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发展概述

智能建筑发展概述
智能建筑发展概述

?简介: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我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

?关键字:智能建筑,背景,现状,发展,对策

一、关于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我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智能建筑应当是:

“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二、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

1 智能建筑产生的技术背景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球出现信息革命的高潮,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广泛关注,最近又有人豪迈地提出"数字地球"。智能建筑就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

表现在:(1)电子商业的出现,包括网上信息服务、电子购物、电子银行和金融服务、网上攻读学位;(2)管理工作的变化;(3)制造业和经济活动全球化。有了internet,一个新设备可以在美国设计,中国印刷,俄罗斯制造。

2 智能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据日本对各职业的分类,就业人口从事第三产业的职业人数,1955年1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26%;1985年28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47%。这表明一个从工业社会中脱胎而出的、新型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成为社会生产的一种主要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信息产业的产值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因而它是一个国家产业,甚至是全球性产业,带有明显的独立和交融特性。

三、智能建筑的现状

由于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智能建筑的数量和水平位于全国之首,具有很强代表性,通过调查看出我国智能建筑有如下特点:

1.智能化建筑热潮悄然掀起,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

目前,国内楼宇建设中流行一股“智能化”热潮,冠以“3A智能建筑”“5A智能大厦”的广告屡见不鲜,而建筑物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六、七年前的智能建筑只有一些智能功能如消防自控,其它方面的设备根本没有自控。

四、五年以前的智能建筑基本具有楼宇、消防、保安等自控功能,计算机为主控机,多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和DOS操作系统,监视和控制多为简单模式,软件水平较低。近一、二年落成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具有较完善的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简称3A系统。这些系统多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采用集散式甚至分布式控制,监视和控制可以采用精确方式,且有较先进的Windows、OS/2操作系统及中文图形方式界面,软件编程方便,面向对象。可见近年来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有长足的发展。

2.智能建筑市场洋货充斥,国货难于立足。

除了消防、保安等系统的设备有部分国产名牌外,楼宇自控设备则完全被外国产品垄断。调查中用户普遍反映国外产品质量较好,售后服务较完善。经调查,认为进口消防自控产品运行状况“好”的和“一般”的各占用户的50%,没有认为差的。而对国内产品缺乏信任感,认为产品可靠性差,误报动作较多,维修率高。尤其一些用户对消防、保安产品被有关部门指令性购买的做法意见很大,XX大厦被有关部门强迫购买的乡镇企业产品,其质量十分低劣。在调查的大厦中,消防自控系统多采用美国西伯乐斯、爱德华,日本的能美,日探,楼宇自控产品主要采用美国霍尼维尔、江森、安德沃等。

一、关于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我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智能建筑应当是:

“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二、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

1 智能建筑产生的技术背景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球出现信息革命的高潮,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广泛关注,最近又有人豪迈地提出"数字地球"。智能建筑就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

表现在:(1)电子商业的出现,包括网上信息服务、电子购物、电子银行和金融服务、网上攻读学位;(2)管理工作的变化;(3)制造业和经济活动全球化。有了internet,一个新设备可以在美国设计,中国印刷,俄罗斯制造。

2 智能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据日本对各职业的分类,就业人口从事第三产业的职业人数,1955年1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26%;1985年28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47%。这表明一个从工业社会中脱胎而出的、新型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成为社会生产的一种主要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信息产业的产值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因而它是一个国家产业,甚至是全球性产业,带有明显的独立和交融特性。

三、智能建筑的现状

由于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智能建筑的数量和水平位于全国之首,具有很强代表性,通过调查看出我国智能建筑有如下特点:

1.智能化建筑热潮悄然掀起,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

目前,国内楼宇建设中流行一股“智能化”热潮,冠以“3A智能建筑”“5A智能大厦”的广告屡见不鲜,而建筑物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六、七年前的智能建筑只有一些智能功能如消防自控,其它方面的设备根本没有自控。

四、五年以前的智能建筑基本具有楼宇、消防、保安等自控功能,计算机为主控机,多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和DOS操作系统,监视和控制多为简单模式,软件水平较低。近一、二年落成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具有较完善的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简称3A系统。这些系统多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采用集散式甚至分布式控制,监视和控制可以采用精确方式,且有较先进的Windows、OS/2操作系统及中文图形方式界面,软件编程方便,面向对象。可见近年来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有长足的发展。

