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海新教材)备课笔记

高一化学(上海新教材)备课笔记
高一化学(上海新教材)备课笔记

高一化学(试验本)备课笔记

[引入]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一、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1、古典原子论

[问题](1)古人对物质的构成有怎样的观点?

(2)从现代观点看,古代的原子学说也是很有道理的,但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

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

[问题]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现代化学理论分析道尔顿的原子结构观点是否合理?

3、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指出原子是可分的,是有结构的。

二、从X射线的发现到元素放射性的发现

1、X射线的发现

2、元素放射性的发现

什么是元素的放射性现象?

贝克勒尔发现元素放射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称为什么方法?

3、α、β和γ射线的发现

⑴一部分辐射偏向连接电源负极的极板~带正电荷的微粒~α辐射~α粒子是He2+

⑵另一部分辐射偏向连接电源正极的极板~带负电荷的微粒~β辐射~β射线是电子流

⑶第3种辐射~不带电荷~γ射线~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结论:原子是可分的,并且具有复杂的结构。

三、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α粒子轰击金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

现象1:绝大部分α粒子都穿过了金箔

说明:原子是中空的

现象2: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发生了偏转,个别α粒子偏转了180°,弹了回来。

说明:原子中存在一个体积很小,正电荷集中,质量很大的核。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澄清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原子结构的错误认识,为以后原子结构现代模型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1、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对照事实——再假设——再实验——再对照事实,循环往复。 2、汤姆生和卢瑟福向人们阐述原子结构时用了什么方法?

理科班作业:查阅有关波尔在建立现代原子结构理论方面的资料,请说出他对原子结构理论的贡献。

§1-2考古断代 同位素和相对原子量 一、原子核

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性质:课本P11/表格

关系式:(1)电性守恒: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A=Z+N ) 元素符号角标意义:

例题:35

17Cl 16

O 24

12Mg 2+

32

16S 2-

37

17Cl 2 [问题] 35 17Cl 与37

17Cl 有何区别? 二、同位素

1、 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2、 性质:(1)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2)对存在等同位素的元素,不论这种元素是处于化合态还是游离态,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百分比是不变的。 课本P11/表格

3、 发现:课本P9-10

4、 应用:课本P12 三、碳-14测定考古年代 1、 半衰期:课本P14

2、 碳-14测定考古年代的原理:课本P14

3、 年代的计算方法:C K =C 0(1/2)x

C K —文物中C-14的浓度 C 0—大气中C-14的浓度 x —半衰期个数 [问题](1)用碳-14进行考古断代有无条件限制?为何?课本P15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有何区别? 四、相对原子质量的求算

[问题](1)为何要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课本P13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课本P14 1、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题1:35

17Cl 的原子质量为5.8070×10-13

g ,求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精确)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元素所含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按丰度(原子百分比)计算的平均值 例题2:根据下列实测数据计算氧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同位素 丰度(%) 相对原子质量 16

O 99.759 15.995 17

O 0.037 16.991 18 O 0.204 17.991 3、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利用例题2数据,求氧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例题3:氯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同位素35

17Cl 与37

17Cl ,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34.969和

36.966,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3,求35

17Cl 与37

17Cl 的丰度。

[思考] 课本P14/思考与讨论 1

[课后练习]熟记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 一、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电子是带负电荷的质量很小的微粒 (2)运动速度很快 (3)电子运动的空间很小

2、核外电子运动的形象化描述——电子云课本P16

[问题]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如何形成电子云?课本P16/图1.18

二、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

要求掌握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离子课本P19

常见的离子:课本P19/表格

增加:Ca2+ Al3+ Fe3+ NO3- PO43- CO32- S2- H+ H3O+

[思考] 课本P19/思考与讨论 1、2、3、

3、离子结构示意图

掌握以下离子的结构示意图:H+ Li+ Be2+ N3- O2- F- Na+

Mg2+ Al3+ S2- Cl- K+ Ca2+

三、探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层——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

电子层序数(n)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电子能量低高

电子离核距离近远

课本P18/表1.1 增加:钾、钙的核外电子排布

根据表格总结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2、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规律

(1)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顺序排布,即先排入内层,再排入外层——能量最低原理

(2)第n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2n2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e(He为2e)是相对稳定的结构

[问题](1)第三电子层最多可容纳18e,为何K、Ca原子的最后1、2个电子不排在M层上而排在N层上?

(2)当一个电子层中有多个电子时,它们的能量是否均相等?

3、电子亚层

电子层序数(n) 1 2 3 4 …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电子亚层数 1 2 3 4

电子亚层符号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亚层含轨道数 1 1 3 1 3 5 1 3 5 7

电子层含轨道数 1 4 9 16

[问题](1)此处的轨道是否象行星运行的轨道或火车运行的轨道?

(2)每个轨道最多可容纳几个电子?为何?

(3)元素的性质由什么决定?

=8 稀有气体(例外:He 2e)

最外层电子数﹤4 金属(例外:Pb 4e Bi 5e)

﹥4 非金属(例外:B 3e C 4e)

∴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负价=最高正价-8

4、电子式

(1)定义:课本P17

(2)离子的电子式

*要求掌握1-20号元素的原子及相应简单离子的电子式

*注意最外层电子数为2、4、6个的电子式的写法

*注意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式写法

例题:写出H O Na He Mg B Li+ F- O2- Ca2+ Al3+ P Ar的电子式*5、电子排布式(理科班要求)

专题: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问题]1、曹冲如何称象?

