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的危害和自救

海啸的危害和自救
海啸的危害和自救

海啸的危害和自救

杨亚楠(0711010036)

摘要:本文通过例证、引证等方法,对海啸的成因、类型及危害进行分析论证,并由此得出海啸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毁灭性的。因此,加强对海啸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公民也应加强重视,学会自救措施,才能在灾难来临时具备挽救自己甚至他人的生命的能力。

关键词:海啸,成因,类型,造成危害,自救措施

Abstract:Through investigation, examples and other methods,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causes,species and the damage of the tsunami. The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sunami can bring about tremendous and devastating harm. So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of the tsunami, and the citizens should focus on learning to save themselves. Only in this way, people will be equipped to rescue the lives of themselves and others when the tsunami comes.

Keywords: tsunami, causes,species, damage of the tsunami, self-rescue measures

一.前言

我们从《后天》中看到了滔天的巨浪几乎淹没了自由女神像,排山倒海般的海水涌进了纽约的繁华大街,这个凶猛的怪物就是地球上最凶恶的杀手----海啸。在地球上,大海的力量是一切自然力中最不可捉摸的。海底下的暗涌波动,能够席卷整个海洋,吞噬掉整座城市,并且它们会留下数以万计的尸体。回溯历史,海啸造成了众多耸人听闻的灾难,一次又一次给人类带来致命的伤害。

二.海啸的成因、类型

1.什么是海啸

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灾难性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

2.海啸的成因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km以内、里氏震级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使得从海底到海面水体的整体波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形成破坏性的大浪。[1]

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火山爆发会而引起的海水剧烈扰动。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突然再次喷发,巨大的火山喷发物从天而降,坠落到巽他海峡,随之激起一个30多米高的巨浪,以音速涌向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片刻之间就吞噬了3万多人的生命。火山爆发引起的气浪久久不肯散去,造成印度洋和大西洋零星小海啸不断发生。

科学家和地质学家从海岸的生态与地质研究中发现,地球上许多地方曾经遭受高达一百公尺以上的巨浪侵袭,比一般地震海啸引起的浪要高出10倍以上。这一类型的巨浪由山崩引起,大量岩石落入水中,产生巨大的能量,并以波浪的形式呈现,产生的海啸,规模和强度几乎没有上限,崩落的岩石越多,形成的海啸就越大。

另外,海洋学家和地质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不仅是地震、火山爆发和岩石崩落,气象变化、海底地滑、海床塌陷和行星撞击地球也是海啸的重要成因。

3.海啸的类型

总的来说,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

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2]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3]

三.海啸的危害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像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正因为这样,海啸在海平面竖起“水墙”,其中蕴含极大的能量,排山倒海而来,犹如死亡之浪,地球的终极毁灭者,刹那间万物即遭淹灭。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同时还能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及船只、废墟等杂物,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吞噬。[4]

海啸能迅猛地袭击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间将人们吞噬。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都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破木板和人畜尸体。而且,海啸造成大量的人畜死亡,若不及时处理,尸体滋生病菌,若再加上高温,很容易产生瘟疫,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历史上,海啸也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表1 近几年全球重大海啸事件

四.海啸来临如何自救

1. 去海边的时候,要注意附近地震的报告,要知道,海啸随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 借助动物来预防海啸:动物对灾难的来临比人类敏感,动物对自然灾害是天生敏感的,尤其是野生动物,当周围的动物出现反常的焦躁,就必须警觉了。[5]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会把许多鱼虾留在沙滩上,场面壮观,但千万不要去捡鱼或看热闹。

4. 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5. 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6. 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应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7. 如果在海啸时不幸落水,要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同时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减少动作,能漂浮即可,必须减少体能的无谓消耗。

8. 海水不要喝,不仅不能解渴,反而容易让人出现严重的幻觉。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既便于相互帮助和鼓励,又因为目标扩大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9. 人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热量散失会造成体温下降。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最好能放在温水里恢复体温,没有条件时也应尽量裹上被、毯子、大衣等保温。给落水者适当喝一些糖水有好处,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能量。

10. 如果落水者受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则要及时送医院救治。要记住及时清除落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内的吸入物。如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五.结论

可以看到,海啸所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而面对海啸,人类并非无能为力,所要强调的并不是防止它的到来,而是我们可以用行动来减轻它所带来的损失。一方面,是相关部门加强对海啸的预报,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公民在海啸来临时的自救知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海啸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周平儒.高考·文科版[J].什么是海啸,2008,(1-2):128

[2] 潘懋.灾害地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高华根.地球[J].追根寻源话海啸,1989(4):2-3

