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节地球的运动

教材精讲

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由于同学们在小学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因此,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教材把重点放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同学们能够提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上;通过地球仪的学习帮助同学们直观的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与划分,了解特殊的经纬线及半球的划分等相关知识。

重点:

提出生活中的证据说明以及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特与划分,了解特殊的经纬线及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置的意义。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类社会初期,由于受活动水平和观测范围的限制,人们直观感觉形成了“天圆地方”的认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观测手段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认识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真理的不断探索与追求。

主要学习内容: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1)古代凭直观感觉。——“天圆地方”

(2)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3)航天技术发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4))近代精测——是一个的不规则的球体。

(5)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 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6)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站在海边看海上航行的船,舷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③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还有吗?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加以补充。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是用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模型,通过地球仪的学习能够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地理空间概念,更好的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

(1)认识地球仪

①地球仪上有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及其组成的经纬网、地轴、南极北极、赤道。

②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这样可以方便我们了解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③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④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经线和纬线

我们熟悉地球仪、认识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表任意地点的位置,在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可以将教室中的座位想象成经纬网,掌握经纬网定位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利用地球仪形成地理空间概念。

同学们自己提出证据的过程,实际是培养自己观察与思考能力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生活中有很多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前面已由列举,这里不再重复。要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探讨总结。有关地球以上经度纬度、经线危险的划分等相关知识,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这又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知识,关系到以后地理的学习,所以利用地球仪多观察,展开想象,建立起空间概念这是最重要的。

疑点:

为什么把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半球的分界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既涉及经线圈的构成,又要考虑地球表面的海陆形状,不要使东西半球各占1800,200和1600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中通过,避免了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所以,国际上规定把它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习方法指导:

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方法

同学们知道,学习地理最大的困惑就是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知识的考查大部分是通过各种图来考察的,这方面同学们往往丢分很多,所以就觉得地理特难学,实际上不是的,学会了图的判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经纬网判读方法供同学们供参考。

经纬网图,如果是几条经线、几条纬线的交叉网状图,一般要求准确写出地理坐标。需要首先观察经度数,经度数往左越来越大是西经度数,反之,则是东经度数;纬线度数越往上越大,是北纬,反之是南纬。

读图能力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这一基本技能的形成靠自己的培养,不管什么图呈现在你面前,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认真观察,按照题目要求将零散的地理信息归类、思考,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第二你想到了什么?根据题目要求学会深入思考

和探究,将地理信息内化升华,通过地理现象分析、理解得出结论;第三你会用吗?在能够做到准确读图,提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培养综合运用地图的能力。如根据课本中某个实际问题,发挥想象,将涉及到的地理因素归纳在一起得出结论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必要的。以上这些是不是对同学们判读地图有帮助呢?试试吧。

解体尝试

【经典例题】

例题1。我国某海洋局刚接到一渔船求救电话,渔船只报告经度是124度,纬度是26度后信号中断。请你判断渔船的准确位置应该是

A(124°E,26°N)B(124°W,26°N)

C(124°E,26°S)D(124°W,26°S)

解析:此题选项中的A(124°E,26°N)是正确选项,从题干提供的信息是我国的渔船,首先不会离开我国的近海,从这点考虑A是北半球和东半球经纬线的交叉点,符合题目要求。B(124°W,26°N)是西半球,北半球;C(124°E,26°S)是东半球,南半球;D(124°W,26°S)是西半球,南半球。

答案:A

点拨:此题联系生活实际实,使同学们感受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考查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地理位置的能力以及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等知识和准确判断地理坐标的基本能力。

(1)南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位于东半球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C点位于B点的方向是___________

(4)D点的一架飞机沿南纬60°纬线向

西飞行,这架飞机还能回到D点

吗?___________________;

(5)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一道综合题,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经纬限定方向以及东西半球的划分等知识融为一体,要求能够根据图上信息,做出准确判断,考查同学们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C、B、D (2)B、D (3)西南(4)能(5)60°W,60°N

点拨:多观察经纬网地图,运用用所学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做出准确判断,这里关键是

牢固掌握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的性质,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等基本知识,才能形成判断能力。

【整合训练】

一、请选一选,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类历史上最早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是()

