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百度文库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百度文库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百度文库

新教材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全册5单元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如右图)

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

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

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

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

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时间/分0 2 4 6 8 10 12 温度/°C 98 32 23 19 17 16 15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2.热胀冷缩

1.下图这两支温度计里的液柱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温度计中的液泡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当我们把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热膨胀,液柱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冷收缩,液柱就会下降。

2.用酒精灯加热时,要按正确的方法操作!

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4.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5.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6.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

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容易爆胎。

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内气体受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如果夏天架电线时拉得太紧,到了冬天电线遇冷收缩,就会绷断。

7.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关?

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最简单的例子。因为水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人们就把水银或酒精,导入密封的玻璃管,用来测量温度。

铁路专家研究发现,钢轨温度每升降1℃,每1米钢轨就会伸缩0.0118毫米。所以,钢轨之间都预留了缝隙,中国铁路的铁轨接头之间的缝隙在18毫米之内。

人行道的地砖每块之间还留有空缝。

有的门在夏天很紧,开关不方便。

问题一: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放入冷水中

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实验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问题二:空气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放入冷水中

气球鼓起来了气球变瘪了

实验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问题三: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加热铜球冷却铜球

铜球不能通过铁圈铜球又能通过铁圈了实验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3.水受热以后

1.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冰、水、水蒸气的相同之处:无色、无味、透明……

冰、水、水蒸气的不同之处: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

2.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3.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当温度达到0°C时,冰开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直是0°C。

4.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我们称之为固态,水是液体形态,我们称之为液态。从固态冰变成液态水,需要的条件就是加热。

5.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6.满壶的水烧开后会产生哪些现象?为什么?

现象:水壶里的水变少了,产生了大量气泡;在壶盖和壶把手上有水珠形成。原因:分别发生了沸腾和凝结。

7.画出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

②冰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C?

冰融化时的温度是0°C。

③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8.画出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水沸腾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

②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C?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C。

③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是否继续上升?

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不再继续上升。

④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会有什么变化?

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

4.水遇冷以后

1.露水一般什么时候出现?那时的气温在一天中是高还是低?

露水大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凌晨时分,这时候的气温在一天中比较低。

2.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3.凝结的条件是遇冷。

4.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

5.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先是下降,然后不变,再下降。因为水的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结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零摄氏度,一直到水完全结冰后,温度就会又开始下降。

6.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7.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水会沸腾,而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

8.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现象。

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

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外壁时,凝结成水珠,这是一种凝结现象。

屋檐下挂满冰凌。

屋檐下挂满冰凌,是因为融化的雪水在往下流的过程中遇冷凝固成冰凌。

①水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②瓶子里的水结冰后,瓶子鼓胀。③冬天水管易爆裂。

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是因为冬天室外温度比较低,当达到零摄氏度时,水会结冰,体积膨胀,缸就会被撑破。瓶里的水结冰后、冬天水管容易爆裂,也是这样的道理。

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

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时,会凝结成水珠。

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9.研究水蒸气遇冷实验:

实验方法:

①用铝箔纸包住装有温水的烧杯口,在铝箔纸上开个小洞。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直到水沸腾。

③在铝箔纸洞口上方斜放一根温度较低的玻璃棒。

实验现象:

实验中,在玻璃棒上出现了流下来的水滴。

实验研讨:

从玻璃棒上流下来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呢?

水蒸气遇到了温度较低的玻璃棒的时候,就从气态变成了液态,就在玻璃棒上凝结成了水滴。

10.画出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C?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C。

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一直维持在零度,直到全部结成冰之后才会继续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温度。

11.冰、水、水蒸气是如何相互变化的?在括号里填写变化条件。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第五课《地球》

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

2.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从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颗蓝色的星球。

3.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

4.(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唯--已知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5.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冰川) ; 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 ;咖啡色部分可能是(山地、沙漠) ;绿色部分可能是(耕地、森林和草原)。.

