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十)、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十)、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十)、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十)、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7.23)

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属于微观系统,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属于中观系统的范畴。

第一节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一)群体的概念:概念P89;群体的两个特征P90;群体的两个类别;组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

(二)群体的社会功能与意义:群体的三个社会功能P91

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一)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三个方面P92;群体意识的形成P92

(二)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规范P92-93;群体规范的四项功能P9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对内、对外)P93

(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的概念P94;信息压力的概念P95;趋同心理的概念P95

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的概念P95;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P96;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暗示与感染;模仿与匿名;非常态流动)P96-99

第二节:组织传播

一、组织与组织传播:

(一)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的广狭义P99;组织结构的三个特点P100

(二)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P101,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P101-102

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一)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三种渠道P102-103

(二)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两种形式P103;三个特点P103-104

(三)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网络

三、组织外传播极其形态

(一)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企业组织信息输入的渠道P106

(二)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P107-108

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的本质特征: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这两个特征意味着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互动机制和使共同性得到保障的机制,这种机制成为群体的组织性。

群体可分为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

群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群体是将个人和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是“局部社会”。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群体可以团结个人的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群体对个人的重要的意义:

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群体的能力大于参与群体的单纯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群体也能够使成员个人的能力得到增强,实现个人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是个人参加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

2、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加入群体获得关于外界变化的信息以减少因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惧和忧虑,协作,以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和危机。提供安全的行为方式范例,按照群体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动,防止个人发生社会偏离和陷于社会孤立的有效方法。

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促进自己的力线共和目标的实现。群体是表现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场所。

负面意义: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之目的而拒绝承担正当的分工。群体同时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群体生存的基础条件: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3、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群体传播对群体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1、关于群体目标和规范的合意。2、群体感情。成员间的个人能感情、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即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所产生的认同感。

群体的传播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方面来理解。信息流量达,互动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流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的,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都拥有传播机会。双向性则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统一、群体感情和归属意识更稳固,凝聚力更强。

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作用上。

群体意识的核心是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群体规范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在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

群体规范的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

群体规范还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凯利和沃卡尔特的实验。以中学生的课外团体“童子军”为对象。

群体归属意识越强,对群体的忠诚度就会越高,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宣传就越表现出较强的抵制态度。

群体对来自外部的说服活动效果的影响表现在:

1、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合,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的作用。

2、在说服观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场合,后者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说服效果发生衰减。唤起“自卫”行为,出现逆反效果。

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人为了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需要对多数人的意见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和让步。

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的实验。判断线段是否相等。

原因:

1、信息压力,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2、趋同心理。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少数意见的中坚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中间人物的意志坚定性、主张的一贯性和态度表明的强烈性可以对多数派产生有利的影响。

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我们把集合行为看作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集合行为中的传播看作是非常态的群体传播。

集合行为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1、结构性压力。危机状况下,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不安心理和紧张情绪。

2、触发**件。由某些突发**件或突然的信息刺激引起的。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中特殊的传播机制。非理性特点。

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集合中的传播分为信息本身的传播和与此相伴随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这两种传播主要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这种集合行为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暗示: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集合行为中的参加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盲信和盲从。处于激动人群中的个人具有很强的“被暗示性”,周围气氛使他的信念、思维和行为方式迅速与现场的人群融为一体。

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模仿的法则》。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的就是模仿的,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无意识模仿:在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射型仿效。

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目的的自觉仿效。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自觉的模仿或有意识模仿。

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反映基于本能进行,直接模仿周围人,出现相互模仿。与人的安全本能有密切关系。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把它作为最有效的安全选择。这种失去理性的相互模仿所带来的结果又可能是最不安全的。

匿名性原理:一些平时循规蹈矩的人在集合行为中作出越轨行为,因为集合使他淹没在人群中,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宣泄原

始的本能冲动。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集合行为的初步形态是“循环反应”:一方的刺激成为另一方的反应,而另一方的反应又反过来成为这一方的刺激的循环往复过程。

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是流言。

流言: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流言围绕人们关心的问题发生;证据信息不足、状况的暧昧性增加会推动人们去通过流言渠道去寻找信息。

流言分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下的流言。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后者。这种流言的特点:

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流言信息连同它携带的情绪以异常速度弥漫到人群当中。

2、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同一个流言经传递后回到它的发布者那里,已经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谣言: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集合行为中,别有用心者利用人群的昂奋情绪散布谣言,操纵人群。

