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6变色龙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6变色龙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6变色龙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6变色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9个生字,理解“绘声绘色”“名副其实”等词语,并恰当运用这几个词语练习说话。

2.通过赏析文中的语言,结合观赏音像资料等,较细致地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及捕食过程。

3.在朗读感悟过程中,增强对动物奥秘的探究欲和保护动物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进入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变色龙外形特点和捕食特点及其变色的特点。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1.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

2.学生课前搜集变色龙资料。

教师:

1.了解变色龙的有关知识。

2.准备多媒体课件。

3.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我们随课本走进了绿色大自然。那儿有会唱歌的纺织娘,有闪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有各式的美丽贝壳,还有涂了油彩般的蝉儿……小动物们那么可爱,大自然那么美丽、神奇!今天,让我们随刘梦熊先生一起远去非洲,去认识另一位大自然的宠儿——变色龙。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美丽描述中,营造出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生又是一个“温故”的过程,并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接下来,我们要透过文字随作者去非洲见见那只变色龙了。但有几个拦路虎我们得先解决掉。一起来看:

(出示课件:绿莹莹指手画脚凶相毕露绘声绘色刹那间名副其实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2.你会读这些词语吗?谁来解决这些拦路虎? 指读(纠错)

强调多音字、以及字形易错的字。(课件中用红色显示的字)

齐读

3.现在我们可以去见变色龙了。

(设计意图:集中扫清阅读障碍,教给学生在语境中确定读音的方法)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后的提示,我们清楚知道刘梦熊先生以叙事的方式向我们记叙了他们发现、端详并放回变色龙的过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哪些段落分别介绍了这三部分内容?

发现(1—8) 端详(9—15) 放回(16)

(2)再浏览9—15自然段,看作者要引领我们从哪些方面去端详变色龙?

(外形、捕食、变色。)

(3)小结过渡:我们对这次观察行动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让我们先随作者找到变色龙。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由整体到局部,层层推进,脉络清晰)

5.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文围绕“变色龙”写了变色龙的什么?(板:外形、捕食、变色)

(2)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注意标有关外形、捕食、变色特点的段落。(设计意图:着力推进默读训练,注意关注学生读书的认真程度,调度学生一段一段地读,把每一方面读明白,这样就初步建立了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3) 你会按课后3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吗?(培养学生分段能力)

(4)再次默读课文,作者笔下的变色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哪些内容使你产生的这种想法?

交流:课文中的变色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哪些内容使你产生的这种想法?概括课文大意。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精读感悟,发现变色龙

1.小声读读1—8自然段,初遇变色龙,它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怪 (板书)

2. 学生边品读边交流。

(设计意图:此处不是课文重点,所以大胆取舍,学习时略处理, 学生点到为止,体会到那种惊异之情即可。突出“震惊了寂静的田野”“怪物”“怪蛇”“冷冰冰”……)

3.过渡:到底它的哪些地方长得特别怪异,让我们如此震惊?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精读感悟,端详变色龙之外形

1.从你的发言中我知道,大家都关注到了第9自然段。那请1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变色龙的哪些地方长得怪呢?

指读交流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头部:头(圆形) 嘴(三角形) 眼(凸起) 凶相毕露

身躯:(长筒状)

背部:(隆起似龟)

腹部 :脚(短) 尾巴(尖细)

变色龙身体的各部分各具特色,与众不同!长得多奇怪啊!那就读一读,读出你的好奇吧!(教师随着学生发言相机指导读书)

2.多奇怪的小生灵啊!找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看课件图片,一起随作者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仔细端详变色龙的样子。

3.自己读读,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

4.自己看着图片,有顺序地说说变色龙的样子。

(设计意图:此处是课文重点,描写有序、特点鲜明,让学生品悟用词的妙处,结合图片领悟表达的有序,感悟变色龙特别的外形特征)

5.小结过渡:刚才我们有序地端详了变色龙怪异的外形。接下来刘先生又要带领我们去观察它的捕食和变色。大家对哪一部分比较感兴趣呢?

(三)端详变色龙之变色

1.让我们一起来见识大家最感兴趣的变色龙之变色!

(喜欢捕食部分就先学习捕食)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所以教学宜顺兴而教,也是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

2.读读相关段落,变色龙的变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感受深刻的词句旁边简单写写感受。

3.交流

(1)变色多:

①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②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③它能变出那么多种颜色,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 “名副其实”!真了不起!自己读读吧!

