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

山东陈静

近代化探索──整体感知:

课标要求: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线索梳理: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在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开始进行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探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这场封建统治者发动的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在近代化探索中迈出的第一步;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这场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之后激进的知识分子在文化界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其社会结构开始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授之以渔:复习中国近代化探索这一专题,应该适当地把这些事件放到国际环境中进行理解,并且和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各种因素的比较学习。例如: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辛亥革命和世界近代史上的几次重大资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等。

知识体系:

近代化探索──重点探究:

(一)透过明治维新看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这个时间正是日本发生巨变的明治维新时代。这就是说,中国近代工业是和日本同步的,但为什么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呢?可从以下两方面探究:

(1)明治维新是一场和平式的资产阶级改革,君主立宪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洋务派一直认为中国的典章制度远远地超过了西方,落后的原因只在军事器物,只要“师夷长技”就可以“制夷”,所以根本不会去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思想,这种“自强求富”充其量只能是封建制度下的经济振兴。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只是维护日趋落后的清朝统治,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目的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因此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二)我们应如何全面评价辛亥革命?

授之以渔: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要注意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其一是要把事件或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大背景中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评价,其二是注意对此事件的客观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多方面分析、评价。

材料:“辛亥革命已有三十六周年了……是推翻了卖国无能、贪污腐化透顶的满清统治,结束了数千年的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可是,革命结果是失败的。就时间上谈,前十六年是帝制余孽北洋军阀篡窃了革命的果实,后二十年统治着中国的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内反动集团。中国人民的民主解放,中华民族的独立,一直没有真正实现。”

──董必武《历史的惩罚──纪念辛亥革命三十六周年》

评价: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中国的一次巨变,这次事件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民心。然而,董必武之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帝制军阀)窃取;(3)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近代化探索──难点突破:

(一)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结局为何不同?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属于相同性质的改革,其结局却完全不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究。

(1)阶级基础不同;(2)群众基础不同;(3)政策措施不同;(4)国际环境不同。

(二)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由表及里。

⑴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学习。

⑵学习的第二个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学习。

⑶学习的第三个阶段: 新文化运动──精神文化层面的学习。

近代化探索──在线练习:

阅读材料,简答问题: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在近代化道路上的探索历程,请结合图片内容写出和近代化探索相关的四次重大事件的名称。并且根据事件指出其学习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归纳这几个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

参考答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学习军事器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5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洋务运动 【温故互查】 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西方列强发动的数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请举例 这些战争的结果使得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领土被宰割,经济遭到破坏,主权被严重损害。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一些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形成了所谓“洋务派”。他们所从事的与老外打交道的过程被称作洋务运动。 【设问导读】 一、学生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1、从世纪年代到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为代表,在地方以、、、为代表。 2、、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为口号,开办一些。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等。 3、1862年成立的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4、洋务运动: 目的:维护,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作用:它没有使中国,但引进了,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培养了,在客观上为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开辟了道路。(地位) 二、教师点拨 出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前期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近代学堂,培养近代军事、外交、科技人才。(1)前期以()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后期以()为口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比如()。这些都是在学习西方的()即“器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筹建的海军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与破产。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和目的我们可以看出其性质是一场()的自救运动。

【精品】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专题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练习新人教版6

知识专题(一)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2018·潜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中国产业工人:1894年约10万,辛亥革命前约50~60万,五四运动前约200万。 (1)写出发生在A处与B处之间体现近代化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外各一例) (2)分析从C处、D处到E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3)指出1919年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关系。

(4)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分析中国近代化道路始终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的原因。 2.[2018·新疆]中国近代化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1)图①是洋务运动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企业?列举一位该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 (2)与图片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距今多少周年? (3)图③人物是谁?图④杂志的诞生,是哪一事件兴起的标志? (4)请给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时代主题。

3.[改编]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活的变化

4.[2018·通辽]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掀起了什么运动?你如何看待这次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2019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专题卷:专题9 戊戌变法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 九戊戌变法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是 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③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2012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三次模拟42题)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3.(2011年12月晋中四校联考18题)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4.(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31题)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 ) 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 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 C.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 D.封建统治腐朽 5.(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9题)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 6.戊戌变法的首要目标是 A.革新政治B.救亡图存C.夺取政权D.学习西方

