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市2020至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西岑溪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lí)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líng)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B.我们拾.(shè)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C.证据如此确凿,还能容他强.(qiáng)词夺理,混淆黑白吗?

D.春雨姑娘悄悄来到田圃,看到麦苗还躺在大地的襁褓

..(qiángbǎo)中熟睡,她温声细语地轻轻呼唤,终于唤醒了麦苗,唤醒了大地。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B.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C.进入山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那一簇簇红杜鹃竞相开放,像极了一群红衣少女在轻歌慢舞。

D.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译长江的故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科学面前,一切歪理邪说都是不能自圆其说

....的。

B.“广西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和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

....,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C.爷爷看到一座座高楼接踵而至

....,不由得感叹:“现在的社会发展得真快!”

D.名人假捐款事件的“真相调査”引发了公众对名人捐款风波的持续关注,同时,也

将慈善这个话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的前景。

B.该市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C.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157座城市以上。

D.稀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改进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战略性基础材料。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③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④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⑤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

A.②①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②①④⑤③D.①②④③⑤6.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陶世龙用生动的文笔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B.古人常用特殊称谓指代年龄。如“黄发”指代老人,“垂髫”指代小孩。C.《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D.《虽有佳肴》和《大道之行也》都出自《礼记》。《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

A.《傅雷家书》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才能成长为钢铁战士。

C.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伟人苦难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

D.“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和“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都是《红楼梦》中林黛玉吟咏梅花的诗句。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天空的表情

(1)《诗经》里说:“蝃蝀①在东,崇朝其雨”,意思是说若东方见虹,立刻就要

下雨。实际上我们见到虹的时候,天空中已在下雨,因为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成的。虹作弧形,红色在外,向内有橙、黄、绿、紫等色。虹的中心在地平线下,所以平时我们所看到的不过一个小半圆。虹的颜色捉摸不定,时常更变。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②以上,那红、黄、蓝、绿各色俱备,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以下,就不见红色,若在十分之一公厘,则虹即无光彩而作白色了。

(2)和虹相类的现象在天空中还有晕。晕有大小两种,都以太阳或月亮为中心。大的晕是由于高云所成,云中的水点已结成冰。小的晕又名光环,是低云所成。古人有“月晕而风”之语,晕无论大小,都是风暴将临的预兆。太阳旁的晕,不但比月晕多,而且颜色亦更美丽,不过因阳光刺目,普通人不注意罢了。晕也有红、黄、青、绿各色,大的晕青色在外,红色在内,小的晕则相反。

(3)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宋代范成大诗“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同一现象早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气象学上可以这样解释,在日中的时候,对流很盛,空中湿气易于凝结成云,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若是空中湿气很重,云层一定很厚,不能见霞。晚上见霞,乃是空中湿气不多的表现,所以主晴。晚上地面因辐射而冷却,不应有对流,但成雾,雾是不会有色彩的。若是早上有霞,那就表示晚间发生对流,是将下雨的征兆了。

(4)云的高低、方向和厚薄都可以为天气晴雨的预兆。在范成大的《吴船录》内有“庐山带帽,平地安灶。庐山紧腰,平地造桥”,这谚语是很准确的。凡山岭的区域,云慢慢上升就是天晴的预兆,若是慢慢地下降,就是将下雨的预兆。夏天中午以前,若是满天是如堡垒般很厚的积雨云,则当日下午即有雷雨。苏东坡诗“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但大块白色的积云,若不十分浓厚,虽满布天空,亦不降雨。所以俗谚叫“楼梯天,晒破砖”,盖满天都是积云的时候,虽是一样高低,但看来总觉得近者高而远者低,形似楼梯,这是久晴的预兆。云行之方向亦可觇③风雨,俗谚说“云行东,马车通;云行西,马溅泥”,这也是很灵验的。但以天的颜色和一处的风云来做预告的根据总嫌不足,要预告精确,必得多设气象台,各处用无线电联络起来,每天制图才能有效。

