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佛山市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佛山市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附件

佛山市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2017-2020年)

(征求意见稿)

根据《佛山市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2016—2018年)》(佛府函〔2016〕105号)、《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佛府办〔2014〕15号)等文件精神,推动我市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及任务

以临床需求和成果转化为导向,围绕重大疾病防治需求,进一步统筹医学创新要素的布局与建设,依托医学科技和临床资源丰富、整合协同能力强的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医学科技创新平台,争取到2020年,建设一批精准医疗科技创新平台、转化医学科技创新平台、生物医学科技创新平台、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互联网+”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卫生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上述六类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促进我市重大疾病临床研究和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建设集医、教、研、产于一体的高水平区域医疗卫生高地提供支撑。

二、建设领域及方向

建设领域及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向:

(一)精准医疗科技创新平台

以地方病、恶性肿瘤、危害重大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类疾病等)、出生缺陷型疾病以及流行率相对高的罕见病等的防控与诊治为切入点,从组学技术、基因技术、大数据分析、大型人群队列研究、个体化治疗等方向开展相关研究,达到疾病的精准诊疗。

(二)转化医学科技创新平台

重点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和精神疾病等严重影响我市居民健康水平的重大疾病领域,整合优势资源,组建转化医学科技创新平台。

(三)生物医学科技创新平台

重点在高性能医学装备、高质量组织工程植介入产品、康复产品、先进体外诊断产品、三维可视化与3D打印技术、新型疫苗、治疗性抗体、重组血液制品、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等领域,整合优势资源,建设生物医学创新平台。

(四)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中医辨证论治方法、针灸治疗机理等的研究,加强重大疑难疾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以及技术方法的筛选评价,形成中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规范或标准,并加以推广应用。开展岭南中药的研究开发,加强岭南道地药材、医院制剂、中药新药研究以及中成药二次开发等,推进现代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充

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医“治未病”科学研究,探索、总结、完善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创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治未病”服务。

(五)“互联网+”医疗科技创新平台

适应精准医学发展方向,建立涵盖细胞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生物医学大数据库,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推动医学科研创新。

(六)公共卫生科技创新平台

建立公共卫生前沿技术研究和创新协作机制,积极应对新发传染病、持续传播的传染病、实验室安全、抗生素耐药、药物滥用以及危害人群的主要死因等公共卫生挑战。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传染病的追踪与响应能力、疾病早期预警信号的发现能力、诊断检测和治疗方法的研发能力。

三、建设基础条件

扶持的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应符合以下基础条件和要求:

(一)项目负责人应为该领域高水平、高影响力学术带头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正高级职称,原则上年龄在55周岁(含)以下。

(二)研究团体组建合理,符合平台建设内容与专项需要,具有与所扶持创新平台必须的各专业多学科人才。研究团队在职研究人员与研究专项的规模、涉及专业等相匹配。其中,建设单位在职研究人员不少于10人;团队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比例不少于60%,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不少于30%,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

(三)具有临床研究、检验应用等相关科室及专职且相对稳定的数据与样本储存与管理场地,申报单位能够并承诺对申报的平台建设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

(四)团队整体科研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相关代表性成果(论文、专利、奖励、产品等)具有国内影响力,实现若干关键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的突破,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拟申报的研究内容具有前瞻性,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思路清晰,近、中、远期任务和目标合理。

(五)各创新平台研究团队根据需要,还需同时具有以下全部或部分能力和条件:

1.掌握研发检测新技术新方法,具备测序仪、临床级质谱、蛋白组学技术、配套试剂和软件等;

2.开展个体化治疗靶标与新药物研发、个体化精准用药研究,建立个性化用药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预测及评价体系;

3.疾病组学与特征谱分析,绘制疾病细胞和组织多组学图谱,建立标本资源库和多组学数据库;

4.开展疾病有效治疗方案的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创新重大疾病精准防治方案研究;

5.开展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的规范流程、统一标准和大数据分析与资源共享;

6.规范各类数据资源标准,构建云数据库,为精准医疗提供大数据和云计算通用共享支撑平台。

(七)申报依托专科为佛山市“十三五”医学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项目的,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支持。