2.智能建筑市场洋货充斥,国货难于立足。

除了消防、保安等系统的设备有部分国产名牌外,楼宇自控设备则完全被外国产品垄断。调查中用户普遍反映国外产品质量较好,售后服务较完善。经调查,认为进口消防自控产品运行状况“好”的和“一般”的各占用户的50%,没有认为差的。而对国内产品缺乏信任感,认为产品可靠性差,误报动作较多,维修率高。尤其一些用户对消防、保安产品被有关部门指令性购买的做法意见很大,XX大厦被有关部门强迫购买的乡镇企业产品,其质量十分低劣。在调查的大厦中,消防自控系统多采用美国西伯乐斯、爱德华,日本的能美,日探,楼宇自控产品主要采用美国霍尼维尔、江森、安德沃等。

四、我国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1.智能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智能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建筑单位并不了解何为智能大厦,只是抓住这个时耀的词汇套用在自己的建筑物上,致使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建筑甚少。比如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连接3A系统各种控制信号必备的基础设施,但调查中只有少数单位考虑了综合布线。大多数建筑楼宇、消防、保安自控等系统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分散布线,互联性差,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使资源、设备重复设置,造成极大浪费。一座建筑物一经建成,其主要结构及外形不会发生变化,但随着社会、技术、经济发展及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建筑物智能程度也应不断地提高,如不具有适应情况变化的能力就算不上智能建筑。

2.智能化技术和产品过分依赖进口。随着社会进步,中国的智能建筑市场十分巨大,但智能建筑技术及产品都由外国公司控制,工程也由外国公司把持,如:霍尼维尔、江森、玛斯特公司等。我国现今还没有一家自己的智能建筑技术工程公司来承担国内大型智能化工程任务,使大量外汇流失。而且很多设备往往由不同的国外厂家提供,产品兼容性差,以致

单个产品性能不错,但组成系统后效果较差。加上系统建成后的后期维护和系统升级也缺乏一个国内的队伍予以支持和配合,使整个系统运行效果往往不佳。

3.智能建筑市场缺乏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智能建筑设计没有可依据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现在我国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处于一种分割管理无序的状态,牵制了我国智能技术的发展。比如消防设备是消防部门管理,供配电由供电部门管理,保安部分由安全部门管理,楼宇部分由建设部门管理,邮电、电子等部门也都欲把“智能建筑”纳入自己的行业管理中。各个部门分管一块,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加以协调管理,智能建筑各个系统集成时,就很难达到智能建筑的水平。另外,缺乏智能建筑的设计规范和等级评价标准,也是智能建筑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使一些只有部分智能功能的建筑也都冠以“智能大厦”。

四、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统一管理,使智能建筑行业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以实施对智能建筑市场的政策导向及管理。加强智能建筑专业施工队伍的归口管理并建立相应的资质审查、招投标、监理制度,维护国家及投资方的利益,促进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健康、有序的发展。

2.尽快制定“智能建筑”设计、施工的国家规范、标准。

3.应大力提倡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走上国产化的道路,逐步缩小我国智能建筑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扶植我国自己的专业化智能工程设计及施工队伍。

4.加强各类院校“智能建筑”学科的建设。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计划招收“智能建筑”方向研究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已开设了“建筑物智能化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大量各种层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

5.以主管部门牵头和相关行业部门联合组织“智能建筑学会”或“智能建筑协会”,以加强相关行业专家学者联系,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6.推广“智能建筑”技术到民用建筑中,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比如实现小区物业管理自动化,实施抄表出户,计量收费、防火防盗,门禁、电梯、路灯等计算机管理和控制。

五、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

住宅建筑的智能化目前,国外智能化建筑的范围已从办公楼扩大到公寓、医院、商场、体育馆,特别是住宅。另外,智能建筑也由单体向区域规划发展,像"智能广场"、"智能住宅小