④它还能变出来别的颜色吗?可能变出什么颜色呢?

⑤它真是太厉害了!让我们来大声夸夸它吧!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了理解读、想象读,传情达意地读等方式,层层递进,读出

层次来,让每次读书都有不同的收获。)

(2)变色快:

还留下什么印象?——快

有谁知道它每变一次颜色到底有多快吗?

——20秒

① 20秒,到底是多长的一段时间呢?以我们非常认真的书写态度来些“变色”二字。——学生写字

②同学们,当你写完变色二字的时候,变色龙已经结束了一次变色!真是太神奇了!快让我们端起书来,郑重地夸赞一下它吧!

(设计意图:抓住时机(此时学生都露出惊讶、赞叹之情),指导学生读出神奇、惊讶、赞叹的语气来。)

④我们文中介绍它3次变色,那总共需要多长时间?

——1分钟!

⑤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表达我们的钦佩与赞叹!

(设计意图:掌握时机,掌握火候,适时补充手中资料,适当拓展,引发想象,深化了教学内容。另外实地让学生用写字来感受变色所用时间,运用体验式理解使形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

(四)端详变色龙之捕食

1.刚才见识了变色龙的变色,最后来观察他的捕食。默读11、12自然段,看,变色龙的捕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把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出来。

2.交流:

(1)捕食快:

①从哪些此句中体会到的? (快速标划:刷、刹那间、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②“刹那间”具体指多长时间呢?

——1/25秒

③运用不同形式再读,体会它的捕食之快!

(设计意图:精读细品,咬文嚼字,从中品出语文味来)

(2)捕食准:

①还留下什么印象?读读相关的句子。

——准。

②为什么这么准呢?

——眼睛可以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③用手来做眼睛,做一做动作,感受一下变色龙如何用眼睛

灵活观察的。

④多神奇啊!让我们大声读出你的惊奇。

⑤这么快,这么准的捕食,着实让人惊叹!!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从中品悟出变色龙捕食之准。)

(五)放回变色龙

谜团一个个被解开了,我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刚才,我们一起端详了它的样子又凶又怪;目睹它捕食又准又快;实验了它的变色又快又多。它的一切都那么神奇特别!你喜欢这条变色龙吗?作者他们也喜欢它,可最后还是把它放回了原始森林。这是为什么呢?

(师生小结:——变色龙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家,放它回家是对它最好的珍爱;——是啊,珍爱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保护大自然,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我们必须做的。)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能像变色龙一样通过变色来保护自己呢?

——拟态(竹节虫、枯叶蝶)、装死(负鼠)、自切(壁虎)等等

(设计意图:意在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将语文和综合课知识有机融合,体现出语文的综合性、整合性,践行大语文观。)

(七)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八)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九)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发现外形特点

端详捕捉食物

放回变色

附6《变色龙》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会写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大声读一读。

豆荚 弥漫

迟钝

连续 准确 依然

窥探 伺机 判断 距离 介绍 香蕉 棕色

椭圆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凶相毕露 指手画脚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3.上面这些词语你不明白的有哪些?请联系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 说一句话。

三、我会思考

初步朗读了课文后,你对变色龙有哪些了解?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拿出来交流,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交流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在精读课文时分三部分进行的: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学生对课文记述顺序更加明确。重点抓住变色龙特点引导理解,教学重点突出。在讲变色龙外形特点、捕捉食物、变色时,让学生从文中去找,圈画找出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感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简单介绍。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较高。为了更直观理解,我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对变色龙通过“变色”来适应环境的方式并不陌生,但为什么变色?变色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吗?等方面却了解不多,同时还有哪些动物是用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学生也知之甚少。

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资料,给学生提供寻找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实评价,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新课程的课堂中,非常重视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独特的思维,包括学生纵向思维的一些发展,都为他们喝彩来激励他们,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不足之处:本篇课文的写法是非常值得借签的,但是没有当堂让学生在读、看、思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模仿动笔写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教学建议:教学时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方法,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渗透一些关于习作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慢慢积累起来,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在习作中才会学以致用,学生才会不知不觉地去运用。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题变色龙青岛版