2015年五阶段考研复习规划

把考研作为一种娱乐,而不是被娱乐。过程完美了,一切水到渠成,结果自然不错。

---------- 育明教育寄语

第一阶段:预热(3月1日至7月1日)

预热原因:

育明教育老师认为考研复习比较理想的时间长度是6-9个月,因此从3月开始比较科学。如果复习的时间太长,容易导致后劲不足。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是无数学子的血泪教训。

重点任务:

1.收集考研信息,包括所报考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就业难易程度、所报考专业的难易程度、所报考学校的录取率、资料。毕竟考研所需关注的点无非就两个:一是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二是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2.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决定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对于这一点,育明教育团队认为,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方案有两个:一是,选择尽可能好的学校,如北大、清华、人大、中传、北影、中央财经、南开、复旦,专业可以稍微差一点;二是,选择尽可能好的专业,如金融、经济、电影、新闻、法学、计算机、自动化等,学校可以差一点。这样的好处是,以后方便就业,具体的原因分析请关注之后的相关文章。

3.购买参考书,慢慢熟悉所考专业。这个时候学校课程还比较多,且处于学期末,考试又比较多,学校事情繁杂,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所以以“预热”为主。不易过快进入紧张的复习状态。

4.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复习的重点,为下一步全面展开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点至关重要,很多考研学生最后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不是因为没有努力,更不是付出不够,而是方法不得当,重点没把握好。这一任务的实现,一般需要有考研经验的师兄师姐的帮助。这一点也是育明教育专业课授课的重点之一。

5.制定复习计划。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是考研成功的“寻宝图”。没有好的复习计划,只能每天手忙脚乱的复习,昏昏然,却没有丝毫进步的感觉。

6.在整个过程中,数学和英语都要一步步的安排复习。数学以知识点的掌握为主,通过做题积累知识点。英语,主要以单词和真题为主,真题要每做一套就分析透彻。专业课的复习,主要以掌握参考书的目录和框架为主,不需要去费力的记忆。

第二阶段:发力(7月1日-10月1日)

发力原因:

这个阶段时间比较充裕,没有学校里的繁杂事情影响,可以安心的投入复习。抓住这个阶段,就成功了一半。

重点任务:

以英语、数学这些需要长期练习的科目为主。尤其是英语,在不放松单词等基本知识积累的同时,“以真题为纲”进行复习,把每一套真题彻彻底底的分析明白,真真正正把握住出题人每一道题的出题意图。

专业课复习要有计划的进行,这一阶段要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知识点的记忆。争取完成第一轮的复习。达到的效果是,对每个知识点做到能够基本记住。

第三阶段:坚持(10月1日-12月1日)

坚持原因:

这是一个考验毅力的阶段,无数前人的血泪经验告诉我们,谁坚持到了最后,谁就能够成功。经过长达三个月的紧张准备,精力和体力都耗费很大,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上周围的同学开始找工作,很多的机会都可能分散考研的经历和时间。这个时候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毅力不坚定,三心二意,是考研的大忌。很多人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机会和诱惑太多了。

重要任务:

这个阶段以专业课为主,辅之以政治、英语、数学。

第四阶段:冲刺(12月1日-初试)

冲刺原因:

到12月初,各个科目都复习到了一定程度,知识的储备也较为充足,开始进入高原平台时期。在一定的时期内会感觉很烦躁,感觉好像什么东西都不会了,这很正常。

如果能够基础坚持下去,多多模拟,多多联系,就可以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化。为此,育明教育专业课“冲刺模考点题班”,在晚上安排了模拟考试,对于这一阶段来说,是非常科学的。很多考生,平时背的多,写的少,加之对自己很自信,往往不愿意浪费时间去模拟考试。但是,如果不去正式的进行模拟考试,很难在考研的考场上找到考试的感觉,而且在考场上可

能发生的问题,因为没有提前通过模拟考试掌握和解决,以至于被问题和困难打得措手不及。这些很有可能导致半年多的复习,功败垂成。

重点任务:

以政治热点、英语作文、数学真题、专业课真题为主。这是个“模拟练习的阶段”。

第五阶段:调整(初试至复试)

调整原因: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经历几乎被耗尽,需要通过这一段时间加以调整。但是,由于现在考研复试的比重越来越大,平均达到25%以上。因此,这个阶段还是不能够太过于放松。很多人没有把握住这个阶段,结果大意失荆州。万望诸君注意。

