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如何做股权分配和股权激励

创业公司如何做股权分配和股权激励
创业公司如何做股权分配和股权激励

创业公司如何做股权分配和股权激励?

【执惠导读】做股权激励和合伙人的股权分配都是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的股权激励方案。从股权分配和激励设置的原因,操作方法,以及风险,本文都有阐述和方法论的建议,值得借鉴。

一、合伙人怎么做股权分配?

首先分析两个案例——真功夫和罗辑思维。

潘宇海是真功夫的创始人,他建立了真功夫的一套所谓的产品标准,后来他引进了他的姐夫蔡达标,在蔡达标的运营下,真功夫从一家小店发展为全国知名的饮食连锁店。最后各方在面对巨大利益诱惑时,谁也不肯让步。一开始蔡达标把潘宇海赶出了核心管理层,后来潘宇海反过来揭发蔡达标挪用公款。几番争斗之后,蔡达标锒铛入狱,潘宇海大权独揽。看似胜负已定,实则两败俱伤,真功夫发展降速,融资不畅,上市遇挫,估值缩水,痛失好局。

第二个案例是罗辑思维。

曾一度被外界看好的黄金搭档罗振宇和申音,最终因为股权分配问题而分手。整个罗辑思维的品牌和运营上,罗振宇花了很多心思,但罗振宇在公司中只占股18%不到,而申音占股82%多,这样的股权分配对创始合伙人来说非常不合理。我先把这两个案例抛出来,就是想告诉,对于创始团队,一个好的股权分配是有多重要!

为什么需要设置一个好的股权分配?

1、能够明晰合伙人的责权利亲兄弟一定要明算帐,合伙人之间的分工与回报,在早期一定要明确分配。

2、有助于创业公司的稳定刚才讲的两个案例,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股权分配机制问题,创始人之间后面就会矛盾不断。

3、影响公司的控制权比如真功夫,一会儿是蔡达标有公司控制权,一会儿是潘宇海有控制权。一个稳定的公司不可能有那么多控制权,只能有一个老大。

4、这是进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大家去融资时,必然会被问到股权架构分配问题。现在资本方不仅仅只看产品,也非常关注股权架构。如果你的股权架构是五五分,不会有资本方愿意进来。

好的股权架构与差的股权架构什么是差的股权架构?再举西少爷这个例子,在公司刚刚走上正轨时,创始人团队分崩离析。三个创始人分别占股40%、30%、30%,这样的股权架构有什么问题?——没有一个人占51%以上,也即没有一个人有公司的控制权。在我看来,创业初期主要创始人持股51%都还不够,好的股权架构是有一个老大持股三分之二。不合理的股权架构下,只要出现问题,一定是毁灭性的,一定有合伙人被踢出局。

那什么是好的股权架构?

1、简单明晰

创业早期,我们建议采用简单的股权架构,一般三个股东,最多不能超过五个,其他人可以用代持。

2、一定要有带头大哥

创业公司一定要有一个人来拍板,尤其是在早期,肯定要快速决策,到关键点一定要有人带头来做,这个人就是带头大哥。

3、资源互补

怎么挑选合伙人?怎么做分配?我的建议是资源一定要互补,有人做产品,有人做运营,有人做技术。如果找一样的,根本就没法创业,那样肯定做不大。

4、股东之间一定要相互信任

找合伙人一定要找身边的熟人或者是真正知道对方本性的人。我不赞成合伙人只认识一两天,吃一顿饭,喝一杯酒,就说一起去创业,这种成功的几率会很小。所以我在做投资人看项目时,都会问创业者,你们创始合伙人之间认识了多长时间?很多人说是同学、发小、闺密,这种成功的几率会相对高一点,因为彼此之间是互相信任的。

那股权究竟怎么分配呢?

有几种方式:

1、看出资如果大家都有钱,那就几个人合伙出,比如公司注册资本一百万,我出六十万,你出四十万。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但已经很少有人用了。

2、带头大哥要有比较大的股权发起人一定是牺牲最大的,他的股权在早期也一定是最大的。

3、合伙人在公司角色的重要性一定要知道在这个公司的发展中(尤其是后期)最重要的人是谁,这个人的股权一定相对会多一点。比如你的公司是产品为导向,重点在产品上,那产品合伙人一定要比技术合伙人占股比例大。或者你的公司是以技术为特点的,那技术合伙人的占股比例就更重要一些。也有做O2O、做电商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运营,那可能运营合伙人的股权就应该最大。

4、要有一个明显的股权架构梯次最好的方式就是刚才提到的,创始人持股51%以上甚至是2/3,联合创始人在20~30%,再预留10~15%的期权池。这是相对合理的分配方法,有区间梯次,创始人肯定是老大,联合创始人有一定的话语权,期权池给员工做激励。

5、预留合伙人期权池就像真功夫这个案例,潘宇海是创始人,但后期把它实际做大的是蔡达标。潘宇海只是在前期搭了个台子而已,后期蔡达标的功劳越来越大,这时怎么办?不能说一开始蔡达标拿到多少股份,后面就永远只是这么多。如果有合理的期权池,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罗辑思维是18和82分配,申音可以预留20~30%的期权池给罗振宇,双方达成共识,未来做到一定的高度,这20%可以无偿转给罗。这样就可以让罗做的更有动力,也更长久,而不能永远只是给他18%,最后公司做的很大,我贡献了主要功劳,股权还被稀释不到10%,凭什么?

二、创业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法说完刚才的合伙人之间的一些股权分配规则,我再强调一下创业公司的高管股权激励怎么做。

什么叫股权激励?

1、机制决定统治

股权激励首先是“机制”,任何公司都要有好的机制,机制就是统治。

2、格局决定结局

股权激励就是考验这个创始人的格局,他有没有共享精神?他把员工只是当成员工而已,还是当成伙伴?这是创始人的格局。有大的格局才会有好的结局,如果把员工只是当员工使用的话,这个公司也只能是普通公司而已。

3、筹码决定忠诚

我的经验里,不要跟员工一直只谈兄弟情,谈忠诚,一定要有好的筹码。有了好的筹码才会有忠诚,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现实需求。只给股权不给工资有用吗?说实话,早期股权就是一个饼。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码。你花一百万来挖一个牛人,对方可能很难被打动,因为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如果给他一千万,他可能得掂量下了;但给他一个亿的时候,他肯定要来了。每个人都有价码,只不过价码有大有小而已,有的人一百万,有的人一千万,有的人要一个亿。这里谈一个案例,一个“夫妻店”公司上市的时候,夫妻之间为了1%的股权闹得不可开交,为什么?因为这1%的股权就值几十个亿,兄弟之间也是一样。所以,大家一定要切记,不要一直只谈感情,我不相信创业中有夫妻情、兄弟情,一定要有筹码,这真的很现实!一定要给筹码。为什么要做股权激励?按我的理解,股权激励其实就是建立一种共赢机制,是为了解决创始合伙人和高管、员工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可能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之前我委托你当我的员工,现在通过股权激励,表层上我们就是合伙人的关系,大家利益一致。就如刚刚所说,股权激励就是把公司股东和职业经理人(高管)利益绑到一起。因为他们之间会有不同的立场,如果我是一个员工,我更关心的是能拿多少工资和提成奖金;如果是股东,他更关心的是公司未来的发展、长期的增值与稳定。通过股权激励,可以把这两个不同立场的群体捆绑到一起。如果公司上市或者被并购了,那可能1%、2%的股权都价值几百上千万了,这就是想象空间。通过股权激励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高管层会想,怎么样把公司的估值做得更高一点,什么时候公司可以拿到A轮、拿到B轮,做大了之后,1%的股权都不得了。做股权激励,有10~15%的期权池,我建议不要一下子都分配完。要考虑第二年第三年有了行政、财务、商务等之后,这些人也要做股权激励怎么办。有的公司还会给外部的顾问一些期权,有的可以拿到1%、2%的股权。有的企业未来要做上市了,要找一个像阿里蔡崇信这样的人,可能一开始是顾问,你怎么办?要绑定他,也要给一些股权。所以,基于公司的发展,也要考虑这部分人的存在。

股权激励有哪些形式?

