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港珠澳大桥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

港珠澳大桥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如下图所示。港殊澳大桥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意义深远。据此完成1~3题。

1. 图中H段以海底隧道代替桥梁的首要原因是

A. 保障主航道通航能力

B. 保障飞机的起降安全

C. 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

D. 减少泥沙淤积

2. 港珠澳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是

①经济结构的相似②经济结构的差异性③地域文化的相似性④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图中两个人工岛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 设立桥隧养护站

B. 桥隧间的承转过渡

C. 设立观光点

D. 设立管理救援站

【答案】1. A 2. B 3. B

【解析】

1. 本题考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代替桥梁的主要原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读图分析可知,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故选A。

2. 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与香港和澳门在地理上紧密相连,历来经济社会生活紧密相融,地域文化的相似性,在产业上,珠三角整体发展也面临着发展空间受限、产业结构需要调整的局面,香

港和澳门经济发达,具有对外贸易发达的优势,两地在经济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由此看来,港珠澳具备紧密合作和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B项。

3. 本题考查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便游人观景,专门建有观景台,不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C错。隧道两侧的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为桥梁和隧道转换提供场所,B对。该大桥需要的日常维护需要设立桥隧养护站,但是需要建设一个点就可以,由此看来,隧道两侧的人工岛的主要功能并非养护站,A错误;该大桥建设为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50多公里长,通过时间短,不需要设立管理救援站,D错误。故答案选B项。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2016年9月27日全球最长跨海大桥—一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将使珠海至香港的车程由目前的3.5小时缩短至0.5小时。下图为港珠澳大桥设计图,据此完成4~6题。

4. 影响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A. 政治因素

B. 科技因素

C. 社会经济因素

D. 地质地形因素

5. 港珠澳大桥主航道中部在海底建设了长约5664米的公路沉管隧道,这主要是为了

A. 减少海浪等灾害对桥体的破坏

B. 给大型船舶通行留出空间

C. 避开海水对桥墩的腐蚀

D. 增加运行车辆的安全

6. 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可能

A. 推进深圳城市化进程

B. 降低珠海市中心的房地产价格

C. 阻碍珠海市经济发展

D. 促进港珠澳一体化发展

【答案】4. C 5. B 6. D

【解析】

4.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取代自然因素成为交通运输建设的主导因素,影响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主导因素为社会经济因素,故选C。

5. 在主航道位置采用隧道形式,不能减少海浪对桥体的破坏,A错。是为了不影响前往广州港口的船只通行,B对。海底隧道建设对于海水对桥墩的侵蚀没有影响,C错。在海底隧道通行与车辆在桥面通行,安全性方面没有差异,D错。故选B。

6. 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不能推进深圳城市化的进程,A错。对于降低珠海市中心的房地产价格没有影响,B错。会促进珠海市经济发展,C错。大桥建设,使得三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通更加便捷,促进港珠澳一体化发展,D对。故选D。

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中部的海底隧道连为一体,这意味着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即将全线贯通。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 港珠澳大桥在中部建设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 缩短三地通行距离

B. 减少台风侵袭

C. 避免对海上交通的干扰

D. 降低施工的难度

8. 港珠澳大桥建成的社会经济意义主要是

A. 大大缩短了广州与香港的距离

B. 促进港、珠、澳经济一体化

C. 加快澳门、香港城市化速度

D. 提高珠海市的城市等级

【答案】7. C 8. B

【解析】

7. 港珠澳大桥中部建设成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便于大型轮船通行,故选C。

8.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大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对于澳门和香港城市化速度没有影响,不会提高珠海市的城市等级,故选B。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总长55千来,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和22.9千米的桥梁组成,沉管隧道是由预先制成的管道沉入开挖好的海底稳定地层并连接而成的隧道,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港珠澳大桥的桥头堡—珠海,曾经是一个渔村,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影响其快速发展的主要社会区位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科技

D. 政策

10.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岛——隧”方式修建,其目的是

A. 躲避台风侵袭

B. 缩短桥梁长度

C. 便于江海联运

D. 避免雾霾影响

11. 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B. 缩短主要城市间的距离

C. 提升港澳国际地位

D. 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9. D 10. C 11. D

【解析】

9. 地形和气候不属于社会区位因素,故A、B错误。1980年8月,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经济开放区,故D正确,C错误。故选D。10. 港珠澳大桥线路要跨越海域,如果全部建桥,不但费用低,而且有已经建成的多座跨海大桥的成熟技术,这是首先考虑的方案。但大桥靠近香港方向有一个重更的深水航道,它是大型运输船只在这片海域通行的唯一通道。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桥采取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和229公里长的跨海大桥的联合方案。所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岛--遂的原因,是为了保障航道的畅通,实现江海联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会强化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会提升港澳国际地位,故D正确、C错误。港珠澳大桥建成会对区域生态环境构成破坏;不会缩短主要城市间的距离,故A、B错

