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模拟试卷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卷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卷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一1.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

1.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是关于社会行动的正式的、实质性的规范系统。它不仅对社会行动过程实施系统化的协调,还强调行动目标的一致性,即把各种相关的社会行动导向统一的目标。这一点除了在社会行动的协调一致方面有所反映外,还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对目标和目标价值的认同方面。这是一种更为内在规范,它不仅要求人们怎能样去做,还规范人们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

2.社会学的范式;

范式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史家库恩使用的。它有多种含义,但库恩的主要旨趣是科学共同体在社会和认识方面的整合。按照库恩所下的定义,凡科学在某一科学领域内所达到的共识及基本观点,便是这门科学发展的范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一定的范式指导下观察对象、搜集并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发展知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范式不只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新知识的指导思想,是一种潜在的知识框架。社会学研究者往往更多地在较低层次的意义上使用范式的概念,用以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套概念工具。这些概念工具反映了社会现象的性质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所以也是一种理论模式;

3.社会化;

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4.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之一,它的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

5.社会问题;

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具体指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需要社会的力量加以干预的社会现象。它的构成要素有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

的注意;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2.单项选择(6分,每题1分)

 1.关于社会学的定义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形成社会学中的( A )

A实证主义路线 B反实证主义路线 C第三大类 D第四大类

2.认为社会学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建国前主要以( D )为代表

A 费孝通 B龙冠海 C吴文藻 D孙本文3.反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 D )

A 迪尔凯姆 斯宾塞 B迪尔凯姆 孔德 C韦伯 孔德 D韦伯

4.属于马克思唯物史观方法论的观点是( C )

A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客观结构的物化现象

B主张借助价值关联,理解人的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在社会认识上要求对社会事实和价值判断、理论和实践作出

分别处理。

C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而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一样,都是纯客观的。

5.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侧重于采取( A )研究社会

A社会调查的方法 B个案法 C社区研究法 D田野工作法

6.社会上中青年与老一代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称为( A )

A代差 B隔阂 C合理行动 D非合理行动3.多项选择

 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 ABCD )

A一定数量的成员;B特定的活动目标;C明确的行动规范;D严谨的权力结构;E一定的技术设施

2.权力的实现途径有( ABC )

A奖赏;B惩罚;C影响;D协调

 3.在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中,三个重要因素是( ACD )A经济;B职业;C声誉;D权力

 4.下列属于社会学关于社会制度的研究内容的是( CD )

A学校的考勤制度;B学校的考试制度;C学校制度;D教育制度

 5.社区的构成要素有( ABCDE )

A一定数量的人群;B一定的地域;C相应的管理机制与生活制度;D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E社区成员对所属社区在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有( ABCDE )

A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一体化;B理性化;C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D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E城市化;F人的现代化

4.简答

 1.简述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中外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为社会学的产生提供了借鉴;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迁;工业革命后果的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解决;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为社会学提供了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社会学产生了。

2.简述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

答: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①能够而且应该建立的社会学,是与其他各门科学一样的客观科学;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专门的,即社会事实是独立于个人及群体之上的,并对个人、群体及其行为具有某种强制性,在这一点上社会学对象与自然科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对象是截然不同的;③用于其他科学的观察和解释事物的方法同样能够用来观察和解释社会学的对象,作为孔德的后继者,迪尔凯姆关注的中心是社会的调适和整合问题。

3.简述社会化的具体表现.

答:社会化的具体表现:第一,从个人角度看,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4.简述社会分化的后果

答:社会分化的后果::其一,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其二,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5.简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答: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条件:殖民地历史;国内由于殖

民地历史而贫穷落后;不利的外部发展环境。

五.论述

 1.举例说明什么是代差.

答:代差:转型社会对社会化的影响在两代之间的代际互动和代际文化传递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代差问题。狭义的代差指父母与子女两代人差别,广义的代差指社会中青年一代与老一代之间的差别。对于代差问题,我们应正确认识:

首先,代差在各个时代、各种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其次,对代差的性质要做具体分析。对代差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具体的代差应区别对待,只要不引起尖锐的社会矛盾,就应在其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2.举例说明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答: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初级群体一般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成员有限;第二,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第三,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第四,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第五,成员难以替代;第六,群体整合程度高;第七,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二1.名词解释

1.初级群体;

是亲密的直接面对面接触和合作的群体。初级群体在形成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思想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社会组织;

是有意识地建立起来指在达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相对于社会群体,它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社会单元。

