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时代背景是分析课文的需要

了解时代背景是分析课文的需要
了解时代背景是分析课文的需要

寥寥数语,事半功倍

——--了解时代背景的重要性从教小学语文多年,总觉得让学生多读、多积累胜于扎实地去理解每一篇课文。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段,总是点到为止,总有蜻蜓点水之嫌,每每考试时,学生不能将比较标准的答案写出来而分数不高,常吃大亏。但本人仍我行我素,不思悔改,总觉得少年乃人生的黄金时代,记忆大于理解、博览重于咬文嚼字。至于理解,且一直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会自然消化。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安排的内容是让学生走进古典名著。在教学时,我有了点滴感悟,想把它记录下来与同仁们分享!中高年级学生对时代背景缺乏了解,而影响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新授课前讲解时代背景,讲读时穿插时代背景,可达到学生能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现代语文教学中,预习是学习课文的重要环节。但过去的预习课文多侧重于查字典理解新词、分段明晓课文内容大意等等。而往往不太重视时代背景的介绍。其实,了解时代背景,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前提。

一、在导入课文时介绍背景

有的课文只有先了解时代背景,才能读懂课文,那就要把时代背景放在新授课文之前讲解,以帮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文《将相和》讲的是赵国文官蔺相如为维护赵国利益,机智勇猛,不畏强暴与秦王进行有理有力的斗争,后被赵王封为上卿,遭廉颇忌妒,

但蔺相如宽怀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感动了廉颇,廉颇终于负荆请罪,消除隔阂,将相和好。为帮助学生弄懂课文的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话说战国时期,群雄争霸、逐鹿中原,战国七雄秦国最强盛,经常以强欺弱,很多小国都怕它。秦王又是一个强暴的君主,言而无信。秦国早已对赵国虎视眈眈,无奈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总是不敢轻易下手,蔺相如和廉颇乃赵国的左臂右膀。可大事不妙,有一日,这两员大将闹矛盾了。虽是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可对赵国来说,却非同小可!欲知他们为何而闹矛盾,赵国因此受牵连了吗?我们来看《将相和》是怎么说的。教师在讲读前,必须帮助学生了解战国的时代背景。只有初步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才能更深刻地领会到蔺相如虽是文官,但有勇有谋,面对强秦,义正词严,以死相逼,终使“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秦王又要赵王为其鼓瑟,赵国虽弱,但赵王也是一国之君,怎能在秦王面前充当乐手?此刻又是蔺相如奋不顾身以死相拼,要秦王为赵王击缶。这样一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也是愈发鲜明突出,一个有胆识,有气魄的人物形象跃然眼前。而如果在讲读课文前,学生不了解时代背景,恐怕就分析不出这些东西,甚至学生会认为赵国弱小,为秦王鼓瑟又有什么,这样就不能达到理解课文思想内涵的目的。如果了解这两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再让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课文,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时代背景的了解为分析人物内心世界铺路架桥

一般地说“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洞悉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

变化,可以由外向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但是如果在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再去研究和分析人物,那就要明晰和畅通得多了。《穷人》一课,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作家本人就生活在沙俄专制时期,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渔民的生活更是艰苦。《穷人》这部作品如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崇高品质。当渔夫的妻子桑娜发现邻居西蒙死后,主动地把两个孩子抱回家。课文是这样描写她当时的心情:“她的心跳得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教师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是可以这样引导:为什么她的心跳得那样厉害?是什么力量驱使她非这样做不可?学生自然会联系到写作的时代北京背景加以领悟,她的心跳得厉害,说明万分紧张,她将会为以后的生活担忧。但又是母爱的力量“同情之心”迫使她收留两个孤儿。这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就非常鲜明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可见时代背景的了解对学生理解课文中心人物内心世界无疑是一针催化剂。

三、时代背景的了解为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奠定基础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出现在距离现实生活较远的作品中细节),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是鲁迅先生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谈及“碰壁”时说的一句话,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这是篇内容深奥的文章。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在学生找出此句后,就要让学生思考:“这句话难在哪儿?围绕难点你能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①四周黑洞洞指什

么?②为什么说四周黑洞洞的?③“碰壁”是真的指碰壁吗?这些问题正是理解这篇课文的几个关键问题,接着,就让学生继续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感到“四周黑洞洞的”?这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有没有联系呢?”这样学生的思路引上对时代背景的思考,据此,在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生活的时期,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期,鲁迅先生痛恨国民党反动派,用笔作武器,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一篇篇战斗檄文如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他必然受到反动派的迫害。了解这一时代背景,学生自然会较具体地感知旧中国、旧社会的黑暗,学生会明白: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鲁迅先生与国民党做斗争,遭到敌人的迫害和反动文人的攻击。即使这样,鲁迅先生也毫不畏惧,从这位伟大的作家身上,我们分明感受到他那铮铮铁骨,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可见充分了解时代背景,直接关系学生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深刻程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步骤的启发、点拨、归纳,这样可使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古今中外的好文章有许多,像《凡卡》、《晏子使楚》等等,所有这些文章,都需要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这样,长期积累,学生自然会感觉到了解时代背景是为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内心世界和挖掘中心思想服务的。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就会愈来愈丰富,语文教学才会愈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