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学习领域是高职高专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学习领域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之一,集电路基础、电机、继电接触控制、电工测量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电路基础、电工技术、电工仪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应用领域,获得数控技术专业电工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定位

《电工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针对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第二学期开设。目前电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并促进其发展。它具有应用性很强并有特殊指导意义的课程,通过把课堂教学、实验有机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本课程与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起着成前铺后的作用。

前导课程:中学物理中的电学、磁学基本知识;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高中数学的复数知识;高等数学的导数、积分、微分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

后续课程:为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电子技术、数控机床故诊断维修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电工技术》学习领域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由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即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确定课程学习目标→确定课程学

习与工作内容→确定课程教学课时→按照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选择学生成绩评价

方式。

本学习领域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教学模式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并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并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方式排列创设学习情境,开发主题学习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行动着的主体,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从计划到评价的完整学习活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系统化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往互动能力以及协作学习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法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将理论实践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实现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总学时64学时,理论42学时,实验实训16学时,复习6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对电工技术课程所研究的基本现象和基本原理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于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正确的理解,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能认识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二)职业能力目标

1能力目标

(1 )专业能力

1)能判定点位高低和电器功率的计算;

2)能够正确熟练进行电路的串并联联结;

3)能正确区分和联结谐振电路;

4)能够根据应用条件正确联结三相负载;

5)能够熟练分析三相对称、不对称电路并能简单处理常见电路问题;

6)能够简单选择和使用各类用途的变压器;

7)能熟悉常用电机的特性并能简单选择、使用和维护;

8)能正确使用并维护直流电动机;

9)能识别和选择使用常用的各种低压电器;

10)会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电机的运行;

11)能熟练利用常用电工仪表

12)具有安全意识,能进行用电安全防护和急救。

(2)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及集体意识;

3)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5)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4)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5)具有决策、规划能力;

6)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

7)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2知识目标

(1)能熟练应用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求功率和判定点位高低;

(2)能利用电流源、电压源的特性和电路的定理和方法熟练分析基本直流电路;(3)会用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正确描述和区分交流电的特性;

(4)能够简单分析并解决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问题;

(5)能够熟练分析三相对称电路的联结形式并简单计算对称负载及其他物理量;

(6)能够用磁路的基本定律分析各类变压器的用途和运行情况;

(7)能简单进行三相变压器的联结和维护;

(8)能正确区分常见异步电动机的类型和用途;

(9)能熟悉常用电机、电器的特点及有关运行性能,并能简单选择并使用;

(10)能正确使用并维护直流电动机;

(11)能识别和选择使用常用的各种低压电器;

(12)懂得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原理并用于实践;

(13)能熟练利用常用电工仪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及功率参数,分析电路故障;

3素质目标

(1)具有辩证思维和逻辑分析的意识和能力,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2)具有工程质量意识和工作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3)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国家相关的教育机构要求对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既首先要求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获得毕业证书。所以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会考取维修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70%-80%的学生可以达到高级职业资格水平,拿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

(二)学时安排表(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四、课程实施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理论培养的基本规律,摆脱原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科体系,淡化学科中相互独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突出职业定向性。在教学模式上采取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构形式,实行项目导向,任务教学、案例分析。在教学方法上将知识和技能隐含在工作任务中,将课堂教学活动的逻辑主线定位在实践活动上,理论知识的组合按照实践训练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按照不同任务的特点,组合对应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实施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1课程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与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转变观念,建立以学生的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处于积极参与状态,知识在学生亲自动手和行动的过程中获得。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教学方法适宜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和合作,共同实施某个项目。具体表现在:

(1)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师课程授课与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入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习任

务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根据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将课程教学内容将课程划分为多个项目,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从项目方案的制定、网络设备的选择、设备配置方法、访问控制与安全措施的实施等多个方面都由学生小组共同完成。项目实训教学采取项目课题任务---学习该项目涉及的理论知识---完成该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进行项目的实施操作及测试(解决实际问题)---总结项目经验的实施过程,达到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实现从理论到实际应用能力的飞跃性提高。实训项目采用4人小组合作方式,每个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自己分析设计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并共同完成项目的实践操作。教师对学生完成项目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发动学生互评,达到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学期最后通过一个大的案例,将学生小组的小型网络互联为一个大型的仿真互联网,并实现网间的安全访问,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的目的。

