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各种堰流水力学计算说明书D 4

【免费下载】各种堰流水力学计算说明书D 4
【免费下载】各种堰流水力学计算说明书D 4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C语言)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成绩

课程实际报告 实验一:秦九韶算法 题目 用选列主元高斯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 ???????=+- =-+-=-+-=--02 02 0 21 34343232121x x x x x x x x x x 算法语言: 利用c 语言的知识编写该算法程序 算法步骤叙述: 秦九昭算法的基思路是v[0]=a[0]*x+a[1] v[i]=v[i-1]*x+a[i+1];利用秦九昭算法计算多项式函数。 程序清单: #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a[5],x,sum; int i; printf("presase input the value of x="); scanf("%f",&x); for (i =5;i >=0;i --) { printf("please input the value of a%d=",i); scanf("%f",&a[i]); } sum =a[5];

for(i=5;i>=1;i--) {sum=sum*x+a[i-1]; } printf("f(x)=%f/n",sum); } 输出结果计算:

实验总结: 通过运用C 语言,解决了秦九韶算法手写的复杂。为以后的雪地打下基础。 实验二:用选列主元高斯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 题目 用选列主元高斯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 ???????=+- =-+-=-+-=--02 0 2 0 21 34343232121x x x x x x x x x x 算法步骤叙述 第一步消元——在增广矩阵(A,b )第一列中找到绝对值最大的元素,将其所在行与第一行交换,再对(A,b )做初等行变换使原方程组的第一列元素除了第一行的全变为0; 第二步消元——在增广矩阵(A,b )中第二列中(从第二行开始)找到绝对值最大的元素,将其所在行与第二行交换,再对(A,b )做初等行变换使原方程组的第二列元素除了第一和第二行的全变为0; 第三步消元——在增广矩阵(A,b )中第三列中(从第三行开始)找到绝对值最大的元素,将其所在行与第三行交换,再对(A,b )做初等行变换使原方程组的第三列第四行元素为0; 第四,按x4-x3-x2-x1的顺序回代求解出方程组的解,x[n]=b[n]/a[n][n],x[i]=(b[i]-Σa[i][j]x[j])/a[i][i],i=n-1,…,2,1 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4 static double A[N][N] = {-3,-1,0,0,-1,2,-1,0,0,-1,2,-1,0,0,-1,2}; static double B[N]={1,0,0,0};

最新水力学常用计算公式文件.doc

1、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Aν=AC Ri 1 n y R (一般计算公式)C= 1 n R 1 6 C= (称曼宁公式)2、渡槽进口尺寸(明渠均匀流) Q=bh 2gZ 0 z:渡槽进口的水位降(进出口水位差) ε:渡槽进口侧向收缩系数,一般ε=0.8~0.9 b:渡槽的宽度(米) h:渡槽的过水深度(米) φ:流速系数φ=0.8~0.95 3、倒虹吸计算公式: Q=mA2gz (m 3/秒) 4、跌水计算公式:

跌水水力计算公式:Q=εmB 3/2 2gH , 式中:ε—侧收缩系数,矩形进口ε=0.85~0.95;, B—进口宽度(米);m—流量系数 5、流量计算公式: Q=Aν 式中Q——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m 3/s; ν——通过该断面的流速,m/h 2 A——过水断面的面积,m 。 6、溢洪道计算 1)进口不设闸门的正流式开敞溢洪道 3 (1)淹没出流:Q=εσMBH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实用堰出流:Q=εMBH 2 1

3 =侧向收缩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2)进口装有闸门控制的溢洪道 (1)开敞式溢洪道。 3 Q=εσMBH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2)孔口自由出流计算公式为 Q=MωH =堰顶闸门自由式孔流的流量系数×闸孔过水断面面积×H 其中:ω=be 7、放水涵管(洞)出流计算 1)、无压管流 Q=μA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2gH 2)、有压管流

水力学基本概念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水静力学1 第二章:液体运动的流束理论3 第三章:液流形态及水头损失3 第四章:有压管中的恒定流5 第五章:明渠恒定均匀流5 第六章:明渠恒定非均匀流6 第七章:水跃7 第八章:堰流及闸空出流8 第九章: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与消能9第十一章:明渠非恒定流10 第十二章:液体运动的流场理论10 第十三章:边界层理论11 第十四章:恒定平面势流11 第十五章:渗流12 第十六章:河渠挟沙水流理论基础12 第十七章:高速水流12 绪论:

1 水力学定义:水力学是研究液体处于平衡状态和机械运动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并探讨利用这些规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b5E2RGbCAP 2 理想液体:易流动的,绝对不可压缩,不能膨胀,没有粘滞性,也没有表面张力特性的连续介质。 3 粘滞性:当液体处在运动状态时,若液体质点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则质点见要产生内摩擦力抵抗其相对运动,这种性质称为液体的粘滞性。可视为液体抗剪切变形的特性。<没有考虑粘滞性是理想液体和实际液体的最主要差别)p1EanqFDPw 4 动力粘度:简称粘度,面积为1m2并相距1m的两层流体,以1m/s做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5 连续介质:假设液体是一种连续充满其所占空间毫无空隙的连续体。 6 研究水力学的三种基本方法:理论分析,科学实验,数值计算。第一章:水静力学 要点:<1)静水压强、压强的量测及表示方法;<2)等压面的应用;<3)压力体及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方法。DXDiTa9E3d 7 静水压强的两个特性:1)静水压强的方向与受压面垂直并指向受压面2)任一点静水压强的大小和受压面方向无关,或者说作用于同一点上各方向的静水压强大小相等。RTCrpUDGiT 8 等压面:1)在平衡液体中等压面即是等势面2)等压面与质量力正交3)等压面不能相交4)绝对静止等压面是水平面5)两种互不

高程布置参考—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计算手册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12.高程布置 为了配合平面布置,我们首先应根据下表估计各构筑物之间连接管渠的大小及长度大致水头损失。然后在平面布置确定后,按水力学公式逐步计算各构筑物之间的水 构筑物 沉淀池~滤池0.3~0.5 快滤池内 2.0~3.0 虹吸、无阀滤池 1.5~2.0 滤池到清水池0.3~0.5 1.3.4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1.3.4.1水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1.水头损失计算 在处理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之间水流应为重力流。两构筑物之间水面高差即为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包括构筑物本身、连接管道、计量设备等水头损失在内。水头损失应通过计算确定,并留有 余地. (1)处理构筑物水头损失 处理构筑物中的水头损失与构筑物的型式和构造有关,具体根据设计手册第3册表15-13 g ——重力加速度,2/m s 。 ① 配水井至絮凝池连接管线水头损失 a )沿程水头损失 配水井至絮凝池连接管采用800DN 钢管,管长15l m =。 考虑浑水的因素0.015n =,按0.013n =查设计手册第1册水力计算表得 1.8i =‰,换算成相当 于0.015n =时的i : 浑水管长15m 算得沿程损失为:

b)局部水头损失 管路中,进口1个,局部阻力系数 10.50 ξ=;急转弯管1个, 20.90 ξ=;闸阀1个, 30.06 ξ=; 90o弯头1个, 41.05 ξ= ;出口1个,局部阻力系数 5 0.04 ξ=,则局部阻力系数总计为: 管内流速 1.11/ v m s =,则管路局部水头损失为: c)总水头损失 ②絮凝池至沉淀池 絮凝池与沉淀池合建,其损失取0.1m。 ③沉淀池至V a)沿程水头损失 沉淀池至V型滤池连接管采用900 DN钢管,管长l= 21.052 2.1 ξ=?=; 闸阀2 43.0 ξ=;出口1个,V,按0.013 n=查设计手册第1册水力计算表得 2.4 i=‰,则V型滤池至清水池连接管沿程损失为: b)局部水头损失 管路中,进口1个,局部阻力系数 10.50 ξ=;90?弯头3个,局部阻力系数 21.053 3.15 ξ=?=; 闸阀1个, 30.06 ξ=;出口1个,局部阻力系数 41.00 ξ=,则局部阻力系数总计为:管内流速 1.0/ v m s =,则管路局部水头损失为: c)总水头损失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重庆邮电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姓名: 李金徽 王莹 刘姝楠 班级: 1131001 1131002 1131002 学号: 2010213542 2010213570 2010213571 设计时间: 2012-6-4 指导教师: 朱伟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在科学计算与工程设计中,我们常会遇到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对于系数矩阵为低阶稠密矩阵的线性方程组,可以用直接法进行消元,而对于系数矩阵为大型稀疏矩阵的情况,直接法就显得比较繁琐,而迭代法比较适用。比较常用的迭代法有Jacobi 迭代与Gauss - seidel 迭代。本文基于两种方法设计算法,并比较他们的优劣。 二、课程设计内容 给出Jacobi 迭代法和Gauss-Seidel 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思想和MATLAB 程序实现,并对比分析这两种算法的优劣。 三、问题的分析(含涉及的理论知识、算法等) Jacobi 迭代法 方程组迭代法的基本思想和求根的迭代法思想类似,即对于线性 方程组Ax = b( 其中n n n R b R R A ∈?∈,),即方程组 )1(2211222221211 1212111?? ???? ?=+?++??=+?++=+?++n n nn n n n n n n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将系数矩阵A 写为 )2(000000 21122 12122 11U L D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n --≡??? ?? ? ? ??---- ??????? ??----??????? ??= 若选取D M =,则U L A M N +=-=,方程组)1(转化为等价方程组 b x U L Dx ++=)(

塔的水力学计算手册

塔的水力学计算手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 2.塔设备特性 (1) 3.名词术语和定义 (1) 4.浮阀/筛孔板式塔盘的设计 (1) 5.填料塔的设计 (1)