(选自《竺可桢全集》第二卷,有删改)(注释)①蝃蝀:dì dōng,虹。②公厘:毫米的旧称。③觇:chān,看。

8.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从虹的颜色、形状可推知天气情况。

B.天空呈现出的各种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C.晕的大小、颜色都可以预报天气。

D.云呈现的高低、方向、厚薄与天气的关系。

9.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形成的。

B.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

C.晕有大小之分,大晕是低云所成,小晕是高云所成。

D.云向东移,预示着晴天;云向西移,预示着阴雨天。

10.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文章第(4)段引用了范成大《吴船录》中的谚语“庐山带帽,平地安灶。庐山紧腰,平地造桥”,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云的高低可以成为天气晴雨的预兆,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生动性。

C.文章最后一段画横线的句子不能删去,它补充说明了要精确预知天气还得依靠科学的气象观测,使说明内容更全面、更严谨。

D.文章以“天空的表情”为题,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一夜能走多远

(1)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2)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

(3)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咋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4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光了。

(4)我如释重负

....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皱了一下眉头,若有所思,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5)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则将来会欠收。我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去的种子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6)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这些和圆里的都是这块地的收成,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芭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

又拿了几个比较,无一例外,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7)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有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无法干活,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

(8)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的玉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最好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到如此明显。

(9)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的确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我和父亲又回到田里,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10)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经常为讨要工钱而苦恼。

(11)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选自《青年文摘》)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2.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文中第(4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

14.题目“一夜能走多远”有什么含义?

15.文章结尾说:“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埋藏着一粒“种子”,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粒“种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或体会。

三、诗歌鉴赏

16.下列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

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描写,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D.本诗善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如“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的对比,写出宫使掠夺的残酷;“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不仅写出了卖炭翁复杂矛盾的心理,更突出了其艰难的生活处境。

四、课内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7.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安.知鱼之乐//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子固.非鱼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我知之.濠上也”相同的一项是()A.子之.不知鱼之乐B.虽有千里之.能

C.鹏之.徙于南冥也D.择其善者而从之.

19.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故事背景外,通篇均采用了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得深奥的逻辑问题富有生活诗意。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D.文章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知不知“鱼之乐”而展开的论辩,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

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2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请循其本。

五、课外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莫知其丑

南歧在秦蜀山之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其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③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刘元卿的寓言集《贤奕编》)(注释)①病:动词,生……病;瘿(yǐng),俗称“大脖子病”。③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③垒然:隆起的样子。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22.这则寓言讽刺了南歧人怎样的病态心理?

六、字词书写

23.请用正楷将下列诗句抄写在田字格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七、句子默写

24.默写。

(1)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诗经·郑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5)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

作》)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8)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虽有佳肴》)(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25.2019年4月28日,我市举行了“好家风,伴我健康成长”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我市“好家风”系列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为了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八(1)班将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请写出两种:

途径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授家风)王礼同学考试完后回到家,一进门就把书包扔到沙发上,翘起二郎腿看电视。此时,爷爷和张大爷正在聊天。妈妈走过来说:“礼礼,见到客人要问好,坐有坐相……”王礼觉得很委屈,大声说:“没那么多规矩,你不是说考试考好就行啦!”到了晚上,爷爷找王礼谈心,你认为爷爷会怎么说?

九、作文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山可以沉淀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古往今来,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山水,杜甫望泰山雄奇秀丽的景象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范仲淹观浩浩汤汤的长江水而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

同学们,相信你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时,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

请选择一处你游览过的地方,以“游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游记。

提示与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游记的文体特征要鲜明,文章内容要有真情实感。(3)文章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4)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 棱角(líng)-(lénɡ);

C. 强(qiáng)词夺理-(qiǎnɡ);

D. 襁褓(qiángbǎo)-(qiǎnɡbǎo)

故选B。

2.B

【解析】

【详解】

A.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C.轻歌慢舞-轻歌曼舞;

D.演译-演绎。

故选B。

3.C

【解析】

【详解】

C.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而楼房是不会“不断地到来”的,用在这里不符合事实,应该用“拔地而起”。故选C。

4.A

【解析】

【详解】

B.成分残缺,在“致富”后加上“的道路”;

C.“逾”和“以上”重复啰嗦;

D.搭配不当,将“改进”改为“改造”。

故选A。

5.C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

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此题可运用排除法。阅读文段可知,②句是总起句,应放在第一位,故排除B、D两项。再分析A、C两项,确定③、④两句哪一个放在①句后边,即可解答。分析句意可知,④句是对第①句的解释,所以④句应放在①句后边。故正确选项是C。