3.官僚制;

指一类具有专业职能、固定规程和权威分等的理想社会组织,又称官僚组织。

4.社区整合;

指各种功能不同、性质不同的社区构成要素和单位在不同纽带的连接下形成一个整体,各部分在整体中根据社区共同需要发挥自己的功能,从而造就社区整体功能。社区整合的实质:在于异中求同,使不同的要素在某种一致的基础上结合成一个整体。

5.社会控制;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

2.单项选择

 1.社会学的方法由( A )三个层次构成。

A方法论、研究法、技术手段 B指导原则、逻辑基础、研究模式 

C研究模式、操作程序、调查技术 D方法论、研究法、调查技术;

2.社会学范式最早是由( A )提出的。

A库恩 B贝利 C马尔萨斯 D迪尔凯姆

3.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的代表是( B )

A韦伯、斯宾塞、齐美尔 B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C狄尔泰、韦伯、库利

D孔德、斯宾塞、韦伯

 4.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侧重于采取( A )研究社会

A社会调查的方法 B个案法 C社区研究法 D田野工作法

 5.社会控制最早由谁提出的( A )

A美国社会学家罗斯;B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美国数学家维纳;D我国科学家钱学森

 6.家庭成员、邻里、朋友是属于( 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3.多项选择

1.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是( ABCD )

A权威分层、职务分等;B因公设职、专职专人;C任人唯贤、赏罚分明;D照章办事、公平无私;E公文往来、空口无凭

2.社会分化会造成的后果有( ABCD )

A提高社会整体的功效;B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C压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D造成社会冲突,降低社会整合度

3.常用的分层标准有( ABCD )

A收入;B职业;C教育程度;D权力

4.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个人自致条件有( AC )

A家庭出身;B个人成就;C亲属关系;D工作经验

5.文化规范的作用有( AB )

A规范着人的纵向成长过程;B规定着人的横向社会交往;C实现社会进步;D引起各种社会行动之发生矛盾和冲突

6.下列属于软控制的有( BD )

A法律、纪律;B风俗、伦理;C政权、规章;D道德

4.简答

1.说明国外社会学界怎样界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答:第一类,实证主义的界定

侧重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这类观点主要代表是孔德、斯宾塞、E.迪尔凯姆等人。

第二类,反实证主义的界定

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类观点的主要代表是M。韦伯等人。

第三类,其他

至于不属于这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可以看作是第三大类,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2.简述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思想;

答:他主张社会学的基本研究单位是人的社会行动,通过把握人的行动动机“理解”社会现象的“主观意义”。他使用“理想类型”这一主观思维建构,一方面借助价值联系“理解”行动者的动机,另一方又坚持排除价值干扰考察社会现象的客观可能性,从而做出因果性解释。因此,他

的“理解”既是“理解性的解释”,又是“解释性的理解”,目的在于克服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社会认识上的独断,走的是一条相对主义的折衷道路。

3.简要说明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成员有限;第二,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第三,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第四,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第五,成员难以替代;第六,群体整合程度高;第七,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如分析家庭或朋友之间的一些特点)4.简答社区的基本特征;

答:社区是人类社会生活高度聚集的地域空间,它以聚落为自己的依托或物质载体。社区是有相对完整意义和相对独立意义的社会单位。社区是社会的构成单位,是一个具体的、有限制的地域社会共同体。社区是人们共同经营社会生活的基本社会单位

5.简述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答:政府是国家政治、经济独立的捍卫者、维护者;是现代化的提倡者、计划制定者和组织者;推动并控制社会现代化过程;直接参与了经济活动

5.论述

1.举例说明非合理的行动。

答:在非合理行动中,行动者不是根据手段的效用性和有效性来确定其目的,因而行动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同外在客观条件的性质或规律不一有逻辑的一致性,行动的规范也不必建立在行动者的工具计算或技术合理的基础上。相反,行动者的目的是根据某种内在的或理想的东西(意愿、信仰)来确定的,为达此目的行动者并不考虑手段与条件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逻辑一致性),而直接把某种规范(价值标准、道德原则)视为行动的逻辑。因此,非合理的行动也可说是由目的和规范所支配的行动:在这种行动中,,行动的条件如何,对行动者来说无关紧要,因为行动者为了遵从某种规范而可以“无条件地”诉诸行动;行动者的手段是不是合理(可用有效)也无所谓,因为行动者为了

