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简介

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简介
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简介

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简介2004-08-05 20:22:10 南方网资料

14个世界冠军;4届奥运会冠军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编辑:刘曼)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小球见大国:乒乓球文化与技术》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1分) 乒乓球拍和乒乓球台属于乒乓球文化的器物层。 A. 错 B. 对 2 【判断题】(1分) 民族性是乒乓球文化的特点之一。 A. 对 B. 错 3 【判断题】(1分) 学习乒乓球文化对构建文化自信没有什么作用 A. 错 B. 对

4 【判断题】(1分) 学习乒乓球文化对提高个人修养没有什么作用 A. 对 B. 错 5 【判断题】(1分) 世界体育文化和谐共存、建立多元共存的世界体育文化生态圈,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共识。 A. 错 B. 对 6 【判断题】(1分) 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没有蕴含哲学内涵 A. 错 B.

7 【多选题】(1分) 以下哪些不是我们学习乒乓球文化的原因() A. 构建文化自信 B. 为自己谋个好出路 C. 实现文化自觉 D. 发财 8 【单选题】(1分)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 A. 学校自信 B. 家庭自信 C. 个人自信 D. 文化自信

9 【单选题】(1分)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乒乓球文化的特点() A. 民族性 B. 共享性 C. 全面性 D. 秘密性 10 【多选题】(1分) 以下属于乒乓球文化器物层的是() A. 乒乓球拍 B. 乒乓球服装 C. 乒乓球 D. 乒乓球记分牌

第二章测试 1 【判断题】(1分) 乒乓球运动没有教育价值的体现 A. 错 B. 对 2 【判断题】(1分) 乒乓球运动有场地器材亲民性的特点 A. 错 B. 对 3 【判断题】(1分) 乒乓球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A.

对 B. 错 4 【判断题】(1分) 乒乓球运动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没有意义 A. 对 B. 错 5 【判断题】(1分) 乒乓球运动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毫不沾边的两件事 A. 对 B. 错 6 【判断题】(1分) 打好球与做好人没有关系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邓亚萍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邓亚萍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司马光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卓别林 卓别林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苍蝇.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约翰逊 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八岁.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时,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夹在腋下,拐杖放在一边,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

乒乓球基本战术介绍

乒乓球基本战术介绍 乒乓球运动有八种基本战术,那么你知道是哪些战术吗?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乒乓球基本战术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推攻 特点:主要运用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的速度和力量,并结合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来压制和调动对方,以争取主动或得分。推攻战术是左推右攻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有反手推挡能力的两面攻运动员、攻削结合运动员等也常使用它。 方法: 握拍方法 1、左推右攻 2、推挡侧身攻 3、推挡、侧身攻后扑正手 4、左推结合反手攻 5、左推、反手攻、侧身攻后扑正手。 注意事项: 1、推、攻都要有线路变化、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这是推攻战术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机会的主要方法。 2、推挡一般以压对方反手为主,然后突然变正手,以创造进攻机会。如果对方正手较差,才可以推对方正手为主。

3、在推挡中突然加力推对方中路,使对方难于用力回击,然后用正手或侧身扣杀。 4、遇到机会球时要果断扣杀,这是推攻战术得分的主要手段。 5、推攻战术要坚持近台,又不能死守近台,要学会近台和中台的位置转换,掌握对手节奏。 6、推攻战术对付弧圈类打法应坚持近台为主,用快推和加、减力推挡控制落点,伺机采用近台反拉或中等力量扣杀弧圈球,然后进入正手连续进攻。 两面攻 特点:主要利用正、反手攻球技术的速度和力量压制对方,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机会。两面攻技术是两面攻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 1、攻左扣右 2、攻打两角,猛扣中路。 注意事项: 1、正、反手攻球都要有线路变化和落点变化,以便创造扣杀机会。 2、要以压对方反手为主,然后攻击对方正手或中路,以创造扣杀机会。 3、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 4、两面攻战术在主动进攻情况下要坚持近台,被动情况下可适当后退,在中近台或中台进行反攻。