2、如何用台称称出一粒芝麻的质量?

3、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子有多大?课本P13/探究活动

4、需用多少个微粒的集合体来进行称量?

5、这个微粒集合体的名称和单位又是什么?

一、物质的量

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单位

(1)科学上用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作为衡量微粒的集合体;科学实验表明0.012kg 12C 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原子;阿佛加德罗常数(符号:NA)约为6.02×1023 mol-1。(2)把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集合体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

(1)所含的微粒数约为6.02×1023个

∴当一个集合体(2)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NA)个微粒

(3)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kg(12g)12C含有的原子数相同

则该数量称为一摩尔。

物质的量(n)——用来衡量物质含有NA个微粒的物理量,单位:摩尔(mol)。

例题:

1、1molFe原子约有()个Fe原子。

2molSO42-离子含有()个SO42-离子。

1.6molNO2分子含有()个NO2分子,含有()个原子。

2、1.806×1024个Ca2+离子=()molCa2+。

1.204 ×1023个电子=()mol电子。

[结论] ×NA

(1)n(物质的量) N(物质的微粒数)

(mol)÷NA (个)

(2)物质的量之比 = 微粒数之比

3、1.084×1023个H2SO4分子=( )molH2SO4,其中含H+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nSO42-=()mol,含有的H+离子个数与SO42-离子个数比为()。

∴化学式中微粒数之比也是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思考]

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以:

N2 + 3H2 → 2NH3 为例。

微粒数之比:1 3 2

各乘以NA: 1×NA 3×NA 2×NA

物质的量: 1mol 3mol 2mol

∴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系数既是各物质之间参加反应的微粒数之比,也是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问题]

1、宏观物质采用摩尔(mol)这个单位吗?

∴摩尔(mol)只适用于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

2、判断⑴1mol 氢。⑵0.4 molCO2。⑶3mol离子镁。这三种说法是否正确?

∴使用摩尔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即它的名称或化学式,否则会含混不清。

[思考]

1、NA个12C原子的质量是多少克?12克12C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6.02×1023个N-14原子的质量是多少克?

3、1molCO2有多少个CO2分子,其质量为多少?

∴1mol任何微粒或物质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与该微粒或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式量相等。1mol物质的质量称为:

二、摩尔质量:一摩尔物质的质量

摩尔质量(M)(g/mol)= 质量(m)(g)∴n(mol)= m(g)

物质的量(n)(mol) M(g/mol)

例题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g/mol。

2、HNO3的摩尔质量为63g。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物质的式量,但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而相对原子质量或式量无单位。

宏观的质量与微观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为:×M ×NA

m n N

(g) ÷M (mol) ÷NA (个) 即:宏观微观如邻邦,两大世界隔条江。什么用来做纽带,“摩尔”两岸架桥梁。

例题2:多少千克硝酸铵(NH4NO3)与15kg尿素[(NH2)2CO]所含的氮原子个数相等?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根据方程式计算中应用物质的量是需注意:

1、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的物理意义。

2、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步骤:①设②写出方程式或关系式③列出量比与比例式④解的过程与结果⑤答

3、列出量比与比例式时,必须:上下单位一致,左右单位相当。

(g~mol~L 或 kg~kmol~m3)

例题1:等物质的量的高锰酸钾、氯酸钾和氧化汞受热分解后放出的氧气的质量比是多少?例题2:0.9g某元素的单质与氯气反应后,质量增加了3.55g,这种元素是。

A. Na

B.Mg

C.Al

D.Fe

例题3、有CaO和NaOH混合物共13.6g,溶于水配成1000mL溶液,取出200mL,加入0.08mol 稀HNO3刚好呈中性。求原混合物中CaO的质量百分含量。

例题4、6.5g的Zn与足量的HCl(aq)反应,生成的H2与足够多的CuO反应能还原出多少物质的量的Cu?若还原出的Cu的纯度为90%,则质量为多少?

§2气体摩尔体积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构成这种物质的微粒数

2、微粒的大小

3、微粒之间的距离(平均)

*固体(s)、液体(l)的体积

当微粒数相同时,决定于微粒的大小

微粒数,微粒的大小

*气体(g)的体积

当微粒数相同时,决定于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数,微粒间的距离外界条件:压强(p)、温度(T)

一、气体摩尔体积(Vm):Vm=22.4L/mol

适用条件:⑴标准状况(S.T.P):0℃,101.3KPa ⑵1mol的气体⑶体积近似为22.4L ∴物质的量(n)与气体体积(V)之间的关系为:

S.T.P下:×Vm (L/mol)

n (mol) V (L)

÷Vm (L/mol)

∴ V(L)= 22.4(L/mol) × n(mol)

【练习】是非题:

(1)1molH2的体积是约22.4L。

(2)1molO2的质量为16g,标况下它所占有的体积为22.4L。

(3)S.T.P下1molN2和1molH2O的分子数相同,所以体积也相同。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

内容:在相同状态(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注意:(1)使用范围:气体

(2)四个相同:只要其中任何三个相同,第四个一定相同。

(3)气体摩尔体积(Vm)与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关系:Vm=22.4L/mol(0℃,

101KPa)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特例。

例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分子数相同的是;含原子数相等的是;体积相同的是。

(1)1g氢气和8g氧气。

(2) 1molHCl(g)和22.4LHBr(g)。

(3) S.T.P下的18g水和22.4LCO(g)。

(4)相同状况下,25.6gSO2和24gSO3气体。

(5)相同状况下,含有0.6mol氧原子的CO2和8.4gCO。

三、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例题1、在标准状况下,0.05mol氯气的体积是多少?

