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分析

青岛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青岛XXXX有限公司2018年12月30日

目录

1 总则 (1)

1.1编制原则 (1)

1.2编制依据 (1)

1.3 评估小组 (2)

1.4 评估过程 (3)

2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概况 (3)

2.1 基本情况 (3)

2.1.1 公司概况 (3)

2.1.2 主要客户及产品 (4)

2.1.3 主要生产设备 (4)

2.1.4 生产用原辅材料 (5)

2.1.5 企业周边情况 (6)

2.2 工艺流程 (6)

2.3 事故类型识别 (8)

2.4 重大危险源辨识 (9)

2.5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10)

4 事故风险评估 (10)

4.1 风险等级划分 (10)

4.2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11)

4.2.1 风险的定义 (11)

4.2.2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11)

4.2.3 控制措施的状态M (11)

4.2.4 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 (12)

4.2.5 事故的可能后果S (13)

4.2.6 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S=MES (13)

4.3 事故可能性分析 (14)

4.4 事故后果分析 (15)

4.5 风险评价 (16)

5 事故风险防控措施 (17)

6 评估结论 (19)

附件:KMQ地理位置图 (21)

1 总则

1.1编制原则

1)编制的规范性:编制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进行;

2)评估的科学性:评估报告应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估;

3)内容的准确性:风险评估内容应与公司实际结合,内容准确。

4)评估的全面性:风险评估应对公司可能发生的各种可能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型进行全面分析。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主席令第13号公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主席令第69号公布)(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年11月4日,主席令第81号公布)(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主席令第6号公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9年8月27日,主席令第28号公布)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主席令第9号公布)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2008年12月27日,主席令第7号公布)(8)《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3年6月29日,主席令第4号公布) (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4月9日,国务院令第493号公布)(10)《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2009年6月16日,总局令第21号公布)(1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1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6年6月3日,总局令第88号公布)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发办

[2013]101号)

(14)《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号)

(1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2011)

(1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 9009-2015)

(18)《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1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12月7日,国务院令第645号公布)(20)《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21)《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9年12月4日)

(22)《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17年5月1日实施)

(23)《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24)《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鲁安监发[2009]124号)

(25)《青岛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青安监规〔2018〕2号)

(26)《青岛西海岸新区突发事故总体应急预案》(青西新管发〔2017〕22号)

(27)《青岛西海岸新区处置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青西新管发〔2014〕37号)

(28)《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青西新管办字〔2017〕11号)

1.3 评估小组

公司成立风险评估和预案编制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制造部、安全卫生教育部等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风险评估和预案编制小组成员名单,见下表。

风险评估和预案编制小组成员表

1.4 评估过程

(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2)收集分析资料、现场勘察;

(3)组织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

(4)评估汇总交公司主要负责人批准。

2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概况2.1 基本情况

2.1.1 公司概况

企业基本情况见下表。

2.1.2 主要客户及产品

公司主要客户有xxxxxxxxxx等世界知名建机制造企业,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有xxxxxxxxxxxxx等6种金属结构部件。各机型年产总量约为xxxxxxx台套,钢材切割总量约为xxx万吨每年。

2.1.3 主要生产设备

公司主要生产设备,如下表所示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2.1.4 生产用原辅材料

生产用原辅材料,如下表所示。

生产用原辅材料一览表

2.1.5 企业周边情况

公司厂址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街道办事处,东元路以南、大珠山中路以西。企业北邻东元路,隔路为青岛宝利汇工贸有限公司;东侧为大珠山中路,隔路为金鼎机械有限公司;南侧为青岛五顺汽车模具部件公司;西侧为青岛中赢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公司距离西海岸新区第一人民医院6公里,距离西海岸新区第二人民医院5.9公里,距离西海岸新区临港消防中队3.2公里,距离胶南街道派出所2.2公里,距离区政府相关部门5.1公里(便民服务中心)。

2.2 工艺流程

工艺包括:钢板切割、机械加工、焊接、涂装等,拥有激光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开坡口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生产工艺流程图

2.3 事故类型识别

根据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生产用原辅材和工艺流程等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出公司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以下几种:

(1)物体打击:在公司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中(如切割、二次加工、焊接等岗位),多处存在人为抛物、高处坠物等情形,可能导致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2)车辆伤害:公司拥有1.5t电动叉车、3t电动叉车、3t燃油叉车、5t燃油叉车等多个类型的厂内机动车辆用作工件的流转、运输,可能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

(3)机械伤害:公司存在多种类型的机械加工设备(如油压设备、机床设备、切割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4)起重伤害:公司车间内部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工件流转大部分依靠厂房上方安装的起重机(主要为桥式起重机)来实现,可能导致起重伤害事故的发生。

(5)触电:电作为公司绝大部分设备的动力能源,全部的生产岗位都伴有电源线路、电源开关等,可能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6)灼烫:在瓦斯切割、瓦斯开坡口、热整形、焊接等岗位,工作过程中都伴有明火或者熔融金属渣的飞溅,可能导致灼烫事故的发生。

(7)火灾:使用易燃易爆液体、气体的岗位和产生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岗位(切割、开坡口、焊接、涂装线、校形),各类储存可燃气体和液体的瓶或仓库,用电设备、配电室等都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8)高处坠落:使用升降平台或者到梯子等登高装置时,可能导致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9)容器爆炸:公司存在空气储罐、氧气储罐、二氧化碳储罐、氩气储罐、混合气储罐等压力容器,可能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10)其它爆炸:使用或储存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的岗位(切割、校形、喷漆、食堂、油漆稀料库、瓦斯房等)都有可能发生其它爆炸事故。

(11)中毒和窒息:公司压力容器、喷漆室、烘干炉、除尘管道等被识别为有限空间,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中毒和窒息是主要的事故伤害类型之一。

(12)其它伤害:储罐的换热器和储罐在充装时会有大量的低温向周边散发,不小心触及管道时,就可能导致冻伤事故。

2.4 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公司列入在内的风险物质包括柴油、液态天然气(甲烷)、液化石油气(丙烷)、油漆及稀释剂等。上述物质临界贮量及项目实际贮量,如下表所示。

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

根据GB18218-2009规定,长期的或临时的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的单元,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根据上表,公司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5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公司安全管理机构为安全卫生教育部,安全教育课具体负责全公司的安全和教育培训工作,内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4人。公司已创建安全标准化体系,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依据标准化规范进行。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责任书的签订横到边、纵到底。各课室都设有安全生产负责人,实行“一岗双责”,一、二、三课负责人及设备课负责人都参与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持证上岗,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取得了安全管理资格证书,其它从业人员经本单位内部培训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

公司制定了法律法规要求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制定了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逐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公司安全培训包括入厂三级安全培训、日常安全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外来人员培训等,培训学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职业健康管理、特殊作业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检查、应急预案与演练、安全投入等环节均依据安全标准化的要求进行。

4 事故风险评估

4.1 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分析公司事故风险等级,如下表所示。

(2)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五级\蓝色\可接受危险:属于可接受风险,岗位管控。

——四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三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课室、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二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部门、课室、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一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部门、课室、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4.2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4.2.1 风险的定义

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4.2.2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

4.2.3 控制措施的状态M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

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如下表所示。

4.2.4 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如下表所示。

4.2.5 事故的可能后果S

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如下表所示。

4.2.6 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S=MES

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 的级别。风险程度的分级,如下表所示。

风险程度的分级判定准则(R)

4.3 事故可能性分析

4.4 事故后果分析

事故后果分析,见下表。

4.5 风险评价

依据以上分级标准,公司事故风险等级分析,如下表所示。

公司事故风险等级分析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