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惜采用任何手段。于是,目的和规范就成了决定行动的性质的因素。非合理的行动有时又被称为价值合理的行动或规范行动,因为从特定目的或特定价值的角度看,这种行动是合理的,。这里所说的价值合理是在合理一词的广义上说的,而从严格或本来的合理一词来说,价值合理或合乎规范的行动仍有可能是非合理的行动。

非合理的行动大致有以下情形:

第一类,行动者由于自由信仰某种伦理的、审美的、宗教的或政治的价值而采取的行动。宗教行动(如祈祷、忏悔以及其它一些仪式性、象征性的活动)大都属于这类行动。在这类行动中,行动者不是基于理性的考虑和实际知识,而基于超验的幻想和精神的需要才信仰某种东西,并为了这种信仰而进行某种活动。

第二类,由行动者的某种情感或情绪状态所致的行动。如单相思、母亲因为生气而严厉地教训孩子等,在这类行动中,行动者因为无法理智地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或情绪而做出了不利于、甚至有害于目的的实现的举动,这类行动也可以说是不顾后果的行动。

第三类,与种传统或习惯有关的行动,。如人们在清明节为已故的亲友扫墓,以及中国人吃中餐,西方人吃西餐等都属于这类行动。这类行动是由来已久的和根深蒂固的,其意义对于行动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在行动过程中行动者不必进行当下的计算和筹划,而只需要因袭例行的的或现存的方式就行了。非合理的行动的普遍存在清楚地表明,人的行动并非全是理性或合理的行动,非合理的行动同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成分。。实际上,传统社会中非理性的行动是人的行动的主导形式;而即使是在现代非合理的行动仍然不失为人类的一种重要形式。

2.论述为什么要在我国实行机会均等。

(1)我国现阶段的平等原则:机会平等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导性的原则只能是机会均等原

则,也只能依靠机会均等来考察社会平等问题。因为平等原则的

选择除了受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制约外,不必须兼顾社会整合与

发展的关系,即必须考虑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只侧重一面,

不利于社会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水平及转型期的背景下,只

有机会平等能够最有效的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实现高效率。

(2)如何实施机会平等原则

应把握如下要点:

1、严格界定实施领域

2、摒弃先赋性条件

3、根据各个活动领域的特点制定具体规则

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限制实现机会均等原则带来的社会后果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三1.名词解释

1.社区;

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会现代化;

指运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条件的过程。

3.制度化;

社会制度是关于社会行动的正式的、实质性的规范系统。它不仅对社会行动过程实施系统化的协调,还强调行动目标的一致性,即把各种相关的社会行动导向统一的目标。这一点除了在社会行动的协调一致方面有所反映外,还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对目标和目标价值的认同方面。这是一种更为内在规范,它不仅要求人们怎能样去做,还规范人们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

4.社会学的范式;

范式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史家库恩使用的。它有多种含义,但库恩的主要旨趣是科学共同体在社会和认识方面的整合。按照库恩所下的定义,凡科学在某一科学领域内所达到的共识及基本观点,便是这门科学发展的范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一定的范式指导下观察对象、搜集并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发展知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范式不只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新知识的指导思想,是一种潜在的知识框架。社会学研究者往往更多地在较低层次的意义上使用范式的概念,用以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套概念工具。这些概念工具反映了社会现象的性质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所以也是一种理论模式;

5.官僚制;

指一类具有专业职能、固定规程和权威分等的理想社会组织,又称官僚组织。

2.单项选择

1.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的代表是( B )

 A韦伯、斯宾塞、齐美尔 B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C狄尔泰、韦伯、库利

D孔德、斯宾塞、韦伯

2.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方法论的观点是( C )

A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客观结构的物化现象

B主张借助价值关联,理解人的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在社会认识上要求对社会事实和价值判断、理论和实践作出分别处理。

C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而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一样,都是纯客观的。

3.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侧重于采取( A )研究社会

 A社会调查的方法 B个案法 C社区研究法 D田野工作法

4.反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D )

A 迪尔凯姆 斯宾塞 B迪尔凯姆 孔德 C韦伯 孔德 D韦伯

5.家庭成员、邻里、朋友是属于( 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

6.人们有意识地建立起来旨在达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称为( A )

A社会组织 B社会群体 C社会行动 D社会制度3.多项选择

1.社会组织的结构功能元素有( AB )

A职位;B部门;C权威;D组织规范

2.社会分化会造成的后果有( ABCD )

