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

当代启示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761541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邢广程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古代文明之路,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具有内在的历史动因。

其一,丝绸之路的诞生,顺应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现实需求。从考古资料上看,远至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希腊已经传入来自中国的丝绸等物品。欧洲、中亚和我国中原地区的经贸往来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其二,在中亚和欧洲方向先后出现的两大帝国,为打通东西方之路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帝国崛起,经过一系列战争成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奠定了东西方进一步交流的基础。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灭掉波斯阿赫门王朝之后,希腊将中亚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大量希腊人和马其顿人迁到东方,大大促进了古代欧洲和中亚同我国中原地区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其三,汉朝出于军事战略需要,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以“断匈奴右臂”,客观上正式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作为使者出使西域,意图说服大月氏与西汉一起攻打匈奴,结果张骞没有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却无意中开辟了通向西域的通道,被司马迁评价为“凿空”之行。

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丝绸之路便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多用途大通道。但西汉末年,丝绸之路因受匈奴袭扰经常中断。东汉时期(公元73年),班超经过艰苦努力再次打通西域。公元97年,甘英受班超派遣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条支和安息诸国,抵达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成为史书所载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他虽然未能到达罗马帝国,但自此罗马帝国商人却顺着这条丝绸之路来到东汉首都洛阳,标志着丝绸之路在真正意义上贯通,成为欧亚大陆便捷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通道。

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2000多年,历经中国历史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从地理类型来看,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依据地理状况又分为“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等;依据商品类型分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等。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古代商路称为“丝绸之路”,逐渐被后来的史学家所接受,从而将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起于秦汉,明初达到繁荣阶段,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由

中国沿海港出发通向三个不同的方向:一至朝鲜半岛和日本,二至东南亚诸国,三经南亚、阿拉伯至东非沿海诸国。

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传入西方的主要商品有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西方传入中国的主要有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在阿赫门王朝时期,伊朗已经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除了进口丝绸产品外还进口生丝,然后采用萨珊传统的纺织方式进行再加工,从考古资料上看,萨珊王朝的丝织品图案十分精美,深刻地影响了拜占庭和中亚。在中亚,索格底亚那的商人也十分精通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早在4世纪,中国长安等一些城市就大量集聚着来自索格底亚那的商人。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要前提。在3-8世纪中亚地区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艺术中心,其作品受到希腊和罗马文化与艺术影响,而萨珊王朝的城市建筑具有东西方文化兼容的特点。西域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中原地区开始逐渐接受龟兹音乐和舞蹈。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则传播了中国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促进了多种宗教的传播和交流。佛教、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摩尼教和道教都曾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进行传播。法显法师于公元399年经西域进入天竺(印度),随后由海路经师子国(斯里兰卡),再经耶婆提(印度尼西亚)回国,他途经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为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唐玄奘西天取经,推动了唐朝与西域和印度的交流。在贵霜帝国时期,佛教对中亚地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与中亚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融合。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伊斯兰教逐步向东扩大影响。时至今日,中亚地区和我国新疆仍保留着一些宗教文化的历史遗存。

古代丝绸之路对当代的启示

第一,古代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昭示了古代欧亚之间文明交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历史轨迹和历史规律。当今欧亚各国应深入挖掘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古代丝绸之路所凝聚而成的交流、融合、合作和共赢的基本价值,让21世纪欧亚空间的文明对话更加顺畅、更加便利。

第二,古代中国处于陆、海丝绸之路的东方端点,是丝绸之路的“凿空”之国,为欧亚文明的交流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现在中国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展示了中国对欧亚空间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开阔情怀,显示了正在崛

起的中国对欧亚战略空间发展与合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性和延续性,而这种历史积淀性和延续性又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历史逻辑性。

第三,人类进入21世纪,迫切需要欧亚空间的深度整合与合作,迫切需要构建新的丝绸之路。冷战结束后,在欧亚大陆战略空间构建新丝绸之路的倡议屡次被多国所提及。比如,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多次提出复兴伟大的丝绸之路;俄罗斯近些年来屡次提出建立欧亚统一空间的设想;美国也不失时机地提出在中亚地区构建“新丝绸之路”的战略。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共赢合作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此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目的是与欧亚空间进一步共享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