误。故选D。

本题组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珠江三角洲快速发展的原因及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相关内容,试题较易。

二、综合题。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世界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大的海跨海桥梁一港珠澳大桥,2018年10月24曰建成通车。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临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桥端附近有香港国际机场、珠海机场和澳门国际机场等。

港珠澳大桥的桥梁路段整体看起来都是曲线而不是直线形式。主体工程隧道的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以衔接桥梁和海底隧道。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明筒快速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抽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这种锁定结构可以固定钢筒填埋的泥沙,也不用移走海量的淤泥。

(1)说明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造的主要原因。

(2)简述钢圆筒快速成岛过程_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3)根据城市中心地理论,推测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未来城市发展的变化。

(4)港珠澳大桥被修建成曲线而不是直线,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地处珠江口最繁忙的主航道,采用海底隧道利于大型船顺利通行;若采用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将危及周边机场飞机起降的安全;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利于海洋生态的保护。

(2)海底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易受台风、潮汐、海流等影响;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

(3)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等级提升;城市职能种类增多,甚至转变城市职能;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4)曲线形状更稳定,有利于抵御海流和潮汐的冲击;为了避开海底形势险峻、建设难度大的地形,利于节省时间,节约成本;为了引起司机警惕,提高驾驶安全;为了确保船只顺利通过。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以及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1)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结合方式修建的原因主要从为什么不单纯建桥角度,即部分地区用隧道、人工岛的原因。地处珠江口最繁忙的主航道,采用海底隧道利于大型船顺利通行;若采用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将危及周边机场飞机起降的安全;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利于海洋生态的保护。

(2)钢圆筒快速成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结合施工环境的气象、地形、海水的特性角度分析。海底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易受台风、潮汐、海流等影响;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

(3)根据城市中心地理论,推测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未来城市发展的变化,首先要掌握中心地理论,涉及到城市等级、规模、服务范围等方面。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等级提升;城市职能种类增多,甚至转变城市职能;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4)港珠澳大桥被修建成曲线而不是直线的原因从建筑的稳定性、运营安全性等方面分析。曲线形状更稳定,有利于抵御海流和潮汐的冲击;为了避开海底形势险峻、建设难度大的地形,利于节省时间,节约成本;为了引起司机警惕,提高驾驶安全;为了确保船只顺利通过。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2018年10月23日在广东珠海举行,标志着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历经8年成就的大型跨境基建工程正式启用。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全长55千米,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隧道采用的是沉管隧道模式,将若干个在干坞内预制混凝土管段分别浮运到沉管区海面现场,并一个接一个地沉放安装在已疏浚好的基槽内,单个沉管长达180米。19世纪初,英国伦敦进行了首次沉管隧道施工试验,1894年美国波士顿建成了第一条下水管线。1970年建成的上海打浦路越江沉管隧道,开启了中国隧道技术穿江越海的征程。

(干坞指与港口或内河相连通的并有控制水位的装备用以停泊、收容船舶的场所,可通过闸门控制水的进出)

(1)为保证大桥顺利施工,在花岗岩的牛头岛配建干坞的原因。

(2)港珠澳大桥在东、西人工岛间采用沉管隧道原因。

(3)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对香港机场的促进作用。

【答案】

(1)距离沉管区域近,节省运输成本;地价便宜,土地租金低;预制沉管,缩短工期;浮运便利;花岗岩地貌,承重能力强,防水性好。

(2)沉管隧道技术成熟;沉管区现场施工及水上交通管制时间短,对来往船只影响小;建成后,保障东、西人工岛间主航道畅通,为未来航运发展留有余地;管段较长,接头较少,易于防水;保证海空交通需要;减少泥沙在主航道沉积,影响航运。

(3)有利于大陆人流和物流进出香港航空港,扩大机场在内陆的服务范围,增加港口吞吐量,提升港口等级,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

(1)根据材料,“将若干个在干坞内预制混凝土管段分别浮运到沉管区海面现场”说明可以预制沉管,缩短工期;“用以停泊、收容船舶的场所”说明地价便宜,土地租金低;距离沉管区域近,根据图示牛头岛和沉管区的位置看,二者距离近,节省运输成本,且浮运便利;设问中强调该地是花岗岩,承重能力强,防水性好。

(2)港珠澳大桥在东、西人工岛间采用沉管隧道原因要把采用沉管隧道和建跨海大桥相比较分析。从图中看,该区域是重要的航道,并且有机场分布,因此和建跨海大桥比较,沉管隧道施工时和建成后对海上航道影响小,不影响当地的海空交通。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沉管隧道技术;选择在人工岛两端沉管是因为管段较长,接头较少,易于防水。

(3)从图中看,港珠澳大桥通过东人工岛连通到机场,直接连通到大陆,因此有利于大陆人流和物流进出香港航空港,扩大机场在内陆的服务范围,增加港口吞吐量,提升港口等级,提高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