1、实际股权实际股权就是直接把股权分给高管,这种情况现在很少见,可能也会有,但可能不是做工商变更,只是由大股东代持,但股份也是直接给到你,不是期权。这种方式有

什么优势呢?它是长期的激励股,会让员工归属感很强,代表员工已经成为股东了,员工一定卖命的为公司服务。它的缺点是什么?做股权变更非常麻烦,包括未来要做转让、增资,如果真的让员工变成一个股东的话,未来他有签字权、话语权,股东的权利都有,如果他不签字,也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缺点是手续很复杂,变动性很差。所以我们的建议是不要给实际股权到工商变更,可以用一些衍生的方式,比如说给干股,由大股东代持,不要做工商变更,因为那样相对简单一些。然后用一些限制性的投票,提出一些限制权利,比如说我给你代持股权,但你没有投票权,只有分红权,所有的投票是大股东做决定。

2、虚拟股权这个股份是虚拟出来的,跟工商登记没有任何的关系,肯定没有表决权,也没有剩余分配权。万一公司倒闭了,公司的股东都会做清算,拿到一些比例的“剩余价值”,但他没有。这种方式比较容易操作和控制,缺点就是公司小的时候,给对方一些虚拟股,有时候绑不住他,他会觉得没有归属感,跟拿提成差不多。

3、股票期权“期权”就是未来可以用现在定的价格来购买股票的权利,不是说给你期权你就一定要买股票,它是给你一个权利,不像前面是真正拿到股份。举个例子,假如现在的股票值一块钱,你给我期权,两三年之后,我还可以用一块钱的价格来购买多少股票。只有当股票升值了,我才有动力购买股票,如果公司的价值降低了,甚至破产了,我就可以不买股票,这时期权就没有任何效果。股权激励的时机在创业初期,实际股权和虚拟股比较有用,因为创业初期给不起很高的工资待遇,有一些核心成员,你给他干股或者直接股票,他可能更加愿意加入进来。到了成长期,就是拿到A轮或者B轮时,这时候期权和虚拟股吸引力就比较大,因为公司已经被充分认可,市场有估值,给他虚拟股或期权都有实际价值,他马上可以算出虚拟股值是多少钱。所以,这个阶段是最好做股权激励的阶段。到了成熟期,也就是快要上市的企业,再给虚拟股、期权都没有意义。因为马上要上市,他想变现,那时候实际股权还是管用,你把他纳入股份里面,更有吸引力。公司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到了衰退期,给现金最好。所以,不同的阶段要用不同的方式做激励,而不是永远一成不变,一定要合理搭配。针对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像非常牛的大公司高管可以给实际股权;觉得还要考察一段时间的可以给期权,还有一些可以用虚拟股。做股权激励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呢?做加法的意思就是用增值扩股的形式做股权激励,而做减法则是大股东卖老股。我建议做加法,因为增殖扩股时公司每个合伙人都会稀释自己的股份,高管成为激励对象,把他拉进来提升公司效益是整个公司的事情,而不是大股东个人的事情,不能让大股东每次都出让自己的股份,而是让每个原始股东、创始合伙人都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股份,去做稀释,做股权激励。

我们定了做加法,那么用多少数量来做股权激励呢?

1、确保股份的稀缺性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15~20%的期权池。但不要一下子就把股份全分出去了,一定要确保稀缺性,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拿到股权激励,那就没有激励价值了。

2、要有行业竞争力如果有人给他的股权价值100万,而你给的股权激励只值50万,那就没有竞争力了。所以你在做股权激励之前,要调查一下行业价值,如果给了股权激励但没有竞争力的话,也没有用,给了他也会跳槽。

3、实现对个体的激励性股权激励不能是给一个团队,一定是给到个人,有了好的个人才能组织一个好的团队。

4、保证群体的公平性不能说你跟我好就给你更多。

5、投资具有的经济性要有经济性,就是说股权是有价值的。创业初期的股权就是一个饼。到了A轮或者PreA的时候,公司已经被市场足够认可,做这个价值非常方便。前面也说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底价,他会算有没有价值。

6、结合企业的安全性不要为了挽留一些人而做股权激励,什么都给别人,最后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这个也是不太好的,一定要确保自己的控制权。可以给一些股份,但一定要保证公司决策的安全,比如投票权、决策权。比如AB股架构,就是同股不同权。

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拿到股权?

我认为有两个纬度:

第一是时间纬度;

第二是绩效纬度。

工作时间长是一方面,但工作的效果和绩效则是另一方面,如果是销售就制定销售额绩效标准,比如说销售额要达到一千万,600万是一个标准,完成了六百万给60%,完成七百万给70%,一千万的时候才可以拿到所有的期权。通过两种纬度对他进行限制,如果没有达到六百万就不给了,因为没有达到标准。还有就是确定股东的退出机制。比如说某个高管已经拿到股份了,但又要离职了,对创业公司来说,如果他持有公司的期权,又是股东的话,我要跟他提前有一个约定,把股权回购回来,毕竟他已经离职了,对公司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我建议还是把股权收回来,这样更安全,公司会发展更大。

股权激励是把双刃剑股权激励并不都是好的,它也有很多风险:

1、用错了股权激励的方法在不同的阶段用错了股权激励的方法,这是不好的,比如说创业初期用了虚拟股票或者期权,其实效果不好,还不如不用;

2、公平性和保密性如果股权激励不公平,又是公开的,这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人都有比较心理,给了你股权,为什么不给其他人股权?如果保密性做得不好的话,虽然绑定住了一个员工,但会让团队自身有矛盾。所以,做股权激励保密性非常重要,针对个人就是个人,不要让其他人知道。

3、一定要有约束机制就是我刚才提到的,给了他期权,一定要限制期权是多少时间内去行使,包括刚才的绩效纬度,要给他一个目标。最后强调一下股权激励和股权奖励的区别。股权激励一定是让这个员工去创造公司未来的价值,而股权奖励有点像提成或者年终奖一样,针对过往的业绩去做奖励。所以我一直强调要通过多少年,要达到什么绩效,才给股权激励,这一定是预期的目标,是未来的创造,两个概念不能混淆了。最后总结一下,做股权激励和合伙人的股权分配都是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的股权激励方案。很多人总是找到我,给他们一个股权激励方案,我说做不出来,我都没有跟你的合伙人聊过,不知道你的团队有多少人,每个