重点任务:

1.考研复试,往往以时政为核心,来灵活的考察知识点的应用。因此,这个阶段应该多多收集一些时政热点,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2.寻找复习的资料。包括老师们最近的讲话、论文等等。

3.准备听力和口语。

以上“五阶段复习法”,步步为营,按部就班,依次行事,一切尽在掌握中,则考研无忧矣。

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a17687701.html,

2018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2018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考研情况简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目前按三个大方向招生,新闻学、传播学、国际新闻,入学后再细分。专硕的话必须要有工作经验才能报考,并且集中上课,这种在职专硕和我们一般报考的全日制的研究生还是不一样的,和应届毕业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新闻学和传播学初试试题一样,在今年复试时也几乎是完全一样,面试是一组老师,所以初期大家不用在传播和新闻之间纠结太久,可以等报名的时候再决定,因为到了报名的时候大家都复习了几个月了,对新闻和传播会有初步的认识,那时候决定就不会这么困难了。 考研体会: 近几年出题的风格一直都是非常灵活,不禁锢书本,我觉得今年是在灵活的基础上又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考察,比如前两道简答题和最后的两道论述题以及复试时的一道大题,都不难,可以用纯理论来解释,并且有几题很华丽地考到了我的知识漏洞(=。=心塞),但是学校的目的肯定不是要你用干巴巴的理论去答题,它考察的是融会贯通。我觉得融会贯通有两层含义,一是对理论的运用,看到这个题能不能想起来这个理论,怎么用这个理论;二是对语言的运用,你会不会组织语言,比如名词解释中的几道题,抛开真理电影、无知之幕这些可能确实不会的,像新闻客户端这种的,人人都知道,可很少有人在复习

中会去想该怎么对它进行名词解释,这就考察你的语言组织能力了,新闻客户端的特征和性质,你能不能get到那个得分点,这才是最关键的。 而这个能力是在平常就可以积累起来的,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你都会复习到,考到不会的是必然,重要的是如何在不会的题中拿到分。另外,今年最后两道论述考的都是与新闻传播学著作有关的题目,《传媒的四种理论》和《乌合之众》,这两本书非常经典也可以说是必读的,这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这方面经典著作的阅读。 复习时间安排: 我觉得现在就开始准备考研的盆友是幸运的,战线不宜拉的太长,也不宜太短。但对于复习来说,没有一个固定模板,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你可以参照复习的步骤来计划自己的复习,我当初考研的时候为了稳妥报了新祥旭的一对一,是我的学姐给我推荐的,她之前也是在那辅导,效果很不错,听说机构的创始人是做北大清华考研辅导起家的,所以比较有经验,给我辅导的老师就是清华新传的研究生,她给我提出了很多复习的建议,比如专业课复习一遍肯定是不够的,需要看很多书,需要做笔记,需要背诵,需要做真题,这些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计划好。我觉得前期把书越早看完越好,比如9月份开学前看完,然后就开始精读并做笔记,对书本进行深入理解,书读多少遍这个没有一定之规,重在理解。同时十月份可以开始做真题,到十一月

新闻学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在选择学校上一般都是看新闻院校的实力排名,下面这些你可以大概了解到新闻学不同研究方向排名,可以做为自己选择学校和研究方向的参考。排名 招生单位 等级 1 中国人民大学A+ 2 中国传媒大学A+ 3 复旦大学A+ 4 武汉大学A 5华中科技大学A 6 四川大学A 7 南京大学A 8 北京师范大学A 9 清华大学A 10 暨南大学A 11 南京师范大学A 12 湖南大学A B+等级新闻学研究生院校 郑州大学厦门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广西大学河北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大学新疆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河南大学 新闻学考研新闻理论方向招生院校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外援) 山东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 新闻学考研新闻业务方向招生院校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 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特色招生院校推荐 招生单位 招生特色 上海交通大学 媒介与社会关系超强,有原中央电视台台长坐镇 上海外国语大学 对英语要求很高,考试有些书是英文版的 北京师范大学