第四,乌克兰危机表明欧亚空间并不太平,很多问题需要在国际层面加以沟通和合作才能得到解决,而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战略和思想。在欧亚大的新合作空间内,乌克兰就不必为“东倒西歪”的战略选择而蹙眉,因为这个新合作空间足够容纳欧亚大陆所有国家的合作愿望,能够体现出欧亚大陆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

第五,正如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不是靠强制命令一样,现代丝绸之路的构建也需要合作精神。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发起国和倡导国,但不可能是唯一的推动国和完成国,该构想的实现需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和合作。21世纪的高铁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新丝绸之路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现在需要的恰恰是合作共赢的精神和利益互享的理念。

(完整版)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现实价值 正文: 论丝绸之路在历史的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古今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丝绸之路的起源(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书名:丝绸之路的起源(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书号:ISBN978-7-311-04662-0 定价94.00元 作者简介: 石云涛,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中国古代文学 和中西交通史。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讲 析》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内容简介: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涉及区内众多民族、多种文化类别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和资料构建上独显欧亚视野的优势和特色。 该套丛书的出版宗旨是:使读者能够在欧亚这一视野下系统、全面地品读历史,审视文化传统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推动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进步。 系统出版这些成果,对于指导我们国家的发展实践和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各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也将意义深远。 通常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指东起渭水流域,向中国内地延伸的贯通欧亚大陆的古代交通道路。有时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都城的迁移,丝绸之路的东端会改变为其他地方,比如东汉时洛阳,就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条道路绵亘数千里,两千多年间是中西交通的大动脉,它不仅是贸易路,也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道路,对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本书探讨了丝绸之路经历的创辟和开拓两个阶段,始终把中外交通的开辟和文化交流的开展与 “人”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上编讲述汉代以前丝绸之路的创辟,下编讲述汉代

路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变迁

陆上丝绸之路是原来将亚欧大陆连接的一条历史要道,它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1世纪之间,直至15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道路本由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古罗马帝国。起初它是没有命名的,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时,大家就接受了这个称呼。 (上图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总图) 丝绸之路的兴起: 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于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丝绸之路的繁盛: 丝绸之路在唐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在丝绸之路东段,大漠南北与西域各国,修了很多支线通丝绸之路。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敦煌、阳关、玉门这些地方,成了当时“陆地上的海市”。唐朝贞观年间,中国僧侣游历印度的东道,并详细记载了从河西,经青海,由西藏进入尼泊尔的具体路线。玄奘就是其中的一位,从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宜穈、麦,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土产黄金、铜、铁、铅、锡。气序和,风俗质。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变。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服饰锦褐,断发巾帽。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这就可以展现出丝绸之路的诸国 经济繁盛的大概了。 丝绸之路的没落: 海运的兴起,曾经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宋代以后逐渐没落。由于西域的风沙化,导致当地的特产不再丰富,饥荒也变得逐渐的频繁起来,再加上战乱等多种因素导致丝绸之路从此不复存在。 本文资料节选自知乎,百度知道,百度百科 丝绸之路图片 玄 奘西行图:东 京国立 博 物 馆 藏 大唐西域记 玄奘著

路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变迁

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变迁 陆上丝绸之路是原来将亚欧大陆连接的一条历史要道,它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1世纪之间,直至15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道路本由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古罗马帝国。起初它是没有命名的,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时,大家就接受了这个称呼。 (上图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总图) 丝绸之路的兴起: 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 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 138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于途中 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设法 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 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 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在张 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 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 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丝绸之路的繁盛: 丝绸之路在唐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在丝绸之路 东段,大漠南北与西域各国,修了很多支线通丝绸 之路。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 国相通。敦煌、阳关、玉门这些地方,成了当时“陆 地上的海市”。唐朝贞观年间,中国僧侣游历印度 的东道,并详细记载了从河西,经青海,由西藏进 入尼泊尔的具体路线。玄奘就是其中的一位,从玄 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宜穈、麦,有粳稻, 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土产黄金、 铜、玄奘西行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_下_