5.21《变色龙》习题 一、填空题 1、枯叶蝶学名(),枯叶蝶为世界著名()的种类。 2、变色龙的皮肤会随着()、()的的变化和心情而改变。 3、变色龙是( )动物,是非常奇特的动物。 4、变色龙的皮肤会随着()、()的的变化和心情而改变。 5、各种动物都有不同的保护自己的方式,常见的有()、()、()。 6、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 7、()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 8、写出下列适应环境的方法 (1)蝗虫(2)青蛙(3)枯叶蝶(4)变色龙(5)毒箭蛙(6)壁虎(7)斑马(8)尺蠖(9)竹叶虫(10)螳螂(11)蟾蜍(12)海参(13)比目鱼(14)蜂兰(15)蜂兰的花瓣与雌黄峰的外表相似(16)丛林中的蘑菇,有毒的大多数色泽鲜艳,有毒的色泽是一种(17)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的南美鲈鱼形如败叶(18)北极熊全身白色 保护色:() 拟态:() 警戒色:()

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动物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 A.变色龙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 B.鲫鱼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白色 C.眼镜蛇的颈部竖立时,显露出的眼镜状斑纹 D.蟒的体表所具有的暗淡相间的斑纹 2.水母和海鞘有几乎透明的躯体,这种现象属于() A.保护色 B.警戒色C.拟态 D.以上都不是 三:连线题 将下列生物与其适于生活的环境或保护自己的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仙人掌长颈鹿企鹅藏羚羊大鲵香蕉树苹果树 南极高原沙漠草原我国北方水中我国南方四、简答题

1、毒箭蛙是怎样变色保护自己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动物会变色?你观察过他们吗? 3、变色龙是怎样变色保护自己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动物会变色?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1单元:负数的认识 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含义刚好相反的两种数量。如,向左边运动的路程与向右边运动的路程,温度的上升与下降,企业的盈利与亏损,人数的增加与减少……怎样区分两种含义相反的数量?人们往往用正数表示一种数量,用负数表示含义相反的另一种数量。小学生经常会接触到像上述那些具有相反含义的数量,他们能够接受用正、负数区分具有相反含义数量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具备初步认识负数的需要与条件。 本单元只涉及负整数,不给负数下定义,不进行有关负数的计算。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的含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内容的安排如下表: 例1用负数表示低于零度的温度例 2用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 负数的初步含义 例3用负数表示亏损的金额 例4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在数轴上表示并认识负数 从表格里可以看出,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例1和例2,联系低于零度的温度和低于海平面的高度教学负数的知识,包括负数的具体含义,表示负数的符号以及负数的读写方法等内容。学生在这两道例题中,初步接触负数,初步体会负数的含义,了解有关负数的一些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例3和例4,教学负数的一些实际应用,用正数与负数区分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含义的数量。学生在这两道例题中,进一步感受负数的含义。练习一配合四道例题的教学,既有分别与各道例题配套的练习题,也有综合应用四道例题教学内容的练习题。 (一)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初步教学负数的知识 本单元教学负数知识的重点是它的含义,认识负数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例1选择学生经常接触的气温,例2选择具有形象特征的海拔高度为素材,逐步教学负数的知识。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能自主体会负数的含义,初步形成负数的概念。 1. 用负数表示低于零度的温度,引导学生首先感知负数。 例1精心选择我国的三个城市同一天的最低温度,设计了“创设问题情境——讲解负数知识”的教学线索,让学生意义接受负数。教材编写了三个教学环节,先是营造一种需要,使用不同的数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然后讲解负数的知识,包括表示正数与负数的符号,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等;最后通过“练一练”让学生写出一些正数和负数,巩固例1所教学的知识。 教材用图画呈现三个最低气温,营造教学负数的氛围。某一天,南京的最低气温是0度,三亚的最低气温是零上20度,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0度。这是三个很典型的温度,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来,一个刚好0度,一个在零度以上,一个在零度以下,而且三亚和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两个不同意义的20度。怎样用数学方法分别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怎样让人一目了然地区分两个不同的20度,而不致于混淆?这就是首次教学负数的氛围。为了营造这种浓厚氛围,教材问学生“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高效课堂模式】 实验附小备课集团 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树叶中的比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百分数 互联网的普及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2分钟左右) 1.导入: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平面图形。 (出示课题:长方体的正方体的认识)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二、自学例1(15分左右) 1.明确例1中的自学要求提纲。 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自学书本第1~2页例1。 2.自学 导学单 (1)长方体有()面。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面。 (2)长方体的各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3)长方体有()条棱。相对的棱长度( ). (4)长方体有( )个顶点. (5)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量一量你准备的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长?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导学单上) 导学要点:

青岛版六年级的科学上册的期末试题标准答案整理版.doc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答案( 整理版 ) 一 . 科学收获: 45% 1.下列变化中 , 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变化的是( A D F G H ),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B C E)。 1.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A 玻璃杯碎了 B 柴燃烧 C 铁钉生锈 D 水变成水蒸气 2. 像蜡烛熔化这样的变化, 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生活中还有类似 E 汽油燃烧 F 折纸飞机G 水结成冰H 木材做成家具 的变化 , 如:冰雪融化、纸折叠、铁融化。 2. 小时候 , 医生让我们吃的“糖丸”, 主要是预防( C )的发生。 3. 物体的运动通常指这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来说 , 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描 A 狂犬病 B 乙型肝炎 C 脊髓灰质炎 述一个物体运动状从位置、距离、方向、时间、等方面来描述。 3. 正在行驶的汽车内的乘客以( A )为参照物时 , 它是静止的。 4. 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静止或运动状态的属性 , 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所有物体 A 汽车 B 路边的景物 C 马路 都具有惯性。 4. 根据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都随时间( B )移动的现象 , 可以知道地球运5. 我知道昼夜交替变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 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转。动的方向是( A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日食时 , 太阳被遮挡的部分总是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 5. 农历初三、四的傍晚, 月亮总出现在( C ) , 农历十五的傍晚月亮总出现 6. 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例如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里。在( A )。 A 东方 B 中天 C 西天 7. 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地性。植物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6、产生月食的原因是( C ) 而转动 , 这种受光刺激而引起的生长弯曲现象叫向光性。A、月亮被黑云挡住了 B 、月亮被太阳挡住了 C 、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8. 向地性、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四、识图。 10% 9. 仿生产品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结构和特性进行设计的。 1 、写出蘑菇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 、写出显微镜的构造。 10. 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二、真伪科学:15% 1. 细菌对于我们的生活既有有利的方面, 也有不利的方面。(√) 2. 在铁盆的外面涂上油漆可以防止生锈。(√) 3. 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乘客因保持与车一起运动的惯性而产生身体前倾。(√) 4.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 而太阳、月亮等 天体围绕地球运动, 所以就有了白天和黑夜的更替。(×) 5.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五、科学与生活:12% 三、珠海拾贝:18% 我们坐在行驶的车中 , 如果出现紧急刹车, 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向前倾。请写出你