区"等新概念。在我国,国家科委、建设部也把"智能化住宅"作为支撑"小康住宅工程"的关键技术,表明了政府和建筑行业对智能化住宅建筑发展的高度重视。

智能建筑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a4341119.html, 智能建筑发展趋势 作者:李声祥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09期 [提要]本文分析智能建筑的类别、优势、效益,阐述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发 展趋势,并表明其正在向高速度、高集成度、高性能价格比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智能建筑及其发展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2日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将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等系统集成和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形成舒适、高效、便利的有机整体。它是现代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图像显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投资合理、管理科学、服务高效、使用方便、环境舒适等特点,是一种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 一、智能建筑划分的类别 智能建筑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摩天大楼到家庭住宅,从集中布局的楼房到规划分散的住宅小区,都被统称为智能建筑。智能建筑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零距离的即时交流。大致可分如下几个层次: (一)智能大楼。主要是指将单幢大楼建成为综合性的智能化大楼,基本的构造框架是把办公自动化、楼宇控制、通信和网络三个子系统结合成为完善的整体,使之成为理想的现代办公和生活场所。 (二)智能住宅。通过家庭总线将住宅内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全部并入网络,进行集中或异地监控以及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使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相协调,打造出多功能信息化居住空间。 (三)智能小区。智能小区被定义为“生活信息化、管理智能化、IC卡通用化”。小区内建筑物除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外,还考虑到安全、健康、节能、便利、舒适五大因素,以便创造出回归自然的绿色环境、信息共享的多媒体环境、优秀舒适的人文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作者是()。 ? A. 燮 ? B. 欧阳修 ? C. 辛弃疾 ? D. 陆游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 A. 《高山流水》 ? B. 《春江花月夜》 ? C. 《梅花三弄》 ? D. 《二泉映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是()。 ? A. 基督教 ? B. 佛教 ? C. 伊斯兰教 ? D. 萨满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2 佛教及其中国化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是()。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禅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3 道教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 A. 人神合一 ? B. 天人相争 ? C. 人本主义 ? D. 天人合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先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 A. 慎道 ? B. 非 ? C. 商鞅 ? D. 管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 B. 孔子

智能建筑发展史及其未来广阔前景

智能建筑发展史 一、世界第一栋智能大楼 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是1984年出现在美国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这是一栋38层的办公建筑,原来就有比较好的建筑设备系 统,例如,较早地应用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办公自动化机器的集中使用;设置计算中心;消防、安保的自动监控等。承担工程总体设计和 安装的是UTBS公司。 二、日本智能建筑的发展 日本在1986年建造的东京本田青山大厦和NTT品川大厦。以及后来的NEC、N17、松下、三井、东芝等办公大楼,它们具有很完善的设 备系统,设备与建筑设计配合融洽。这些大公司建设这些系统主要是为了自己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为了改善企业形象。 三、智能建筑在全球的发展状况 80年代后期,智能建筑风靡全球,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讯、控制三,项技术在楼宇自动化,通讯网络 以及它们的系统集成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 四、中国智能建筑的反展 在80年代中以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曾进行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对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进行了探讨。80年代后 几年出现了较早的一批智能设施和系统较为完备的建筑物。中国大陆上“智能建筑,,的真正的普及和推广是在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中 。 首先打出“智能建筑,,旗号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另一个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多半原来是搞通信或是承担网络工程 的,从做网络转向专门做综合布线,。 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原来建筑事业的主力军,即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安装两支队伍在“智能建筑”却显得技术准备不足,行 业中的一些先知先觉者为了规范市场,统一认识,便在上海首先提出了制订“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问题,此标准在1996年作为上海市 的地方标准出台。对智能建筑划为三级,仅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自1990年至1996年就建造了20层以上高楼89幢。上海全市自1990年 至1996年间建造了20层以上的高楼有497座,总计约1062万m2。 智能建筑兴起于沿海特区和北京,仅在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出现了智能建筑,即在乌鲁木齐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作业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3-11 11:45:27 一、单选题 1. (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 儒道互补 ? B. 儒法互补 ? C. 儒墨互补 ? D. 法墨互补 得分:5 知识点:5.3 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中国绘画史上提出创作和鉴赏的金科玉律即“六法”的人是()。 ? A. 王羲之

? B. 陆探微 ? C. 谢赫 ? D. 张僧繇 得分:5 知识点: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 A. 管仲 ? B. 子产 ? C. 商鞅 ? D. 吴起 得分:5 知识点: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指()。 ? A. 《黄帝内经》 ? B. 《神农本草》 ? C. 《伤寒杂病论》 ? D. 《本草纲目》 得分:5 知识点: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 汉语七大方言中使用最多的方言是()。? A. 湘语 ? B. 北语 ? C. 吴语 ? D. 粤语 得分:5

知识点:3.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中国人饮食方式()。 ? A. 聚餐制 ? B. 分餐制 ? C. 自助式 ? D. 个体式 得分:5 知识点:12.3 饮食民俗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7. (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A. 《水浒传》

