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考试大纲

复旦大学考试大纲
复旦大学考试大纲

药学基础考试纲要

为检验考生的学识水平和能力,有助于在初试中选拔出合格的人才进入复试,特制订药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基础》考试大纲,作为学校命题和考生复习的依据。《药学基础》考试要求考生具有坚实、系统和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达到重点院校药学和相关专业本科生应具有的学识和水平。

药学基础考试科目包括生物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300分,各科目分值各占20%。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

一、生物化学(药学基础)考试纲要

参考用书:吴梧桐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考试纲要:

1.蛋白质的化学

蛋白质的组成,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空间构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核酸的化学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酸的一级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RNA的种类与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

3.酶学

酶促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的作用机理,米氏方程及米氏常数,酶的抑制剂,寡聚酶,同工酶,诱导酶,调节酶,酶活力及比活性4.糖代谢

糖的分类及化学结构,糖的分解代谢,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关键酶及生理意义,血糖及其调节

5.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的特点,呼吸链,高能磷酸键的形成,氧化磷酸化

6.脂类代谢

脂肪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脂蛋白与脂类的体内运输,脂肪代谢调节,酮体的生成与利用,胆固醇的代谢。

7.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脱氨,转氨,脱羧,氨的代谢,尿素生成,α–酮酸的代谢)。

8.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DNA的生物合成和修复,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心法则,基因的表达调控。

9.激素与代谢调节

激素作用机理(细胞膜受体的作用机理,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理),第二信使,酶活性变构与调节,酶活性的化学修饰调节,酶蛋白的诱导和阻遏调节。

二、无机化学(药学基础)考试纲要

基本章节:溶液、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s区元素、d区、ds 区和f区元素、p区元素。

参考用书:张天蓝主编《无机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8月。

题型:填空题,选择题。

溶液溶液浓度、稀溶液的依数性。

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热力学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酸碱理论,弱酸弱碱电离平衡,缓冲溶液,溶度积原理,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平衡,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极电势,影响因素。

原子结构原子模型,多电子原子的结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表,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分子结构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与特点,原子轨道杂化理论,分子的偶极距与极性,离子极化。

配位化合物配位键的价键理论,配位平衡常数,配位平衡的移动及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S区元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基本性质,重要化合物,离子鉴定。

d区、ds区和f区元素过渡元素的通性,铬、锰、铁、铂、铜、锌、汞的性质,重要化合物,离子鉴定,生物毒性。

p区元素卤素,氧、硫和硒,氮和磷,碳和硅,铝砷分族,相应的重要化合物,离子鉴定,生物效应。

三、有机化学(药学基础)考试纲要

参考用书: 《有机化学》,倪沛洲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2007年邢其毅等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试纲要:掌握必要有机化学结构和反应基础理论(如价键理论、酸碱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各官能团特征光谱知识,熟悉不同官能团鉴定、分离方法和技术;熟悉有机化学各官能团理化性质、及常规反应的机理(包括人名反应)和立体化学知识;熟练运用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官能团间互换及设计合理合成路线。具体如下:

1.烷烃和环烷烃及自由基取代反应

掌握:烷烃的构象及表示方法;自由基的结构和相对稳定性;环烷烃的张力;环己烷的构象(船式和椅式;竖键和横键);小环烷烃的化学特性及反应。

2.立体化学

掌握:对映异构现象;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手性碳、手性分子;旋光性和有机化合物的比旋光;手性碳原子及其构型;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立体结构的表达法。

3.卤代烃和亲核取代反应

掌握: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S N1和S N2反应机理,反应的立体化学;E1和E2反应机理,消除反应的取向;正碳离子的相对稳定性;影响反应机理的因素。4.醇和醚

掌握:醇的制备(亲核取代、硼氢化氧化、羟汞化还原);醇的酸性、碱性和亲核性;醇的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醇的氧化反应及邻二醇的化学性质;醚的的制备(Williamson合成法)及性质;1, 2-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硫醇及醚的性质。5.烯烃

掌握:烯烃的结构和几何异构;烯烃的相对稳定性;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和机理;烯烃的亲电加成取向(马氏规则);烯烃和溴化氢的反马氏加成;烯烃的一般氧化反应;烯烃烯丙位的卤代。

6.炔烃和共轭双烯

掌握:炔烃的结构和加成反应;炔烃的酸性;末端炔烃的反应;共轭二烯的结构和稳定性;共轭二烯的亲电加成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控制,共轭加成;

Diels-Alder反应;烯丙型卤代烃化学行为;共振论的一般概念和共振结构的写法,共振结构贡献大小;共轭效应的概念。

7.苯烃

掌握: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及其机理;定位效应(取代基对反应活性和对反应取向的影响,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及分类);芳香性。

8.羰基化合物(醛和酮化合物)