例题2、计算在标准状况下,1L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例题3、在S.T.P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量.

M(g/mol)=22.4(L/mol)×ρ(g/L)

四、阿佛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例题1、一个空的玻璃球,抽空内部空气,真空球质量为89.78g,装入氧气后质量为91.42g,再将氧气抽出,改装同温同压时的气体X,此时质量为93.26g,求气体X的式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

例题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该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态。

(2)非标准状态下,1molO2的体积必定不是22.4L。

(3)A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A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4)在任何状况下,1molCO2和1molH2O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相等。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延伸关系:

☆设现有气体1和气体2:

1、同温同压时,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等于微粒数比。即 V∝n

2、同温同压时,摩尔质量比等于密度比。即 M∝ρ

D~气体1对气体2的相对密度∴M1 = D · M2

例题3:实验测得某种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2.2,求此气体的相对分子量.

3、同温同体积时,压力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即 p∝n

例题4、同温同压时,等质量的H2S(g)和CH4(g)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密度之比为8:17 (B)体积比为8:17

(C)密度之比为17:8 (D)体积比为17:8

4、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即平均式量)。

例题5、已知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1%和79%,求空气的平均式量。

例题6、NH4HCO3在200℃时完全分解,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五、相同状态下气体体积或气体摩尔体积(Vm)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例题1、实验室制取六瓶氢气,每瓶200ml(标况下),理论上需要锌多少摩尔?需要消耗

20%硫酸多少克?

例题2、10LCO和CH4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用去8L氧气。这混合气体中CO和CH4的物质的量比是多少?(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3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C)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叫做溶质的物质

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即C(mol/L)= n(mol)

溶液的体积(L) V(L)

2、注意:(1)V—整个溶液的体积,常用单位:升(L)

(2)从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取出溶液:浓度不变溶质量改变

(3)一定浓度的溶液浓缩或稀释:浓度改变溶质量不变

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例题1、200mL 0.1mol/L Fe2(SO4)3溶液中,求:

(1)CFe3+= ? CSO42-= ? (2)nFe2(SO4)3= ? nFe3+= ?

例题2、配制0.5mol/L CuSO4(aq) 200mL,需(1)无水硫酸铜多少克? (2)胆矾多少克?

例题3、S.T.P 下用一充满氯化氢的烧瓶倒置于水中,使液体充满整个容器,则形成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质量百分比浓度(a%)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比较和换算

(1)比较: 符号和单位 c(mol/L) a%(无单位)

溶质的单位 mol g

溶液的数量和单位 1L 100g

计算公式 c = n/V a% = m质/m液×100%

例题4、S.T.P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500体积的氨气,所得氨水ρ=0.9g/cm3。求这种氨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

(2)a% 与 c 的换算

例题5、求98%的H2SO4(aq)(ρ=1.84g/cm3)的c=?

例题6、已知75mL 2mol/L 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求此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3、溶液的稀释

(1)用水稀释

例题7、4gNaOH溶于水配制成100mL的溶液,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取出10mL,此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含有的NaOH为 mol。将10mL溶液再加水稀释至250mL,稀释后溶液的浓度为 mol/L、含有的NaOH为 g ,即 mol。

例题8、VmLAl2(SO4)3溶液中含mgAl3+,取出V/5mL,用水稀释到2VL,求稀释后溶液中CSO42-= ?

[小结]

1、从原溶液中取出溶液,浓度不变,但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减小。

2、稀释溶液,溶液的浓度减小,但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

m1 = m2 即 m液1×a1% = m液2×a2%

n1 = n2 即 c1V1 = c2V2

例题9、配制50mL1 mol/LHCl(aq) ,需12mol/L浓HCl多少毫升?

例题10、把1体积98%的H2SO4(aq)(ρ=1.84g/mL)加入4体积水中,所得稀H2SO4(aq)的ρ=1.22g/mL。求稀H2SO4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2)同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的混合

解题关键:溶质的总量等于相混合的溶液中溶质的量之和。

m总= m1+m2+… n总= n1+n2+…※但 V总≠ V1+V2+…

例题11、25mL98%的浓H2SO4(ρ=1.84g/mL)和多少毫升2mol/L的稀H2SO4混合,可配制成200mL3mol/L的H2SO4溶液?

例题12、100mL0.3mol/L的Na2SO4和50mL0.2mol/L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小结]若已知ρ,则体积不可相加,必须由V = m/ρ求得。

若不知ρ,则认为稀溶液的ρ≈1,体积可相加求得。

4、有关化学反应中浓度(c)的计算

例题13、在30g20%的NaOH溶液中加入30mL未知浓度的HCl(aq)恰好中和,求cHCl=?

例题14、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两只烧杯,各加入0.5mol/L的H2SO4200mL,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分别加入8g锌粉和8g镁粉,充分反应后,天平指

针。

A.偏向放锌粉的烧杯

B.偏向放镁粉的烧杯

C.没有偏向

D.无法确定

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原理]1、由固体→溶液

2、由浓溶液→稀溶液

*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质量不变

[仪器]1、容量瓶

2、托盘天平(或量筒、移液管、滴定管)

3、烧杯

4、玻璃棒

5、胶头滴管

*可否配制任意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如230mL0.1mol/L的Na2CO3(aq) [检漏]使用容量瓶前,先检查瓶塞是否漏液

[配制过程]

1、计算:固体——溶质的质量浓溶液——体积

Exp:配制250mL 0.2mol/L的Na2CO3(aq),需Na2CO3(s)多少克?