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下) □孙占鳌 四、元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衰落 元代以后,丝绸之路贸易整体上趋向于衰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二是海上丝路贸易的繁荣,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唐代安史之乱后的数百年间,北方地区战火纷飞,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直接服务的黄河流域丝绸生产几乎陷于停顿。同时,西北地区各民族政权的分裂、对立,使丝路贸易安全难以保障,丝绸之路因此逐渐衰落。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封。次年五月,北宋灭亡,赵构即位称帝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重要影响。南宋建立后,人民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纷纷南迁,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南方相对和平稳定,这些条件促使南方经济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南方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至于元朝开通漕运和海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江南地区,更是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了宋元时期,随着欧洲海权及阿拉伯世界的兴起,特别是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刊行后,中国及亚洲成为许多欧洲人向往的一片繁荣富裕的文明国度,东西海上往来逐渐频繁。此后,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国家开始绕过被意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线与陆上丝绸之路,经由海路接通中国,并希望能从中获得比丝路贸易更大的利润。一些国家也希望将本国的所信仰的宗教传至东方。元代中央政府、元代官方积极经营对外贸易和允许私人出海贸易的开放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海上丝绸贸易的繁荣。元政府大力鼓励外国来中国进行贸易,并在广州设立了市舶使专管外贸事务。当时中国与南洋和波斯湾地区有6条定期航线,这些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最著名的一条航线叫“广州通海夷道”,广州起航,越南海、印度洋、波斯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共1400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同时,伴随着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其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替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元代中期,中西丝绸之路贸易曾一度活跃。从东亚到西亚钦察道—— —敦煌、哈密、别失八里(吉木萨尔)、土库曼、克里米亚半岛;波斯道—— —敦煌、罗布泊、天山南路、大不里士到土耳其,驿道纵横交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是这个时候由这些驿道来到中国,这是丝绸之路的又一个繁荣时期。但好景不长,到15世纪初,察合台后王势力进一步分裂,新疆和中亚地区各自割据,不相统属。同时,为了推行伊斯兰教并控制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察合台后王与明朝争夺哈密,这场战争前后进行了一百三十余年。在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使东西驿路通畅,许多欧洲使者、教士和商人,都沿此路东来中国,丝路又繁荣一时。但蒙古帝国也摧毁了以往在丝绸之路上大量关卡和腐朽的统治,令丝绸之路通行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方便。元代丝绸之路交往的主要目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诸如马可·波罗和长春真人的游记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从侧面反映西北丝绸之路贸易的衰落。 明代中期以后,采取闭关政策。与此同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不断发展,海上交通更是代之而起,使丝绸之路贸易全面走向衰落。 五、21世纪丝绸之路的复兴 进入21世纪,丝绸之路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出现了复兴热潮。 FAZHAN·LONGYUANCHUNQIU陇原春秋 25 2014年第06期/总第284期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访谈 作者:本报记者户华为《光明日报》(2015年04月20日05版)丝绸之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古代文明之路 记者:一般认为,汉朝出于军事战略需要,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以“断匈奴右臂”,所以才派张骞出使,“凿空西域”。但近年来的研究则表明,实际上丝绸之路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亚欧非三大洲就已经有较为频繁的接触和交流,是这样吗? 邢广程: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商贸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间多层面的交流之路。古代欧亚非三大洲文明是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下独自形成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华夏文明像四颗珍珠散落在北非和欧亚大陆的广阔空间。囿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各文明相互之间无法实现直接交往,甚至相互之间不知对方的存在。但是,历史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它们必然要向外界伸展探索之臂的,间接信息传递和文化贸易往来逐渐出现,位于欧亚大陆东端的华夏文明也在不断探索与西域的古代文明进行交往。 古希腊文明对欧亚非大陆的文明交流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公元前8世纪初至前6世纪末,古代希腊与当时其他一些文明中心发生越来越多的联系。从希腊考古和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公元前6世纪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就已经传入希腊。战国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们就将当时的中原地区认定为与丝绸相关的地区,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将中国称为“赛里斯”,“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的意思。从古代中国的情况看,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西征犬戎就曾到达中亚一带,沿路还将丝绸、“黄金”、“贝带”和“朱丹”等中原贵重物品作为礼物馈赠给当地部落首领。尽管《穆天子传》等带有神话色彩,但它却提供了古代各族分布、迁徙和交往的历史素材,描述了古代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基本状况。这些都表明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中原内地和西域之间的交往和接触就已经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这种交流越来越频繁。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 . . .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现实价值 正文: 论丝绸之路在历史的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古今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丝绸之路历史演变