[4] 王建华.世界科学[J].“死亡之波”-----海啸成因探索,1999(4):29-30

[5] 谢宇.海啸的防范与自救[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0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华德文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结合东亚台风路径和孟加拉地区、板块构造理论图表资料分析风暴潮、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亚台风路径和孟加拉地区、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理论图表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具体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海洋自然灾害的图片资料,对学生加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培养与教育教学重点: 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 风暴潮、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和应对措施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自学辅导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课件制作 3、收集有关海洋灾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二.风暴潮和海啸 3.巨浪:形成 ; 、 以及开敞的海岸 三.防灾与减灾 (一)要点1 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 (一)要点2风暴潮和海啸

探究活动1结合东亚台风路径和观察图3-1-7和3-1-9、3-1-10,分析风暴潮海洋自然灾害 64页活动题学生收集资料讲述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发生过程、造成的损失以及吸取的教训。 (一)要点3防灾与减灾

探究活动3学生自己互相讨论后回答:减轻各种海洋自然灾害的对策 三课堂小结 为本节课设计知识体系 [应用提升] 1 下列有关风暴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风暴潮表现为海水水位急剧的升降并伴有狂风巨浪 B. 热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C. 北海、波罗的海均属内海,其沿岸国家不易遭受风暴潮灾害 D. 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沿海地区热带风暴潮发生频率最高 2. 下列有关海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啸都是由海底浅源大地震引起的 B. 相对受灾现场讲,海啸可分为遥海啸和越洋海啸两类 C. 海啸的表现形式就是先涨后退,反复多次 D. 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 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 .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回答3~4题: 3.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3中的() A.①B.②C.③D.④ 4.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5.下列地区不易发生风暴潮的是 A孟加拉湾 B墨西哥湾 C太平洋西岸 D秘鲁沿岸 6.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A. 连续向岸吹的强风B. 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C. 海底火山的喷发D. 地震 7.不属于海啸的形成条件是 A. 海底地震震源较浅B. 海底大面积的垂直运动 C. 要有一定的水深D. 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8.如图: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6°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5分)

海洋污染来源及防治对策

海洋污染来源及防治对策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石油的开发等,部分海域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质量状况很不乐观, 这对海洋生物、海水质量以致人们健康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只有对我国近海污染作出正确的分析,才能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系列措施,促进沿海经济与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海洋;污染;可持续发展;防治对策 正文: 海洋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环境与发展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海洋 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及容限调控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研究的重大课题其目标 是在维护海洋环境良性发展的同时协调和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促进海洋环境 的可持续利用确保海洋为人类代幸福带来持续的环境和经济利益。目前,中国 的海洋环境保护形势仍很严峻,中国近海由近岸海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陆源污 水排放量持续增加沿海富营养化加重突发性环境灾害将进一步增多 ,近岸局部海域功能退化,资源基础损害加重。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肩 负着极其艰巨的任务, 海洋污染的原因 1.1海洋石油开发引发的污染 因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近海海域成为石油开发重地 。部分钻井平台和钻井船,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造成认为的海洋污染。 1.2 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 世界人口的大幅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使得各种垃圾和废弃物的数量也发生了成倍地增长,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向海洋排放的废弃物和废水的数量已经超过初期的20 倍,而且 这个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多。 1.3 船舶引起的污染 船舶污染,主要原因是海上事故、船舶操纵以及过往船只的海上倾倒行为导致各类有害物质进人海洋,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 2 海洋污染物的种类 2.1 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 此物质相对较为繁杂,包括工业排出的油脂、纤维素、糖醛;生活污水的粪便、食物残渣、洗涤剂以及化肥的残液等。 2.2 固体废物 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严重损害近岸海域水生资源、破坏沿岸景观的船舶废弃物、工业和城市垃圾、工程渣土以及疏浚物等。 2.3 农药 目前农村的农作物大范围、长时间使用各种除草剂、灭虫剂等农药,而这些农药中往往含有汞铜等重金属成分以及工亚上应用的多氯酸苯等。 2.4 废热 带有大量热量的工业废水也会对海洋造成热污染,在局部海域,如有比原正常水温高出4 摄氏度以上的热废水常年流入时,就会使得海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降低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2.5 石油及其副产品 泄漏的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和从原油中分馏出来的汽油、煤油、柴油、溶剂油、石蜡、

上海市处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上海市处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处置发生在本市的风暴潮、海啸和赤潮等海洋灾害,提高本市海洋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海洋灾害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海洋环境,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编制此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家海洋局《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和《赤潮灾害应急预案》、《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灾害分级 本预案所称的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海啸灾害和赤潮灾害。 1.3.1风暴潮、海啸灾害 参照国家海洋局《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根据风暴潮、海啸灾害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本市风暴潮、海啸灾害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Ⅰ级(特别重大)风暴潮、海啸灾害。是指风暴潮、海啸造成3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对本市沿海区县或50平方公里以上的区域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特别严重影响。 (2)Ⅱ级(重大)风暴潮、海啸灾害。是指风暴潮、海啸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对本市沿海区县经济、社会和群众生

