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

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
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

实验十二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

实验原理

1.对实验所使用的系统进行分析

为系统建模时,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时间常数,应远小于输入正负方波的周期,只有在响应已经非常近稳定的时候才能将此时的值认为是稳态值。

N(s)

当r(t)=1(t)、n(t)=0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变小。

当r(t)=0、n(t)=1(t)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变小。

当r(t)=0、n(t)=1(t)时,扰动位于开环增益之前的时候,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增大。

当r(t)=1(t)、n(t)=0,为积分环节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实验目的

1、进一步通过实验了解稳态误差与系统结构、参数及输入信号的关系:

(1)了解不同典型输入信号对于同一个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

(2)了解一个典型输入信号对不同类型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

(3)研究系统的开环增益K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2、了解扰动信号对系统类型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3、研究减小直至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

实验步骤

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

(1)当r(t)=1(t)、n(t)=0时,,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

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2)将改为积分环节,?观察并记录二阶系统的稳态误差和变化。

(3)当r(t)=0、n(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4)当r(t)=0、n(t)=1(t)时,将扰动点从f点移动到g点,,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5)当r(t)=0、n(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观察并记录当,分别为积分环节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变化。

(6)当r(t)=1(t)、n(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分别观察并记录以下情况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a. ,为惯性环节;

b. 为积分环节,为惯性环节;

c. 为惯性环节,为积分环节。

实验结果

阶跃响应

(1)r(t)=1(t)、n(t)=0,,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R=0 kΩ

r(t)=1(t)、n(t)=0,,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R=200 kΩ

对上面两次实验结果比较可知,开环增益越大,系统对于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越小

同时,开环增益会影响到稳态响应中的响应速度和超调量

(2)r(t)=1(t)、n(t)=0,将改为积分环节

由以上实验结果,一型系统对阶跃输入没有稳态误差

(3)r(t)=0、n(t)=1(t),扰动作用点在f点,,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

R=330kΩ

r(t)=0、n(t)=1(t),扰动作用点在f点,,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

R=0kΩ

由以上实验结果,当开环增益在扰动之前的时候,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系统对扰动的响应减小。

(4)r(t)=0、n(t)=1(t),扰动作用点在g点,,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

R=10Ω

r(t)=0、n(t)=1(t),扰动作用点在g点,,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

R=200Ω

由以上实验结果,当开环增益在扰动之后的时候,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系统对扰动的响应增大。

(5)r(t)=0、n(t)=1(t),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为积分环节

r(t)=0、n(t)=1(t),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为积分环节

由以上实验结果,反馈通道的积分会使系统阶跃响应稳态值为零。反馈通道含惯性环节的系统,前向通道的积分无法完全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

(6)r(t)=1(t)、n(t)=1(t),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为惯性环节;

r(t)=1(t)、n(t)=1(t),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为积分环节,为惯性环节;

r(t)=1(t)、n(t)=1(t),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为惯性环节,为积分环节;

由以上实验结果,加在输入之后,扰动之前的积分环节可以使系统有较好的稳态特性。

实验思考题

1、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其动态性能(、、)的影响是什么?对其稳态性能()的影响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结论?

由开环增益在传递函数表达式中的位置,K的增大会使得增大、不变、

减小,稳态性能减小,所以要改变稳态性能可以增大开环放大系数K,但同时得考虑K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2、为什么0型系统不能跟踪斜坡输入信号?

零型系统没有积分环节,闭环传递函数中,分母上没有s,对于斜坡响应,分母上有一个s无法被约掉,随着时间的增长,误差越来越大,无法跟踪斜坡输入。

3、为什么0型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一定有误差存在?

对于0型系统,其节约响应的稳态误差表达式为,受实际器件的影

响,开环增益K的值不可能无限大,因此误差毕然存在。

4、为使系统的稳态误差减小,系统的开环增益应取大些还是小些?

因为开环增益的表达式出现在稳态误差表达式的分母上,当开环增益增大的时候,稳态误差减小。

5、本实验与实验一结果比较可知,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对开环增益K的要求是相矛盾的。矛盾的关键在哪里?在控制工程中如何解决这对矛盾?

开环增益出现在特征方程的常数项中,对无阻尼自然震荡频率和阻尼比都有影响。

矛盾的关键在于要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就必须增大开环增益,而增大开环增

益就会使得系统振荡,超调量加大;控制工程中常常做折中处理,即在允许超调量的前提下,尽量增大开环增益或者在不引起系统振荡的情况下增加系统的型别。

最新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考试试题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对调频电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什么电厂最适宜担负系统调频电厂? 3、什么叫功率分点?标出下图所示电力系统的功率分点。 4、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变压器的实际变比如图所示,并联运行的两台变压器中有无循环 功率存在?为什么?如果循环功率存在的话,请指出循环功率的方向。 5、在无功电源不足引起电压水平普遍偏低的电力系统中,能否通过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 为什么? 四.计算题:(共50分) 1、某35KV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已知35KV线路长度为100公里,线路每相的对地电容为,单相接地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为3.6安培,求消弧线圈的 电感值。(10分) 2、110kv降压变压器铭牌数据为: ①计算变压器的参数(归算到110KV侧); ②画出变压器的形等值电路。(10分) 3、某地方电力网的等值电路如下图,有关参数均已标于图中,求网络的初步功率分布标出 其功率分点,并计算其经济功率分布。(10分) 4、联合电力系统的接线图及参数如下,联络线的功率传输限制为300MW,频率偏移超出才进行二次调频,当子系统A出现功率缺额200MW时,如系统A不参加一次调频,联络线 的功率是否越限?(10分)

