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审美教程考试

艺术与审美教程考试
艺术与审美教程考试

2018年艺术与审美期末试卷答案参考

?名称艺术与审美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8-05-27 23:59 ?题目数 50 ?总分数 100 说明: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试卷!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0 ? 1 【单选题】(2分) 下列与设计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包豪斯第二任校长迈耶,十分强调设计造型简洁的、廉价的产品,体现了设计的一种朴素的服务的状态 B. 1919年,第一所现代的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在英国创办 C. 有些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的因素 D.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办者是德国人格罗皮厄斯 2 【单选题】(2分) 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 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B. 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D. 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3 【单选题】(2分) 中国当代舞蹈具有独特的面貌,以下不属于导致这种独特面貌的因素是: A. 中国当代舞蹈在建国后开始建设,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无法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 B. 在相对封闭的历史背景之中,中国舞蹈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C. 中国传统舞蹈没有留下鲜活的动态性的资料;在建国初期,要建设中国当代舞蹈,除了关于中国传统舞蹈的文字和图像外,没有其他参照 D. 西方现代舞发展出了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4 【单选题】(2分) 美育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 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B.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十分重视美育; C. 到了20世纪初,胡适在北京大学和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美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18世纪末,席勒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的概念; 5 【单选题】(2分) 石窟是古代艺术、宗教和文化的宝库,中国古代雕塑有一部分就出自石窟。以下哪一石窟不在中国?

民族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

民族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

民族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 李秋法学1101班 110501110 (一)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学习体会 通过一学期的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不同的体会,可以说受益匪浅。对基本乐理的学习,对简谱试唱的练习,对各地民歌民谣及著名音乐作品的欣赏,以及老师对我国当代著名歌唱家细致介绍,都使我们感悟颇深,我们对音乐的欣赏可以说是层次提高了、深度增加了、体会更深了。 在层次的提高上,现代信息传播的加快与网络的发展,也促进音乐作品的传播,数量上越来越多,质量上层次不齐可以说是当今音乐创作的现状概况。我们需要音乐优秀作品的滋养,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放松身心、了解文化、感悟生命,可以提高自己的气质,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比如在课上欣赏的内蒙古民歌《牧歌》、《塞北的雪》,这两首一动一静、风格不同的民歌使我们在音乐中体会到了草原的广阔、空旷、宁静祥和,也体会到了西北牧 民充满热情的生活和奔放的生命。我们在欣赏音

乐中放松,在愉快的过程中感悟和学习。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我们学会了拒绝那些没有质量、没有形象、没有思想的歌曲,也更不会再去听有些可以说是庸俗的、无聊的歌了。 在深度和对音乐作品的体会上,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乐理、还学会了一些音乐语言,知道怎么去欣赏和体会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和艺术魅力。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知道作曲家是按照自己的思想与意图,将不同的音乐元素有机的集合起来,在欣赏音乐时,该作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意境,音乐具有何种风格、特色,使用何种乐器、人声来表现的,是用何种音乐元素来组成的,我们都必须有所了解,必须将自己的耳朵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来培养成一个能听懂音乐的耳朵。 俗话说,学习知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欣赏音乐也一样,对于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传承不朽、世代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启发的作品,它为什么那么优秀、为什么那么富有感染力、具有艺术性,它如何就表现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而不是那样的艺术情境呢?我们通过了一个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6-14章-答案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6-14章-答案

第六章章单元测试 1.()是汉字书法区别于其他文字书法 的重要特征? 点画的内部运动 2.“燕尾”是隶书在形态上最重要的特征,它的出 现是()的结果。 书写时的连续摆动 3.传世最早的名家法帖(墨迹)是() 西晋陆机《平复帖》 4.点画边廓的形状比较复杂,而且不对称,这说 明: 点画的内部运动丰富 点画富有立体感 书写动作比较复杂 5.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是: 王羲之 张旭 怀素 黄庭坚 王铎 第七章章单元测试

