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主义的起源

犬儒主义的起源
犬儒主义的起源

?
犬儒主义的起源 把愤世嫉俗、行为乖张的人格行为称作“犬儒”源于古希腊。把“犬儒” 奉为信仰并坚持一定的主张,持有一定的理想,实践一种生活方式则 成了一种“主义”。 “犬儒主义”一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创立的,另一人物 第欧根尼则因为住在木桶里的怪异行为而成为更有名的犬儒主义者。 当时奉行这一主义的哲学家或思想家, 他们的举止言谈行为方式甚至 生活态度与狗的某些特征很相似,他们旁若无人、放浪形骸、不知廉 耻,却忠诚可靠、感觉灵敏、敌我分明、敢咬敢斗。于是人们就称这 些人为“犬儒”,意思是“像狗一样的人”。至于这个称谓是不是肯定来 源于此,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另外一种说法是指安提斯泰尼经常到雅典的一个被人们叫做“快犬” 的体育场去和人们谈话、辩论,在这个地方形成了他的思想和观点的 最初的追随者队伍,因而被称作“犬儒派”。“犬儒主义”则由这一学派 的观点理念和生活行为演化而来。 “犬儒主义”的称呼无论是怎样的由来,这一主义信奉者的行为用现在 的话来说“反正是挺歪的”。这些人的行为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所 顾忌,不知羞耻,无动于衷,粗俗无礼,虚荣自负,傲视一切,自我 欣赏。他们不要家庭,不要子女,即使结婚,则夫妻同为犬儒,而且 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行交合之事。 犬儒主义诗人克拉底和女犬儒主义 者喜帕契亚就是一对犬儒夫妇。他们藐视一切权威,谁都敢“损”谁都 敢“讽”。

照理讲,古希腊的文明是产生理性智者的环境,怎么会出现这么一类 人物呢?综合来看, 犬儒主义者或称犬儒派是希腊城邦制度的现实产 物,也是希腊城邦文化的叛逆。希腊的城邦制度的繁荣孕育了犬儒主 义这个极端化的产儿,城邦制度的衰落催生了他。 希腊城邦制度从公元前 8 世纪开始萌芽, 到公元前 6 世纪时基本形成。 城邦制度在古希腊是普遍存在的, 即使有的城邦如斯巴达保留了国王 的职位,但也仅仅是形式而已,并无多少实权,国家大事仍由公民大 会于公民选出的监察官、长老会来决定。公民是这个城邦的主人,城 邦的政权掌握在作为公民的人们的手中。公民是政治动物,使潜在的 政治家。只要有可能的闲暇,有兴趣。他们可以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的 管理与决策,城邦也会为他们的参与给与一定的公职津贴,作为生活 的必需。在这样的城邦中,就公民的集体而言,其中只有被选举的管 理者,而无世袭的专制君主与寄生的官僚,只有拥有不同程度的政治 权利的公民,而无俯首听命的臣民。 也正是因为如此,城邦的公民制度也具有二重性,既把城邦看得高于 一切,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又十分注重个性的自由发展。事物的 发展总会出现极端化,城邦制度也不例外。城邦制度在保证公民的个 性发展的同时, 公民的个人自由和个性的张扬与发展也越来越走向了 极端。 各个城邦中充满了党派间的斗争, 公民大会感情用事议而不决。 城邦事务动荡不安,政客间相互攻击、斗争、诽谤甚至是谩骂。理想 化的民主的弊端暴露了出来,人类幼年时期的理想受到了挑战。这种 弊端和挑战在后来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几乎到达了极点。 人们从雅

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一再惨败和苏格拉底的受害及柏拉图的出走 西西里等事件中, 感受到了这种弊端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对人们心灵 的冲击,简单的理想主义的民主和公民权利受到了怀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特立独行的人,把反叛城邦制度的理想民 主以极端的形式表达出来。 并且认为使众多愚蠢的人的愚蠢念头把社 会、城邦搞糟了,他们行为上以怪异和反常的行为向现有的秩序、制 度、 观念、 习俗挑战, 精神上则躲进个人的心灵深处寻求宁静和快乐。 犬儒主义作为这股向社会发起抗议的力量的代表,也就自然的产生 了。因此说,为公民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的城邦制度是犬儒主义出 现并走向极端化的温床。 回顾人类的历史, 每一种新生的事物的出现都意味着对传统的东西的 挑战甚至是亵渎, 每一种传统的主流地位的丧失都意味着像僵尸样被 逐进垃圾场 参考资料:作者: 千里夫
09-01-09
?
|
添加评论
0
海洋守望者
可以理解为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之类的意思吧! 其实我是听原来新东方老师罗永浩的讲课录音知道的, 说我们都是犬 儒主义者,听的多了,感觉大概就这个意思!

09-01-09
?
|
添加评论
0
言十计
犬儒主义 精神分裂
听过侯宝林的相声《买佛龛》的人都会记得,那里面有个老太太, 老太太从纸店里买回个“灶王爷”,回家路上碰见个小伙子,小伙子挺 懂礼貌:“大娘出门儿啦?哈……买佛龛啦?”老太太一听,不乐意了: “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这得说请!”“大娘,我 不懂,您这……多少钱请的?”“咳!就^_^这么个破玩意儿,八毛!”
在我看来,如今这个老太太成了当代社会精神分裂的一大表 征:在当代社会中,处于人格分裂状态的人可谓众矣,虽然未必都以 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病”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是你有病,还 是我有病?”成了某些人的惯用语。在这里,这位老太太一会儿在“意 识”的层面上,“知道”佛龛不能说买,只能说请,一会儿又在“无意识” 的层面上, 不仅道破了买佛龛的事实, 还表现出爱惜钱财的心理状态。 这是意识与无意识的分裂。当然,当代社会精神分裂的形式是多种多 样的。比如,据说艺术家聚在一起从来不谈艺术,他们谈钱;企业家 聚在一起从来不谈钱,他们谈艺术。这也是精神分裂之一种——身份 与行为的分裂。