5、某降压变电所装有一台容量为10MVA,电压为的变压器。已知:最大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114KV,归算到高压侧的变压器电压损耗为5KV;最小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115KV,归算到高压侧的变压器电压损耗为3KV。现要求在低压母线上实行顺调压(最大负荷时要求电压不低于线路额定电压的倍;最小负荷时要求电压不高于线路额定电压的 倍),试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1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答: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有: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2分);具有良好的电能质量(2分);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要好(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答:对调频厂的基本要求是①具有足够的调节容量;(1分)②调节速度要快;(1分) ③调节过程的经济性要好(1分)。具有调节库容的大型水电厂最适宜作为调频电厂(2分)。 3、答:电力系统中如果某一负荷点的负荷功率由两侧电源供给,则该负荷点就是功率分点,功率分点又分为有功功率分点和无功功率分点(3分),分别用“▼”和“▽”标注。图示电力系统中负荷点2为有功功率分点(1分),负荷点3为无功功率分点(1分)。 4、答:有循环功率存在(3分)。因为上述网络实际上是一个多电压等级环网,两台变压 器的变比不匹配(如取绕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所以存在循环功率(1分);循环功率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1分)。 5、答:不能(3分),因为改变变压器的变比并不能改善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状态(2分)。 四.计算题:(共50分) 1、解: 单相接地短路时的原理电路图和相量图如下:

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

实验十二 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 实验原理 1. 对实验所使用的系统进行分析 为系统建模时,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时间常数,应远小于输入正负方波的周期,只有在响应已经非常近稳定的时候才能将此时的值认为是稳态值。 1 0.01s 1+R(s) C(s)+ - 10 10R ++ +N(s) 1 0.01s 1 + 当r(t)=1(t)、n(t)=0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变小。 1 0.01s 1++ - 1 0.01s 1+1010R +N(s) C(s) 当r(t)=0、n(t)=1(t)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变小。 1 0.01s 1 + C(s) + -10 10 R+ N(s) 1 0.01s 1 + 当r(t)=0、n(t)=1(t)时,扰动位于开环增益之前的时候,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增大。 1 0.01s 1 + R(s)C(s) + -10 10 R+ 0.01s 1 当r(t)=1(t)、n(t)=0,为积分环节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实验目的 1、进一步通过实验了解稳态误差与系统结构、参数及输入信号的关系: (1)了解不同典型输入信号对于同一个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 (2)了解一个典型输入信号对不同类型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 (3)研究系统的开环增益K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2、了解扰动信号对系统类型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3、研究减小直至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 实验步骤

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 (1)当r(t)=1(t)、n(t)=0时,,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 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2)将改为积分环节,?观察并记录二阶系统的稳态误差和变化。 (3)当r(t)=0、n(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为惯性环节, 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4)当r(t)=0、n(t)=1(t)时,将扰动点从f点移动到g点,,为惯 性环节,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5)当r(t)=0、n(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观察并记录当, 分别为积分环节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变化。 (6)当r(t)=1(t)、n(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分别观察并记录以下情况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a. ,为惯性环节; b. 为积分环节,为惯性环节; c. 为惯性环节,为积分环节。 实验结果 阶跃响应 (1)r(t)=1(t)、n(t)=0,,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R=0 kΩ

二阶系统性能改善与稳定性

例1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求开环增益K分别为10,0.5,0.09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计算过程及结果列表 K 计算 10 0.5 0.09 开环 传递 函数 )1 ( 10 ) ( 1+ = s s s G )1 ( 5.0 ) ( 2+ = s s s G )1 ( 09 .0 ) ( 3+ = s s s G 闭环 传递 函数10 10 ) ( 2 1+ + = Φ s s s 5.0 5.0 ) ( 2 2+ + = Φ s s s 09 .0 09 .0 ) ( 2 3+ + = Φ s s s 特征 参数 ? ? ? ?? ? ? ? = = = ? = = = 81 arccos 158 .0 16 .3 2 1 16 .3 10 ξ β ξ ω n ? ? ? ?? ? ? ? = = = ? = = = 45 arccos 707 .0 707 .0 2 1 707 .0 5.0 ξ β ξ ω n ?? ? ? ? = ? = = = 67 .1 3.0 2 1 3.0 09 .0 ξ ω n 特征 根 12 .3 5.0 2,1 j ± - = λ5.0 5.0 2,1 j ± - = λ ? ? ? - = - = 9.0 1.0 2 1 λ λ ? ? ? = = 11 .1 10 2 1 T T 动态 性能 指标 2 2 1 00 00 1.01 1 60.4 3.5 3.5 7 0.5 p n s n t e t ξπξ π ξω σ ξ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5.3 5 238 .6 1 1 2 2 n s n p t e t ξω σ ω ξ π ξ ξπ() 1221 11 9 31 ,0 s s p T T t t T T t λλ σ ?== ? =?= ? ?=∞= ?