1.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提高工艺工程师的设计质量,推广计算机应用而编写本手册。 本手册是针对气液传质塔设备中的普遍性问题而编写。对于某些具体塔设备的数据(比如:某生产流程中针对某塔设备的板效率而采用的计算关联式,或者对于某吸收填料塔的传质单元高度或等板高度而采用的具体计算公式)则未予收入。本设计手册以应用为主,主要是指导性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并配合相应的计算程序,具体公式及理论推阐可参考有关文献。 2.塔设备特性 作为气(汽)、液两相传质用的塔设备,首先必须能使气(汽)、液两相得到充分的接触,以得到较高的传质分离效率。 此外,塔设备还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当气(汽)、液处理量过大(超过设计值)时,仍不致于发生大量的雾 沫挟带或液泛等影响正常操作的现象。 (2)当操作波动(设计值的50%~120%)较大时,仍能维持在较高的传 质效率下稳定操作,并具有长期连续操作所必须具备的可靠性。 (3)塔压力降尽量小。 (4)结构简单、耗材少、制造和安装容易。 (5)耐腐蚀、不易堵塞。 (6)塔内的滞留液量要小。 3.名词术语和定义 3.1 塔径(tower diameter),D T 塔筒体内壁直径,见图3.1-(a)。 3.2 板间距(tray spacing),H T 塔内相邻两层塔盘间的距离,见图3.1-(a)。 3.3 降液管(downcomer),DC 各层塔盘之间专供液相流体通过的组件,单溢流型塔盘为侧降液管,双溢流型塔盘有侧降液管和中央降液管,三或多溢流型塔盘有侧降液管、偏侧降液管、偏中央降液管及中央降液管。 3.4 降液管顶部宽度(DC top width),Wd 弓形降液管面积的弦高。掠堰另有算法,见图3.1-(a),-(b)。 3.5 降液管底间隙(DC clearance),ho 降液管底部边缘至塔盘(或受液盘)之间的距离,见图3.1-(a)。 3.6 溢流堰高度(weir height),hw 降液管顶部边缘高出塔板的距离,见图3.1-(a)。 3.7 总的塔盘横截面积(total tower cross-section area),A T

第三章第3章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

第3章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 3.1 基本概念 3.2 管渠水头损失计算 3.3 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 3.4 管道的水力等效简化 3.1基本概念 3.1.1管道内水流特征 Re=ρvd/μ 3.1基本概念 3.1.2有压流与无压流 有压流:水体沿流程整个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而无自由液面(压力流、管流) 无压流:水体沿流程一部分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其余与空气接触,具有自由液面(重力流、明渠流) 3.1基本概念 3.1.3恒定流与非恒定流 恒定流:水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各点的流速与压力不随时间而变化,而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流动称为恒定流非恒定流:水体在运动过程中,其流速与压力不与空间位

置有关,还随时间的而变化的流动称为非恒定流3.1基本概念 3.1.4均匀流与非均匀流 均匀流:水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各点的流速与方向沿流程不变的流动称为均匀流 非均匀流:水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各点的流速与方向沿流程变化的流动称为非均匀流 3.1基本概念 3.1.5水流的水头与水头损失 水头:指的是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能量除以重力加速度,一般用h或H表示,常用单位为米(m) 3.1基本概念 3.1.5水流的水头与水头损失 水头损失:流体克服阻力所消耗的机械能

3.2管渠水头损失计算 3.2.1沿程水头损失计算 管渠的沿程水头损失常用谢才公式计算 对于圆管满流,沿程水头损失可用达西公式计算 沿程阻力系数 λλ228 (m) 2C g g v D l h f == R 为过水断面的里半径,及过水断面面积除以湿周,圆管满 流时R=0.25D 流体在非圆形直管内流动时,其阻力损失也可按照上述公式计算,但应将D 以当量直径de 来代替 3.2管渠水头损失计算 (m) l R C v il h 22 f ==Ri C v =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数值分析》 题目: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求 1、研究第一导丝盘速度y与电流周波x的关系。 2、数据拟合问题运用样条差值方法求出温度变化的拟合曲线。 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编程加深对三次样条插值及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的理解; 2、学习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处理与分析。 课程设计环境 visual C++ 6.0 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1: 合成纤维抽丝工段中第一导丝盘的速度对丝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第一丝盘的速度和电流周波有重要关系。下面是一组实例数据: 其中x代表电流周波,y代表第一导丝盘的速度 课程设计题目3: 在天气预报网站上获得你家乡所在城市当天24小时温度变化的数据,认真观察分析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样条差值方法求出温度变化的拟合曲线。然后将该函数曲线打印出来并与原来的温度变化数据形成的曲线进行比较,给出结论。写出你研究的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步骤 1、利用最小二乘法写出题1的公式和算法; 2、利用excel表格画出数据拟合后题1的图像; 3、在Visual C++ 6.0中编写出相应的代码; 4、搜索11月12日南通当地一天的温度变化数据; 5、在Visual C++ 6.0中编写出相应的代码; 6、利用excel表格画出数据拟合后题3的图像 课程设计结果 课程设计题目1 数值拟合