智能建筑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国内智能建筑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1.1 智能建筑概述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在追求着信息便捷和安全舒适的生活方式,因此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在逐步提升。 智能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智能化”,在于它采用多元信息传输、监控、管理以及科学有效的集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智能建筑已成为各国综合应用科技能力的象征,也是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和智能化城市的网络节点。因而兴建智能大厦已成为了21世纪房地产投资开发的主导方向。为新兴的智能建筑产业提供相关的设计、设备、安装、维修、管理维护的企业也在快速发展,并形成一个全新的智能建筑行业与建筑智能化技术新领域。 1.1.1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和充实,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图形显示技术(Cathode Ray Tube, CRT)——简称“4C+A”技术,一起构成了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 现代计算机技术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而发展的。计算机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实时控制三大功能转向图像、自然语言、声音等非数值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出现了智能型仿真计算机以模拟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且有识别、学习、探索、推理等功能的计算机。多机系统联网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采用统一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把多个数据处理系统的通用部件合并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系统,各软、硬件资源管理没有明显的主从关系。分布式计算机处理是在网络中硬件、软件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任务和负载的共享。2000年以后出现的网格计算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把现代计算机技术推向一个新阶段。现代控制技术是指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计算机控制方案——集散型控制系统或分布式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主要应用于过程控制,实现就地控制,集中显示、处理、分级管理。近十多年来该技术被移植用于建筑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现代控制技术适应了现代化生产的控制与管理需求,采用多层分级的结构形式,从下而上分为现场控制级、控制管理级和决策管理级,安全、可靠、通用、灵活。集散型控制系统采用具有微内核技术,实时多任务、多用户、分布式操作系统,以实现任务调度算法的快速响应。工程中,集散型监控系统与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的设计,系统配置通用性强,开放性好,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显示操作集中,人机界面好,而且安装、维修方便,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现代通信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近的20年来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以每年20%~30%的速度提高,而在各行业领域内引入具有强大的运算、处理、操作功能的计算机技术后,出现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通信技术从常规话音通信上升为现代化通信技术,实现图、文、音、像多媒体信息的宽带传输,通信设施的数字化、宽带化、移动化和个人化对整个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及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代图形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途。目前主要用于计算机的操作和信息显示的图形化,即窗口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通过窗口技术可以实现简单方便的屏幕操作,可完成对开关量或模拟量的控制;信息状态和参数的变化的以及信息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是可以通过动态图形符号加以显示,达到对信息的采集和监视的目的。 1.1.2 智能建筑发展在中国

人工智能发展史解读

人工智能学科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由于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人们开始了具有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的研究。(虽然计算机为AI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但直到50年代早期人们才注意到人类智能与机器之间的联系. Norbert Wiener是最早研究反馈理论的美国人之一.最熟悉的反馈控制的例子是自动调温器.它将收集到的房间温度与希望的温度比较,并做出反应将加热器开大或关小,从而控制环境温度.这项对反馈回路的研究重要性在于: Wiener从理论上指出,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而反馈机制是有可能用机器 模拟的.这项发现对早期AI的发展影响很大。) 1956年夏,美国达特莫斯大学助教麦卡锡、哈佛大学明斯基、贝尔实验室申龙、IBM公司信息研究中心罗彻斯特、卡内基——梅隆大学纽厄尔和赫伯特.西蒙、麻省理工学院塞夫里奇和索罗门夫,以及IBM公司塞缪尔和莫尔在美国达特莫斯大学举行了以此为其两个月的学术讨论会,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探讨人类各种学习和其他职能特征的基础,并研究如何在远离上进行精确的描述,探讨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等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术语。从此,人工智能这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这些青年的研究专业包括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和电脑科学,分别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他们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例如申龙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塞缪尔编写了第一个电脑跳棋程序,麦卡锡、明斯基、纽厄尔和西蒙都是“图灵奖”的获奖者。 这次会议之后,在美国很快形成了3个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心,即以西蒙和纽威尔为首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组,以麦卡锡、明斯基为首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组,以塞缪尔为首的IBM公司研究组。随后,这几个研究组相继在思维模型、数理逻辑和启发式程序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的成果: (1)1956年,纽威尔和西蒙研制了一个“逻辑理论家“(简称LT)程序,它将每个问题都表示成一个树形模型,然后选择最可能得到正确结论的那一枝来求解问题,证明了怀特黑德与罗素的数学名著《数学原理》的第2章中52个定理中的38个定理。1963年对程序进行了修改,证明了全部定理。这一工作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计算机模拟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的一个重大成果,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开端。 (2)1956年,塞缪尔利用对策论和启发式搜索技术编制出西洋跳棋程序Checkers。该程序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在下棋过程中不断积累所获得的经验,并能根据对方的走步,从许多可能的步数中选出一个较好的走法。这是模拟人类学习过程第一次卓有成效的探索。这台机器不仅在1959年击败了塞缪尔本人,而且在1962年击败了美国一个州的跳棋冠军,在世界上引起了大轰动。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大突破。 (3)1958年,麦卡锡研制出表处理程序设计语言LISP,它不仅可以处理数据,而且可以方便的处理各种符号,成为了人工智能程序语言的重要里程碑。目前,LISP语言仍然是研究人工智能何开发智能系统的重要工具。 (4)1960年纽威尔、肖和西蒙等人通过心理学实验,发现人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首先想出大致的解题计划;2。根据记忆中的公理、定理和解题规划、按计划实施解题过程;3.在实施解题过程中,不断进行方法和目标分析,修改计划。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活动过程,其中主要是方法和目的的分析。(也就是人们在求解数学问题通常使用试凑的办法进行的试凑是不一定列出所有的可能性,而是用逻辑推理来迅速缩小搜索范围的办法进行的),基于这一发现,他们研制了“通用问题求解程序GPS”,用它来解决不定积分、三角函数、代数方程等11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并首次提出启发式搜索概念,从而使启发式程序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 为。 2. 《易传》共有,包 括、、、、、、。 3. 《周易》一书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 也是一本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 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 指、、。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 有,墨家之爱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的历史中存在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 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 “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四 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 即、、、。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 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学说,提倡 和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 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