2教学组织与实施

(1)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学习要点,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将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入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工作任务分析、任务教学、交叉式启发、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真正做到任务驱动,学做合一、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在教学组织及设计中,教师针对课程教育目标必须有目的地、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者模拟实际的专业性情境的行动中积极主动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具体运用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重合同守信用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承担着如下的角色职能:创设工作情景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技术准备计划);开发学习资源和安排学习活动;记录管理学生学习进度情况;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2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电工技术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录象、校内外教学基地进行教学,目前在课程建设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已对部分章节内容开发了多媒体课件,编制和收集电工技术flash动画片5部,照片200多张,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为了配合现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在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等。

(3)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的建设

1)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2)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3)建立本专业开放实验室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科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考核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课程要求的标志。成功的考试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技术和应用能力的学习和自我培养。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要改革传统的学生考核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1考核形式、内容

本课程考核内容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占40%。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

(1)课堂讨论发言情况占10%;

(2)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占10%;

(3)个人书面作业占15%;

(4)实验实训成绩占20%;

(5)吸收新信息的能力占5%。

2 评价标准

(1)课堂讨论发言情况(10%):语言组织能力和回答质量。

(2)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出勤情况(10%):采取灵活考勤方式,通过教师教学日志反映。

(3)个人书面作业(15%):平时布置作业能否按时、独立、高质量完成。

(4)实验实训成绩(20%):按照实验实训要求和步骤完成任务,合作创新意识强等方面考核。

(5)吸收新信息的能力(5%):从收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角度考核。

实际考核过程中,任课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进行分值和内容的适当调整。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课程校内学习场所与实验实训设施条件:校内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技术含量高,依托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了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电工实验室主要承担电工技术教学实验

与实训任务,学生在实验室里完成各种低压电器结构和原理分析,线路安装等多项实训技能。网络建设条件:精品课程网站。

(二)师资条件

《电工技术》课程组由8名教师组成,所有教师都具有学士以上学历。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在教师结构方面,学历结构:硕士4人,学士4人;职称结构: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另2名企业兼职教师,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

(三)教材编写

本课程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席时达主编的《电工技术》作为教材,它是中国教育部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该教材包括电路、电机与继电-接触器控制、安全用电、电工测量等四部分。书中理论联系实际,编写了许多工程应用实例和立体,每节之后有联系与思考题,每章有小结与习题。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是一本比较实用的教材。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1、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期刊、电子书籍、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

2、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3、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

4、小班化教学,班级学生数以40人为宜。

七、参考书和其他参考文献

[1]席时达.电工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2]常晓玲.电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3]邱关源.电路(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4]秦曾煌.电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黄冬梅.电子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8

八、其他说明

本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情境。

2009江苏电子电工对口高考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09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试卷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 本试卷分第I 卷(客观题)和第n 卷(主观题)两部分。第I 卷 1至4页,第n 卷5至12 页。两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 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如果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成绩无效。 3?题号前有“*”标志的为电子专业考生的答题, 电工专业考生不得解答; 题号前有“▲” 标志的为电工专业考生的答题,电子专业考生不得解答。 、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5分,共9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唯 一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在题1图所示二端网络中,电压 U 与电流I 之间的关系为 3.设两电流分别为 i 1 l 3 n 5cos n t A ,i 2 n 4cos n t A ,则i 1对i 2的相位差 2 4 为 3 A .超前 — rad B .滞后 rad 4 4 C .滞后 rad D .超前 3 rad 4 4 U = 10 5I B . U 5 I 10 2.在题 B . 2.5 Q C . 7.5 Q 2A C . U = 5 I 10 =10+5 I 2图所示电路中, R w 的值为 30V R w

4?在题4图所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当开关 S 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1A ,若将开关S 打开, 则电流表读数 5?电路如题5图所示。已知加在 R —C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 ,则电路中的电流 i 为 B. 9.85sin(3 t 84 ) A D . [15 5sin(3 t + 66.9 )] A i R 题5图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硅钢片具有高导磁率,可制造永久磁铁 B. 交流电磁铁上有短路铜环,是为了防止振动 C. 调压器既可用来调节交流电压,也可用来调节直流电压 D. 电压互感器副边不能开路,电流互感器副边不能短路 7?题7图(a)所示的放大器,在输入正弦电压时,输出 u o 波形如题7图(b)所示,则该电路 所出现的失真类型及减小失真所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出现饱和失真,应调大 R P B .出现饱和失真,应调小 R P C. 出现截止失真,应调大 R P D .出现截止 失真,应调小 R P &电路如题8图所示,欲稳定电路的输出电压,应采用的方法是 A ?变大 B ?变小 D ?为零 u = [60 25 sin(3 t + 30o)] V , A . 5sin( 3 t + 66.9 ) ° C . 5sin(3 t 113.1 )° C ?不变 题4图 题7图