人的性格是什么样子。每个股权激励方案肯定都不同,因为每个人都不同。今天只是给了大家一个股权激励和股权分配的方法论,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搭配组合。

创始团队该如何分配股权

创始团队该如何分配股权 一、什么样的人适合一起创业? 创业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先做项目,等项目差不多了,成立一家公司,再去找投资,把项目做起来;也可以先成立一家公司,再搞项目,同时找投资;当然,也可以同时做项目,同时成立公司,同时找投资。 从我们服务过的这么多的创业项目来看,几乎没有一个人独自创业做项目的,基本上都需要找合作伙伴共同创业,毕竟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时间有限。那么怎么去找合适的合伙人,什么样的人适合一起创业呢? 一般来说,作为合伙人都需要在公司给予一定的股权。那么从创业公司股权这个层面来讲,公司股权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合伙人团队(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员工与外部顾问与投资方。其中,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贡献者与股权持有者。 曾有人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的一句话形容创业者:创业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当然这只是个人之言,但创业的确是一件复杂的工程。创业的路上,寻找合适的合伙人可以造就一支超强战队,不适合的合伙人则会严重影响创业项目的发展。雷军也曾公开表示,创建小米最困难的是寻找合伙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作为合伙人一起创业? 第一,需要价值观一致和对事业方向要予以认同。如果相互之间根本不认同对方,甚至对所做的事情都不予认同,那就没办法一起创业,更没办法成为合伙人; 第二,参与创业的每一个合伙人应该是在创业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各合伙人之间应该有各自的分工,能够独当一面; 第三,尽量选择能力资源互补以及自己熟悉和了解的人。这个主要是根据项目不同的专业领域,运营管理的需要不同,选择擅长不同业务的合伙人;另外,最好也根据性格、志趣、处事方式的不同,选择一些互补性的合伙人。

初创企业如何分配股权 模板样本 方案

1、没有哪一本教课书上能告诉你,你的企业股份要依照什么样的标准来划分,因为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共性知识外,股份比例的划分关键在于你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 2、任何股份量一定要与该股东对公司拥有的价值量对等,即股东可以以投入的资金、拥有知识产权、拥有的行业经验、拥有的社会资源、目前在公司的角色分配与承担的责任义务,等方面来衡量他目前对于公司的价值是多少,这个值就是他应该得到的公司股份; 3、在划分股份以前,首先要衡量目前该公司的总体价值是多少,即目前的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总和,前者比较好估算,而后者须通过专门的评估或双方以要约的形式来确定。对于新成立的公司来说,除有形资产外的就是无形资产,这时的评价是最为麻烦的。但可以通过双方要约与协商的方面来确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数字; 4、在方式上,可以不必一次在股份上就划分到位,可以先以利润分成、期权、职工持股会等形式处理股权问题。 最后还是建议你要慎重与果断,因为我在这个问题上也犯过错误,但要想让强人进来一起干,就得让大家共建、共享这个企业。 5、我想组建一个网络公司,出资10万,召集一些员工,这些员工对我的想法赞同,对这一事业有信心的话,我想把股份的50%分给他们,每人5%,但盈利以前不发工资,只包吃住。因为资金太少,怕不够,此方案可行吗?小请教高手,或者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个人建议是 方案一:你召集的员工不是投资人,那么建议还是发工资。股份你全部占有,等以后看那些员工对公司贡献大,那么再对股份进行分配。你必须明白没有工资如果不是投资人,没人会愿意干的!虽然现在表示出来的是没有问题。 方案二,你召集的员工是投资人,那么建议还是你占较大股份,还是一样等以后发展一段时间后,你必须找到合适的经理人为你解决经营问题,要想留住经理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占股,这时,你可以把你的股份拿出一些来分配给他。 6、马化腾的聪明之处: 参考一篇报道: 能占多少股份--要看有多少能力 迄今为止,在中国互联网企业当中,腾讯的创业团队可以说保留得是最完整的———包括首席技术官张志东、首席信息官许晨烨、首席行政官陈一丹等依然是公司高层。 “除了我们这几个创业者都是同学外,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股本结构比较合理。”直到现在,马化腾还是认为,这是腾讯之所以成功的最得意之笔。

(完整word版)合伙创业中股权分配规则

我们先来看几个失败的案例。 1、“真功夫” 真功夫的纠纷大家应该比较了解,现在对它的生意还不影响,但是很遗憾它还没IPO。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股权问题引发内部纷争。 前期潘宇海作为真功夫的创始人,解决了中式快餐没办法标准化的难题,使得真功夫得以开始迅速扩张。 但到了后期,负责门店扩张的蔡达标作用更大,双方因此产生了很多纷争。蔡达标就把潘玉海赶出核心层。心有不甘的潘宇海搬出旧账,控诉蔡达标侵占,把自己的姐夫送了进去,蔡达标因此被判了14年的有期徒刑。这影响了他们的资本运作计划,在我们看来,是很不应该的。 2、“罗辑思维”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我原来认为,罗振宇应该是大股东或者比较重要、核心的股东。结果前几天看了这个被新炒的旧闻才知道,“罗辑思维”的股权架构是这样的: 如果我是罗振宇,我也会说,哎,很不公平啊,你看这个号也是我做起来的,主要都是依赖我。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股权结构导致他们俩分手。 一、为什么要设计股权架构? 1、明晰合伙人的权、责、利

合伙创业讲究情怀没错,但最终也是要实现实际利益,怎么能够体现你的利益和价值,很重要一点就是股权、股比。后者是你在这个项目中的作用,以及利益的重要体现。 2、有助于创业公司的稳定 也许我们在创业的时候都是同学、兄弟、闺蜜,大家觉得,什么股比不股比的,先不说,先做下去,把事情做成了再说。这种情况必定会出现问题,因为在刚开始关系好的时候,大家都不能好好谈,出现问题肯定更不能好好谈,最终的结果是创业项目受到影响。 3、影响公司的控制权 通过开头的案例可以看出,都是控制权的问题,如果他们的股比能形成一个核心的控制权,争议完全可以避免。 4、方便融资 现在投资人跟你谈投资的时候,会关注你的产品,关注你的情怀,关注你的进展,也一定会关注你的股权架构合不合理,如果是看到比较差的股权架构,他们是肯定不会投资的。 5、进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 相信每个创业者的创业项目都有IPO这个目标,只要IPO,资本市场就一定要求你的股权结构要明晰,合理。 二、设计股权架构有哪些原则呢? 最差的股权架构是均等

关于股权分配中经常遇到的四个问题

关于股权分配问题 股权分配问题对于创业企业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而且,在最开始如果没有处理好,很可能为今后的创业失败埋下隐患。在开始的蜜月期可能不会产生争执,正所谓可以共患难,难以同甘甜。到了一定阶段,出现分歧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可能谁也不服气谁,最终的结果就是分道扬镳,创业失败。基于公司法规定的的股权1/2的决议规则和2/3的特别决议规则,相对理想的股权分配是持1/2以上股权,更理想是2/3以上。本文试图解释实际中有些具体的操作问题。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创始人的股权。 二是员工的股权。 三是众筹的股权。 四是分享三家著名创业公司的股权分配案例。 1. 创始人的股权 1.1确定创始人。创始人是承担了风险的人。判断创始人的简单方法是看,拿不拿工资,如果在最开始,都不能支付工资给你,那你就是创始人。 1.2创始人的身价如何确定。 1.2.1初始(每人均分100份股权)。我们给每个人创始人100份股权。假设加入公司现在有三个合伙人那么一开始他们分别的股权为100/100/100。 1. 2.2召集人(股权增加5%)。召集人可能是CEO、也可能不是CEO,但如果是他召集了大家一起来创业,他就应该多获得5%股权。假设A是召集人。那么,现在的股权结构为105/100/100。