四、建设扶持方式

每年选定2个以上的领域与方向作为重点建设扶持方向,并从佛山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中安排经费,用于扶持佛山市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具体扶持领域和方向、扶持力度以当年申报指南为准。获扶持的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单位,按不低于2倍的标准提供单位配套资金。

五、建设扶持对象

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扶持对象为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建设单位根据需要,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整合各类优质医学科研和创新资源。

六、建设管理

(一)获得佛山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扶持的医学科技创新平台,按照佛山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进行管理,由市科学技术局、市卫生计生局组织项目实施。

(二)项目应按期完成指标任务。到期未达标项目经过整改后仍未能达标的,相关科室及项目组主要成员,限制申报市科学技术局、市卫生计生局同类项目3年。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南通崇川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骨干,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撑,科技服务中介为桥梁的深度结合、相互交融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着力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对接中资金、信息、市场等不对称问题,推动区内新兴产业培育和成长。? 一、?强化扶持,让创业环境更加优良。强化政府机构在“四位一体”中的主导地位,整合提升政府在政策引导、人才引进、跨区合作的作用,促进提高科技企业组织化、产业规模化和产品市场化水平。一是在政策扶持中做大企业。加快制定自主创新、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等扶持政策,提供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政策优惠。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0万元,专项引导扶持一批初创期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积极组织这些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二是在人才引进中做优环境。大力实施“336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即3年内引进海外尖端人才(团队)30名,国内领军人才(团队)60名,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人才服务。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基础上,在启动经费、创业投资、贷款融资、工作用房、人才公寓、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技术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崇川,开展创新

创业活动;构建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建立“隶属关系在单位,价值实现在崇川”的人才资源共享模式,为他们投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三是在联合中做强实力。根据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和区域布局,通过龙头带动、产业承接、区域合作、政府引导等形式,探索园区跨区域合作开发,加强与上海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集成电路孵化基地、南大苏富特软件园等园区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二、专注孵化,让创业企业健康成长。发挥科技孵化器在“四位一体”中的骨干作用,依托科技服务网络,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一是构筑创新创业“大载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服务外包和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存量资产,以自建、收购、转租等方式,在南通商务核心地带世纪大道两侧全力打造崇川创新创业走廊,启动智慧谷、聚智谷、南通数字大厦、清之华园、狼山高科技产业园等孵化载体近30万平方米,“一中心多园区”的格局逐步成形。二是搭建创新服务“大平台”。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机构代码审批等基本的商务服务。成立崇川科技园投资发展公司,构建“园区联络员+项目经理+创业指导+专家咨询”的四级孵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从基础性事务处理到个性化高端问题咨询、解决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强化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科技信息交流合作,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招聘、人事代理等服务,构建以中科院、韩国首尔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公司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根据公司《关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通知》,结合公司将2014年确定为“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新年”的契机。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科技创新活动方案》,内容如下: 一、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

建设“国内一 流、国际先进”大型煤电一体化上市公司的战略目标,以“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新年”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以体系完善和机制创新为保障,注重培养科技人才,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强化科技创新实践,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总体思路:围绕“一个主题”,即全面提升企业盈利 能力, 努力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四个理念”,即解放思想、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科技创新无止境的理念;增强“两个意识”,即增强创新意识和效益意识;实现“五个提升”,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机组安全健

康稳定经济运行水平、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科技创新降本增效能力、提升公司技术装备水平。 主要目标: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使公司科技管理体系更加科学,科技支撑力量进一步加强,科技激励机制更加有效,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机组能耗不断下降,环保减排能力显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公司做强做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组织机构: 1、成立科技创新活动领导组 组长:

2016年度浙江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建设计划

2016年度浙江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建设 计划 浙江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自2015年3月9日上线运行以来,实现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载体、企业、项目)、创新地图、“创新浙江”微门户、云服务平台移动版、创新券服务系统、数据管理与监测平台等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展了科技新浙商、最美科技人等申报评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6年,云平台业务涵盖面及应用功能建设的重点是: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夯实基础平台、完善功能体系、强化整合共享、促进互联互通,努力实现科学数据一网打尽,创新服务一站到位。 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及成果评奖管理系统 根据国家和我省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依据新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和成果奖励系统。 (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 梳理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开发覆盖省市县三级科技系统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利用云平台框架及科技资源, 对项目申报、评审、审批、立项和验收等项目管理全流程提供必要的智能验证、比对、评判等决策辅助功能。

6月底前完成项目申报和科技厅审批模块开发,8月底前完成立项合同管理模块开发,10月底前完成项目验收、科技报告提交等功能模块开发,实现省级科研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功能,并完成原有系统数据的迁移工作。上线运行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和软科学项目,其他类型项目在申报指南发布后10个工作日内上线运行。 计划在长兴等3家市、县(市、区)科技局(委)开展计划项目申报试点工作。5月底前完成产业试点和企业自主立项两类县级计划项目的申报受理工作,11月底前完成其他试点单位的个性化部署。根据试运行情况,逐步在全省推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和监督。 (责任部门:计财处、信息院、计算所) (二)成果评奖管理系统 根据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开发科技成果评奖管理系统,实现科技奖励的申报、评审、日常管理、对外展示等功能。 计划5月底前完成与原有系统的数据对接,并在云平台上展示获奖成果;10月底前完成科学技术奖励申报评审模块的开发工作,并投入试运行。 (责任部门:成果处、信息院、计算所) 二、整合厅属单位科技服务资源 深度梳理整合厅属单位科技服务资源,实现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业务办理、信息查询等功能。

科技创新平台精选版

科技创新平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转变步伐,是现代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我市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为代表的综合类创新平台;二是以嘉兴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行业类创新平台;三是以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类技术创新平台。 (一)综合类创新平台——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综合类创新平台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研发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法律、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提供保障条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 于2004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同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截止目前,中心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产业化用房2.6万平方米(包括开发区参股的一幢标准厂房和租用的二幢标准厂房共14800平方米),现有在孵企业54家,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工、机电一体化、网络与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等高新技术领域。在孵企业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摘要:为全面提升我区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根据《科技创新战略纲要》部署。提高我区高科技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创新型城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为全面提升我区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根据《科技创新战略纲要》部署。提高我区高科技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创新型城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委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及建设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 战要求,紧密围绕城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科技创新融入发展大局,将《科技创新战略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区域特色,为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不断挖掘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一与区域特点相匹配原则。针对区域特点。通过突出重点、抓好示范,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结合自身实际,二坚持创新发展原则。按照委、政府对我区发展定位等职能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形成富有区域特色的工作思路,以制度创新促进能力提升,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及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三注重统筹协调原则。科技创新局的统一指导下。不断整合资源,通过加强部门协调,形成科技创新工作的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推动和保障科技创新战略纲要的有效实施。 将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与科技研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四突出重点原则。紧紧围绕我区科技、经济工作实际。创新科技创新运行与保护

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转变步伐,是现代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我市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为代表的综合类创新平台;二是以嘉兴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行业类创新平台;三是以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类技术创新平台。 (一)综合类创新平台——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综合类创新平台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研发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法律、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提供保障条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 于2004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同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截止目前,中心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产业化用房2.6万平方米(包括开发区参股的一幢标准厂房和租用的二幢标准厂房共14800平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市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对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重要。到2011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到4451家,实现生产总值438亿元,占全市的70%左右。可以说,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市整体经济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生命,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培养工程,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涌现出了沃尔德电缆有限公司、佳木斯畅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迪尔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创新的典型,这些企业通过自身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制开发新产品40项,其中国家级以上5项,推动新成果、新技术转化22项。