智能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建筑物是人民生产生活的必备场所,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断改变各种建筑物的设计方向和角度成为各个房地产开发商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关键。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智能化。然而,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概念,现状与发展情况。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现状;发展 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化的建筑是现代化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智能化的建筑设计除了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添加更多人性化、智能化的元素,以营造高品质舒适的生活。 一、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化建筑指的是在箭镞设计的过程中,将建筑物的各种结构、具体设备、服务以及管理等方面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将建筑相关的各方面进行最优的组合,从而给用户提供高效、舒适、人性化、智能化的建筑环境。智能化建筑是在现代可续技术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技术的基础是现代化的建筑技术、现代化的电脑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 智能建筑的特点如下: 第一,智能化的建筑大多与现代化的节能环保、用户业主的各种经济利益相关,智能化的建筑物不仅能节约能源,也能保护环境,

这也是智能化建筑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条件,各种智能化建筑的功能无一不考虑到业主的经济利益。 第二,智能建筑的发展思想是“以人为本”。无论是传统建筑还是智能化建筑,受益者都是在建筑物内工作、生活的人,因此,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应该取决于业主和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单纯地看建筑内所装载的各种器材设备是否先进。智能化建筑不是完全将现代化的高科技堆砌起来,更倾向于用现代化科技实现人们的需求。 二、智能建筑设计的现状 1、我国的智能建筑发展概况 最早的智能建筑是出现在美国,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智能化建筑发展比较早,香港的智能化建筑发展也比较早,比如汇丰银行大厦、中银大厦等都是智能化程度比较高的智能建筑。我国大陆地区的智能化建筑起步比较晚,近几年,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智能化建筑已经逐步发展起来,比如上海的金茂大厦、青岛的中银大厦等都具有比较高水平的智能化。当前,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已经向大型公共建筑转变,例如常见的会展中心、体育场、图书馆等,这些建筑的设计也逐渐参照智能建筑的规则和要求进行。 2、智能化建设设计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设计质量低,水平不高 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应用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够平衡,而且产业化的水平比较低,有的设计产品还不能适应市场和用户的各种需求,在软硬件的设计方面,还比较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