犬儒主义也是一种精神分裂,不过按我的理解,它是“知”(kn owing)与“行”(doing)的分裂。当然,千万不要把这里所谓的犬儒 主义等同于古希腊的犬儒派,两者有云泥之别,不可混为一谈。西方 传统的犬儒派是指这样一些特立独行之士,他们嘲弄人类的生活习 惯,否定人类的精神价值,渴望把自己从道德、宗教和国家权力的束 缚中解放出来,像嵇康那样过上“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幸福生活。因为 主张不拘形迹、倜傥不羁,所以他们又像中国的老庄那样否定人类文 明的一切成果。古希腊犬儒派的鼻祖第奥根尼就相信,他虽然没有皮 毛或羽毛保护,但仍然能够像青蛙一样“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据说他 的死与生吃章鱼有关,一个人独自大快朵颐,虽然有违中国人“有饭 大家吃”的处世原则,倒也无可厚非,可他偏偏屈尊与狗争食,结果 被狗咬死。不知道美国知名报人约翰?布加特的名言“狗咬人不算新 闻, 人咬狗才算新闻”是否是从他那里获得的灵感?但可以肯定的是, “犬儒”之“犬”肯定与此有关。
这里所谓的犬儒主义也不同于其他论者所谓的犬儒主义。在其 他论者那里,犬儒主义成了万恶之源:玩世不恭、寡廉鲜耻、极端利 己、不择手段、醉生梦死、蛇鼠两端。犬儒主义成了市井无赖、贪官 污吏、下流文人、社会渣滓为自己的卑劣行径予以开脱的理论。它使 得人类的羞耻心荡然无存,使得社会的道德感归于泯灭。如此强烈的 价值判断,窃以为,倒是可以当作“骂街指南”。看谁不顺眼,立即给

它贴上“犬儒主义”的标签, 既轻松简便, 又一举两得: 既批判了别人, 又抬高了自己。
有人认为当代犬儒主义要“抹平一切质的差异性,代之以中性 的、灰色的,但在整体上被贬低的价值”,总之是要“颠覆价值、削平 差异性”2。有人把犬儒主义视为一种“新哲学”,所谓“新哲学”就是这 样一种说辞:“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或在整体上是社会利益、谈判协商 的事情,或者是制造神话、生产记叙性铭文的事情;诉诸?事实?、?证 据?或?合理性?只不过是意识形态的谎言,以掩盖对这个或那个被压迫 群体的放逐。”这实际上指是后现代主义的科学观,可以一言以蔽之 地概括为:“不存在任何客观的认识论标准,科学在认识论上也没有 何特殊性。”3 以上两种看法,实际上都是把犬儒主义等同于相对主 义。相对主义只是犬儒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绝不是犬儒主义的全部 内容;拈出相对主义一词,无法概括、把握犬儒主义的基本特质。
有人认为“犬儒主义在现代中国的知识社会论域有许多表现形 式”,“比如为当前许多知识分子所赞美的?技术理性?和?价值中立?就是 一例”,“民粹的人民民主主义也是现代犬儒主义论述的一种”4。在这 里,犬儒主义成了被极端泛化的名词,甚至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不 过, 根据一般的逻辑学常识,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着直观的“反 比关系”:概念的内涵越大,其外延就越小;概念的内涵越小,其外 延就越大。一个外延无限大的概念,其内涵只能是空空如也,什么也

表达不出来。
如前所述,犬儒主义的本质是“知”与“行”的分裂。当代西方的 犬儒主义理论来源于黑格尔,黑格尔认为现代意识是“烦恼的、内在 分裂的意识”。这时候,“烦恼意识”处于自身之内,它缘于“知”与“行” 之间的裂变:它知道,“原则”属于亘古不变的彼岸世界,但“原则”又 来自流动不居的此岸世界,而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阴阳两隔,势如水 火。“烦恼意识”将自身置于“此岸世界”,但从来没有忘记它对“彼岸世 界”的承诺。“烦恼意识本身是一个自我意识对另一个自我意识的凝 视,而它本身就是双重的。”5 换言之“烦恼意识”是被撕裂了的主体的 意识。在那里,“知”与“行”的分裂是必然的:“知”是一回事,“行”是 一回事,“知”与“行”无法统一。
在这方面,齐泽克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他是从意识形态的角 度探讨这个问题的, 他对犬儒主义的考察源于他对意识形态理论的精 辟见解。在马克思的时代,意识形态只是一种虚假意识。马克思是在 “知”的层面上界定意识形态的,他没有注意到“行”的层面;不过他也 没有必要注意到这个层面,因为在那时,意识形态主要是在“知”的层 面上,或者说是在“意识”的层面上发挥作用的。意识形态批判的主要 使命就是去除意识上遭受的蒙蔽,然后万事大吉。
不过时至今日,如果依然停留在“知”的层面上,是无法认清意

识形态的本性的,更无法理解意识形态运作的机制。我们早已进入后 现代主义时代,流行的意识形态不是“虚假意识”,不是某些人津津乐 道的“消费主义”,更不是令某些人兴奋不已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而是苟且偷生、得过且过的犬儒主义,而犬儒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 “知”与“行”的分裂,即言行不一:说归说,做归做;说一套,做一套, 甚至玩世不恭, 冷嘲热讽。 它传统的“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不同, 因为传统上的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是有意为之,还停留在“知”或“意 识”的层面上,以此方式行事之人完全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 为,甚至为此遭受良知的谴责。犬儒主义则不同,至少它不再相信任 何理论上的真理,不再严肃地看待任何理论命题。令齐泽克感到不安 的是,犬儒主义使人对“意识形态幻象”在构造现实方面发挥的作用视 而不见,这时候,“意识形态不是掩饰事物的真实状态的幻觉,而是 构建我们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6
在这方面,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超越了后现代主义的意识形 态理论。后现代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其中最重要 的是福柯对权力的创造性方面所做的分析 (话语既是权力的载体又是 权力的源泉),还有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功能的理解(意识形态的 功能在于,它把个人“询唤”成了主体)。在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文化 研究中,这些理论家的著作被广泛地引用着,比如詹姆斯?柏林(Ja mes Berlin)与迈克尔?维维翁(Michael Vivion)就认为,眼下热 火朝天的“文化研究”,实际上只是意识形态批判的一部分,而这种意

识形态批判又与话语理论密切相关,因为“无论是创作文本还是阐释 文本,都成了话语分析行为和话语协商行为”7。但无论是福柯还是阿 尔都塞, 都把意识形态设想成不同实践 (包括话语、 制度和权力关系) 之间的对抗。齐泽克的高明之处在于,在理解意识形态时,他既没有 停留马克思的“知”的层面上,把意识形态视为虚假意识,也没有停留 在“行”的层面上, 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各种实践之间的对抗。 在他看来, 意识形态之所以为意识形态,就在于它拒绝被符号化,拒绝从实在界 走向符号界,拒绝被转换成知识和实践。在今天,意识形态不是要被 戳穿的幻觉,也不只是虚妄不实的信仰,更不是规训我们并把我们置 入特定的主体-地位的霸权文化代码。意识形态是一套结构现实的幻 象。幻象不同于假象,幻象源于人类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我们无 法通过“知晓”,在“知”或“意识”的层面上操纵它。相反,尽管我们极 力压抑它,但我们的一切都受它的支配,尽管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意识 不到它的存在。“我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还是这样做了”,我 们明明知道某些行为会伤天害理,还是禁不住去伤天害理。在以前的 文化荒漠年代里,许多人爱看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在烈火 中永生》。在看到江姐被拷打时,在“知”或“意识”的层面上,这些人 是在接受革命教育;在“行”或“无意识”的层面上,他们正在满足自己 的虐待欲,拷打江姐的,与其说是国民党特务头子徐鹏飞,不如说是 那些如醉如痴的观众。 徐鹏飞在审问江姐时说过的一句话更是令某些 人“我心狂野”:“你信不信我现在就可以让人脱光你的衣服?”之所以 文本中的英雄总是乏味至极,坏蛋却情趣盎然,原因也在这里。我年