丝绸之路历史演变 (一)、先秦南和越国时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先秦南和越国时期岭南地区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岭南先民已经利用独木舟在近海活动。 2、距今5000~3000年期间,东江北岸近百公里的惠阳平原,已经形成以陶瓷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并通过水路将其影响扩大到沿海和海外岛屿。 3、通过对海船和出土陶器,以及有肩有段石器、铜鼓和铜钺的分布区域的研究得知,先秦时期的岭南先民已经穿梭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601099,股吧)沿岸及其岛屿,其文化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 4、根据出土遗物以及结合古文献的研究表明,南越国已能制造25~30顿的木楼船,并与海外有了相当的交往。 5、南越国的输出品主要是: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输入品正如古文献所列举的“珠玑、犀(牛)、玳瑁、果、布之凑。”主要的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 (二)、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1、《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汉武帝灭南越国之后。东汉(特别是后期)航船已使用风帆;大秦(罗马帝国)已第一次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中国带有官方性质的商人也到达了罗马。这标志着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真正意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2、随着汉代种桑养蚕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输出品。乳香(薰

炉)和家内奴仆(托灯俑)乃以往输入品中所未见。 由于两汉版图扩张到今东南亚的部分地区,政府加强了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市的管理,例如在今徐闻“置左右候官,在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也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商业城(600306,股吧)市,例如番禺、徐闻、合浦(今合浦附近)、龙编(今越南河内)、广信(今梧州)、布山(今贵港)和桂林(今桂林)等。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岭南与内地的水路和陆路交通也由此显得重要而得到修治。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1、孙吴政权黄武五年(226年)置广州(郡治今广州市),加强了南方海上贸易。 2、有史料可稽,东晋时期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3、对外贸易涉及达十五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包括东南亚诸国,而且西到印度和欧洲的大秦。经营方式一是中国政府派使团出访,一是外国政府遣使来中国朝贡。 4、丝绸是主要的输出品。输入品有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翡翠、孔雀、金银宝器、犀象、吉贝(棉布)、斑布、金刚石、琉璃、珠玑、槟榔、兜銮等。 5、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易的发展,致使对外贸易收入成为南朝各政权的财政依赖。 (四)、隋唐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1、隋统一后,加强了对南海的经营,南海、交趾为隋朝著名商业都会和外贸中心;义安(今潮州市)、合浦也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对外交往港口。 2、唐朝经济发展,政治理念开放兼容,外贸管理体系较完善,法令规则配套,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和畅通。 3、唐朝海上交通北通高丽、新罗、日本,南通东南亚、印度、波斯诸国。特别是出发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作文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简介目的: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经过:公元前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年。 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 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 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 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西域都护的设立: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公元前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班超经营西域:公元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年,加强

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 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简介: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ā,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 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