A提高社会整体的功效;B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C压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D造成社会冲突,降低社会整合度

3.中国城市社区的特点是( ABC )

A城市是政治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B城市是人口和社会活动高度聚集的场所;C社会组织复杂;D社区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E社区文化有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

4.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有( ABCD )

A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B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C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D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5.下列属于硬控制的有( AB )

A法律、纪律;B风俗、伦理;C政权、规章;D道德

6.对中国社会运行与发展影响较大的人口结构问题有( AB )

A人口老化;B出生性别比失调;C育龄妇女较多;D虐待女童4.简答

1.简述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

答:结构功能主义的一个基本假设认为,社会是由诸多相互依存的单元组成的统一系统,其内部存在着结构上的分工,每个单元都各自发挥着特定的功能,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维系着社会作为一个整合系统而存在。倘若一个部分发生变化,势必影响到其它部分乃至整体发生变化。系统一般保持均衡状态,当受到外部或内部因素刺激时,原有的均衡被打破,系统内部开始进行调整,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出现结构分化,继而吸收或同化干扰、而后建立新的均衡。

2.简述实证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观点;

答:(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样,都是纯客观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规律,虽然各个社会的性质和类型不同,但相同的原因必然产生相同的结果,这是必然的、无差别的。

(2)社会现象是可以被感知的,经验是科学知识的唯一来源,只有被经验证明了的知识才是科学,否则就是乌托邦或形而上学。

(3)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它的任务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科学只回答真与假的总是不能回答善与恶、美与丑的问题,因此事实和价值的区分是社会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简述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答:社会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

(1)概念系统(2)组织系统

(3)规范系统(4)设备系统

4.制度控制手段有哪些;

答:制度控制的主要手段:政权;法律;

5.简述发展中国家迟发展效果的表现

答:发展中国家迟发展效果的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的赶超型的现代化;异质文化和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5.论述

1.试论述初级群体的正负功能

答:合理社会流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协调作用表现在下述方面:

其一,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的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互。

其二,合理的社会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的程度。

其三,合理的社会流动能有效的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性。

2.说明社会化的意义

答:初级群体的正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第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第三,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在特定条件下,初级群体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和排他性而在社会生活中发生负面影响,即产生“负功能”。首先,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其次,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四1.名词解释

1.官僚制;

指一类具有专业职能、固定规程和权威分等的理想社会组织,又称官僚组织。

2.社区行动;

马克思在不同情形下用生产、劳动和实践表示社会行动这一概念,具体如下:

A.社会行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或人的存在方式。

B.社会行动是人的社会关系或社会本性的基础。

C.应从社会行动本身出发来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3.社会流动;

所谓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从个人角度看,个人所占据的多重社会地位组成个人的社会地位结构,因此广义的社会流动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社会流动尽管是个人行为,但它不仅对个人具有意义,而且对整个社会结构也会产生影响。

4.社会问题;

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具体指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需要社会的力量加以干预的社会现象。它的构成要素有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5.城市化

指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农村中城市特质的增加。

2.单项选择

1.关于社会学的定义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形成社会学中的( A )

 A实证主义路线 B反实证主义路线 C第三大类 D第四大类

2.在中国认为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建国前主要以( D )为代表

A 费孝通 B龙冠海 C吴文藻 D孙本文

3.社会学范式最早是由( B )提出的。

 A库恩 B贝利 C马尔萨斯 D迪尔凯姆

4.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的代表是( B )

 A韦伯、斯宾塞、齐美尔 B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C狄尔泰、韦伯、库利

D孔德、斯宾塞、韦伯

5.家庭成员、邻里、朋友是属于( 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

6.人们有意识地建立起来旨在达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称为( 

A )

A社会组织 B社会群体 C社会行动 D社会制度

3.多项选择

1.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个人先赋条件有( AC )

A家庭出身;B个人成就;C亲属关系;D工作经验

2.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是( ABCD )

A社会生产力;B环境;C社会制度与社会价值观念;D人口

3.中国农村社区的特点是( DE )

A城市是政治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B城市是人口和社会活动高度聚集的场所;C社会组织复杂;D社区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E社区文化有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

4.中国社会运行与发展影响较大的人口结构问题有( AB )A人口老化;B出生性别比失调;C育龄妇女较多;D虐待女童5.社会组织的特征有( ABCD )

A具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B内部有周密的劳动分工和权力分配; C存在一个或数个权力中心; D组织成员经常变更;

6.下列属于社会组织的有:( CD )