1. 2.3创业点子及执行很重要(股权增加5%)。如果创始人提供了最初的创业点子并执行成功,那么他的股权可以增加5%(如果你之前是105,那增加5%之后就是110.25%)。 1. 2.4迈出第一步最难(股权增加5%-25%)。如果某个创始人提出的概念已经着手实施,比如已经开始申请专利、已经有一个演示原型、已经有一个产品的早期版本,或者其他对吸引投资或贷款有利的事情,那么这个创始人额外可以得到的股权,从5%到25%不等。 1. 2.5 CEO,即总经理应该持股更多(股权增加5%)。CEO作为对公司贡献最大的人理应拥有更大股权。一个好的CEO对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要大于一个好的CTO,所以担任CEO职务的人股权应该多一点点。 1. 2.6全职创业是最最有价值的(股权增加200%)。如果有的创始人全职工作,而有的联合创始人兼职工作,那么全职创始人更有价值。因为全职创始人工作量更大,而且项目失败的情况下冒的风险也更大。 1.2.7信誉是最重要的资产(股权增加50-500%)。如果创始人是第一次创业,而他的合伙人里有人曾经参与过风投投资成功了的项目,那么这个合伙人比创始人更有投资价值。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某些创始人会让投资人觉得非常值得投资,这些超级合伙人基本上消除了“创办阶段”的所有风险,所以最好让他们在这个阶段获得最多的股权。 1. 2.8现金投入参照投资人投资。很可能是某个合伙人投入的资金相对而言多的多。这样的投资应该获较多的股权,因为最早期的投资,风险也往往最大,所以应该获得更多的股权。 1. 2.9最后进行计算。现在,如果最后计算的三个创始人的股份是为200/150/250,那么将他们的股份数相加(即为600份)作为总数,再计算他们每个人的持股比例:33%/25%/42%。 1.3创始人股权的退出机制 作为创业企业,如果创始人离开创业团队就涉及股权的退出机制。如果不设定退出机制,允许中途退出的合伙人带走股权,对退出合伙人的公平,但却是对其它长期参与创业的合伙人最大的不公平,对其它合伙人也没有安全感。

企业股权分配方案

企业股权分配方案 创业企业的股权分配 曾风光无限的“千夜”旅游曾于获得中关村兴业的1000万投资,市场估值达到5000万。创始人冯钰反思千夜倒闭的原因时认为,“其实问题核心还是股份结构不合理”。股权分配问题对于创业企业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而且,在最开始如果没有处理好,很可能为今后的创业失败埋下隐患。有的人认为该平均分配,事实上,最错误的做法是股权五五分,五五分的结果是没有分配决定权。在开始的蜜月期可能不会产生争执,正所谓可以共患难,难以同甘苦。到了一定阶段,出现分歧的时候,如果有没有一个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可能谁也不服气谁,最终的结果就是分道扬镳,创业失败。基于公司法规定的的股权1/2的决议规则和2/3的特别决议规则,相对理想的股权分配是持1/2以上股权,更理想是2/3以上。本文试图解释实际中有些具体的操作问题。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创始人的股权。 二是员工的股权。 三是众筹的股权。 最后分享三家著名创业公司的股权分配案例。 1.创始人的股权 1.1确定创始人。创始人是承担了风险的人。判断创始人的简单方法是看,拿不拿工资,如果在最开始,都不能支付工资给你,那你就是创始人。 1.2创始人的身价如何确定。 1.2.1初始(每人均分100份股权)。我们给每个人创始人100份股权。假设加入公司现在有三个合伙人那么一开始他们分别的股权为100/100/100。 1. 2.2召集人(股权增加5%)。召集人可能是CEO、也可能不是CEO,但如果是他召集了大家一起来创业,他就应该多获得5%股权。假设A是召集人。那么,现在的股权结构为105/100/100。 1. 2.3创业点子及执行很重要(股权增加5%)。如果创始人提供了最初的创业点子并执行成功,那么他的股权可以增加5%(如果你之前是105,那增加5%之后就是110.25%)。 1. 2.4迈出第一步最难(股权增加5%-25%)。如果某个创始人提出的概念已经着手实施,比如已经开始申请专利、已经有一个演示原型、已经有一个产品的早期版本,或者其他对吸引投资或贷款有利的事情,那么这个创始人额外可以得到的股权,从5%到25%不等。

股权划分原则全文没废话建议收藏

股权划分原则,全文没废话,建议收藏 建议先收藏,拿本做笔记学习,全文没有一句废话,这是我股权系列的第一次阐述,大而全,接下来我将会分点阐述。几个合伙人创业,股权应该怎么分,这个话题思路太发散,先引导大家将思维聚焦到以下几个细节问题上,明确股权分配的几个要素。 1.团队建设引导股权分配 2.股权架构设计的核心 3.股权进入机制、退出机制 4.股权框架如何构建以及如何量化 5.如何动态分配股权 6.如何进行分红权的结构设计 7.股东会的投票权如何设计 8.董事会的投票权如何设计 第一部分-团队建设大家一起合伙创业,首先要面对的是创始团队建设,科学的股权架构的建设的价值,体现在我们要充分理解组建这个初创公司的时候,各个角色的诉求。创始人CEO是企业的决策者,一定是企业的灵魂。如果初创企业的领导者更换,那我们会视为企业灵魂更换,初创企业的特点、标签、精神因素将会消失殆尽,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当然这个特点针对的是早期的创业企业,不是成熟的企业或上市企业。联合创始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合伙人,是创始人的左膀右臂。合伙人不仅仅是创始人的跟随者,更是创业公司梦想蓝图的铸造者,考虑联合创始人做股权架构设计,核心中的核心是考量他们的价值输出与诉求点在哪里。早期的核心员工是公司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有很多忠诚性很强的员工,尽管能力一般,但是加入时间很早,态度踏实认真,也是早期创业环境里的贡献输出者,不容忽视。再看资本,人是企业发展中的兵马,资本就是企业发展中的粮草,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发挥着核心命脉的作用。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企业发展状态如何,就会去观察企业账上还有多少钱,融资进行到了那一轮,作为评判一个企业发展的优劣的标准。融资规划与公司发展、人才引进、合伙人引进都是息息相关的。