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和加成的立体化学(影响因素);羰基a氢的酸性和卤代反应、卤仿反应;缩醛(酮)的形成和羰基保护;羟醛缩合(包括

Claisen-Schmidt,分子内羟醛缩合反应);Cannizzaro反应;醛酮的还原和氧化;Wittig反应;Darzen反应;Benzoin 缩合;Michael加成和Robinson关环;D-A 反应;醛酮化合物的制备;a,b-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行为。

9.酚和醌

掌握:酚的酸性;酚的制备;苯酚及其衍生物的反应(成醚反应和Claisen重排、成酯反应和Fries重排,亲电取代反应,Reimer-Tiemann反应、Kolbe-R.Schmitt 反应);对苯醌的反应

10.羧酸和取代羧酸。

掌握:羧酸的结构和酸性;羧基中羟基的取代反应;羧酸a位的反应;脱羧和二元羧酸热解反应;羧酸的制备(包括:Perkin反应、Knoevenagel反应);取代羧酸化学性质和反应(包括Reformasky reaction)。

11.羧酸衍生物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活性次序及其和各种亲核试剂的作用;羧酸衍生物的还原;酰胺化合物的酸碱性和化学反应(Hofmann degradation reaction);碳酸和原酸衍生物化学行为。

12. 碳负离子的反应

a-氢的酸性、互变异构及化学反应如:Perkin 反应;Knoevenagel 反应,Darzen 反应及酯的缩合反应和Claisen缩合反应、混合酯缩合、Dieckemann曼缩合反应);乙酰乙酸乙酯化学性质和应用;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应用;烯胺的烷化和酰化反应行为和机理。

13.有机含氮化合物

掌握:芳香硝基化合物性质和反应;胺的结构;胺的碱性和亲核性;芳香胺的亲电取代反应;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季胺盐和相转移催化;胺的制备(包括Gabriel 合成法,Mannich 反应);季胺碱和Hofmann消除;叔胺的氧化;重氮化合物化学性质和应用;重氮甲烷的性质;卡宾和苯炔的结构及化学行为。

14.杂环化合物

掌握:芳香族杂环化合物类型;含氮杂环碱性;五元杂环的性质(呋喃、吡咯、噻吩的性质及主要亲电取代反应);吡啶的化学性质(亲电和亲核性);Skraup 喹啉合成法;含两个氮原子六元和含两个杂原子五元杂环化学性质。

15.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的化学

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酸碱性、等电点和常规反应;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特点。16.糖类和核酸

掌握:单糖的还原性和变旋性;单搪的立体构型和构象;糖类的差向异构化;从开环单糖画出半缩醛环的构型;核酸的结构及与生命作用。

17.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掌握:萜化合物结构;甾族化合物基本骨架和分类及构型。

18.周环反应

掌握:周环反应类型;电环化反应及立体选择性;环加成反应。

四、物理化学(药学基础)考试纲要

参考用书:《物理化学》(第六版),侯新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考试纲要:

1.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可逆过程与体积功,焓和热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热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热效应计算。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自发过程的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循环,卡诺定理,熵和熵变的计算,熵的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三定律及规定熵,吉布斯能和亥姆霍兹能,DG的计算,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非平衡态热力学概念,偏摩尔量与化学势,化学势的标准态及其表示式。

3.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平衡常数的表示法,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标准状态下反应的吉布斯能变化和化合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能,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压力等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反应的耦合。

4. 相平衡

相律,单组分体系,完全互溶的双液体系,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的双液体系,二组分固-液平衡体系,简单三组分体系。

5.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导测定的应用,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原电池,电动势产生的机理和测定,可逆电池热力学,电极电势,电极的种类,电池的类型,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电极的极化和过电势。

6. 动力学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其测定,基元反应与反应分子数,反应速率方程与反应级数,简单级数的反应,反应级数的确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典型的复杂反应,反应机理的确定,光化反应,溶液中的反应,催化反应,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

7.表面化学

表面吉布斯能和表面张力,曲面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铺展与润湿,溶液的表面吸附,不溶性表面膜,表面活性剂,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溶液中溶质在固体表面的吸附。

8.胶体化学

分散系分类及其基本特性,溶胶的制备与净化,溶胶的动力性质,溶胶的光学性质,溶胶的电学性质,胶体的稳定性,乳状液、泡沫和气溶胶。

9.大分子溶液

大分子结构和摩尔质量,大分子的溶解特征和非理想性质,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和流变性质,大分子摩尔质量测定,大分子电解质,凝胶。

五、分析化学(药学基础)考试纲要

参考用书:《分析化学》(第6版),主编:李发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考试范围:第一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二十一章在复试阶段考)

考试纲要:

1.绪论

熟悉: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过程和步骤。

2.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与偏差;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熟悉:误差的传递;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可疑值的取舍(Q检验法、G检验法)。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法则及其修约规则。

3.滴定分析概论

掌握:滴定过程及其基本概念(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指示剂,终点误差);各种类型滴定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终点误差计算。分布系数和副反应系数。质子平衡和质子条件式。熟悉:质量平衡;电荷平衡。

4.酸碱滴定法

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酸碱溶液的pH计算;酸碱指示剂。

掌握:非水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非水溶液中碱(酸)的滴定。熟悉:非水滴定法的特点以及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了解:非水滴定法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5.配位滴定法

掌握: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配位平衡;金属指示剂;滴定条件的选择。6.氧化还原滴定法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电极电位与离子浓度的关系(Nernst方程式);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程度和反应速度。氧化还原指示剂;各类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测定条件。

7.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铬酸钾指示剂法、吸附指示剂法和铁铵钒指示剂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及适用范围。沉淀的完全与影响因素;沉淀的纯净度与影响因素;晶形沉淀和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熟悉:沉淀的形成及其形态;均匀沉淀及有机沉淀剂的应用;重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及计算。了解:挥发法和萃取法。

2018年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理论物理 [070201]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指导

2018年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理论物理 [070201]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 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物理学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理学[07]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物理学[0702] 二、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粒子、核与场的理论 02 (全日制)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理论 03 (全日制)量子统计与理论物理方法 04 (全日制)计算理论物理 05 (全日制)广义相对论、天体物理和宇宙学 06 (全日制)纳米磁性、软凝聚态理论 07 (全日制)低微多点子理论 08 (全日制)计算凝聚态物理和计算材料科学 三、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0量子力学 ④836普通物理 四、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2018年《新闻学概论》考研题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良荣版本)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最早产生于().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是() A国有性质,统一调配 B私有性质,企业管理 C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D事业性质,宏观调控 3、()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成立了新闻学院 A1908B1909C1918D1919 4、1996年1月,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 A南方报业集团 B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C人民日报报业集团 D《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5、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 A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B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C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D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6、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A《新闻学》,徐宝璜著B《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C《新闻学》,王韬著D《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著 7、中国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是() A《论新闻学》B《新闻纸略论》

C《论报刊》D《报刊史学论》 8、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在() A1840年代B1930年代 C1940年代D1950年代 9、世界第一个现代新闻学院在()成立 A密苏里大学B伯明翰大学C哥伦比亚大学D斯坦福大学10、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术研究团体是() A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B清华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上海圣约翰大学研究会D复旦大学研究会 二、填空题 1、新闻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2、中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是____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___成立的_____________。 4、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在_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国出现。 5、徐宝璜的_____________、邵飘萍的_____________和戈公振的_____________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 6、新闻界的四大公害是:虚假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良广告。 三、判断正误 1、1940年代的新闻改革是由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致读者》社论发起()。 2、1978年以来的新闻改革,我国新闻界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标准之一()。 3、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或理论新闻学()。 4、新闻学是以我国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新闻学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名词解释 《新闻学》事业行政企业管理有偿新闻

2015年四川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5年四川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马家窑文化 答: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300~前2050年,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石器多磨制,常见穿孔。彩陶特别发达,图案复杂多变,画彩技术十分成熟。主要农作物为粟和黍。家畜、家禽有猪、狗、羊、鸡。房屋多为方形地面式。盛行土坑葬。彩陶上墨笔书写符号达130多种,常见有十、一、E等。发现陶祖和陶塑男性裸体像。 2.《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答:《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夏鼐主编的现代考古学著作,由文物出版社于1984年5月出版。该书以时代为序,综述了1949~1984年中国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界的重要地位,其中详细的注释为进一步研究各专题的学者提供了线索。 3.五铢钱 答: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汉武帝建元元年至建元五年开始铸造,钱径2.2厘米左右,面纹“五铢”。魏、晋、南北朝、隋朝都曾铸造五铢钱,在重量、纹饰等方面略有变动,基本沿袭了汉五铢钱圆

形方孔的形制。 4.富春山居图 答:《富春山居图》是元代黄公望的水墨画作,纸本、水墨。此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景色,水墨渲染,格调平淡天真,洗练苍劲,远景近景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此图是传统山水画到元代画风变化的代表作,对于后世画坛影响很大。画卷在清初吴之矩收藏时,曾遭焚毁,经抢救分为两段:前面一段流入清宫,现藏台湾,后面一段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二、简答题 1.北京猿人发现的意义。 答:(1)北京猿人的发现 北京猿人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周口店龙骨山,是一个很大的洞穴堆积。年代为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发现北京猿人化石的地点编号为周口店第1地点。1918年,中国北洋政府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周口店发现一处含有动物化石的裂隙堆积,1921年,安特生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人在龙骨山北坡,找到一处更大、更丰富的化石地点,即周口店第一地点。1921年和1923年先后发掘出两颗人牙,并定为人属。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的独自主持下,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 (1)北京猿人发现的意义 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特别是随后发现了石器和用火遗迹,使得直立人的存在得到了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北京人遗址的材料,是全世界发现的同一阶段人类遗址的材料中,最丰富、最系统的,为研究旧石

