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全解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全解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全解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一)第28~36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

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平移和旋转…………………………1课时2.

3.解决问题:剪一剪…………………1课时

4.综合练习……………………………1课时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

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

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

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

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找,互相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题。2、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2.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这里的五角星,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互相指一指,并指名上台指。)

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

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

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剪一剪。

第2课时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法:

观察法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

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生2:我觉得......生3:我想......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 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一“我会认”的生字组词: 9课:环绕茂盛隐密建筑清晰朦胧意境蒙蒙细雨湖水碧绿 10课:葡萄沟新疆吐鲁番蜜瓜梯田维吾尔足够碉堡 11课:凤凰周恩来敲鼓衣襟褂子咖啡踩着端起蘸水长寿 12课:夜幕降临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一幢雄伟犹如焕然一新王府井绚丽多彩繁华装扮故宫川流不息五光十色银光闪闪从天而降 语文园地三:窄、穷、贱、恶、善、强、败、内、减 二“我会写”的字组词:易错生字: 9课:小岛展示建立纱巾环绕胜利轻纱隐约省市茂盛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灯光 10课:维吾尔四季留下杏子哈密瓜蜜桃山坡搭建摘下钉子水沟够到热情好客五光十色 11课:龙船恩情长寿柏树活泼特有敬爱新鲜象脚度过凤凰 12课:一束勾画王府西单夺目故宫装扮闪烁雄伟辉煌华灯高照三同音字、形近字比较组词: 蜜(蜜瓜)摘(摘下)环(外环)胜(胜利)勾(勾画) 密(秘密)滴(水滴)坏(坏处)盛(茂盛)沟(水沟) 泼(活泼)度(度过)束(一束)绕(环绕)搭(搭建) 拔(拔河)渡(渡河)枣(红枣)浇(浇水)塔(水塔)

四、多音字组词 钉dīng(钉子)好 hào热情好客盛 shèng茂盛 dìng(钉着) hǎo好人 chéng盛饭 空 kōng空气乐 lè快乐蒙 měng内蒙古kòng空地 yuè音乐 méng蒙蒙细雨藏 zàng藏族重 chóng重新 cáng捉迷藏 zhòng重量 五、反义词: 宽—窄强—弱穷—富胜—败 贵—贱内—外恶—善加—减 六、背诵课文: 9《日月潭》 10《葡萄沟》 12《北京亮起来了》

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课件,这些游乐项目里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运动。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 生2:我觉得…… 生3: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

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 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 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 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 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 本章小结 图形的运动 复习 教案

1 / 3 《图形的运动》复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画图加深理解图形三种运动的要素及其相关概念,厘清平移、旋转、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点成 中心对称的图形、画已知图形关于一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等几种常见画图问题的要点,增强画图的能力。在认识图形基本图形运动的过程中,更进一步领悟在平移、旋转、翻折运动中图形形状和大小的不变性。结合弱化运动要素的图形运动问题,更深入地感悟图形变换的思想,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初步形成动态地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图形三种运动的要素及其相关概念,厘清平移、旋转、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点成 中心对称的图形、画已知图形关于一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等几种常见画图问题的要点,增强画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弱化运动要素的图形运动问题中,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画图题: 1.在图(1)中画出ABC 向下平移5个方格,向左平移4个方格后的△111C B A . C B A 图(1) 图(2)

2 / 3 2. 在图(2)中,△ABC 的∠A 是直角,画出△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o后得到的△111C B A 1补充:(1)若∠B =30°,∠A=80°,11C A =2.3cm,则AC=_____cm,∠=_____°. (2)若将ABC 经过一次平移后得△111C B A ,请画出平移的方向,量出平移的距离。 2补充:(1)若∠11C AB =60°,AB=2cm,1AC =3.5cm,则∠C=_____°,C B 1=_____cm. (2)若延长交BC 于P ,则BC 与之间是什么位置关系? 3. 在图(3)中,画出△ABC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的△A ’B ’C ’. 4.在图(4)中,已知四边形ABCD ,如果点D 、C 关于直线MN 对称, (1) 画出直线MN ; (2)画出四边形ABCD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本组练习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画图和补充思考题,加深理解图形三种运动的要素及其相关概念,厘清平移、旋转、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画已知图形关于一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等几种常见画图问题的要点,增强画图的能力,更进一步领悟在平移、旋转、翻折运动中图形形状和大小的不变性,为后续综合分析打好基础。 二、综合练习: 1. 如图,一块含有60°角(∠BCA =60°)的直角三角板ABC ,在水平的桌面上 1C 11B C 1 1B C 图(4) 图(3)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及练习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我国的七个传统节日以及每个节日的习俗,分别是:(大年三十的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4月5日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 “贝”的故事 根据课文的内容填空。 1、甲骨文的“贝”字,画的就是()的样子。 2、古代的人民觉得贝壳很(),很(),就把贝壳当作()戴在身上。而且贝壳可以(),不易(),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带有“贝字旁”的字,大多与()有关。比如()、()、()、()、()。按课文内容填空。 1、州是我国的别称。我国的第一长河是,第二长河是,我国最高的山峰是。 2、春节的风俗有,过端午节要吃,过中秋节要吃。 3、我国制作食物时所用的方法有、、。(请写出三个)。