人工智能发展史

人工智能发展史 人工智能学科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由于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人们开始了具有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的研究。(虽然计算机为AI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但直到50年代早期人们才注意到人类智能与机器之间的联系. Norbert Wiener是最早研究反馈理论的美国人之一.最熟悉的反馈控制的例子是自动调温器.它将收集到的房间温度与希望的温度比较,并做出反应将加热器开大或关小,从而控制环境温度.这项对反馈回路的研究重要性在于: Wiener从理论上指出,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而反馈机制是有可能用机器模拟的.这项发现对早期AI的发展影响很大。) 1956年夏,美国达特莫斯大学助教麦卡锡、哈佛大学明斯基、贝尔实验室申龙、IBM公司信息研究中心罗彻斯特、卡内基——梅隆大学纽厄尔和赫伯特.西蒙、麻省理工学院塞夫里奇和索罗门夫,以及IBM公司塞缪尔和莫尔在美国达特莫斯大学举行了以此为其两个月的学术讨论会,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探讨人类各种学习和其他职能特征的基础,并研究如何在远离上进行精确的描述,探讨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等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术语。从此,人工智能这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这些青年的研究专业包括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和电脑科学,分别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他们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例如申龙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塞缪尔编写了第一个电脑跳棋程序,麦卡锡、明斯基、纽厄尔和西蒙都是“图灵奖”的获奖者。 这次会议之后,在美国很快形成了3个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心,即以西蒙和纽威尔为首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组,以麦卡锡、明斯基为首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组,以塞缪尔为首的IBM公司研究组。随后,这几个研究组相继在思维模型、数理逻辑和启发式程序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的成果: (1)1956年,纽威尔和西蒙研制了一个“逻辑理论家“(简称LT)程序,它将每个问题都表示成一个树形模型,然后选择最可能得到正确结论的那一枝来求解问题,证明了怀特黑德与罗素的数学名著《数学原理》的第2章中52个定理中的38个定理。1963年对程序进行了修改,证明了全部定理。这一工作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计算机模拟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的一个重大成果,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开端。 (2)1956年,塞缪尔利用对策论和启发式搜索技术编制出西洋跳棋程序Checkers。该程序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在下棋过程中不断积累所获得的经验,并能根据对方的走步,从许多可能的步数中选出一个较好的走法。这是模拟人类学习过程第一次卓有成效的探索。这台机器不仅在1959年击败了塞缪尔本人,而且在1962年击败了美国一个州的跳棋冠军,在世界上引起了大轰动。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大突破。 (3)1958年,麦卡锡研制出表处理程序设计语言LISP,它不仅可以处理数据,而且可以方便的处理各种符号,成为了人工智能程序语言的重要里程碑。目前,LISP语言仍然是研究人工智能何开发智能系统的重要工具。 (4)1960年纽威尔、肖和西蒙等人通过心理学实验,发现人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首先想出大致的解题计划;2。根据记忆中的公理、定理和解题规划、按计划实施解题过程;3.在实施解题过程中,不断进行方法和目标分析,修改计划。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活动过程,其中主要是方法和目的的分析。(也就是人们在求解数学问题通常使用试凑的办法进行的试凑是不一定列出所有的可能性,而是用逻辑推理来迅速缩小搜索范围的办法进行的),基于这一发现,他们研制了“通用问题求解程序GPS”,用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和应用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我国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详细论述了传统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的特点及其应用现状;并对智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建筑;电气设备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发展概述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大型现代化建筑和高层居民建筑拔地而起,建筑电气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对于建筑电气系统节能、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电气系统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得到业界的关注。 电气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建筑电气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电气设备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质量、环保、安全水平是衡量装饰工程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于电气设备行业来说,产品要以终端智能化为目标。建筑电气产品的节能、安全,需要产品更新换代,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因为智能电网大量的用户终端离不开电气产品。当前,我国建筑电气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制造模式和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粗放式的管理,还有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开始应用于现代建筑,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的相关标准制定也在加快进行。因此,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等诸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必须通过建筑物内置的越来越多的基于高新技术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现代化建筑设备来实现,这一切集中反映到建筑观念和建筑实践中,于是建筑中增加了各种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应运而生。 2 传统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的特点 2.1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 传统的建筑每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强弱电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化建筑高速发展的要求。传统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独立的不同的布线系统,如电话系统使用普通平行线对、闭路电视系统使用同轴电缆、计算机局域网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使用屏蔽双绞线、电视监控系统使用视频线缆等,这些布线系统的线缆、接插件及配线架等设备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换使用的。另外,由于传统的布线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电线以及接线设备,因此,这就导致了相互之间技术性能的较大差别,从而难以互通不能兼容的问题时有发生。 在以往进行传统的布线时,如果在布设施工中需要改变终端设备位置和数量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谈家乡文化—豫剧 摘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而豫剧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字:中原文化、豫剧、艺术、河南梆子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故乡,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圣贤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原文化特点鲜明、作用独特 中原文化具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源性,二是原创性,三是包容性,四是开放性,五是基础性。中原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河南人,从小就被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包围,使我深深的迷上了这魅力无穷的中原文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我姥姥是一个戏迷,所以豫剧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中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豫剧 豫剧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鼎盛时期,除河南外,全国包括京、津、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辽、吉、黑以及贵州、青海、西藏、新疆、台湾等20多个省区都有专业豫剧(院)团分布,豫剧团更是不计其数。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近400年的历史。是在河南民歌,小调及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后吸收北曲、弦索、罗卷戏、昆曲、秦腔等其它戏曲剧种结合演变而成。豫剧诞生在七朝古都,东京汴梁城开封。