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对大型海上工程设施等造成重大损坏,或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3)Ⅲ级(较大)风暴潮、海啸灾害。是指风暴潮、海啸造成10人以下死亡,或1 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对本市沿海区县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对大型海上工程设施等造成较大损坏,或较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4)Ⅳ级(一般)风暴潮、海啸灾害。是指风暴潮、海啸对本市沿海区县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和经济损失。 1.3.2赤潮灾害 参照国家海洋局《赤潮灾害应急预案》,本市赤潮灾害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Ⅰ级(特别重大)赤潮灾害。是指发生无毒赤潮面积8000平方公里以上,或有毒赤潮面积5000平方公里以上;因食用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或接触到赤潮海水,出现死亡病例10人以上。 (2)Ⅱ级(重大)赤潮灾害。是指发生无毒赤潮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8000平方公里以下,或有毒赤潮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5000平方公里以下;因食用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或接触到赤潮海水,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病例报告50个以上或死亡5至10人。 (3)Ⅲ级(较大)赤潮灾害。是指发生无毒赤潮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3000平方公里以下,或有毒赤潮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1000平方公里以下;因食用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或接触到赤潮海水,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病例报告10个以上、50个以下或死亡人数5人以下。

海洋污染的危害优选稿

海洋污染的危害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主要内容:介绍海洋污染、污染物的来源、危害以及应对措施 二、多媒体设备 三.展板内容 (一).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海洋污染吗海洋污染都有哪些具体表现1.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2.海洋污染被分为这样几类: ①石油及其产品。②金属和酸、碱。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 (二)海洋污染的来源都有哪些呢? 海洋污染物质来源是多方面的,请看多媒体介绍。 (三)海洋污染的特点及严峻形势 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治理难度大,各种海洋污染物不仅危害海洋生物,也危机人类的健康。

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渤海,由于空前的污染及过度捕捞,水质严重下降,赤潮频繁发生,水资源接近枯竭。25年前水清物丰的天然“渔仓”、“盐仓”如今早已名不符实。如今的水生物资源,只有上世纪50年代的十分之一。专家说,若不采取积极措施,任其下去,几年后,渤海就会变成“死海”。 水俣病:日本西南沿海熊本县水俣市水俣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曾出现震惊中外的水俣病,渔民哆嗦、头疼、耳鸣、视力减退、动作迟缓……最终确诊病例12000多例,死亡1400多人。这种病是渔民食用被污染的鱼、贝等引起的汞中毒。该地通过几十年的治理,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完全消除其影响。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1.海面覆盖着大面积的粘稠的油膜,影响了大气中的氧气进入海水中;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使海洋产氧量减少,海洋生物窒息而死。 2.影响了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是温室气体相对增多,进一步是全球变暖。 3.影响了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 4.高浓度的石油会降低微型藻类的固氮能力,阻碍其生长,终而导致其死亡。 5.大量海水不容易蒸发进入大气,使污染海区上空空气干燥,降水比其他海区明显减少。

2018上海地理一模简答题汇编专题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2018.崇明.一模)欧洲西部是个风光怡人,社会经济发达,而且经常创造奇迹的地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主要为欧洲部分区域示意图,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南部最雄伟的山脉。 材料二:2017年10月10日凌晨,世界杯足球史上的又一个奇迹诞生了,那就是人口仅有33万的去年欧洲杯大黑马冰岛,历史上第一次杀进了世界杯。冰岛也是史上人口最少的世界杯参赛国。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 材料三:甲、乙两城市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相近,上表为两城市主要月份降水量(单位:mm)分布表 22.冰岛积极开发清洁能源,结合该国的位置、气候和地形推断其发展电力工业的资源优势。(6分) 答案: 22.冰岛处板块张裂带,地壳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2分);冰岛处中纬西风带,常年风力稳定,有利于发电(2 分);冰岛地形山地多,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河流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2分)。《任答两点,共4分) (2018.崇明.一模)长三角城市群将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5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安徽8个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将提升核心竟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赴技创新中心,疏解非核心功能:引引领长三角域市群一体化发展。新融入地区将发挥区位优,建设承接产业技移示范区。 材料二:2016年6-7月,长三角地区连日暴雨导致多地次生灾害发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范围、A区域河网示意图和A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

23.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4分) 24.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5.比较A和B两地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 29.A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为平原地形,地势低平;人工开凿运河,(任答两点,共4分) 30.特点:水域面积减少,河网密度下降。(2分)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城市化建设,填埋河道:农业围显。(任答两 点,共4分) 31.差异:A地洪涝:(1分)B地滑坡、泥石流(1分)原因:A地为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B地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降水充沛水流速度快。(2分) (2018.奉贤.一模)(一)读欧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和丁山脉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