解:根据所给数据,在excel窗口运行: x=[49.2 50.0 49.3 49.0 49.0 49.5 49.8 49.9 50.2 50.2] y=[16.7 17.0 16.8 16.6 16.7 16.8 16.9 17.0 17.0 17.1] 课程设计题目3 数据为:X=[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Y=[12,12,11,12,12,12,12,12,13,15,16,17,17,18,17,17,17,16,15,15,15,15,14,14]; 源代码为: 第一题: #include #include"math.h" using namespace std; //double x[100],y[100]; int main(){ int i; double k,b; double sum1=0,sum2=0,sum3=0,sum4=0; double x[10]={49.2,50.0,49.3,49.0,49.0,49.5,49.8,49.9,50.2,50.2}; double y[10]={16.7,17.0,16.8,16.6,16.7,16.8,16.9,17.0,17.0,17.1}; for(i=0;i<10;i++){ sum1+=x[i]*y[i]; sum2+=x[i];

(参考)水力学计算说明书

水力学实训设计计算书 指导老师:柴华 前言 水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以水为主要对象研究流体运动的规律以及流体与边界的相互作用,是高等学校许多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 在自然界中,与流体运动关联的力学问题是很普遍的,所以水力学和流体力学在许多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水利工程、土建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化学工程、港口、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都将水力学或流体力学作为必修课之一。 水力学课程的理论性强,同时又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它是连接前期基础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桥梁。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解决水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水力学问题的能力。水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的进化发展都是与水“唇齿相依、休戚相关”的。综观所有人类文

明,几乎都是伴着河、海而生的

通过学习和实训,应用水力学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做下完美的铺垫。

任务二:分析溢洪道水平段和陡坡段的水面曲线形式,考虑高速水流掺气所增加的水深,算出陡坡段边墙高。边墙高按设计洪水流量校核;绘制陡坡纵剖面上的水面线。 任务三:绘制正常水位到汛前限制水位~相对开度~下泄流量的关系曲线;绘制汛前限制水位以上的水库水位~下泄流量的关系曲线。 任务四:溢洪道消力池深、池长计算:或挑距长度、冲刷坑深度和后坡校核计算 任务二:分析溢洪道水平段和陡坡段的水面曲线形式,考虑高速水流掺气所增加的水深,算出陡坡段边墙高。边墙高按设计洪水流量校核;绘制陡坡纵剖面上的水面线。 1.根据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已知驼峰堰上游水位25.20,堰顶高程18.70,堰底高程为17.45, 计算下游收缩断面水深h C, P=18.70-17.45=1.25m H=25.20-18.70=6.5m P/H=1.25÷6.5=0.19<0.8 为自由出流 m=0.32+0.171(P/H)^0.657 =0.442 设H =H,由资料可知溢洪道共两孔,每孔净宽10米,闸墩头为圆形,敦厚2米,边墩围半圆形,混凝土糙率为0.014.故查表可得: ζ 0=0.45 ζ k =0.7 ε=1-0.2(ζk+(n-1)ζ0)×H0/nb=0.92 H =(q/(εm(2g)^0.5))^2/3=6.77m E0=P+H0=6.77+1.25=8.02m 查表的:流速系数ψ=0.94

理正岩土使用手册-水力学

第一章 功能概述 理正工程水力学计算软件包含有五个计算内容:倒虹吸水力学计算、渠道水力学计算、水闸水力学计算、隧洞水力学计算和消能工水力学计算。 倒虹吸水力学计算模块可计算倒虹吸的过水能力、设计倒虹吸管径; 渠道水力学计算模块含有清水渠道均匀流的水力计算、清水渠道非均匀流的水力计算和挟沙水流渠道的水力计算; 水闸水力学计算模块适用于无坎宽顶堰、有坎宽顶堰、WES实用堰上的平板和弧形闸门,可计算水闸的泄流能力、设计闸孔宽度和确定闸门的开启度; 水工隧洞水力学计算模块适用于矩形、圆形、拱形断面隧洞的水力设计,对无压隧洞可计算洞的过流能力和设计断面尺寸,半有压隧洞可校核隧洞的过流能力,对于有压隧洞可计算隧洞在不同水位、不同闸门开度下的泄流量,并可在已知过流量条件下校核上游水位,还可绘制出总水头线和压坡线,形象的显示洞身各点有无负压; 消能工水力学计算模块适用于底流式消能工和挑流式消能工的水力设计。底流式消能工中包括下挖式消力池、突槛式消力池(消力墙)和综合式消力池三种基本型式,可进行消力池尺寸设计计算和校核消能能力。挑流式消能工可进行连续式挑流鼻坎的水力计算。 五个计算模块最后都给出计算的图形结果、文字结果及图文并茂的计算书。 第二章 快速操作指南 2.1 操作流程 理正工程水力学计算软件的操作流程如图2.1-1,每一步骤都有相对应的菜单操作。 图2.1-1 操作流程 2.2 快速操作指南