邓亚萍的乒乓故事

邓亚萍的成长之路 关俨 由于个子长得矮,被认为没有发展前途,被挡在省队大门之外,张燮林慧眼识珠,力排众议,将邓亚萍调进国家队,邓亚萍在成长道路上遇到了四位好教练。 在—般人眼里,邓亚萍9岁获全国少年冠军,13岁获全国冠军,15岁获亚洲冠军,16岁成了世界冠军,人生道路好像一帆风顺,非常平坦,其实不然,邓亚萍在成长道路上,充满了挫折和艰辛,生活给她的磨难是常人难以想像的。 邓亚萍的父亲邓大松、母亲蔡荷珍年轻时都是乒乓球运动员。 在60年代,邓大松曾经获得过中南五省乒乓球比赛的男子单打冠军,个头矮小、性格倔强的邓大松虽然日夜梦想当世界冠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梦想未能变成现实,邓大松夫妇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儿子邓建平到八岁才开始练球,由于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种种限制,最终未能实现父亲的梦想。邓大松夫妇转而把心血倾注在女儿邓亚萍身上。 邓亚萍出生在1973年,那时中国乒乓球队巳重返世界舞台,世界冠军又受到国人的尊重,邓亚萍生逢其时,邓大松夫妇决心把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为了让邓亚萍早日感受乒乓球的环境,当邓亚萍还躺在摇篮的时候,邓大松就用小车把她推到乒乓球台边,让她聆听球拍击打乒乓球和乒乓球撞击球台的声响……在邓亚萍学会走路不久,邓大松就把小亚萍带到省文化宫去看打球……邓亚萍在这种氛围中长大,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乒乓球,5岁的时候,邓亚萍就主动地向父亲提出:“爸爸,我要打球!”从此.邓大松成了女儿的启蒙教练,几乎每天下午都领着女儿到文化宫去练球。于是,一方面邓亚萍特别喜爱打球,且从小性格倔强、好胜,刻苦,另一方面邓大松能根据邓亚萍的条件因材施教,邓亚萍个子矮小,胳膊、手、腿都短,就改直拍为横拍,小亚萍体力充沛,特别争强好胜,就让她练正手连续进攻、极富杀伤力的积极进攻的打法。又常常让她与年龄较大的选手对阵,以培养她敢于同强手拼搏的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到了1982年,邓亚萍9岁时,就获得了全国少年冠军。第二年又获河南省的少年冠军和中南五省的少年冠军。有这么几个冠军在身,邓大松满怀希望地把女儿送进了河南省乒乓球集训队集训,认为这样可以向着世界冠军梦前进一个大台阶。可是没多久,邓亚萍却被省集训队退了回来,理由是:个子太矮,没有发展前途。是呀!小亚萍的个子的确很矮,长大成人以后的邓亚萍才1米50,可以想像当年10岁时的小亚萍

中国的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中国的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中国的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从旧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到新中国的乒乓球运动(新中国的乒乓球运动概况、参加世界大赛的战斗历程,从中有四个阶段)源源不断。 1、乒乓球传入中国 1904年,上海四马路大新街一家文具店经理王道平赴海外采购文具时,在日本看到乒乓球表演,于是买了乒乓球器材带回上海,并在店中亲自作打球示范,引起国人兴趣,来打乒乓球的人日渐增多,中国开始有乒乓球活动。 2、旧中国的乒乓球运动 早期乒乓球运动仅在上海、广州、北京、天津等少数大城市开展。1916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分会童子部首先开设乒乓球房,内有九张球台,但一般市民仍无缘入内。1918年,上海率先成立全市乒乓球联合会,后其他一些组织和球队纷纷建立,并于1923年首次举办了乒乓球对抗赛。同年,全国乒乓球联合会在上海诞生。中国乒乓球从此得到初步发展。1925年3月7日,中华队与日本侨联队在上海举行秋山杯赛,这是中国选手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也是中日乒乓球选手第一次对抗。1927年4月4日,中华队抵大皈迎战全日六支劲旅,最后以4胜2负获得胜利。1930年中华队参加在东京举行

的第9届远东运动会乒乓球比赛,战绩不佳,中国乒坛从此沉寂。1935年中华全国乒乓球协会成立,发起、组织全国性乒乓球比赛,但实际参赛的只有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南京、青岛、香港、澳门等几个队。最后终因赛程和组织无秩序,未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产生多大影响。1935年1月,当时的国际乒联主席蒙塔古两次致电欢迎中国加入国际乒联和参加第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由于经费无着落未能实现。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虽然条件艰苦,仍然因陋就简地积极开展了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以增强广大军民的体魄,就连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期也经常抽出时间打乒乓球。 3、新中国的乒乓球运动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中国乒乓球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195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六大行政区和铁路系统体协的62名男、女选手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与此同时,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乒乓球部加入国际乒联。从此,中国乒乓球运动迅速在全国发展起来。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乒乓球比赛。 1953年,代表中国最高技术水平的中国乒乓球队建立,并首次参加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2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我们中国队都拿到了很好的成绩。1955年8月,中国乒乓球队又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第2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获得了男单第二、三名,女单第三名,混双第二名的好成绩。1956年3月,第23届世乒