电工电子学习心得

电工电子学习心得 通过对电工与电子实验这门课程的学习,学会了很多知识,收获了很多。这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是很有用的,因为我们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电工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如今这各种家用电器已经广泛普及的时代。随便一台电器都要用的各种电学知识,当电器遭到小小的损坏时,我们就可以不必花费大量的金钱与精力送到维修店去修。自己有时就能动手把它修好。所以说对电工与电子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是有好处的。关于三相电的有关内容掌握的比较多,在加上课后的查阅资料,所以值得一说。 三相交流电是电能的一种输送形式,简称为三相电。“三相电”的的概念是:线圈在磁场中旋转时,导线切割磁力线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它的变化规律可用正弦曲线表示。如果我们取三个线圈,将它们在空间位置上互相差120度角,三个线圈仍旧在磁场中以相同速度旋转,一定会感应出三个频率相同的感应电动势。由于三个线圈在空间位置互相差120度角,故产生的电流亦是三相正弦变化,称为三相正弦交流电。工业设备许多地方采用三相供电,如三相交流电动机等。能产生幅值相等、频率相等、相位互差120°电势的发电机称为三相发电机;以三相发电机作为电源,称为三相电源;以三相电源供电的电路,称为三相电路。U、V、W称为三相,相与相之间的电压是线电压,电压为380V。相与中性点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电压是220V。零线与中性点联接,和任意一条火线连接,用以提供单相电源.三相交流电源,是由三个频率相同、振幅相等、相位依次互差120°的交流电势组成的电源。三相交流电的用途很多,工业中大部分的交流用电设备,例如电动机,都采用三相交流电,也就是经常提到的三相四线制。而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单相电源,也称为照明电。当采用照明电供电时,使用三相电其中的一相对用电设备供电,例如家用电器,而另外一根线是三相四线之中的第四根线,也就是其中的零线,该零线从三相电的中性点引出。能产生幅值相等、频率相等、相位互差120°电势的发电机称为三相发电机以三相发电机作为电源,称为三相电源;以三相电源供电的电路,称为三相电路。 三相电源与单相电源的区别是很大的,简单的说,三相电源与单相电源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电机发出的电源都是三相的,三相电源的每一相与其中性点都可以构成一个单相回路为用户提供电力能源。注意在这里交流回路中不能称做正极或负极,应该叫线端(民用电中称火线)和中性线(民用电中称零线)。按照规定,380伏(三相)的民用电源的中性点是不应该在进户端接地的(在变压器端接地,这个接地是考虑到不能因悬浮电位造成高于电源电压的点位,用户端的接地与变压器端的接地在大地中是存在一定的电阻的),供电方式是一根火线和一根零线(中性点引出线)构成回路,在单相三芯的电源插孔中还接有一根接地线。这是考虑到漏电保护器功能的实现,(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是:如果有人体触摸到电源的线端即火线,或电器设备内部漏电,这时电流从火线通过人体或电器设备外壳流入大地,而不流经零线,火线和零线的电流就会不相等,漏电保护器检测到这部分电流差别后立刻跳闸保护人身和电器的安全,一般这个差流选择在几十毫安)如果,把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地(这在民用电施工中是不允许的),漏电保护器就失去了作用,不能保护人身和电器设备的短路了。一般从发电厂直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20138 适用专业: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编制单位:电气工程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120138 ]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 ] 参考学时[ 96 ] 课程归口单位[电气工程系] 制定人[ 谭银朝 ] 制定日期[审核人 [ ] 审核日期[批准人[ ] 批准日期[一、适用对象 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 技术。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 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依据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 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所 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 课程有《高等数学》(130024),后续课程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120117) 《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120129)。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应该具备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研究电工与电子技术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知识目标 1、能进行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 2、能熟练使用万表、直流稳压电源、信号源、示波器等常用仪器仪表。 3、能进行能进行一般电路的识别、绘制、交直流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4、能进行常用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元件的检测与识别。 (二)技能目标 1、会识别与检测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并较熟练地正确选用电子仪器测试其基本参数,判定元器件的质量。 2、能阅读常用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并且具有分析排除电路中简单故障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的电子产品装配岗位。 3、具有熟练查阅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能力。 4、掌握焊接技术、能组装电路并解决、处理电器及电子设备的一般故障。 (三)素质养成目标 1、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1、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机电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既是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本专业其它后续技术基础课的基础。在数控技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课程的基本任务: 1.理解电路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实用性; 2.掌握电路中常用元件的性能及它们的应用; 3.掌握电路中的基本定律及常用的其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4.熟练运用相量表达式和相量图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5.掌握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以及它的特性; 6.了解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其分析计算方法;7.掌握电工实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具有选择、使用与电工实训相关的仪器仪表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 1 )掌握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及电流源等基本理想元件的参数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牢固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 2 )熟练掌握直流线性电阻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支路法、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 3 ) 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角频率、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量的概念,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