新闻学概论考试资料

新闻学概论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 1、新闻: A.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形式) B.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实质) 2、信息的定义: A.广义信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B.一般信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C.狭义信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宣传: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 立场态度等),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向 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 5、舆论: A.定义: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 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B.特点: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 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6、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局限于通过大众传播工具传递信息,也包括 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7、新闻事业:是新闻事件采集、生产、传播以及管理机构的总称,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

性安排。 8、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必须的材料。 五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who),发生的事情(what),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 9、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要求: A.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 B.要求报道尽可能地准确,叙述尽可能地量化。 10、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和人们切身利益无多大关 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或作为谈资。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其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散文笔法)。 11、新闻学: A.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 B.研究重点:新闻媒体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C.研究内容: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D.研究范围: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12、新闻选择: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13、新闻价值:新闻所陈述的事情能在多大程度上切合受众的信息需求(共同兴趣) 14、新闻价值观:在长期的频繁的新闻传播收集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逐渐形成了判 断新闻价值的较为稳定的看法。这种个人或团体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观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即新闻价值取向。 15、宣传价值: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2014年中央民族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真题及详解(回忆版)

2014年中央民族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真题及详解(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铅釉软陶 答:铅釉软陶是指西汉武帝时期出现的一种表面有铅釉的陶器。铅釉陶以粘土作胎,铅釉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大约在700摄氏度左右即开始熔融,温度较低,属于低温釉陶。它的主要呈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铅釉陶在东汉时期极为盛行,但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汉代铅釉陶器都是明器,无实用器,这可能是因为烧成温度低,器体不坚固及铅釉对人体有害不宜做实用器的缘故。 2.三期论 答:“三期论”是1819年由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克里斯琴·朱尔金森·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的史前文化分期理论,他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汤姆森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汤姆森的学生J.A.沃尔索又将三期说用于野外古迹的分期,并以发掘工作中所见的地层关系作为证据。1843年,沃尔索发表了《丹麦原始时代古物》一书,是三期说作为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基础。 3.相对年代 答:相对年代是考古学年代分类的一种,与其相对的是“绝对年代”。“相对年代”是

指文化遗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绝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形成时的距今年代(具体年代)。确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是考古学研究中两种常用的断代方法。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判断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4.放射性碳素断代 答:放射性碳素断代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1949年开始应用于考古年代的测定。一般适用的年代范围在5万年以内。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是该方法的创始人。 5.马家窑文化 答: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了,主要分布在甘肃,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300~前2050年。其石器多磨制,常见穿孔;彩陶特别发达,图案复杂多变,画彩技术十分成熟;主要农作物为粟和黍,家畜、家禽有猪、狗、羊、鸡;房屋多为方形地面式;盛行土坑葬;彩陶上墨笔书写符号达130多种;发现陶祖和陶塑男性裸体像,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6.古物陈列所 答:古物陈列所是我国第一个以皇家藏品为主的博物馆,于1914年在故宫文华殿和武英殿成立,首开皇宫社会化的先河。它是一个主要保管陈列清廷辽宁、热河两行宫文物的机构,代表了我国20世纪20年代博物馆的水平,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在1948年3月与故宫博物院合并。

2020研究生入学考试 复旦大学 普通物理(836)