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之间是相互继承的关系。戊戌变法正是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 洋务运动为中国引进了西学,为戊戌变法的发生起了启蒙作用19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兴办“洋务”,引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机器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近代军用企业、民用企业、新式教育机构等。洋务运动的创办活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戊戌变法人士也从西方的科学知识的政治制度中寻找到了变法的理论依据和途经。 一、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体系对戊戌变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体西用”作为一股思潮,早在19世纪60年代即已形成,并成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洋务派一面维护着封建专制制度,一面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中体西用”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力也很大。虽然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然而“中体西用”的思想却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存在,在理论上日趋完善。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就是秉承“中体西用”这个宗旨,同时它又是维新变法直接留下的仅有成果。 三、洋务运动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戊戌变法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洋务运动在中国大地上,首先办起了一批中国人自己的军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封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序幕,使中国生产由手工劳动发展到了机械生产。近代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出现的发展,刺激和促进了中国民资本的产生和发展,相继而来的是产生了新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社会力量的出现和成长,使改良派的维新活动具有了比较坚实的阶级基础,由此迅速发展起来。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 专题综合测评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专题综合测评(九)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本试卷共6个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8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可知主要意图是抵制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维护清朝统治。第(2)问根据材料三、四可知是由皇帝主持变法;依据是俄日改革。第(3)问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评价:变法以救亡图存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 (3)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维新派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当今,有的论者认为,两者都“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有的论者则“不认为有理由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关于戊戌变法的进步性,现在不承认者希罕了。争论的焦点在洋务运动上。后者基于认为“洋务运动是反动的”,不仅不认为有理由把洋务运动放在历史的进步潮流里,而且竭力否认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间的联系,生怕因两者的某种联系而给洋务运动带来某种进步性。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之间究竟有无联系?如果有,有什么联系?两者间是否截然对立?这些问题有必要重新提出来,并进行研究。 一 戊戌变法是怎样发生的?现在仍然流行的说法是:“甲午战争是戊戌变法的原动力”。许多著作和论文在论述戊戌变法产生的原因时,只从中日甲午战后开始,认为甲午一役,中国惨败,丧师辱国,割地赔款,才“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因而奋起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也有的提到甲午战前,说“戊戌变法是甲午前三十年中社会政治发展的结果”,但在他们看来,戊戌变法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持此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当洋务运动压制中国资本主义,而以富强自夸时,微弱的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开始破产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完全破产后,终至酝酿为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只是以自己的“完全破产”才证明戊戌变法出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是,不承认戊戌变法是之前几十年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不承认洋务运动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物质的思想的条件,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首先,戊戌变法的发生是以洋务运动的经济成就为物质条件的,是以洋务运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为社会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4页。)在昔日的戊戌变法研究中,很少有人把戊戌变法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而多从战争和政治斗争说其起因。有的虽然注意到从经济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但止于甲午战争后,他们把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限于甲午战后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割断它与甲午以前中国近代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须知,甲午战后的民族资本,正是在甲午战前中国近代工业和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终能改变封建生产关系,造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近代生产力,在中国正是由洋务运动从外国资本主义世界引进机器开始的。中国近代工业和交换是在洋务运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专题九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新课教学:公车上书(序幕)→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酝酿和开展)→戊戌变法(高潮)→戊戌政变(失败) 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背景) 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社会背景) 3、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4、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5、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思想、理论基础) (一)国际局势 思考:19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经历两大变局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世界之潮流: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 中国之困窘:政治专制经济落后思想禁锢 (二)国内局势 《马关条约》新变化: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当事人回忆—甲午震撼: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内容如此苛刻;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2、经济和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的原因? 1)“实业救国”;2)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材料一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为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额. 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治罪,他的机器磨房也因此被迫关闭. 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哪些特点?其发展存在什么困境?有什么影响?特点:初步发展、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根本原因) 二、维新思潮的产生发展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郑观应:《盛世危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影响…… 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主张: 经济——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商进行“商战”;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专题选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课型:公开课 授课时间: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及全面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做出的伟大探索,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心怀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次探索活动 2、难点: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这个专题的内容时,基本上可以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知识点的整合,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存在问题,因此在这节复习课上,我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理清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引导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 【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内容总共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环节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7分钟)