导师于丹很出名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传播先锋 中国农业大学 农村传播 在择校方面可参考的建议: 1.搜集真题。只要经历过高考的人,没几个不会考试不会做题的,然而同样的试卷,除了自身能力外,每个人对试卷的敏感度及熟悉感也决定了你是否能写出你满意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和擅长的领域。比如说,武汉大学的试题比较注重理论分析,主观性很强,大部分题目都属于开放性的,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结合现实,说出自己的观点,难度比较大;厦门大学偏向广告和营销,公共关系的考察,除了要具备新闻学的基础知识以外,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经济学的只是也会有所涉及……要尽可能搜集每个学校的历年考研真题,横向比较历年考题的变化,纵向比较各个学校不同出题思路及出题风格,寻找到自己比较有感觉的。 2,多方打听。经过以上几步之后,差不多可以确定出自己有意向的几个学校了。缩小目标范围之后,如果你还在几个学校之间犹豫不决,不知道选哪个学校好,可以到学校的论坛咨询,或是有同学在那个学校的,让同学帮忙打听一下那个学校新闻学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找自己的真在准备考研或是已经在读研究生的学长学姐们打听,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找专家咨询一下。 3,借阅参考书。每个学校新闻学参考书目都不尽相同,考察的重点和范围也不一样。你可以到百度上去搜集自己想要报考学校新闻学考研参考书目,然后到图书馆借阅。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看自己对哪个学校的参考书比较容易理解和消化。然而这个过程比较麻烦,耗时耗力,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4,总结。自后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综合考虑自己将来想要工作的城市,适当听取父母长辈的意见,最后确定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 跨考每个学校要求不一样,一般专业课是分新闻理论,新闻史(中国和外国),新闻业务(采写编评),有的要求考传播,传经,公关等,新闻很多的东西是需要大量熟记的,所以你还要花一定的心思和时间!预祝考研顺利!

《传播学教程》笔记

第一、二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 一、传播学的概念 1、定义 1)库利(社会学角度) 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 3)施拉姆 4)郭庆光(本书观点):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的定义 ①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②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揭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③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信息的特点和分类 信息分类: 根据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 或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特点: 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它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三、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正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 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传播学把社会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即传播系统)中进行,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重要前提。) ②社会信息系统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双重偶然性: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指的是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人类活动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精神和心理运动规律的制约,使社会信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 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 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 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B.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1)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 (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二)信息 1、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3、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的传播概念: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1、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①“传播和社区有共同词根,彼此不可分。”(施拉姆) ②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也可是横向的。 ③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其社会角色和地位。 ④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任何传播都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否则传而不通,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 3、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一)传播学及其类型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2、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社会传播同样具有系统性。 4、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 A.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制约的各部分构成,能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的有机整体(完整的信息系统 B.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通过信息的授受,保持着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C.群体传播——(主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圈等)是更大的系统,它不仅存在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群体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化完成之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试经验

2012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试经验 今年暨大的复试是从10号到12号,第一天,也就是十号下午15点30分左右开始交表啊,填单子,收费啊,什么的。不过真心觉得有一点恶心的就是缴费啦,录取通知书的邮寄费是提前交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复试没通过,可能不会退你的费,但是相信缴费的孩子能够考上啦。祈福,惟愿,10号一番折腾大概要1个半小时,建议,早些到,而且把流程单打印出来,什么身份证复印件啊,学生证的复印件啊,往届生的学位证毕业证的原件复印件啊都提前准备好,最好还带上照片和胶水,还有笔,宁可多不可少。往届生不用带政审表,应届的得带上,应届往届都得带成绩单,而且得是学校加盖公章的,记住咯。 11号就是最紧张的笔试+面试啦,成败在此一搏。早上原本是定在8点半考试,但是临时因为复试人数超级多外加教室好小,我们考生与考生直接是没有间隔的,也就是贴着坐,这挺搞笑的,然后呢考试时间推迟了,考了3个小时,先是发了专业课的卷子之后是英语卷子,今年不是英语一漏题了嘛,苦了我们考英语二的孩子,不过权当锻炼自己了,大家加油。专业课一共三道题,第一题是必做,就是谈谈网络谣言的产生机理以及应对模式,这题主要是根据最近“军车进京”的谣言而衍生来的,关注热点,这题难度中等,把谣言产生的原因和你对于治理网络谣言的看法谈清楚问题不是很大,记住,答题得分点,最好是总分总的答题方式,还有整个卷面工整而且得起个响亮的题目。 第二题是选作题,两道题,第一题是给你个材料,主要讲的是一个狼爸他把自己的女儿和狼关在一起“与狼共舞”意在锻炼孩子的胆量,针对这个谈谈你的看法,600字评论,第二题是对于马布里的一个个人品牌做一个策划宣传书,两题是2选1,这是暨大风格,感觉主观题出的中规中矩,难度中等! 至于英语,就有一点苦逼了。第一题是关于新闻写作必须精练有重点的中翻英的题目,挺新颖的,但是很多专业的词语得翻译成英文,这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个人觉得英语基础好的孩子得偷着乐了。第二题是谈谈对于学校知识和从社会他人获得的经验知识哪个更重要的200字英文短文,这个和考研英语的模式很像。上午的考试一共是3小时,9点15开考考到了12点15分,大家都超级累,但是都挺过来了。