*若改用石碱,需多少克?

Exp:怎样用37%、密度为1.19g/cm3的盐酸来配制250mL 1mol/L的稀盐酸?

2、取量:固体——称量浓溶液——量取

3、溶解(或稀释)

*固体——溶解;浓溶液——稀释

*在烧杯中进行

*冷却至室温

4、转移(和洗涤):

*洗涤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

*移液时玻璃棒应内靠壁,而瓶口不靠

5、定容:

6、摇匀:

[常见误差分析]

1、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量取液体(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

(1)量筒:量取后用蒸溜水洗涤,并将洗涤液移至容量瓶中。

(2)移液管:液体放出后将残液吹出。

这对测定的结果有何影响?

2、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

3、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冷却至室温。

4、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或漏出。

5、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或洗涤液未转移到容量瓶中。

6、加水时不慎使液体的体积超过刻度线,则小心地用滴管吸去多余部分,

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定容时仰视或俯视会造成什么后果?

8、称量时,砝码与称量物位置颠倒。

9、摇匀后立即观察,发现溶液未达到刻度线,马上用滴管加水到刻度线。

10、配制NaOH溶液时,取用已部分潮解的NaOH固体进行称量。

11、配制好的溶液是否能长期保存在容量瓶中?

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

[引入]地球上已发现的百余种元素中,有80种以上的元素以盐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如把这些溶解的盐全部提出平铺在地球的陆地上,可以陆地增高150米,可见海水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宝库。

*海水中,纯水占了96.5%,无机盐占了3.5%(质量比),在这3.5%的无机盐中:

Cl 1.9% Na 1.1% Mg 0.13% S 0.088% Ca 0.040% K 0.038% Br 0.0067% C 0.0028%

由此可见,海水中化学资源的特点是:1、含量多 2、分布广

3、浓度低

4、以离子形式存在

[问题]海水中哪种物质最丰富?(除水外)

食盐:大海最早奉献给人类并且至今供给量仍最大的物质——“化学工业之母”。

一、海水晒盐

即太阳能蒸发法,原理就是晒太阳,又称为盐田法。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蒸发法、电渗析法、冷冻法。

[问题](1)在晒盐过程中为了使析出的粗盐中除氯化钠外含杂质尽可能少,如何控制卤水的密度范围?

(2)海水晒盐得到的食盐是粗盐(NaCl占78%左右),含有较多杂质(难溶性、可

溶性),如何除去这些杂质?

二、粗盐提纯

1、提纯原理

(1)对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可将粗盐溶解后进行过滤而除去。

(2)对可溶性杂质(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钙等盐):可在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而除去。

2、实验步骤(除难溶性杂质)

(1)称量 (2)溶解 (3)过滤 (4)蒸发(结晶) (5)洗涤

*具体结合实验讲义

[问题与讨论]

1、为何10克粗盐需量取30毫升左右水来溶解?

2、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些什么?

3、蒸发到即将干时,为何要停止加热或用小火加热?

4、为何要用少量水洗涤晶体?

5、粗盐提纯中几次用到玻璃棒?每次使用的作用各是什么?

6、纯净的食盐在空气中不潮解,为什么粗盐易潮解?

7、如何除去食盐中的SO42- Ca2+ Mg2+(即MgCl2 MgSO4 CaCl2)?(即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 除去可溶性杂质的原则:

1、为保证杂质离子除尽,加入的试剂必须稍过量。

2、前一步骤中产生的新杂质,必须通过后面所加的试剂除去。

三、中国现代化工之母——氯碱工业

由食盐的用途:课本P28 引出电解饱和食盐水

[演示实验](1)电解饱和食盐水

(2)电解产物的检验

(3)方程式: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

* 注意阳极产物和阴极产物

四、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盐酸和烧碱

1、氯化氢

由课本P30/实验与观察引出

(1)物理性质颜色:无色

气味:刺激性气味

状态: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溶解性: HCl极易溶于水

(0℃时,V水:V HCl=1 :500 在空气中扩散时形成白雾~盐酸的酸雾)(2)化学性质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显红色。∴氯化氢是酸性气体

[问题]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为何能形成喷泉?

喷泉实验的原理:烧瓶内气体易溶于烧杯内液体,使瓶内压强骤减,与外界大气压产生

较大的压强差,就可将液体压入烧瓶内。

[思考]

①判断下列几种气体(括号内为溶剂或反应物溶液),按以下装置,能看到喷泉的是()

A、HCl(H2O)

B、CO2(H2O)

C、HCl (汽油)

D、CO2(NaOH)

E、HCl(NaOH)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的装置,要引发喷泉的方法是什么?

③如果喷泉实验失败了,分析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3)氯化氢的制备

①工业上制氯化氢

原理:氯气在氢气中燃烧制氯化氢 Cl2 + H2 点燃 2HCl

工业设备:合成塔

[问题]根据合成塔示意图,为何氢气在外管,氯气在内管?

②实验室制氯化氢

原理:加热食盐和浓硫酸制氯化氢 NaCl + H2SO4(浓) 微热 NaHSO4 + HCl↑* 若再加强热情况如何?

