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

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
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

柏克的保守主义思想解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柏克的《法国革命论》的阅读,来探究柏克的保守主义的核心和几大特点,分析了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区别。通过对其思想的解读来探究其理想社会的构建。

正文:

柏克被奉为保守主义的鼻祖要归功于他的《法国革命论》。在这一争议颇大的著作中,柏克毫无保留地展现了他的保守主义倾向。

柏克曾经被英国辉格党奉为座上宾和主要发言人(事实上,虽然后来柏克与辉格党的一些人士决裂,他也依然称自己为“老辉格”),在自由主义派中也占有一席。因为他反对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和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剥削。他赞扬英国光荣革命和北美独立革命。他的早期著作和发言似乎都表露着他是一位自由主义的信奉者以至于在法国革命爆发时,巴黎的“某位先生”写信希望聆听他对法国革命的意见。但是他却没有从柏克的“回信”中听到他所想听的对法国大革命的赞颂和支持,而是柏克对法国大革命所信奉的最核心的理性自由的全盘否定。事实上,柏克之所以反对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和印度的压迫,并非出于自由主义的观点。在他看来,对于一个民族的政治统治应该建立在尊重该民族的传统上。只有维护传统才能维持秩序。而英国在北美和印度的统治则是以破坏传统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在他看来,英国的这种统治必定会遭到所统治民族的反抗。事实上,英国的非传统统治直接导致了北美独立革命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爆发。而同时,柏克主张个人自由,提倡个人发展的原因也并非出自自由主义的考量。因为尊重社会传统也包括尊重这个秩序的自我调节,尤其是应该充分容许社会下层的聪明才智能够有充分上升的余地,这样一种社会秩序在经济上就必须要就自由。也就是说柏克之所以提倡尊重个人发展,并不是因为他主张要维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是因为这个集体的需要。只有个人得到充分发展,集体的智慧才能愈加完善。

虽然柏克的部分自由观表面上似乎与自由主义有所重合,但他的保守主义也存在着与自由主义想不同的有趣观点。比如,柏克认为秩序是自由的条件。“秩序有助于自由,自由则有赖于秩序。服从社会秩序也就是服从自然秩序,也就是服从上帝的秩序或天意。”柏克将自由与秩序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结合起来,提出了秩序下的自由。只有维持社会秩序,服从社会秩序,才能获得自由。如果一味地提倡自由而不顾秩序,最终只能导致战争状态。而在柏克的价值观里,这个应该被所有人所信服的秩序则是一个社会的船艇。国家在历史上和地理上乃是一个民族的载体,它体现了人

的社会功能,并且是世代沿袭的。这样就形成为一种值得人们尊重的传统,其中包含

着人类世世代代智慧的结晶。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但集体的智慧却是无限而永恒的。现实世界有它的种种问题,而且不可避免地有它的种种弊病;所以现实世界必定

总是好与坏,善与恶相互参杂并交织在一起。不可能仅仅靠一个人(或一小部分人)的力量叫消灭这个世界的丑恶。这样做只能导致混乱,因而革命也有可能完全沦为以

暴易暴。唯一的补救之道只能是求之于经历了漫长时间考验的传统智慧。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柏克的一个价值取向,那就是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他

与自由主义的一大分歧就在于此。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中提到:“政府乃是人类的

智慧为了人类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种设计。人们有权使这些需求应该由这种智慧来提供。那种出自公民社会的、对他们的情感加以充分约束的需求也应计入这些需求之中。社

会不仅仅要求个人的感情应该受到控制,而且即使是在群体和团体之中以及在个人中间,人们的意愿也应该经常受到抵制,他们的意志应该受到控制,他们的情感应该加

以驯服。这一点只有由于一种出自他们自身之外的力量才能够做到。”也就是说人民

需要服从于政府,需要对自己的感情加以控制和约束。柏克又提到:“每一个特定的

国家的每一项契约,都只是永恒社会的伟大初始契约中的一款……遵循着约束一切物

理界和一切道德界各安其位的那项不可违背的誓言所裁定的固定了的约定。这种法律

并不屈服于某些人的意志——这些人由于来自对上的、无限高于他们的义务,不得不

使自己的意志屈从于那种法律。”“那个大一统王国的各个实证团体在道义上并不可

以随心任性为所欲为,根据自己有一种偶然的改进的想法就整个拆散自己属下社团的

联系,使之分解为若干基本原则之非社会的、不文明的、不相连属的混乱状态。”我

们可以看到,柏克确立了社会的两大原则:义务高于权利,集体高于个人。在这一点上,他与卢梭达成了共识,也就是说:国家、共同体、政府具有高于个人的独立价值。

他除了保障个人的自由外,还具有能够提升个人价值的属性。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渺

小的,只有诉诸于集体,服从于集体,个人才能够得到提升,得到长远的保存与发展。“在这种意义上,对人们的约束以及对他们的自由的约束,就要给算作是他们的权利。”

而柏克保守主义的另一大创见就是权利来自于传统的理念。柏克之所以反对法

国大革命是因为他认为法国大革命是对法国传统的摧毁与破坏。但是,这里出现了一

个疑问,为什么法国大革命不能再摧毁传统后重建新的传统呢?传统毕竟也是由人创

造的,而且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为什么法国人就无权或没有能力创造出一种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其旗帜的传统来呢?这就归宿到了另一个问题,即权利与自

由的来源的问题。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是在破坏传统是因为,领导法国大革命的是抽