第六课《月球》

1.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2.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3.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 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

4.世界_上第一一个登.上月球的字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5.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 , 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6.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第七课《太阳》

1.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 .

2. (太阳)是银河系中- -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颗恒星。

3.太阳离地球约有(1.5亿) 干米。

4.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第八课《太阳钟》

1.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到东),

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到长) .

2.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3.一天中最短的影子出现在(中午)。

4.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这一类计时工具在西方被称为( "太阳钟”) , 在中国被称为(“日晷” ) 。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昆虫

9.庞大的“家族”

1.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动物群体,至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约150万种动物,其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是昆虫,约有100余万种,占动物总数的61%。

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大“家族”。

这个“家族”的踪迹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广泛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2.昆虫的共同特点: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或者两对翅膀。

3.在庞大的昆虫大家族中,甲虫是数量最多的一种昆虫。

4.甲虫作为昆虫家族中种类最多的成员,和其他昆虫一样具有昆虫的共同特征,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独有的特征——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变成硬的鞘翅覆盖在能飞的后翅上。

5.常见的昆虫主要有:蜜蜂、马蜂、蜻蜓、苍蝇、蚊子、牛虻、蝴蝶、步行虫、蟑螂、蝼蛄、地老虎、蝉的幼虫、负子蝽、田鳖、龟蝽、划蝽、石蛾、蜉蝣、跳蚤、虱子等。

6.描述昆虫的特征

蜻蜓——眼睛很大,翅膀是透明的,是飞行能手,不仅可以朝前、朝后、朝侧面飞,还会像直升机那样悬停在空中。

蟑螂——身体翠绿,常常扮成绿色植物来隐蔽自己。它的前足很发达,上面长满锋利的尖刺,捕捉猎物很方便。

7.把不是昆虫的找出来,在“○”里打“×”。

蚂蚁,从外观上看是一种很小,很不起眼

的小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有六只脚,全身呈黑色或棕色,头上长着

两根细长的触角,爬起来敏捷自如。

10.养昆虫

1.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

2.蚕的一生

蚕宝宝的一生可以分为哪几个主要阶段?

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蚁蚕、幼虫、结茧(蛹)、蛾(成虫)、雌雄交配几个阶段。

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作完全变态,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以卵繁殖。

蚕的生长发育与温度、湿度、食物等都有关系。

一般孵化期10-11天,幼虫期25天左右(具体为1龄期4-5天,2龄期3-4天,3龄期4天,4龄期6天,5龄期7-9天),蛹期14-18天,蛾期3-5天,共约50天。

3.蚕卵和蚁蚕

春天天气变暖以后,蚕卵开始变化,蚁蚕孵出。

蚕卵是淡灰色的椭圆形,快孵出蚕的卵会变大变白,卵壳接近透明。刚出生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因此叫蚁蚕。

蚁蚕很弱小,不能用手拿,可以用干毛笔轻轻扫。桑叶必须洗净擦干再给蚕宝宝吃。每天都要清理粪便、换桑叶。要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记。

4.蜕皮

在蚕的一生中要蜕4次皮,蚕蜕皮前静止不动,称眠。眠是分龄的界限,每眠一次增加1龄,常见的是四眠5龄蚕。

蚕每蜕一次皮,就长大一些,颜色更浅。

5.吐丝结茧

蚕宝宝蜕了4次皮,身长有6厘米了。排完最后一次粪便后,它不吃桑叶了,身体变得洁白,还有些透明,之后开始吐丝。

蚕吐丝结出的茧子,我们称之为蛹。

6.破茧而出

蚕破茧而出变成蚕蛾,这是蚕的成虫。

蚕宝宝用茧丝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过了几天,茧上破了一个洞,有只飞蛾钻了出来。它全身都是白的,身体胖乎乎的,头上长着一对触角。样子跟蚕宝宝不一样。

形状像蝴蝶,雌蛾的体形很大,爬动比较慢;雄蛾的体形很小,爬动比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以产下受精卵,留下后代不久便会死去。