但是,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我市中小企业的总量和集群化水平还很低,基本上以劳动密集、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技术人才缺乏、信息面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拥有佳木斯大学、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省农垦科学院、中国防爆电机研究所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但这些科教优势都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竞争优势。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落后,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较弱,至使产学研结合不紧,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产业化率不高。我市多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仍处于一对一状态,通过技术市场、技术交易的科技合作途径与渠道还处在探索阶段。科技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专利咨询服务部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也处在起步阶段,专业性的创业服务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没有开展。因此,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和利用发挥本市科教资源,加强校(院)企结合,加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率,是提高广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建设创新型佳木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建议:政府牵头搭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等科技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2004年2月2日) 进入新世纪,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成为赢得竞争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面对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我省必须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开放的创新体系,增强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建设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紧迫性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道路。跨越的标志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而且决定着其长期经济发展的能力,预示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省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而从

总体来看,我省科技创新体系虽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位次明显下降。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2002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结果显示: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居第19位,比2001年报告的第14位下降了5个位次,与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也是下降幅度比较大的省份之一。报告将全国31个省、区、市分为五个集团,河北省居第4集团。其中,第一集团是北京、上海;第二集团是广东和江苏;第三集团有山东、浙江、天津和辽宁;第四集团有福建、陕西、湖北、山西、黑龙江、湖南、河南、重庆、四川、吉林、河北、安徽和甘肃;第五集团是广西等剩余的10个地区。与先进省市相比,河北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偏弱。不仅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也落后于中西部的陕西、湖北、四川、重庆、黑龙江、湖南、河南、吉林等地区。 其次,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位次近5年持续下滑。自1997年至2001年,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排位分别为16、17、18、19,、21位,连年下滑。从长期来看,这对我省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消极影响。 要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二)必要性 加强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紧迫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 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

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完善与提高、创新与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 1、坚持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社会共享的原则; 2、坚持资源综合集成、优化配臵、综合利用的原则; 3、坚持总体统筹规划、分段分步实施,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 4、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权威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平台功能及建设的重点内容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由4个子平台组成。

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产业升级

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产业升级 一、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和意义 1、XXX县是XX铸造业基地,铸造及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是XX县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之一;同时XX县是“紫陶之都”,紫砂产业集群又是XX的特色产业。铸造、紫砂产业集群的培育,迫切需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需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 2、XX县的工业园区建设给企业的产业升级带来重大机遇,要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辅助。这对企业提升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我市铸造、紫砂产业集群,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3、XX地处辽西山区,企业整体科研开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匮乏,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有限、信息化程度低、加工设备及检测手段落后等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县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使我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质的提升,进一步集成与整合我县企业科技资源,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及高院技术及人才优势,结合我县企业现状和共性技术需求,建设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提高我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铸造、紫砂产业集群,壮大区域经济发展将会起到关键的主导作用。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内容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将科技成果和科技专利申报、登记、鉴定、奖励、转化、交易、创业孵化等与科技成果、科技专利相关的活动有机联系起来,疏通连接成果、专利转化工作的各个环节,解决供需双方信息。平台包含成果和专利的管理,成果和专利的内容,成果和专利的动态,成果和专利的新闻,会员中心,技术转移和创业孵化等相关服务和咨询台栏目。平台为企业开展科技成果、科技专利转化“一条龙”服务,包括申报各类科技项目,科技成果鉴定、科技进步奖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技术更新、商标注册、ISO9001认证、专利申请,技术培训、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提高企业科技成果、专利转化的能力。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增强服务深度和广度,积极促进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的跨区域合作,形成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元化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如建立相应的快速成型制造中心、铸件模拟分析工作室、检测服务中心、三维实体设计工作室、先进制造技术培训中心、多媒体工作室、高院技术服务中心等专业化服务子系统,切实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减少消耗、缩短试制周期、赢得高品质订单,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切入点定位于服务,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最迫切的服务需求,召集有关企业专家交流座谈与论证,在平台的总体定位、建设内容、服务模式等方面能够切实从我县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厅)