海啸等级与海啸预警

海啸等级与海啸预警 孟 慧 付燕玲 饶扬誉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 430071)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海啸不同于因风所引起的波浪,它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和周期的海浪。 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长可达数十或数百千米,周期为2-200 min ,波高仅为1 m 左右。因此,在深海中,海啸往往静悄悄地通过海洋;然而,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波峰倒卷,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形成能量极大的“水墙”,速度常快,破坏力大,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 1 海啸等级 国际上表示海啸大小较多采用渡边伟夫海啸等级(表1),用于判定某次海啸发生能量的量级。 表1 渡边伟夫海啸等级表 等级 海啸波高(m) 海啸能量 (1010焦耳) 损失程度 -1 <0.5 0.06 能量损失 0 1 0.25 轻微损失 1 2 1 损失房屋 船只 2 4-6 4 人员伤亡,房屋倒塌 3 10-20 16 ≤400 千米岸段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大、房屋损毁严重 4 ≥30 64 ≥500 千米岸段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巨大,建筑物尽毁 这是一个粗略的海啸等级表。由于实时计算海啸能量比较困难,在进行海啸预警时, 多采用索洛维约夫-今村海啸等级Mt [1]: Mt=a log H+b log R +D (1) 式中,H 表示最大海啸波振幅(m ),由验潮仪测量在距离海啸中心R 处测得,a ,b ,D 为常数。通常,a 、b 取1,D 取5.85。当H 表示波峰到波谷的高度差Hc (≈2H )时,D 取5.55。这样,海啸级别通常能够和地震矩震级相匹配。 根据对公元358年至今全球发生的近5000次破坏性地震海啸的统计,约有85%的地震海啸分布在太平洋中的岛弧—海沟地带,原因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沟分布也最广,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其他15%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印度洋中的阿拉伯海以及地中海等地。 2 海啸预警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而接收到地震波后人类发布信息的电磁波速度更快。海啸波传播速度算式如下: gh =υ (2) υ:海啸的速度(m/s ),h :海的深度(m ),g :重力加速度(m/s 2) 在太平洋,典型的水深大约是4000m ,所以海啸的传播速度大约是200ms -1或700km/hr 。由于波浪的能量损失与它的波长成反比,高速度及远距离运行的海啸所损失的能量非常有限。 表2 20世纪以来记录到的特大地震海啸的波高

海啸会引发哪些灾害

海啸会引发哪些灾害 海啸危害性非常大,海啸给大家带来的伤害毋庸置疑,所以说需要对其海啸造成危害进行了解,那么海啸会引发哪些灾害?一起通过给大家讲解下。 海啸会摧毁沿海的堤坝,淹没沿海低地;引发涝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啸退去后还会导致细菌滋生,影响人类健康。 海啸危害 世界近80%的海啸发生在太平洋沿岸,遭袭击最多的是夏威夷,其次是日本。1498年9月20日,日本东海道地震引发海啸,浪高20米,入侵内陆2000米,造成2万人丧生。1792年5月21日日本有明海附近山崩引发海啸,最大波高50米,死亡1.5万人。1883年8月27日,印尼巽他海峡火山爆发引发海啸,最大海啸波高35米,死亡3.6万人。1896年6月15日日本三陆海啸,浪高25米,死亡2.7万人。据统计,1900~1983年问,太平洋沿岸发生海啸405次,其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达84次,大约死亡18万人。20世纪以来重大海啸灾难有: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地震引发海啸,死

亡8.3万人;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北海地震引发海啸,死亡3000多人;1960年5月22日智利西海岸发生里氏8.5级地震引发海啸,最大波高25米,使半座城市变成瓦砾场,死亡数万人,海啸波以每小时700千米的速度横扫太平洋,越过夏威夷,把海堤十几吨重的玄武岩块抛出百米以外,一座钢质铁路桥被推离桥墩200多米,毁坏建筑物500多座,死亡61人,海啸波继续向西,能量仍未减低,在智利地震发生22小时后,海啸波登陆日本,10米多高的海浪冲上海岸,将船只抛到建筑物之上,造成日本800人死亡,1.5万人无家可归;1992年印度尼西亚发生里氏7级地震,在印度尼西亚东南部福洛斯岛附近引发海啸,死亡2500人;1998年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底地震引发海啸,巨浪高达49米,致使2200人死亡;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域,在大洋深处发生里氏8.5级地震引发的海啸,袭击了苏门答腊及周围岛屿、泰国南部沿海,一个半小时之后,39米高的巨浪席卷了斯里兰卡、印度东南部、马尔代夫等地,巨浪还波及非洲东海岸一些国家,给塞舌尔、索马里等国带来了灾难,联合国称之为“近几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这次海啸造成死亡人数超过21万人,还有13万多人失踪。 温馨提示,海啸引起的灾害上述都有详细的讲解,所以说要多关注海洋灾害小知识,不仅要了解上述等知识,还需要对其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等进行了解。