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现状及发展

?简介: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我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 ?关键字:智能建筑,背景,现状,发展,对策 一、关于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我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智能建筑应当是: “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二、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 1 智能建筑产生的技术背景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球出现信息革命的高潮,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广泛关注,最近又有人豪迈地提出"数字地球"。智能建筑就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 表现在:(1)电子商业的出现,包括网上信息服务、电子购物、电子银行和金融服务、网上攻读学位;(2)管理工作的变化;(3)制造业和经济活动全球化。有了internet,一个新设备可以在美国设计,中国印刷,俄罗斯制造。 2 智能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

浅谈智能建筑的发展及展望

浅谈智能建筑的发展及展望 摘要:智能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智能建筑将会大大取代传统建筑,故本文将主要阐述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现状及发展,并结合我国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智能建筑背景现状发展对策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 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智能建筑的定义有许多种,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一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 1 智能建筑产生的技术背景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球出现信息革命的高潮,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广泛关注,最近又有人豪迈地提出"数字地球".智能建筑就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 表现在:(1)电子商业的出现,包括网上信息服务、电子购物、电子银行和金融服务、网上攻读学位; (2)管理工作的变化; (3)制造业和经济活动全球化。 2智能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 20 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 二.智能建筑的现状 由于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智能建筑的数量和水平位于全国之首,具有很强代表性,通过调查看出我国智能建筑有如下特点: 1.智能化建筑热潮悄然掀起,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现在的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算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这次选修课时我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听老师讲了几节课,也观看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之类的影片,所以,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以及我最近参考的文献浅显的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说中国传统文化之前要先阐明一下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中。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的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浩如烟海,举世无双的文化典籍,还是瑰丽无比,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抑或是灿若星辰,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怀,收容着万事万物;以她崇高的精神,荡激着世间百态;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现中华的雄浑;以她最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岁月的湮没;以永远不朽的生机和活力,焕发青春,震撼世界。 五千年的历史,弹指间灰飞眼灭,历史的车轮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了长长的车辙,然而,传统文化却没有随风而逝,而是,在车辙下却被碾得熠熠生辉。学术界比较赞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时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她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中国书法、国画、敦煌壁画到篆刻、印章、太极图;从汉字、甲骨文、钟鼎文到汉代竹简、木版水印,还是到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易经》、《诗经》、《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华经典诗文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代表民族文化先进性和发展方向的,是和我们今天现代社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因此也可以说,中国传统