象的理性的形而上的人权。柏克无法想象,一个革命竟然是完全以一个人的理性设想

和理论构建为旗帜和基础来进行的。不仅仅是因为柏克认为即使是天才的智慧也无法

高于集体的智慧,也是因为柏克认为秩序的构建,自由的获得不可能是从纯理性中得出的。

正如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中提到:“‘您的臣民已经承袭了这种自由’他们的公民权并不是基于‘作为人的权利’的抽象原则,而是作为英国的权利,并且是作为得自他们先人的祖产。”“我们宪法的一贯政策都是要申明并肯定,我们的自由乃是我们得自我们祖辈的一项遗产,而且是要传给我们的后代的。”具体的传统才是自然法的当然结论。柏克认为,推导政治的理论应该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而不是以空想的或这里的概念为依据。任何权利都必须依据于事实,权利就是由事实之中成长出来的,是由传统中承袭下来的。而那些形而上学的权利如果将它们谈论成真正的权利,“那就变得荒谬了”,“理论家门所号称的权利,全都走上了极端,并且与他们在形而上学上的真确成比例,他们在政治上和道德上也都是虚假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权利来源上,柏克与自由主义的分歧。自由主义主张天赋人权,而柏克却主张人赋人权。人的权利并不是作为一个天然属性而天生具有的,而是作为传统的产物,从先人那里延续下来的。

谈到这里,我们就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既然权利是从先人那里延续下来的,那么财产,地位,等级则都可以从先人那里延续。也就是说,柏克是主张财产不平等,社会阶级不平等的合理性的。这就体现了保守主义在平等观上的一大特点。柏克强调自由受到条件制约以及社会的不平等是天然的。不平等每个人的德行、才能和气质以及环境的自然反映,并且是在传统这个架构中反映出来的或表现出来的,这也是自然的。对于柏克来说,平等并不是每个人的财产、成就、地位都一样,在柏克看来这是不利于个人与社会发展的。真正的平等应该是每个人各尽所能,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设想的那样,不同角色的公民仅需要具有该角色所需要的美德。在柏克看来,社会中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地位所不同数量的财富、名声都是合理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集体智慧的最大化。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柏克的保守主义的中心便是传统。他的一切理论设想都是为了服务于传统,一切理论结论也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在保守主义的观点中,传统是人类在历史积累中的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健全的进步和发展的唯一保证。传统几乎无所不能,它不断在成长、在演变、在调节它自己以适应于新的环境和新的情况并解决新的问题。所有制度和秩序的建立都应该遵循传统。个人的权利也来源于传统。我们必须尊重传统所带来的地位和财富上的差异。也正是为了要尊重传统,个人必须服从于集体,权利必须服从于义务。