体育明星名人故事: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体育明星名人故事: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英文介绍 文档

Hello,everybody.T oday I want to introduce a great woman to you.And I think she is well-known in China.Her name is Deng Yaping. Deng Yaping wa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table tennis team from 1988 to 1997,during which time she won 18 world titles,including the 1992 and 1996 Olympic Gmaes,world championships and World Cup. She has won 132 champions together. She was born on Feb.6th in Henan.She began to learn table tennis when she was only 5 years old from her father.She joined the national table tennis team in 1988.Because of her height(only 1.5meters),many teams didn’t accept her.But she was really adamancy, she won her first gold when she was only 10 years old!So incredible!Because of this,she finally joined the Henan team.Then in 1988,she joined the national team.Then people don’t think that only tall people can play table tennis well,because Deng Yaping was a example! And then she was given the prize by Samaranch.But this is not all the things I like with her.At that time,she has became famous in China,but she went to study again,she went to Tsinghu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nd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She is very studious.

论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乒乓球运动发展概况 乒乓球运动初诞生时,所用的球是用软木或橡胶做成,有时在外包上一层轻而结实的毛线。球拍是空心的,有羔皮纸贴成,形状为长柄椭圆形,后来又发展成木板拍。大约在1890年,英格兰的一位退役的越野跑运动员詹姆斯?吉布(JamesGibb)推广了用赛璐珞(celluloid)制作空心球球来替代软木球和橡胶球。1902年,英国人古德(Goodea)发明了颗粒胶皮拍,结束了使用木板拍的历史。以奥地利人为首的欧洲人很好地利用了胶皮拍的特点,创造了削球和削攻结合打法,从1926年首届世乒赛至1951年第18届世乒赛,欧洲人获得了总共118个冠军中的109个,占全部锦标的92.3%。可以说,赛璐珞空心球的使用和胶皮拍的发明,奠定了现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中国乒乓球界创立了以“转、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中国式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经过十年的中瑞对抗,中国乒乓球队在2001年大阪第46届世乒赛上第三次包揽全部七项冠军,以及夺得从1988年至2008年6届奥运会(乒乓球运动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正式成为奥运比赛项目)乒乓球比赛共24枚金牌中的20枚,从而将世界乒坛带入了“世界打中国”,“中国打世界”的新的格局。 二、未来发展趋势 (一)增高球网 (二)改革赛制 1.决胜局五分制 2.发球擦网不判重发球

乒乓球比赛中,发球如果是擦网后再落到对方桌面,就要重发球。笔者认为:可以改为发球擦网不判重发球,而算作正常发球。这样 的改革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能够保证乒乓球比赛的流畅性。2005年12月广州女子世界杯冠亚军决赛,张怡宁4:0战胜郭炎获 冠军,比赛中张怡宁有1个擦网球、郭炎有4个擦网球;全国十运会 乒乓球男子双打决赛,上海王励勤/刘松4:3战胜广东马淋/张超获 冠军,比赛中刘松l个、王励勤2个、张超1个擦网重发球;2005 年12月福州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子单打决赛,中国张怡宁4:0战胜新加坡李加薇获冠军,比赛中李加薇有1个、张怡宁有8 个擦网重发球,而且还出现连续擦网重发球;另一方面,减少了裁判 员对发球擦网的漏判、误判。发球擦网是裁判员临场执法中的一个 难点,极易导致争端,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比赛。2005年中国乒乓球 超级联赛中四川队对辽宁队比赛中断事件,它的直接起因就是对发 球擦网的判罚;又如,2004年世界杯比赛小组赛中柳承敏对阵瓦尔 德内尔,又是决胜局10∶9时一个发球擦网的改判,使得瓦尔德内 尔被淘汰而未能进入前八名。 正胶海绵拍 正胶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它弹性好,击球稳且[1]速度快,略带下沉的感觉,适合近台快攻型的球员使用。 如果觉得自己手腕动作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够,那最好选择 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生胶海绵拍 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特点是击球有下沉,搓球旋转弱,适合近中台选手使用。 反胶海绵拍 反胶就是粘贴时粗面向下、黏性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种胶皮,全欧洲的选手均采用此种胶皮。反胶打球的旋转力特强,所以打法以 旋转为主的球员(如弧圈球、削球)必谙此道。当然,反胶容易制造 旋转,也容易吃转儿,掌握有一定难度。 长胶海绵拍