2、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学名:氢氯酸)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液体

挥发性:易挥发

最高浓度:37% 即12mol/L

(2)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的通性 a.使酸碱指示剂显色

b.与金属反应(H以前)

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d.与碱反应

e.与盐反应

②盐酸的特性——Cl-的性质

(4)盐酸的用途①除锈

②制备ZnCl2、BaCl2等其它化学试剂

③制取药物: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可的松、止咳药等很多药物。

④胃液中的盐酸具有重要的消化功能

3、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白色固体

溶解性: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

易吸水而潮解:可做干燥剂

(2)化学性质

具有碱的通性 a.使酸碱指示剂显色

b.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c.与酸反应

d.与盐反应

(3)氢氧化钠的用途课本P31/图2.8

五、实验与设计——制取气体的装置 *具体见ppt.讲义

1、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装置的选择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氢气(或二氧化碳)装置的选择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氯化氢装置的选择

4、气体发生装置小结

5、气体收集装置小结

6、气体净化装置小结

[小结]一套完整的制取气体装置由四部分组成:

①气体发生装置②气体净化(洗气和干燥)装置

③气体收集装置④尾气处理装置

专题:电解质及其电离

[引入]金属为什么能导电?

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电子。

[演示实验] 导电性实验:

(一) H2O(l)、蔗糖(s)、 NaCl(s)、KNO3(s)

(二)0.1mol/L的下列溶液:蔗糖(aq)、NaOH(aq)、KNO3(aq)、氨水、HAc(aq)

溶液导电条件——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即离子

[问题]①能导电的溶液中怎么会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

②氯化纳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成为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离子,使溶液能导电。

还有什么方法可使氯化钠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导电?

氯化钠受热熔化成液态时,使Na+和 Cl-可自由移动。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自行离解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

电解质三要素:(1)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

(2)自行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3)化合物

* 一切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 大都数有机化合物(如酒精、蔗糖等)和非金属氧化物是非电解质。

2、电离: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或熔化状态下离解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例题: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

硫酸钠晶体氯化钠溶液铜二氧化碳液态氯化氢纯硫酸

纯净的盐酸硫酸钡氯气氧化钠无水酒精酒精溶液氨气

[结论]①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②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③导电性不能作为是否是电解质的判断依据。电解质的判断依据:必须是化合物本身

电离出离子,否则不属于电解质。如Cl2、SO2、NH3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但

它们不是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定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全部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部分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

2、常见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都是强电解质

强酸:HCl、HNO3、H2SO4、HClO4 、HBr、HI

强碱:NaOH、KOH、Ca(OH)2(澄清)、Ba(OH)2

大多数的盐:NaCl、NH4Cl、BaSO4、AgCl……

2、常见的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小部分盐是弱电解质

弱酸:HAc、HF、HClO、H2S 、H2CO3、H2SO3、H3PO4 ……

弱碱:所有难溶性碱、NH3?H2O(一水合氨)

盐: Pb(AC)2、HgCl2等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

最新沪教版化学高一上复习资料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论和实心球模型,都是错误的 汤姆孙: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质子决定元素种类;质子和中子决定原子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的书写 熟练背出1-18号元素 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过滤的操作(p24页的思考题) Ca2+、Mg2+、SO 42-离子除杂顺序:Na 2 CO 3 在BaCl 2 之后 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 2O→(通电)2NaOH+H 2 ↑+Cl 2 ↑ 阴极:H 2和NaOH(酚酞变红) 阳极:Cl 2 (检验: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l-的检验:加AgNO 3,产生不溶于稀HNO 3 的白色沉淀Ag++Cl-→AgCl↓ 氯化氢不使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盐酸使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前者无H+) 制HCl和Cl 2 方程式及实验装置系列(注意:1微热方程式2除杂3尾气吸收)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与水不能喷泉,HCl可以(1:500) 氯气与铁反应方程式现象,条件;注意与Fe与HCl反应产物区别 氯气与钠,铜,氢气反应方程式,现象,条件 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注意可逆符号) 新制氯水成份:三分子四离子;久置氯水成份。 HClO a.强氧化性(氯水滴在紫色石蕊试纸的现象) b.不稳定性(HClO见光分解方程式) c.弱酸性Ca(ClO) 2+2CO 2 +2H 2 O→Ca(HCO 3 ) 2 +2HClO 氯气与NaOH,漂粉精(制法,使用,失效)方程式;漂粉精主要成份,有效成份 溴和碘的提取:2I-+Cl 2→I 2 +Cl-。 Br 2 深红棕色液体,密度>水,易挥发,有毒,水封。 I 2紫黑色固体,蒸气呈紫红色,易升华用于分离碘,I 2 的检验:淀粉。 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氯水,溴水,碘水。 Br 2和I 2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用于萃取,仪器:分液漏斗

高一化学下学期工作计划

高一化学下学期工作计划 欢迎来到CN人才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高一化学下学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高一化学下学期工作计划(一) 一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 二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高一化学下学期工作计划(二)

高一化学集体备课

高一化学集体备课(7)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实验的结论,了解取代反应; 3.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 4、使学生认识烷烃同系物在组成、结构式、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以及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目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性。 5.使学生掌握饱和链烃、烃基的概念和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及其命名法。 6.通过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间的关系。 7、通过烷烃分子通式的总结推导过程,学会用“通式思想”认识同系物的有机物的组成特征。 教学重点: 1.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 2. 烷烃的性质,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 体的写法 教学难点:1.甲烷的结构、研究某物质的程序和方法。 2. 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模型制作)、探究实验、模型、图表、图片、甲烷、烷烃的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理解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3、基本学会烷烃同分异构体的解析方法,能够书写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4、从甲烷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的探究,解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2.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3.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课时安排:4课时