轻时看电影读小说, 好人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倒是那些头顶长疮、 脚底流脓的坏蛋令人难以忘怀,整天拿个木头大刀,向东一举 “苏个 给给”,向西一抬“八格雅鲁”,原因也在这里。
这才是意识形态之所以为意识形态的本质之所在。之所以如 此,时代使然也。齐泽克蒙恩于彼德?斯洛特迪基克(Peter Sloterdi jk)。在《犬儒理性批判》(Critique of Cynical Reason)一书中, 彼德?斯洛特迪基克认为,作为一个批判性的概念,把意识形态视为 “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观已经无法满足后现代世界进行文化批判的 需要。 因为在后现代世界里, 我们全都成了“愤青”, 都有些愤世嫉俗; 我们现在接受的,是“被启蒙了的虚假意识”(enlightened false con sciousness)8。我们明知这种意识虚假不实,甚至隐藏着陷阱,却 照单全收,毫不犹豫。以前的意识形态批判都没有触及这一点,都忽 略了“被启蒙了的虚假意识”的悖论性存在,以及它所彰显的现代人所 处的尴尬的精神分裂状态。齐泽克理解了斯洛特迪基克的观点,他改 写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公式。他认为,最能概括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 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的一句话,而不是马克思在《德意 志意识形态》中的长篇大论:“他们对此一无所知,但他们依然坦然 为之。”它一语道破了“虚假意识”的秘密:因为蒙然不知,所以才采 取行动,因而采取的行动是不自觉的行动。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形态 只是给事物或行动披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掩盖阶级利益。时代不同 了,现在的情形是:“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但他们依然我行

我素。”9 人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荒谬的,但他们依然会采取这种行 动。比如人们明明知道自己是在追寻一个幻想,但依然乐此不疲。以 网恋为例,几乎人人都知道网恋不过一场没有结果的梦,但照样在那 里醉生梦死,歇斯底里地高唱什么“一场游戏一场梦”,“不在乎天长 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这时候,人们的行为已经“犬儒化”了。对此采取的任何形式的 意识形态批判都会无功而返。用彼德?斯洛特迪基克的话说,犬儒主 义已经使“意识形态批判”陷入绝境。传统上设想的意识形态批判已经 束手无策,只能作壁上观了。齐泽克甚至认为,传统上设想的意识形 态批判从来都没有真正发挥过效力,即使在前现代、现代世界里,也 是如此。证诸中国进行了近 100 年的启蒙运动,可谓此言不虚。中国 近百年的启蒙运动,实际上就是一场意识形态批判运动。但它永远停 留在“知”或“意识”的层面上,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为隐 喻,以“揭穿假象,昭示真理”为使命。在这下面掩藏的理论假设是: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只要把话说透,只要把理辩明,然后登高 一呼, 自然应者云集, 从此人们便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奔向光辉、 灿烂的美好明天。在这方面,中国启蒙主义者无异于安徒生童话《皇 帝的新装》 中的那个天真率直的孩童, 他在高喊: 皇帝陛下一丝不挂! 于是真理在握,问题解决。其实,近 100 年了,我们一直都在原地踏 步。过去如此,于今尤甚,中国启蒙主义者的尴尬也将会日甚一日, 因为这个后现代世界里,意识形态不再在“知”的层面上,而是在“行”

的层面上发挥作用。“知”与“行”的分裂,既是犬儒主义的源泉,也是 犬儒主义的表征,而犬儒主义则是当代社会精神分裂的主要表征。
今天支配我们行为的,与其说是“知”,不如说是“欲”。不过这 里所谓“欲”既不是指渴了要喝、饿了要吃的“需求”(need),也不是 摆官架、耍威风的“要求”(demand),而是被深深压抑,又永远不 可能满足的“欲求”(desire)。有时候,我们明“知”某个事物或某个 行动不是正当的, 但我们依然不自知地渴望获得这样的事物或采取这 样的行动。对于嗜烟者来说,尽管他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他依然乐 此不疲,我们通常用习惯、积习、恶习之类的术语来解释这种现象, 显然过于肤浅,因为它没有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他会养成甚至需要 这样的习惯?我们没有意识到, 对于嗜烟者来说, 吸烟是生命的支撑, 或用拉康的话说,吸烟已经成为吸烟者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生命之 本,在于欲望。有些人对于贪官污吏恨之入骨,其实内心深入对于贪 污受贿充满了强烈的渴望,他之所以痛恨贪官污吏,只是因为那贪官 污吏恰恰是别人,而不是他自己。他要做是“取而代之”,而不是改变 规则。难怪见秦始皇南巡,刘邦要“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要“彼可 取而代之”。虽然是换了人间,所遵循的逻辑没有改变。
再以西方为例。1986 年,奥地利进行总统大选。当年的候选人 之一是曾任联合国第四任秘书长的库尔特?瓦尔德海姆(K. Waldhei m, 1918~)。竞选期间,一个国际委员会向奥地利政府报告说,瓦

尔德海姆 1939 年曾经应征入伍,不过入的却是德国的“伍”,自愿加 入希特勒组织的“褐衫军”,并参与了非法处决受难者的行动(当过刽 子手)。换句话说,此公犯有前科,不可重用。此言一出,许多启蒙 主义者纷纷预言瓦氏的政治生涯即将终结,因为“皇帝新衣”的秘密被 揭穿了, 瓦氏的罪恶历史已经昭然若揭。 令启蒙主义者大惑不解的是, 瓦氏还是于当年顺利当选。何以如此?为什么揭穿“皇帝的新衣”无济 于事?道理很简单,在当代社会,至关重要的不是“真假”,而是“欲 望”。奥地利民众的排犹情结并没有随着希特勒的灭亡而根除,虽然 受到了“意识”压抑,甚至压抑到了自己都不敢承认的地步,但一有机 会它就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里,是以投票的形式表现出 来的。奥地利民众明明“知道”也“承认”瓦尔德海姆不是什么“好鸟”, 却依然按捺不住内心积蓄已久的排犹主义情绪,在内心深处的“欲望” 的驱使下,以实际行动肯定了瓦尔德海姆的行径。
欲望有时已经内化为“偶像”,立足于“知”的层面破除“偶像”的 企图,早已宣告失败。记得几年前,有好事者名叫马中欣,写了一本 书名叫《三毛真相:一位女作家沉隐三十年的虚幻》,揭穿了三毛的 “画皮”。三毛在 20 世纪 80 年代曾经倾倒过无数的读者,但在三毛 死后,有人怀疑三毛那近乎写实的浪漫故事,甚至怀疑三毛那位叫荷 西的大胡子丈夫是否真的存在。马中欣以一个旅行家、探险家的求真 与执著精神,让我们从侧面了解三毛的人生真相。有人不能接受甚至 为此恼羞成怒,责备“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因为此举破坏了他们心目