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

一、二阶系统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 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写成标准形式为:22 2 2)()(n n n s s s R s C ωξωω++= 式中,ξ为阻尼比;n ω为无阻尼自振频率。 所以,二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22=++n n s s ωξω 由上式解得二阶系统的二个特征根(即闭环极点)为:2 2.11ξωξω-±-=n n j s 随着阻尼比ξ取值的不同,二阶系统的特征根(即闭环极点)也不相同。 二、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二阶系统的过渡过程(针对欠阻尼状态,10<<ξ ) 令)(1)(t t r =,则有s s R 1 )(= ,二阶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为:2 2222 22)()(1 ) )((211 2)(d n d d n d n n d n d n n n n n s s s s j s j s s s s s s s C ωξωωωξωωξωξωωξωωξωξωωξωω++? -+++-=-++++- =?++= 式中,2 1ξωω-=n d 为有阻尼自振频率 对上式进行反拉氏变换,得: ) sin(11) sin 1(cos 1sin cos 1)(2 2 ?ωξ ωξ ξ ωωωξωωξωξωξωξω+-- =-+-=?- -=----t e t t e t e t e t c d t d d t d t d n d t n n n n 式中,ξ ξ?2 1-=arctg 由上式看出,对应10<<ξ时的过渡过程,)(t c 为衰减的正弦振荡曲线。其衰减速度取决 ?角的定义

于n ξω值的大小,其衰减振荡的频率便是有阻尼自振频率d ω,即衰减振荡的周期为: 2 122ξ ωπ ωπ -= = n d d T 三、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 1.上升时间tr :上升时间是响应曲线由零上升到稳态值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定义,当r t t =时,1)(=r t c 。 即 0sin 1cos 2 =-+ r d r d t t ωξ ξ ω 或 n n r d t tg ξωξωω2 1-=,)(?πω-=tg t tg r d 所以,上升时间为:2 1ξ ω?π--= n r t 2.峰值时间tp :过渡过程曲线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ωtg t tg dt t dc p d t t p =+?==)(0) ( ( ,3,2,,0πππω=p d t ) 由于峰值时间tp 是过渡过程曲线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故取πω=p d t 即 21ξ ωπωπ-= = n d p t 3.最大超调量p σ 最大超调量为:%100) ()()(?∞∞-= c c t c p p σ % 100% 100)sin 1(cos % 100)sin 1(cos 2 12 2 ?=??-+ -=?-+-=-- --ξξπ ξωξωσπξξ πωξ ξ ωe e t t e p t p d p d t p n p n 式中,)(p t c 为过渡过程曲线第一次达到的最大输出值;)(∞c 为过渡过程的稳态值()(∞c =1)。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作业答案

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思考题、习题 1-1.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答: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网络称为电力网。 把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发电厂的动力部分和电力系统合在一起称为动力系统。 1-2.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保证可靠地的持续供电(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4)环保性。 1-3.何为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其运行方式如何它们有什么特点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情况如何答:星型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就是电力系统的中性点。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有直接接地和不接地以及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直接接地供电可靠性低。系统中一相接地,接地相电流很大,必须迅速切除接地相甚至三相。不接地供电可靠性高,对绝缘水平的要求也高。系统中一相接地时,接地相电流不大,但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 我国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60kV及以下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1-4.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各相对地电压有什么变化单相接地电流的性质如何怎样计算 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相电压为0 倍,即升高为线电压。单项接地电流为容性。接地相的对地电容电流应为其它两非接地相电容电流之和, 倍非接地相对地电容电流,也就等于正常运行时一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可画向量图来解释) 1-5.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补偿方式有哪些电力系统一般采用哪种补偿方式为什么 消弧线圈就是电抗线圈。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一相接地时,接地点的接地相电流属容性电流,通过装消弧线圈,接地点的接地相电流中增加了一个感性分量,它和容性电流分量相抵消,减小接地点的电流。使电弧易于熄灭,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补偿方式有欠补偿和过补偿,欠补偿就是感性电流小于容性电流的补偿方式,过补偿就是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的补偿方式。电力系统一般采用过补偿方式。因为随着网络的延伸,电流也日益增大,以致完全有可能使接地点电弧不能自行熄灭并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所以一般采用过补偿。 1-6.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有哪些额定电压等级选择确定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有3kV、6kV、10kV、35kV、60kV、110kV、154kV、220kV、330kV、500kV、750kV、1000kV。 额定电压等级选择确定原则有: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系统额定电压。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系

阶系统性能改善及稳定性

例1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求开环增益K 分别为10,,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计算过程及结果列表 K 计算 10 开环 传递 函数 )1(10 )(1+= s s s G )1(5 .0)(2+= s s s G )1(09 .0)(3+= s s s G 闭环 传递 函数 10 10 )(21++= Φs s s 5 .05 .0)(22++= Φs s s 09 .009 .0)(23++= Φs s s 特征参数 ?? ? ? ????===?===81arccos 158.016.32116.310ξβξωn ?? ? ? ????===?===45arccos 707.0707.021707 .05.0ξβξωn ?? ? ??=?===67.13.0213 .009.0ξωn 特征 根 12.35.02,1j ±-=λ 5.05.02,1j ±-=λ ???-=-=9.01.021λλ???==11.1102 1T T 动态 性能 指标 2 2 100001.01160.43.5 3.5 7 0.5p n s n t e t ξπξπξωσξω--? ==?-??==???===?? ???? ????? =====-=--7 5 .35238.61001002 2 n s n p t e t ξωσωξπξξπ ()122111009 31,0 s s p T T t t T T t λλσ?==? =?=??=∞=?