参考文献:柏克《法国革命论》

思想政治方面的个人总结

思想政治方面的个人总结 思想政治方面个人总结(一)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正确领导,立志献 身教育事业,自任教以来,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对工作尽职尽责。对 教学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对自身不断完善,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刻意培养教育教学能力。现三大点: 一.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要成个人永久职业,人必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再学习”“终身教育”就成了它的主题。可以说,思想是主宰人类行动的将帅。因此要让自己为人民服务,献 身于教育事业。首先必须端正思想,明确人生目标,不断地从各方面 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不断创新,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为社会 作贡献的有用人才,有了这样的明确目标后,我们就不会再为环境,为 条件而懊恼不已了。虽工作几经周折,我依然毫无怨言。有人说,一 个教师应该具备半个演讲家的口才,半个作家的文才,半个演员的表 演艺术……绌于言词的我为了锻炼口才常常废寝忘食的学习。为了 提到写作能力,我还自修了写作培训。为了充实的教学理论,更新教 学理念,我阅读了数十本理论书籍。总之,我努力朝着我的话去做:一 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着永远清醒的头脑,时常新鲜的血液。 二.为教育事业,为培养人才做贡献。一名教师的广义目标是为 教育事业做贡献,而狭义地说,实际目标就是教好书,培养出人才。对此,我近十年的教育生涯是最好的注解和补充。近十年来,我连 续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平时将时间都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在 执教中为教好书、育好人,不知花了多少心血,特别是这些底年级 刚进学校的学生,他们一点也不懂,我下决心教好他们,每学期都 能按要求认真制订好教育、教学,根据刚入学的学生的个性,采取 不同的方法教育他,每天都是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平时很注意自 己班主任应有的职责,课外经常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开展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同时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浅析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105班魏鹏 2010220872 【论文摘要】: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以其对传统的反叛而对西方哲学、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形成强大冲击,甚至在许多非西方国家和地区也引起了强烈的文化震荡。多以否定性的形式展示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文化矛盾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正在影响着中国社会,我们应本着批判和借鉴想结合的原则关注它、研究它,创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意识相结合的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反动,反传统文化的一元性、整体性、中心性、纵深性、必然性、明晰性、稳定性、超越性,后现代主义思潮标志着多元性、碎片性、边缘性、平面性、随机性、模糊性、差异性和世俗性。它于本世纪50年代,60年代在美国和法国兴起,70、80年代在欧美达到巅峰。后现代主义思潮首先形成于建筑和文化领域,后来扩展到艺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虽然自命或被公认为后现代主义者的人并不很多,但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后现代主义自80年代中后期传入中国之后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文化现象。《后现代的生存》中阐述:后现代是“一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许多迹象表明,这种状态“正在以种种方式进入中国社会”。 由于后现代主义自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进而它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后现代主义是不能模仿的,它属于复杂、特殊的传统,早已现代化的、发达的工业、后工业西方社会奠定了后现代想象的基础,而处在从前现代到现代过渡的中国社会对后现代主义的进入,则应本着批判与借鉴的原则,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上,创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意识相融合的和谐社会。 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尽管后现代主义的各种理论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如果从总体上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进行解释,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倾向。 1. 批判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哈贝马斯认为非理性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而非理性主义则是以对传统理性的“非难”和批判为表征的,它反对任何人为设定的理论前提和结论,否认人能达到对事物总体本质的认识。在后现代主义看来,正是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的泛滥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人类的灾难,因而批判、否定、解构理性主义,推崇非理性,成为后现代主义所致力的目标。 2. 解构现代主体性。而后现代主义则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对主体性采取解构策略。首先,后现代主义抨击人类中心主义,主张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旨在赋予人与自然关系以浓厚的“生态意识”,以消除人对自然的统治欲和占有欲。其次,反对“自我中心主义”,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性中,个人主义是一切合理性的基础。个人主义的极度膨胀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内在本质关系 3. 反对“同一性”、“整体性”,崇尚差异性。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反思中,后现代主义把矛头直接指向现代性的一套整体性、同一性的叙述,对现代性中许多不言自明的真理持怀疑态度。与反对“同一性”、“整体性”相适应,后现代主义倡导多元化。对他们来说,异质的、矛盾的东西完全可以拼贴在一起,不需要统一与综合,差异不应该消除,而应保留,分析和表述问题应从微观入手,反对所谓的“宏大叙事”,主张多元主义。由此派生的是后现代主义对于确定性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 本堂课所讲的主题是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之保守主义,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保守主义的特征;二、保守主义的内涵;三、保守主义的类型;四、当代保守主义。 近代以来的主要意识形态或政治思潮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女性主义、环境主义、宗教基本教义派。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文艺复兴以来的乐观主义认为:第一,世界的存在是有序的;第二,人类痛苦的来源并不是人的原罪,而是罪恶的社会。只要改造社会,痛苦就会最终从人类消失。保守主义的内涵指出,人类理解以及改变世界能力有限;罪恶,痛苦不仅仅是人类生活中暂时的因素,不仅仅产生于不公正的社会组织,而是人类生存中永恒的,不可消除的现象。保守主义两个基本涵义是:不完美主义和政治的有限性。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是内在的,永久的,而不是暂时的。在这点上,保守主义不同于激进主义,也不同于反动派。保守主义,不是改变现状,也不是怀恋过去,而是保持现状。历史上的保守主义有:法国式,以梅斯特尔为代表的极端保守主义以及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温和保守主义;德国式,发端可以追溯到早期政治浪漫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诺瓦利斯;英国式,代表人物是柏可,其理论展示了保守主义的一些一般特性,如尊重传统,强调社会是有机体,是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人为设计的产物。保守主义的类型有,政治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社会保守主义。政治保守主义,反对激烈变革,反对革命,维持现状。文化保守主义,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反对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理念,拒绝所有文化都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预测,拒绝承认某种文化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社会保守主义,在德国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得最为典型。保守主义者厌恶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后果,如人与人关系的淡漠,城市化,环境污染等,他们憧憬田园诗般的生活,憧憬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没有一个自由主义者具备自由主义者的所有特征,其他主义者亦同。从1950年开始,出现了一场持续的保守主义革命,特别是美国。构成这种保守主义革命有多重势力: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形形色色的文化保守主义;基督教右派;新保守主义。这些即为当代保守主义。在非西方国家中,则是世界范围的宗教与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对启蒙运动的反动。当然在这些西方政治中的各种思潮,无所谓好亦无所谓坏,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现代西方人眼中,我们不是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而是共产主义。对于这些过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评析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评析 摘要: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主要的思潮,本文对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的产生环境和根源加以分析,对“非典型”和“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和区分,这其中“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可以看做是儒家中庸思想的独特体现,是民族文化惰性的产物。在此基础上对“典型文化保守主义”在当代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变革;国粹派;现代新儒学;文化惰性;文化态度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一面是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国内矛盾的不断加深使中国所面临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一面是中华民族“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的思想、器物,与列强抗争、争取民族解放的英勇历程。其中,中华民族为争取自身的解放和寻找建国的航向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主流。文化思潮的探索成为这一主流中的中流砥柱。不论是清末时期的洋务派思想、康有为的保皇思想、还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全盘西化思想,亦或是后期的国粹派思想和新儒学思想。