相量形式的KCL和KVL,熟悉掌握功率的概念及计算。能计算阻抗串、并联电路,做出相量图。掌握串、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 ( 4 )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及中线电流的关系。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熟练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理解三相不对称电路的分析。 本课程重点介绍电工技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定律、定理,从简单的元件到一般电路,从基本理论到基本技能。课程结构分为“电工基础”和“电工技术”两大模块。“电工基础”模块包含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交流电路、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 2. 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1 ) 熟悉磁场基本物理量,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理解互感系数,掌握互感电路的同名端及测试方法。 ( 2 )理解电路的动态过程、初始值的确定,掌握RC、RL 动态响应及微分电路、积分电路的原理应用,了解三要素法求解动态电路。 ( 3 ) 了解非正弦周期量的谐波分析,掌握其有效值的计算,熟悉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于线性电路的计算。 ( 4 ) 熟悉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性能、基本磁化曲线,铁心损耗,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的工作特点。 本模块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为尺度。电工技术模块包含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电量与非电量测试技术等。本模块是技术基础课,以应用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突出新技术的应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专业必备的专业基础课。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20138 适用专业: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编制单位:电气工程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20138]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 6.0 ] 参考学时[96 ] 课程归口单位[电气工程系] 制定人[谭银朝] 审核人[] 批准人[] 一、适用对象 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依据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高等数学》(130024),后续课程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120117)《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120129)。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应该具备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研究电工与电子技术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知识目标 1、能进行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 2、能熟练使用万表、直流稳压电源、信号源、示波器等常用仪器仪表。 3、能进行能进行一般电路的识别、绘制、交直流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4、能进行常用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元件的检测与识别。 (二)技能目标 1、会识别与检测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并较熟练地正确选用电子仪器测试其基本参数,判定元器件的质量。 2、能阅读常用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并且具有分析排除电路中简单故障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的电子产品装配岗位。 3、具有熟练查阅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能力。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 程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工作总结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相对比较抽象难学的课程,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工作总结【1】该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原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内容多而杂,学时少。由于本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较杂,既包含了电路的知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同时又有电机及其控制等内容,它是电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由于内容多,而学时较少,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课程任务,成了该课程最突出的矛盾。所以,在教材选择上、内容体系上、教学方法上等需要改革创新。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陈旧。社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该课程又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所以,必须加强实验改革,加强学生综合性和验证性实验的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原教学内容却反映很少。由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发展,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也在变化,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

要提高学生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予以体现。 总的思路就是利用有限的学时让学生既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能尽量加强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同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具体安排: 选择质量高,学时和内容相当的教材。如面向21世纪的国家级优秀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唐介主编的《电工学》,叶挺秀主编的《电工电子技术》等,都可优先选用。 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课堂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课程总结效率有效地解决学时不足与内容较多之间的矛盾。 内容讲授上增加PLC的应用和EDA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前某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加强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至少再增开设两个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大家团结互助,整体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内容体系改革上有新突破。能够利用60学时的理论授课时间,把该课程的内容讲授完,并适当增加了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介绍。如在原来的教学中,一般是先讲三相电路,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制定时间:2020年 1月