(励志故事)体育名人邓亚萍励志故事

体育名人邓亚萍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____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

乒乓球起源合法和中国乒乓的发展

乒乓球起源合法和中国乒乓的发展 (1)乒乓球的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後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後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於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後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2)中国乒乓球的发展 一、旧中国的乒乓球运动 1904年,上海四马路一家文具店的经理王道平,从日本买来10套乒乓球器材:球台、球网、球和带洞眼的球拍,摆设店中,并亲自作打球的表演和介绍在日本看到的打乒乓球的情况,从而我国开始有了乒乓球活动,1916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童子部添设了乒乓球房和球台,学生中也开展了乒乓球活动。以后在北京、天津、广州几个大城市也开展了该项活动,但参加的人数不多。 1925年上海举行了各种杯赛,其中有中华队与旅华日侨之间的秋山杯赛;1927年中华队赴日进行访问比赛,同年8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中日乒乓球表演赛;1930年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乒乓球的比赛。不过技术水平不高,负多胜少。1935年中华全国乒乓球协进会成立,发起并组织全国性乒乓球竞赛大会,但实际参加比赛的只有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南京、青岛、香港、澳门等几个队。1935年1月,国际乒联主席曾电邀我国加入国际乒联和参加第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由于经费无着未能实现。 在黑暗的旧中国,由于反动统治和战争的影响,使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条件从事体育锻炼,乒乓球运动也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新中国为乒乓球运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国乒乓球运动获得了新生。1952年10月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有六大行政区(中南、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华东)和铁路系统体协的62名男、女选手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揭开了新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与此同时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乒乓球部加入了国际乒联 从此,全国乒乓球群众活动迅速发展起来,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全国性的乒乓球比赛。 三、中国乒乓球队的成长 我国广大人民喜爱乒乓球,也关心我国乒乓球队。中国乒乓球队自1953年开始建立起,

名人励志故事20则完美版

《名人励志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一):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忙下,最后见到了真的老虎,透过超多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最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名人励志故事(二): 邓亚萍:苦练球技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最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仅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名人励志故事(三): 马云励志故事 1984年,历经辛苦的马云最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上了本科,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讥讽。 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务必有前景。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两年间,马云不仅仅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如今,正如马云当年所愿,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我一向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务必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务必不可能赚钱的。初次下海的经历,给马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勇攀高峰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人公是邓亚萍,课文通过典型的事例,记叙了邓亚萍的成长历程。赞颂了她面对挫折不气馁,勇于克服困难,在体育事业上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勇于攀登体育高峰的精神。 学情分析:同学们对邓亚萍并不陌生,但对她的成长历程并不了解,在提前预习时,应布置学生在网上查一查她的事迹,以便加强对其精神品质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明星事迹表现体育精神的主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邓亚萍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可贵精神。 重点:体会邓亚萍在乒乓球事业的成长历程。 难点:学习用典型事件表现主人公的风采与品格的写作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相关资料及课件。 流程: 一、导入新课:邓亚萍事迹简介(多媒体)出示,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邓亚萍在乒乓事业上的成长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中邓亚萍的可贵的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体育精神。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邓亚萍的拼搏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邓亚萍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读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1个生字。 2.背诵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作业: (1)课外阅读邓亚萍的其它故事。