可谓是流派众多、“百家争鸣”,让人联想到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的繁荣。 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思想的流变,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是社会环境所决定的,清末一场场对外反抗战争的失败和民初的政局动乱,封建割据势力纵横中国。在近代中国多灾多难的状况下,国人不得不一步步的反思,尝试过学习西方器物的方式却依然没有保全民族,仁人志士们开始尝试进行思想和文化上的反思和探索,一场遍及各各领域的文化运动在中国兴起。总结近代以来的各路思潮、流派,根本上都是在围绕对中西方文明或文化在中国体制和文化革新中所占的比重所做的探索,虽然各种思潮的立场不同、激进或温和,仁人志士都是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为国家的出路思考。 在笔者看来,不同的只是“思变”的程度,当代评价顽固派思想,几乎是以“迂腐”、“冥顽不化”毫无生机可言。例如清末理学名臣倭仁,深受理学的影响,对于以恭亲王奕欣为代表的的洋务派痛加斥责,依然主张这“重人心轻技艺”,重谈“夏夷之防”①而对于以陈独秀和胡适的“全盘西化”思潮的评价也是“忘本”、“崇洋媚外”过于激进式的评论。现在分析则不难看出这两股思想处在了近代文化思想变革流变中的两极,在这两极两端也没有出现第三种文化变革的主张。 “思变”的程度在于思潮流派中代表人物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心理接受程度。在以上两种思潮的特例中,其文化的根都是接受中国传统式的文化教育,而大相径庭的在于表现出来的视野和思想的开放度,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为文化的根意识,在当代被解释为“我族中心主义”,中华民族的我族中心来源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过度的民族自信和优越感。中华民族的优越感古来有之,翻看每个民族的历史记录也都有表现,正像殷海光在《中国的文化的展望》所说的:“在通常情形下,一般民族或文化单位对于自己的风俗、习惯、制度、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理想,当期继续发挥功能时,总是有意无意持爱护的态度。笼统的说,如果一个国度就是一个文化单位而且这个文化单位就是这个国度,那么一国的国人爱护其国的文化毋乃一件自然而然的事。”②我国的仁人志士虽一直抱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保守自由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保守自由主义 保守自由主义(Conservative liberalism)是自由主义的变体之一,结合自由价值、政策与保守主义立场,或更简单地说,代表自由运动中的右派。 保守自由主义政党结合了自由主义政策与在社会、道德议题上较为传统的立场。[2] 他们普遍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支持者,且常定义自身为法治政党。 两次世界大战以前,从德国到意大利,多数欧洲国家的政治阶级由保守自由主义者所主导。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等1917年以后发生的事件将较激进的古典自由主义带到较保守(温和)的自由主义。 在欧洲,不要将保守自由主义与自由保守主义混淆,自由保守主义是结合了保守主义观点与经济、社会和种族议题上的自由主义政策。 一、基本主张 主张维护17世纪以来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反对以福利国家为目标、以加强政府干预为手段的现代自由主义改革。 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保守自由市场为重点的经济学家,如:哈耶克、布坎南、弗里德曼等;一类是以保守一般意义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为特色的哲学家、政治学家,如:伯林、诺齐克、萨托利等。 在经济上,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效性,批评国家干预所造成的经济恶果,认为政府职能的增加是对个人自由的威胁;在政治上,批评政府的低效率和官僚主义,以及对自由、民主、法治的破坏;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问题上,强调消极自由,认为积极自由会导致强制,破坏自由,而消极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在自由和平等的问题上,强调自由的优先性;在民主问题上,反对“平等的民主”,主张回到”自由的民主”中去,强调间接民主,把政治交给那些选举出来的精英人物,主张“精英政治”。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 2.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形成之背景及原因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形成之背景及原因 摘要:“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在建筑领域出现,而后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后现代主义”本身是一个含混复杂、矛盾纠合的文化现象,不但中国对其没有具体的定论,就连国外对“后现代”的认识也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其实,在很多艺术领域“后现代”作品与设计作品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所以总的说来,探究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可以从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谈起。鉴于本人近来对一些有关后现代主义的文字记载及理论、评论文献稍微有所涉猎,加之自己对艺术及艺术设计颇有兴趣,因而决定借此机会谈一点很不成熟的想法。可能当中会有些偏激或不全面的观点,但正如伊娃?赫斯所说:“走极端总要比创造一些普通的、平凡的、标准尺寸的东西有趣得多。”虽敝帚千金,但难免粗陋,权作抛砖引玉之言。https://www.360docs.net/doc/8a17728072.html, 一 20世纪50~60年代是历史上较为痛苦的时期:残酷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苏美霸权和冷战留给世人以难以名状的恐惧,新一轮科学技术革新一方面带来了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却又给予人们倍受煎熬的心灵以巨大的苦闷、压抑、疯狂和动荡。技术其实已揭开其神秘主义者及恐怖制造专家的面纱,“于是,在一个地面铺满灰尘落叶、空气和水受到污染、资源大大损耗、充满着化学物品、放射性气体和太空碎石的世界上,进步已不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人类在未来能否生存下去”。①各式各样的哲学和美学思潮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但遗憾的是它们在激活人们思维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混乱。泛滥的运动及主义昙花一现式的各种论调使艺术丧失了所谓的恒定性客观标准。以崇尚理性为特征的现代主义在此间拖着疲惫的步伐缓慢移动着。自印象主义以来,科学的方法论和逻辑的推理形式就已开始在艺术界蔓延开来,现代主义也由此被断言“有光辉的、崭新的和更好的未来”。但到了60年代末及70年代初,现代主义前进步伐嘎然而止,越南战争、种族骚动、暴力冲突、示威游行成为以美国为首现代西方社会挥之不去的鬼魅,如影随形。“绘画不作自然的奴仆”,“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也由于底气不足而越发软弱无力,好象所有的艺术家都陷于痛苦挣扎之境地,同时彼此心中渴望着另一扇大门的开启,以便使来自不同世界的一缕曙光能早日来临。 直到这时,也就是70年代的十年间,这扇大门终于被一些先知先觉的艺术家打开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已在德国、意大利、美国的艺术领域悄然兴起,并不失时机地冲击和影响着所谓的主流文化艺术。而它们的名称也不相同:“如德国:‘新表现主义’(Neo-Expressionism e),意大利:‘超前卫’(Trans-Avantgarde),法国:‘新自由形象’(Nouvelle Figu ration Libre),英国:‘新精神’(New Spirit),美国:‘新意象’(New Image)、‘新表现’(New Expression)、‘新具象’(New Figuration)、‘涂鸦艺术’(Graffi ti)、‘图案与装饰’(Pattern-Deccration)等”。②但总的来说用最具概括及折衷色彩的“后现代”(Post-ModernArt)一称来统范这些新绘画则可谓最合适不过的了。 二https://www.360docs.net/doc/8a17728072.html, 但是,“后现代主义”并不只这么简单!如果说将黑暗的中世纪看作人性的抑制和封闭,以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 文化保守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与自觉性并存的文化现象,是对现代化过程所衍生的精神世界的迷失,是传统文化日渐衰落等现象的历史性反應。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冲击而形成的捍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价值的思想潮流。本文结合改革开放之后的时代转向与传统文化的特征,分析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文化建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提出规避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消极影响的措施,在开放的大格局中理性对待并创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本民族特色,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传统韵味。 标签:文化保守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思潮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质与内在发展的需要,开放的格局吸引了众多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国的文化主体面临着主流价值选择、民族根性和民族认同感加强的形势。在此文化背景下,文化保守主义学派捕捉契机重整旗鼓,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全国性“国学热”,“崇儒反马”思想理论甚嚣尘上,试图以儒教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出现反对中国文化的“西方化”等思潮。 一、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分析 改革开放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再次兴起对社会的影响,不能简单地持肯定或者否定态度,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要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对社会和个人的消极影响。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评价全面而深刻,温和不偏激,防止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困境。 (一)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有利影响分析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引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注重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资源来重构自身与社会的精神家园,尤其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文化素质的培养以及情操的陶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预防“急性病”与“人失其性”的危机。文化保守主义学者的倡导不仅有利于塑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以助于社会稳定与幸福,而且促进了在新时代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有利于对民族根性和民族身份的强化,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感,形成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略,使西方霸权主义以及西方文化殖民主义成为泡影,在全球文化浪潮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与传统,避免文化“失语症”,拥有自己的文化话语权。 (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分析 首先,文化保守主义学者宣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引起对传统文化的回