A.魏格纳

B.郑和

C.麦哲伦

D.哥伦布

2.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A.圆盘形

B.正球体

C.扁球体

D.不规则球体

3.今天我们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

A.观测月球变化

B.在海边看航船

C.进行环球航行

D.看地球卫星照片

地理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地球仪发现了下列现象,请你判断

4.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围绕地轴运动,地轴的指示方向是()A.太阳B.北斗星附近C.北极星附近D.月球

5. 地球仪上最大的圆圈是()

A.经线圈

B.纬线圈

C.赤道

D.北回归线

6.观察地球仪可以看到很多网络状的线,这就是()

A.经线

B.纬线

C.经线圈

D.经纬网

7.本初子午线是()

A.地球仪上的任意一条经线

B.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C.是地球仪上的任何一条纬线

D.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8..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一直向南飞,最终能够()

A.回到北京

B.到达赤道

C.到达南极

D.到达北极

9. 地球上纬度26°,经度为60°的地方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10.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所在的半球是() A.北半球、西半球 B.北半球、东半球

C.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11.纬线的特点是()A.纬线和纬线之间能相交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纬线的长度相等

D.所有纬线圈都是相同的圆

12.一艘远洋船横渡太平洋去美国,途径瑙鲁一个小岛(0°、170°E)打算停船休息,这个岛属于()A.西半球B.东半球C.北半球D.南半球

13.如果你站在北极点上,向左前方跨一步,则面对的方向是( )

A西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南方D南方

二、请你做一做

14.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温带”、“南半球”、“西半球”的条件是 ( )

A ①岛

B ②岛

C ③岛

D ④岛

15.阅读下图请回答

(1)A 点的经线是_________度,纬线是__________度。

(2)B 点的经纬度是 ,

(3)C 是_________(纬线),位于D 点的_______

方向。

16. 下图四条经线中,示意本初子午线(0°经线)的是 ( )

①A 经线

②B 经线

③C 经线

④D 经线

17.家住日本东京(东9区)的小智,一天接到远洋舰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爸爸说:“我们的轮船正停上这样一个地方:轮船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

小智的爸爸电话中所说的地方是否存在?请说明理由。

道 南● ● ● ●

B A

C

D 1800° ●

【答案与解析】

选一选

1.C

2.D

3.D

4.C

5.C

6.D

7.B

8.A

9.B 10.B 11.B 12.A 13.D 14.B

请你做一做

15.(1)90度,0度;(2)南纬23.5度;西经45度;(3)南纬66.5度,西南。

16. ③。

17.存在。因为赤道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经20度,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所以这个地方存在,其经纬度是西经20度,纬度0度。

【课本学习行动参考答案】

学习行动一:略。

学习行动二:略。

学习行动三:1.略。2.东西半球划分的理由:任何两条相对应的经线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但为了方便起见,人们习惯将200W和160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而不是将00和180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分界线,因为前者可以保持欧洲和非洲的完整性。标注略。3.特点,分布

相关连接

【快乐体验】

探讨地球形状的小试验

活动准备:一张桌子、一个地球仪、一艘小纸船

1.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桌子两侧相向站立,间隔3米左右。甲同学保持不动,眼睛玉镯面相平,乙将小纸船立在桌上缓慢后移,观察纸船各部分的变化情况。

2.用大地球仪代替桌面重复上述过程在此观察纸船各部分的变化情况。

3.请甲同学说出在地球仪上运动与在桌面上运动纸船的各部分变化有何不同?

【知识博览】

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Array地球上的零度经线(本初子午线)是人为假定的,它不像

纬度,有自然起讫点(赤道和两极)。这样就使零度经线的选

择,曾陷入各自为政的状态。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

度会议正式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一

条经线为全球通用的本初子午线。那里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

十多米的铜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子午宫伸出,这就是

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由于现代化设备的增加,这里面积不

足,加之该地浓雾影响正常的观察,该天文台便迁往东南96.5

千米处的赫斯特蒙苏,但全球的经度仍以原址为零度来计算。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00经线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 起止度数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 度N/S 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 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 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 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 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