A家庭;B民族;C企业;D军队 

4.简答

1.简述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

答:他认为社会是由相互间具有多重联系的单独个体的人所构成的复杂网络,这些个体的人处在经常的互相作用中。在他看来,“社会”无非是由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的人群的名称,因此,人们的互相作用及其形式则是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简述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观点;

答:①强调在自然客体和社会现象之间做出区分,突出社会现象

的特殊性、不可重复性,要求社会学使用与自己研究对象的特点相适应的方法,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绝对化;②突出社会行动主体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客观结构的物化现象;

③主张借助价值关联,理解人的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在社会认识上要求对社会事实和价值判断、理论和实践作出分别处理,因而具有相对主义倾向。

3.简述实证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观点;

答:(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样,都是纯客观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规律,虽然各个社会的性质和类型不同,但相同的原因必然产生相同的结果,这是必然的、无差别的。

(2)社会现象是可以被感知的,经验是科学知识的唯一来源,只有被经验证明了的知识才是科学,否则就是乌托邦或形而上学。

(3)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它的任务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科学只回答真与假的总是不能回答善与恶、美与丑的问题,因此事实和价值的区分是社会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4.简要说明社会组织的原则;

答:可归为四个方面:参与原则;认同原则;合理原则;协调原则5.简述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答:社会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

(1)概念系统(2)组织系统

(3)规范系统(4)设备系统

5.论述

1.论述为什么社会需要合理的社会流动;

答:合理社会流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协调作用表现在下述方面:其一,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的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互。

其二,合理的社会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的程度。

其三,合理的社会流动能有效的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性。

2.试论述初级群体的正负功能

答:初级群体的正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第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第三,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在特定条件下,初级群体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和排他

性而在社会生活中发生负面影响,即产生“负功能”。首先,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其次,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卷五1.名词解释

1.社会学的范式;

范式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史家库恩使用的。它有多种含义,但库恩的主要旨趣是科学共同体在社会和认识方面的整合。按照库恩所下的定义,凡科学在某一科学领域内所达到的共识及基本观点,便是这门科学发展的范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一定的范式指导下观察对象、搜集并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发展知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范式不只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新知识的指导思想,是一种潜在的知识框架。社会学研究者往往更多地在较低层次的意义上使用范式的概念,用以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套概念工具。这些概念工具反映了社会现象的性质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所以也是一种理论模式;

2.社会学的方法论;

社会学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指导原则、逻辑基础的研究模式、操作程序、调查技术和手段等的总称,由方法论、研究法和技术手段三个层次构成

3.官僚制;

指一类具有专业职能、固定规程和权威分等的理想社会组织,又称官僚组织。

4.权威;

指制度化了的合法权力。是通过命令来组合各个行动者的行动,而这些命令的有效性又归结为各行动者对这些命令合法性的认可。在社会组织中权威的作用表现在三方面:决策;协调;监控

5.社会化;

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2.单项选择

1.反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D )

A 迪尔凯姆 斯宾塞 B迪尔凯姆 孔德 C韦伯 孔德 D韦伯

2.关于社会学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孔德认为社会学是一切现有知识的综合。

B 孔德认为社会学是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都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一个方面,它与其他社会科学处于平等地位。

C台湾学者把全部社会科学大致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3.社会学的方法由( A )三个层次构成。

 A方法论、研究法、技术手段 B指导原则、逻辑基础、研究模式 

C研究模式、操作程序、调查技术 D方法论、研究法、调查技术4.社会学范式最早是由( A )使用的。

 A库恩 B贝利 C马尔萨斯 D迪尔凯姆

5.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的代表是( B )

 A韦伯、斯宾塞、齐美尔 B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C狄尔泰、韦伯、库利

D孔德、斯宾塞、韦伯

6.属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方法论的观点是( C )

A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客观结构的物化现象

B主张借助价值关联,理解人的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在社会认识上要求对社会事实和价值判断、理论和实践作出分别处理。C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而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一样,都是纯客观的。

3.多项选择

1.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是( ABCDE )

A权威分层、职务分等;B因公设职、专职专人;C任人唯贤、赏罚分明;D照章办事、公平无私;E公文往来、空口无凭

2.社会分化会造成的后果有( ABCD )

A提高社会整体的功效;B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C压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D造成社会冲突,降低社会整合度

3.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中,三个重要因素是( ACD )A经济;B职业;C声誉;D权力

4.影响人们地获得社会地位的社会条件有( ABCD )