2020研究生入学考试 复旦大学 普通物理(836) 1、 如图,木条的两端紧贴着墙面与地面,当木条倾倒到如图所示位 置时(与墙面成θ角,一端速度为v ),求木条质心速度和此时与 墙面所成的角度。(15分) 2、 如图,木块在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 ,斜面倾角θ,连接弹簧的弹 性系数为k ,求木块在斜面上小位置振动的周期。(15分) 3、 小球作半径为R =6m 的圆周运动,其在自然坐标系上的运动方程为S =bt +12ct 2,其中b =2m s ?,c =1m s ?,求多少秒时小球的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相同。(15分) 4、 某气体的物态方程为p (V ?b )=RT ,证明:1)C p =C v +R ;2)绝热过程的过程方程为p γ(V ?b )=常量。(15分) 5、 已知氢气压强为p =1.013×105Pa ,质量m =?×10?3kg ,体积V =?×10?3m 3(具体数值忘了),求该部分氢气的平均动能。(15分) 6、 半径为a 、b 的两金属球,用一根长导线连接,两球球心相距r (r ?a,r ?b ),忽略导线电容,求:1)系统的总电容,;2)当两球共带电Q 时,忽略导线带电,球两球分别带电多少。(15分) 7、 空间中有一无限大,厚度为b 的介质层,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带自由电荷的密度为ρ0,在其两边,分别为相对介电常量为εr1、εr2的电介质,求:1)空间中各部分极化电荷密度; 2)空间各部分电场强度。(15分) 8、 电容、电感和电阻如右图所示连接,求:1)三元件的总阻抗,及它们的相位差(还要求一个量,忘了);2)若在其上加交流电压源, 其电压?值为V AC (?处可能为有效值),其中还有直流分量V DC ,求? (忘了)(15分) 9、 如图,水滴最高点距载玻片?=1200nm ,用λ=600nm 的光作为光源观察水滴,求:1)水滴上有几级亮纹?其最高级次 亮纹距载玻片的高度为多少?水滴顶部的亮暗情况?2)如果 将水滴逐渐压扁,其花纹的变化情况如何?其顶部的亮度变 化如何?(15分) 10、 在两偏振片间放入一厚度为10μm 的单轴晶体,其光轴与其表面平行,两偏振片偏振方向垂直,单轴晶体的光轴与其中一偏振片的偏振方向成45°,问:要使出射光干涉相长,单轴晶体至少磨薄多少?(入射光λ=600nm ,晶体n o =1.62(共4位,后面2位忘了),n e =1.4(共4位,后面3位忘了))。(15分) θ C v M θ ~ 光源 水滴 显微镜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MATH120008.09 编写时间 2011年08月更新课程名称 数学分析(I) 英文名称 Mathematical Analysis(I) 学分数 5 周学时 6 任课教师* 谢锡麟 开课院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预修课程 仅需普通高中相关数学基础;无特别先有基础要求。 课程性质: 本课程可谓所有基础科学(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科学(包括航空航天、环境、材料、信息等)等专业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提供微积分的基本内容。从知识体系的发展而言,微积分融合线性代数(这点特别反映在《数学分析(Ⅱ)》中)作为核心基础,一方面将为后续复变函数、实分析与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微分几何等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基础;另一方面,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亦是理论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包括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控制力学等力学知识体系的发展的坚实基础。 总体而言,本一年制的数学分析课程将结合面对的对象(适用于非数学类的几乎所有的专业),提供系统的微积分知识体系,不仅注重微积分知识体系的核心基础特点,而且注重知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力求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并具有基于其上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上,我们力求课程所授的知识体系具有国内外一流化水平,且切实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本课程《数学分析(I)》将主要提供一元微积分的内容,包括常微分方程最为基础的若干思想及方法。 教学目的: 2005年,学校在百年校庆时提出“走以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及现今所致力于探索和推广的“通识教育、精英教育”的理念,结合力学以及数学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而考虑本门课程的具体教学。 以下反映一些基本的观点,这将指导具体的教学。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复旦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期末真题1112

真题1112 第一循环 随机误差 1. 满足正态分布要求的数据在正态概率纸上作图得到()是个选择题答案有S型曲线直线什么的 2. 用100个数据作图,但分组时第4、6组有25个数据,第5组有16个数据,大概意思是有很多数据都骑墙了,处理方法错误的是()(多选) A、测量200个数据 B、改进分组方法 C、舍去骑墙数据用备用数据填补 D、用单摆试验仪代替误差较大的秒表重新测量 转动惯量 1. 外径和质量都相同的塑料圆体和金属圆筒的转动惯量哪个大 2. 载物盘转动10个周期时间为8.00s,放上物体后转动10个周期时间为1 3.00s,给出K值大小,求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碰撞打靶 1.给出x x` y m 算出碰撞损失的能量ΔE 2.选择题调节小球上细线的时候上下转轴有什么要求 A上面两个转轴平行 B下面两个转轴平行 C上面两个转轴平行且下面两个转轴平行 D只要碰撞后小球落在靶中轴线附近就可以第二循环 液氮 1. 如果搅拌的时候量热器中的水洒出一些,求得的L偏大还是偏小还是不变 2. 操作正误的判断,选出错误的 A.天平上的盖子打开 B第二次白雾冒完了立刻记下此时的时间tc C、搅拌时把温度计倾斜搁置在量热器中而且不能碰到铜块 D倒入液氮之后立即测量室温表面张力 1. 选择:(顺序可能有点问题)A、水的表面张力比酒精的表面张力小 B、酒精的表面张力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C、在液膜形成之前电表的示数一直增大 D、拉出液膜到破裂的过程中,电表的示数一直减小 2. 水的表面张力随温度上升而_____(变大、不变or变小) 全息照相 干板在各浓度溶液中的冲洗时间;干板药膜面正对还是背对硬币(这是其中两个选项) 第三循环 示波器 1.输入的信号为正弦波形,但是屏幕上只看到一条直线,可能的原因 A、按下了接地按钮 B、AC\DC档中选了DC档位 C、Volts/DEC衰减过大 D、扫描速度过快 2.给出一个李萨如图形和X轴信号频率,求Y轴信号频率 直流电桥 1. 要测量一个1000欧姆的电阻,如何选择RA/RB的值和RA的值使得不确定度减小(选择题) 2.选择题判读正误:a.调节Rs,指到零说明电桥平衡。b.调节检流计灵敏度,指到零说明电桥平衡。c。Rs一定,调节Ra和Rb可以达到电桥平衡。d。Ra一定,调节Rs和Rb可以达到电桥平衡。 二极管 1.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的比,问什么情况下最接近线性