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3.21 6.229.23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 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生:答略 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2018-2019学年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 Topic 1 Welcome to China! Section A Ⅰ. Material analysis 本课是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主要活动是1a, 2a和3a。通过中国的康康(Kangkang)在机场迎接从国外来的Michael, Jane和Maria, 学习有关问候、介绍、辨认他人、欢迎及感谢等表达方式;同时还将学习有关国家和城市的名称,如:China, the USA, the UK, Hong Kong, Beijing等;另外,还将学习英文字母Aa~Gg。教师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游戏等教学方式;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创造一个好的开端。Ⅱ. Teaching aims 1. Knowledge aims 能够正确朗读并运用下列词汇:good, morning, I, am, welcome, China, thank, hello, are, yes, no 等; 能够熟练读写字母 Aa~Gg,并认识到字母有印刷体和书写体、大写和小写之分; 能够用英语熟练表达问候和介绍:Hello! / Hi! Welcome to China! Thank you. / Thanks. I am …/ I’m…Are you…? 2. Skill aims 能听懂有关问候、介绍、辨认他人、欢迎及感谢等的表达方式; 能运用表示问候、介绍、辨认他人、欢迎及感谢等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交流; 能正确地朗读对话,并能注意语音语调; 能正确书写和使用大小写字母。 3. Emotional aims 能够与同学积极合作,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实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 ( 赤道 ) 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 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 (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而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线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 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2)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 ( 0°经线 )向西、向东递增到180°。(3)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 ”表示 ; 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 ”表示。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 ( 大于20°W或大于160°E )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 小于20°W或小于160°E ) 3.纬线和纬度 (1)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 与地轴垂直而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 ( 0?纬线 ) 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3)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 ”表示 ; 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 ”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中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 40°N上。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 ( 一天 )。在北极上空,我们看到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 在南极上空,我们看到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 2.昼夜更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 3.时间的差异 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 ; 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0°经线所在地区为中时区。 180°经线所在时区为东西十二区,由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并而成。

(完整)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集

Unit 1 Getting to Know You Topic 1 Nice to meet you! Section A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2a and 3a. 本课重点活动是1a, 2a和3a。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1.(1)Learn the letters Aa-Gg. (2)Learn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ood, morning, welcome, to, China, thank, you, hello, I, am, I’m, are, yes, no, not, nice, meet, too 2. Talk about 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s: (1)—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2)—Hi/Hello! —Hi/Hello! (3)—I’m … Are you …? —Yes, I am./No, I’m not. I’m … (4)—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5)—Welcome to China! —Thanks./Thank you. Ⅱ. Teaching aids 教具 录音机/字母卡片/投影仪/小黑板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Step 1 Introduction 第一步介绍(时间:6分钟) 本节课是开篇,教师应向全体学生说明以下两点:1.学习英语的重要性。2.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呈现(时间:14分钟) 1. (运用真实情境,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简单地打招呼。) (1) (老师假设和一个学生不认识,向他/她打手势并和他/她打招呼。)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教案.doc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 2018-02-07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

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 2018-02-07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 2018-02-07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难点: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法)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积极探究(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揭开地理之“谜” 1、自主学习: 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你对那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 2).小组展示搜集材料:“世界上的地理之迷”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教师精讲点拨】白天糖分增加的多,晚上糖分减少的少,瓜果才会甜,想想、猜猜新疆的条件会是怎样呢? 【探究结论】 新疆白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读课本22页最后一段及2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读“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讨论课本P.3的图1-1、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地方开展?(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2).说说你了解的商品及产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P2—P6) 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系辞》,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 2.农业生产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农业生产要因地适宜。 由此中国形成了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主食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主食以大米为主. 3.荷兰位于欧洲,濒临北海,国土1/4低于海平面,被称为“低地之国”,荷兰人筑坝围堤,利用风车做动力不断扩大领土,这一过程称为:围海造陆。 4.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当地气候炎热而干燥(气温、降水),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长袍多为白色且宽大,因为:①防风沙②反射阳光透气好。 5.在解决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P7—P14) 1.现保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4700多年前亚洲西部的苏美尔人刻在泥板上的原始地图。 2.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等)和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两大类。。 2、地图三要素是:一、方向;二、比例尺;三、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定向: ①在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指向北,用字母“N”表示。 ③既不是经纬网地图也不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4.实际定向:晴天白天看太阳,太阳永远东升西落,晚上看北极星,北极星永远指向北;无论晴雨白天黑夜指南针都可定向,指向南北。 5.学校南边的胜利大街走向为:东西走向;学校东边的仓程路走向为:南北走向;流经渭南东部的沋河河流向为:自南向北,所以渭南地势南高北低;流经渭南北部渭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所以渭南的地势西高东低。 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7.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8.比例尺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9.图幅大小的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列尺约小,表示的氛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之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一、学习内容:气温的分布(55—57页) 二、学习任务: 1、记住等温线、高温中心、低温中心等概念。 2、记住世界气温的三个分布规律。 3、会计算关于气温垂直变化的有关习题。 三、学习关键: 1、气温的三个分布规律。 2、计算关于气温垂直变化的有关习题。 【 四、学习过程: (一)自学55页-57页“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部分内容。 1、自学55—57页图、图、图、图及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⑴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⑵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 是;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高,表示这里是。 ⑶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 ⑷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⑸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2、读56页图,根据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你能计算出山顶的气温吗写出解题过程。 ) 学习方法建议:

进阶练习1 1. 通常用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2. 等温线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 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 4. 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高,气温低;冬季恰好相反。 5.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答案: 《 1. 等温线图相等 2. 密集稀疏 3. 高低 4. 陆地海洋 5. 降低 进阶练习2 1.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900米处气温约低() A.30℃ B.18℃ C.20℃ D.25℃ 2.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3.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是因为() ] A.所处纬度高,气温低 B.靠近海洋,降水多,气温低 C.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D. 山体阻挡了夏天的热浪 4.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5.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 (1)非洲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 在________℃以上,气候普遍暖热, 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 (2)最寒冷的大洲是_____洲。 (3)世界年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地区

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案

U n i t1M a k i n g N e w F r i e n d s Topic 1 Welcome to China! Section A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2a and 3a. 本课重点活动是1a, 2a和3a。Ⅰ. 教学目标 1.(1)Learn the letters Aa-Gg. (2)Learn some new words: good, morning, welcome, to, China, thank, you, hello, I, am, are, yes, no, not, nice, meet, too 2. Learn about 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s: (1)—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2)—Welcome to China! —Thank you./Thanks. (3)—Hello/Hi! —Hello/Hi! (4)—I’m … Are you …? —Yes, I am./No, I’m not. I’m … (5)—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Ⅱ. 教具 录音机/字母卡片 Ⅲ. 五指教学方案

第一步介绍(时间:6分钟) 本节课是开篇,教师应向全体学生说明以下两点:1.学习英语的重要性。2.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步呈现(时间:9分钟) 呈现简单的打招呼用语,并进行听说练习,学以致用。 1. (运用真实情境,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简单地打招呼。) (1)(教师向一学生做手势以示打招呼。) T: Hello! :Hello!(启发学生回答。) S 1 (板书Hello!让学生猜测其意思并掌握。) (师生互动操练Hello!) T: Hello! Ss:Hello! (2)(用同样的方式教学Hi!板书并要求学生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帮忙,示范熟人之间应怎样打招呼。并让学生之间用真实姓名依次操练) T: Please look at us and see how we are greeting. Then you can use your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Topic II Where are you from? 孟家中学许艳艳学习目标 本话题要求: 1)学会询问对方来自哪里。掌握国名,地名,人名。 2)掌握由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表达及其回答。 3)掌握his,her,my, your,they 等人称代词 4)学会系动词be中am、is、are的基本用法, 一。语音 1)掌握单词的重音。如:Ja'pan 2)掌握特殊疑问句的语调。 二。重要词汇 excuse,me,what,your,name,where, they , from, her, his, the U.S.A., New York, England, Japan number1--10 三。曰常交际用语 1)---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 2)---Where is/are he/she/they from? --- He's/she's /They are from…… 3)---What's his/her name? --H is/Her name is… 4)Good evening. 4. 语法知识 1)由Where , 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及回答。 3)巩固系动词be中am、is、are的不同变化及缩略形式。 文化意识 一些东西方国家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如;美国的白宫(the White House),自由女神(the Statue of Liberty),法国的艾菲尔铁塔(the Eiffel Tower),英国的伦敦桥(London Bridge),中国的长城(the Great Wall),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同时,各个国家的国旗形状,颜色不同,它们所代表的含义也不相同。 学习策略 本话题的内容主要通过一些体育明星,经典建筑,自然风光,国旗来学习一些国名;通过认识地图学习一些城市的所在位置。 1)跨学科学习:要求同学们要积极阅读英语故事及课外读物,了解各国的经典建筑,自然风光,国旗形状,颜色。 2)注意掌握国名,人名的拼读,注意单词重音。国名,人名的首字母要求大写。 3)本话题主要为where, what引导特殊疑问句,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掌握其构成,语音语调。对where提问的句子进行归纳。 4)要求能听懂姓名,国籍基本情况的简单对话,并进行交际。 5)学以致用:通过语言交际,了解一下,你的同学来自什么市县。 知识拓展 1.Where are you from? 你是哪里人?或你来自哪儿? 1)同义句为:Where do you come from? 2)be from :来自,be指am, is, are 如: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教案(仁爱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