1.音乐是一种()的艺术。 感情 时间 二度创作 2.节奏如果脱离了()的约定,表情意义会 大不相同。 速度 力度 3.音乐爱好者应该喜欢聆听()。 西方古典音乐 当代流行音乐 中国传统器乐 中国民歌 4.中国传统音乐共有()调式。 5种 5.最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曲式是 ()。 变奏曲式 第八章章单元测试 1.中国古代的“乐”指的是什么? 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

2.中西舞蹈的“反向交替”现象指的是什么? 指中国当代舞蹈是重复西方20世纪前;西方当代是重复中国古代 3.西方舞蹈在20世纪出现的两次革命指的是什 么? 现代舞(抽象表现主义)的产生和舞蹈后现代的产生 4.中国在80年代后,舞蹈审美上发生了什么重 要变化? 舞蹈审美在比较单一的基础上,开始逐渐走向多元化 5.中国古代的“礼”主要是指什么? 礼仪 道德 等级制度 6.中国当代舞蹈审美应怎样适应“全球化”时代 发展? 要有“自知之明”,发扬中国古代与当代舞蹈优良传统,比如礼乐结合性 向西方舞蹈先进的创作方法,主动走向多元化 应当创造当代中国自己的新舞风,在“全球

艺术与审美期末考试答案20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标志着尼采哲学诞生的一部著作是()。(1.0分)1.0分 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B、《人性,太人性的》 C、《悲剧的诞生》 D、《善恶的彼岸》我的答案:C 2被评为“情不情”的《红楼梦》中人物是()。(1.0分)1.0分 A、林黛玉 B、贾宝玉 C、薛宝钗 D、晴雯我的答案:B 3()认为审美活动不是“比量”。(1.0分)1.0分 A、老子 B、庄子 C、周敦颐 D、王夫之我的答案:D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1.0分 A、运用逻辑判断命题的形式阐释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蕴只是近似的描述。 B、一种阐释只能照亮艺术作品丰富意蕴的某个侧面。 C、伟大的作品具有无限的阐释可能性。 D、以上说法都正确我的答案:D 5“非鲁达定说不出此语,非此语定写不出鲁达”是()的评语。(1.0分)1.0分 A、鲁迅 B、俞伯平 C、胡适 D、金圣叹我的答案:D 6审美活动在主体方面的前提条件是()。(1.0分)1.0分

A、坚持主客二分 B、跳出主客二分 C、坚持情境融合 D、坚持天人合一我的答案:B 7下列关于意象世界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分 A、是对自我的无线超越 B、是对精神的超越 C、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 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C 8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是()。(1.0分)1.0分 A、独立于时代之外的 B、不一定会变化 C、不断变化的 D、一成不变的我的答案:C 9“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1.0分)1.0分 A、白居易 B、韩愈 C、柳宗元 D、王安石我的答案:C 10关于人与世界融合关系,以下哪些特征不属于张世英先生的观点?()(1.0分)1.0分 A、客观性 B、非对象性 C、客观性和非对象性 D、客观性和对象性我的答案:D 11以下对波普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期末答案