中的偶像。这不是犬儒主义。有人接受了这个事实,但依然对三毛情 有独钟,这才是犬儒主义。面对此情此景,启蒙主义只会灰心丧气, 充其量也是开始新一轮的大战风车。
李敖在《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中说过(2004 年 8 月 5 日播出) , 1912 年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总统, 因为陶成章“破坏革命”, 蒋介石一气之下将陶成章杀害(史书先是说“公怒杀之”,为了掩盖罪 行,改为“公怒之”),孙中山为此一再表示要缉拿凶犯。事后证明, 指使蒋介石杀人的,正是孙中山。孙中山之所以指使蒋介石谋杀陶成 章,是因为陶成章指责孙中山贪污。对于李敖这席话,许多人也不能 接受,因为它破坏了我们心目中伟大的领袖形象。这与其说我们“不 敢”坦率面对真相,不如是说我们“不愿”坦率面对真相。我们发现, 只有掩饰真相,才能抚平我们内心深处的创伤,使自己免于伤害。这 不是犬儒主义。即使接受了真相,我们也会说,孙中山也是为了革命 大业,迫不得已而为之,此举丝毫无损英雄的光辉,“苍蝇终究是苍 蝇,有缺点的战士终究还是战士”。这也不是犬儒主义。在这种情形 下, 犬儒主义是指样一种情形: 我们在“知”的层面上认可了这个事实, 也知道领袖的这种做法颇为不当,但我们照样对领袖情有独钟,因为 这样的领袖形象才符合我们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幻象。
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意识形态亮出自己的底牌,尽情展示自己 发挥作用的机制,它也会照样大行其道,势不可挡。也就是说,在今

天这样一个犬儒主义时代,你可以揭穿意识形态的“鬼花样”,甚至可 以揭穿意识形态批判的“鬼花样”,这丝毫无法阻挡意识形态或意识形 态批判发挥作用。 而在传统的、 前犬儒时代, 意识形态要想正常运作, 就必须使它要蒙蔽的对象处于“不知”的状态。恩格斯甚至认为,即使 要蒙蔽别人的人,照样也会处于被蒙蔽的状态。他在给梅林的一封信 中说过:“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有意识地,但是以虚假的意识 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 意识形态的过程了。”10
的确令人绝望。但还有比这更令人绝望的。即使在“知”的层面 上,在这个后现代主义的世界里,情形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这是一 个谎言和实话难解难分的时代,谎言发挥了实话的作用,实话具有了 谎言的功能。这令我想起了那个令人深思的笑话:一个已婚男子与他 的秘书正进行着火热的婚外情。一天下午,他们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 激情,缠绵了一个下午,一直睡到晚上八点才醒。他们赶快整装,奇 怪的是这位男子要秘书把他的鞋子拿到外面的草丛中蹭一蹭。 男子回 家后,太太生气地问他哪去了?男子倒是“君子坦荡荡”:“我还是痛 痛快快地招了吧, 我跟秘书有一手, 今天去她那里一直缠绵到现在。 ” 太太瞧瞧他,又看了看他的鞋子:“撒谎!你又去打高尔夫球了!”这 既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以假充真)的时代,也是“真作假时假亦真” (以真充假)的年代,真假难辨,势之使之然。

奈何?奈何?真可谓:无可奈何花落去,怎堪再闻奈何歌?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它是当今西方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并逐渐盛行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工业革命以来,物质产品实现了极大的富足,人们在扩大的市场面前实现了消费者意义上的平等。尤其是二战以后,随着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被铺天盖地的关于广告和物质的话题所笼罩,人们消费的欲望也随之膨胀,以致于获取财物和消费成了美国文化普遍接受的标志着成功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手段。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对于消费主义的认可和接受蔓延到了世界各个国家,不仅包括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幸免。 1.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 对财富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动力,它具体表现在对资本利润的获取。而利润的获取不能不依赖于商品交换的实现,即产品有消费者购买。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产品的过剩,消费者的欲望对商品交换价值的实现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情况在战后西方更是突出。 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人早就看到,鼓励和扩大国民的消费需求,成了资本主义良性运行的条件之一。为达此目的,消费者的欲望、需要和情感便成为资本作用、控制和操纵的对象,并变成一项欲望工程或营销工程。 因此,今天的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而同时是消费欲望的生产和消费激情的生产,是消费者的生产。只有“生产”出一批有消费欲望和激情的消费者,产品才能卖得出去,商品生产的目的才能实现。 这里所谓“消费”并不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范畴里所指的对物品的需求与满足,而是指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消费社会》的作者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构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这些逻辑包括:第一,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 在消费社会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无物不可以消费。”消费品的普遍存在证明资本主义的合理,“消费社会首先论证了资本主义平等的神话。” 第二,消费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上,更体现在文化含义上,消费体现个人身份。 物质文化领域里的消费不限于商业系统。商品由文化环境确定用途,日用品也有文化含义。卢瑞援引另两位学者的话阐明自己的论点:“商品都具有价值,其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价值观……每个人既是价值的评判者也是被评判的对象……人们之所以选择这些商品,是因为它们有相应的等级……” 第三,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美利坚式的消费主义灌输给美国人的是个人成功只有通过金钱上的成功来实现,财富是通过购买商品体现的。在当今的美国社会文化语境里,消费是再正宗地道不过的行为了。美国人无处不与消费打交道。 2. 消费主义的特征 刘晓君对于消费主义的特征总结的比较全面,他认为: (1)西方消费主义文化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以大规模商品生产和交换为特点的一种工业文化,它以鲜明的重视物质消费的物质主义为特征,并通过物质的占有来达到心理的满足。 (2)消费主义的大规模消费需求是被制造出来的,并于无形中将所有人都卷入其中,使人们永无止境的追求高消费。 (3)消费主义是对商品象征意义的消费,并将其看作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看作是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4)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的消费主义日益在全球获得其正当性和合法性,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统治方式,体现着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组织。 在这种消费方式中,人们失去了作为消费者的自由性。在大众传播媒介的鼓吹下,人们看似自主的选择已经被预先设定了方向。这种被制造出来的消费需要,就是马尔库塞所说的“最流行的需要”,它们是“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所爱或恨得东西”,也就是“虚假的需要”。他认为,“这种需要使辛劳、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陈昕黄平 本文试图提出的问题是:目前中国城社会中正在出现消费主义文化,这种文化-生活方式的出现和扩散是以思想-观念为主导的,是发生在日常生活层面和价值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 本文所关注的并不是对物质产品的消费总量这一经济学意义上的变化,而是要从人们要消费什么、怎样消费以及为什么要如此消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系统中,去试图理解消费文化现象所涉及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显著变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本文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加快的商业化步伐和与跨国市场“接轨”的速度,消费主义正在逐步确立其在日常生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影响力。 这一命题所采取的社会—文化观点,把消费文化领域里发生的变化不仅仅视为经济因素变化的结果。在拒绝简单的经济还原论的同时,本文从文化支配权的理论视角出发,强调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变化的文化主导作用和文化建构意义。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消费主义问题的讨论,试图建立这样一种视角: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可以成为一个自主领域,从而对其它社会生活领域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建构作用。本文认为:人们对消费符号象征系统为他们提供的意义的“积极认同”不是文化支配权的消失或意识形态的终结,相反,符号的建构作用是对文化支配权机制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补充,或一种新的社会生活与社会观念的组织与控制形式。