7.很多科学家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在日积月累的日记中会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启发。我们通过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也会有很多发现。

8.我们可以用文字、数据、图画、拍照片、录视频等方式来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

9.怎样测量蚕宝宝身体的长度。

第一步,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在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号。

第二步,连接两个记号,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

11.探究昆虫的奥秘

1.评价谁的实验设计更合理。

虑到了实验的公平性,除了对比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保持一致。第一,两个饲养盒;第二,放在相同的地方。另外,一条蚕宝宝的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而10条蚕宝宝的实验结果则更具有说服力。

2.蚕对光线比较敏感,在有光的情况下生长发育较慢,养蚕时光线以昏暗为主,避免明亮光线。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繁殖

12.用种子繁殖

1.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能萌发成新的植株与种子的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2.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新生命,只要落在适合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3.一粒完整的种子,它的内部分为子叶、胚芽和胚根三个部分。

4.种子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种皮:保护种子。

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

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叶。

子叶:提供或转运营养物质。

5.探究种子的萌发情况。

问题一:把蚕豆种子按不同的方向摆,根都会向下长吗?

假设:根都会向下长。

实验设计:

①选几颗蚕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几小时。

②向瓶内倒水,使水位达到1厘米。将纱布弄湿后贴在瓶壁。

③将种子摆放在纱布和瓶壁之间,有正放的,有倒放的,有横放的。把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

④几天以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结论:

种子在萌发时,根向下生长,芽向上生长。

思考:瓶中小苗的生长有什么共同之处?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瓶子中的蚕豆不管是横着放,还是竖着放,他们的根都是向下生长,芽都是向上生长。

问题二:葵花子埋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

假设:葵花子埋在10厘米深的土里更容易出苗。

实验设计:

①选择10多粒差不多大小的葵花子,放在水中浸泡半天。

②2粒葵花子为一组,尖头朝下分别插入不同深度的湿润松软的土里。

③把坑填平,做好深度标记。

④10天后,观察哪些深度的种子发芽了,哪些没有发芽。

编号

埋种深度/厘米

1 2 3 4 5 6 7

第1粒√√

第2粒√√

一般来讲,葵花子出苗土深是由葵花子的长度、土壤硬度等因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土深超过4厘米,葵花子就很难出苗。

6.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凤仙花是借助果皮的弹力传播种子的;

蒲公英是借助风传播种子的;

椰子是借助水传播种子的;

野樱桃是借助动物传播种子的,因为野樱桃的种子果皮肥厚多汁,小鸟比较喜爱吃,小鸟吃进野樱桃的果实,会排出种子。

鬼针草是借助动物传播种子的,因为鬼针草种子的外面长着尖刺,可以挂在动物的身上,利用这一点,鬼针草才得以传播种子。

7.归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弹射传播。一般在豆类、油菜植物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播种子的方法是弹射传播。

动物传播。像山楂、樱桃、苹果、葡萄等植物,借助经过的飞鸟将其果实吞咽后携带种子飞往其他地区,或者是被其他动物采摘果实搬移到别的地方贮藏使其种子被带走。

水流传播。例如生长在水中的荷花、椰子等植物,其果实成熟以后,种子就会自然而然的掉落在水中,随后让水流带其到新的地方落地生根。

风力传播。有些种子或果实会长毛,风一吹就会飘到较远的地方,例如蒲公英、昭和草等;有些种子有如翅膀状的薄膜,能随风力将种子飘送到其他地方,如青枫,大头茶,桃花心木。

8.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主要有4种分别是弹射传播、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利用动物传播。

9.悬铃木和苍耳种子的特点及其传播方式

悬铃木种子外面长有冠毛,容易被风吹走。悬铃木依靠风力传播种子。

苍耳种子外面长有带钩的尖刺,容易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到达远处。苍耳依靠动物传播种子。

10.种子传播的方式与种子本身的特点存在着关系,种子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种子传播的方式。