创业初期股权如何分配

案例:小A在化妆品行业“潜水”多年,对这个行业的门道摸得一清二楚。现在,他准备与四个朋友一起创业,做一个化妆品的电商品牌。这五个创业伙伴里面,小A和两个朋友是全职工作,另外一个朋友打算兼职,过一段时间再全职加入,还有一个朋友只出资金。 小A志向远大,对自己这次创业信心十足。但他现在苦恼的是,公司的股权结构怎么设置? 过来人支招: 股权结构不要平均化 一些初创企业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股权结构平均化,几个哥们儿出来创业,大家一样吧。但是企业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贡献可能不一样,这个时候平均的股权就会带来一些问题。 在美国,几个创始人平分股权,公司也能做起来。但中国正相反,能够做起来的公司,更多还是一股独大。比较成功的模式是这样的,有一个大股东,是决策的中心;另外搭配几个占股10个点或8个点的小股东,有话语权,能跟老板唱唱反调。基于这样的一个模式,既保持有不同的意见,又有人拍板。 我不建议创始团队开始持股的人超过3个。如果一上来5个人都同时拿股份,还平分,在后续过程中,基本上都会出现问题。我们经历过也不少次股东内讧,每次发生这种事儿,最少会有一个人离开。 在刚启动、没有任何投资进来的时候,一般我们希望团队里面大股东能保持不低于60%的股份。 如果想做境内上市,低于50%经不起稀释。在中国境内上市,证监会要求有一个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0%。一个创始团队从开始创立到最后上市,之前要经过两到三轮的融资。可能第一轮稀释15%到20%,第二轮稀释百分之十几,第三轮又稀释百分之十几,公司每轮出让10~20%股份,所有股东同比稀释,基本上到上市的时候就剩不了多少股份了。 股权分配:利益结构要合理 创业期的公司一般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形式可以现金,实物,知识产权等,现金以外出资需评估或者大家协商一下,按价值设定股权比例。

创业公司股权分配方案

股权分配从创立公司开始就必须明确,这涉及到之后公司的运营管理问题,应该先避免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股权是股东基于股东你那个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得经济利益,并参与之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那么对于刚刚创业公司股权分配方案有什么建议呢? 一、创始人的股权 1、确定创始人。创始人是承担了风险的人。判断创始人的简单方法是看,拿不拿工资,如果在最开始,都不能支付工资给你,那你就是创始人。 2、创始人的身价如何确定。 (1)初始(每人均分100份股权)。我们给每个人创始人100份股权。假设加入公司现在有三个合伙人那么一开始他们分别的股权为100/100/100。 (2)召集人(股权增加5%)。召集人可能是CEO、也可能不是CEO,但如果是他召集了大家一起来创业,他就应该多获得5%股权。假设A是召集人。那么,现在的股权结构为105/100/100。 (3)创业点子及执行很重要(股权增加5%)。如果创始人提供了最初的创业点子并执行成功,那么他的股权可以增加5%(如果你之前是 105,那增加5%之后就是110.25%)。 (4)迈出第一步最难(股权增加5%-25%)。如果某个创始人提出的概念已经着手实施,比如已经开始申请专利、已经有一个演示原型、已经有一个产品的早期版本,或者其他对吸引投资或贷款有利的事情,那么这个创始人额外可以得到的股权,从5%到 25%不等。 (5)CEO,即总经理应该持股更多(股权增加5%)。CEO作为对公司贡献最大的人理应拥有更大股权。一个好的CEO对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要大于一个好的CTO,所以担任 CEO职务的人股权应该多一点点。 (6)全职创业是最最有价值的(股权增加200%)。如果有的创始人全职工作,而有的联合创始人兼职工作,那么全职创始人更有价值。因为全职创始人工作量更大,而且项目失败的情况下冒的风险也更大。 (7)信誉是最重要的资产(股权增加50-500%)。如果创始人是第一次创业,而他的合伙人里有人曾经参与过风投投资成功了的项目,那么这个合伙人

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和投资制度

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和投资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和投资管理,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保障股权投资资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创业公司对能单独控制、与其他合营方共同控制或能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创业公司股权分配与投资应遵循的原则: (一)股权分配应遵循的原则 1. 股权配置采取有利于团结大多数股东、群策群力办事业, 2. 股权分配充分利用创业公司的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 3. 股东甲拥有创业公司股权分配的绝对控制权。 (二) 创业公司股权投资应遵循的原则: 1.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规定; 2. 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主要投资与公司主业相关产业; 3. 投资有稳定的回报。 4. 股东甲有对股权投资的绝对控制权。 第二章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制度 第一条原始股东期权前提条件之规定: (一)股权实行×年的期权制度(从××××年××月到××××年××月),在创业公司任职需三年以上。

(二) 原始股东候选人(甲,乙,丙,丁)必须其在创业公司任职经理职位 以上的人员才有拥有配股的权利,法人代表(股东甲)可以拿到控制 创业公司的股份。 第二条期权分配方式如下: (一)原始股东在创业公司的期权分配方式: 1. 股东甲占有80%的股份,绝对控股。 2. 其他所有符合条件的原始股东,拥有20%的股份,具体其各自拥有其 20%股份中的多少,根据其×年内为公司所做出的结果和投资比列分配。分配时间为××××年。 (二) 创业公司三年期权成熟30%,四年成熟50%,五年成熟70%,六 年成熟100%。 第三条股权回购机制: (一)股东离职时未成熟的股权,创业公司可以全部免费收回股权。(二)股东离职时已经成熟的股权,按照离职时股权的估值的一定溢价收回。 (三)如果拿有期权的股东成员由于严重过错离职,譬如,从事竟业禁止,泄露商业机密,故意损坏公司利益造成严重损坏或损害公司声誉等行为,公司可以无偿回收股权。 (四)从××××年到××××年×年内,股东一切行为匀属于公司行为。 凡是股东正在接手的任何一个项目、产品必须经过股东和或者董事会商量,决定该项目、做或者不做。不得做私人的任何商业行为,×年过后公司

超实用的股权设计方案:创业公司如何分配股份

先从实际问题说起,解答一个谈过多次依然很多人未能搞明白的事情——创业公司如何分配股份。 一些初创团队,尤其是信息相对闭塞并且周围创业人员不多的,观念上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认为出资者就应控股。其实,公司的价值可以粗略分为两类价值的结合:资源、执行。 超实用的股权设计方案:创业公司如何分配股份 资源 资源包含了:创业的点子、申请中或已取得的专利、资金等等。这类投入有个重点:一旦投入,当下直接成为公司的资产。 执行 执行就是公司的团队(创始人、员工、顾问等)接下来时间与精力的投入。这类投入有个特点:它从零开始而持续发生,随时间不短增加价值。 传统行业因为重要的是资产,大部分员工被当成廉价的劳力,“执行”不被重视。可是在科技行业,或任何以“人才”为主要资产的公司中,“执行”的价值常常远超过“资源”。由于特性不同,架构公司股权结构遇到麻烦时,比较好的做法是引入两个角度: 不同股权

把这资料和执行当做两种贡献分开来看:“资源”的投入,换来的是“A类股”,而“执行”的投入,换来的则是“B类股”。 不同时间 厘清贡献产生的时间。例如大部分“资源”的投入,一旦投入后随即转成公司资产,故产生的价值是立即性的;而“执行”的投入,则是随着时间慢慢产生并累积的。 引入这两个角度,会带来莫大好处,并避免许多问题。我们举例如下: 在第一轮出资时,创办人甲虽然实力浅,但是家里有钱,于是投入一千万资金,并担任公司研发工程师,而创办人乙,技术上身经百战,但是家里没钱,于是没有出资,并担任公司CTO。 此例可以如此规划股权结构:我们定义两种类股:代表“资源”的“A类股票”、以及代表“执行”的“B类股票”。我们同时也定义“B类股票”的实现时间为四年,按月实现。 盐科技作者觉得,这个架构让我们得以如此规划: 公司成立之际,甲君的投资,立刻获得10张“A类股票”,而往后四年对公司的付出,按月实现,累积达四年,将获得共10张“B类股票”。四年后,甲君拥有10张A与10张B,一共20张股票。公司成立之际,乙君没有获得“A类股票”,但是往后四年的付出,按月实现,累积达四年,可获得40张“B类股票”。