教案(仁爱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 Unit 2 Looking Different Topic 1 I have a small nose. Section A 一.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1.Learn some useful words (1). Learn words about parts of the body: head, hair, face, eye, ear, nose, mouth, neck (2). Learn other useful words: big, s mall, long, short, wide, round, have, has 2.Learn the usage of “have” and “has” (1)I have a small nose. (2)They have… 3.Learn to describe people’s appearances 二.教学步骤 Step 1. Review (1)T: What’s her name? S: Her name is Jane. T: How old is she? S: She is twelve. T: Where is she from? S: She is from Canada. T: What class is she in? S: She is in Class 2, Grade 7. T: What’s her telephone’s number? S: It’s (0851)1234567. (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就此对话表演) Step 2 (根据以上内容导入新课) T: Well done! Now we have learnt something about Jane. But do you know how to describe her appearances? So first, let’s learn some words about parts of the body. 1. (板书单词,并带领学生拼读) head face hair eye ear nose mouth neck /h e d/ / f ei s/ /hε?/ /ai/ /i?/ / n au z/ / m auθ/ /n e k/ 2带领学生观察3a中图片突出的外貌特征,巩固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学习部分形容词,并板书句子。 He has a big nose. They have small eyes. 教授have has 的用法 (板书)1.have: S(I/We/You/They)+have … 2 has: S(He/She/It)+has … 3.教师说出一个人称代词,让学生结合3b,说出用have,还是has.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目 标 1 1、 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 2、 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的理解。 3、 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 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 读图指导法 探究性学习法 ■■课堂 (一)地球?水球? 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1 )、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 2)、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 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 海洋, 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宇航员杨利伟是在校生崇拜的楷模,同学们熟悉他的事迹并引以为豪,通过他进入太空,激发了 同学们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2、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 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 2 :读图对比:“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 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 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 (地球仪与地图是教学资源,也是学习媒体。利用学习媒体进行学习,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 表现形式,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优质高校的教学资源,营造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 题。) 3、自主阅读,举例说明 学生阅读完课本中的“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这段文字,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历史、语文等知识, 结合各人课外自学的知识,列举与本阅读材料有关的事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知识补充 /教后反 思 ,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

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案

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案 英语教案的设计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感谢欣赏。 Unit1 Topic 2 Where are you from? Section C 学习目标: 1.学习数字0-10 及短语 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telephone, number 2. 学习如何询问别人的电话号码及应答 Whats his telephone number? His telephone number is (010)8267-6790. 3.了解单词音节和重音。做到语音正确。 学习重点:数字的灵活运用学习难点:听音辨词 学习过程: Step 1 复习导入 1. (复习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2. (朗读句子,并标出语调,巩固be from在不同人称的应用,复习国家名称。) Step2 问题导学 A.选择最佳答案 ( )1 —Are they from Canada? —No, they ____. A. are B. arent C. isnt