A就业制度;B就业机会;C文化价值观念;D经济收入

5.下列属于社会学关于社会制度的研究内容的是( CD )A学校的考勤制度;B学校的考试制度;C学校制度;D教育制度6.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 ABCD )

A概念系统;B规范系统;C组织系统;D设备系统

4.简答

1、简述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观点

答:①强调在自然客体和社会现象之间做出区分,突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不可重复性,要求社会学使用与自己研究对象的特点相适应的方法,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绝对化;②突出社会行动主体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客观结构的物化现象;③主张借助价值关联,理解人的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在社会认识上要求对社会事实和价值判断、理论和实践作出分别处理,因而具有相对主义倾向。

2、马克思关于社会行动观点

答:社会行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或人的存在方式。社会行动是人的社会关系或社会本性的基础。

应从社会行动本身出发来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3.简要说明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有明确的成员关系;第二,有待续的相互交往;第三,有一致的群体意识规范;第四,有一定的分式协作;第五,有一致的行动能力。

4.简答社区的基本特征

答:社区是人类社会生活高度聚集的地域空间,它以聚 落为自己的依托或物质载体。社区是有相对完整意义和相对独立意义的社会单位。社区是社会的构成单位,是一个具体的、有限制的地域社会共同体。社区是人们共同经营社会生活的基本社会单位

5.制度控制手段有哪些

答:制度控制的手段:政权和法律

五.论述

1.举例说明合理的行动。

答:合理的行动是一种由行动的条件和手段支配的行动。在这种行动中行动者并不是毫无目的,相反,行动明确地和直接地把物质利益(金钱、权力)视为目的;但行动者关心的是手段与目的间的关系,确切地说关心的是为实现其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及其效用。在这种行动中,行动者基于对外在的、客观的条件的(包括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适应,不受任何内在、规范因素(价值标准、道德原则)的制约,而根据手段的合理性(技术性、工具性)尽可能有效地行动。如此说来,在合理的行动中:目的的实现取决于于手段的效用,或者说目的反而是由手段决定的;规范的因素成了不相干的东西,因为手段的效用性成了对与错、善与恶的“规范”;而条件和手段则成为行动的决定性因素——它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60分没问题)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2018.10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顼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中,科学的最高层次是 A.天文学B.数学C.物理学D.社会学 2.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 A.20年代 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 3.交换理论的建立者是 A.霍曼斯B.科塞C.达伦多夫D.帕森斯 4.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来自于 A.奥地利B.英国C.德国D.法国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是 A.谭嗣同B.康有为C.严复D.章太炎 6.在费孝通提出的“五脏六腑”说中,属于“五脏”的是

A.学术会议B.学会组织 C.社会学课程D.研究方法 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被称为 A.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8.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被称为 A.访谈法B.观察法C.个案研究D.典型调查 9.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A.实地研究 B.问卷调查C.实验方法D.统计调查 10.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称为 A.人口结构 B.社区结构 C.环境结构 D.社会结构 11.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 A.文化采借B.文化互斥C.文化冲突 D.文化排斥 12.重新社会化也称为 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 C.二级社会化D.文化反哺 13.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A.知识积累B.社会实践C.观察学习D.角色扮演 14.某公司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合作,属于 A.契约式合作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自发性合作D.指导性合作 15.在霍尔提出的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中,距离最长的是 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 16.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利己形态和利他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7.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作者: ————————————————————————————————日期: ?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1.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韦伯) 2.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哪个国家?(法国) 3.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解释性功能所要回答的问题是?(社会“为什么”) 4.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间是?(1982年)5.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为?(冲突) 6.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称为?(正向社会化) 7.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8.随着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什么关 系?(地缘关系) 9.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实证性特征) 10.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文化交流) 11.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文化模式) 12.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前提是?(合作) 1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基本社会化) 14.最早提出“角色”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G·H·米德) 15.把榜样的行为当作教训是?(反模仿) 16.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 17.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是?(0—20人) 18.组织和初级群体相区别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19.被视为克服“市场失灵”最有效机制的社会组织是什么?(政府) 20.进化论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伦斯基) 21.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 (形式主义) 22.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有不同的回答。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什么?(社会事实) 23.“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专业与技术人员) 24.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斯宾塞) 25.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最根本的区别?(非营利性)