调整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系统性能,但改善程度有限 §3.3.4 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 (1) 测速反馈 —— 增加阻尼 (2) 比例+微分 —— 提前控制 例 2 在如图所示系统中分别采用测速反馈和比例+微分控制,其中 10K =,216.0=t K 。分别写出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 递函数,计算动态性能指标(σ%,s t )并进行对比分析。

(完整版)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考试试卷及解析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 1. 双绕组变压器的变比为110±8×1.25%/11,+4档分接头对应的变比为()。 A. 114.5/11 B. 115.5/11 C. 116.5/11 D. 117.5/11 2. 电力网络的无备用接线不包括()。 A. 单回路放射式 B. 单回路干线式 C. 单回路链式网络 D. 两端供电网络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有过补偿和欠补偿之分。 B. 欠补偿是指消弧线圈中的感性电流小于容性电流时的补偿方式。 C. 过补偿是指消弧线圈中的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时的补偿方式。 D. 在实践中,一般采用欠补偿的补偿方式。 4. 频率的二次调整是由()。 A. 发电机组的调速器完成的 B. 发电机组的调频器完成的 C. 调相机的励磁调节器完成的 D. 静止无功补偿器完成的 5. 双绕组变压器的电阻()。 A. 可由空载损耗计算 B. 可由短路电压百分值计算 C. 可由短路损耗计算 D. 可由空载电流百分值计算 6. 隐极式发电机组运行极限的原动机功率约束取决于()。 A. 原动机的额定视在功率 B. 原动机的额定有功功率 C. 原动机的额定无功功率 D. 原动机的最大机械功率 7. 电力系统电压波动产生的原因有()。 A. 由幅度很小,周期很短的偶然性负荷变动引起 B. 由冲击性或者间歇性负荷引起 C. 由生产和生活的负荷变化引起 D. 由气象变化引起 中一不变的值的中枢点8. 在任何负荷下都保持中枢点电压为(102%~105%)U N 电压调整方式是()。 A. 逆调压 B. 顺调压 C. 常调压 D. 故障时的调压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二阶控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 2. 定量分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 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与外作用无关”的 性质。 4. 了解和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分析典型二阶系统()G s 的ξ和n ω变化时,对系统的阶跃响应的影响。 2.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 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1所示,若要求系统具有性能: %20%,1,p p t s σσ=== 试确定系统参数K 和τ,并计算单位阶跃响应的特征量d t ,r t 和s t 。 图2.1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3.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 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2所示。图中,输入信号()r t t θ=,放大器增益A K 分别取13.5,200和1500。试分别写出系统的误差响应表达式,并估算其性能指标。 图2.2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三、实验原理 任何一个给定的线性控制系统,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典型环节的组合。将每个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按系统的方块图连接起来,就得到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通常,二阶控制系统 2 22 () 2 n n n G s s ω ξωω = ++ 可以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其结构原理如图 2.3所示,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2.4所示。 图2.3 二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2.4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原理图 图2.4中:()(),()() r c u t r t u t c t ==-。 比例常数(增益系数)2 1 R K R =,惯性时间常数 131 T R C =,积分时间常数242 T R C =。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12 2 21 112 () 1 ()(1) c r K U s TT K K U s T s T s K s s T TT == ++++ (0.1) 又:二阶控制系统的特性由两个参数来描述,即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

实验二:系统稳定性和稳态性能分析

实验二:系统稳定性和稳态性能分析 主要内容: 自动控制系统稳定性和稳态性能分析上机实验 目的与要求: 熟悉 MATLAB 软件对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命令语句 熟悉 MATLAB 软件对系统误差分析的 Simuink 仿真 通过编程或 Simuink 仿真完成系统稳定性和稳态性能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 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 中的tf2zp 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 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2( 2.5)()(0.5)(0.7)(3)s G s s s s s +=+++,用 MA TLAB 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2)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5)()(0.5)(0.7)(3)k s G s s s s s +=+++,当取k =1,10,100用MA TLAB 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只要将(1)代码中的k 值变为1,10,100,即可得到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讨论系统增益k 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稳态误差分析 (1)已知如图所示的控制系统。其中2(5)()(10) s G s s s +=+,试计算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单位斜坡信号和单位加速度信号时的稳态误差。 从 Simulink 图形库浏览器中拖曳Sum (求和模块)、Pole-Zero (零极点)模块、Scope (示波器)模块到仿真操作画面,连接成仿真框图如右上图所示: (2)若将系统变为I 型系统,5()(10) G s s s =+,在阶跃输入、斜坡输入和加速度信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复习资料教学文案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工业、农业、邮电、交通、市政、商业以及城乡居民所消耗的功率之和是(C)。 A. 厂用电 B. 供电负荷 C. 综合用电负荷 D. 发电负荷 5. 高峰负荷时,电压中枢点的电压升高至105%U N;低谷负荷时,电压中枢点的电压下降为U N的中枢点电压调整方式是(A )。 A. 逆调压 B. 顺调压 C. 常调压 D. 故障时的调压要求 6. 升压结构三绕组变压器高、中压绕组之间的短路电压百分值(A)。 A. 大于中、低压绕组之间的短路电压百分值 B. 等于中、低压绕组之间的短路电压百分值 C. 小于中、低压绕组之间的短路电压百分值 D. 不大于中、低压绕组之间的短路电压百分值 8. 在原网络的两个节点切除一条支路,节点导纳矩阵的阶数(C)。 A. 增加一阶 B. 增加二阶 C. 不变 D. 减少一阶 7. 线路末端输出有功功率与线路始端输入有功功率的比值,常用百分值表示的是(A)。 A. 输电效率 B.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C. 线损率 D. 网损率 9. 电力系统电压波动产生的原因有(B)。 A. 由幅度很小,周期很短的偶然性负荷变动引起 B. 由冲击性或者间歇性负荷引起 C. 由生产和生活的负荷变化引起 D. 由气象变化引起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所谓一般线路,是指中等及中等以下长度的线路 B. 短线路是指长度不超过300km的架空线 C. 中长线路是指长度在100~300km之间的架空线路和不超过100km的电缆线路