周弘简介

周弘简介 一位普通的父亲,一位家庭教育的探索者,一位实践型的平民教育家,中央教科所家庭教家育专家,全球热爱生命奖得主。一个普通的工厂工人,老三届初中毕业生,,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用其二十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改变了成千上万家庭的命运,国内外近千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创造的教育奇迹,他被尊称为赏识老爸,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创立的赏识教育被誉为家庭教育第一品牌。 1、周弘的六次觉醒: 第一次学会赏识找回父爱(爱):残酷的诊断书,小哑吧的爸爸,梦想女儿喊爸爸,想做中国的大岛茂,倾家荡产治病((妈妈要孩子不哭说哭妈妈爸爸要死了),声嘶力竭学语言,学写字写日记,利用方块字和孩子玩字并制一套专门卡片.基本过了口语关,找回做父亲的咸觉 第二次学会赏识发现宝藏(玩):尝到甜头着迷研究教育一本日本心理学家《幼儿才能开发》的书震憾影响了他(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尽管在他们双亲无限爱心的摧残之下,仍然有些孩子成才,假如我们抛弃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方法,那么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才,这书介绍了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把求知当人世界最大的快乐,学习上不提过高要求,读喜欢的书),发现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学说话学走路.海伦凯勒转世(1880.6.29六岁半一个字不会说,18岁能讲5国语言),天才儿童行为表,10天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教孩子玩数学,10道题做对一道,打小勾,5个手指只少算2个,3年学完6年,玩作文玩珠跳棋,玩珠算,分组、遗传、错拨时间。连跳两级,升上重点初中. 第三次学会赏识改变态度(行):读1000多本教育书。坚信行,贵人语迟,翘起大拇指,学化学(相反是打、逼、比、贪、说、笨) 第四次学会赏识导致成功(懂):创办聋人幼儿园和一批人推广并接受咨询(一种家庭教育的模式,哲理:学会赏识学会爱;学会被爱、施爱、自爱。原理:走近生命、唤醒自信、善待差异、引导自选。原则: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宽容、提醒)。

邓亚萍乒乓球打法

邓亚萍乒乓球打法 邓亚萍,近代女子乒乓球的第一代王者。她是两面异质打法的代表,横板正手反胶、反手长胶。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邓亚萍乒乓球打法,希望对你有用! 邓亚萍乒乓球打法 1.凶狠的正手攻击!这是邓亚萍的终极杀手锏!她自己也自嘲:就是因为我矮,别人看来很矮的球,我看来就是高球了,可以直接扣杀进攻。所以她在场上几乎是近台进攻,以快制快,加上强大的力量,让对手在她如连珠炮般的连续攻击下,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败下阵来。 2.快速如飞的步伐。传言邓亚萍在国家队每天训练跑动量达到了10000米以上。这让她练就了跑不死的体力和快速如飞的步法,有了步法的支撑,所以邓亚萍经常可以在反手位也可以侧身全台正手进攻,充分发挥了自己横拍正手攻球、扣杀球的威力。 3.怪异而不失威力的反手,一般选手反手的长胶,只能挡、磕、推、拱等防守和中性技术。或者退台削球来抗衡对手的弧圈攻击。但在邓亚萍通过努力,练就了反手拨打、弹击弧圈球的能力,克服了反手长胶速度慢、旋转被动的特点,让反手长胶攻守兼备,稳中带凶,和她凶狠的正手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为正反反长打法赋予了新的生命。 随着世界乒乓球技术和器材的发展横拍两面反胶、两面弧圈打法

几乎一统天下。小球变大球,让长胶、生胶等胶皮速度下降,旋转减弱、怪异性降低。还有国际乒联对反胶的鼓励、对长胶、生胶等限制,两面异质打法渐渐走向衰落。 其他著名的乒乓球女运动员的打法 1.邓亚萍之后,两面异质打法的代表当然是目前准备做妈妈的美女选手——李佳薇。李佳薇是很少见的正正反反(正手正胶、反手反胶)打法。作为张怡宁从小的对手,李佳薇能够长期保持在世界前十水平,自然有她独到之处。李佳薇正手一剑封喉的能力异常出色。一手反手发球极具迷惑性。经常可以创造出机会。另外她整体的技术特点还是利用反手的反胶为正手创造会心一击的机会。由于反手的速度、相持都十分出色,压左调右战术也十分有效,配合正手的威力。让她长期保持在世界顶尖水平。之所以始终没有办法登顶,固然与正手缺少变化有关,但更多还是比赛心理不够坚硬吧。奥运会与王楠一战恐怕是她一生中的痛。现在正正反反打法还有广东的国手周芳芳,但战绩不甚理想。 2.福原爱:模仿邓亚萍的打法,反手是半长胶以拨为主、弹击、拱等技术为辅。反手的下旋一律拉起,以兼具速度和怪异反手拨球和对手抗衡,伺机正手攻击,其反手攻击力某种程度来说还超过邓亚萍,但防守技术相对比较薄弱。更重要的是正手的威力太弱了,以致太依赖反手长胶。但没有强大的正手做保证,光靠反手长胶的进攻,始终没有办法走向世界巅峰。世界排名一直在10~20间徘徊。 3.福冈春菜:反手传统的长胶打法,以拱对付下旋,以磕对付上