哲学代表一种修养 1 【单选题】丹纳是(A)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 2 【判断题】艺术是人类世界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艺术是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之一 1 【单选题】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的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D)。A、哲学B、宗教C、艺术D、科学 2 【多选题】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是(ABC)。A、哲学B、艺术 C、宗教 D、科学 3 【判断题】哲学的研究、思考的活动是经验的。(×) 什么是创新的源泉 1 【单选题】什么是创新的源泉?(C)A、艺术B、宗教C、性灵D、知识 2 【判断题】哲学是思辨,是在理性的形式当中展开精准的思考和推论。(√)美与真理的关系 1 【单选题】艺术哲学何以取代美学?(D)A、由对美的表象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B、由对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学理论的探讨 C、由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D、由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转变为对艺术本性的讨论 2 【判断题】艺术批评的停止,表示这个民族的艺术创作的衰落。(√) 3 【判断题】 我们始终在接触作品的过程中从事着最起码的艺术批评。(√)艺术判断 1 【单选题】下列属于审美判断的选项是(D)。A、这朵花很香 B、这朵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C、这朵花的价格很贵 D、这朵花是美的 2 【判断题】主观的感觉判断具有个体相对性。(√) 3 【判断题】在艺术和审美的领域,我们都是为自己做判断。(×) 审美判断的普遍性 1 【单选题】体和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的是(C)。A、本质和原理B、概念和内涵C、本体和作用D、理论和实践 2 【多选题】关于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美是非逻辑的B、美感不以概念做基础 C、美是有规律可循的,具有逻辑性 D、美是客观的、普遍的 3 【判断题】艺术的历史表明美具有客观性,这一点毋庸置疑。(×) 4 【判断题】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的主题是探讨人类社会的自由如何可能,善如何可能。(√) 哲学与科学的差别 1 【单选题】美的判断不是感官刺激引起的,而是对对象本身的形式做了判断,因判断而生愉悦。这一观点出自(B)。A、黑格尔B、康德C、拉康D、叔本华 2 【判断题】艺术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建构审美事实、艺术事实、审美经验的东西。(√) 审美判断究竟是什么 1 【判断题】马克思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感性活动。(√) 2 【判断题】美根源于人类心灵的感性自由。(√) 艺术实践的根据在哪里 1

2016年艺术与审美期末考试答案

注:1题目的选项有所变动 2改卷为80分的试卷 3单选 2、4、20、33 不确定 多选2、11、17 不确定 1A 【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B.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C.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D.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2D 【单选题】(2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B.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C.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3A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 A. 胸次

胸襟 C. 怀抱 D. 格局 4D 【单选题】(2分)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是? A. 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B. 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C. 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D. 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 5D 【单选题】(2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A. 阿瑟·丹托 B. 克莱夫·贝尔 C.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D. 恩斯特·贡布里希 6A 【单选题】(2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 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B. 能格、妙格、神格、逸格 C.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D. 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艺术与审美答案。

1 【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她的艺术爱好,一直到她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追求; B、 一个人的工作与事业,当然最能反映她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她的胸襟与气象; C、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D、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她的精神境界,反映她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与文化品位; 2 【单选题】(2分) 美育可以激发与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与发展人的审美直觉与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不仅智育就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就是; B、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C、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创造性; D、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与一次性,而这正就是“创造”的本质; 3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 A、 胸襟 B、 怀抱 C、 胸次 D、 格局 4 【单选题】(2分)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就是? A、 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B、

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就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C、 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D、 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就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 5 【单选题】(2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就是( )。 A、 阿瑟·丹托 B、 恩斯特·贡布里希 C、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D、 克莱夫·贝尔 6 【单选题】(2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就是()。 A、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

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3篇

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3篇 篇一:音乐欣赏课的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课的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 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下面就针对本期活动做以下总结。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 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 →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 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 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 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 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

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篇二:民族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体会

艺术与审美试题答案

《艺术与审美》各章测试答案 绪论测试 1 【单选题】(20 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解析: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会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审美等层面上,其中,前两者都是功利层面,只有最后一种是超功利层面。 2 【单选题】(20 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 【单选题】(20 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 妥当?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解析:智育一般都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而美育则培养想象力和直观洞察力。 4 【多选题】(20 分)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 一点?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5 【多选题】(20 分) 20 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 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B.技术的眼光; C.文化的头脑; D.美学的眼光。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 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C.恩斯特· 贡布里希 解析:《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 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1960 年。该书是西方艺术理论界的名著之一。 2 【单选题】(10 分)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解析:艺术理念论主张艺术来自对客观的理念或精神的表达,故符合此观念的表述只有C,而A、B、D 三项由于都指向主观的因素的表达,因而都是错误的。 3 【单选题】(10 分)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 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 美学》 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A )。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 )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C、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 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D )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C、博克D 、康德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 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 B、蔡元培C 、鲁迅D毛泽东 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美感产生于(D A、游戏B 、摹仿C 、巫术D 、社会实践 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 A、席勒B 、柏拉图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 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B )