D. 长线路指长度超过300km的架空线路和超过100km的电缆线路 二、多项选择题 1.导线材料的电阻率略大于材料的直流电阻所考虑的因素有(ABD)。 A. 集肤效应的影响 B. 绞线每股长度略有增长 C. 相间距离略有增大 D. 额定截面积略大于实际截面积 5. 牛顿-拉夫逊迭代法用泰勒级数展开非线性方程后保留(AB )。 A. 常数项 B. 一阶偏导数项 C. 二阶偏导数项 D. 高阶偏导数项 6. 调相机(AD )。 A. 投资大和运行维护困难 B. 只能发出感性无功功率 C. 不能连续调节 D. 在一定条件下,当电压降低时发出的无功功率可以上升 7. 产生循环功率的原因是(ABD )。 A. 双端供电网络两端的电源有电压差 B. 两台并列运行的变压器的变比不同 C. 两回并列运行的输电线路的长度不同 D. 环网中变压器的变比不匹配 8. 原子能电厂原则上应持续承担额定容量负荷的原因是(AB )。 A. 一次投资大 B. 运行费用小 C. 可调容量大 D. 可调速度快 9. 实际中,三绕组变压器各绕组的容量比组合有(ACD )。 A. 100/100/100 B. 50/100/100 C. 100/50/100 D. 100/100/50 10. 确定电力系统结线的基本原则有(ABCD )。 A. 可靠、优质、经济 B. 运行灵活 C. 操作安全 D. 便于发展 三、判断题 2.手算潮流时,在求得各母线电压后,应按相应的变比参数和变量归算至原电压级。(√) 4. 我国交流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是50Hz。(√)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一、频率特性四、稳定裕度 二、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 五、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三、频率域稳定判据 本章主要内容: 1 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 2 系统带宽的选择 3 确定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 4 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 五、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1 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 1 频带宽度 当闭环幅频特性下降到频率为零时的分贝值以下3分贝时,对应的频率称为带宽频率,记为ωb。即当ω>ωb 而频率范围(0,ωb)称为系统带宽。 根据带宽定义,对高于带宽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系统输出将呈现较大的衰减,因此选取适当的带宽,可以抑制高频噪声的影响。但带宽过窄又会影响系统正弦输入信号的能力,降低瞬态响应的速度。因此在设计系统时,对于频率宽度的确定必须兼顾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高频干扰的要求。 2、I型和II型系统的带宽 2、系统带宽的选择 由于系统会受多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端不可避免的存在确定性扰动和随机噪声,因此控制系统的带宽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各种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即应使系统对输入信号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和对扰动信号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总而言之,系统的分析应区分输入信号的性质、位置,根据其频谱或谱密度以及相应的传递函数选择合适带宽,而系统设计主要是围绕带宽来进行的。 3、确定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

1、尼科尔斯图线 设开环和闭环频率特性为 4、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 工程中常用根据相角裕度γ和截止频率ω估算时域指标的两种方法。 相角裕度γ表明系统的稳定程度,而系统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时域指标σ%、ts。 1、系统闭环和开环频域指标的关系 系统开环指标截止频率ωc与闭环带宽ωb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两个稳定程度相仿的系统,ωc大的系统,ωb也大;ωc小的系统,ωb也小。 因此ωc和系统响应速度存在正比关系,ωc可用来衡量系统的响应速度。又由于闭环振荡性指标谐振Mr和开环指标相角裕度γ都能表征系统的稳定程度。 系统开环相频特性可表示为

二阶系统性能改善及稳定性

例1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求开环增益K 分别为10,0.5,0.09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计算过程及结果列表 K 计算 10 0.5 0.09 开环 传递 函数 )1(10 )(1+= s s s G )1(5 .0)(2+= s s s G ) 1(09 .0)(3+=s s s G 闭环 传递 函数 10 10 )(21++= Φs s s 5 .05 .0)(22++= Φs s s 09 .009 .0)(23++= Φs s s 特征参数 ?? ? ? ????===?===81arccos 158.016.32116.310ξβξωn ?? ? ? ????===?===45arccos 707.0707.021707 .05.0ξβξωn ?? ? ??=?===67.13.0213 .009.0ξωn 特征 根 12.35.02,1j ±-=λ 5.05.02,1j ±-=λ ???-=-=9.01.021λλ???==11.1102 1T T 动态 性能 指标 2 2 100001.01160.43.5 3.5 7 0.5p n s n t e t ξπξπξωσξω--? ==?-??==???===?? ???? ????? =====-=--7 5 .35238.61001002 2 n s n p t e t ξωσωξπξξπ ()122111009 31,0 s s p T T t t T T t λλσ?==? =?=??=∞=?

