物价)保持不变,所以稳定币值也称稳定物价。以物价的变动来表示币值的稳定程度与升降幅度的原因所在。

经济增长: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经济增长的速度: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投资、消费、外贸。

充分就业:指所有资源而言,它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即充分利用。

平衡国际收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

目标之间的关系:矛盾与统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