六年级科学《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一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列举出动物适应环境的各种办法,如冬眠、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 2.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与交流,并体验合作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要求学生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表格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难点: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教学过程 (一)放映ppt中变色龙的图片(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研究“变色龙”引出保护色 师:你认识它吗?了解它哪些方面? 生:让学生自己先介绍一下有关变色龙的知识。 (1)变色龙的绝招之一:“一目二视” 师:变色龙为什么有这样的本领?是不是它的眼睛有独特的地方? 请学生自己先来说说。 师:变色龙是爬行动物,是非常奇特的动物。体长约15-25厘米,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身体侧扁,背部有脊椎,头上的枕部有钝三角形突起。变色龙的眼睛的确与众不同,它的眼睛圆鼓鼓的,外面各罩一个圆锥形的鳞盖,上面只留一个小圆孔使瞳孔露在外面。变色龙的眼睛上下左右转动自如,左右可以转动180度,而且左右眼可以各自单独活动,不用象我们一样在观察物体时两眼必须协调一致,它一旦发现昆虫,可用一只眼紧盯着虫子,而另外一只眼睛仍然在不停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这种现象在脊椎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 (2)变色龙的绝招之二:“变色” 师: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它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变色。你知道它是为什么变色?又是怎么变色的吗? 师:变色龙会在不同的环境中改变体色,是动物界中的“伪装高手”。纽约康奈尔大学生物系的安德森教授对变色龙的“变色原理”进行了详细解释:变色龙能够变换体色完全取决于皮肤表层内的三层色素细胞,最深的一层色素细胞控制黑色素;中间层主要调控暗蓝色素;最外层则控制黄色素和红色素。这些色素细胞在神经的刺激下会使色素在各层之间交融变换,使变色龙身体的颜色和环境保持一致,这样它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很难被它的敌人发现。像变色龙一样把体色变成周围环境的颜色,隐蔽自己,防止被敌人发现的这种本领,叫做保护色。 可是它的体色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吗?还有其他的作用吗?下面我们一起 来观看一段视频。 生:通过变换体色来传递情感和信息,和同伴沟通。 (3)变色龙的绝招之三:“舌头” 师:下面我们再来观看一段视频,一起看看它的第三大绝招。 (舌头之快仅仅1/25秒,苍蝇起飞是多少秒)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 一、填空题(22%) 1.分类是辨认植物和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例如: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3.不开花植物中的蕨类、藻类和苔藓类植物,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这和开花植物是一样的。 4.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成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5.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6.从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 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 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7.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8.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9.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的生物圈中所有生物,即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0.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有200万—450万种。其中已发现的植物种类有30多万种。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 二、判断题(20 %) 1、鲸的四肢变成鳍状,是对海洋环境的一种适应。………………………(√) 2、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没有明显不同的形态结构。………………(╳) 3、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也会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 4、人类生活离不开生物多样性,其他生物不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5、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角色。(√) 6、北极狐圆而大的体形有利于保温。-----------------------------------------(√) 7、生物生存权是人类所赋予的权利。------------------------------------------(╳) 8、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9、大自然就是运用“适者生存”的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10、地上长出的蘑菇和小草都属于植物。----------------------------------------(╳) 三、选择题(22 %) 1、对生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小明将蝙蝠、猫、鱼归为一类,而将蝴蝶、河蚌、蚯蚓归为一类,他分类的标准是( B )。 A.生活环境(陆生或水生)B.有无脊椎C.会不会飞 2、中国稀有动物扬子鳄主要分布在以(C)地形为主的地方。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3、下列植物中属于草本植物的是(D)。 A、香樟树 B、银杏树 C、松树 D、水仙 4、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这里指的是生物具有(C)现象。 A、繁殖后代 B、变异 C、遗传 5、基因使子女和父母在体态、相貌、气质、音色等方面( A )。 A、具有相似性 B、关系不大 C、毫无关系 6、对同一物种来说,生活在越热的环境中,它的个体就(B)。 A、不变 B、越小 C、越大 7、为了更好地(B),北极熊的鼻子、耳朵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长得很小。 A、跳跃 B、抵御寒冷 C、游泳 8、长颈鹿的演变是( B )选择的结果。A、人B、大自然C、外星人 9.下列植物中属于不开花植物的是…………………………………(C) A、桑树 B、水葫芦 C、凤尾蕨 10、提出生物进化理论并发表《物种起源》一书的英国科学家是( C ) A、伽利略 B、奥斯特 C、达尔文 11、蚕蛾是昆虫,蚕的幼虫蚕宝宝是( C ) A、爬行动物 B、脊椎动物 C、昆虫 四、填一填(10%) 1.这是一幅表示人与植物关系的网状图,请把它补充完整。(5%)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总体来说,这册教材的课文变动大。原有的课文,把独立阅读课文算在里面,仅有5篇,新入选的文章,把原来人教版的算在里面,达到了12篇。训练要求高。在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表达顺序、掌握叙事性作品文体特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训练要求,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注意把握。第一单元4篇文章,围绕“爱国”这一鲜明的主题。其中2篇是诗歌,一是现代诗歌,一是古诗。还有2篇是中外名人爱国的故事。 “爱国”理应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学生的指南针。学习这些课文,能够点燃他们的爱国激情,在喜与悲的精神碰撞中,产生一种为国奋发向上的责任感。《我们爱你啊,中国》以诗歌特有的语言形式,反复吟咏,赞美祖国幅员的辽阔、山河的壮丽、物产的丰富、历史的悠久、成就的伟大、精神和品格的崇高,表达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建设祖国的坚强决心。教学中要整体把握,以读代讲。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与诗歌内容一致的教学情境。要处理好媒体展示和语言训练、情感熏陶的关系,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在教学中完成课后练习4的相关训练要求,有机地把读和写结合