目录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3)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4) 五、考核标准及成绩评定办法 (7) 六、实施建议 (9) 七、其他必要说明 (10)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电工和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对电路进行检测和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提高学生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与前导、后续课程关系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电学知识,能认识和理解电路中的基本元器件的功能作用,能分析理解电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和简单的系统电路功能作用,会正确地使用仪器仪表进行简单的对元器件和电路进行简单检测和判别操作。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识别和识读常用电子元器的标称值,掌握常用元器件的功能及电气特性; (2)能识别直流电路的主要物理量和主要的电气符号,掌握分析直流电路的方法; (3)能够识别交流电路的主要物理量和主要的电气符号,掌握交析直流电路的方法; (4)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 (5)能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的焊接及简单电子电路故障的排除,能根据电路图对电路进行故障分析。 2、知识目标 (1)掌握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2)掌握直流和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和测试方法,熟悉基本电路图的识读方法,能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 (3)熟悉常见的电子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参数与检测方法; (4)理解数字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素质目标 (1)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 (2)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3)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 (4)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培养编写规划设计文档和阅读技术资料、查找技术规范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胜任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和维修工作,以及电子产品、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也可以从事一些电工相关的行业。分析岗位群对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相关内容的要求确立课程的内容知识点。 本课程设计主要分模块以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施教,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本课程理论性较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一个电系统的整体角度下手分析问题并解决,引导学生能够解决应用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各项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结构、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电工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先修课程:高职数学 后续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部分要求。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通过高职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如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等打下基础,以及对学生今后从事电气操作等提供知识、技能支持。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准备和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改革课程内容,结合企业电工操作实际案例,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引入课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核心能力提炼、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课程设计的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

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通过对课程内容高度归纳,以电工操作所需知识和技能为中心,概括电路分析、电工安全生产知识、基本元器件和材料选用及运维、识图与设计等相关知识,包含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点和技能,内容的组织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本理论知识到提高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应具备的电工方面的职业技能以及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准备。 五、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方面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具备安全操作技术技能。 (二)具体目标: 1、知识: (1)掌握电路分析相关知识; (2)掌握电工安全生产知识; (3)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测量仪表使用知识; (4)了解常用电工元器件和材料选用方面知识; (5)了解电气原理图识读知识; (6)了解低压配电设计基础知识。 2、能力 (1)能按照安全规程进行电工操作; (2)能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和测量仪表; (3)能选用电工元器件和材料; (4)能进行电气控制原理图分析; (5)能进行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 (6)能进行控制继电控制电路基本故障诊断。 3、素质 (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2)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2012年对口高考电子电工答案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1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12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5分) 57.(共4分) (1)k Ω110)100 1000()( 2 L 221s =?==R N N R ---------------------------------------(1分) (2)V 10202 1 21s 1=?==U U ----------------------------------------------------(1分) (3)W 1.010142043 2s 2s om =??==-R U P --------------------------------------------(1分) (4)1040)( 2232= +N N N →10023==N N →12 3=N N ----------------------------(1分) 63.(共8分) (1)低速(或三角形)------------------------------------------------------------(1分) 高速(或双星形)------------------------------------------------------------(1分) (2)低速------------------------------------------------------------------------------(1分) 高速------------------------------------------------------------------------------(1分) (3)电动机低速运行时可用转换开关直接切换到高速运行;------------(1分) 电动机高速运行时,必须先按停车按钮,再进行低速操作。--------(1分) (4)电动机先低速运行,时间继电器延时结束时,电动机自动从低速(或三角 形)运行转入高速(或双星形)运行。-----------------------------------(2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64.(共14分) (1)断开待求支路R ,形成以a 、b 为端口的有源二端网络如答64(a )图所示, 进行等效变换后形成如答64(b )图所示电路,求U abo : b 答64(a )图 a abo 答64(b )图 a abo b 、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1)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信息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总评成绩 学生姓名、学号 学生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课程设计起止日期2015.6.22~2015.7.3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领域某一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报告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不仅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是规范课程设计教学要求、反映课程设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了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特拟定如下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教学一般可分为设计项目的选题、项目设计方案论证、项目设计结果分析、答辩等4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应有一定的考核要求和考核成绩。 2. 课程设计项目的选题要符合本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项目应能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项目有一定的实用性,且学生通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可以完成的。课程设计项目名称、目的及技术要求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一、二项中,课程设计项目的选题考核成绩占10%左右。 3. 项目设计方案论证主要包括可行性设计方案论证、从可行性方案中确定最佳方案,实施最佳方案的软件程序、硬件电路原理图和PCB图。项目设计方案论证内容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第三项中,项目设计方案论证主要考核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考核成绩占30%左右。 4. 项目设计结果分析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与制作结果的工艺水平,项目测试性能指标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项目测试中出现故障或错误原因的分析和处理方法。项目设计结果分析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第四项中,考核成绩占25%左右。 5.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认真阅读与本课程设计项目相关的文献,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借以启发自己的思维,提高综合分和理解能力。文献阅读摘要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第五项中,考核成绩占10%左右。 6. 答辩是课程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向答辩学生提出2~3个问题,通过答辩可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中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答辩考核成绩占25%左右。 7.学生应在课程设计周内认真参加项目设计的各个环节,按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交给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阅。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全过程,认真评阅学生的每一份课程设计报告,给出课程设计综合评阅意见和每一个环节的评分成绩(百分制),最后将百分制评分成绩转换为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总评成绩。 8. 课程设计报告书是实践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资料,应按课程、班级集成存档交实验室统一管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4349)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编制单位: 1、课程性质 1.1 课程的定位 《电工技术》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基础技能课程 . 衔接前导基础课及后续专业课的桥梁,对培养职业能力起主要支持作用。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电类应用学科。它不仅是学科教育 , 更是素质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常用电路分析、设计、安装、维护、测量以及故障诊断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学习电子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机电设备维修等后续课程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达到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考证培训要求。 1.2 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1.2.1课程的设计理念 从生产实际出发所学为所用够用为度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教学目 标根据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工作岗位设计教学情境根据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根据职 业标准设计评价标准 1.2.2课程的设计思路 以项目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以具体的 电路检测与连接为载体。融合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等内容,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 性。以学生为主体,践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原则。参考 行业、企业实践经验进行开发知识、技能、素质三目标的实现贯 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 1.2.3职业面向 机电设备维修岗位、机床操作岗位