创业公司股权分配的实操

国内法下创业公司股权分配的七大简明实操建议 创业者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确定公司的股权结构,一是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二是在股东之间平均分配。前者容易触发股东贡献和持股比例不匹配的问题,后者则会削弱核心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影响公司的决策效率。虽然不少创业者已经意识到股权分配的重要性,亦有意借鉴国外发达创业体制下的股权架构思路,无奈某些想法并不为工商登记机关所接受,且创业之初事务芜杂,创业者在有限的精力下,难免有为权宜计草率分股并希冀后续解决的做法,为公司未来发展埋下隐患,这已被多个创业公司失败教训所明证,在此不赘述。本文将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出发,对创业公司股权分配方案的设计和落地给出七大简明法律实操建议。 一、股权分配的三大原则 创业如逆水行舟,只有同行者目的明确、方向一致、公平和激励并存才能成就长远、稳定的关系。股权分配就是这么一个落实到“人”的过程,它的目的不仅要通过“丑话说在前头”来确立规则,还要明确公司基因和价值观、达成股东间的共识。 鉴于创业公司初期股东和管理层通常是重叠的,暂无须考虑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博弈,笔者认为确立股权分配时需要考虑三个因素,分别是:股东于资源层面的贡献、股东于公司治理层面的把控以及公司未来的融资造血空间,当然上述三个因素仍有分解的空间,比如资

源就可以按出资、投入时间细化,出资又可以按照是货币、实物、知识产权等对公司的价值进一步细化。 二、选择实缴注册资本比认缴注册资本好 虽然2014年3月1日施行的新《公司法》采用认缴注册资本制,即除非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外,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必经验资程序,由全体股东承诺认缴即可,认缴期限由股东自行约定,但是,这不意味着股东可以“只认不缴”,也不是说注册资本越高越好。 认缴制下股东的出资义务只是暂缓缴纳,股东仍要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为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若股东为了显示公司实力,不切实际的认缴高额注册资本,那么将面临多重法律风险,例如当债权人向公司索偿时,股东的清偿责任也随之加重,又如公司解散时,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将作为清算财产,另外也需要考虑税务风险。 笔者认为,创业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注册资本,选择实缴并进行验资,使得“公司”这种企业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它的风险隔离效果。 三、股权分配方案要最终落地于工商登记 出资是股权分配的必要依据,却非唯一依据,创业者最终核算的股权分配方案往往与出资比例不一致,有些创业者会采用阴阳协议的方式,一方面签署投资协议固定真实的股权比例,另一方面按照出资比例完成工商登记。 但是,上述方式的法律风险很大,一旦涉诉,不仅创业者的股东

初创企业股权分配与期权激励详解

初创企业股权分配与期权激励详解 作者:刘芳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老板的N种死法,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股权纷争死.不得不说,现在不少初创公司在股权、期权的问题上“不走寻常路”,或不当回事,这样很容易为以后带来问题.作为公司的头等大事——股权如何分配,这个几乎与所有创始人、创业者都紧密相关的问题,不得不说股权设计是战略问题. 如何合理分配股权? 股权一般包括四个内容:提案权、投票权、表决权和分红权.提案权:比如提出开始或者结束某些项目的权利.投票权:投票选举董事、股东大会的权利.表决权:对需要表决的事项,进行表决的权利.分红权:按照自己持股比例对公司收益进行分红的权利. 按股权结构分类有技术、资金、技资组合型,但股东持股比例可与出资比例不一致;分红比例、认缴新增资本比例可与出资比例不一致;表决权可与出资比例不一致. 下面看看股权的关键临界点:67%,股东有完全控制权,50%,绝对控股权,34%,特别决议一票否决权. 我国《公司法》规定:对公司重大的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的股东表决通过之后才能实施.其中"重大事项"包括了:修改章程、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变更公司的形式,这些重大事项.换言之,如果创始人要对这些事情起到绝对的控制,其必须要占到66.7%以上的股权比例,才能保证这一点. 《公司法》同时也规定: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任命董事、监事,减少他们的报酬事项,批准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以及公司会的预算方案,这些事项原则上必须要有股东会半数以上通过才能实行. 另外,《公司法》规定:持有33.3%以上股权比例的股东是有否决权的.换言之,一个股东尽管没有占有绝对控股或者一半以上的股权比例,但只要持有1/3以上的股份,他可以干扰或者阻止某些事项的通过.即,如果这个项目没有通过这位股东的同意,那这个事就不能继续往下进行了. 原则上讲,创始人或者能紧密联系到一起的其他合伙人,所占股份要保持在67%以上,才能保证创始团队对公司起到绝对的控制作用.

著名创业公司的股权分配案例解读

著名创业公司的股权分配案例解读 曾风光无限的“千夜”旅游曾于获得中关村兴业的1000万投资,市场估值达到5000万。创始人冯钰反思千夜倒闭的原因时认为,“其实问题核心还是股份结构不合理”。股权分配问题对于创业企业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而且,在最开始如果没有处理好,很可能为今后的创业失败埋下隐患。有的人认为该平均分配,事实上,最错误的做法是股权五五分,五五分的结果是没有分配决定权。在开始的蜜月期可能不会产生争执,正所谓可以共患难,难以同甘苦。到了一定阶段,出现分歧的时候,如果有没有一个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可能谁也不服气谁,最终的结果就是分道扬镳,创业失败。基于公司法规定的的股权1/2的决议规则和2/3的特别决议规则,相对理想的股权分配是持1/2以上股权,更理想是2/3以上。本文试图解释实际中有些具体的操作问题。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创始人的股权。 二是员工的股权。 三是众筹的股权。 最后分享三家著名创业公司的股权分配案例。 1.创始人的股权 1.1确定创始人。创始人是承担了风险的人。判断创始人的简单方法是看,拿不拿工资,如果在最开始,都不能支付工资给你,那你就是创始人。 1.2创始人的身价如何确定。 1.2.1初始(每人均分100份股权)。我们给每个人创始人100份股权。假设加入公司现在有三个合伙人那么一开始他们分别的股权为100/100/100。 1. 2.2召集人(股权增加5%)。召集人可能是CEO、也可能不是CEO,但如果是他召集了大家一起来创业,他就应该多获得5%股权。假设A是召集人。那么,现在的股权结构为105/100/100。 1. 2.3创业点子及执行很重要(股权增加5%)。如果创始人提供了最初的创业点子并执行成功,那么他的股权可以增加5%(如果你之前是105,那增加5%之后就是110.25%)。 1. 2.4迈出第一步最难(股权增加5%-25%)。如果某个创始人提出的概念已经着手实施,比如已经开始申请专利、已经有一个演示原型、已经有一个产品的早期版本,或者其他对吸引投资或贷款有利的事情,那么这个创始人额外可以得到的股权,从5%到25%不等。