浅谈海洋污染与危害

浅谈海洋污染与危害 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2009级地理科学专业 姓名:秦文彦 学号:1256409070 https://www.360docs.net/doc/8a4148259.html,/view/0ad04cc 7aa00b52acfc7ca25.html

浅谈海洋污染与危害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对海洋污染的现状进行了描述,简单的介绍了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化学农药的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热污染以及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的污染情况,以及这些污染给海洋带来的危害。 【关键字】海洋污染石油重金属化学农药放射性热污染生产和生活危害 一、前言 海洋面积辽阔,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1%,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在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已经产生,不仅在陆地上,也存在于海洋里,它已经使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遭到了危害。现在许多人错误地把海洋当成天然垃圾箱,以至于造成海洋污染,所谓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海洋处于生物圈最低部位。人为过程和自然过程所产生的一切废物,无论是进入大气、流入江河,还是沉淀在陆地,除少部分自然分解掉的以外,其他都将通过不同渠道,最后归入大海。 大气污染了,刮一阵风可以使空气清新,河流污染了,一次大水可以把它冲刷走,土壤污染了,一场大雨可以冲刷走很多,唯有海洋不行,无法转移到别出去。海洋污染最严重的部分,是大陆架海域,它只占海洋面积的百分之十,但要承受百分之九十的污染总荷量。而这里正是人类活动最繁忙的区域。 二、石油污染与其危害 世界调查表明,石油污染海洋是最厉害的东西,约1000—1500万吨。石油污染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工业污染,包括海上管道,船舶排污,油轮事故,也有大气降水等等,最为严重的是管道漏油,油轮触礁破裂漏油,往往一次就数百吨,数万吨。一旦油层覆盖海面、海滩,就会造成局部的“海洋沙漠化”。一吨原油排入海洋,可以污染覆盖12平方千米的海面,时间长达3—12个月。因为油层把空气与海面隔绝,海水缺氧,因此造成大批生物死亡。每年这种事故在十万吨以上的就有十次之多。 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触礁,3.4万吨原油流入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石油泄露事故之一。埃克森·瓦尔迪兹原油泄漏信托委员会2009年公布报告称,事故留下了“灾难性环境后果”。阿拉斯加地区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在1993年彻底崩溃,此后再未恢复;大马哈鱼种群数量始终保持在很低水平;在这一区域栖息的小型虎鲸群体濒临灭绝。据估计,“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造成大约28万只海鸟、2800只海獭、300只斑海豹、250只白头海雕以及22只虎鲸死亡。 上个世纪的1971年,日本共发生海洋污染1621起,其中百分之八十是石油

上海地震分析报告

2010上海地震教育防御展 可行性报告分析 2010年9月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项目SWOT分析与定位 第三章项目规模与客源分析 第四章项目营销思路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六章项目风险与对策分析 第七章项目选址及建设内容 第八章项目的组织管理及运营模式 第九章财务、经济和社会等效益评价 第十章总论和建议 2010上海地震教育预防展 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总论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

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繁,强度大,损失多,影响范围广。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始于去年末,至今仍在持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近几年来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自然灾害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了人类对自然保护的重视。随着电影《2012》的上映,人们更加关注此次展览利用对于自然灾害的还原,敲响人类对于保护自然的警钟,跟通过场景模拟,指导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应采取的措施。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灾害的逐渐重视许多商家已经瞄准此类市场,这次的展会我们会邀请众多开发抵御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的相关商家,以吸引更多对于自然灾害关注的人群。 1.1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地震”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地震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随着电影《2012》的上映,人们更加关注此次展览利用对于自然灾害的还原,敲响人类对于保护自然的警钟,跟通过场景模拟,指导人们面对地震时应采取的措施。随着人类对于地震的逐渐重视许多商家已经瞄准此类市场,这次的展会我们会邀请众多开发抵御地震对人类影响的相关商家,以吸引更多对于地震关注的人群 第二章项目SWOT分析与定位 2.1 地震展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分析 2.1.1 近来地震频繁发生和一系类地震相关影视作品的上映,使人们提高了对其的重视。 2.1.2 地震展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受教育局大力鼓励。 2.1.3 地震展不似其他商业性浓重的展会,招展有局限性。 2.2地震展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分析 2.2.1上海讯息发达,世界在近阶段发生过多类强震,引起的关注较大。 2.2.2上海是个大型城市,经济发达,为我国一线城市,经济中心,拥有大量商机。 2.2.3教育程度较高,高校众多,更有“复旦”,“交大”等多所211名校,而此次地震展更能吸引大量崇尚新奇,接受度的大学生及素质较高的人士。 2.2.4同期举行的娱乐性展会可能对其有较大威胁 第三章项目规模与客源分析