2.2.1 选择工作路径 设置工作路径,既可以调入已有的工作目录,也可在输入框中键入新的工作目录,后面操作中生成的所有文件(包括工程数据及计算书等)均保存在设置的工作目录下。 图2.2-1 指定工作路径 注意:此处指定的工作路径是所有岩土模块的工作路径。进入某单个计算模块后,还可以通过按钮【选工程】重新指定此模块的工作路径。 2.2.2 增加计算项目 工程水力学计算软件包含有五个计算内容:倒虹吸水力学计算、渠道水力学计算、水闸水力学计算、隧洞水力学计算和消能工水力学计算。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 图2.2-2 当选好一个计算项目后,点击【工程操作】菜单中的“增加项目”或“增”按钮来新增一个计算项目(以水闸水力学计算为例)。

水力学常用计算公式精选文档

水力学常用计算公式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1、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A ν=AC Ri C=n 1R y (一般计算公式)C=n 1 R 61 (称曼宁公式) 2、渡槽进口尺寸(明渠均匀流) z :渡槽进口的水位降(进出口水位差) ε:渡槽进口侧向收缩系数,一般ε=~ b :渡槽的宽度(米) h :渡槽的过水深度(米) φ:流速系数φ=~ 3、倒虹吸计算公式: Q=mA z g 2(m 3/秒) 4、跌水计算公式: 5、流量计算公式: Q=A ν 式中Q ——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m 3/s ; ν——通过该断面的流速,m /h A ——过水断面的面积,m 2。 6、溢洪道计算 1)进口不设闸门的正流式开敞溢洪道 (1)淹没出流:Q =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实用堰出流:Q=εMBH 2 3 gZ 2bh Q =跌水水力计算公式:Q =εmB 2 /30g 2H , 式中:ε—侧收缩系数,矩形进口ε=0.85~0.95;, B —进口宽度(米);m —流量系数

=侧向收缩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进口装有闸门控制的溢洪道 (1)开敞式溢洪道。 Q =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孔口自由出流计算公式为 Q=M ωH =堰顶闸门自由式孔流的流量系数×闸孔过水断面面积×H 其中:ω=be 7、放水涵管(洞)出流计算 1)、无压管流 Q=μA 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2)、有压管流 Q =μA 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8、测流堰的流量计算——薄壁堰测流的计算 1)三角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90°,即 自由出流:Q =2 5或Q =(2-15) 淹没出流:Q =(25 )σ(2-16) 淹没系数:σ=2)13.0( 756.0--H h n +(2-17) 2)梯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应满足tan θ=4 1 ,以及b >3H ,即 自由出流:Q =g 22 3=2 3(2-18)