13.用根、茎、叶繁殖

1.植物除了依靠种子繁殖后代之外,还可以依靠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

2.植物的营养器官主要包括根、茎、叶。

3.利用根、茎、叶来繁殖的植物

红薯的块根可以长出新的红薯苗;

蓟的根钻出地面,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生姜块茎上的小芽能继续萌发;

把水仙的球茎浸入水中,水仙就能生根、发芽、开花;

落地生根的幼芽,落到土里就能长出新苗;

长寿花的叶子插在土里就能成活。

红薯和蓟是用根繁殖后代,生姜和水仙是用茎繁殖后代,植物幼芽、长寿花是用叶繁殖后代。

4.还有哪些常见的植物也可以利用根、茎、叶繁殖?

用根繁殖的植物:蔷薇、茶花、杜鹃、胡萝卜、郁金香……

用茎繁殖的植物:紫藤、桂花、夜来香、杜鹃、山茶花、吊兰、草莓、荸荠、山药……

用叶繁殖的植物:燕子掌、石莲花、长生草、宝石花、神刀、玉扇、万象……

5.利用红薯的根繁殖后代的方法:把红薯浸在水中,当长出小牙之后,用小刀切下带芽的小块,埋入土中。

6.利用菊花的茎繁殖后代的方法:从一棵健康的菊花主茎上剪下一根枝条,插入一盆松软的土中,精心照料,就可以长出一盆新的菊花了。

7.利用宝石花的叶子繁殖后代的方法:从宝石花植株上摘下一片叶子,摆放在花盆的土上,浇上水,过几天宝石花的叶子上就会长出小根,一颗新的宝石花就长出来了。

8.记录一种植物的繁殖过程。(任选一种用营养器官繁殖的方式)

植物名称:水仙,是茎用繁殖的。

日期生长状况

11月23日我把水仙放在碗里,然后拿到我的窗户旁边,我瞪着两个大眼看着它,觉得它越看越像一个洋葱,头上长着3厘米的芽。

11月25日我去给水仙换水,看了看它上部的芽长了些,我用尺一量,5厘米,增长了2厘米,原来是3厘米。

11月26日我去给水仙换水,看到它的上部左边的根上,原来才一个叶子,什么时候又多长出了一个呢?我就想:水仙肯定能长很大。

12月1日早晨,我给小水仙换水,看到它左边的里边又多出了一棵小芽,我高兴极了。

12月4日中午,我回来给小水仙浇水,小水仙不知道什么时候右边的芽中又长出了一棵小芽。

12月6日小水仙今天算是到了茂盛的时期,左芽、右芽、中边里的芽全部长高了,还不说,中间的芽里边又长了一棵小的。

14.动物的繁殖

1.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2.动物的求偶方式

青蛙通过鸣叫来求偶的。鸣叫能够表现出动物个体的强健程度。

弹涂鱼是通过“跳舞”来求偶的。因为跳舞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运动避险本领。

孔雀是通过开屏来求偶的。孔雀通过展示身体的尾部,能表现出自身的健康状态。

角马是通过搏斗来求偶的。因为搏斗能够表现出动物个体保护自己的能力。

燕鸥喜欢在求偶时送“彩礼”;

啄木鸟通过有节奏地敲打树干,发出“爱情电报”;

蝴蝶、毒蛾分泌有气味的物质以吸引远处的雄性;

信天翁求爱时非常有礼貌,不断弯腰向对方示爱……

3.动物求偶成功之后,就会进行交配,然后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

4.鸡蛋黄上有明显小白点的鸡蛋才能够孵出小鸡。鸡蛋黄上有小白点,说明这枚鸡蛋已经受精,是受精鸡蛋,因此,它可以孵出小鸡,而没有小白点表示这枚鸡蛋不是受精鸡蛋,是孵不出小鸡的。