导言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开始快速迈入大规模消费(或“大众消费”)时代,这种前所未有的划时代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历了二十个年头。无疑这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样毫无疑问地,这也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的时期。在国门打开之前,中国的经济(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基本上没有摆脱短缺时代,绝大多数中国城乡的家庭仍处于温饱的边缘,几亿人还在贫困中挣扎,而那时即使是较为富裕的小部分人也还在节衣缩食地追求“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而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电视、洗衣机、电冰箱这“新三件”,已经在我国城市家庭中基本普及。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城市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追求已经变成了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分体空调等,“新富”家庭开始以名牌服装和私人洋房、私家汽车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档次”和“品位”。 上述变化有理由使我们假定,中国社会正逐步进入消费社会。1随着其日益成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当然,首先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从沿海地区的“大款”、大城市的“新贵”,到演艺界的“名流”、高等院校的“专家”;其次是城市中年轻的“追星族”、“时髦族”)开始学会“与国际潮流接轨”,学会欣赏消费时尚,领导消费潮流。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对“新潮”“洋货”的追求更显示了全新的面貌:在各个大中城市,可以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着手刻意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从装束打扮化装上模仿欧美和港台的歌星舞星明星,到把自己的头发染黄、皮肤染白、鼻子做高。 与典型的消费社会相比,中国的经济能力依然应当使相应的消费方式适应于生产社会,但是由于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又在追随消费社会而出现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因此目前中国居民的生活既有生产社会的特点又有消费社会的特点。2前者主要是社会的经济能力和居民的购买能力的限定,如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所谓“内需不足”(“生产过剩”的代名词);而后者则主要是受到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所期望和追求的一套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这在逻辑上可以是和“生产过剩”与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在现实中更可以与“生产过剩”同时并存:一方面是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商品符号和意义的消费欲望和狂热追求。 另外一个吊诡是,虽然中国社会整体无疑还仍然属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如果我们仍然使用“发展中社会”、“第三世界”这样的词汇的话),其GDP和人均收入,无论是按外汇兑换率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尤其重要的是,人均的可利用资源和出产效率就更低;但是这种按照 1“消费社会”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大规模消费”概念差不多;在鲍德里亚(Baudrillarrd)那里,“消费社会”概念主要不是从单纯经济发展阶段的意义上来使用的,他更多的是在对消费现象或对“消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谈论“消费社会”的。在鲍德里亚的后期著作中有主要阐发了“消费社会”的符号分析观点。参见Jean Baudrillard,Selected Writings, Edited by Mark Poster.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第50页。 2应该说明,所谓消费社会是与生产社会相对而言的。生产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商品稀缺,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增加生产满足社会需求;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能力相对于适度与节俭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过剩,为了生产方式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就要不断地刺激消费,使大规模消费成为这种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精)

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1) 考点2、人性的复苏 (7) 一、文艺复兴 (8) 四、宗教改革: (13) 考点3 启蒙运动 (18) ▲易错知识点 (30) 【高考题】 (32)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I、考点和要求 一、考点 (1)智者学派 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 (2)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二、要求 知道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主张;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II、基础知识梳理 一、智者运动(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出现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

(此时中国为战国时期) 2、出现原因(背景): (1)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平民地位的提高; (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3)个人主义的成长; (4)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内容: (1)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 (2)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 4、特点:(1)-(4)P90 5、主要代表:普罗塔哥拉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表现出人文主义倾向),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6、评价: (1)智者运动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表明希腊人已清楚地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 (2)是在原始宗教…… (3)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普罗塔哥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积极:智者学派强调人是客观事物的主题,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具有高度的自信,从而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局限:(1)把人的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2)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文艺复兴有相似之处) 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1、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被马克思成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主张:(1)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消费主义下的文学现象论

消费主义下的文学现象论 系:中文系班级:07级2班姓名:常王茹学号:200720101206 摘要: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现象,涉及到文学创作的三个群体:文学作者——传播媒体——读者,其中的作者和读者已有以往的直接关联的关系渐变成两个似乎彼此远离的群体,因为其中插入了一个介体——传播媒体,其强烈的参与意识,强调话语权和表现欲深刻地影响到了作者和读者。 曹丕于《典论·论文》中最早阐明文学的社会功能:“文章乃经国大业,不朽之盛事。”文学曾经要求作家肩负起教育人们认识生活,引导人们共同前进的历史使命,要求作家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去介入生活,对生活做道德﹑政治的评判。 关键词:消费主义语境文学现象 “消费主义”源于西方,“产生”于美国,指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即“消费”满足的不仅是“需要”,更强调满足“欲望”,反映了现代化思潮中人们不断膨胀以及空虚的生活状态。我国消费主义文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 年代中期出现的“高消费”﹑“超前消费”﹑“消费早熟”现象。罗钢在《探索消费的斯芬克斯之谜》中谈到了文化消费主义对人们日常生活、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人生观的影响。还有陶东冈在《文学理论的公共性——重建政治批评》阐述了文化消费主义促进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明星化、类型化、鄙俗化影响中的作用以及通俗文学终极关怀缺乏的思考等。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国内专家学者就语境变迁与学术取向、现实关怀与问题研究、传统转换与文化重建等进行了研究和讨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促进了社会商业化的进程和消费主义时尚的兴盛,进而促使当代文学开始从传统经典文学向时尚文学、从审美性的精神文学向娱乐性的消费文学转型。文学的这种转型是建立在创作主体对文学与现实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上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知识点)