汉唐间丝绸之路起点的变迁

汉唐间丝绸之路起点的变迁 摘要:丝绸之路起点可分为历史起点和空间起点,应该肯定张骞出使西域对于丝绸之路开辟的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因,汉唐间丝绸之路空间起点发生过迁移和变化。作为丝路起点城市的内涵,一般公认西汉时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没有争议,但东汉时丝路起点则延伸至洛阳,其时洛阳在中西交通方面的地位首屈一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多个政权对峙状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造成丝路起点的迁移和多元化,在一定时期洛阳、平城、邺城、长安都曾发挥丝路起点城市的功能。隋唐时长安、洛阳成为帝国东、西二都,在中西交通方面各有优势,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有盛衰,共同成为丝路起点的明星城市。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起点;空间起点;长安;洛阳 从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提出,至今已一个多世纪,丝绸之路研究成果丰硕。由这一概念引发的学术争论很多,有的学术界已有定论,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注意到,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还遭遇到各种非学术因素的影响,人们从不同需要甚至某种功利目的出发发表意见,不免背离学术的原则,从而产生种种歧见。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指汉唐间经行陆路贯通亚洲通欧洲、非洲的贸易和交流之路,那时丝绸贸易在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媒介和杠杆作用,丝绸贸易的发展带动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相互了解和认识。丝绸之路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千余年的历史时期内它发生过不少变化,因此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它。本文想从汉唐间丝绸之路起点的变迁谈点个人的认识,主要限定西北丝路即传统意义上的绿洲路的范围来谈。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起点 丝绸之路起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起点,即丝绸之路何时创辟,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中西文化交流什么时候开始的。二是空间起点,既历史上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从什么地方为出发点的。按说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是双方的互相传播,那么东西方互为这种贸易交流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但既然把丝绸作为这种贸易和交流的代表性的商品,既然中国是丝绸的故乡,那么丝绸之路的起点当然应该从中国一方考虑。从丝绸输出一方考虑,这两个起点的答案是不同的,因为历史的起点只有一个,一个事件的发生只能有一次;但空间的起点却会发生变迁,因为空间上的地点会随着时代不同发生转换,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中国丝绸是什么时候最早外传的呢?跟追溯任何事物的历史起源一样,丝绸最早西传的时间已经难以确知。从文献记载看,丝绸贸易在商代经济领域已经起着重要作用,《管子》卷二四《轻重》篇云:“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马,以为

丝绸之路的演变过程

丝绸之路历史演变(一)、先秦南和越国时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先秦南和越国时期岭南地区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岭南先民已经利用独木舟在近海活动。2、距今5000~3000年期间,东江北岸近百公里的惠阳平原,已经形成以陶瓷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并通过水路将其影响扩大到沿海和海外岛屿。3、通过对海船和出土陶器,以及有肩有段石器、铜鼓和铜钺的分布区域的研究得知,先秦时期的岭南先民已经穿梭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601099,股吧)沿岸及其岛屿,其文化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4、根据出土遗物以及结合古文献的研究表明,南越国已能制造25~30顿的木楼船,并与海外有了相当的交往。5、南越国的输出品主要是: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输入品正如古文献所列举的“珠玑、犀(牛)、玳瑁、果、布之凑。”主要的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二)、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1、《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汉武帝灭南越