6.D

【解析】

【详解】

D.《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不是“道家”。故选D。

7.D

【解析】

【分析】

【详解】

D.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和“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都是《红楼梦》中林黛玉吟咏“菊花”的诗句,不是吟咏“梅花”的诗句。故选D。

8.B

9.C

10.A

【解析】

8.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说明文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然后看文章具体介绍说明这个对象哪个方面,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可以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一般采用“对象+特征”方法来概括。依据文章的标题“天空的表情”及文章中“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可知,选项B最符合。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文章中的“晕有大小两种,都以太阳或月亮为中心。大的晕是由于高云所成,云中的水点已结成冰。小的晕又名光环,是低云所成”可知,选项C 的说法是错误的。

10.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A. 本文介绍说明了天空颜色的变化,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

——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不是“事物”说明文。故答案为A。

11.文章讲述了我跟随父亲种苞米并最终明白了时间珍贵需奋力追赶的故事。

12.文中指“我”因种子用完终于可以收工的无比轻松的心理。

13.示例一:这是环境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当时天气的炎热,环境的恶劣,烘托父子俩劳动的艰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我渴望休息和父亲对我的特殊教育作铺垫。示例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当时天气炎热、酷暑难耐的情形,为下文我渴望休息和父亲对我的特殊教育作铺垫。

14.一是指苞米种子的点种只相差一夜却导致苞米的生长情况和收成有很大的差距;二是指我们的人生就像一粒种子一般短暂,需要努力追赶,否则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15.示例:我心中的“种子”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时刻提醒自己,踏踏实实走好攀登高峰的每一个阶梯。我们拥有很好的学习环境,更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每一次发展的机会,不要让成功因为我们的退缩、懈怠而与自己擦肩而过,留下永远的遗憾。

【解析】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这篇文章讲述我高考落榜后,父亲以种苞米为例,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不要让你的种子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后来我抓紧时间复读获得成功的故事。

12.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第4段中的“如释重负”,原义是指卸下重担的意思,在文中指因种子用完了,“我”可以收工的轻松的心理。据此理解作答。

1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语句“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赋予“阳光”以人的情态,并用“蒸笼”夸张设喻,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五月天气的炎热,为下文叙写“我”渴望休息和父亲对我的特殊教育的内容做铺垫。本题也可以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来赏析。

14.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从字面来看,标题“一夜能走多远”是指苞米种子的只相差一夜,但却导致苞米的生长情况和收成有很大的差距;从文章的主旨来看,暗指我们的人生就像一粒种子,一旦错过机会,机会将永不再来。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5.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感悟。文章最后“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这一语句,强调了“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勇往直前”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作答时可从这些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即可。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16.C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依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选项C“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的说法是错误的,不是清晨。故选C。

17.B

18.D

19.C

20.(1)鲦鱼在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2)请追溯话题本原。【解析】

17.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

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于:在/到);

B. 安.知鱼之乐/安.求其能千里也(安:都是“怎么”);

C. 子固.非鱼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本来/顽固)

D.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快乐/以……为乐)

故选B。

18.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我知之濠上也”中的“之”是代词。A项中“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C项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中的“之”是代词。

故选D。

1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惠子反驳庄子,不是因为他认为游鱼不快乐,而是因为“子非鱼”,他认为异类之间无法相通,彼此之间并没有办法交流感情。说明惠子注重逻辑,从科学的角度看世界。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从容(悠闲自得)、是(这)、之(的)”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循(追溯)、其(话题)、本(本源)”几个词是赋分点。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21.我们这地方的人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

22.示例:讽刺了南岐人闭关自守而不自知,因孤陋寡闻而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病态心理。【解析】

21.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皆(都)、然(这样)、焉(哪里)”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2.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故事,通过“南歧人”笑话外来人的故事,说明长期的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成为井底之蛙。故事寓意深刻——人的缺点只要常见了,那么他就会不以为然。

参考译文:

南岐处在秦蜀山地的山谷之中,这里的水味道十分甘甜,但水质很差,凡是喝这种水的人都会生大脖子病,所以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得颈瘤病。等到外地人来了,就有一些见识浅陋的人和妇人们围观,还嘲笑他,说:“那人的脖子真是奇怪啊!那么细根本不像我们啊!”外地人说:“你们颈上那块凸出来的东西是种颈瘤病。你们不找好药来去除你的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细呢?”嘲笑外地人的人说:“我们这地方的人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详解】

硬笔楷书书写的基本要求是规范、端正、整洁、生动。规范,指书写正确,笔画不多不少,能按照笔顺规则书写。端正,指的是字写得横平竖直,结构比例适当,字型方正,字迹清楚。整洁,指的是字形大小均匀,行列整齐,卷面清洁。生动,指的是字的笔画有“点”,有“锋”,字形整体自然连贯,有一定的“书法味”,在共性的基础上有点个性。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本题注意“忽”和“梨”的字形。24.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任写一句均给分)挑兮达兮山光悦鸟性萧萧班马鸣天涯若比邻寂寞沙洲冷零落成泥碾作尘然后能自反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宛、挑兮、萧、班马、天涯、沙洲、碾、庇”等字词容易写错。

25.(1)学习先人留下的古训;直接向父母学习。(2)答案示例:礼礼呀,爷爷觉得妈妈要你讲文明,有礼貌,还要尊重长辈是对的,因为这是我们王家人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传

承,不给咱王家人丢脸,你说对吗?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依据材料一可从“祖训”的角度;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从“父母”的角度来概括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的途径即可。

(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礼礼);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从待人接物要文明礼貌的角度来阐述);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是多元的。

26.游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错的,清秀的山,荡漾水,确实是天下少有。

此刻,我正坐在船上,伴着座座山向后移动,随着清风的扑面,水波的荡漾,向前缓缓的前进。

河的两边都是山,有的高大,有的险峻,有的陡峭,有的平缓。这些山,虽没有华山之凶险,没有金乌山之清秀,但却独有一股说不出的美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四周全是山的关系吧。山山相靠,虽紧密,但看起来很疏松,虽繁多,但似乎又依着某种规律,虽平凡,但无数平凡的山连在一起,也就不平凡了。再加上山间流淌的水,似乎到了诗意的画境中。

水是清澈的,也是动荡的,时不时会出现一两个漩涡。随着船的前行,水面会兴起一道或几道波纹,缓缓向前。有时还能看见水中鱼儿的游动,但那也只是一个瞬间而已。这些看似是平凡无奇,但却给这一个大画面中,添加了几道生气,使得动的美与静的美进行一次结合。不管什么东西,有了生气,才会是最美丽的。

风是清爽的,忽有忽无,若隐若现的阵阵吹来。清凉的风,总会刮走身上过多的闷热,烦躁,与思绪。有时也会使得水面,引起一道道水波。当真是“清风扑面,水波不兴”。风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他的大小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风不是很冷,但是很凉爽。他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使人忘了现在身在何处。

不管是远看,近看。不管是看一大的画面,还一个极小的细节。不管是几十座山的重叠,还是山间一颗树的晃动、一个石子的形状。不管是绵绵河水滔滔不绝的流动,还是水面上偶尔出现的漩涡、瞬间冒出水面的鱼儿,都给人一个美的感受。

这般的山,这般的水,这般的风,这般的风景同时挤进眼眶里,确实令人应接不暇。每一段场景,不管是什么地方,总能让人感到清新。看到形状各异的山,高低起伏,会令人心旷神怡。看到水面宽敞,微弱的水波在荡漾时,会令人心胸开开阔。面对着般的风景,还需

要再多说什么,多做什么吗?静静的享受吧!

【解析】

【详解】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游”。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游记。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景点补填题目,通过叙写游览的经历,叙写所见到的景致,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或抒发自己的感悟。作文时可采用移步换景法,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做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致,突出景物的特点。

【点睛】

游记,首先是“游”。怎么游?最常用的方法是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就是游踪的变化和景物的转换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的写法。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景物,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写作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游踪线索首尾要一致,要把立足点的变化交待清楚,前后一致,才能使读者抓住作者的游踪,从而领悟文章的旨趣;二是游踪的变化与景物的转换必须一致,即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记,有条不紊地抒观察到的景物描绘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先对景点的特点作总的介绍,然后再分别来写,由总到分,但不管采用怎样的顺序,我们必须做到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