环节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15分钟)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5分钟)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导入设计:多媒体播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现场。 提问:以上图片涉及到了哪些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专题——近代化的探索。 释义: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展示【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设计意图:导入设计的目的是为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展示考纲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树”。环节一中用到的方法有:提问法和讲授法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设计:安排学生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进行知识的自主梳理,填写表格(导学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理解甚至是易混淆的知识,如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历史意义等。我会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再次给生明确:洋务运动前期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它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民权、民生”而非“民主”,它结束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如图1)。之后,在我进行知识梳理的时候,我会重点引导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性质可以用一句话来做总结,它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一次改革运动。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革,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是一次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首先清政府依靠洋务运动中建立军事力量,多次挫败了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阴谋。其次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开始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还有,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军事工业是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军火装备的主要供应来源。经历了洋务运动,中国的军事开始走上近代化的历程。洋务运动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于是,洋务派在“富国”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了民用企业。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西方经济管理模式,为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洋务运动中改良派政治上的内部落后性和对外依附性,决定了洋务运动只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无法进入政治层面与思想层面。洋务运动虽然说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还是刺激了中国政治向近代化的进程迈进。洋务运动兴办新的教育事业,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人才,开办新式学堂,这些学堂主要培养为洋务运动服务的翻译、工程、兵器、轮船驾驶、电报通讯、矿务、军医等各类人才。洋务运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中国人借此深层次地接触西方,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可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在文化教育上的积极影响更可视为我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 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除此以外,朝庭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有些被贬,其他亦多被排挤到中央以外;间接亦造成了之后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之间是相互继承的关系。戊戌变法正是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 促进了传统观念意识向近代化的转变,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在保守观念极为浓厚、顽固派反对甚烈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洋务运动,它本身就是对传统保守观念的一个有力冲击。“师夷长技”的观念,承认中国在科技方面的落后,认识到必须向西方学习,使人们逐渐改变轻一些旧观念。” 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综合测评 人民版选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综合测评人民版选 修1 本试卷共6个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8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可知主要意图是抵制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维护清朝统治。第(2)问根据材料三、四可知是由皇帝主持变法;依据是俄日改革。第(3)问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评价:变法以救亡图存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 (3)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维新派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复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一)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主备人葛涛 一、学习目标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三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成果及作用。戊戌变法的背景,措施及作用。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阅读、分析、对比、列举、图示法等 四、学习流程 (一)导入 近代化主要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法制化;在思想上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 纵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先后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我们本节课学习前两个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学习过程 【快速阅读课本,根据课堂笔记构建知识结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自强”创办军事工业为近代化开辟清政府内外交困洋务派运动“求富”创办民用工业了道路 学习西方科技“器物” 甲午中日战争资产阶级戊戌变法百日开启了政治失败后维新派变法图强维新民主化进程 学习西方的思想 【识记基础知识】 1.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目的、口号、主要内容、性质、结果,影响,失败的根本原因。 2.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人物,影响。 3.戊戌变法的背景、时间、目的、人物、内容、结束的标志,性质、失败的原因,影响。 【思考讨论,能力提升】 1.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谁?兴起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达到目的? 2.在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的刺激下,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3.洋务运动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为什么这样说? 4.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 5.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6.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开始真正觉醒的表现有哪些?政治上开始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经济上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思想上以严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五阳矿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课题5、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 2、知道百日维新,认识戊戌变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能力目标:分析洋务运动的的主要内容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概括分析戊戌变法的的作用 情感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勇于探索真理的的精神。中考考点: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竞速自学:第一课时 “洋务”从“夷务”转化而来:中国古代时“夷”或指东方部族或泛指中土以外的四方部族是与华、夏相对的指称,含有尚未文明开化之意,属于贱称。清朝初也称洋人为“夷”,以示其低我一等。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夷”居然越来越强大了,此贱称也不得不改,遂渐用“洋”字替代。 一、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区别◆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持续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物:中央,_____________ 地方实力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枢机构:________________(识图) 创办企业:前期 (军事) 口号:____________ 代表企业:第一个军工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军工企业__________________ 后期 (民用) 口号:____________ 代表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断时续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随着甲午战败,李鸿章引以为傲的北洋舰队覆灭而破产 但其影响巨大,所以应正确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策群力:找找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课外学史增补:设馆时,恭亲王奕说:“天下之耻,莫耻于不如人。……日本蕞尔小国尚知发奋为雄,独中国狃于因循旧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独以学其人为耻,而终不学,遂可雪其耻乎?”说的名正言顺,但仍有人反对:见课后大学士语。恭亲王愤慨极了回答说:“该大学士即以此举为窒碍,自必别有良图。如果实有妙策,可以制外国而不为外国所制,臣等自当追随大学士之后……。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死命,臣等实未敢信。”此知变法阻力之大! 二、戊戌变法——甲午战败,洋务破产,堂堂华夏,被蕞尔小国日本所败,举国上下,悲愤异常。危机空前, 有识之士,奋而图存,欲求变法。 变法的时间:__________(因此变法又名___________)变法目的:______________ 发起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幕:________________ ,正式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意义(书上划出) 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最终失败,仅仅保留唯一成果:_________________,但是 变法的思想却在社会上影响深远,促进思想启蒙,冲击封建束缚。 戊戌六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区分:洋务派、维新派、顽固派、 合作共学:课后34页“辨析” 人物浅识: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 万字,在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 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著有《中国文化史》《李鸿章 传》《曾国藩传》《饮冰室合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国历史研究法》……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比较