思想政治方面个人总结

思想政治方面个人总结 一、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打牢思想基础 二、抓好舆论引导,造良好发展氛围 三、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形象。 有声有色的宣传工作,凝聚了员工的人心、鼓舞了员工的士气,提升了医院的形象,用实践证明,医院的宣传工作大有可为。 四、队伍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我院在进行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与干部职工的思想交流,打造“凝聚力”工程。 五、积极开展扶贫救困活动。本年度我院开展多项扶贫救困活动,送医下乡义诊服务20余次,减免医疗费1万多元,全院职工捐款共 5万余元。 总之,一年来,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自身修养有了一定提高。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 差距:一是政治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具体事务 性工作多的时候,对自己在理论提高方面要求的标准不够高;二是工 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工作方式方法有时不太细,需要进一步改进。三是如何在岗位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做的有欠缺,意识 还不够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做一名 优秀的乡镇干部。 光阴在指间飞逝,转眼间一学年又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 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期的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思想工作方面 平日里我重视理论于实践相结合,虚心接受领导、同事们的批评,注意在实践中改正自己的缺点。作为党章学习小组的一员,我认识

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需要向身边的老师学习、请教,尤 其是向优秀党员学习。平时我更是注意主动帮助其他老师干一些力 所能及的事,让自己也在做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知识,提 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 二、教育工作方面 面对班里的后进生,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地查漏补缺。根据减负的要求,会适当地留一 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分层作业。 当然教育学生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本学年,我还担任了 三(2)班的副班主任,积极有效地协助班主任工作。不仅如此,我还 参加了学校校刊《引航》的编辑工作,与大家一起分享教育的成功 与喜悦! 三、个人学习 四、努力方向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 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 面有更大进步。 3、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4、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 更大的进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今后,我 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 作搞得更好。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看了思想政治方面个人总结的人还看了

思想政治方面的个人总结

思想政治方面的个人总结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思想政治方面个人总结(一)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正确领导,立志献身教育事业,自任教以来,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教学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对自身不断完善,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刻意培养教育教学能力。现三大点: 一. 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要成个人永久职业,人必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再学习”“终身教育”就成了它的主题。可以说,思想是主宰人类行动的将帅。因此要让自己为人民服务,献身于教育事业。首先必须端正思想,明确人生目标,不断地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不断创新,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为社会作贡献的有用人才,有了这样的明确目标后,我们就不会再为环境,为条件而懊恼不已了。虽工作几经周折,我依然毫无怨言。有人说,一个教师应该具备半个演讲家的口才,半个作家的文才,半个演员的表演艺术......绌于言词的我为了锻炼口才常常废寝忘食的学习。为了提到写作能力,我还自修了写作培训。为了充实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我阅读了数十本理论书籍。总之,我努力朝着我的话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着永远清醒的头脑,时常新鲜的血液。 二. 为教育事业,为培养人才做贡献。一名教师的广义目标是为教育事业做贡献,而狭义地说,实际目标就是教好书,培养出人才。对此,我近十年的教育生涯是最好的注解和补充。近十年来,我连续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平时将时间都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在执教中为教好书、育好人,不知花了多少心血,特别是这些底年级刚进学校的学生,他们一点也不懂,我下决心教好他们,每学期都能按要求认真制订好教育、教学,根据刚入学的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教育他,每天都是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平时很注意自己班主任应有的职责,课外经常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开展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活