1.2.4职业拓展 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岗位、机电产品营销岗位、生产管理岗位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 2.1.1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电工技术基础》典型工作任务如表 1 所示。 表1:典型工作任务表 课程名称(学习领域):电工技术基础 一体化教学学时: 75 学时 典型工作任务 序号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 1理解电路的模型及基本物理量 1万用表电路使用 (测负载的电流、 电压(电位)、 电容;测二极管 P N、 2掌握电压与电流的测量 3理解基尔霍夫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4理解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掌握支路 电流法 5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2 3安全用电与触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知识 电急救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理解有效 值、最大值、瞬时值 白炽灯照明电 2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路安装及测量 方法 3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瞬时功率的概念,理 解和掌握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电子电工类专业综合知识试题分析教学文案

机密★启用前 湖南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电子电工类专业综合知识试题 本试题卷共五大题,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390分 一、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6分,共120分) 1、在图1所示电路中,电压表的读数为10V,则电压表的内阻R V为 A、5KΩ B、10KΩ C、20KΩ D、30KΩ 2、在三相四线制线路上,连接三个相同的白炽灯泡,它们都正常发光,如果中性线断开且 又有一相短路,则其它两相中的灯泡 A、将变暗 B、因过亮而烧毁 C、仍能正常发光 D、无法判断 3、已知变压器原边匝数N1=1000匝,副边匝数N2=2000匝,若从变压器原边看进去的 等效阻抗为1.25Ω,则此时变压器的负载阻抗为 A、1.25Ω B、2.5Ω C、5Ω D、10Ω 4、对于理想变压器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变压器可以改变各种电源电压 B、抽去变压器铁心,互感现象依然存在,变压器仍能正常工作 C、变压器不仅能改变电压,还能改变电流和电功率等 D、变压器原绕组的输入功率是由副绕组的输出功率决定的 5、一只1000μF的电容器被充电到100V,若继续充电使电容器的电场能增加15J,则应 将此电容继续充电到 A、150V B、200V C、300V D、无法确定 6、两个顺接线圈耦合系数K=0.5,L1=4mH,L2=9mH,则等效电感为 A、10mH B、13mH C、19mH D、26mH 7、一个电热器,在10V的直流电源上产生功率为P,把它接在正弦交流电源上,其产生功 率为P/2,则正弦交流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 A、7.07V B、5V C、14V D、10V 8、纯电容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不变,当频率增大时,电路中电流将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9、封装为0805的贴片电容的尺寸是 A、0.8mm×0.5mm B、2.0mm×1.3mm C、4.0mm×2.5mm D、8.0mm×5.0mm 10、如图2所示交流电路,图中电流表的读数应为 A、16A B、12A C、8A D、4A 11、当发光二极管正常发光时,其两端施加的外部电压的特点是 A、反向偏置且被击穿 B、正向偏置电压约0.6V C、反向偏置但不击穿 D、正向偏置电压约1.8V 12、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主要取决于 A、输入阻抗 B、开环增益 C、反馈系数 D、输入电流 13、在图3中,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的是 14、与甲类功率放大方式相比,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的主要优点是 A、不用输出变压器 B、失真小 C、效率高 D、无交越失真 15、在图4所示稳压电路中,若R3增大,u o将 A、下降 B、升高 C、不变 D、不确定 16、对于TTL门电路多余引脚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与门多余脚接高电平 B、与门多余脚悬空 C、或门多余脚悬空 D 、或门多余脚并接在另一脚上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编号: PE121044_01 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 学时: 96 学分: 6 适用专业: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 课程性质: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必修课 开发人员: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教学团队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在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一年级上学期开设,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分四大类:第一类为电路分析基础,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分析和正弦电路分析。第二类为三相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电动机及其控制。第三类为模拟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放大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分析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介绍。第四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数字逻辑基础、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该课程将“电路基础”、“电动机控制”“模拟电子技术”及“数