业革命后的失望和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4、科学方面:进化论兴起。 【知识整合】 一、经济领域 (一)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背景:①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社会稳定。②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殖民贸易和掠夺提供了资金。③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④18世纪中期,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 2、概况: (1)开始标志: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 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标志; (2)影响最深远的成就:英国工程师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美国采用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机械的普及。(3)交通运输业的革命:A.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发明了汽轮,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B.1814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铁路的出现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4)扩展:19世纪开始向欧美大陆扩散,铁路业和纺织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主要有: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5)完成标志: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3、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对世界:①世界格局: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②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①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铁路时代,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②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主要的组织形式。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新兴资产阶级参与到政权中来,有利于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确立下来,英国议会制进一步完善。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2)内容:颁布“二一九法令”;实行政治体制、司法、军事、教育的改革。 (3)评价:农奴在法律上获得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但是改革不彻底性,具有掠夺性和欺骗性。 3、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佩里叩关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2)政治前提: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成立明治政府,为明治维新奠定基础。 (3)内容: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 (4)影响:实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建立现代化军队,军事实力不断加强,走上了侵略压迫其它国家的道路。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 (1)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①过程:1864—1870年,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64年普丹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完成民族统一。 ②意义:结束了德意志的分裂割据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2)遏制了法国和奥地利,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③局限:保留了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成为欧洲最具有侵略性的国家。 (2)德意志帝国宪法:①德国为联邦制国家;②帝国元首为德意志皇帝,拥有任命帝国宰相和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签署和公布法律,统率军队等巨大权力;③宰相为内阁首脑,对皇帝负责而不向议

美国文化研究报告里消费主义问题

美国文化研究里的消费主义问题 消费主义认为消费构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美国学者詹明信所谓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也含盖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消费品的普遍存在证明资本主义的合理,“消费社会首先论证了资本主义平等的神话。”[1]在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英国学者卢瑞

2010---2015年生物联赛---植物分类真题

2010-2015年生物联赛-植物分类真题 2010 30.蕨类植物进行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第一个结构是(1分) A.孢子; B.精子; C.孢子体; D.配子体 31.2009年,中国颁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两个转基因水稻均是哪一类:(1分) A.转抗虫基因水稻 B.转植酸酶基因水稻 C.转谷氨酸合成酶基因水稻 D.转生长素合成酶基因水稻 32.地钱是研究苔类植物的常用材料,目前已知其营养体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且属于XY型,那么地钱雄性营养体的性染色体为(1分) A.XX B.XY C. X D.Y E. YY 113.下列植物中哪组植物均属于无性世代占优势的有胚孢子植物(1分) A.裸蕨,铁线蕨,树蕨,卷柏 B.葫芦藓,裸蕨,槐叶苹,圆柏 C.铁线蕨,树蕨,问荆,银杏 D.卷柏,圆柏,问荆,地钱 2011 A 37.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减数分裂发生在:(1分) A.合子分裂产生胚时 B.产生精子、卵细胞时 C.产生孢子时 D.原丝体发育成配子体时117.下列有关苔纲和藓纲的区别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1分) A.苔纲植物配子体的叶或叶状体均没有中肋;而藓纲绝大多数叶具有中肋 B.苔纲植物配子体的假根为单细胞;而藓纲的假根为单列细胞,不分枝 C.苔纲植物的孢子体仅由孢蒴和基足组成;而藓纲的孢子体仅由孢蒴、蒴柄和基足组成 D.苔纲植物的孢蒴无蒴盖、蒴齿、环带构造;而藓纲的孢蒴有蒴盖、蒴齿、环带构造 2011 B 116.下列有关绿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分) A.衣藻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和b B.水绵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C.衣藻具有2条顶生等长的茸鞭型鞭毛 D.衣藻和水绵的贮藏物均为淀粉 117.下列对蕨类植物描述中,正确的是:(1分) A.植物呈两侧对称 B.精子无鞭毛 C.根状茎内有维管组织 D.营养叶上有排列整齐的孢子囊群 2012 114.取油菜花、槐树花、薄荷花和百合花各一朵解剖,对应的雄蕊数分别是多少(单选l分)

大学生中消费主义现象的成因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a2944947.html, 大学生中消费主义现象的成因探析 作者:钟文苑杨大冬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年第10期 【摘要】消费是人类的古老行为。而消费主义的出现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西方,消费主义的盛行与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密不可分。西方学者对消费主义的研究较早,成果也较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扩大,中国社会也出现了消费主义现象。消费主义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对消费主义的研究不仅是一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命题,也具有实践意义。文章把分析的视角转向大学生群体,解构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产生的动因,为高校消费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9-0004-02 消费主义是指导人们消费行为的一种消费理念。广义上的消费主义还包括具有消费主义特征的各种消费行为。消费主义崇尚消费至上,将消费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把对商品的占有和享用视为人生价值的终极体现。消费主义起源于西方,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加之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使消费主义逐渐向世界其他地方蔓延。中国也出现了消费主义现象。这一现象更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扩散到了中国的大学校园。 一、大学生中的消费主义现象 1.过度消费。所谓过度消费是指超出个人实际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费活动。这里的“度”指的是需求的限度和支付的力度。过度消费的典型特征是在消费时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而是倡导提前消费、盲目攀比和追求高档产品,将拥有昂贵商品作为向他人炫耀的资本。而现代信贷制度的出现又无疑为过度消费提供了条件。据调查,信用卡消费和网购逐渐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消费形式。信用卡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为36.7%。在这36.7%的信用卡使用者中,人均拥有信用卡数量达到1.9张。除了信用卡,贷款也是许多经济实力有限的大学生获得消费资金的重要渠道。专门办理小额消费贷款服务的武汉捷信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这一年期间,该公司为2万多名武汉大学生办理担保服务,这些学生的贷款主要用于购买苹果牌手机、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而贷款的年利率最高可达贷款金额的40%。然而,高利率并未阻断大学生“提前消费”的热情。在攀比和炫耀心理的驱使下,他们深陷消费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最终债台高筑。 2.奢侈品消费。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的特点决定了它高昂的价格。在某些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支出中,购买奢侈品所占的比例很大。长江日报民调工作室联手腾讯·大楚网进行的一次网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6.97%受访学生称拥有奢侈品。很多大学生认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萌芽(14世纪——16世纪) (1)思想上:14—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倡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教会的控制,发起了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含义)——文艺复兴运动,(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思想上的巨变) (2)经济上:14世纪前后,意大利手工工场发展起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作用:)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使世界开始连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上的巨变) 相关链接: 1、新航路地开辟,使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北大西洋的东岸。 2、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地开辟的共同影响是: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往东走的航海家: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达。迦马(到达印度) 往西走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印第安人),麦哲伦