筑强科技平台提升自主创新支撑能力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在科技部的大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围绕我省“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创新为主线,针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创新的需求,集成建设了以重大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平台体系,共建设了320个科技平台(其中国家级37项、省级283项)。一是围绕我省战略高技术攻关和重大目标产品创新需求,主要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建设了13个重大研发机构;二是主要围绕全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依托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企业,实行产学研共建机制,建设了78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围绕产业技术创新,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依托高校院所和大型企业,建设了51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四是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及系统化研究,主要依托行业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建设了178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平台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共投入建设资金73.3亿元,其中国家投入5.5亿元、省财政投入7.3亿元、主管部门配套8.3亿元、企业投入38.4亿元、其他投入13.8亿元。通过突出重点、集成实施,多元投入、强化管理,省市县联动,有力推动了我省科技平台的良性运行。 二.主要做法 (一)聚集科技资源,统筹规划部署科技平台建设 江苏是科技和教育大省之一,拥有部省属高校119家、科研院所129所。全省从事科技活动38.4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3.8万人,有着丰富的科技设施和科技人才资源,为建设科技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集成配置各类科技资源,做好统筹规划,强化管理,是筑强科技平台的先决条件。 一是先后颁发了《2004-2010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科技平台作为“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强调了“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江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完整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 设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管理办法

绍兴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公共科技平台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增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根据《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绍兴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指通过有效优化和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的平台,是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人才培养等各类公共科技服务的载体。 第三条平台建设旨在整合绍兴区域科技资源,搭建和提升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全市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高效服务和有力支持。 第四条平台主要依托在绍具备丰富优质的科技基础条件、较强的科研开发与服务优势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重点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通过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推广、软硬件共享、产品检测、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服务,构建直接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开放性技术平台。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建设单位的职责

第五条绍兴市科技局会同绍兴市财政局根据全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组建和管理工作。绍兴市科技局负责制定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平台建设的年度计划与经费预算;组织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考核评估和验收;综合协调并处理平台建设运行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平台绩效评估。 绍兴市财政局会同市科技局审批平台建设的年度经费预算,审查平台年度经费汇总决算;检查、监督平台建设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监督平台绩效评估。 各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的平台建设中长期规划的编制,负责新建平台的组织和推荐工作;参与组织实施平台建设,指导平台的运行和管理;落实平台建设的配套经费;协调平台牵头建设单位与参加单位的关系。 第六条平台建设单位是我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具体实施主体,负责承担平台的具体实施和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平台建设方案和行业科技发展规划,按照平台建设计划完成规定任务;为平台建设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和自筹经费;明确运行管理机构,完善平台运行体制;定期报告平台建设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等,接受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的管理、检查监督和考核评估。 第三章申报与立项 第七条平台重点是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二类科技平台。其中,申请建设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所属行业应是我市的优势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 申报建设的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

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完善与提高、创新与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烟台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烟台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烟台市科技局 二00八年六月

烟台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烟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烟台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烟台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烟台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烟台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

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烟台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完善与提高、创新与服务”的平台建设方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课题组:彭留双姜中华陈瑾梁青建董含星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为系统深入地把脉分析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查找不足,提出对策,我工委在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走访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听取了市科技局专项工作汇报和市经济开发区关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在此基础上,比较参照先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路径和科技创新平台运作模式,形成调研报告,以供参考。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发展理念,引导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化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基础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趋于良好。以创优环境为先导,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宏观推动,专门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深入开展创新型在全市营造浓烈

的科技创新氛围;一手抓政策驱动,结合本市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常州市的一系列科技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对企业实施科技创新过程中涉及到的税收政策、奖励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立项审批等方面,加大了扶持优惠力度,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二是产学研合作日趋活跃。为了适应企业日益迫切的产学研合作需求,我市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服务、企业发展,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思路,以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为载体,致力于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模式,不断开拓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新方式,大力提高产学研的组织程度和合作层次,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从政府层面上看,政府与重点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日益紧密,我市与浙江大学等5所科研院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浙江大学溧阳合作服务中心、产学研专家数据库,通过组织有效活动、提供有效服务,为市校合作搭建平台,促进大学的技术成果向溧阳转移。近年来市政府共举办重大产学研活动12次,签订合作项目150项,引进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信息5000条,中国溧阳茶叶节“科技合作项目签字仪式暨信息发布洽谈会”等正逐步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二是从企业层面上看,主动寻求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显著增强,全市企业与全国百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45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具有产学研背景,其中三分之二的企业与多家高校、院所有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