字电子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电工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工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融会贯通、学会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 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主要分模块以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施教,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本课程理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1).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1)【课题编号】 1-01-01 【课题名称】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应知: 1.简单认识电工实训室。 2.了解电工基本操作规程。 应会: 1.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 2.学会安全用电常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基础上,接触电工电子这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程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认识实训室入手,加强实物教学,能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让学生有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安全保障。 【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资源】 电工实训台、万用表、试电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这门课程是学习关于电的知识、技能及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离不开电工实训室。为了让大家对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我们首先认识电工实训室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认识电工实训室 (一)实训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训台,了解实训台的几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观察实训台,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讨论,对实训台有初步了解。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教师活动:现场演示讲解各种仪器、仪表外形作用及简单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各种仪器、仪表,练习简单的使用方法。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环节2:电工基本操作规程 教师活动:简单讲解操作规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知道违规的弊端。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项操作规程,了解违反规程的危害。 教学环节3:安全用电常识 (一)常见的触电方式 教师活动:通过触电实例,和学生介绍触电方式及触电的危害。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例,分组讨论触电方式及危害。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二)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触电急救 教师活动:通过触电实例,介绍电流对人体危害,安全电压;利用多媒体演示触电急救方法,让学生掌握简单触电急救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例,分组讨论电流对人体危害;观看多媒体演示触电急救方法,掌握简单触电急救方法。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三)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通过用电实例,介绍安全用电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分组讨论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四)电气火灾的防范 教师活动:通过用电实例,介绍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基本灭火方法。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分组讨论电气火灾的防范。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实际,用多媒体投影,像讲故事一样,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实训室、安全用电知识。必要时可以各小组总结本节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掌握知识。

《电子技术与实训》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与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 适用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所必须的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以及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流程 1、设计思路 通过企业调研,确立了适应行业技术改革,紧跟前沿技术发展的思路,突出机电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以企业需要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增强针对性同时兼顾适应性。 2

二、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2)掌握功率放大器、振荡器、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3)掌握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 (二)方法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半导体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等的使用。 (2)掌握各种放大电路的使用、常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及使用。 (3)掌握常见数字集成电路的使用。 (三)社会能力目标 (1)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掌握应知知识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自学兴趣。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源适配器、扩音机、电池充电器、稳压电

源、无线话筒、声光控开关、数字钟等所涉及的理论、实践知识。全书共分十个项目,各项目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独立立项,体现了项目教学的思想。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实用、通俗易懂,每个项目均附有“项目实训”,对项目实训涉及的装调步骤、测试方法、元件选用等均有详细讲解,对“动手做”中的实践项目稍作改进,即可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 项目1 制作手机充电器 (一)相关知识 知识1 晶体二极管基本知识 知识2 整流元件及电路 知识3 滤波元件及电路 知识4 稳压元件和三端集成稳压器 (二)技能目标 1、会用万用表判别晶体二极管的引脚和质量优劣; 2、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工作原理; 3、能识读并会搭建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 4、了解稳压器件的工作特性。 项目2 制作简易助听器 (一)相关知识 知识1 三极管的基本知识 知识2 共射放大电路的构成及分析 知识3 分压偏置式共射放大电路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 《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