(环球航行) 横渡大西洋的:哥伦布,麦哲伦 麦哲伦经过的大洋顺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17世纪——18世纪)(政治上的巨变:英法美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2)思想上:①17世纪,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18世纪,法国“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伏尔泰)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利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指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相关链接:联系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政治上: ①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革命的作用见课本P69) ②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的作用见课本P76) ③1789年法国大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有趣的植物科普小知识

有趣的植物科普小知识 【植物是从哪里来的?】 植物的祖先来自大海。 根据推算,绿藻在大约15亿年前就起源了。它在海洋中欣欣向 荣了几亿年之后,一面见证了寒武纪海洋的“生命大爆发”,一面和 真菌一起结合成地衣,征服陆地。到5亿年前的奥陶纪,绿藻已经演 化成更复杂的陆生植物,广袤的大地终于披上了绿装。 【南极那么冷,有植物存有吗?】 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但也有100多种绿色植物生长。不过,其中绝绝大部分是苔藓,种子植物只有2种——禾本科的南极发草和 石竹科的南极漆姑。 【花开的时候会有声音吗?】 花开时,随着花部器官的运动,会产生一定的声音,但这种声音 人类的耳朵难以分辨得出。 【有哪些会吃动物的神奇植物?】 比较常见的会吃动物的植物有捕蝇草、猪笼草、瓶子草等,它们 一般生长在较为贫瘠的环境中,为了获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它们 的某些部位,如叶子,会化成捕虫囊,借以捕食蚊、蝇和小型的甲虫等。 【动物有寄生虫,那植物有没有呢?】 植物也有“寄生虫”。有些植物寄生在其他植物上,靠吸收被寄 生的植物体内的营养来维持生命,这种现象叫做“寄生”。常见的寄 生植物有菟丝子、槲寄生、无根藤等。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无花果不但有花,而且有很多花,仅仅人们用肉眼看不见罢了。 我们吃的无花果,并不是无花果的真正果实,而是它的花托膨大形成 的肉球,无花果的花和果实就藏在这个肉球里面,所以从表面上看不 见无花果的花。 【世界上活得时间最长的植物是什么?】 生长在非洲的“龙血树”一般能活2000年,有的能活五六千年,甚至8000年至10000年。 【树中之最是什么?】 答:一、世界上的树:它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棵巨杉。高达 100米;在离地面1.5米高处,树干的周长为34.1米。二、世界上的树:它是北美红杉。较早于1964年测量为112米。名字叫谢尔曼将军树。三、世界上最小的树:是北方柳树(又称草树)只有2厘米高。四、世 界上最老的树:是日本柳杉,能够追溯到公元前5200年,柳杉已经有7179岁了。五、世界最粗的树:是意大利埃特附近的,名叫百马树, 树驱干的周长达62米。六、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树:是银杏(又名白果树),早在16000万年就有了。.树为什么能长得那么高大? 答:因为树一年四季都在生长,虽然冬天,很多禾本植物都枯萎了,但它还在生长,另外,树活多久就生长多久,很多年龄大的树都会长得特 别高大。 【花为什么到一定时候就要落下来?】 答:花瓣落下来是为了结果实。雌蕊受粉之后,底部的子房慢慢 膨胀变大,这部分就要长成将来的果实,但是果实只有等花瓣落下来 之后才能开始生长。 【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什么?】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二章单元总结 一、主要线索: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 二.方法点拨 1.复习本讲注意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明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如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1)随着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其核心是人文主义。(2)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德意志掀起宗教改革运动,诞生了脱离天主教的新教派组织。(3)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高潮,其核心是理性。 2.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科技方面,英国掀起工业革命,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政治方面,欧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同时期的中国涌现进步思想家。 3.应注意全面认识同一历史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的特征,理解彼此的相互关系。对14—18世纪人文主义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及其理解是本讲的重点和难点。 第1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考点1】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解析考点1】 简述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1)泰勒斯: 观点:认为万物皆由水生成,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评价: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希腊早期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智者学派: 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代表人物是普罗塔哥拉。 思想主张 ①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评价: ①积极: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某些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3)苏格拉底: 观点:①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②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2)评价: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 观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在他看来真理高于一切。