新闻学概论习题集(1)

绪论 一、选择题 1、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最早产生于().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是() A国有性质,统一调配 B私有性质,企业管理 C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D事业性质,宏观调控 3、()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成立了新闻学院 A 1908 B1909 C1918 D1919 4、1996年1月,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 A南方报业集团 B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C人民日报报业集团 D《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5、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 A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B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C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D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6、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A《新闻学》,徐宝璜著B《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C《新闻学》,王韬著D《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著 7、中国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是()

A《论新闻学》B《新闻纸略论》 C《论报刊》 D 《报刊史学论》 8、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在() A1840年代B1930年代 C1940年代D1950年代 9、世界第一个现代新闻学院在()成立 A密苏里大学B伯明翰大学C哥伦比亚大学D斯坦福大学10、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术研究团体是() A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B清华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上海圣约翰大学研究会D复旦大学研究会 二、填空题 1、新闻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2、中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是____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___成立的_____________。 4、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在_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国出现。 5、徐宝璜的_____________、邵飘萍的_____________和戈公振的_____________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 6、新闻界的四大公害是:虚假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良广告。 三、判断正误 1、1940年代的新闻改革是由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致读者》社论发起()。 2、1978年以来的新闻改革,我国新闻界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标准之一()。 3、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或理论新闻学()。 4、新闻学是以我国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新闻学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014年浙江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4年浙江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仰韶文化 答: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曾称“彩陶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分布中心,已见同类遗址1000多处,经大规模发掘的10余处。碳14测定其时代为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可划分为半坡、庙底沟、后岗、大司空等不同类型。它们的共同特征为:①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常见刀、斧、锛、凿等,也存在少量打制石器,骨器精致;②主要日用器为陶器,以细泥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细泥陶上常见彩绘图案,多为几何纹、鱼蛙纹、人面纹等,特征明显;③房屋以半地穴式为主,有一定排列方式;④有共同的氏族墓葬区,成人墓为长方竖穴土坑,儿童实行瓮棺葬;⑤以农业经济为主,辅以渔猎,饲养猪、狗等家畜;早、中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晚期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2.黄肠题凑 答:黄肠题凑是指西汉帝王及贵族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型结构墓。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黄;题凑即指以黄芯的短柏木枋顶端向内垒成墓壁,四壁的柏木枋皆与最近的棺壁垂直,题凑之内另有木椁。题凑之制在东汉时期随着大型多室砖墓的盛行已趋于消弭。 3.文景之治

答:文景之治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西汉初年,民生凋敝,国库空虚。汉高祖为此曾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至文帝、景帝统治时期,一方面“重农抑商”,发展农业生产,鼓励入粟输边,另一方面进一步实行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的政策。使人口增殖,荒地垦辟,国家财政收入提高,社会经济也迅速恢复好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故旧史家将文帝、景帝统治的这一时期誉之为“文景之治”。 4.毛公鼎 答: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相传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其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内有铭文32行499字,为现存最长铭文的青铜器。作器者毛公记载周宣王告诫,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的重要资料,现藏台湾省台北市。 5.三省六部 答: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政府机构设置制度。萌芽于西汉以后,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初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它是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中书掌机要、发布政令;门下掌审查政令、签署诏书;尚书省是政令执行机关。 二、简答 1.隋代大运河的开凿与影响 答:(1)大运河的开凿

新闻学概论课程大纲

【课程性质】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传媒和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考察新闻传媒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运作的基本规则。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按内容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新闻学概论》属于新闻理论,阐释新闻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本课程为新闻学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本科生,是新闻史、新闻业务等课程的前置课程。 《新闻学概论》属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深刻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 能提供帮助。 【教学目的】 《新闻学概论》属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能提供帮助。通过本课讲授,要达到三个基本目的:第一,了解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概念;第二,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理论概括和思辨能力,以及理论探索的兴趣;第三,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分析新闻现象和具体案例。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学核心概念以及与新闻密切相关的概念;新闻传媒产生的原因、条件、后果;新闻传媒发展的基本规律;新闻传媒的性质、功能与效果;新闻传媒与社会各领域互动关系;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传媒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新闻传媒的受众特征、受众权利、受众定位;新闻选择的标准、流程;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理念及职业道德;世界主导新闻学理论。 【教学要求】