新闻传播学十二大考研名校优劣势分析报告

新闻传播学十二大考研名校优劣势分析 2014年10月23日来源:考研网整理 本帖将对我所考虑过的新闻传播院校进行优势和劣势的分析,专业主要针对传播学,新闻学也可以参考。仅以本贴记录本人择校经历,同时回报论坛,以飨来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大学() 优势: 1、学校名气大,牌子硬,综合实力强悍,对将来深造、工作帮助较大。 2、传播学有许多我比较感兴趣的课程。 3、招生人数相对较多,竞争相对而言不是特别激烈。 4、学校人文气氛浓厚,资源丰富,各类讲座和国际交流多。 5、地处首都,地域优势明显。 劣势: 1、不指定参考书目,备考复习量和难度较大。 2、题目十分灵活,而且有深度,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很难考好。 3、录取名额中只有少数能留在本部,很多名额第一年将发配到研究院学习,可能没有奖学金(貌似有补助),两年研究生下来花费较大,经济负担较重,性价比有待考量。(小道消息,未经考证)

4、依据某版排名,新闻传播排名全国第七,专业实力不是特别优秀。 二、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把这两所学校并列,是因为我并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两所学校。但又将它们列出来,是因为它们实在让人无法忽略。 清华大学是以“新闻传播学”招生的,好像没有把“新闻学”和“传播学”分开。据考研网上的资料来看,招生人数也不多,2010年11人左右、2011年10人左右,参考书目大约有7本。但据我了解到的例子和小道消息来看,清华大学可能比较注重考生的本科学校的身份背景,对本科学校不太理想的考生似乎不太有利(小道消息,未经考证)。 人大的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仅2011年传播学就招收30人,不分研究方向,参考书目有14本之多,外加参考杂志2本。号称中国北方新闻传播专业实力第一名,参考书目之多令人望而生畏,竞争态势想必也不会太低。 三、中国传媒大学() 优势: 1、学校在传媒领域名气大,新闻传播专业实力突出。 2、学校为211院校,在中国高校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3、传播学课程设置本人十分喜欢。 4、招生人数2011年34人(不含保送),相对较多。 5、考试容分文史综合和传播学理论,比较纯粹,比较基础。 6、参考书目只有6本,且按类型只有文史综合和传播学理论与基础。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考试重点

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 二、传播与信息 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 三、播的定义和特点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 一、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 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动物传播的局限P24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语言的论述P26-27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P29;口语的局限P29-30 二、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出现P30;文字发明的意义P31 三、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腾堡印刷机)P31-32;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 四、电子传播时代: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的概念P35 一、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贝尔的社会发展三大阶段P37;托夫勒的三次浪潮P38;信息社会在经济结构上的四个特点P38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战后社会信息化的两个阶段(初级、高级)P39;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P39;世界各国建设信息社会(NII,GII)P39;我国信息化建设P39-40;对人类发展史的概要认识P40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永井田男的符号定义P42-43 二、信号与象征符:信号(signal)的特点P44;象征符(symbol)与信号不同的特征P44 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三类非语言符号P45

2020考研热门专业解析:新闻传播学

旗开得胜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新闻传播学 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 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 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 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近 3? 5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 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 生需求量有限。 及干货 ■ ■ 2020考 研

旗开得胜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 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 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为广大有意于新闻传播学的学员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为文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它又下设有新闻学、传播 学两个传统的二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 传媒大学等学校又增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传媒经济学、国际新闻学、舆论 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 学、传媒政策与法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等。 (一)研究方向新闻学: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网络新闻及新媒 体、 报刊理论与实践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电视文 化传播、媒介与女性、国际传播 (二)职称资格考试 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2.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2

旗开得胜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 )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综合知识是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公共科目,重点 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综合知识考 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考试时间为90分钟,方式为闭卷、笔试,试 卷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三、重点院校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 四、就业方向 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到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 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 职业发展资格认证: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认证目的: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 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 五、就业前景