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参考规划

从禾创业股权分配参考规划 一、公司初期股权分配 (一)股权分配对象 1、创始人 创始人是承担了某种风险的人 (1)发起创始人 (2)联合创始人 由互相信任、能力互补的全职出力、各认出资的合伙人组成.共同承担创业风险. 2、投资人 (二)股权架构设置 1、出资比例; 2、能力和经验; 3、其他资源投入. 创始人 50-60% + 联合创始人 20-30% + 期权池 10-20%

一、联合创始人股权分配 联合创始人如何分配股权? 对于希望好好发展的创业企业来说,股权架构是最能体现出企业差异性、理念和价值观的关键问题.事实上,股权问题,比其他问题,更有可能扼杀一家新公司,甚至会在公司设立之前就使其戛然而止.所以,对公司而言,确定股权如何分配,是非常意义的一件事情,首先需要弄明白三个问题: 一、谁应该作为创始人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创始人这个身份很明确,但是实际情况却经常模糊复杂.最简单的方法是:创始人是承担了某种风险的人. 通常而言,公司的发展可以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1.创立.在这个阶段,公司的资金都是创始人投入的,外部没有什 么融资.公司很可能会失败,你投入的钱很可能会损失掉.你也 会因为创业而失去工作,失去工资,最后公司失败了还得再找工作. 2.启动.公司有钱了,可能是投资人投资的,也可能是产生了一些 营收.这些资金让你每个月都能有一点收入.当然,你的工资比 你在大公司里工作要少.在这个阶段,50% 的公司会失败,然后

你需要再找一份工作.这样的情况下,你不仅失去了一份工作, 而且因为你之前的工资低于大公司的正常工资水平,所以你其 实工资上也会有损失. 3.正常运行.你获得了跟求职市场差不多水平的工资.公司应该不 会失败掉,即使失败了,你也只是像正常的“失业”那样,而不 会有更多的损失. 所以,确定谁是创始人的方法是:如果你为一家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很初创,以至于都不能付工资给你,那么你就应该是创始人.如果你从一开始就领工资,那么你就不是创始人. 二、创始人的身价如何确定 创始人的定义是,为公司服务、但公司无力支付工资的人.创始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公司创造收入——或者是投资,或者是营收.所以,创 始人的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 1.他们的贡献. 2.市场的认可. 第1项反映了公平性的原则,第二项则反映了经济因素. 现在,让我们来建立股权分配的公式.当然,这个公式可能不那么正确,但是应该错的不离谱: 初始(每人均分100份股权)

创业公司如何制定员工股份和股权的分配

创业公司如何制定员工股份和股权的分配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关注微信号公众号:企业家经营哲学 即可获取四重大礼 1.商业计划书写作步骤(价值999元) 2.商业计划书写作要领(价值999元) 3.商业计划书模板PPT(价值1999元) 4.总裁营销班课程(价值20000元) 创业公司如何制定员工股份和股权的分配 关于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和股东以及员工股权等有关问题,很多创业的人都需要解决的问题。着名风险投资机构Union Square的合伙人Fred Wilson在网站上发文提出了关于到底该给员工发放多少股份比较合理的计算公式和分析,主要思想是根据公司的估值,设置公司员工分级,根据职位设置不同进行公式化的股份分配。另外,Fred Wilson还提出了其他几种员工配股的方法,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操作意义。 首先,前提说明。 对于你的第一批关键员工,可能是3个,5个,或者10个,你最好不要用到以下公式,因为他们都是在你的事业还没有成型的时候加入你的创业公司。对于给这些关键员工多少股份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科学方法。有一个大概的方法,基于百分比,如1%,2%,5%,10%等。另外,一定要将这批人跟联合创始人区分开,该文不是谈论有关联合创始人股权分配问题的文章。 当你完成组建核心创业团队之后,给后续进来的新员工分发股权就要考虑引入新的计算方法了——普遍做法是基于一定数量价值的股票,那么是多少呢 具体思路: 首先计算出你公司当前的估值(可以是上次融资后的估值,或者是最近其他公司期望收购你的公司的出价,又或者是未来现金流表现在今天的贴现价值等),无论你用哪种方法算,该价格都应该是你愿意将公司出售的一个价格。所以公司估值是第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我们假定其为2500万美元),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就是完全稀释股份(fully diluted shares)的数量,我们假设其就等于1千万已发行股份。 然后将你的新雇员分级。CEO和COO应该排除在外,因为他们这部分的股份奖励一般由董事会决定。一般的做法是分为4个级别:高级管理层(首席财务官,销售副总裁,首席营销官,首席技术官,人力资源副总裁等等),主管级别的管理层(工程师主管,设计主管等等),关键位置上的员工(如工程师,产品经理,营销经理等等),普通位置上的员工(比如接待处等)。 各个级别的乘数一般如下,不是硬性规定,也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高级管理层: 主管级别: 关键员工:

常规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参考 模板样本 方案

1、初始(每人均分100份股权) 我们给每个人创始人100份股权。有些初创企业从一开始就在迅速发展,所有的创始人一开始就加入了公司。加入公司现在有三个合伙人,那么一开始他们分别的股权为100/100/100。 2、召集人(股权增加5%) 如果某些初创企业的联合创始人都是某个合伙人(召集人)牵头召集起来的。尽管这个合伙人可能是CEO、也可能不是CEO,但如果是他召集了大家一起来创业,他就应该多获得5%股权。那么,现在的股权结构为105/100/100。 3、创业点子很重要,但执行更重要(股权增加5%) “点子毫无价值,执行才是根本”这个说法虽然不那么正确,但是跟实际情况也差不多。如果创始人提供了最初的创业点子,那么他的股权可以增加5%(如果你之前是105,那增加5%之后就是110.25%)。注意,如果创业点子最后没有执行下来,或者没有形成有价值的技术专利,或者潜在地发挥作用,那么,实际上你不应该得到这个股权。 4、迈出第一步最难(股权增加5%-25%) 为创业项目开辟一个难以复制的滩头阵地,可以为公司探索出发展的方向、建立市场的信誉,这些都有利于公司争取投资或贷款。如果某个创始人提出的概念已经着手实施,比如已经开始申请专利、已经有一个演示原型、已经有一个产品的早期版本,或者其他对吸引投资或贷款有利的事情,那么这个创始人额外可以得到的股权,从5%到25%不等。这个比例,取决于“创始人的贡献对公司争取投资或贷款有多大的作用”。 5、CEO应该持股更多(股权增加5%) 通常大家都认为,如果股权五五对分,那么实际上公司无人控制。 如果某个创始人不信任CEO,不能接受他持有多数股份,那么这个创始人就不应该和他一起创业。一个好的CEO对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要大于一个好的CTO,所以担任CEO 职务的人股权应该多一点点。虽然这样可能并不公平,因为CTO的工作并不见得比CEO更轻松,但是在对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上,CEO确实更重要。 6、全职创业是最最有价值的(股权增加200%) 如果有的创始人全职工作,而有的联合创始人兼职工作,那么全职创始人更有价值。因为全职创始人工作量更大,而且项目失败的情况下冒的风险也更大。

