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修改后

北京市房山区工程大石河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白草洼污水处理站工程

测量控制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4)

二、工程概况 (4)

三、测量工作安排 (6)

3.1建立健全测量管理制度 (6)

3.2人员配备 (6)

四、施工准备 (7)

4.1技术准备 (7)

4.2仪器配备 (7)

4.3现场准备 (7)

五、主要测量方法 (8)

5.1测量放线原则 (8)

5.2施工测量依据: (8)

5.3平面控制 (8)

5.3.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8)

5.4高程控制 (9)

5.4.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9)

5.4.2高程引测 (10)

(1)正负零以下测设方法 (10)

5.4.3.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 (10)

5.4.4测量控制桩的保护 (10)

5.4.5控制桩点的复测 (11)

5.5.施工中的测量控制 (11)

5.5.1平面控制 (11)

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12)

七.施工测量管理: (12)

7.1.测量管理制度 (13)

7.2.复核验线制度 (14)

八.成品、安全保护措施 (14)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北京市房山区大石河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白草洼污水处理站工程,工程地址房山区窦店镇白草洼,总占地面积约8146.5㎡。本工程建筑面积:

598.37㎡,地下建筑面积:231.09㎡,地上建筑面积:367.28㎡,建筑层数、高度:地下1层,局部地上一层。建筑高度(室外地坪至屋面面层高度):4.53m,建筑结构形式:2层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上1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为八度;建筑耐火等级:地下一级地上二级,火灾危险性分类为戊类,配电室、加药间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丁类;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一级。

本工程由预处理单元及一个辅助处理单元组成,预处理单元包括:预处理单元设1座细格栅渠、1座平流沉砂池、调节池、提升泵房、膜格栅渠及污泥池。其中,细格栅渠设置两格,每格宽0.6m,安装1套机械回转细,格栅,另安装1套人工格栅,每格细格栅渠前后设两台闸门,格栅配套栅渣小车1套(1)缺氧池平面净尺寸:8.9×7.9m(2座),池深:7.0m。(2)厌氧池平面净尺寸:7.9×4.5m(2座),池深:7.0m(3)好氧池平面净尺寸:13.8×5.8m(2座)池深:7m。(4)膜池平面净尺寸:膜池回流井:4.8×3.0m(1座),膜池:9.35×4.8m(2座),清洗池:4.9×2.5m(1座),出水池:4.9×2.5m(1座),池深:4.75m。辅助处理单元包括:(1)配电间4.8m×4.77m,(2)设备间分两层布置,地下一层用于放置产水泵、CIP(在线清洗)泵、剩余污泥泵、鼓风机、脱水机冲洗泵、格栅冲洗泵,地上一层用于放置在线化学清洗加药系统、化学除磷系统,另设置水质监测室、配电室、值班室、卫生间等。

土建工程项目包括一般土建及粗装修工程;

1、建设单位:北京市房山区水务工程建设项目办公室

北京碧水京良水务有限公司

2、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3、工程名称:北京市房山区大石河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白草洼污水

处理站工程

4、测量单位:房山区测绘所

5、监理单位:北京中城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6、施工单位:北京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三、测量工作安排

3.1建立健全测量管理制度

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部制定的《项目测量管理办法》的规定,即[红线基桩交接]、[施测复查]、[内业复查]、[资料交接]、[仪器使用和保管]等一系列测量管理制度。

依据甲方提供的红线桩坐标、水准点进行核验,建立轴线控制网高程控制网,测量放线均由测量人员负责组织实施,项目技术质量部负责验线,项目部验线合格后,报监理公司,未经监理公司签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在整个工程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负责具体施工测量放线,项目部对测量放线工作实施复查监控和验线管理。项目部及主管测量的技术人员必须监控测量工作的原始记录,施测人员必须签字,且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资料按资料《DB11T950-2013》要求即使准确。对原始资料和测量成果资料由项目技术部妥善归档保管。

3.2人员配备

按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及管理模式,配备测量员2名,辅助测量员2名;以便于施工进度。所有参加施测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上岗证。