调整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系统性能,但改善程度有限 §3.3.4 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 (1) 测速反馈 —— 增加阻尼 (2) 比例+微分 —— 提前控制 例 2 在如图所示系统中分别采用测速反馈和比例+微分控制,其中 10K =,216.0=t K 。分别写出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 递函数,计算动态性能指标(σ%,s t )并进行对比分析。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考试及答案

第五次作业 1、 造成电力系统电压水平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2、 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与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相比较有那些特点? 3、 在常用的无功补偿设备中,那些无功补偿设备具有正的调节效应?那些具有负的调节效应? 4、 什么叫电力系统的电压中枢点?电压中枢点的电压调整方式有那几种? 5、 常用的调压措施有那些?对于由于无功缺乏造成电压水平下降的电力系统应优先采取何种调压 措施?对于无功功率并不缺乏,但局部电网电压偏低的电力系统应优先采用何种调压措施? 6、 电力系统无功电源最有分布的目的是什么?无功电源最优分布的原则是什么? 7、 电力系统无功最优补偿的目的是什么?无功最优补偿的原则是什么? 8、某降压变电所由110kV 线路供电,变电所装有一台40MVA 普通变压器,如图三所示。110kV 送端电压U1保持115kV 不变。若要求变电所10kV 母线电压U2变化范围不超出10.0~10.7kV ,试选择变压器分接头。 9、电力网接线如下图所示,已知Ω=70ij X ,变电所低压母线要求逆调压(最小负荷时电压为额定电压,最大负荷时电压为105%U N ),低压母线额定电压为10KV ,变压器额定电压为KV 11/%5.22110?±。最大负荷及最小负荷时,归算到高压侧的实际电压分别为:KV U KV U j j 2.110;1.101min .max .='='。若i U 不变,求应选择的变压器分接头和并联电容器的容量。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五次作业参考答案 1、造成电力系统电压水平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答:造成电力系统电压水平波动的原因是电力系统无功负荷的波动。(要保持电力系统的电压在正常水平,就必须维持在该电压水平下的无功功率平衡,当电力系统无功负荷波动时,电力系统的的无功功率平衡关系被破坏,相应的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也就发生波动) 2、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与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相比较有那些特点? 答:电力系统的频率只有一个,频率调整也只有调整发电机有功出力一种方法(调速器、调频器和有功负荷最优分配都是改变发电机有功出力);而电力系统中各点的电压都不相同,电压的调整也有多种方式。 3、在常用的无功补偿设备中,那些无功补偿设备具有正的调节效应?那些具有负的调节效应?答:在常用的无功补偿设备中,调相机、S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和TC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具有正的电压调节效应;而电力电容器、TSC型静止无功补偿器具有负的电压调节效应。 4、什么叫电力系统的电压中枢点?电压中枢点的电压调整方式有那几种? 答: 电力系统的电压中枢点是指某些可以反映电力系统电压水平的主要发电厂或枢纽变电所母线,只要控制这些点的电压偏移在一定范围,就可以将电力系统绝大部分负荷的电压偏移在允许的范围。 电压中枢点的电压调整方式有三种:即逆调压、顺调压和常调压。(顺调压指负荷低谷时,允许电压适当升高,但不得高于107.5U N%,负荷高峰时允许电压适当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102.5U N的调压方式;逆调压指负荷低谷时,要求将电压中枢点电压适当降低,但不低于U N,负荷高峰时要求将电压中枢点电压升高至105U N%的电压调整方式;常调压则指无论在负荷低估还是负荷高峰时均保持中枢点电压为一基本不变的数值的电压调整方式。) 5、常用的调压措施有那些?对于由于无功缺乏造成电压水平下降的电力系统应优先采取何种调压 措施?对于无功功率并不缺乏,但局部电网电压偏低的电力系统应优先采用何种调压措施?答: 常用的调压措施有改变发电机机端电压调压、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和利用无功补偿装置调压等。 对于由于无功缺乏造成电压水平下降的电力系统应优先采取增加无功补偿设备的调压措施。(因为此时采用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并不能改变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关系,只能改变电力系统的无功流向,提高局部电网的电压水平,但这部分电网电压水平的提高,使其消耗的无功功率增大,将更加增大整个电力系统的无功缺额,导致电网其他部分的电压水平进一步下降)对于无功功率并不缺乏,但局部电网电压偏低的电力系统应优先采用改变变压器变比的调压措施。 6、电力系统无功电源最有分布的目的是什么?无功电源最优分布的原则是什么? 答: 电力系统无功电源最优分布的目的是使整个电力系统的有功损耗最小。 电力系统无功电源最优分布的原则是等网损微增率准则。 7、电力系统无功最优补偿的目的是什么?无功最优补偿的原则是什么? 答: 电力系统无功负荷最优补偿的目的是使增加无功补偿装置所减少电网损耗费用与增加无功补偿设备所增加的设备费用之差取得最大值,即取得最好无功补偿经济效益。 无功负荷最优补偿的原则是最优网损微增率准则。 8、某降压变电所由110kV线路供电,变电所装有一台40MVA普通变压器,如图三所示。110kV送端电压U1保持115kV不变。若要求变电所10kV母线电压U2变化范围不超出10.0~10.7kV,试选择