故事大全-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 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 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 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 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 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 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 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 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 时45 分,下午训练到6 时,她就练到6 时45 分或7 时45 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 时,她练到11 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 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 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励志故事:放下,或许别无选择 前些年,曾听说过一个禅的故事:有一个信徒两手拿着鲜花去献给禅师,来到禅师跟前,禅师说:”放下吧!”信徒就把左手的鲜花放在禅师的面前。禅师又说:”放下吧!”信徒又把右手的鲜花放在了禅的面前。禅师再说:”放下吧!”信徒已经双手空空,茫然地望着禅师说:”大师,我都放下了,再没有什么可放的了。”禅师说:”不,你的心没有放下。”信徒听了,心里豁然开朗。 这个故事对我影响很大。以前,我每月的收入总是想办法截留一部分供自己开支方便,自从听了这个故事后,就把薪水全部交给妻子。我想,人家全身心地嫁给咱了,咱还玩那些小聪明干啥?我放下那么一点点贪求,妻子就对我放下了这样那样的猜疑,一时感到家庭温和了很多。在单位,对于评先、对于奖金、对于那些人人计较的事,我也不再那么你争我夺;尽到了本分,尽到了职责就行了,把鲜花让给别人,别人冲着我笑,那多好?后来对于晋升这样的事,我也懒的考虑,被人领导比领导别人轻松,有什么比轻松还好的呢?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刘邦打下江山后,日夜担心有人篡夺刘家的天下,

关于乒乓球运动的主要介绍

关于乒乓球运动的主要介绍 乒乓球是中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乒乓球的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乒乓球(ping-pong),中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包括进攻、对抗和防守。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乒乓球"一名起源自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 Pong”的声音而得名,在中国大陆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香港及澳门等地区亦同。乒乓球为圆球状,重2.53-2.70克,白或黄色,用赛璐珞或塑料制成,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国际比赛用球的直径为38mm,2000年之后国际比赛用球的直径为40mm。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在中间隔有横网的长274厘米、宽152厘米、高76厘米的球台上进行,用球拍击球(击法有挡、抽、削、搓、拉等),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等数种;以11分为一局,采用五局三胜,七局四胜。 2016年7月18日,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成立,乒乓球队名单:女运动员:李晓霞、丁宁、刘诗雯、朱雨玲,男运动员:马龙、许昕、张继科、樊振东。 乒乓球的发展历史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

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海军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实心橡胶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随后改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 乒乓球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比赛用具,它是美国头号持拍运动,有超过20万美国人在打乒乓球。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a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Ping-pa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乒乓球运动的很多用词是从网球变来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台面称Court,中间的球网称Net,支撑球网的架子叫Net support,乒乓球拍叫Ping-pong bat。 乒乓球单人比赛原来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每局21分),2001年改为七局四胜制或五局三胜制(每局11分),所谓“局”,英文是Set,发球叫Serve。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2] 变革

名人简介

中国邓亚萍——乒乓皇后 童年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每天练完体能课,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为了能使基本功更加扎实,在腿上绑上沙袋,把木拍换成了铁拍。她从不叫苦,不喊累!付出总有回报,她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乒乓球坛皇后”。 中国张海迪——哲学博士,著名残疾人作家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但仍然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获得了“当代保尔”的赞誉。 德国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贝多芬28岁时就耳聋了,他要摆脱命运的不幸给他带来的灾难,让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贝多芬靠着自己的努力,继续顽强地完成自己的事业,继续努力地活下去,他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伟大乐章。 瑞典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化学家,发明家 诺贝尔受父亲的影响,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在一次实验时发生了爆炸,实验室被炸得无影无踪。于是,他把实验室搬到一艘船上,终于发现了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发明了雷管。 中国钱学森——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学森他立志读完全世界现存的所有力学著作。整整三个寒暑,埋头钻研,每天坚持12小时以上,将买来或借来的全部力学书籍读了个遍,他认为:基础打得不牢,总是要吃亏的,一定要积下足够的老本,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中国屈原——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美国亚伯拉罕·林肯——政治家,第16任总统 林肯的一生是在接踵不断的磨难中度过的。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8次竞选8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中国冯如——飞机设计师 冯如善于钻研。1903年,当得知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制造飞机。第一次试飞失败,飞机摔在地面,冯如被摔出机外,幸没受伤。第二次制造并试飞获得成功,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中国茅以升——土木工程专家,桥梁专家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思考。他10岁那年,举行龙舟比赛,桥塌砸死、淹死不少人。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上学读书后,看到有关桥的文字就抄下来,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他积累了几大本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