美术欣赏专题课研讨总结

美术欣赏专题课研讨总结 外国语学校美术组 本学期,美术备课组响应学校的号召,围绕美术课题研究,组内三名教师围绕欣赏课这一专题,分别上了一堂欣赏公开课,并在课后针对每位老师的课堂情况进行了研讨,现总结如下: 邓五全老师课题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堂课以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舞蹈《雀之灵》引出课题,然后回到美术本体,通过分析艺术大师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师生互动,不断引申,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并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李生泽老师选择的欣赏课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课堂的引入同样非常贴切,以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引出课题,在一开始就抓住了4年级学生的心,接下来的课堂,环环相扣,通过故事接龙,问题抢答,作品分析,学生自我评价等手段,出色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王存军老师的课题是〈沿着历史文明的足迹〉,这堂课通过精彩的课件,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沿着历史文明的足迹迈进,在不知不觉中学了知识,提高了修养,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在研讨中,每位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感受: 邓五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是上好欣赏课的基础。在美术欣赏课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首要环节。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四、介绍有关知识,为欣赏内容服务。五、灵活教学方法,优化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爱看、爱说、爱想、爱发现。学生发现了美,懂得了欣赏。同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审美能力。 李生泽:教师应该多花心思在网络中搜索更多经常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多学学课本以外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应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美术方面的知识量。这才能上好一节欣赏课!!!! 王存军:要上好美术欣赏课,还有赖于教师素质全面提高。要求美术教师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不断提高文化和专业知识,不断揣摩儿童的心理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创新,总结经验,才能摸索出一套科学、实效、新颖的教学方法,确实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这次研讨课比较成功,使每位老师的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就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还体现的不够,这将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组以后的工作目标去落实。 美术备课组2011-6-15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单元测试答案

精品文档目录 (1) 绪论章单元测试. .......................................................................................................................... 2第一章章单元测试. 4.第二章章单元测试绘画................................................................................................................ 5第三章章单元测试.......................................................................................................................... 5 雕塑..................................................................................................................... 第三章单元测试6建筑................................................................................................................. 第四章章单元测试 8第五章章单元测试.......................................................................................................................... .设计.................................................................................................................... 8第五章单元测试第六章章单元测试.......................................................................................................................... 8 ..................................................................................................................................... 8第六章书法................................................................................................................. 9第七章章单元测试音乐0 ............................................................................................................... 1第八章章单元测试舞蹈 2 .............................................................................................................. 1第九章章单元测试戏 剧.2 .............................................................................................................. 1第十章章单元测试电影.3 1 摄影........................................................................................................... 第十一章章单元测试3 1宗教........................................................................................................... 第十二章章单元测试 4 ............................................................................................................................... 1第十三章美育 5 ........................................................................................... 1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中华美学精神 绪论章单元测试 1 分)(20【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会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审美等层面上,其中,前两者都是功利层面,只有最后一种是超功利层面。 2 【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 【单选题】(20分) 精品文档.