工艺专业塔器水力学计算设计导则

1 塔器设计概述 1.1 石油化工装置中塔器占有很大的比重。几乎每种工艺流程都存在蒸馏或吸收等分离单元过程,因此塔器设计至关重要。往往塔器设计的优劣,决定着装置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必须给予重视。 1.2 塔器设计与工艺流程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亦即塔器的选型和水力学计算与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是结合在一起的。有时塔器设计影响着分离流程和操作条件的选择。例如减小蒸馏塔的回流比,能降低能耗,但塔板数增加,对塔器讲就是减小塔径和增加塔高,其中必有一个最经济条件的选择。又如真空塔或对釜温有要求的蒸馏塔均对压降要求较严,需要选择压降低的板式塔或填料塔,在塔器水力学计算后,压降数据要返回工艺作釜温核算。 1.3 一般工艺流程基本确定后,进行塔器的选型、设计等工作。塔器设计涉及到工艺、化学工程、设备、仪表、配管等专业。化学工程专业的任务及与各专业间关系另有说明。见化学工程专业工作手册H-P0101-96、H-P0301-96。 1.4 随着石油化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蒸馏塔从一般的一股进料、二股产品的常规塔发展为多股进料、多侧线,有中间换热的复杂塔。要求塔的生产能力大、效率高、塔板数多,即大塔径、多程数、高效、低压降等,对塔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推动了塔器设计工作的发展。 1.5 近年来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为工艺与塔器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我们可应用PROCESS或PRO/Ⅱ等工艺流程模拟软件进行计算,得到塔的最大和最小汽液负荷、密度等数据,以便进行分段的塔的水力学计算,使工艺和塔的水力学计算能同步进行,并作多方案比较,求得最佳设计。 1.6 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 1.6.1 确定工艺流程(尤其是分离流程) 通过工艺流程模拟电算,选定最佳切割方案,其中包括多股进料、侧线采出、进料状态和位置等方面的选择。 1.6.2 塔压的设定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龙格—库塔法分析Lorenz 方程 200820302033 胡涛 一、问题叙述 考虑著名的Lorenz 方程 () dx s y x dt dy rx y xz dt dz xy bz dt ?=-???=--???=-?? 其中s ,r ,b 为变化区域内有一定限制的实参数,该方程形式简单,表面上看并无惊人之处,但由该方程揭示出的许多现象,促使“混沌”成为数学研究的崭新领域,在实际应用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问题分析 Lorenz 方程实际上是一个四元一阶常微分方程,用解析法精确求解是不可能的,只能用数值计算,最主要的有欧拉法、亚当法和龙格- 库塔法等。为了得到较高精度的,我们采用经典四阶龙格—库塔方法求解该问题。 三、实验程序及注释 (1)算法程序 function [T]=Runge_Kutta(f,x0,y0,h,n) %定义算法,其中f 为待解方程组, x0是初始自变量,y0是初始函数 值,h 是步长,n 为步数 if nargin<5 n=100; %如果输入参数个数小于5,则步数 n=100 end r=size(y0);r=r(1); %返回初始输出矩阵的行列数,并将 值赋给r(1) s=size(x0);s=s(1); %返回初始输入矩阵的行列数,并 将值赋给s(1) r=r+s; T=zeros(r,n+1); T(:,1)=[y0;x0]; for t=2:n+1 %以下是具体的求解过程 k1=feval(f,T(1:r-1,t-1)); k2=feval(f,[k1*(h/2)+T(1:r-1,t-1);x0+h/2]); k3=feval(f,[k2*(h/2)+T(1:r-1,t-1);x0+h/2]); k4=feval(f,[k3*h+T(1:r-1,t-1);x0+h]); x0=x0+h; T(:,t)=[T(1:r-1,t-1)+(k1+k2*2+k3*2+k4)*(h/6);x0]; end

水力学中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推荐下载

水力学中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 水力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高次方程,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多年来,求解复杂高次方程的基本方法便是试算法,或查图表法,对于简单的微分方程尚可以用积分求解,而边界条件较为复杂的微分方程的求解就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但随着计算数学的发展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一门新的水力学分支《计 算水力学》应运而生,但用计算机解决水力学问题,还需 要了解一些一般的计算方法。在水力学课程中常用的有以下 几种,现分述于后。 一、高次方程式的求解方法: (一)二分法 1、二分法的基本内容:在区间[X1,X2]上有一单调连续函 数F(x)=0,则可绘出F(x)~X关系曲线。如果在两端点处函数值异号即F(x1)·F(x2)<0,(见图(一)),则方 程F(x)=0,在区间[X1,X2]之间有实根存在,其根的范围 大致如下:取 22 1 3x x x + = 1°若F(x2)·F(x3)>0, 则解ξ∈[X1,X3] 2°若F(x2)·F(x3)<0, 则解ξ∈[X3,X2] 3°若F(x2)·F(x3)=0, 则解ξ=X3 对情况1°,可以令x2=x3,重复计算。 对情况2°,可以令x1=x3,重复计算。

当规定误差ε之后,只要|x 1-x 2|≤ε,则x 1(或x 2)就 是方程F(x)=0的根。 显然,二分法的理论依据就是高等数学中的连续函数介 值定理。 它的优点是思路清晰,计算简单,其收敛速度与公比为 的等比级数相同;它的局限性在于只能求实根,而不能求 2 1 重根。 2、二分法的程序框图(以求解明渠均匀流正常水深为 例) 最后必须说明,二分法要求x 2值必须足够大,要保证 F 1·F 2<0,否则计算得不到正确结果。为了避免x 2值不够大, 产生计算错误,在程序中加入了判别条件F 1·F 2>0。也可以给 定x J 及步长△x ,让计算机选择x 2(x 2=x 1+△x)。 (二)牛顿法, 1、牛顿法的基本内容:设有连续函数F(x)=0,则可以绘 出F(x)~x 关系曲线,选取初值x o ,过点(x o ·F(x o ))作一切 线,其斜率为辅F '(x o ),切线与x 轴的交点是x 1, 则有: ) ()('1o o o x F x F x x - =再过(x 1,F(x 1)作切线,如此类推得到牛顿法的一个迭代序列: x n+l =x n -F(x n )/F '(x n ),令x n =x n +1,重复计算,直至满足给定 的精度要求,即|x n+1-x n |≤,从而得到方程F(x)=0的根。 牛顿法具有平方收敛速度,比较快,但计算工作量大,每 次运算除计算函数值外,还要计算微商值。对于牛顿法来讲,