第33集 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

第33集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 公元十五、十六世纪,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引发的社会、经济、思想大变革中,在欧洲人海外探险攫取了美洲、非洲、亚洲大量财富、使西欧积累了大量资本的条件下,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英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是今日英格兰乡村的一个私人牧场,它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田园诗式的牧歌式的诗意。而五百年前,就在这片牧场所在的国土上,却有一位善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在痛心疾首地诅咒着这样的私人牧场:你们的羊,平常多么驯良,所欲不多,而今天,据说已变为这样地贪婪和倔强,甚至吃人了,它们破坏了田地、住宅和城市,使之成为一片荒凉,这个人就是托马斯·莫尔。自从贪得无厌而残暴的人民公敌以一条篱笆圈围了几千亩地来消灭田界那个时候起,他们逐出了佃农、或者以欺骗恫吓的手段、或者以暴力压迫方法剥夺了他们的土地,连他们私有的财产也不得幸免,要不然,以欺凌来折磨他们,使他们不得不出售他们的财产。莫尔诅咒的这种“羊吃人”的现象在历史上叫做圈地运动,就是一部分人用暴力、欺诈、不平等协议、个人购买等方式将原来在公地制度下、属于集体耕种、集体放牧的叫做敞地的土地变成自己的私有土地,在上面办起了私人牧场,饲养成群的绵羊。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农业和经济现象?它与中世纪晚期欧洲资本主义的出现又有什么必然联系? 圈地运动在英国开始于十五世纪后期,结束于十九世纪初。英国的养羊业从十三世纪后期迅速发展,羊毛主要供出口。十五世纪呢绒出口大增、羊毛工业的大幅度发展成为刺激圈地的最直接因素。十五世纪七十年代,英国40个郡中有35个发生了圈地,可见波及之广。大规模的圈地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其影响延续了几个世纪。圈地运动迅速发展,将成千上万的农民驱赶出了他们自己的土地和家园,把他们变成一无所有的流浪者、乞讨者、雇佣劳动者。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使直接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 莫尔说:男人、女人、丈夫、妻子、孤儿、寡妇、父母抱着婴儿四处流浪,当他们在流浪中把有限的钱财用光后,那么,他们除了去盗窃而遭受应得的绞刑惩罚或者去挨户讨饭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可是,即使他们去流浪讨饭,他们也会马上被送进监牢里,因为他们游手好闲,可是谁也不愿意接受他们做工,虽然他们诚恳地请求。然而,对牧羊来说,即使是大规模的放牧所需的劳动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大牧场和羊毛业导致小羊毛生产者的消亡。 由有产者、富人把持的英国政府,用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来压制和剥削被剥夺者,以保障社会稳定和有产者的既得利益。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曾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批判。 1530年和1536年法令规定:对有劳动能力的游民一律逮捕鞭挞或系在马车后部鞭打至流血为止,再令其起誓劳动、遣送回乡;二次违抗法令者,则遭鞭打并要削去半只耳朵;第三次违法者处死。 1547年法令规定,凡流浪者在一个月之内找不到工作的,一旦有人告发就将其判为告发者的奴隶。主人有权用锁链和皮鞭强迫其劳动,此类奴隶逃亡14天以上,则被判为终身奴隶,并要在其额头上或者背上烙上S标志,这是英文“奴隶”(Slave)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主人有权出卖或者转让他,逃亡3次的奴隶要被处死。若一流浪者连续3天不干活,则[被遣送回乡,在胸前烙以V标志,这是英文“流浪人”(Vagran)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并以锁链系之服役。 1563年英国政府《关于各业工匠、工人、农业仆人和徒工的立法》规定,以上各色人等,根据本立法都必须强制去受雇于任何农民,从事农业劳动一年,凡仆役没有此项证明擅自离去者,即逮捕入狱或鞭笞。这一血腥立法被很多君主残酷地沿用着。据说仅英国国王享利八世统治时代,被处死的失地农民就有七万多人,而这个时候,英国的总人口也才400来万人。这是英国历史上耻辱的一页,它反映了资本在英国国内原始积累最丑恶的一面,它同英国及欧洲资本主义在国外的积累即资产阶级在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一样,是一场血雨腥风。 以剥夺自耕农生产资料为前提的圈地运动,为建立近代资本主义大农业、大牧业奠定了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赵文洪)“关于资本主义,有很多定义。我可以把它分成两类定义:一类是西方学者的,一类是中国学者的。西方学者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当成一种经济制度,它主要是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个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第二就是经济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个定义有点接近于关于市场经济的定义。而我们中国学者的定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就是把资本主义定义为一种生产方式,但是我们中国的学者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学说,把资本主义做这样的一个基本定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社会化的大机器生产,它的生产关系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这个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我们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种人剥削人的生产方式。” 所谓资本主义大农业、大牧业就是农业资本家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面向市场的大规模的企业化的农业、牧业经营。在这里,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同传统社会迥然不同的新型的阶级关系,即资本家同雇佣工人早期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十六世纪,英国已经出现了大批大的农场和牧场。 著名学者陶内认为,到十六世纪中叶,英国的大农场制已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在部分地区约有一半土地已转入农场主手中,约相当于佃农所占的全部土地。另外,著名学者斯金斯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记载。比如,1547年在南莱斯特郡的一个庄园,一千亩牧场被围成两片。1494年东莱斯特郡,有人围圈了400多英亩的牧场。 在十六世纪后半叶,某地有一牧场年租金竟达1400镑,其面积之大可想而知。马克思进一步阐述说,一方面使农业合理化,从而第一次使农业有可能按社会化的方式经营;另一方面,把土地所有权弄成荒谬的东西,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巨大功绩。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据估算,

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

“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 ——《资本论》语境中的“世界历史”思想 丰子义 【作者简介】丰子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1)【关键词】《资本论》/世界历史/资本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早期对世界历史的研究主要是同唯物史观的创立交织在一起的,而从19世纪50年代起,则是同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观点出发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兴起和发展的动力、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国际矛盾、对外贸易政策以及资本主义的危机与极限等;另一方面又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即对世界历史关联程度,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巨大作用。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就是在这种同生共长、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向前推进的。 历史理论 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在这一问题上,不论众多学者持何种观点,都不同程度地涉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这一思想也由此受到高度关注。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马克思早期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而对马克思19世纪50年代后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过程中所阐发的世界历史思想虽有所涉及,但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要深化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研究,应当充分注意马克思这一时期有关世界历史新的阐述。 一 马克思终其一身,始终没有停止对世界历史的探索和研究。在19世纪40 年代,马克思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跟以前的哲学划清界限,因而对世界历史的研究是和新的哲学探索尤其是唯物史观的科学制定交织在一起的。可以说,离开了他的世界史观,不可能真正理解唯物史观;反过来,离开了唯物史观,也很

浅析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

《美国文化》期中作业 浅析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 提起美国,我想很多中国人对它是又爱又恨——恨的是虽然美国以讲究人权和公正著称,但却喜欢指手画脚,总是欺负和压迫我们国家;爱的是美国的自由、民主、富裕。《毛邓“三”概论》的老师曾说过,以前人们只知道美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等着中国人民去解救。然而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只看到,今天的美国人民生活很富裕,美国在短短的几百年中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引起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极大兴趣和追捧。 在今天,不管人们如何看待美国,把它看成是天堂或者是地狱,有一个事实却阻挡不住,那就是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都羡慕美国的富裕和崇尚那里自由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多数一直对美国的历史和文化抱有鄙夷的眼光,而面对它的财富却又感到自惭形秽。 然而,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其实早已流淌于世界各地。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喜欢Hip-pop、动漫、电子游戏、街舞、时装、赛车、麦当劳、KFC。这里所说的“消费主义”与我们通常意义的“消费”概念上其实有着较大差别。我个人认为这里的“消费主义”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就说我们消费的目的不是纯粹为了满足自身合理的实际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被有意识地刺激起来的欲望所形成的需求。 作为一个正常人来讲,他总是一个有潜在欲望的动物。比如,驾驶德国的BMW,那是一种高贵、显赫的象征。又比如,享用麦当劳和KFC,让人有中产阶级的归属感,等等。消费主义激发了这种强烈的欲望,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于是,纽约的第五大道、麦迪逊大街等都成了人们流连忘返的购物天堂。 通过翻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时间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美国国内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北方工业主义取得了胜利,工商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产品非常丰富,甚至有大量剩余。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工业化加速推进,从而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919年至1929年是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年,它使美国人民的收入和财富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1919 年,根据生活费用调整后的国民总收入为650 亿9300 万美元,或者说每人平均620 美元。10 年以后,国民总收入增为828 亿1000 万美元,或者说每人平均681 美元。”①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工业革命的发生为美国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工业化、现代化突飞猛进,一举成为头号世界经济强国,并通过“一战”这个历史机遇在世界经济中达到巅峰,经济实力大幅增长,社会财富极大丰富,这些为美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大众消费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以前,经济的发展一般是以生产为手段,把消费作为目的。但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美国,生活产品极大丰富,这就为如何促进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