艺术鉴赏课总结

艺术鉴赏课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通过一个学期的艺术鉴赏课,老师引领我们打开艺术的大门进入艺术的世界中去。让我们懂得如何去鉴赏一部作品,如何读懂艺术家们所想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受到这一学期的时间真正的让我学习到了很有用处的知识,也让我对艺术这门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仅提升自身修养,也学会了如何将艺术融入生活。 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历代名画、诗文书法,介绍了古今中外有名的艺术家。这些艺术作品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梵高的名画《星空》中灿烂的群星,代表了梵高对生活的希望以及对未来的信心,这完全有理由被评价为高度的艺术性,今中外许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无一不是从体验生活中创作艺术的,而又是从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的。 艺术又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它必须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善恶美丑,通过令人共鸣、震动的方式表现出来。不同的国籍,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化,诠释了不同的美。而这些美源自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家喻户晓的名言。生活体验是艺术之本,脱离生活,便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便不是好的艺术。生活是自己的,艺术是生活上面漂亮的点缀,有可能是自己的,也有可能拿自别人而变成自己的,这些点缀同时又构成了生活本身,最发现艺术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从属关系,同在一体。 老师在课上放了一些纪录片和电影,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巩俐主演的电影《画魂》,影片中民初女画家潘玉良对艺术的追求,让人着实感动,她画风独特,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画不妩媚,不纤柔,反而有点“狠”。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但又非常漂亮。她原是江南的妓女出身,艺术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其后她留学巴黎,成为国际著名的画家。你的生活好于坏,有没有艺术或有没有欣赏艺术,都在于其本人。 艺术的审美创造构成美的艺术作品,形成艺术作品应有的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但生活是有限的,生活是在自然当中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喜马拉雅山,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太空;世界太大了,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可这不等于我们不了解喜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因为书本、电视去过哪个地方,所以我们在自然中感受不到的,可以到书本、电视那里寻找,一定能找到的,这样艺术的资源就更加丰富了,就能为创造更好的艺术做好铺垫。 学完了这门课让我对艺术产生的新的认识,此前一直以为只是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直到选修了这堂艺术鉴赏课后才对艺术有了一个大概的系统的正确的认识。艺术不仅仅是人们在温饱之后才会有的消遣,事实上,只要有人类生存就有艺术的存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只要我们对生活的积极追求和美好向往不变,我们的人生又岂不是一件美好的艺术品? 2

《美学与美育(专科必修)》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美学与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共18分) 1.《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 )。 A.王国维 B.朱光潜 C.宗白华 D.蔡仪 2.中国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提出“审美静观说”的是( )。 A.叔本华 B.尼采 C.康德 D.黑格尔 3.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并被称为野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是( )。 A.毕加索 B.马蒂斯 C.达利 D.梵高 4.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和艺术天然性特征的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是( )。 A.阴柔 B.自然 C.阳刚 D.典雅 5.几何形是下列哪种文化的形式美选择?( ) A.西方文化 B.印度文化 C.中国文化 D.伊斯兰文化 6.教师的教学艺术融汇着自身的( )。 A.思想修养人格特征情感经验 B.知识修养品德修养人格特征 C.知识修养人格特征情感经验 D.知识修养品德修养情感经验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3分,共26分) 7.雕塑、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只能抓取事物的特定瞬间,难以表现永恒意义。 8.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2分,共36分) 9.为什么说符号实践是美得以显现的场所? 10.如何理解美育的具体特征?

11.简述青少年审美活动的差异性特征。 四、综合论述题(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20分) 12.艺术创作过程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举例论述审美体验在艺术创造活动过程中与艺术 的关系。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共18分) 1.B 2.A 3.B 4.B 5.D 6.C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3分,共26分) 7.雕塑、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只能抓取事物的特定瞬间,难以表现永恒意义。 答:错。(3分)造型艺术虽然是一种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全过程,但却可 以选择、提炼、捕捉事物动态过程中最有意味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寓动 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10分) 共13分。 8.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 答:错。(3分)因为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对古典性的动态性描绘。古典性文化一方面是由 过去的人们创造的审美文化,也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典性文化 还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它们不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过时的文化,而 是作为经典范本在当前审美文化中存在。这样理解,方不至于失之片面。(10分)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2分,共36分) 9.为什么说符号实践是美得以显现的场所? 答:第一,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实践的 基本内容;第三,人类通过符号表现其实践的“有意识”性和“自由自觉”性;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系统中。(以上四点各3分)共12分。 10.如何理解美育的具体特征? 答:美育的具体特征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 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6分)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的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 人,其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2分)美育的感染性,是指美育不是 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2分)美育的多样性,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