高一化学备课组计划汇总大全

高一化学备课组计划汇总大全 高一化学备课组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情实际,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 二、工作思路 1、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中。积极参与微型课题研究,鼓励备课组成员撰写教科研论文,争取每人都有论文发表或获奖。 2、做好教学“六认真”,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以备课组的建设为重点,实现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 3、重视“培优辅差”,充分认识本届学生的现状,解决学生的整体进步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推进。 4、积极开展组内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加强交流、研讨,团结协作,集团作战,不断提高教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平。 三、工作要点 1、本学期完成化学必修1第四章和化学必修2的全部内容的教学。 2、做到定期集体备课,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

生测试及练习。集体备课应明确以下内容: (1)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材的内容和安排等是否要进行调整,如何安排。 (3)那些知识需要进行延伸和补充,有何建议。 (4)教辅资料如何处理。 3、积极参加或承担省、市、校级举办的各项教研活动。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开展新课程的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4、备课组老师间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备课组老师间经常互相听课、评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组内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超越。 5、抓好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强调化学的重要性。强化学法指导,规范解题格式。改善课堂结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6、树立全局观念,合理控制作业量。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归纳。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作业、练习分层次编写、布置,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尖子生的培养提高。 7、组织好平时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命题、阅卷、质量分析工作。依据教学实际,精心编制每一份单元、专题测试卷,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试卷,做到“一编二审三校”,杜绝粗编烂造。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选修笔记完整版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 选修笔记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化学选修4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 2 O与NH 4 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 2 、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小结: 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 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C元素转化为CO2,而不是CO;H元素转化为H2O(l),而不是H2O(g), N元素转化为N2。如:H2(g)+ 1/2 O2(g) = H2O(l); △H =-285.8 kJ/mol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燃料是以1mol作为标准,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沪科版高一上册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提纲(全面!)

沪科版高一上册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提纲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一、原子结构发现史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道尔顿原子理论------约瑟夫·约翰·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型------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二、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 元素的新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所以氕、氘、氚都是同一种元素——氢元素。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的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氕、氘、氚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性质性质:(1)同位素的不同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2)在天然存在的某周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之间互为同素异形体 【归纳】: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同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同位素),所以元素的种数远少于原子的种数。 三、原子的组成和三种微粒间的关系 A 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Z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显电性。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核电荷数=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四、离子 定义: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称为离子。

注意: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 分类:阳离子—— 的离子;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 的离子;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例1. 假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时11.2 LO 2的质量为32g B .16O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C .44gCO 2和28gCO 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D .标准状况时44gCO 2的体积是22.4L 【答案】D 例2.Se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下列关于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B .二者属于同一种元素 C .和的性质相同 D .和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 【答案】B 例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 .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索 C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D .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答案】D 例4. 伊朗核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所谓浓缩铀就是提取一定浓度的.下列有关的说 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具有放射性 B .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 C .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D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43,核外电子数为92 【答案】D 例5. 金属钛代替钢铁广泛应用于宇宙火箭和导弹中,有“宇宙金属”之称。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中均含22个中子 B .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都在第4纵行 C 12Se 7834Se 8034Se 7834Se 8034Se 7834Se 80 34U 23592U 23592U 23592U 23592U 23892U 235 92Ti Ti 502248 22和Ti Ti 50 224822和Ti Ti 502248 22和

高一化学学法指导

高中化学学科学法指导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是初、高中结合的平台,进人高中后,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使同学们觉 得高中化学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高中化学知识总量的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 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使一些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在诸多方面就出现了很多 不适应。高一的起步开局,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成败。 一、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比较 1、教学内容和进度 初三刚刚接触化学,因此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和定律的学习巩固时间较长,而进入 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这在理解 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高一Cl 的实 2与水、碱的反应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验室制法,Cl 2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 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 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 研究的思维理念,灵活动脑的理解方式。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特点。 2、思维方法 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 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 定量分析,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除形象思维外,还侧 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 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摩尔的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 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3、记忆方法 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而高中阶段则要 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 不良”而事倍功半。

上海市2019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

上海市2019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8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描述合理的是() A . 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B .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C . 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出15.00mLKMnO4溶液 D . 用25mL碱式滴定管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共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2. (2分) (2018高一上·九江期中) 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 B . 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C . 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是酸 D . 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 3. (2分) (2018高二下·武冈模拟) 用红色激光照射下列物质,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 乙醇溶液 B . 牛奶 C . 硫酸铜溶液 D . 蔗糖溶液 4. (2分) (2018高一上·杭州期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 . CCl4是一种化合物 B .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C .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D .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5. (2分) (2017高一上·台州期中) 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A . 稀H2SO4 B . 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C . 硫酸铜溶液 D . 氯化铁溶液 6. (2分) (2020高二上·扬州会考) 氨水是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剂。其中的NH3·H2O属于() A . 酸 B . 碱 C . 盐 D . 混合物 7. (2分) (2016高一上·株洲期中) 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 . Cl2→Cl﹣ B . Zn→Zn2+ C . H2→H2O D . CuO→CuCl2 8. (2分) (2016高一上·清流期中) 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一定有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复分解反应 D . 置换反应