智能建筑发展前景探析

智能建筑发展前景探析 发表时间:2019-07-05T16:21:58.603Z 来源:《成功》2018年第12期作者:王智楷 [导读]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科技进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赋予建筑更丰富的内涵。通过介绍智能建筑的功能,分析其发展前景,并探究未来发展建议,加深对智能建筑的了解,发挥智能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晋城市第一中学山西晋城 048000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科技进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赋予建筑更丰富的内涵。通过介绍智能建筑的功能,分析其发展前景,并探究未来发展建议,加深对智能建筑的了解,发挥智能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功能;发展前景 随着工业化同信息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智能建筑产业也迎来宝贵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其突破令人瞩目。对于中国的智能建筑产业发展而言,网络技术、建筑技术、控制技术、无线技术等都成为了关键,并且在发展的大趋势下,也必定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智能建筑的功能 建筑,作为智能建筑的有效载体,通过通信系统、网络系统等实现了集成化的处理,并且也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特征,让使用者能够享受到安全、舒适、高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智能建筑本身作为现代化的典型建筑,在创造良好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会实现对生命财产以及建筑安全的保障,同时能自动调节照度、温度和湿度等,让人更舒服、舒畅,大幅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节能是智能建筑最显著的功能之一,可以通过智能化与自动化设计,体现能源节约作用,尽可能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性,这是智能建筑产业在当今时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同时,智能建筑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方面的需求,凭借其开放性、智能化等优势,就能让用户实现对建筑物功能的调整,进而满足自身的需求,并且这一种方式操作非常的简单,一旦故障出现,还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1]。另外,智能建筑可以满足现代化的办公要求,让人们对各种信息资源都可以轻松的获取,同时,这一种方式能够突破局限,与各地的组织之间实现彼此的商务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资源的节约。 二、中国智能建筑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结合了人、信息与工作环境,其主要是实现了建筑设计学、行为科学、人类工程学、环境科学等理论学科之上建立起来的交叉应用。在发展初期,智能建筑属于独立系统,如今逐步迈向综合平台控制,国内已经出现和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的一系列智能建筑群,例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尔滨软件园数字化工程、北京中关村数字园区等等,一些地方还建成将居住、办公、商用和厂房等建筑物群融为一体的数字化街区,促使单体智能建筑快速朝着建筑群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在今后,智能建筑的发展将以立体绿色智能建筑为主,今后的住宅小区将是具备自我调节功能的、由高科技控制的建筑群体[2]。住宅绿化也将变为智能立体绿化,建筑技术功能由电脑智能化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涵盖建筑内部气温的调节和照明、防晒、供暖等,建筑物屋顶和墙上装设的太阳能为人们及植物提供一部分能源,尽可能减少建筑物的能耗,最大限度发挥住宅建筑的生态效应。 三、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建议 (一)扩展应用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建筑未来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广泛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不断扩展其应用范围。智能技术基于非线性控制的理论、方法,就可以与开关控制和闭环控制相互结合,并且利用定量定性控制的有效方式,将复杂的系统问题解决;通过多媒体技术,也可以满足图文并茂、直观简单的工作界面实现;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的感知与模拟,满足精确化的楼宇控制;智能建筑控制系统本身也拥有可变的结构特性,从而让其拥有自适应能力、自协调能力、自组织能力。 (二)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简单地讲,物联网就是依托于信息传感设备,如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并且按照协议,将互联网与任何物品相互的连接,从而满足信息的交换与通讯,最终满足智能化的定位跟踪、识别监控等。在智能建筑之中,囊括了人员、设备系统等,在管理中,就需要考虑到物联网技术的有效使用,确保实现远程的共享、信息的互联互通,最终提升信息的实际利用率[3]。 (三)共享城市云端信息服务 在智慧城市的云中心,包含了各种城市基本信息,依托于平台的服务、软件服务等有效模式,就可以全方位的支撑智能建筑。所以在发展前景中,智能建筑应当具备城市公共信息资源共享能力,尽可能减少建设建筑物内部的系统,顺利实现绿色环保、高效节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目标。例如城市智能建筑的公厕云平台就通过公众号、APP和小程序,为大众提供公厕问题反馈、一键查询等服务,同时共享社会公厕资源。 (四)深化对三网融合的应用 三网指的是传统电信网(以电话网为代表)、广播电视网(以有线电视为代表)和数字通信网(以因特网为代表),三网融合则主要是指基于技术改造促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这三大网络的相互兼容、渗透,慢慢整合成统一通信网络,形成能提供涵盖广播电视、数据、语音等综合业务的多媒体宽带基础平台。基于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不断深化三网业务之间的融合,促使智能建筑内部人员无需关注服务商是谁,自由获取各种各样的文字、图像、语音以及影视等服务,全面提升智能建筑服务水平。 智能建筑的优良发展前景主要得益于科技的持续发展以及人类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在未来应不断扩展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产业中的应用,同时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共享城市云端信息服务,深化三网融合,有机结合数字和文化、生态和科技,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的功能,打造与人类需求相符的智能建筑。 参考文献: [1]李爱祥.刍议建筑智能化现状及发展方向[J].居舍.2017(33):2. [2]王继明.管窥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前景[J].现代装饰(理论).2013(12):203.

智能建造现状和未来趋势

智能建筑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建筑也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化小区,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电梯 引言: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即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控和卡,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为用户提供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很快,许多智能化建筑已经走近普通消费者。建筑智能化、家居智能化的理念越来越被老百姓接受。人们对居家的概念已从最初满足简单的居住功能发展到注重对住宅的人性化需求。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智能小区,已成为住宅发展的主流趋势。 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智能建筑最早出现在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展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住宅小区智能化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他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以此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安防报警、紧急呼救、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视频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讲稿

文化的含义 (1)中国古代文化的定义 从文献记载看,“文化”这个词的意思,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已经出现了。《周易·贲》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的开始.但“文化”二字还没有连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现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汉代出现“文化”一词,但其含义,人们的理解并不一样。刘向《说苑—指武)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 诛。”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都指的是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唐代的孔颖达则别有见地,他在解释前引《周易》中的那段话时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古人对“文 化”概念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明清。因此,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部属于“文化”的范畴,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2)西方文化的定义 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里的意思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可见,西方“文化”的含义比我国古代“文化”的含义要宽泛得多。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这祥一个定义,说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这一观点影响巨大,在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开先河的作用。直到现在,还可以做为我们了解和认 识“文化”的参考。后来,人们纷纷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给“文 化”下界定。其中.有的侧重于历史性,有的侧重于规范性,有的侧重于心理性,有的侧重于结构性,有的侧重于遗传性,等等。迄今为止,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可以说,有多少位文化学家就有多少种文化定义) (3)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文化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