一、基础训练。(44分) 1.把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10分) (1)补写声母。(5分) iàng ùn ì uí uàn 酱炖腻随赚(2)补写韵母。(5分) zh j p s zh 珍津赔损蒸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qián cái jī ròu gǔtou bèi ké shāo kǎo mǐfàn chǎo cài yā dàn 3.查字典填空。(6分) (1)“烫”与“煲”字用部首查字法可查部,从而可以知道这两个字与有关。 (2)“购”与“货”字用部首查字法可查部,这两个字读音分别为;;它们都与笔有关。 4.选一选。(6分) 霄宵削 元()()苹果九()云外

赔陪培 ()土()伴()线5.照样子,连一连。(6分) 甜乎乎油绵绵 酸喷喷软生生 辣溜溜脆邦邦 香津津硬腻腻 6.猜一猜下面美食的名称。(填序号)(8分) ①烤鸭②水煮鱼③蛋炒饭④小鸡炖蘑菇 ⑤红烧肉⑥葱爆羊肉⑦宮爆鸡丁⑧凉拌菠菜 ()()()() ()()()() 二、能力提升。(14分) 1.连词成句,并加标点。(6分) (1)一身她浅绿色的穿上衣服

图形的沪教版七年级 《图形的运动》单元复习-带答案

注意:画图要保留痕迹,最后要有结论。 热身练习 一、填空题: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中,对应边相等,对应点的连线相等。 2、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α(00<α<3600),这 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中,对应边相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4、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 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5、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 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就是对称点。 二、选择题: 1、如图:△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600到△OCD的位置。已知∠AOB =350,则∠AOD=( D ) A. 450 B. 200 C . 400 D.250 2、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D ) A. B. C. D. 3、下列四个多边形:①等边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 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C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4、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轴对称图形有( C ) A.1个B.2个C.3个D.4个 5、在下列三角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C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不等边三角形 6、将一张纸片沿图1中①、②的虚线对折得图1中的③,然后剪去一个角,展开平铺后的图形如 图1中的④,则图1中的③沿虚线的剪法是(A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鼓楼第一中心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测试卷2014.4 班级姓名得分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6 分) 使劲.(jìn jìnɡ )勉强.(qiǎnɡ qiánɡ)兴.奋( xìng xīng)纳闷.(mènɡ mèn)嘴唇.(chún cún)窜.过(cuàn chuàn)二、看拼音,写词语。(20分) shù shāo duǎn cū pènɡ qiǎo fǎn kàng wēi fēnɡ jiān yìnɡ xún zhǎo qiánɡ liè chì jiǎo zhuǎ zi 三、看图写词语。(6分) 四、比一比,再组词。(8分) 脱()受() jiǎ() zhāo()说()爱()假 jià()朝 cháo()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9分) 茂密的()()的船夫骑着() 狡猾的()()的太阳抱着() 凶猛的()()的阳光背着() 六、成语填空。(8分) 跋()涉()狐()虎() 赏()悦()天()日() 七、把句子补充完整,再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6分) 1、那孩子觉得。 2、我觉得。 3、觉得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 ;老虎。 2、只见风帆,帆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 3、他拍拍水淋淋的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 的脸上却和骄傲。

九、读读下面的这段话,完成练习。(10分) 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就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去。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1、 “冠军”指的是“第 名”。(2分) 2、从这段话中找出一对近义词。(2分) 3、蜗牛再也不能飞上天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请写下来。(6分)

二年级图形的运动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计第 3 课时主备人:靳娅娅投放日期2017年3月15日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 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 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 (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 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 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 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 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 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 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 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 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 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人教版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形的运动与点的坐标规律专题.docx