最新高一化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化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化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XX 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 作已经结束,想想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为了 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 下: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一年级****、****、****、****班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每个班每周3个课时,一周共12个课时,所以教学任务重;同时按照教学要求,本学要完成 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教学任务,因此课程任务紧。但经过自己 和学生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在月考和段考中 我所教的班级成绩在同类班级中均属前列,得到了所担任班 级学生的好评和尊重。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习 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 习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 做法。 1、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 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 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经常用采取两种方法: (1)我经常会在本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在第 二堂课我会及时提问,还会让一些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 (2)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教辅资料《自主学习能力测评》,要求学生在新课之前完成《自主学习,新知突破》环节内容,并要求课代表利用课前十分钟进行抽查。 通过这些措施督促学生在课后做好预习工作,提高他们 的自学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在课堂上紧跟我的学习进度。 2、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6题;共16分) 1. (1分) (2016高二下·桓台月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电能是二次能源 B . 水力是二次能源 C . 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 (1分) (2018高一上·九江期中) 净化水的方法很多,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 B . C . D . 3. (1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我们在改善自己生活环境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抵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位居世界第二,下列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A . 积极开发氢能源 B . 充分利用太阳能 C . 不使用化石燃料 D . 积极开发核能源 4. (1分)(2015·崇州模拟) 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 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B . 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C . 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 D .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度,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2的速率 5. (1分)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⑥ C . ②④⑤ D . ②③⑤ 6. (1分) (2016高二上·郑州开学考)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分子数为NA B . 分子总数为NA的N2、CO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 C . 常温常压下,1.6 g CH4含原子数为0.5NA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精选)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 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 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 碱含氧酸 ↓ ↓ 盐盐 3

、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点燃点燃(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2====2Na2O ②2Na+O2====Na2O2 ③2Na+Cl2====2NaCl 点燃④2Na+S==== Na2S (2)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浮:Na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个小球; 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2↑ (4)与盐反应:①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②6Na+6H2O+2FeCl3====2Fe(OH)3↓+6NaCl+3H2↑ ③4Na+TiCl(熔融状)高温Ti+4NaCl 4 (5)Na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2222?????Na2CO3·??NaOH??Na?Na2O??10H2O????Na2CO3 OHOCO,HO风化 4Na+O2====2Na2O → Na2O+H2O====2NaOH → 2NaOH+9H2O+CO2====Na2CO3·10H2O → Na2CO3·10H2O风化Na2CO3+10H2O↑ 3、Na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Na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Na2O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高一化学集体备课内容

高一化学集体备课内容 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教材涉及:①初中化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②高一化学③高二化学。④高三化学第一章化学平衡原理知识同时它又是学习电离度知识、弱电解质在离子反应中的表现、离子共存、水的离子积、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关键。因此,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教材主要包括四部分:①通过对初中已有的酸、碱、盐电离知识,导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②实验感性认识: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同浓度、同体积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并据此导出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程度不相同、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③利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结构知识,分析电解质的电离情况,加深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的理解 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重点:电离、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板书] 第二节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一、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20分) 1. (1分) (2018高二上·汕头期末)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 . 矿泉水 B . 冰醋酸 C . 液氯 D . 碳酸钠 2. (1分)下列化学式与指定物质的主要成分对应正确的是() A . 刚玉﹣﹣SiO2 B . 明矾﹣﹣Al2(SO4)3?12H2O C . 小苏打﹣﹣Na2CO3 D . 漂白粉﹣﹣Ca(ClO)2、CaCl2 3. (1分) (2016高一上·孝感期中) 关于强、弱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4. (1分) (2016高一上·福建期中) 最近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有关专家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镤元素的一种新同位素 Pa,它的中子数为() A . 330 B . 91 C . 239 D . 148 5. (1分) (2018高三上·漯河期中)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涂在人体皮肤上可杀菌消毒 B . 大米、小米、马铃薯中均含有淀粉,可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 C .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都不涉及化学变化 D .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这里“乌金”指的是煤 6. (1分) (2017高一上·桂林期中) 鉴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 . 萃取 B . 渗析 C . 过滤 D . 丁达尔效应 7. (1分) (2018高一上·扶余期中)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此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8. (1分) (2018高一上·九江开学考) 在含有大量Na+、H+、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高一化学备课组计划(第二学期)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计划 一、现状分析 1.教材分析 今年为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3个年头,化学课程设置上以模块的形式出现,而且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思考、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以及大量的最新科技方面的知识等形式多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过去教材中很少或未曾出现的,所以对我们尤其是本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不能带着过去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对新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尽快融入全省的教学氛围中,只要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课程主要有三套教材:人教版,苏教版和鲁教版。我校使用的是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共有8册课本,其中必修有必修1和必修2,要求本学年所有高一学生都要完成;选修有6册,其中选修1《化学与生活》作为会考学生要求,选修2《化学与技术》和选修6《化学与实验》我校学生不选修,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选学化学学生的选学内容,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作为选学化学学生的必选内容。 2.学生现状分析 本级共有16个教学班,1、2班学生虽是火箭班,但尖子生比较少。3、4、5、6班为理科快班,7、8、9、10、11、12班为普通班(上学期末分科整合班),

整体平均成绩较低,行为习惯表现不尽人意。13、14、15、16班为文科班,对化学科的学习思想认识不是很明确,学习习惯表现不太好,这给化学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提升整体成绩一定的困难。 二、指导思想 1.学校关于加强集体备课思想 高一年级要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技能。 本学期要推进有效教学,理直气壮抓教学质量,聚精会神抓课堂效率,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本学期将开展备课组考核,向备课组要质量,向优秀教师团队要质量。加强对课堂的设计和管理,以抓教学常规达到课堂质量的保底要求,以抓有效教学提升课堂质量。 2.年级组关于集体备课思想 年级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进而指导各备课组精心设计备课组教学计划,并检查落实情况,保证本学科教学的高质量。组织教师不定期听课,开展评课与交流,研究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设计和组织策略,及时改进和提升,要求每位科任教师每周要按时参加备课组活动(听课、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重点做好评课。 ①规范备课组集体备课体制,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扎实开展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统一进度、统一思想,明确每位老师负责收集资料、编写练习的板块,发扬团队精神,团