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参考规划

从禾创业股权分配参考规划一、公司初期股权分配 (一)股权分配对象 1、创始人创始人是承担了某种风险的人(1)发起创始人(2)联合创始人由互相信任、能力互补的全职出力、各认出资的合伙人组成。共同承担创业风险。 2、投资人 (二)股权架构设置1、出资比例;2、能力和经验;3、其他资源投入。创始人 50-60% + 联合创始人 20-30% + 期权池 10-20% 一、联合创始人股权分配联合创始人如何分配股权?对于希望好好发展的创业企业来说,股权架构是最能体现出企业差异性、理念和价值观的关键问题。事实上,股权问题,比其他问题,更有可能扼杀一家新公司,甚至会在公司设立之前就使其戛然而止。所以,对公司而言,确定股权如何分配,是非常意义的一件事情,首先需要弄明白三个问题:一、谁应该作为创始人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创始人这个身份很明确,但是实际情况却经常模糊复杂。最简单的方法是:创始人是承担了某

种风险的人。通常而言,公司的发展可以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1. 创立。在这个阶段,公司的资金都是创始人投入的,外部没有什么融资。公司很可能会失败,你投入的钱很可能会损失掉。你也会因为创业而失去工作,失去工资,最后公司失败了还得再找工作。 2. 启动。公司有钱了,可能是投资人投资的,也可能是产生了一些营收。这些资金让你每个月都能有一点收入。当然,你的工资比你在大公司里工作要少。在这个阶段,50% 的公司会失败, 然后你需要再找一份工作。这样的情况下,你不仅失去了一份工作,而且因为你之前的工资低于大公司的正常工资水平,所以你其实工资上也会有损失。3. 正常运行。你获得了跟求职市场差不多水平的工资。公司应该不会失败掉,即使失败了,你也只是像正常的“失业”那样,而不会有更多的损失。所以,确定谁是创始人的方法是:如果你为一家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很初创,以至于都不能付工资给你,那么你就应该是创始人。如果你从一开始就领工资,那么你就不是创始人。

最新只有这篇文章让我搞懂了创业公司股权分配资料

【导读】:股权分配问题对于创业企业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而且,在最开始如果没有处理好,很可能为今后的创业失败埋下隐患。在开始的蜜月期可能不会产生争执,正所谓可以共患难,难以同甘甜。到了一定阶段,出现分歧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可能谁也不服气谁,最终的结果就是分道扬镳,创业失败。基于公司法规定的的股权1/2的决议规则和2/3的特别决议规则,相对理想的股权分配是持1/2以上股权,更理想是2/3以上。本文试图解释实际中有些具体的操作问题。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创始人的股权。 二是员工的股权。 三是众筹的股权。 四是分享三家著名创业公司的股权分配案例。 1. 创始人的股权 1.1确定创始人。创始人是承担了风险的人。判断创始人的简单方法是看,拿不拿工资,如果在最开始,都不能支付工资给你,那你就是创始人。 1.2创始人的身价如何确定。 1.2.1初始(每人均分100份股权)。我们给每个人创始人100份股权。假设加入公司现在有三个合伙人那么一开始他们分别的股权为100/100/100。 1. 2.2召集人(股权增加5%)。召集人可能是CEO、也可能不是CEO,但如果是他召集了大家一起来创业,他就应该多获得5%股权。假设A是召集人。那么,现在的股权结构为105/100/100。 1. 2.3创业点子及执行很重要(股权增加5%)。如果创始人提供了最初的创业点子并执行成功,那么他的股权可以增加5%(如果你之前是105,那增加5%之后就是110.25%)。

1. 2.4迈出第一步最难(股权增加5%-25%)。如果某个创始人提出的概念已经着手实施,比如已经开始申请专利、已经有一个演示原型、已经有一个产品的早期版本,或者其他对吸引投资或贷款有利的事情,那么这个创始人额外可以得到的股权,从5%到25%不等。 1. 2.5 CEO,即总经理应该持股更多(股权增加5%)。CEO作为对公司贡献最大的人理应拥有更大股权。一个好的CEO对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要大于一个好的CTO,所以担任CEO职务的人股权应该多一点点。 1. 2.6全职创业是最最有价值的(股权增加200%)。如果有的创始人全职工作,而有的联合创始人兼职工作,那么全职创始人更有价值。因为全职创始人工作量更大,而且项目失败的情况下冒的风险也更大。 1.2.7信誉是最重要的资产(股权增加50-500%)。如果创始人是第一次创业,而他的合伙人里有人曾经参与过风投投资成功了的项目,那么这个合伙人比创始人更有投资价值。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某些创始人会让投资人觉得非常值得投资,这些超级合伙人基本上消除了“创办阶段”的所有风险,所以最好让他们在这个阶段获得最多的股权。 1. 2.8现金投入参照投资人投资。很可能是某个合伙人投入的资金相对而言多的多。这样的投资应该获较多的股权,因为最早期的投资,风险也往往最大,所以应该获得更多的股权。 1. 2.9最后进行计算。现在,如果最后计算的三个创始人的股份是为200/150/250,那么将他们的股份数相加(即为600份)作为总数,再计算他们每个人的持股比例: 33%/25%/42%。 1.3创始人股权的退出机制

创业初期公司股权结构的设计

创业初期公司股权结构的设计 股权分配是公司稳定的基石.一般而言,创业初期股权分配比较明确,结构比较单一,几个投资人按照出资多少分得相应的股权。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必然有进有出,必然在分配上会产生种种利益冲突。同时,实际中,存在许多隐名股东干股等特殊股权,这些不确定因素更加剧了公司运作的风险。当公司运作后,各种内部矛盾凸现,在矛盾中股东维护自身利益的依据就是股权比例和股东权利。所以,实践中许多中小投资者忽视股权比例和股东权利的调整,最后在公司内部矛盾中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而这种局面也把公司推向风险损失的边缘。因此,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公司稳定的基石。 一、股权结构不是简单的股权比例许多投资者都知道,股权比例是取得公司管理权的主要因素。如果把股权结构设计理解为简单的股权比例或投资比例,下面的探讨就没有实际意义了。股权结构设计是以股东股权比例为基础,通过对股东权利,股东会及董事会职权与表决程序等进行一系列调整后的股东权利结构体系。 二、股权比例与公司管理公司决策股权是一种基于投资而产生的所有权。公司管理权来源于股权或基于股权的授权。公司决策来源于股权同时又影响

公司管理的方向与规模。有些投资者仅仅是投资而不参与公司管理, 有些投资者同时参与公司管理。而股东只要有投资,就会产生一定的决策权利,差别在于决策参与的程度和影响力.。所以,股东的意见能否形成影响公司管理运作的决策意见是非常重要的,而取得决策权的首要基础是股权比例。取得决策权的股东就是法律上的控股股东。公司法关于控股股东的含义,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三、取得控股股东的简单方式 1、直接实际出资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是最有效的方式。 2、直接实际出资没有达到百分之五十,但股权比例最大,再通过吸收关联公司股东、密切朋友股东、近亲属股东等形式,以联盟形式在公司形成控股局势.。 以上两种方式,均是在同股同表决权基础上进行的简单设计。 四、表决权设计变更的控股股东股东之间没有利害关系,实际出资也未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不能形成股东之间的联盟,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公司进行控股呢?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公司成立之初时,在公司章程的起草方面下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