七年级数学 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形的运动与点的坐标规律专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轴或y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1,A2,A3,A4,…表示,则顶点A55的坐标是() A、(13,13) B、(﹣13,﹣13) C、(14,14) D、(﹣14,﹣14) 第1题第6题第9题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a,b),若规定以下三种变换:1、f(a,b)=(﹣a,b).如:f(1,3)=(﹣1,3); 2、g(a,b)=(b,a).如:g(1,3)=(3,1); 3、h(a,b)=(﹣a,﹣b).如:h(1,3)=(﹣1,﹣3). 按照以上变换有:f(g(2,﹣3))=f(﹣3,2)=(3,2),那么f(h(5,﹣3))等于() A、(﹣5,﹣3) B、(5,3) C、(5,﹣3) D、(﹣5,3) 3、在坐标平面内,有一点P(a,b),若ab=0,则P点的位置在() A、原点 B、x轴上 C、y轴 D、坐标轴上 4、点P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2,则点P的坐标一定为()A、(3,2)B、(2,3)C、(﹣3,﹣2)D、以上都不对 5、若点P(m,4﹣m)是第二象限的点,则m满足() A、m<0 B、m>4 C、0<m<4 D、m<0或m>4 6、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2008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A、(16,16) B、(44,44) C、(44,16) D、(16,44) 7、已知点P(3,a﹣1)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的值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长江涌(yǒng)珠峰耸(sǒng)情谊(yì)神州(zhōu)传(chuán)统龙舟(zhōu)乞(qǐ)巧牛郎(láng)元宵(xiāo)漂(piào)亮珍(zhēn)贵饰(shì)品随(suí)身损(sǔn)坏钱财(cái)香煎(jiān)红烧(shāo)水煮(zhǔ)蒸(zhēng)饺炸(zhá)酱小米粥(zhōu)二、易写错的字 州:三点中第一点与其他两点方向不同。 民:最后一笔是斜钩,不是捺。 壳:上面是“士”,不是“土”。 转:第四笔是提。 烧:右边上面的横上不要多写一点。 烤:右边的下面是“”,不是“与”。

三、会写词语 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岛 海峡民族一齐奋发情谊节日春节 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 全家团圆热闹艾香敬爱贴窗花大街 动物贝壳甲骨文张开样子可以钱币 与众不同钱财有关美食红烧烤鸭 羊肉蛋炒饭茄子小鸡 四、多音字 zhuàn(转椅) bēn(奔跑) 转奔 zhuǎn(转身) bèn(投奔) sǎo(扫地) chuán(传说) 扫传 sào(扫帚) zhuàn(传记) piào(漂亮) zhà(炸药) 漂炸 piāo(漂浮) zhá(炸酱) 五、形近字炒(炒菜)赔(赔钱)堂(礼堂)吵(吵闹)陪(陪伴)棠(海棠)峡(海峡)烧(烧鸡)漂(漂亮)侠(大侠)浇(浇水)飘

(飘着)乞(乞巧)州(广州) 气(生气)洲(亚洲) 六、近义词 情谊—情意奋发—奋勉繁荣—繁华欢笑—欢乐转眼—转瞬团圆—团聚热闹—喧闹漂亮—美丽珍贵—宝贵喜欢—喜爱容易—简单 七、反义词 繁荣—萧条美—丑奋发—消沉 漂亮—丑陋珍贵—普通喜欢—讨厌 容易—困难 八、词语搭配 动词搭配: 黄河(奔)长江(涌)(贴)窗花(放)鞭炮(看)花灯(赛)龙舟(吃)月饼(过)中秋(会)鹊桥 九、词语归类 1. ABB 式的词语:香喷喷甜津津辣乎乎 2. 含有一对反义词的词语:大街小巷大惊小怪左思右想东张西望七上八下 十、句子积累 1. 比喻句:大街小巷人如潮。 2. 对偶句: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十一、考点提示 1. 了解祖国的著名景观。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测试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一填。(每空3分,共15分)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二、判断。(每空3分,共15分)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每空3分,共15分)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① A B C D

5、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台灯的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个完整的台灯。 A、1 B、2 C、4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每空2分,共14分) □□□□□□□ 五、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每空3分,共18分) ( ) ( ) ( ) ( ) ( ) ( ) 六、下面哪幅图是由图(1)平移得到的?写在。(3分) (1) (2) (3) (4) (5) (6) 七、把平移后能和重合的图形涂上颜色。(每空3分,共12分) 九、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都画出来。(每空2分,共8分)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一)》第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例2、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28页的主题图“游乐园”。 1.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2.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 3.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二)分类交流,导入新课。 1.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 2.交流分类结果,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图形的平移现象。 1.操作交流,认识平移现象。(1)课件出示第一类:

(2)手势比划: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3)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4)归纳小结: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2.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实践体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出示例2 (2)想一想:依据平移的特点判断。 (3)移一移:用小房子学具进行验证。 (二)探究图形的旋转现象 1.课件出示第二类:

2.讨论交流:为什么把这三个物体分为一类?他们是怎样运动的?有什么共同特点? 3.概括描述: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旋转现象。(板书:旋转) 4.联系生活: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操作观察: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的是什么形状?(教材第31页的“做一做”)(三)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1.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7题) 2.学生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直观判断,集体交流。 3.归纳小结,明确平移和旋转的联系与区别。 三、实践体验,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30页“做一做” 利用学具平移,画一排小汽车。 2.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8题 综合运用旋转和时间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综合练习(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6题) 辨别多个图形通过平移,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三)提高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0题) 拼图游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张卡片上的图案,利用平移和旋转将零散的图形有序相接,构建出有规律的美丽图案。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一说。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课件配乐展示)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一)第28~36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 3.解决问题:剪一剪…………………1课时 4.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 2、(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沪教版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 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 做题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3分,计30分) 1. 下图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在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现象的是( ) ①方向盘的转动,②电梯的上下移动,③保持一定姿势滑行,④钟摆的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如图,在5×5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中所示的位 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C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4. 如图,一块砖的外侧面积为x ,那么图中残留部分墙面的面积为( )

A.4 B.12 C.8 D.16 5. 如图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要使它旋转后与自身重合,至少应将它绕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度数为() A.30° B.60° C.120° D.180° 6. 下列图形一定是旋转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线段 B.角 C.等边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7. 4张扑克牌阵图(1)所示放在桌面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后得到如图(2)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到右数起是() A.第一张 B.第二张 C.第三张 D.第四张 8. 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9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后得到的△AB′C′,则∠BAC′等于() A.60° B.105° C.120° D.135° 9. 如图,该图形绕点O按下列角度旋转后,不能与其自身重合的是()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一、填一填 12分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 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车轮的运动是()现象。 5、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列出算式:()÷()=()读作:()。 6、12÷3=()想口诀:()。 7、被除数和除数都是8商是()。 二、判断6分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6、算式: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 三、选择 4分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升旗 4、下面各图形中能通过平移得到图①的是() ①(1 )( 2 )( 3)( 4 )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7分 □□□□□□□ 五、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6分 ()() ()() ()() 七、把平移后能和 重合的图形涂上颜色。 八、把<、>、=、÷、×、+、-送回家。12分 25÷5○6 24÷6○5 18÷3○6 15○5=3

3○3=9 18○6=24 18○6=12 36÷4○9 九、计算20分 3×4= 20÷5= 12 ÷4= 18÷3= 5÷5= 12÷2= 3 ×3= 8 ÷ 4= 18+3 = 5×5= 25÷5= 24÷4= 8 × 4= 25 +6= 18÷6= 25-5= 9÷1= 8 ÷ 8= 16÷4= 30÷5= 十、列式计算。10分 (1)、被除数是15,除数是5,商是多少? (2)、被除数、除数都是7,商是多少? (3)、18里面有几个3?(4)、8个9是多少? (5)、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十一、解决问题。 1、一根长15米的绳子,做成5根跳绳,平均每根长多少米?4分 2、有20个皮球。 (1)平均分个5个班,每个班分几个?3分 (2)每个班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班?3分 3、学校买来4包书,每包6本,把这些书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几本?5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例1】下面的汉子都是对称的,已经给出了每个字的一半,请把它们写完整。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对称法”根据给出的一半汉字写出完整的汉字。解答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就是画出另一半,看看这个汉字是哪个汉字。 解答: 【例2】神奇的转盘。 (1)转盘的运动是()现象。(2)小猫转()格就可以到熊猫现在的位置了。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旋转”的方法求出物体运动后的位置和判断旋转现象。解答时,先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是不是旋转,然后再判断旋转的格数。 解答:(1)旋转(2)2 【例3】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对应法把一个图形平移,解答时要找到图形对应点平移的距离是不是4个格,平移的方向是不是向右。 通过观察上图发现,只有黑色图形和它右边的图形是经历向右平移得到的。 (如下图) 解答: 【例4】拿一张长纸条,将它一反一正折叠起来,并画出字母E。用小刀把画出的字母E挖去,拉开就可以得到一条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如图: (1)在得到的花边中,相邻的两个图案是什么关系?相间的两个图案可以通过怎么得到? (2)观察整条花边,左起和右起的两个图案各为一组,这两组图案有什么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对称和平移知识解答图形运动知识,