【重点】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 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 4、社会传播的类型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6、双重偶然性 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能是否正常。 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在是必然的。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 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

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 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哈特关于媒介系统的分类 A.哈特,根据传播媒介的发展史分类: 手段; 摄影等; —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过程。 4、《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和《第三次浪潮》 D.贝尔。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分为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生产商品的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三大阶段。 A.托夫勒。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两次变革浪潮,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目前正迎来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必然会极大地改变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 5、二战后信息社会发展过程 50—80年代中期):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得到高度普及,个人媒介日趋多样化;②高度信息化阶段(80年代末—今):大众传媒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微型电脑普及,成为个人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发展,使不同媒介出现融合的新趋势。 第三章 1、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2、象征符的特性 通过传统、学习继承;④可自由创造,与指代对象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意义的定义 4、符号意义的分类 ;③指示性和区别性。 5、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符号本身之外) 使得不同的受众对同一种符号构成的信息会有不同的理解;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笔记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社会学传统 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 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两个传统的融合:传播是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 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 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一.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 二.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的传播概念: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递行—地形) 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说一说我考研的情况吧,去年3月份中旬进入复习状态,六本书都要看,给自己定量定时,每天写一份计划完成任务。首先每本书都要过一遍,慢慢看,看的时候要自己理解特别是传播学教程。我是六本书先把理论的看完,再看的史论。虽说很多经验说书过3遍就可以了,但是这正是个误区,也是我没能进入复试的原因之一。看书不在于看几遍,重要的是你要把书读薄!透彻的了解一本书的结构,读的遍数越多你就会理解的越深刻。当我11月份背诵时又重新结合书来寻找漏掉的知识点的时候,发现很多东西还是要多看多理解最重要。不光是背会了就能写在卷子上,特别在考理论特别活的题,各个知识点都有联系。 先说说《新闻学概论》这本书(学弟学妹们最好拿着书来看),这个就是入门了解新闻。前面绪论介绍的新闻是什么,包括什么,还有四个主导性理论(这个在传播学也有)很重要。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这些知识点自己能说出一二就行,不需要死记。前两章基本知识一定烂熟于心。第三章是新闻与舆论很重要,舆论现在是热点,也是一些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容易出题。第四、十一、十二了解就可以了,了解也就是知道说的什么能自己说出来一二,不代表不用看!然后第五、六、七、八、九、十三、十四五颗星重点章节,互联网,媒体的双重属性,媒体与社会,新闻事业的功能、传播效果,受众,新闻选择等等。十六章职业道德理念,专业理念也很重要,会考新闻人的基本素养,小王子那本书有很好的总结。南师还有一本参考书是骆正林老师写的《新闻理论教程》,这个要跟新闻学概论结合看,查漏补缺,相互补充,我比较倾向于《新闻理论教程》毕竟是南师的院长出的书,但是当初看的少,笔记只稍微整理了框架,感觉远远不够。 《传播学概论》这本书有人说晦涩难懂,我觉得理解还可以,可能是我大三上学期老师讲过,也认真听过,挺有意思的。但是背诵很难背,很痛苦。(也怪楼主记忆力不算好)这本书总体各个章节都不能忽视,要有一个大体框架把每章节融一起,比如说从传播学的发展来看,第一章基本问题,第二章发展进程,第十四章著名流派学者,十五章研究方法。传播模式单出来第四章。传播类型分为人内人际传播(第五章),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第六章),大众传播(第七章),国际传播(第十三章)。研究对象分为第九章控制研究,第三章内容研究,第十章受众研究,第八章媒介研究,第十一、十二章效果研究。 特别是第十,十一,十二章效果理论,受众观,传播效果各种概念要熟记。 以上就是我对理论的总结。经验之谈,复习的时候要均衡,自己要定一个计划。后面附图是我自己平时的安排。当然在下学期复习的时候还是要上课的,上课肯定会打乱自己的安排,所以要么跟老师沟通好不去上课(这个方法我感觉行不通,后来12月份老师才放我们去自习室不用上课了),再一个只能是在课堂上看自己的复习书,我觉得此方法效率很低,不如听课也能学习一些东西(除跨考)。所以在上课与复习冲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能找到协调的办法,我是到后来在课堂上看不进去专业书,就带耳塞看政治什么的。