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

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评价系统动态品质的定量指标,是定量分析的基础。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通常通过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进行定义。常见的性能指标有:上升时间t r 、峰值时间t p 、调整时间t s 、最大超调量M p 、振荡次数N 。 1.评价系统快速性的性能指标 上升时间t r 响应曲线从零时刻出发首次到达 稳态值所需时间。对无超调系统, 上升时间一般定义为响应曲线从 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 的时间。 峰值时间t p 响应曲线从零上升到第一个峰值 所需时间。 调整时间t s 响应曲线到达并保持在允许误差 范围(稳态值的±2%或±5%)内所 需的时间。 2.评价系统平稳性的性能指标 ? 最大超调量M p 响应曲线的最大峰值与稳态值之差。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100)() ()(?∞∞-≡o o p o p x x t x M 若x o (t p ) < x o (∞),则响应无超调。 ? 振荡次数N 在调整时间t s 内系统响应曲线的振荡次数。实测时,可按响应曲线穿越稳态值次数的一半计数。 3.欠阻尼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 上升时间t r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为:0),sin(11)(2≥+--=-t t e t x d t o n ?ωξξω 根据上升时间的定义有:()1sin 11)(2=+--=-?ωξξωr d t r o t e t x r n 2221arccos 11ξωξ πξωξξπω?π--=---=-=n n d r arctg t 显然, ξ一定时,ωn 越大,t r 越小; ωn 一定时,ξ 越大,t r 越大。 ? 峰值时间t p 令0)(=dt t dx o ,并将t = t p 代入可得:21ξ ωπωπ-==n d p t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1-1 什么叫电力系统、电力网及动力系统电力系统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 1-2 为什么要规定额定电压电力线、发电机、变压器和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是如何确定的 1-3 我国电网的电压等级有哪些 1-5 请回答如图1-5所示电力系统中的二个问题: ⑴ 发电机G 、变压器1T 2T 3T 4T 、三相电动机D 、单相电灯L 等各元件的额定电压。 ⑵ 当变压器1T 在+%抽头处工作,2T 在主抽头处工作,3T 在%抽头处工作时,求这些变压器的实际变比。 1-6 图1-6中已标明各级电网的电压等级。试标出图中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及变压器的额定变比。 1-7 电力系统结线如图1-7所示,电网各级电压示于图中。试求: ⑴发电机G 和变压器1T 、2T 、3T 高低压侧的额定电压。 ⑵设变压器1T 工作于+%抽头, 2T 工作于主抽头,3T 工作于-5%抽头,求这些变压器的实际变比。 2-1 一条110kV 、80km 的单回输电线路,导线型号为LGJ —150,水平排列,其线间距离为4m ,求此输电线路在40℃时的参数,并画出等值电路。 2-9 三相双绕组变压器的型号为SSPL —63000/220,额定容量为63000kV A ,额定电压为242/,短路损耗404=k P kW ,短路电压45.14%=k U ,空载损耗93=o P kW ,空载电流

41.2%=o I 。求该变压器归算到高压侧的参数,并作出等值电路。 2-12 有台容量为20MV A 的三相三绕组变压器,三个线圈的容量比为100/100/50,额定电压为121/,短路损耗为()8.15221=-k P kW,()5213='-k P kW ,()4732='-k P kW ,空载电流为 1.4%=o I , 空载损耗75=o P kW ,短路电压为()5.10%21=-k U ,()18%13=-k U ,()5.6%32=-k U 。试求该变压器的阻抗、导纳参数,并作出等值电路。 2-17 简单电力系统结线如图2-17所示,有关参数标于图中。 试求此系统的等值电路(参数均以有名值 表示)。 2-18 某系统接线如图2-18所示,如果已知变压器1T 归算至121kV 侧的阻抗为+Ω,2T 归算至110kV 侧的阻抗为Ω+4.4848.4j ,3 T 归算至35kV 侧的阻抗为Ω+188.9127.1j ,输电线路的参数已标于图中,试分别作出元件参数用有名值和标么值表示的等值电路。 2-20 简单电力结线如图2-20所示。 试作出该系统的等值电路(不计电阻,导纳)。 ⑴所有参数归算到110 kV 侧; ⑵所有参数归算到10 kV 侧; ⑶选取100=B S MV A ,av B U U =时以标么值表示的等值电路。 3-2 已知图3-2所示输电线路始末端电压分别为248kV 、220kV ,末端有功功率负荷为220MW ,无功功率负 荷为165 MV AR 。试求始 端功率因数。 3-3 单回220kV 架空输电线长200km ,线路每公里参数为/108.01Ω=r km , 242/ P k =300kW P 0=90kW I 0%=2 U k %= 习题2-17图 G cos ? = U G = 〞 X d = l =200km b 0=×10-6S /km r 0=Ω/km x 0=Ω/km 习题2-18图 121kV 110/ 35/11kV 〞 X d = U k %= 2×15MV A 110/ U k %= x 0=Ω/km 6kV X r %=8 习题2-20图 P 2=220MW 2=165MV AR 8+j40Ω 习题图 3-2 LGJ -95