国开《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题库汇总

答案+我名字 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其中包括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秩序等功能。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艾兹奥尼将社会组织分成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性组织等三类。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业缘群体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形式之一。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互动,这种交往是暂时性的。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不是一种社会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社会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多样性 B. 综合性 C. 复杂性 D. 变动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越轨行为的特征,越轨行为分为正向越轨和负向越轨行为。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是() A. 失理论 B. 手段-目标论 C. 亚文化群体论 D. 标签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9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是()。 A. 社会分化 B. 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 C. 垂直分化 D. 水平分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0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A. 特殊社会化 B. 重新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1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家长制会极促进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主不应把人看作被动的,而应该努力启发人的积极性。 选择一项: 对 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简述题 1.中国传统文化具备哪些主要的特点 答: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如下特点: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3、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族集体主义文化4、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2.举例说明如何表现社会角色 答:社会角色的表现:人们在确定了所要担当的角色,直接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这个角色表现出来。(1)布景与道具(2)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3)台前、台后的表现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3.举例说明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答: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角色扮演不仅表现在上述静态上的几个方面,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4.家庭有哪些功能 答:农村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其功能是多方面的:(1)经济功能,包括组织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功能(2)人口再生产功能(3)婚姻生活功能(4)感情交流功能(5)抚养与赡养的功能。 5.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 答:“非政府组织”,又常直接被称之为NGO或“第三部门”,有时候也用NPO,在管理上我国称之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在我国比较典型的有希望工程、残疾人基金会、各类帮困基金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等。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治性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6.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 答:家长制管理方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第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第三,任人唯亲,因人设位。第四,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第五,终身制。 7.什么是城市社区它有哪些特点 答:所谓城市社区是指大量异质居民民住、规模大且人口密度高、以非农职业为主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居民从事职业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比较发展,各种设施齐全;第二、人口素质较高,具有高流动性和异质性;第三、社会关系以业缘关系为主,出现匿名性、非个性化、宽容等特点;第四、社会组织机构齐全,类型结构复杂化,组织功能专业化,组织体制科层化。第五、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多元性倾向。 8.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社会学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 1.建立在个人的顺从动机基础之上,即让人出自内心地感到这样做是对的。奖励、赞扬、记功、晋升等,这属于()控制的措施。 A.消极控制 B.个人控制 C.积极控制 D.内在控制 2.我国的社区研究是从以()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A.费孝通 B.吴文藻 C.严复 D.康有为 3.“现代化”是()以后才在西方社会科学中逐渐流行的一个新术语。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要求个体放弃原来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接受一套对他本人完全是新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属于()。 A.基本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反社会化 5.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称为()。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6.所有社会制度中最普遍、最悠久的制度是()。 A.军事制度 B.家庭制度 C.福利制度 D.政治制度 7.在关于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中,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的观点属于()。 A.生物学解释 B.心理学解释 C.社会学解释 D.文化学解释 8.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9.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0.美国的社会学家默顿在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失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手段——目标论” B.“差异交往”说 C.亚文化群理论 D.标签论 11.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控制形式是()。 A.内在控制 B.外部控制 C.内化控制 D.他人控制 12.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属于社会制度的()。 A.概念系统 B.规则系统 C.组织系统 D.设备系统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社会学概论复习总结题.doc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单选题] 1?孙本文概括的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种种观点,()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A.总和说 B.综合说 C.普遍说 D.平等说 [答案]:B 2.就不同民族文化而言,文化可以区分为()o A.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B.主文化与亚文化 C.主文化与反文化 D.评比新文化与非评比新文化 [答案]:D 3?从年龄构成看,在人口总体屮,60以上人口占到10%及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到()及以上。 A.6% B.7% C.8% D.9% [答案]:B 4.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木我、自我和()o A.主我 B.镜中我 C.超我 D.客我 [答案]:C 5?按照群体成员的身份归属以及心理认同,可以将群体区分为()o A.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与外群体 D.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答案]:C 6?常常被应用与对小群体及行为研究的是()o A.参与观察法 B.实验法

C.田野调查法 D.历史比较法 [答案]:A 7?—名学生,按照角色要求应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但可能又因为不想让别的同学难堪而不积极表现,这种现象屈于O o A.角色冲突 B.角色距离 C.角色不清 D.角色屮断 [答案]:A &社区研究可溯源至德国社会学家(),他第一次对社区做了较为系统的描述。 A.滕尼斯 B.帕克 C.伯吉斯 D.沃思 [答案]:A 9?精英循环理论是社会学家()创立的。 A.韦伯 B.马克思 C.帕累托 D.帕森斯 [答案]:C 10.以下不属于科层制的管理方式特征的是()。 A.明确的分工 B.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C.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 D.量才用人 [答案]:B 11?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个人生物基础和外界社会环境。下列不属于个人生物基础的是()。 A.语言能力 B.思维能力 C.较长的依赖牛活期 D.大众传播媒介 [答案]:D 12?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社会互动可分为()。 A?二人互动、三人互动和多人互动