2019智慧树知到[艺术与审美]章节答案

2019智慧树知到[艺术与审美]章节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答案: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冯友兰——“乐道”; 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答案: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单选题】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答案: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4.【多选题】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美术鉴赏学习课心得体会范文5篇

美术鉴赏学习课心得体会范文5篇 美术鉴赏学习课心得体会(一)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程上,我学到了很多。比如中西方美术的区别和不同,在讲建筑一节课时,我学到的特别多,比如建筑分为民居建筑、陵墓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宫殿建筑、工程建筑等六类,建筑应具备实用、坚固、美观三个要素,而且还要具备双重性、层次性、表现性、文化性等四个属性。除此之外还学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技术采用木结构,大梁、斗拱、隼卯等等,中国古建筑群组布局变现为四合院形式,它们的艺术形象主要变现在屋顶。中国木结构建筑具有嗅觉上气息芬芳、视觉上纹理自然、技术上防震等等优势,但是它们同时还具有不防火、不防虫蛀,易腐等不足之处。这些,都是在《美术鉴赏》课堂上学来的知识。 除了学习了中国建筑的知识外,西方的艺术美术作品老师也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说。不过,我最头疼的也是西方的艺术作品。西方艺术作品很丰富,反应生活和现实的作品数不胜数。但是,我还是觉得西方的艺术作品很难理解,上节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件绘画作品,那作品就好像是一个思绪混乱的人拿着铅笔在画纸上乱划一样,一张纸上面全是乱七八糟的细线,又像是一团乱的不能再乱的麻绳混在一起一样,可是就是这样一件作品,竟然卖到了天价!我理解不了,我想不明白,就是这么乱的被人们称作“作品”的东西怎么会那么值钱? 除此之外,断臂的维纳斯雕像也让我想了好多,我是在想,她那双手长什么样?如果那双臂没有断掉,活生生的存在在这件作品上,她会湿怎样的仪态,她的双臂会是在做什么?我想,艺术家的工功底就在这上面体现了,正是因为作者把那双臂去掉,才激起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和猜测,无形之中给了这件作品无限的关注和神秘感,同时,整件作品无处不体现着人体的无限魅力,美丽的曲线,人体皮肤的光滑圆润和献身布衣的褶皱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体的美丽动人。 美术鉴赏学习课心得体会(二) 美术”一听到这个词就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我的整个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

慕课艺术与审美章节测试题答案

绪章人生境界与加强审美教育 1【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冯友兰——“乐道”;

B.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多选题】(20分)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多选题】(20分) 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B.技术的眼光;

艺术与审美期末答案

本人学生,亲测96分 1、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进行的,美育亦是; 4、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B.技术的眼光; C.文化的头脑; D.美学的眼光。 1、《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C.恩斯特·贡布里希 2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的观念是? 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3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D.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4中国历史上的道艺论所主的艺术观念是? B.艺术为道之文 5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的艺术观念是? A.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6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的艺术观念是? D.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7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

B.晋至唐代 8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A.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 9以下符合艺术表现论原理的表述有: B.艺术表现想象力 C.艺术表现自由的感觉 D.艺术表现情感 E.优秀艺术品总是天才的创造 10以下符合艺术余兴层中余兴的意思的词语有: B.余味 C.余音 D.余意 E.余韵 1“春蚕吐丝”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A.顾恺之 2“衣出水”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B.仲达 3“屈铁盘丝”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D.尉迟乙僧 4“吴带当风”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C.吴道子 5“锥画沙”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A.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 6“折钗股”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B.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 7“屋漏痕”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C.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 1雕塑与绘画在空间形体上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D.雕塑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绘画则是二维空间的形体 2以下表述中,哪个是圆雕的特点? B.圆雕可以“面面观” 3古埃及雕塑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A.“正面律” 4现、当代雕塑出现了哪些变化? C.雕塑的空间造型方式越来越多 5雕塑的审美方式在现、当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