起来,使课堂教学实在、有效。《郑成功》记叙了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文章属于叙事性作品,条理很清晰。我认为教学可以围绕“郑成功是民族英雄”这一人物的定位来展开,在具体的事件和场景中,不断地提升学生对此的认识。还要在教学中关注正面的细节描写和侧面的巧妙衬托,通过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和老师的点拨,使郑成功这一人物形象鲜明丰满起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描述了四个场景:“被迫离开”、“师友送别”、“忘我创作”“临终请求”。这些场景被肖邦的爱国之情这条主线巧妙地串联起来,自然地展开了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集中地反映了肖邦身处异乡、心系祖国的强烈心声。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人物的语言,要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注意这里的“涕”和“泪”的意思一样,写诗人喜极而泣。 诗的第二联中“喜欲狂”是全诗的关键,它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妻子”的读音和意思要正确地让学生体会,至于方法和手段,因人而宜,也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来解决。《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人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

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上(新)(完整教资)

第一单元七彩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教学难点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课前准备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以乐激情 1.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 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3.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1)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 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2)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 交会”。 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 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6.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 7.教师小结: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 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 二次备课

和喜悦的心情。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 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 (2)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3)歌曲接龙演唱: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 教师领唱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合适?(如拍手、声势、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可以) 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唱熟第一部分歌曲) 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四、下课。 教后记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生物 第一课病毒 第二课细菌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第四课食用菌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第七课铁生锈(两课时) 第八课牛奶的变化(两课时)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第九课静止和运动 第十课时距离和时间 第十一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第十二课物体的运动方式 第十三课动物的运动 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第十四课白天和黑夜 第十五课昼夜与生物 第十六课四季更替 第十七课弯弯的月亮

第十八课日食和月食 第十九课登上月球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二十课蚯蚓找家 第二十一课变色龙 第二十二课时植物向哪里长(两课时) 第二十三课时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第二十四课时珍稀动植物 第二十五课生物的启示 第一单元微小生物 第一课病毒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

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 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 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的认识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对评议的理解。 四、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课前搜集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科学记录表。 教师准备: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如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繁殖特点等)、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 五、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通过自己身边关于服用糖丸、是否患过水痘、腮腺炎等类似的病毒传染的疾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由病1、 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讨论教 师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本课学习活动。 2、 (1)学生在教师指导认识由病 毒引起的疾病以及预防措施。 (一) 与教师交流谈话,营造民主和 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问题, 激发学生学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内容。 (二) 提示学生交流已有的病毒知识,

苏教版 数学 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安排 一、基本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11个单元和三个综合综合活动内容。其中: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7个单元,包括“认识负数”“认识小数”“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除法(一)”“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找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2个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十单元“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3次活动,包括“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和“了解周围的家庭”。 各个单元主要内容的编排后面结合单元知识分析时再作介绍。 二、编排体例上的一些变化 1.以练习划分单元内部的教学内容。 例如,第三单元“认识小数”一共安排了三个练习(练习五、练习六和练习七)。其中,练习五配合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的教学,包括2课时内容。第一课时是配合例1、例2安排的,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练习小数的读写方法;第二课时是配合例3、例4安排的,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小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其进率的理解,练习小数的组成及简单应用。练习六配合小数的性质和大

小比较的教学,也包括2课时。第一课时是配合例5、例6安排的,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练习小数的化简和改写;第二课时是配合例7安排的,主要练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练习七配合用小数表示大数目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教学,也包括2课时内容。第一课时是配合例8安排的,主要练习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第二课时是配合例9安排的,主要练习求小数的近似值。 上述每一课时的内容通常包括1~2道例题,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以及若干道练习题。例题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一般有明确的“知识点”。“试一试”一般涉及例题学习的概念的变式,数学方法的拓宽、延伸,或应用例题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一些难度较小的新问题。“练一练”指向例题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和方法,起巩固和消化的作用,一般不涉及新的知识点。练习配合例题的教学,一般应在课堂上完成,主要帮助学生强化认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增强兴趣。 这样的安排主要有两点考虑。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弱化是课改以来不少教师和家长非常担心的事情之一。而练习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技能的必要手段,是锻炼思维、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意志的基本途径,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之一。适当增加练习的机会,能为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第二,由于完成每个练习通常都需要几个课时,这就为教师更加灵活地确定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习作五 教学目标: 1、比较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感受他们分别表达的内心情感。 2、展开联想,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 3、要把事情写具体,包括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 4、准确表达,作到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回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体验当时的情感:或喜或忧,或伤心或气愤,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并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 教学难点: 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评价设计: 1、采取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产生对习作的兴趣,激发习作的欲望。 2、重视评价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全过程的态度、方法。在观察生活、择取习作素材、起草、修改、誊写、参与展示活动的每个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3、开展班级周报活动,以壁报、黑板报、印制班级小报等便于操作的形式,展示学生习作,注重推进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写作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留心观察,最近两天发生的事情,你想把哪一件和同学交流?自己和家长说一说试一试。 教师准备: 1、利用课前谈话或聊天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老师和学生排演游戏。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发起活动,激发兴趣 1、上课一开始老师先讲一个笑话,同学们都晓得很开心,老师提问:此时同学们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2、人呀,往往会把自己的心情写在脸上,让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情绪。我们就把这神情就做表情。(板书;表情)其实说到表情,它是非常丰富的。你们知道除了喜之外,还有那哪些表情呢? 3、老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人物脸及五官,讨论概括人物表情:喜、怒、哀、乐。(注意观察不够积极地学情,侧重减轻压力,鼓励参加)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课后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书答案 第2页练一练 长方体实物: 面棱顶点 长:70cm 宽:60cm 高:160cm 正方形实物: 棱长:15cm 第3页试一试长方体展开图例:

练一练 1. 2.第1、 3个 第4页练习一 1.(1)长是7cm;宽是4cm;高是3cm(2)长是6dm;宽是4dm;高是5dm (3)长是20dm;宽是8dm;高是8dm 5. 第5页

8.(1)4×10=40(平方厘米)(2)3×7=21(平方毫米)(3)4×4=16(平方厘米) 9.(1)a+b+c 4(a+b+c) (2)12a 72 动手做长方体:选择长10cm,宽8cm;长10cm,宽5cm; 长8cm,宽5cm的纸片各2张。 正方体:选择边长是8厘米或10厘米的纸片6张。 第6页试一试 第7页练一练 第8页练习二 1.(1)4, 3, 12(2)4, 2, 8(3)3, 2, 6(4)52 2.(1)5×5+5× 3.5+5×3.5=60(平方分米)(2)60×2=120(平方分米) 3.(25×20+25×15+20×15)×2=2350(平方厘米) 4.20×20×6=2400(平方厘米) 5. 第9页7.解:27×31×2+27×2.5×2+31×2.5=1886.5(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1886.5平方厘米。

8. 10.解:长:8cm宽:5cm高:1.5cm 8×5×2+8×1.5×2+5×1.5=111.5(平方厘米) 8×5+8×1.5×2+5×1.5×2=79(平方厘米) 答:内盒79平方厘米,外盒111.5平方厘米。 第11页试一试 方法:例:将其中一个杯子倒满水,再将其倒入另一个杯中,若溢出,则此杯容积更大,反之亦然。 练一练1.答:放入大石子的杯子溢出的水多。 2.答:第二个。因为同样的杯子,第二个放入的杯子更多。 第13页练一练1. (2)例:长是3cm,宽2cm,高1cm的长方体,体积是6立方厘米。图略

六年级科学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病毒可分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2、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3、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4、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5、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再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 6、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7、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8、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9、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10、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11、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2、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13、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4、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15、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 16、月球总在不停地围绕(地球 )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一个月)。 17、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18、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候,就会发生日食。 19、(1961)年,美国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第一人。(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索的先河。中国的探月计划称为(嫦娥工程)。 20、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自转形成了(昼夜)。 2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2、向日葵的头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转动,这种受光刺激而引起的生长弯曲现象叫做(向光性)。植物的根向下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地性),植物的根还有几种生长反应:向着有肥的地方生长称为(向肥性),在干旱的地方也会向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即:(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向触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23、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24、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水杉、银杏等)。 25、野生动植物灭绝的原因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身原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有(法律、保护区、人工养殖)。 26、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鲨鱼)生活在水中,(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 27、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刺),以减少(水分)蒸发。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解答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问题解答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一、问题解答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二、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制作准备: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 制作过程: 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2、做酸奶 一、问题解答