什么是保守主义_

度。德国的思想库极大地依赖于政府,这更加突出了它们所具有的趋向。当今,在具有强烈价值倾向性或追随特殊利益的名声方面不存在问题的研究所少之又少。 就官方角度而言,大多数德国的研究所对于树立明确的意识形态形象没有兴趣。严肃的研究和科学方法论被多数研究所认为是它们工作的必要的条件,但自相矛盾的是,即使是附属于某些政治党派的研究所也宣称如此,实际上很难说这些研究所在政治上是中立的。要证实和准确地测量思想库对政治议程所起的作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即政治家所持的立场可以明确地归因于专家个人或特定研究所的影响。通常能够进行客观衡量的惟一事物是研究所和专家个人的公众形象。 德国思想库的最重要的目标群体是国内和国际的其他研究所和大学,其次是德国联邦议会(G erman Bundestag)的成员、政治群体和各种委员会,然后是政府各部的官僚,此外依次还有一些政治党派、新闻界的特定部门,以及管理委员会、公司经理、行业工会和非政府组织。 德国的研究所明显地表现出对新闻界的偏重,他们最心仪的目标群体包括德国日报、周报的政治与经济版主编。与此相对照,思想库在过去一直与电视保持着较为疏远的关系,但是近年来大型研究所的经济政策专家与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关系有所改善。当然,涉及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专业研究所在这方面是个例外。除新闻媒体之外,互联网提供了新的机会,使公民可以直接了解专家的见解和信息,无需再借用传统媒体。 德国的思想库具有在未来的政治和公共舞台上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潜力。专家的预测和分析在公共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各种各样类似思想库的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变得激烈,大型商业银行的研究部门、专门从事技术和社会问题研究的研究小组也力争在思想交流的场所中占有一席之地。不管是德国的大型咨询机构,还是国外的思想库都准备在德国接受委托。提供建议和需求建议的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令人乐观的,但思想库必须表现出更多的创新,靠自身的力量开展工作,从事更多的应用研究,而不是极度地依赖于委托的工作。 尽管个别研究所的规模庞大,但是在德国,仍然缺少能够整合多个领域的主题和信息的跨学科的思想库或研究群体,也极为缺少能够将富有远见的勇气与深入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的研究所。思想库和基金会必须缩小它们的规模,以便更加灵活。它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它们所从事的研究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而是形成政治决策的基础。 最后,在德国,从事政治咨询工作的思想库应选择哪些地点落脚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政治建议和寻求这些建议的是非常不同和分散的群体。柏林并不是德国思想库和政治对话的首都,虽然柏林有一些从事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方面研究的研究所,但那些更靠近法兰克福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从事商业和金融研究的研究所与柏林的联系同样重要。波恩正在成为政策研究发展的中心,而其他一些机构在思想上和地理上都与布鲁塞尔更加接近,慕尼黑、汉堡和莱茵河与内卡河地区也是有吸引力的地点。 (霓摘自美《社会》2004年第4期) 什么是保守主义? 〔俄〕Б.卡普斯京 保守主义是始于启蒙世纪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三个最重要的政治派别之一(另外两个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现时代的特点是资本主义高涨、民族国家形成。保守主义是这一矛盾着的现实的特殊体现,也是参与这一现实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方式。 探索什么是保守主义有以下几个条件:(1)不把保守主义与“保守派”等同起来。保守派可以被更准确地形容为“墨守成规”,而保守主义却生活在当代。保守主义保存当代的一些成分而反对另一些成分,从而实现当代生活所必需的稳定的功能。(2)不把保守主义与某种静止状态、社会变化和改革道路上的某种障碍相联系。动态是现时代的基础特征。假如承认了保守主义是现时代的一个政治派别,那么也就承认了保守主义者是变革的拥护者。(3)清楚地意识到保守主义与原教旨主义的区别。原教旨主义为了恢复从前社会制度 001 论著提要

浅谈自由主义与社会契约论

浅谈自由主义与社会契约论 自由主义,是西方社会最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念。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历史时期。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最早出现在英国,确切地讲是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一批思想家,如霍布斯和洛克等关于天赋人权、契约论、自然法学说的提出,个人自由在历史上第一次被作为社会等价物优先于社会价值来讨论,并把对个人自由的维护作为出发点,寻求国家的起源,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制度的安排,从而形成近代完整的自由主义体系内容。第一次对自由主义做出系统哲学表述的是托马斯·霍布斯。他的学说对近代自由主义的最大贡献在于其个人主义内涵,标志着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中世纪神学的决裂。在他看来,国家并非先验存在的,更不是道德实体,它只不过是每个人为保证各自的权利不被侵犯而组成的人造物,同时也是人们实现各自利益的工具,个人的权利是第一位的,而国家和社会次之。 但是,只要以人类社会整体存在的方式发展,就不得不以一种更高的权威来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这就是国家主权。然而,国家是由契约产生的,缔结契约的同时人们表达了服从的意愿。这种服从并不是一时冲动产生的,是通过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虽然这时的霍布斯还没能够提出自由的结论,个人的自由没有保留到社会状态中去,但为洛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由主义的核心要素被提炼为一整套知识传统,

并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运动表达出来,是在英国内战期间以及光荣革命之后的执政时期。其最重要的代表是约翰·洛克,洛克对自由主义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的学说奠定了自由主义理论的两大基石:其一是个人自然权利的理论,其二是政府必须基于被统治者同意的理论。在英国政治传统中,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为光荣革命辩护的重要思想家,其理论对美国革命与立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洛克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与霍布斯相似,即从自然状态出发构建合理的政治秩序,自然状态是一种无政府状态。洛克笔下的自然状态一方面可以被理解为历史上或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状态。洛克曾举美国的印第安人作为这种状态的例证。但更为重要的是,自然状态是一种哲学家的理论构想。哲学家希望探讨政府的目的、形式等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们便提出一个理论预设:假如没有政府人们会处于何种状态,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当代著名保守主义哲学家诺齐克在构建政治理论时,也是从讨论无政府状态下个人的权利以及个人生活的不便开始,从而进一步推导出最小政府的结论。 洛克的理论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英国政治传统中,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为光荣革命辩护的重要思想家。近年来,这一说法受到一些挑战。但至少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洛克的理论是对光荣革命后确立的立宪政体的最好阐释之一。洛克的理论对美国革命与立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几乎是学术界一致公认的。十八世纪,自由主义的大本营在法国,当时的法国是欧洲思想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的地方。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启蒙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德斯鸠、卢梭、贡斯当和托克维尔。这些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涉及到今天自由主义讨论的核心问题。