灾害概论第四章练习卷

灾害概论第四章练习卷 1. 海啸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海底地震 B.火山喷发 C.海底滑坡 D.台风 2. 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暴雨 B.暴雨.海啸 C.暴雨.滑坡 D.海啸.滑坡 3.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警报的必要条件是:震源在海底下60千米以内.同时震级大于几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A.6.5 B.7.8 C.8.0 D.8.5 4. 下列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A.地震波 B.超级台风 C.风暴潮 5. 海啸到达各地引起的浪高,不取决于 A.离震中的距离 B.震级 C.海底地形 D.近岸的陆地地形 二. 多选题(共5题) 1.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这次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 A.人口老龄化 B.沿海人口密度大 C.多河流入海口 D.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标准答案:B,D 3. 海啸可能由海洋中发生的哪些类型地震引起的 A.正断层 B.逆冲断层 C.平移断层 D.走滑断层 ★标准答案:A,B 4. 海啸的产生需要满足的条件 A.深海 B.风浪 C.大地震

D.开阔逐渐变浅的海岸条件 ★标准答案:A,C,D 5. 下列属于海啸前兆现象 A.海水温度上升 B.海水突然出现暴涨和暴退现象 C.海面上冒出很多气泡,并发出滋滋的响声 D.大量的鱼游至岸边,大批的海鸟惊恐万分地飞离此地 ★标准答案:B,C,D 三. 判断题(共5题) 1. {海啸可以分为近海海啸和远洋海啸,其中日本3.11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日本而言是近海海啸。 ★标准答案:正确 2. {并不是所有8级以上的地震都能引发海啸。 ★标准答案:正确 3. {海啸波只是海水表层水的运动。 ★标准答案:错误 5. {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km,这正是越洋波音747飞机的速度。 ★标准答案:正确 四. 名词解释(共5题) 1. 深水波★标准答案:波长远小于海水深度的海浪,如船行波、风暴潮引起的海浪。 2.远洋海啸★标准答案:从远洋甚至横越大洋传播过来的海啸波。远洋海啸波是一种长波,波长可达几百km,周期为几个小时,这种长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很少,因而能传播几千km以外仍能造成很大的灾害。 3.海浪★标准答案:海水表面的振荡和起伏,叫做海浪 4.浅水波★标准答案:波长远大于海水深度的海浪,如海啸波。 5. 海啸★标准答案: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海底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所产生的具有超大波长和周期的大洋行波 五. 简答题(共5题) 1. 请从海啸灾害的角度论述全球灾害预警系统的必要性。★标准答案:{1.建立全球的预警系统比建立各国和区域的预警系统更有效和更经济; 2.由于海啸发生频率很小,建立综合的各种灾害的综合性预警系统更合理; 3.预警系统应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若全球合作,则可通过开发和共享,推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预警系统不是万能的,本地海啸的预警比远洋海啸要困难得多,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减轻灾害,除预警系统外,一定要加强灾害的预防和救援。 2.海啸与台风有什么不同?★标准答案:{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海底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所产生的具有超大波长和周期的大洋行波。台风:北太平洋西部洋面上发生的、中心附近最大持续风级达到12级及以上(风速32.6m/s以上)的热带气旋两者完全不同:(1)成因不同:海啸—海底升降运动造成,海水整体的运动。台风—热带洋面生成的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海水表面的运动。(3)传播速度不同: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km,台风中心最大风速小于200km/h. (4)激发的难易程度不同:海啸—只有少数的大地震在极其有利的条件下才能激发起灾害性的大海啸。台风—在热带洋面受高温影响相对容易形成。 3.海啸的传播与普通的水波有何不同,海啸波的波长、形状和周期通常有多大?★标准答案:{不同点有1)波长不同,海啸的波长极长,可达几百km,在其几百km的一个波长内,

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日本“3·11”地震海啸引发的思考与建议 一、海啸灾害概况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4公里。此次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创下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9.0级地震的记录,是1900年以来世界上第四大规模的地震。 地震发生后,在日本东部海域引发了波高达10米的海啸,海啸波深入内陆达数公里。据日本电视新闻网3月14日消息,此次地震以及海啸所造成的死亡以及失踪人数已经超过了3900人;另外,还有超过2万人下落不明。日本媒体称,这些遇难者多数死于海啸。地震海啸中受损或被毁的建筑超过3400栋,此外还造成核电站氢气爆炸、交通瘫痪、电力和通讯传输中断,农田被淹没、堤防损毁等惨重灾情,靠近地震源地的宫城、福岛、岩手三个县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 由于本次地震海啸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未对我国沿海产生灾害性的影响。根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的海啸监测信息显示,我省沿海监测到的最大海啸波为55厘米。 二、我省应急响应情况 11日14时20分,我局及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接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第一份地震海啸信息后,即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开展电话会商,密切关注日本地震海啸的最新动态。16时50分,接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啸警报后,我们立即向省政府