对教师要求: 认真准备教学内容,指定教科书和阅读材料;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的内容,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具体目标明确;鼓励并组织课堂讨论,回答同学的疑问;在课外提供同学咨询和答疑的时间;树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成绩评定公正。 对学生要求:新闻学不能关起门来学,而是要关注现实。学生必须阅读每天新闻,关心重大报道和新闻实践现象;在每周上课前学生要完成该周的阅读,不得无故延误每周的阅读;按时上课和参与讨论,不得无故迟到和缺席;如有特殊情况不得不缺席或延误,必须事先或及时通知授课人,并在一周内(极个别的特殊情况下可征得授课人同意放宽期限)自行补上所缺课程内容,并通过授课老师的检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见解;按时完成所有的作业和考试。 选修本课程的同学,每周除了两课时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至少花两个小时准备与本课相关的事情,比如阅读书籍、报纸,收看新闻,准备作业等,如果在时间上无法保证的同学,建议不要选这门课。 【考核和成绩】 本课最后总成绩为100份,由作业、研究报告大纲、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表现、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各自所占比例如下: 作业(4×5):20% 研究报告大纲:20% 课堂和课外表现:10% 期末考试:50% 本课程需交四次作业。作业可能是当堂完成,也有可能要求课外完成。凡是课外完成的作业,要求是打印稿,并注明学号、姓名以及页码; 与课者可自由组合,以4-5人为一组,在本学期对新闻实践中的某一问题、现象或者个案做一研究报告大纲,研究报告大纲必须包括:所研究的对象、要解决的问题、试图运用的理论、具体观点、最后结论,参考文献。研究报告大纲的题目可以由学生提出并和授课教师讨论而定; 本课期末需要考试,形式为开卷; 在作业、研究大纲中若发现作弊、抄袭或者学术不端行为,该次作业将以零分

2015年四川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真题及详解(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5年四川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真题及详解(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马家窑文化 答: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300~前2050年,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石器多磨制,常见穿孔。彩陶特别发达,图案复杂多变,画彩技术十分成熟。主要农作物为粟和黍。家畜、家禽有猪、狗、羊、鸡。房屋多为方形地面式。盛行土坑葬。彩陶上墨笔书写符号达130多种,常见有十、一、E等。发现陶祖和陶塑男性裸体像。 2.《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答:《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夏鼐主编的现代考古学著作,由文物出版社于1984年5月出版。该书以时代为序,综述了1949~1984年中国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界的重要地位,其中详细的注释为进一步研究各专题的学者提供了线索。 3.五铢钱 答: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汉武帝建元元年至建元五年开始铸造,钱径2.2厘米左右,面纹“五铢”。魏、晋、南北朝、隋朝都曾铸造五铢钱,在重量、纹饰等方面略有变动,基本沿袭了汉五铢钱圆形方孔的形制。

4.富春山居图 答:《富春山居图》是元代黄公望的水墨画作,纸本、水墨。此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景色,水墨渲染,格调平淡天真,洗练苍劲,远景近景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此图是传统山水画到元代画风变化的代表作,对于后世画坛影响很大。画卷在清初吴之矩收藏时,曾遭焚毁,经抢救分为两段:前面一段流入清宫,现藏台湾,后面一段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二、简答题 1.北京猿人发现的意义。 答:(1)北京猿人的发现 北京猿人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周口店龙骨山,是一个很大的洞穴堆积。年代为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发现北京猿人化石的地点编号为周口店第1地点。1918年,中国北洋政府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周口店发现一处含有动物化石的裂隙堆积,1921年,安特生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人在龙骨山北坡,找到一处更大、更丰富的化石地点,即周口店第一地点。1921年和1923年先后发掘出两颗人牙,并定为人属。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的独自主持下,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 (1)北京猿人发现的意义 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特别是随后发现了石器和用火遗迹,使得直立人的存在得到了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北京人遗址的材料,是全世界发现的同一阶段人类遗址的材料中,最丰富、最系统的,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及其文化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具体课程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具体课程 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凯程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与学费介绍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总额为7万元。学制两年。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方向为: 01 新闻与传播 02 新闻与传播(财经新闻) 03 新闻与传播(新媒体传播) 04 新闻与传播(全球媒介与传播国际双学位项目) 考试科目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二、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复旦大学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复旦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复旦大学每年的就业率接近100%,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复旦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2015年,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计划招收60人。总体来说,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复旦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四、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您直接问一句,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有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新闻与传播硕

复旦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期末真题1006.