数值分析课程课程设计汇总

课 程 设 计 我再也回不到大二了, 大学是那么短暂 设计题目 数值分析 学生姓名 李飞吾 学 号 x x x x x x x x 专业班级 信息计x x x x x 班 指导教师 设 计 题 目 共15题如下 成绩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1.1 水手、猴子和椰子问题:五个水手带了一只猴子来到南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发现那里有一大堆椰子。由于旅途的颠簸,大家都很疲惫,很快就入睡了。第一个水手醒来后,把椰子平分成五堆,将多余的一只给了猴子,他私藏了一堆后便又去睡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水手也陆续起来,和第一个水手一样,把椰子分成五堆,恰多一只猴子,私藏一堆,再去入睡,天亮以后,大家把余下的椰子重新等分成五堆,每人分一堆,正好余一只再给猴子,试问原先共有几只椰子?(15621) 试分析椰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利用逆向递推的方法求解这一问题 解:算法分析:解该问题主要使用递推算法,关于椰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可以设起初的椰子数为0p ,第一至五次猴子在夜里藏椰子后,椰子的数目分别为01234,,,,p p p p p 再设最后每个人分得x 个椰子,由题: 14 (1)5 k k p p +=- (k=0,1,2,3,4)51(1)5 x p =- 所以551p x =+,11k k p p +=+利用逆向递推方法求解 15 1,4 k k p p +=+ (k=0,1,2,3,4) MATLAB 代码: n=input('n= '); n= 15621 for x=1:n p=5*x+1; for k=1:5 p=5*p/4+1; end if p==fix(p), break end end disp([x,p]) 1.2 设,1 5n n x I dx x =+? (1)从0I 尽可能精确的近似值出发,利用递推公式: 11 5(1,2,20)n n I I n n -=-+= 计算机从1I 到20I 的近似值; (2)从30I 较粗糙的估计值出发,用递推公式:

水力学常用计算公式

1、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Aν=AC Ri C=n 1Ry (一般计算公式)C=n 1 R 61 (称曼宁公式) 2、渡槽进口尺寸(明渠均匀流) gZ 2bh Q = z :渡槽进口的水位降(进出口水位差) ε:渡槽进口侧向收缩系数,一般ε=0。8~0。9 b:渡槽的宽度(米) h :渡槽的过水深度(米) φ:流速系数φ=0。8~0.95 3、倒虹吸计算公式: Q =mA z g 2(m 3/秒) 4、跌水计算公式: 跌水水力计算公式:Q =εmB 2 /30g 2H , 式中:ε—侧收缩系数,矩形进口ε=0.85~0.95;, B —进口宽度(米);m —流量系数 5、流量计算公式: Q=Aν 式中Q —-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m 3/s; ν——通过该断面的流速,m/h A —-过水断面的面积,m2。 6、溢洪道计算 1)进口不设闸门的正流式开敞溢洪道 (1)淹没出流:Q=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实用堰出流:Q=ε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进口装有闸门控制的溢洪道 (1)开敞式溢洪道。 Q =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孔口自由出流计算公式为 Q=MωH =堰顶闸门自由式孔流的流量系数×闸孔过水断面面积×H 其中:ω=be 7、放水涵管(洞)出流计算 1)、无压管流 Q =μA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2)、有压管流 Q =μA 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8、测流堰的流量计算—-薄壁堰测流的计算 1)三角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90°,即 自由出流:Q =1。4H 2 5或Q=1.343H 2.47(2—15) 淹没出流:Q=(1。4H 25)σ(2-16) 淹没系数:σ=2)13.0( 756.0--H h n +0.145(2-17) 2)梯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应满足t anθ= 4 1 ,以及b >3H,即 自由出流:Q =0.42b g 2H 2 3=1.86bH 2 3(2—18)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123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学号 班级

实验要求 1.应用自己熟悉的算法语言编写程序,使之尽可能具有通用性。2.上机前充分准备,复习有关算法,写出计算步骤,反复检查,调试程序。(注:在练习本上写,不上交) 3.完成计算后写出实验报告,容包括:所用的算法语言,CPU时间,算法步骤叙述,变量说明,程序清单,输出计算结果,结构分析和小结等。(注:具体题目具体分析,并不是所有的题目的实验报告都包含上述容!) 4.至少需要选择5道必做题目。其余的也可以选择,如果多选,可酌情加分! 5.独立完成,如有雷同,一律判为零分! 6.上机期间不允许做其他任何与课程设计无关的事情,否则被发现一次扣10分,被发现三次判为零分!