及相关部门发出海啸预警专报,这也是我省发出的首份海啸预警专报。 随后,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我局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局领导参加了国家海洋局组织召开的视频会商会议,部署各级海洋与渔业局加强应急值班,实时监测海啸动态,通过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密切关注海上渔船的动态,滚动加密发布海啸预警和渔船安全预警信息,提醒渔民加强防范、注意安全。11日20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解除本次海啸警报;11日22时,经请示省政府,我省海啸警报解除。 三、灾害警示 研究显示:全球90%的海底大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过去的100年间,全球约75%的破坏性海啸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我国台湾省、南海东部以及周边的硫球群岛均位于该地震带上。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进入了地震海啸活跃期,自2004年以来8.5级以上的强震已经发生了4次,并引发了3次大规模海啸。加强地震海啸灾害预警和防范,建立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已成为当前环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我省地处西北太平洋沿岸,在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随着近年来沿海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人口密集度不断提高,而地震海啸造成重大损失的潜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分析,如果本次地震海啸发生在琉球群岛周边海域,海啸波将在2-3小时内抵达我省沿海地区,最大波幅可达2-4.4米(如同时遇到高潮位,海啸波幅将更大),将给我省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高度重视海啸等海洋灾害防范工作,加快

海洋污染小论文

海洋污染 marine pollution 2009142942 ** (地理与旅游学院09级地理科学) 摘要:随着人类开发地球资源的加剧,海洋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文章概述了什么是海洋污染、海洋污染的现状以及我国的具体防治措施等内容,提出了一些国内外处理海洋污染的主要途径。最后,阐述了关于处理我国近海污染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海洋污染;现状;防治措施 海洋面积辽阔,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1%,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1 什么是海洋污染 1.1 定义 所谓海洋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因而发生诸如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包括渔业)、破坏海水使用素质和减少舒适程度等的有害影响。其中,凡是进入海洋并能破坏海洋生态造成有害影响的物质都是海洋污染物质。主要的海洋污染途径有:河川流入(工业生活等废水)、大气沉降(挥发性放射性物等)、直接排入(工业、生活、船舶泄漏等)。 1.2 分类 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 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 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 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 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1.3 海洋污染的危害

(完整word版)2019上海地理等级考模块二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基础知识1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专题7 自然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主要自然资源 (一)气候资源 1.光照资源 1)含义:太阳直接辐射 2)衡量指标:年太阳辐射总量(焦耳/平方米·年)和年日照时数 3)影响因素: 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数多,光照资源丰富 地形: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光照时数长,光照资源丰富 气候:阴雨天、云雾天较多的地区,光照资源较少 4)分布 世界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位于各大陆南北回归线附近(副高控制,降水较少),以及亚欧大陆中部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燥)。 我国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纬度低,晴天多;海拔高,大气稀薄);最少的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形封闭,水汽含量大,云雾天气多) 2.热量资源 1)含义:某地区在特定条件下所提供的热辐射(辐射收支差额) 2)衡量指标:气温、积温、无霜期 积温:日平均气温高于某一指标温度期间的温度累积总和,常用≥10℃或≥5℃的积温来衡量 无霜期:一地春季最后一次结霜日至秋季最早一次结霜日之间的天数 3)影响因素:纬度(纬度越低,热量资源越丰富)、海拔(海拔越高,热量资源越缺乏) 4)分布:我国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海南岛,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比较少。 3.水分资源 1)含义:大气降水和地面湿润状况 2)衡量指标:降水量和干燥度(一个地区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3)影响因素:降水和气温 4)分布: 一般情况下,水分资源的分布与降水分布大体一致;降水较少的区域,如果气温,蒸发微弱,也可能成为湿润地区,如北极地区和我国三江平原。 (二)水资源 1)含义:广义(水圈的全部水体);狭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总降水量-总蒸发量)

地震监测系统在我国海啸预警业务中有何应用

1引言 21世纪以来,全球地震海啸活跃,海啸巨灾频发[1]。我国周边海域及南海区域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边缘,面临着区域海啸和越洋海啸的双重威胁[2-5]。然而,我国的海啸预警业务起步较晚,自上世 纪加入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政府间协调组(ICG/PTWS)以后,海啸预警所需的地震参数都是从国内外地震监测机构获取的,这无疑增加了海啸预警的发布时间。 2012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准设立国家海洋局 海啸预警中心,并依托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开展建设和业务运行, 以加强我国的海啸预警业务,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为了快速获取地震参数,提高海啸预报效率,海啸预警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工作于2012年开始进行,本系统能在海啸发生后获取到快速可靠的地震参数,使得我国在海啸预警业务领域具备了独立的海底地震监测能力,实现了全球及区域海底地震的实时监测,标志我国初步具备全球海底地震及其引发海啸的自动化监测预警能力。 2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由3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数据获取子系统、地震快速定位子系统以及震源机制子系统。数据获取子系统将各个不同网段的地震数据收集起来并发送给地震快速定位子系统以获得地震事件的 基本参数,同时震源机制子系统将根据地震事件的基本参数并应用地 震波形数据计算该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为快速准确的海啸数值模拟提供保障。