思想政治方面个人总结5篇

思想政治方面个人总结5篇 第一篇:《个人政治思想工作总结》本人十分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热爱生活,热爱从事的职业。自参加工作以来,对自己的单位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信心。在这期间不仅注重自身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而且在工作中言行一致,作风端正,实事求是,严于律已,敢于同违规违纪的行为作斗争,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圆满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回顾自己在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上面的学习、进步和成长,大概可以归纳入下几点: 一、工作方面 参加工作以来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够服从党委安排,尽心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做好本职工作。 1、政治思想素质持续进步。 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过去的一年中,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系统的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其次是在行动上落实。在工作中,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系统的进行学习。其间,我认真的学习了工作相关的文献资料。注重加强对

纪检、远程教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促成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知识体系的健全。让自己尽早、尽快的熟悉工作情况,少走弯路。 第三是注重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就是要能够掌握并能够熟悉运用理论知识,帮助自己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注重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并能够在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一些创造性的工作。通过学习对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两年来的工作实践,有力的促成自己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正确面对挫折,辨证的看待问题。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开展工作。 3、工作方法不断完善。 在面对复杂繁琐的日常工作面前,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要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克服种种困难,学会坚持,在哪里跌倒就应该从哪里站起来。 4、勤奋工作不断努力 热爱自己的岗位,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 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则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工作生活中无违规违纪行为。 二、思想政治方面 在思想政治方面,长期以来坚持通过和同事集中学习与自身学习

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文化

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文化 一、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文化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风靡全球。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哈桑、罗蒂、利奥塔德等分别从艺术、哲学、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进行了概括,不可否认,种种言说对后现代概念清理有着不同的助力。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复杂且争论颇多的问题,但就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特征,如反传统、反本质、非主流、反理性、多元化等等在一定范围内却已形成某种共识。近年来,后现代主义精神已渗透到哲学、美学、文艺学、社会学等理论研究领域和戏剧、电影、电视、广告等文化产品的制作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经济学和市场营销领域也开始研究经济及消费生活中出现的后现代现象。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后现代主要是指一个以信息、传媒等为主导的新时代。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消费环境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物质丰盈了,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新技术可以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用来休闲、娱乐,消费占据了人们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我们可 以清楚地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消费主义热潮正在社会中涌动。但是消费不再或主要不再是一种物质行为、纯粹的经济行为,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符号和象征性消费之类的文化行为。正如托夫勒所预言的,消费社会已经到来。这是一个生活同质化与多元化并存的社会,感官享受取代了理性反思,人们满足的源泉和社会理想行为的标准不再是工作劳动本身,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实质上,这种消费社会就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在后现代社会里,人类在物质与文化生产、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则是通常意义上的后现代消费文化。 在消费社会中,后现代主义正影响着人们经历一场文化变迁,这种文化变迁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意识,正因为如此,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才吸引了更多公众的兴趣。 二、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的特征 1消费的符号化 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商品生产不仅充分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剩现象。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选择,人们开始追求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即商品作为符号,能够提供声望和表达消费者的个性特征。这一点在服装消费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身着最新潮的服装,人们会产生一种胜过他人的优越感,比如金利来,人们之所以以高出普通服装十几倍的价格来选择这一牌子,主要在于金利来独特的商标符号及它对地位财富的象征和宣示,穿上它,无异于展示自己是上流社会成功人士的一员。后现代消费社会已经从商品形式占主导地位进入到符号形式为主的时代。 2消费价值观发生变化 后现代消费文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消费主义的盛行使人们把追求和占有物质,追求享受作为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和规范,人变得越来越现实,变得越来越功利。许多人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忙于享乐,忙于购买那些标榜自己身份的物品,而这意味着那些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消费品由于缺少了商品的符号价值而失去了他的消费价值,被纳入废弃品的行列而被扔进垃圾箱,从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挥霍性浪费。而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 3审美平面化 由于追求短暂,即时性的审美趣味使消费文化全然摒弃了对深度意义、永恒价值、理性蕴涵的追求。几句无厘头的广告词,几个非连续、逻辑和时间关系模糊的电视镜头就可以拼接成

文化保守主义与现代新儒家

目前的儒学复兴运动,被指称为“文化保守主义”。我曾撰文谈到,“文化保守主义”这个含混的符号,是对当下的生活本源的一种遮蔽。我的意思是: “文化保守主义”这个标签,并不能揭示当前儒学复兴运动的本质渊源,反而可能将这场运动导向原教旨主义。 现代新儒家也一向是被归入“文化保守主义”的。最近,方克立先生把蒋庆、陈明归入了现代新儒家的“第四代”,也就是把他们归入了“文化保守主义”,因为方先生一向认为现代新儒家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这不仅意味着对现代新儒家的一种定位,而且也意味着对当前的整个儒学复兴运动的定位。我这里并不想谈蒋、陈与现代新儒家的关系,虽然在我看来,蒋、陈并非什么“现代新儒家”,纵然他们在观念上确有某种关联。我想说的是: 这样的定位依然存在着、甚至加深着对当下的生活本源的遮蔽,而这种遮蔽隐藏着某种危险。 当然,“文化保守主义”这个称谓的流行,也自有它的道理: 首先,不论是已经三代的现代新儒家、还是当前的儒学复兴运动,确实存在着一种严重的“文化纠缠”;其次,这种纠缠本质上是民族主义情绪的表达,这种表达恰恰意味着生活本源的遮蔽;最后,正是这种遮蔽,蕴涵着走向原教旨主义的某种必然性。 应该说,现代新儒家本是应运而生的。所谓“应运而生”是说: “顺应”着某种“时运”。这种“时运”正是儒家的“天命”观念,但并不是宿命论意义上的命运观念,而是一种原初意义的“革命”的观念,也就是《易传》所说的“时义”的观念: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所以,“天命”不过是说的生活本身的演流;这种演流被我们领悟为“命”、领悟为“口令”,不过是说的生活本身作为大道的道说,在无声的言说中给予我们的一种“语境”。我们惟有倾听这种“语境”,才能实行真正意义的“革命”:

一是思想政治方面存在不足3篇

一是思想政治方面存在不足3篇 2、欠缺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平时的学习中,只注重看些时世新闻之类书籍,对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涉猎较少;只注重基本的材料整理方面的知识,对有一定深度的业务知识涉猎较少。学习的知识缺乏理论上的深度和广度,对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不够,学习停留在表面上。 3、做为一名基层领导,对于自己分管的工作,没有开创进取的精神,总是用老眼光分析问题,没有开拓创新意识,安于现状,不思变革,只注重局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 4、创新意识不够强。看待具体工作习惯使用书本,不善于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倾向,做事缩手缩脚,敢试敢闯、求新求变的意识不够强。 5、工作方法不够活。自己认准的事理,就抓住不放,甚至自以为是,不善于吸取他人意见,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差,在处理问题上特别是紧急突发事件的问题上优柔寡断不够不够灵活,方法不够多。 6、作风上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在工作中听不进不同的批评和意见,自认为自己什么都对,对什么都懂,其实都是一知半解,没有竭力维护好群众的正当利益。自我要求不够严,严以待人,宽以待己。 一是思想政治方面存在不足2开展思想作风整顿活动以来,本人对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行深刻的剖析,找出问题的根源,认真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修正缺点的目的。现将剖析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但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是思想解放的力度还不够大。工作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工作中没有新的亮点。 二是学习积极性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对学习“走过场”,流于形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学习中满足于“蜻蜒点水”。 二、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我看清了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并不是查找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就行了,关键是今后怎样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拿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和自我超越意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创新意识贯穿于工作

关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论文摘要】: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以其对传统的反叛而对西方哲学、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形成强大冲击,甚至在许多非西方国家和地区也引起了强烈的文化震荡。多以否定性的形式展示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文化矛盾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正在影响着中国社会,我们应本着批判和借鉴想结合的原则关注它、研究它,创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意识相结合的和谐社会。【论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反动,一反传统文化的一元性、整体性、中心性、纵深性、必然性、明晰性、稳定性、超越性,后现代主义思潮标志着多元性、碎片性、边缘性、平面性、随机性、模糊性、差异性和世俗性。它于本世纪50年代,60年代在美国和法国兴起,70、80年代在欧美达到巅峰。后现代主义思潮首先形成于建筑和文化领域,后来扩展到艺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虽然自命或被公认为后现代主义者的人并不很多,但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后现代主义自80年代中后期传入中国之后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文化现象。《后现代的生存》的私以为:后现代是"一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许多迹象表明,这种状态"正在以种种方式进入中国社会"。①由于后现代主义自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进而它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后现代主义是不能模仿的,它属于复杂、特殊的传统,早已现代化的、发达的工业、后工业西方社会奠定了后现代想象的基础而处在从前现代到现代过渡的中国社会对后现代主义的进入,则应本着批判与借鉴的原则,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上,创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意识相融合的和谐社会。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尽管后现代主义的各种理论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如果从总体上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进行把握,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倾向。 1. 批判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哈贝马斯认为非理性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而非理性主义则是以对传统理性的"非难"和批判为表征的。在后现代主义看来,正是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的泛滥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人类的灾难,因而批判、否定、解构理性主义,推崇非理性,成为后现代主义所致力的目标。 2. 解构现代主体性。张扬主体性,这是现代化的一个特征。而后现代主义则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对主体性采取解构策略。首先,后现代主义抨击人类中心主义,主张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旨在赋予人与自然关系以浓厚的"生态意识",以消除人对自然的统治欲和占有欲。其次,反对"自我中心主义",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性中,个人主义是一切合理性的基础。个人主义的极度膨胀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内在本质关系 3. 反对"同一性"、"整体性",崇尚差异性。后现代主义思想反对同一性和整体性,崇尚差异性。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反思中,后现代主义把矛头直接指向现代性的一套整体性、同一性的叙述,对现代性中许多不言自明的真理持怀疑态度。与反对"同一性"、"整体性"相适应,后现代主义倡导多元化。对他们来说,异质的、矛盾的东西完全可以拼贴在一起,不需要统一与综合,差异不应该消除,而应保留,分析和表述问题应从微观入手,反对所谓的"宏大叙事",主张多元主义。由此派生的是后现代主义对于确定性的否定,强调不确定性。 [!--empirenews.page--] 总的来看,后现代主义实际上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的转换和变化。它并未向人们展示一幅完整的现代状态下的社会图像,而强调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二、后现代主义的正面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代表着后现代社会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特征。作为一种思潮,它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和反思,对科学与文明的审视,对人生价值的重新评估。 1. 倡导多元论,尊重差异性。后现代主义拒斥人类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彻底的相对主义的态度来张扬科学的怀疑精神。在知识领域里后现代主义拒绝对理性、本质和普遍绝对真理的信仰,反对直线进步的价值观,提倡多元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在社会关系领域中拒绝一切普遍主义的社会方案,主张社会关系中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兼容性,拒绝任何囊括世界历史全部内容的理论,强调社会生活中的相对主义、特殊主义和情境主义,要求人们尊重差异,学会宽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