解答时可以采用分组法来判断是平移还是对称。 (1)在得到的花边中,把相邻的两个图案看成一组,这时会发现,它们是对称关系;如果把相见的两个图案分成一组,发现这两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2)左起和右起的两个图案各为一组,这两组图案是对称的。 解答: (1)相邻的两个图案是对称的;相间的两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2) 这两组图案是对称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2)风车。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想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 转动。

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图形的运动》教案 3、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民主导学 1、认识旋转的含义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统统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叙述统统)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晰,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晰,不仅要说清晰是什么在旋转, 运动起止位置,更严重的是要说清晰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3)完成做一做 2、认识旋转的特征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一、旋转 1.旋转的概念 1.在下图中图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或几个基本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画面。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这些图形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而形成的新图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研究的课题“图形的旋转”。 如图,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P 转到位置P ′,像这样的运动就叫做旋转(rotation ),这悬挂点就叫做小球旋转的旋转中心。 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角度”,意味着图形上每个点同时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相同的角度。 注意:图形旋转时,每个点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相同的角度 ,但每个点所经过的路线不同。 2.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运动。 A.2 B.3 C.4 D.5 2、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由5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是由其中一瓣经过几次旋转得到的? 2.旋转的决定因素: 如图(1),点A 绕着点O 转过80°到了点A ′的位置,那么点A ′与点A 称为对应点,点O 就是旋转中心,而∠AOA ′的度数等于旋转角度80°。 如图(2),线段AB 绕着点O 转过60°到了线段A ′B ′的位置,那么线段A ′B ′和线段AB 称为对应线 段,而点B ′和点 是对应点。 如图(3),△AOB 绕着点O 旋转45°到了△A ′OB ′的位置,那么图中旋转中心是点 ,旋转的角度是 ,对应点是 ,对应线段是 ,∠A 与∠A ′ 称为对应角,图中对应角还有 。 归纳 从三个图形中我们 可以发现: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 , 图形的旋转是由 和 决定的。 3、操作探索活动 1、将三角尺ABC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DEC 的位置,度量∠ACD 与∠BCE 的度数,线段AC 与DC ,BC 与EC 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2、将△AB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 ′ B ′ C ′的位置,度量∠AOA ′ 、∠BOB ′ 、∠COC ′的度 B D A C E A (1) (2) (1) (3)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引学) 课件出示小精灵:大家好!我是晶晶,森林就是我的家,欢迎你们!课件出示: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对称的房子、蝴蝶、蜻蜓、树叶、花朵……一片迷人的景色。 师:仔细观察这些美丽的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房子、蝴蝶、蜻蜓……这些图案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了这些图案都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比如空中飞舞着的蜻蜓、蝴蝶……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引探) (一)观察体验,感受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出示蝴蝶、房子、蜻蜓等图片】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蜻蜓图:以蜻蜓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房子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课件演示)【板书:“对折”“完全重合”】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蜻蜓、蝴蝶、房子……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2)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欣赏对称的图形:建筑物、京剧脸谱、雪花、民间剪纸…… (二)操作体验,认识对称。 1.教学例1。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师: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剪出其它图案吗? (1)学生操作活动(2)集体展示评价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5.2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图形的旋转,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几何事实,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拼图,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创作”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复杂图形是由简单图形组成(或变化而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点、线、面和体等图形可组合成各种优美的图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具准备: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纸板、方格纸、彩纸、彩笔、剪刀,相关课件。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欣赏老师手中的剪纸。(由剪好的简单图形,慢慢打开后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剪纸图案) 生:(欣赏) 师:再来看这幅杂乱的图片。(点击:运动,就变成了一幅学生非常熟悉的奥运会的五连环标志图) 师:这些图形美吗? 生:美 师:从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设计和变化,就能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大家想不想做这样的设计师呢? 生:想 师:那就跟我一同走进今天的这节课:图形的变化

1.长方形纸板绕它的 一条边旋转1周, 形成怎样的几何体?二、 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1:想一想 师:下面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想一想。(点击) 师:这是一个点,想一想:这个点运动后会变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生:线(师演示) 师:这条线运动以后又会形成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形(师演示) 师:可以看成是一个面,这个长方形的面如果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会形成怎样的几何体呢? 生:(讨论)圆柱(师演示) 师:三角形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呢? 生:圆锥(师演示) 师:圆呢? 旋转 旋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