二阶系统性能改善及稳定性

例1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求开环增益K分别为10,,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计算过程及结果列表 K 计算 10 开环 传递 函数 )1 ( 10 ) ( 1+ = s s s G )1 ( 5.0 ) ( 2+ = s s s G )1 ( 09 .0 ) ( 3+ = s s s G 闭环 传递 函数 10 10 ) ( 2 1+ + = Φ s s s 5.0 5.0 ) ( 2 2+ + = Φ s s s 09 .0 09 .0 ) ( 2 3+ + = Φ s s s

调整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系统性能,但改善程度有限 §3.3.4 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 (1) 测速反馈 —— 增加阻尼 (2) 比例+微分 —— 提前控制 例 2 在如图所示系统中分别采用测速反馈和比例+微分控制,其中 10K =,216.0=t K 。分别写出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 递函数,计算动态性能指标(σ%,s t )并进行对比分析。

原系统、测速反馈和比例+分控制方式下系统性能的计算及比较原系统测速反馈比例 + 微分系统 结构图 开环 传递函数 )1 ( 10 ) ( + = s s s G a)1 ( )1 ( 10 ) ( + + = s s s K s G t b)1 ( )1 ( 10 ) ( + + = s s s K s G t c 闭环 传递函数 2 10 () 10 a s s s Φ= ++10 ) 10 1( 10 )( 2+ + + = Φ s K s s t b10 ) 10 1( )1 ( 10 ) ( 2+ + + + = Φ s K s s K s t t c 系ξ1100.216 210 +? = 1100.216 210 +? =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复习知识交流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复习 陈珩编 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概念: 1、电力系统就是由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和负荷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电能的整体。 2、电力网由变压器和线路组成。亦可说:由输电网和配电网组成 3、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有:可靠持续地供电、优良的电能质量和运行的经济性、(环境保护)。或称:可靠性、优质性和经济性环保性。 4、电能质量指标包含:电压(允许偏移±5%U N)、频率(允许偏移±0.2Hz)和波形(允许畸变率约为5%)。 5、电力系统中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是依据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 来划分的。 6、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两个考核指标是煤耗率和网损率。 7、电力网络的接线方式可以分成无备用接线和有备用接线。 8、电力系统无备用接线方式包括单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 9、有备用电源接线的五种接线方式为:1)两端供电;2)环形;3)双回路放 射式;4)双回路干线式;5)双回路链式。 10、线路的额定电压表示的是线电压。 11、平均额定电压约为电网额定电压U N的1.05倍。 12、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分为: (1)大电流接地方式:中性点直接接地,发生单相接地立即切除故障,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变,一般用于110kV及以上电网。 (2)小接地电流方式:中性点不接地(及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单相接地时仍可运行2小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值由相电压升至线电压,中性点对地电压由零升至相电压。接地电流等于正常运行时一相对地电容电流的三倍。 当网络接地容性电流超过如下数值时,中性点应装设消弧线圈进行补偿。 3~6kV——30A;10kV——20A;35~60kV——10A 补偿方式:过补偿

二阶及高阶控制系统性能改善

实验二二阶及高阶控制系统性能改善 1.教材P80-82中指出,在工程实践中可通过在系统中增加合适的附加装置改善二阶系统的性能,比如增加比例微分控制器,或 者增设微分负反馈,可使得欠阻尼二阶系统的等效阻尼比增大,从而使系统超调量减小。设计一个验证程序,通过绘制阶跃响 应曲线和性能参数计算,验证相关观点的正确性。 程序: s=tf('s'); wn=4;kesai=0.4; G1=(wn^2)/(s*(s+2*kesai*wn)); step(feedback(G1,1),5); grid on; figure; for tao=0.2:0.05:0.3; G2=(tao*s+1)*(wn^2)/(s*(s+2*kesai*wn)); step(feedback(G2,1),2.5);hold on; end figure; for tao=0.1:0.1:1; G3=(wn^2)/(s^2+2*kesai*wn*s+tao*s*(wn^2)); step(feedback(G3,1));hold on; end 绘制原始响应曲线与改善后响应曲线如图:

改造前,超调量25.4%,调节时间2.1秒 增加比例微分控制后,当tao=0.2时,超调量3.13%,调节时间1.21秒 Step Response Time (sec)A m p l i t u d e 00.2 0.4 0.6 0.81 1.21.4

增加微分负反馈控制后,当tao=0.1时,超调量9.48%,调节时间1.49秒 当tao=.02时,超调量1.52%,调节时间0.939秒 2.如图1所示的高阶系统属于结构不稳定系统,无论放大系数K 如何取值,系统都不稳定,试验证之。结合教材P89中介绍的方法,如将系统中的一个积分环节改为惯性环节,或者在系统前加入比例微分控制,只要参数合适,不但可使之稳定还可获得不错的性能指标。试编程绘制改造前后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计算改造后的性能参数以证明之。(设T=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