问题1: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二、实验与制作 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制作过程: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实验名称: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实验准备:每组豆子若干、纸杯八个、实验记录纸 实验过程: (1)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2)在2号杯中放两粒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表示一个细菌分裂成了两个。 (3)以此方法类推,第八代细菌会有多少个?8个2相乘,得数为256个。 (4)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实验中可以用20秒钟来模拟),当繁殖到第21代细菌时,也就是约7个小时以后,你知道最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教材简析 1、主题单元。 “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 高林生老师说解读教材是一种上有课标,下有学生,中间有文本的活动。感觉这种说法很是精妙。因此,下面的所有教材解读都必须要沿着这条思想的轨迹前行。 2、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3、篇章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 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所以,评价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 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 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记得我初中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 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 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又:田老师的教育方式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反倒不如一个小故事来得有吸引力?真是咄咄怪事!可见,现代语文课堂的繁文缛节太多了。 再又:我们应该读一读回忆老师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做老师的。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很是实在,主要就是讲了陶校长的四点要求。掌握这篇课文的大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明白有哪四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四问。 重点之二就是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啊。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很有哲学意味。“不遇”是一种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隐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种意味。他是隐者,我们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这恐怕只有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了。 但教给学生不要这么繁复,让他们明白这样一种意境就可以了。 《所见》是一首很有童趣的诗,描写出了孩童的天真。不过最有趣的应该是他闭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 一比:前面的表现与后面的表现进行对比,二想,孩童想什么呢?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 物质组成。 2、病毒可分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5、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6、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目前已经发现的真菌约有8万种。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 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的物质,叫化学变化。 9、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再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 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 10、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 可逆的变化。 11、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2、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13、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4、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5、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16、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7、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18、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19、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补充习题全部答案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补充 习题》全部答案 作业参考一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 六十二八相等相等相等相等 2. 4 4 4 68 3. 5 4. 24 24 18 18 12 12 5. 7 3 3 6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1. 略 2. 略 3. 5 4 6 4. 图略长:3 宽:1 高:2 5. 4 2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1.(1)15 cm2 15 cm2 (2)30 cm2 30 cm2 (3)18 cm2 18 cm2 (4)126 cm2 2. 592 cm2 216 cm2 3. (1)前后25 (2)面积相同50 (3)250平方厘米 4. 2700平方厘米 5.150平方分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1. (1)3 (2)48 底顶 2. 1988平方厘米 3. 1.44平方分米的玻璃,7.2平方分米的硬纸

板 4. 58平方米 体积和容积的认识 1. 略 2. 一样大,因为橡皮泥体积一定 3. 略 4. 体积和容积的单位 1. 8 8 10 2.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立方米升毫升 3. 略 4. 5 5. 300 252 375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1) 1. 5 4 3 5 4 3 60 5 4 3 60 立方厘米 2. 4 4 4 4 4 4 64 4 4 4 64 立方厘米 3. 0.324立方分米1000立方分米 4. 2.25立方米 5. 27000立方厘米 6. 48平方厘米192立方厘米16平方厘米64立方厘米 7. (1)40平方米(2)80立方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 1. (1)60立方分米(2)625立方厘米 2. 12800立方厘米 3. 0.8米 4. 125立方分米4个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6开发新能源》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宝贵的资源 16.开发新能源 一、教学目的: 1.能大胆地提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设想并按照要求制作太阳炉。 2.能通过试验验证谁制作的太阳炉效果最佳,比较说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优点和不够。 3.能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举实例说明什么是新能源。 4.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书。 二、教学重点: 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大胆地提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设想并按照要求制作太阳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见过微波炉吧谁能说说它是怎样工作的?我们今天就来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2.学习新课: A.能源比较活动目标: 1.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新能源。 2.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生物质能源。

3.能通过收集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优点和不够。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开发新能源的原因,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源、天然水合物、核能的图片。指导学生认识新能源的种类;从能否再生、到环境的影响、开发技术要求的凹凸等几个方而认识新能源的特点。 3.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认识更多的新能源,将自己收集到的新能源记录在教材第7 5页表中并分析其特点。 4.组织学生围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在开发利用中涉及到哪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相关专栏,定期与同学分享。 B.制作太阳炉 活动目标: 1.能按照要求制作太阳炉。 2.能通过试验验征谁制作的太阳炉效果最佳。 3.能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4.能举例说明使用太阳炉的优点和缺点。 活动过程: 1.作品引领,激发兴趣。出示太阳炉模型,让学生观察是什么样的,由几部分构成。 2.讲解太阳炉的功能——它可以将阳光集中在一点,获得很高的热能,用来烧水、做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