高一化学课堂笔记――必修1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 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 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 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 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硫、氮单质及化合物 (一) 硫单质S: 黑火药的使用:S+2KNO3+3C K2S+3CO2↑+N2↑ 1、硫的物理性质:硫是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2、硫的化学性质: (1) 氧化性(): ①加热硫粉和铁粉的混合物,燃烧生成黑色难溶固体:Fe+S FeS ②将铜丝伸入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2Cu+S Cu2S。由上可得:硫和变价金属反 应时,一般会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特例:硫与汞反应:Hg+S HgS(黑色)(该反应可 除地上散落的汞)。由Fe、Cu与Cl2的反应,可得出氧化性的强弱顺序:Cl2>S,所以硫是一 种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③硫和炭在高温时、硫蒸气和氢气在加热时也可发生反应: (2) 还原性():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反应方程式都是:S+O2SO2 (二) 硫化氢H2S: 1、物理性质: 无色、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剧毒,密度比空气略大,能1∶2.6溶于水,得弱酸性的氢硫酸。2、化学性质: H2S中S显-2价,是硫元素的最低价,因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表现还原性。 (1)H2S的燃烧:在空气中点燃H2S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洁净小烧杯,可观察到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小烧杯内壁有水珠,且出现黄色固体,这是因为O2不充足;H2S若在充足的O2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 2H2S+O2(不足) 2S+2H2O 2H2S+3O2(充足) 2SO2+2H2O (2) 可被卤素单质氧化:H2S+X2→S↓+2HX (X2—指Cl2、Br2、I2)如:H2S+I2→2HI+S↓

高一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想想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一年级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所以教学任务重,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所担任班级学生的好评和尊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经常会在本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在第二堂课我会及时提问,还会让一些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这些措施督促学生在课后做好预习工作,一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满堂灌”,老师知识一味的讲,学生只是坐着听,记笔记,灌输式的的教学方式。我一直都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老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要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论。为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1)让学生积极的发言。认真、耐心的听学生讲,然后针对学生讲的做点评,有时候点评也让其他同学进行,最后给予鼓励,肯定。 (2)课堂尽量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来解决一些问题。让同学上黑板做题,讲题。 (3)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好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我也曾经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来做课 堂演示实验,结果学生很积极,教学效果很好,我觉的这种方法应该继续运用下去。 (4)尽量的设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我一般是会设置好几组问题,问题的设置遵循有简单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而且,我也很注重提问题的方式,语气等,尽量做到每个人都积极的思考。 (5)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发现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种很有趣的能力,他们会听老师的语气来回答问题,比如说“是不是!”他们就会回答“是!”,“对不对??”他们就会回答“错!”等,所以我也经常的在语气上误导他们,为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思考,而不是经常的滥竽充数。 (6)我也经常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一定要独立的思考,老师讲的不一定对,也许那一天我讲的就是错的,所对老师讲的知识要大胆的质疑,有问题就问,要勇敢的坚持自己的看法观点,不要一味的符合别人,以来别人。 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我的目标也基本上达到了,现在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觉的这是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 3、注重课后作业和课后复习 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知识是否掌握的很重要的方法,从课后作业上可以反映出很多的问题,所以,每次的作业我都会精心的及时的批改,而且会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在第二堂课上及时的给学生做说明,让学生重新做一遍,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我也经常给学生讲课后一定要及时的复习,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复习当天的知识,每门课只要花5-10分钟每天就可以了,只要天天坚持下来,复习的效果绝对是很好的。

上海市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原子量:H—1 O—16 Al—27 S—32 Cl—35.5 Mn—55 K—39 一、选择题(每道题有1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的分子或晶体中包含正四面体结构,且键角不等于109o28’的是() A.白磷 B.金刚石 C.氨气 D.甲烷 【答案】AC 【解析】白磷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为60o,A正确。金刚石、甲烷都是正四面体,键角为109o28’,B、D错误。氨气为三棱锥结构,键角为107o18’,C正确 【点睛】:熟悉常见无物质的立体结构,白磷虽为正四面体,但是键角为60o 2.下列现象中,能用范德华力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B.通常状况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 C.水的沸点比硫化氢高 D.锂的熔点比钠高 【答案】B 【点睛】:化学键影响物质化学性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氢键是一种特殊的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密度,存在于N、O、F原子与H原子间。金属键的强弱取决于离子的电荷和半径,电荷大、半径小,金属键就强。 3.下列过程中能形成离子键的是()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 B.氢气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 C.镁在空气中逐渐失去光泽 D.氯气溶于水 【答案】C 【解析】SO2中为共价键,A错误。HCl中为共价键,B错误。MgO中为离子键,C正确。氯气溶于水生成HCl和HClO,均为共价键,D错误。正确答案为C 【点睛】: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差异,离子键一般是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非金属间形成的。 4.已知H2O跟H+可结合成H3O+(称为水合氢离子),则H3O+中一定含有的化学键是()

高一化学课堂笔记——必修1讲解学习

高一化学课堂笔记— —必修1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