5.在小鸡孵化工厂,人们不需要打开鸡蛋,而采用光照的方法来辨别出哪些鸡蛋是受精鸡蛋,哪些鸡蛋不是受精鸡蛋。具体的方法是用强光照射鸡蛋,看其中是否有一个小黑点,如果有小黑点,说明是受精鸡蛋,反之,就不是受精鸡蛋。

6.从鸡蛋受精到小鸡出壳的过程。

7.人类胎儿在子宫里生长发育的图片

8.像鱼和鸟那样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鳄鱼、青蛙、小鸟、鲑鱼、鸭、鹅、企鹅、蛇等。

9.像人、马、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常见的胎生动物有小猫、狗、兔子、老虎、狮子、熊猫、刺猬等。

10.有些动物产卵以后,卵会在适合的环境里自然孵化,而有些动物产卵以后,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护卵、孵化卵。

举例:在严寒的南极,繁殖后代的帝企鹅爸爸把蛋放到脚背上,用厚实的羽毛盖住,不吃不喝,一直站立着,用自己的体温孵化蛋。

11.动物的哺育行为包括保护、喂养、教导等方面。

12.很多动物的父母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哺育任务,还要教会小动物生存的本领。

举例:

春天来了,小鸟们张大嘴巴,等着觅食归来的妈妈喂养。

小北极熊跟随妈妈,要用约两年的时间学习如何在北极严酷的环境中生存。

小沙丘鹤跟妈妈学习捕食的本领。

鲶鱼:鲶鱼爸爸用嘴孵化卵子

蟑螂:雄蟑螂为了哺育嗷嗷待哺的后代,会吃下鸟粪,仅为了给小蟑螂提取氮这一营养物质。

绒猴:雌绒猴生下子女后,只在喂奶时抱上它们一小会儿,照料孩子的工作全落在雄绒猴身上。雄绒猴会为小绒猴清洗身体,等到小绒猴不再吃奶时,它还会亲自喂小家伙们进食。

13.下面动物中,是胎生的在“○”里涂红色,是卵生的涂绿色。

14.查资料,了解有趣的动物繁殖和养育后代的方式。

许多蚜虫只在冬季将要来临的时候才产生雄zhi蚜,进行雌雄交配,产受精卵越冬;而从春季到秋季连续十余代都以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在这段时期几乎完全没有雄蚜。蚜虫在孤雌生殖时(产性蚜时除外),它的后代都是雌的,经两性交配后产的卵到第二年也都发育成雌蚜,唯有产性蚜时才出现雄蚜。

雄海马腹面有一个育儿囊,每当繁殖季节来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幕奇特的景象:刚刚孵化出来的小海马,随着大海马的身躯不停地做伸值与弯曲的摇摆动作,然后,大海马便把这些小海马一个个从腹部排放出来。其实,生出小海马的并不是海马妈妈,而是海马爸爸。原来,当生殖期来临的时候,雌海马就把成熟的卵子悄悄地产到了雄海马的育儿囊内;雄海马在给卵受精后,便把育儿囊的口封闭,从此就担任起孵卵哺乳的重任,带着这个“包袱”辛苦度日。

由于育儿囊内的血管能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胚胎在这里度过20天左右,便孕育出小海马了。小海马在刚开始学游泳时,若遇到危险信号,还会再进入囊中,而海马妈妈一旦离开,就再也不回来了。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5.生物与非生物

1.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

2.植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不能运动,需要水、阳光、空气等等。

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食物、空气、温度、阳光等等。

生物的共同特点:

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①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②需要营养;③会生长变化;④会繁殖;⑤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3.判断石笋、青苔是不是生物?

石笋不是生物。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会长出小石笋,但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是石笋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形成的,并不是它自身发生了变化。

青苔是生物。青苔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会生长、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具备生物的特征。

这三种物体都是生物。

第一幅图,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形状有枝状、叶状、壳状,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二幅图,松萝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呈悬垂条丝状,适合阴暗潮湿的环境,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三幅图,水绵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4.在大自然中,生物和非生物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根据植物、动物的特点,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