国之后。东汉(特别是后期)航船已使用风帆;大秦(罗马帝国)已第一次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中国带有官方性质的商人也到达了罗马。这标志着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真正意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2、随着汉代种桑养蚕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输出品。乳香(薰炉)和家内奴仆(托灯俑)乃以往输入品中所未见。由于两汉版图扩张到今东南亚的部分地区,政府加强了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市的管理, 例如在今徐闻“置左右候官,在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也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商业城(600306,股吧)市,例如番禺、徐闻、合浦(今合浦附近)龙编、(今越南河内)、广信(今梧州)、布山(今贵港)和桂林(今桂林)等。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岭南与内地的水路和陆路交通也由此显得重要而得到修治。(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1、孙吴政权黄武五年(226年)置广州(郡治今广州市),加强了南方海上贸易。2、有史料可稽,东晋时期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3、对外贸易涉及达十五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包括东南亚诸国,而且西到印度和欧洲的大秦。经营方式一是中国政府派使团出访,一是外国政府遣使来中国朝贡。4、丝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丝绸之路开通前的状况:位于丝路中央位置的帕米尔高原西侧,是久负盛名的蓝宝石产地,这里所产的宝石在很久以前就被运往地中海沿岸。此外,在帕米尔高原东侧的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和田,以出产玉石而闻名,中国自古以来都以此处所产玉石为上乘之品而极为重视。因此,丝路开通以前,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至西亚诸国“蓝宝石之路”和通往中国内地的“玉石之路”就已经开通了。 张骞西行:公元前138年,带着与大月氏结盟的使命,张骞带领百余人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在出了汉朝疆域后不久便被匈奴捕获。匈奴单于让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流放于漠北草原。张骞在此度过了十几年,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汉朝使者的使命,最后终于找到机会逃了出来,于公元前126年,也就是出发13年后,返回了长安。 与大月氏结成联盟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张骞却带回了有关西域的很多情报。汉武帝被张骞报告里所述的有关西域的各种珍奇物产所吸引,特别是被誉为“天马”的大宛产的汗血马。对喜欢骏马的汉武帝来说最具吸引力。此后,在击败匈奴后,张骞于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出使携带了大量的金币丝绸和1万多头牛羊,抵达乌孙,与西域诸国建立了广泛的政治、经济关系,首次开通了“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原的丝绸、手工艺品传入西域,传至西方,而且也将西域的特产带回中原,为开辟东西方的贸易通商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后汉时代,班超、班勇父子两人威震西域,夺回了曾一度被匈奴所占据的西域,重新设置了西域督护府。班超巧妙地运用外交和武力手段,使五十多个城邦国家服属后汉,这样,在平定了中亚之后,丝路上地交通与贸易进一步趋于繁荣。 唐代的丝绸之路: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了强大而又统一的中国。此时,在漠北高原与匈奴相匹敌的(土尔其系的)游牧民族突厥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变迁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变迁 -内容摘要:丝绸之路,又称丝路,是古代中西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的重要通道。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路线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三条。前者上乘两汉,下启隋唐,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作用。而后者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有部分的变迁。 关键字: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变迁 正文 “丝绸之路”之名,最早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来的。他曾多次到中国考察,在他的《中国》一书中,他将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一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交通道路,叫做“seidenstrasse”,德语意为“丝绸之路”。其后,1910年,德国东方学家阿尔巴特·赫尔曼在其著作《中国与叙利亚间的古代丝绸之路》和《从中国到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中,分别对“丝绸之路”进行不断地扩展。而这些观点符合历史实际,因此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丝绸之路或丝绸贸易之路不断被使用。 谈到丝绸之路,就不得不谈到汉武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这次历史上被称之为“凿穿”之路的行动,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和古代文明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凿穿”之后,在双方的不断稳固建设下,中原王朝与西域以及葱岭以西诸国的交通逐渐固定下来。 然而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中国南北分裂,政权不断更替,先后经历三国鼎立时期,东晋十六国时期以及南北朝对峙时期三个阶段。而西部世界各国同样局势的变动不断,萨珊王朝的兴起和衰落,、罗马的分裂、印度王朝政权的更迭以及突厥的兴起,最终导致丝路的兴衰变迁。 一、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其从长安出发,主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越过白龙堆至古盐泽西北楼兰古城,进入西域。从楼兰古城分为两道,北道沿孔雀河至渠梨、乌垒、龟兹、姑墨至疏勒,而后逾葱岭,经大宛西行;南道则由楼兰经鄯善扜泥城,沿今车尔臣河,经且末、于阗、皮山、莎车而后逾葱岭,经大夏西行。南北两道在木鹿会和,然后经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抵达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从而于地中海地区诸国交通。 这条丝路又被称为“绿洲之路”,主要是因为在这条道路上要经过许多的浩瀚沙漠,而里面有点缀着无数的天然绿洲,并形成了许多绿洲国家,为过往的人行和畜群提供休息的场所,所以得名“绿洲之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多个政权分裂格局,使得丝路的东端形成多元并存的状况,使得北方诸政权的都城譬如武威、平城、长安、洛阳等都曾担负过丝路起点的重任。而在西部,由于萨珊王朝和拜占庭的强盛,萨珊首都泰西封和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绿洲道路的西部终点。这条丝路可分为东段陇右道、中段西域道以及葱岭以西的西段。 1.陇右道: 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更替频繁,都城变化不断,导致丝路起点的不断变换,但是长安作为北方人来人往都会经过长安,因而这里为叙述方便将长安作为丝路的起点,而从长安到河西走廊的道路,称之为陇右道。 历史上,从长安至河西走廊的路线多达五条,然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陇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