上机实习题目 1. 编写九韶算法程序,并用该程序计算多项式623)(3 5+-+=x x x x f 在1.3 1.2, ,1.1=x 的值。 public class Qinjiushao { public double result; public double x=-2;//定义一个未知数x public double[] b; public double[] c; public int i; public String abc; public void calculate(){ // abc="x^5+3*x^3-2*x+6";多项式,可以截取字符串获取系数 double[] a={2,0,-3,3,-4};//多项式的系数 double[] b=new double[a.length]; double[] c=new double[b.length]; for(i=0;i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最终版)

本文主要通过Matlab 软件,对数值分析中的LU 分解法、最小二乘法、复化Simpon 积分、Runge-Kutta 方法进行编程,并利用这些方法在MATLAB 中对一些问题进行求解,并得出结论。 实验一线性方程组数值解法中,本文选取LU 分解法,并选取数据于《数值分析》教材第5章第153页例5进行实验。所谓LU 分解法就是将高斯消去法改写为紧凑形式,可以直接从矩阵A 的元素得到计算L 、U 元素的递推公式,而不需要任何步骤。用此方法得到L 、U 矩阵,从而计算Y 、X 。 实验二插值法和数据拟合中,本文选取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进行实验,数据来源于我们课堂学习该章节时的课件中的多项式拟合例子进行实验。最小二乘拟合是一种数学上的近似和优化,利用已知的数据得出一条直线或者曲线,使之在坐标系上与已知数据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利用excel 的自带函数可以较为方便的拟合线性的数据分析。 实验三数值积分中,本文选取复化Simpon 积分方法进行实验,通过将复化Simpson 公式编译成MATLAB 语言求积分∫e ;x dx 1 0完成实验过程的同时,也对复化Simpon 积分章节的知识进行了巩固。 实验四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本文选取Runge-Kutta 方法进行实验,通过实验了解Runge-Kutta 法的收敛性与稳定性同时学会了学会用Matlab 编程实现Runge-Kutta 法解常微分方程,并在实验的过程中意识到尽管我们熟知的四种方法,事实上,在求解微分方程初值问题,四阶法是单步长中最优秀的方法,通常都是用该方法求解的实际问题,计算效果比较理想的。 实验五数值方法实际应用,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我国2001年到2015年的人口增长模型,并预测2020年我国人口数量。 关键词:Matlab ;LU 分解法;最小二乘法;复化Simpon 积分;Runge-Kutta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doc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值分析 课题名称数值积分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 年12 月20 日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数值分析 课题数值积分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090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辉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5 年12 月7 日任务完成日期2015 年12 月20日

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1. 设计内容: 非奇异矩阵矩阵A ∈R n*n ,已知A -1的一个近似矩阵D (0)∈R n*n ,则由矩阵公式: ?????+=-=--)()1()1(K K K K K F I D D AD I F , K=0,1,2,3........... (1).已知矩阵A 及其逆矩阵的一个近似D (k)为: A=?? ??? ?? ?? ???--------7.49.43.49.19.47.11.88.78.26 .21.27.07.37.08.38.1 D= ???? ? ???? ???---------185.0061.0388.0293.0199.0009.0046.0230.0089.0016.0169.0035.0270.0163.0460.0211.0 用以上方法计算序列{D (k)}迭代次数超过100次时结束。 (2)分析最后得到的D (k)是否A 的一个较好的近似逆矩阵 2.设计要求: ● 课程设计报告正文内容 a. 问题的描述及算法设计; b. 算法的流程图(要求画出模块图); c. 算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推导; d. 相关的数值结果(通过程序调试),; e. 数值计算结果的分析; f. 附件(所有程序的原代码,要求对程序写出必要的注释)。 ● 书写格式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本科生课程论文 题目:数值分析课程设计姓名: 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23日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课 程 论 文 任 务 书 论文题目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论文内容(需明确列出研究的问题): 运用MATLAB 数学软件设计出数值分析的求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和牛顿插值多项式以及Polyfit 多项函数拟合来求22)(cx bx a x P ++=的拟合曲线和列主元Guass 消去法 解方程组。 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论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造性。文字要流畅、语言要准确、论点要清楚、论据要准确、论证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计算数据要求准确,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等要标明出处,结论要写的概括简短。参考 文献的书写按论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根据情况修改) 发出任务书日期2011.12.18 完成论文(设计)日期 2011.12.23 学科组或教研室意见(签字) 院、系(系)主任意见(签字)

目录 前言........................................................................................................ - 1 - 一、设计题1: .................................................................................... - 2 - (一)、求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 ................................................... - 2 - 1.1理论知识 ............................................................................. - 2 - 1.2拉格朗日插值的设计思路与算法如下: ......................... - 3 - 2.求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的程序如下:(即Language.m文件) - 3 - 3.程序运行操作过程与输出结果 ............................................ - 4 - 4.对计算过程与结果分析 ........................................................ - 5 - (二)、求牛顿插值多项式 ......................................................... - 5 - 1.1理论知识 ............................................................................. - 5 - 1.2设计思路与算法步骤 ......................................................... - 6 - 2.求牛顿插值多项式的程序如下:(即Newton.m文件) ....... - 6 - 3.程序运行操作过程与输出结果 ............................................ - 7 - 4.对计算过程与结果的分析 ................................................. - 8 - 5.在课程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 - 8 - 二、设计题2: .................................................................................... - 8 - 1.1理论知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算法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程序运行操作过程与输出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