2018年新闻与传播考研学校排名

2018 年新闻与传播考研学校排名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网络媒体处在“盛行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因如此,网络媒体行业急需大批通晓媒体和网络知识、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来开拓市场,在远未饱和的市场上抢滩登陆,打造未来数字时代的“传媒航母”。这也带起了新闻与传播、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报考热潮。 本文勤思考研网为大家整理出了开设新闻与传播、新闻传播学的各院校的排名、分数线、报录比、考试科目等内容。如果你还没有决定报考哪所学校,希望在对比院校的以上各项因素后,能够确定报考的范围。 加入新闻与传播考研群,了解各大院校研究生考试初试复试的小秘密 1464-37967 【学科门类: 05 文学;一级学科: 0503 新闻传播学;专业名称: 050300 新闻传播学】 【学科门类: 05 文学;一级学科: 0552 新闻与传播;专业名称: 055200 新闻与传播】 一、 2018 年新闻与传播院校排名 以下是新闻传播学和新闻与传播硕士的院校排名,考生在择校时可以作为参考 1、学硕 排序学校名称得分星级学校数 1 中国传媒大学 5 ★98 100.000

2 中国人民大学79.412 5 ★ 98 3 武汉大学 59.973 5 ★ 98 4 复旦大学 54.749 5 ★ 98 5 四川大学 49.150 5 ★ 98 6 浙江大学 47.730 4 ★ 98 7 暨南大学 47.678 4 ★ 98 8 南京师范大学 44.821 4 ★ 98 9 华中科技大学 40.750 4 ★ 98 10 北京大学 39.510 4 ★ 98 11 厦门大学 38.118 4 ★ 98 12 清华大学 36.903 4 ★ 98 13 上海大学 36.741 4 ★ 98 14 安徽大学 34.961 4 ★ 98 15 山东大学 34.686 4 ★ 98 16 河北大学 32.611 4 ★ 98 17 湖南大学 32.172 4 ★ 98 18 南京大学 31.177 4 ★ 98 19 华东师范大学 31.131 4 ★ 98 20 西南政法大学 30.820 4 ★ 98 2 、专硕 排序学校名称得分星级学校数 1 中国人民大学 5 ★50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章节题库(7-8章)【圣才出品】

第七章大众传播 一、概念题 1.大众传播(宁波大学2019年研;河南大学2018年研;江西师大2018年研;复旦大学2017年研;同济大学2014年研;西南大学2014年研;南京大学2012年研;南京理工2010年研;武汉理工2009年研) 答: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①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②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③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④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⑤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⑥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2.授予地位功能(南林2019年研;暨南大学2018年研;河北大学2013年研)答: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是由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大众传播的三种功能之一,是指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乃至人物、组织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认为,大众媒介的这种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会给大众传媒传播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大众传媒的信息共享性、权威性等特点使其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河北大学2018年研) 答:(1)大众传播“麻醉功能”的提出 “麻醉功能”,又称“麻醉精神”,是大众传播的一大消极功能,1948年由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一文中提出。 (2)“麻醉功能”的主要观点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大众传播的产品把人们吸引到对事物的关注和讨论上,而不是对这些事物采取相应的行动。大众媒介虽然可以将人的感受延伸到一个更为深广的空间,人们可以不断地通过媒介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但人们由于花了很多时间在媒介接触上,而且满足于这种间接的接触,便不再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而是消极旁观。 绝大多数广播节目、电影、杂志和相当一部分书籍和报纸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的鉴赏力造成了不良影响。大众传播所提供的文化娱乐节目的水准不及正规教育和高级文化,而只是一种作为工业社会产物的大众文化。这种产物,相对于有创造力的文化产品而言是一种堕落。 (3)对“麻醉功能”的评价 人们过多依赖于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人际间的社会交往和互动也逐渐减少,甚至与社会、社群逐渐疏远和陌生。日本也有一种说法“容器人”,指人们将闲暇时间完全用于大众媒介,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等完全与媒介内容相连接。他们的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都源于电视,极端自我内化、心理封闭,无法应付现实世界的种种变化,成为了“电视人”和“沙发土豆”。 2.简述拉斯韦尔与默顿关于传播的功能的观点。(北大2018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观。(湖南师大2017年研)