( )2. —Whats ____ telephone number? —Its 8265-3412. A. you B. your C. my ( )3. —____ are they? —They are XiaoLi and Jane. A. Who B. What C. Where ( )4.. Mary ____ from Cuba. A. is B. am C. are ( )5. "One one zero" 表示 ____。 A. 火警 B. 匪警 C. 急救中心 ( )6.. —Is he Li Ping? —Yes, ____. A. Im B. hes C. he is B.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填词。(5分) 1. —W____ are you from? 2. —Whats y____ name? —Im from Shanghai. —My name is David. 3. —Are you f____ Zhengzhou? —No, we arent. 4. —Whats your telephone n ?—Its (010)8659-7981. 5. —E me, are you Frank? —Yes, I am. Step 3 呈现 1. (示范每个数字的读音,要求学生先静听,再模仿。) 2. (师连续读出这11个数字,强调前10个数字用升调,最后一个用降调,并要求学生跟读,培养学生语感。) 3.(做出打电话的动作,理解telephone number的意思。)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 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课题Unit 1 Topic 3 Section B 课型新授课授课者常宁五中刘春红 教学目标1. (1) 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school things: eraser, pencil, desk, pen. (2) Learn other new words and a phrase: English, an, a, map, spell, can, apple. n English. 2. Learn some useful sentences: (1)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t’s an eraser/apple. —It’s a pencil/pen/map/desk. (2) —How do you spell it? —E-R-A-S-E-R, eraser. (3) —Can you spell it, please? —Yes. M-A-P, map. (4) —Thank you./Thanks. —That’s OK./You’re welcome. 教学方法教具 准备 录音机/卡片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的对话,导入新课。 T: Excuse me, what’s your name? S1:My name is ........ T: How old are you? S1:I’m ......... T: What class are you in? S1:I’m in Class ...., Grade ...... T: Are you in Class ....., too?(面向另一名学生。) S2: Yes, I am./No, I’m not. I’m in Class ...... T: What grade are you in? S2: I’m in Grade ....... T: Who’s that?(向一名学生问另一名学生) S3:That’s ...... T: How old is she? S3: She’s ........ T: What class is she in? S3:She’s in Class ...., Grade ....... T: Well done!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T: Just now we asked and answered personal information. Now I’ll show you some pictures of things.

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2Topic1SectionD教案仁爱版

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2Topic1SectionD教案仁爱版 /p/, /b/, /t/, /d/, /k/, /g/. 2. Review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with“have/has”. (1)He has small eyes. (2)They have round faces. (3)Do you have a pencil? Yes. I do./No, I don’t. (4)Does she have small eyes? Yes, she does./No, she doesn’t. 3. (1)Reviewthe description of the people’s appearances. ①I have a big nose. ②My face is round. ③He has short hair, a big nose and a wide mouth. (2)Review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①I know. ②Yes, you’re right. ③W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but in different grades.Ⅱ. Teaching aids 教具 单词卡片/录音机/图片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Step 1 Review 第一步复习(时间:12分钟)

1. (通过竞赛积分的形式利用单词卡片复习本单元的单词和主要句型。) (1)(利用单词卡片进行集体认读单词活动,事先把单词进行归类, 如身体部位类的、形容词类的等。) Ss: nose Ss: head Ss: mouth Ss: eye … (2)(小组活动。把学习卡片打乱,展示中文意思的一面,以必答的 形式让学生拼读单词,每组12个单词,答对1个1分。) T: Let’s have words competition. I’ll show you the Chinese meanings of the words. You should spell them one by one quickly. Understand? Ss:Yes. T: OK. Let’s begin from Group One. (老师出示单词卡。) S1: N-O-S-E, nose. T: Good. Next. S2: L-O-N-G, long. T: Good. Next one. S3: H-A-V-E, have. T: Next. S4: Er. ... T: Next one. S5: R-I-G-H-T, right. T: … (如果这个学生答不上来,由下一位学生来回答,结束后在表中填上分数。) (3)(找两位学生,一位背朝黑板,另一位根据老师出示的单词卡片表演动作或用文具等进行提示,让自己的搭档说出句子,其中要有这个单词。) T: Now. I’ll show you some words. One of you acts it out and the other makes a sentence. S6、S7, please come to the front. S6, You turn back.(教师出示has单词卡片) S7: (运用肢体语言表演) S6: I have a pencil. T: No. Try again. S6: He has a pencil. T: Good, “has”. (另请两位学生来表演,这时可多出示些单词卡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