测量及验线人员

四、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协助测绘院进行钉桩工作,并及时保护,同时进行复核引测桩位。

4.1.2根据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周边环境,确定建筑物的定位方法及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方法。

4.2仪器配备

要作好施工控制测量工作,仪器是保证。为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测量器具必须经过专业检测部门检测,保证其在检定期内。测量器具配备计划如下表所示:

4.3现场准备

4.3.1配合钉桩工作,及时对钉好的桩位引测及并对桩点进行保护。

4.3.2对测量有通视有影响的物体进行清理。

五、主要测量方法

5.1测量放线原则

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长边长方向控制短边短方向。

5.2施工测量依据:

本工程放线依据房山测绘所给定测量定位的成果图,定位点测绘所给A1、A2、A3、A4、A5点由测绘所直接绘定,高程点由测绘所绘定校的绝对高程数据(BMA)。

5.3平面控制

5.3.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5.3.1.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采用建立导线,进行场地平面控制(见附图1)。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以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为依据。

由于现场狭窄基坑面积较大,及时做好保护桩以便及时复测。

(3)点位选在通视条件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桩位应用混凝土浇筑,并用钢管进行围护,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5.3.1.2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10"1/20000

5.4高程控制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建筑物位置,在定位桩点校测合格后,作为定位放线的依据点,利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矩形网定位,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

测定建筑物矩形网后,检查矩形网的边长和内角,合格后,用正倒镜法测设引桩,引桩设在场地内要作好保护,以保证其准确,作为投测各轴线的依据,在矩形控制网上,按照矩形控制网的精度,用钢尺测设其它轴线,并用木桩小钉标志。

5.4.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高程点布设(见高程引测点、轴线控制点图)

根据场地内实际情况,场地内高程控制点测设5个,根据给定水准点A1、A2、A3、A4、A5点用附合测量法将已知标高引测到现场,联测后测到L1、L2、L3、L4其闭合差应小于±6mm,闭合差合格后,应按测站数正比例分配。合格后填写测量手册及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工程定位测量记录,由监理人员复查合格后签认。工程定位测量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报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部门验线。

2、根据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进行土方开挖。挖至设计图纸要求的基底后,根据定位轴线桩,散出建筑物基底轮廓线、垫层边线、轴线等,

把标高引至槽底安全处进行保护,反复核实无误后,填写施工测量报验表及基槽验线记录,监理检查合格后给予签认,同时报主地勘、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进行地基验槽。如需地基处理,争得相关单位意见后进行处理,达到要求后再次放线,请相关单位验槽,无需地基处口或再次验槽合格后签名认可相关资料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4.2高程引测

(1)正负零以下测设方法

基础土方到设计标高及满足设计要求后,测量放线员利用已校核好的各轴线控制桩,利用经纬仪把各轴线投测于各基槽底部,再放出基础垫层边线。待基础垫层浇筑完成后,再用精纬仪把各轴线投测到基础垫层上,经校核后,用墨线弹好,然后利用自己校核好的轴线,向外量出条形基础以及柱子的位置线等,并用墨线弹好,并报监理验收5.4.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保护及复测。

5.4.3.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

为确保现场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的稳定性,平面轴线控制点和高程点采用

5.4.4测量控制桩的保护

在控制桩点周围用脚手架搭设米护栏,并制作标识,写上“测量点位、注意保护”的字样。测量人员应经常去现场巡视桩点的情况,并作好巡检记录。

5.4.5控制桩点的复测

控制桩点的复测应于现场控制桩及资料完善后,再每一个月由现场测量监理旁站进行复测,轴线控制点在施工测量使用过程中,每次需利用场地控制网点进行复测;首级控制点也应在每月内检查一次,如有变动应及时恢复,作好检查记录,记录填写应真实,签字齐全,具有可追溯性。

5.5.施工中的测量控制

5.5.1平面控制

1、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范》(GJJ8—89)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

﹥20m1/7000 (相对误差)

≦20m±3对于轴线小于±3mm

(2)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轴线≦±3mm。

(3)标高小于±5mm。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及

倾斜改正。

(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4)垂直度观测

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

3、细部放样应遵守下列原则:

(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

(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3)有方格网必须校正对角线。

(4)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

(5)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

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6.1施工测量中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即遵循主轴线—轴线—细部放线的放线原则,达到整体控制局部的目的。

6.2施工测量过程中,应遵循步步有校核的原则即:在轴线投测前应先校测轴线控制桩准确无误后,再进行投测,投测后还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施工层放线时,先校核轴线投测是否准确,再进行细部放线,细部放线完毕后,也应复核检查,这样做到步步有校核。

6.3为保证高程的准确性,每个施工层的高程点至少应传递三个,复核后较差在3mm以内,利用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引测水平线时,水准仪尽量安置在测点范围内的中心位置。

6.4用钢尺传递标高时,钢尺必须经过检定,且测量过程中要进行三改,即:

尺长改正、温度改正、拉力改正。

七.施工测量管理: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情况和管理要求特制定测量管理制度和复核验线制度如下:7.1.测量管理制度

7.1.1本工程测量管理体系如下:

当测量本区段的高程或者轴线控制线施测完毕后,自检-互检交接检合格后,方可报项目技术质量部,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公司。

7.1.2

7.1.7测量计算工作要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7.1.8测量人员应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定施测人员应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法令和规范,认真学习与审核施工图纸,做到按规范工作,按图施工。

7.1.3建立健全内部测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并服从于项目负责人的业务协调。

7.1.4测量工作应严格遵循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作业程序,合格后方可报上级管理部门复核验线。

7.1.5外业测量成果的记录要求做到:原始真实、数据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清晰,记录应当场及时填写,不允许先写在草稿纸上后再转抄,保持记录的原始性。

7.1.6草图、点志记图等,应当场勾绘,方向、有关数据和地名等一并标注清楚。测量记录多有保密内容,应妥善保管,工作结束后上缴有关部门保存。校核,确保测量仪器在受控状态之中。

7.1.9测量仪器的检定必须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有关检定规程并在受控的检定部门进行,一般测量仪器的检定周期为一年(包括电子激光经纬仪、经纬仪、

水准仪、钢尺、水准标尺)。

7.1.10严禁测量黑器具在施工现场出现,作好现场测量仪器的登记、标识、记录等管理工作。

7.2.复核验线制度

7.2.1测量验线工作由项目技术部施工测量工作统一进行管理。

7.2.2项目部复核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7.2.3复核验线规定如下:应先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符合标准后再上报项目部,项目技术质量部复检合格后再上报监理公司,各级复核应认真负责,严格把关,不合格部位不得向上级复核单位报验。如果发现未进行自检或者自检不合格,一律不得验收,并追究其责任,更改正确无误经自检合格后才能给予验收。

7.2.4复核验线前,提前提交有关报验资料,包括:坐标依据,高程依据,施测方案,待复核点与所用依据点的位置关系。只有内业资料正确后,才能进行外业实测。

7.2.5轴线及局部点提供的平面控制网、高程网(点)施测,单位对本身所测放的成果精度要严格控制。

7.2.6项目技术部有责任协助监理对建筑物的主要控制轴线及建筑物主控点进行复测认证。

7.2.7复测标准应按《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程》(SL52-201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7.2.8复测监控过程记录应作为技术资料入档。

八.成品、安全保护措施

1、测绘所主轴线桩测定后。要将轴线桩引出至基础土方开挖放坡边缘2m以

外,做好轴线桩,并且用混凝土浇筑成混凝土墩进行保护,并且树立明显标志架,进行保护。

2、将测绘所测定的高程点A1、A2、A

3、A

4、A5点引至现场附近。做好混凝土墩进行保护,且做好明显标志,另外要引至附近的高压线杆上,最少不少于3个点。

3、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高程点,轴线点进行复测。对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要有专人保管,专人使用,测量时测量点不得离开仪器,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脚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

4、对现场的轴线桩、高程点做好记录,编号登记。设置专人进行看护、管理、检查定期进行复测校对工作。

5、对现场施工作业工人加强教育,避免工人无意识的对桩点进行损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