2018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本科普通211,专业日语系,三跨一战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初试成绩排名第二,政治70,日语83,传播学原理112,新闻业务123,总分388。回想这一年来的考研辛酸路……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你们! 好的,作为一个考试型选手,从小到大学的不咋地考的却不错。介绍点个人应试准备方法……干货在后面,请客官慢慢品尝。 【写在前面】 虽然可能很奇怪,还是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决定要考研的你,再仔细问自己一遍,是否真的决定了要做一名研究生,是否真的热爱这个学科,是否真的愿意全心全意投入到一整年的寂寞又枯燥的复习中,又是否能够承受研究生期间天天做到凌晨两点的作业和逃也逃不掉的课题。如果你只是为了逃避工作,或者只是混个文凭,我希望你能再仔细考虑一下。 考研从来不应该是你用来逃避工作的捷径,因为如果你这样想,你终究有一天也会逃避考研期间的种种困难。我希望你能真正在传播学中读到专属于它,又感动到你的东西,真正能在老师问你为何选择传播学时,有自己内心澎湃的想法。 【关于交大】 全国排名第六的高校,和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光这两条应该就已经足够吸

引人了。相比于其它院校,交大凭借理工科优势在新媒体、实证研究方面已跨入全国前列,并且随着大数据中心、国际传播学院的建设,交大的媒设学院前景还将更好。 【关于学硕和专硕】 交大的学硕和专硕培养起来没区别,学制都是两年半,但是在报录比方面还是差距不小。往年看来学硕专硕都是收5个左右,16年是学硕5专硕7,17年招生简章是学硕3专硕7,但由于专硕报名人数太多又扩招6个。 总而言之趋势是学硕保研人数越来越多,专硕收的人可能相对会多些,但18年形势也仍不明朗,估计报考专硕人数会更多,学硕更少。但是我并不认同哪个好考哪个不好考一说,无论学硕专硕都要付出努力,相对于收人数较多的专硕,学硕的好处是可以直博,调剂也更加容易。 【关于交大题目】 交大题目可谓十几年风格没变过。考前我已开始根据往年题目押题,基本所有题目考前都已做过无数遍熟稔于心。交大学硕题目从来不追热点,基础型题目,最爱考宏观效果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大数据和媒介融合每年必考。 专硕题目多了35道时事填空题,题目多为当年大事,政治可以复习到大部

新闻传播学考研院校排名

高校研究生专业排行榜TOP50——新闻传播学 发布机构:卓越优成教育科技研究院高校研究室 我们通过一年的时间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分专业进行评价,意图为广大考生择校时提供一个参考,细节之处会有少量误差,还望谅解。本排行榜只列出排名前50位的院校,考生在选择院校不能仅仅参照此榜,还需要考虑到未来就业地点、就业领域、自身基础等方面去考虑。卓越考研定制集训营学员 的择校由专家团队全程跟踪多轮择校,专业团队会从学员综合因素去考量,选择一所学员能力范围内能 考上的最好院校,所以无需参照此表。 所有专业排行榜详情见卓越考研官网。 总体说明: 招生单位排列顺序是按照专业总体情况排列的,参照因素是招生规模、科研实力、历史情况、综合影响 力等方面。 评价说明: 院校评价:根据招生单位综合水平得分,考量范围包括学校声誉、社会影响力、院校所在地等方面。 专业评价:根据招生单位在专业内的影响力得分,考量范围包括导师层次、专业底蕴、教研实力等方面 就业指数:根据历年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得分,考量范围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等方面 报考难度: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竞争激烈程度得分,考量范围包括报录比、免试比例、报考生源质量等 分类说明: 考生在归属分类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自身基础情况,不同水平的学校可能是同一个报考类别,譬如中国传 媒大学和和河北大学两所院校层次不一样,但是却都属于B类报考类型的院校,主要是因为中国传媒大 学针对的是基础优秀的考生,河北大学针对的是基础一般的考生。 A类:追求名校和专业影响力的考生。如复旦大学,学校和专业影响力都很高。 B类:想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的考生。如中国传媒大学,综合影响力相对不高,但是专业领域影响力很高。C类:对于学校和专业都有一定要求的考生。如苏州大学,学校和专业都有一定影响力。 D类:重点在于追求名校背景的考生。如北京师范大学,顶尖师范院校,专业相对较弱,难度相对不高。E类:只想在特定区域或者领域拿研究生学历的考生。如河南大学,适合想留在郑州的普通考生;如上海财经大学,适合毕业在财经领域从事新闻传播方面的工作的考生。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复习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 一、名解 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 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 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 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 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 1、传播的基本特点 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 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