真题1006 一、随机误差正态分布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测单摆周期应以最高点为起点 B、测单摆周期应以最低点为起点 C、 D、累计频率曲线允许两端误差较大 2、如何避免数据骑墙,错误的是:((多选 A、重新分组; B、 C、归于前一组,最后一组归于其自身; D、归于后一组,最后一组归于其自身; 二、碰撞打靶 1、求碰撞球高度h0的公式:( A、h0=(x2+y2/4y B、 C、h0=(x2+y/4y D、h0=(x2+4y/4y

2、操作没有错误,但是修正了4、5次都一直达不到十环(小于10环且靠近轴线,不可能的原因是( A、碰撞点高于被碰球中心 B、碰撞点低于被碰球中心 C、被碰球与支撑柱有摩擦 D、线没有拉直 三、液氮比汽化热 1、Q等于( A、水从t2升高到t3吸收的热 B、铜柱从t2降到液氮温度放出的热 C、铜柱从室温降到液氮温度放出的热 D、铜柱从t3上升到t1吸收的热 2、测得mN偏小的原因((多选 A、有水溅出 B、瓶口结冰 C、记录tb的时间晚了 D、铜柱在转移时吸热了 四、全息照相 1、实验装置的摆放顺序(

A、电子快门—反光镜—扩束镜—小孔 B、电子快门—反光镜—小孔—扩束镜 C、反光镜—电子快门—小孔—扩束镜 D、反光镜—电子快门—扩束镜—小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有胶剂的一面对光,看到实像 B、有胶剂的一面对光,看到虚像 C、有胶剂的一面背光,看到实像 D、有胶剂的一面背光,看到虚像 五、示波器 1、给你一幅图,问fx/fy=((就是考和切点的关系 2、衰减20db,测得x轴5.00,档位2ms/div;y轴4.00,档位0.1v/div,求频率(和电压( 六、二极管 1、正向导通时是(,反向导通时((填内接或外接 2、已知电压表内阻Rv,电流表内阻RA,测量值R,则内接时真实值是(,外接时真实值是(。 七、RLC电路 1、给你一幅图(两条谐振曲线,一条较高较窄的标有Ra,另一条Rb,问Ra、Rb 的大小关系,问Qa、Qb 的大小关系;

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

《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2232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标 《新闻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聚焦新闻事业的基本现象,传授新闻学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用理论来解释、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敏感,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媒介传播素养,为其接下来学习中外新闻史、新闻采访、全媒体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学、媒介经营管理、传媒法等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目标1: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新闻、新闻价值、新闻客观性等概念和内涵; 目标2:对大众传播媒介职能、新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较全面的认知; 目标3:掌握新闻职业道德和规范。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从新闻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规律,把握新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教学带动课堂讲授。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话式教学、案例式教 学;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布置课堂播报新闻、期末设置常识题等方式,让学生养成课下关注新闻媒体的习惯,注重过程考核。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 (1)要求学生关注指定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南方 周末》、《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南方人物周刊》、澎湃新闻客户端等。 (2)阅读指定书目 (3)课堂提供阅读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新闻现象,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该课程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批判性思维。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复旦大学基础物理实验理论知识复习

一、什么是普通物理实验? ?最基本的物理实验,包括力、热、电、光及近代物理实验 ?理科、工科、医科各专业都普遍要做的物理实验。 二、物理实验对物理学在其他学科中应用的意义 ?材料:物性测试、新材料的发现、制备 ?化学:光谱分析、放射性测量、激光分离同位素 ?生物:各类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DNA 操纵、切割、重组以及双螺旋结构的分析 ?医学:诊断――X光、CT、核磁共振、超声波治疗――放射性、激光、微波、γ刀结论: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在其他学科中应用的桥梁。 第二章:实验数据的处理 一、为什么要处理数据? 1、大多物理规律是用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来表述的。 2、实验得到的数据只有经过正确的处理才能得到公认的、合理的结论。 二、误差分析与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测量者采取某种测量方法用某种测量仪器将待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质量、长度、体积) ?误差——测量值与真值的差 ?误差的成因: 1.测量方法(伏安法测电阻、热电偶测温度) 2.测量者(经验、估读、疏忽) 3.测量仪器及标准量(定标、环境、时效) ?误差分析的重点在测量方法(体温计、单摆测g)。 ?测量者的估读、仪器和标准量的不确定程度是可以用一定的方法评定的,称为“不确定度评定”。 三、关于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不确定度----被测量分散性的表征。 ?分为两类: A类---由多次测量统计分析评定的不确定度 B类---其他方法评定的不确定度 1)A类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对待测量x 进行n 次全同测量: 测量次数n 越多,u A 越小。 一般可在科学型计算器上直接得出计算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