全国2020年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供参考)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注:题干后标注的页码为《社会学概论》官方指定教材2012年版的页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C)。【P40】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A)。【P42】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D)。【P44】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B)。【P46】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A)。【P48】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D)。【P50】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P58】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D)。【P64】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C)。【P71】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A)。【P76】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C)。【P79】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A)。【P89】

全国2016年10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6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 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 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 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C ) A.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法C.阶级斗争理论D.政治经济学 2. 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A) A.法兰克福学派 B .芝加哥学派 C .哥伦比亚学派D.功能学派 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 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A.预测性功能 B .规范性功能C.解释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A.文案法B.普遍调查 C .实地实验 D .问卷调查 5. 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D) 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 6. 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A) A.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C.实地研究D.非介入性研究 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 A ) A.实体性社会结构 B .关系性社会结构 C .规范性社会结构D.整体性社会结构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A.人口素质B.人口规模C.人口结构D.人口分布 9. 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C) A.文化冲突 B .文化边际C.文化震惊D.文化排斥 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D ) 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A.反向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 12. 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被称为(A) A.先赋角色 B .开放性角色 C .首要角色D.表现性角色 13.在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被 称为(A ) 14.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象征,被称为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社会学概论复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德编写的社会学著作是() A.《实证哲学教程》 B.《实证社会学教程》 C.《实证科学教程》 D.《实证社会学科学教程》 2、劳动可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其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 A.有否劳动报酬 B.劳动的二重性 C.劳动对象 D.消耗脑力还是体力 3、开创了以小城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的是() A.英国林德夫妇 B.美国林德夫妇 C.美国学者伯吉斯 D.中国学者费孝通 4、社会控制最早是由谁在其《社会控制》(1901)一书中所提出并加以阐述的?() A.美国谢尔顿 B.美国罗斯 C.意大利隆布罗索 D.美国默顿 5、作为社会和国家的缩影,以及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是()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6、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 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B. 社会变革的需要 C. 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 研究者的兴趣 7、社区与一定社会群体或组织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社区() A. 以一定行为模式为基础 B. 以特定人群为基础 C. 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 D. 以特定的文化为基础 8、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 社会物资需要和利益冲突 C.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9、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和社会生活的开拓者是() A. 集体 B. 群众 C. 人 D. 组织 10、因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社会进程中发生了障碍或社会结构与社会环境失调,造成了影响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正常生活的问题指的是() A. 经济问题 B. 政治问题 C. 环境问题 D. 社会问题 11、在冲突理论中,刘易斯*科塞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A. 阶级斗争理论 B. 辩证冲突论 C. 功能冲突论 D. 结构冲突论

华中师大《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库及答案 (加粗红色字体为2013下新增题目)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 2、社会结构 3、文化 4、个人社会化 5、代沟 6、社会角色 7、社会规范 8、社会群体 9、社会不平等10、社区发展11、社会行为12、集合行为 13、拟剧论14、社会调查方法15、社会变迁16、社会制度17、越轨18、本原的社会制度19、城市化20、“二元”社会结构 21、文化堕距22、霍桑实验23、再社会化24、镜中我理论 25、社会组织26、参照群体 二、概念辨析 1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2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4阶级与阶层 5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 6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 7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 8竞争与合作 9冲突与顺应

10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11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12外在社会控制与内在社会控制 13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 14主文化与亚文化 15基本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16先赋社会角色与自致社会角色 17、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18、刚性结构与弹性结构 19、渐进的社会变迁与激进的社会变迁 20、规范真空与控制失灵 三、简答 1.文化的内部构造包括哪些内容? 2.文化的一般特性是什么? 3.文化具有哪些社会功能? 4.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5. 社会学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6. 简述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 7.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技术主要有哪些?8.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9. 简述社会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0、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四、论述 1.试阐述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2.试阐述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3.结合我国情况论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 4.试以失范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的社会越轨。 5.试阐述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 2、社会结构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 3、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4、社会化: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代沟:所谓代沟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沟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