2.1数据获取子系统 地震数据是进行地震定位及计算震源机制解准确性的决定性因 素,因此数据获取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国家海洋局牵头建设完成25个宽频地震台用于地震海啸预警,提升了 地震监测系统对于我国近海地震的监测能力。但由于海洋局建设地震 台站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从南至北呈近直线分布,如果仅应用这些台站对地震进行定位,定位结果必然存在较大偏差,很难满足海啸预警的基本业务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收集更多的地震数据来进行定位,通过SeedLink协议[6]实时获取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IncorporatedResearchInstitutionsforSeismology,IRIS)以及欧洲GEOFON 台网的共享地震数据,并于2015年通过与中国地震局的合作获取了 中国东南沿海附近54个高质量的宽频大地震台数据。经过数据融合 之后,目前数据获取子系统收集了包括全球共享地震台站数据、海洋局自建的海啸预警宽频地震台数据以及中国地震局共享台站共600余个地震台的数据。 2.2地震快速定位子系统 地震快速定位系统由Antelope与Seiscomp3两套地震监测系统组成,二者都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监测系统[7-14],且都拥有地震数据 的实时显示、实时地震处理(初至拾取、地震事件关联、事件定位、 存档)、数据存储与管理等功能[15]。同时,二者在运行机制及定位计 算所采用的算法上又有一定的差异,二者同时运行能够互为参考,互

【应急预案】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

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对突发性事件处理的要求,提高海洋灾害预防和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1.2.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 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应急工作管理,落实应急反应程序和措施,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确保应急工作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 1.2.2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减轻灾害 以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业务运行系统为主体,对海洋灾害实行高频率、高密度的监视监测,及时掌握海洋灾害发生、发展动态,快速做出预测预警,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 1.2.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密切协作 加强各有关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建立海洋灾害信息实时互通与共享机制,调动各方资源,确保海洋灾害的及时预警和有效应对。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国近海和沿海地区的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预防和应对工作。 2 应急组织体系和职责 国家海洋局设立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和应急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 各分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应建立相应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工作机构,落实相关责任。 2.1领导小组组成及主要职责 组长:国家海洋局主管业务领导 副组长: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领导 成员: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管业务领导。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负责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结束;负责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实施。 2.2办公室组成及主要职责 办公室主任: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领导 成员: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监测预报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业务处,中国海监总队相关处室负责人。 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的实施;负责组织、协调海

第二章 海洋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演示教学

第二章海洋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第二章海洋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第一节概述 一、海洋环境污染 1.“海洋环境污染”的定义 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和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其他正常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害海洋使用质量及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 2.特点:污染源多而复杂、污染持续性强、危害性大、污染扩散范围大。 3.危害:①损害海洋水质、污染海洋底质;②损害海洋生物;③影响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④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低,加速温室效应。 二、海洋污染物 1.环境优先污染物:难降解,有生物积累性、致畸形、有毒性特点。我国水环境优先污染物共有14类共 68 种优先污染物。包括: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酞酸酯类、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 2.海洋污染源的分类 (1)按排放污染物种类,分为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化合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2)按污染的主要对象,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源; (3)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 (4)按污染物的发生地点,分为陆源型、海上型和大气型。

第二节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 一、海洋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的来源和富营养化 1.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如,食品残渣、排泄物、洗涤剂)、农田化肥、农村家畜饲养、工业污水(如,食品、酿造工业、造纸工业、化肥工业等)以及海水养殖。 2.海洋环境中有机物质和营养盐污染会引起水域的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的机理是:水体中含有的过量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逐渐氧化分解,成为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的营养,使得藻类迅速生长。越来越多的藻类繁殖、死亡、腐败,引起水中氧气大量减少,使水质恶化,导致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 水域的富营养化发生在湖泊中称为“水华”,发生在海域称为“赤潮”。 3.海洋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不断扩大、生活污水越来越多,处理水平低;过度的海水养殖、农业面源增加。 4.海洋水质中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的环境评价因子: ①生化需氧量 BOD5 ;②化学耗氧量 COD ;③氮、磷。 二、海洋有机物和营养盐污染的危害 1.促使某些生物(如赤潮生物、水葫芦等)急剧繁殖,大量耗氧; 2.降低了海水透明度、破坏海洋正常的生态结构; 3.促使各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毒害海洋生物和人类; 4.有机物分解,大量消耗溶解氧;海水缺氧,产生有毒气体,水质变差。 第三节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