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相同点: 1.社会背景:都是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内容:都向西方学习,涉及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3.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4结果:都失败了,但都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1.社会背景: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 2.性质: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革。 3.目的:洋务运动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戊戌变法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4.主张:洋务运动只学科学技术,自强、求富;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5.影响: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1.背景相同 (1)国际:都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 (2)国内: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加剧。 2.性质(方式)不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革;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领导阶级 (1)相同:都是资产阶级。 (2)不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4.主张(目的) (1)相同:都要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不同: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 5.结果相同: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6.意义 (1)相同: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不同: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质量检测:(九)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九)戊戌变法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谁识书生能报图,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 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 解析:选C依据材料判断,这次思想政治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故此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C项。 2.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B.顽固势力势单力孤 C.维新变法已深入民心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解析:选A维新变法时中国民族危机的确日益加深,但是材料的主旨并不是民族危机方面的问题,维新变法时顽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谈不上已深入民心,“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是在强调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3.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其“变法”含义解读较准确的是() A.改革政治制度B.学习西方技术 C.开办近代工厂D.推翻清朝统治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所以题干中康有为所提出的“变法”应当是改革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 4.戊戌新政中,切中时弊、震动巨大的措施主要是() A.裁汰冗员,废除特权B.改革财政,编制预算

专题一 近代化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专题一近代化探索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列强凭借着船坚炮利的优势惊破天朝之梦,中国国门就此打开。洋货潮水般涌来……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其基石在大机器的碾压下一点点发生松动。与此同时,很多有识之士投袂而起,他们意识到机器竞争的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中国工业化的征程开始艰难起步。 (1)被惊扰了“天朝之梦”的大清帝国开始了洋务运动,进行这种改变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福州船政局 (2)材料二中图片所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试举例说明。 (3)如何评价材料一中的有识之士“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的认识?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

再延续了六十年。” (1)材料一中的“某一运动”指的是哪一运动?请你列举这一运动中“杰出人物”在海军建设方面所作的非凡努力? 材料二(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这一“政治运动”采取的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举措是什么? 材料三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 (3)材料三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4)上述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探索”表明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言技”“言政”“言教”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对戊戌维新变法的影响

人居学院建环11 张建鹏学号2110701022 洋务运动的失败对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戊戌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洋务运动与戊戌维新运动之间是相互继承的关系。戊戌变法正是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 一、洋务运动为中国引进了西学,为戊戌变法的发生起了启蒙作用19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兴办“洋务”,引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机器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近代军用企业、民用企业、新式教育机构等。洋务运动的创办活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戊戌变法人士也从西方的科学知识的政治制度中寻找到了变法的理论依据和途经。 二、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体系对戊戌变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体西用”作为一股思潮,早在19世纪60年代即已形成,并成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洋务派一面维护着封建专制制度,一面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中体西用”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力也很大。虽然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然而“中体西用”的思想却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存在,在理论上日趋完善。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就是秉承“中体西用”这个宗旨,同时它又是维新变法直接留下的仅有成果。 三、洋务运动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戊戌变法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洋务运动在中国大地上,首先办起了一批中国人自己的军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封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序幕,使中国生产由手工劳动发展到了机械生产。近代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出现的发展,刺激和促进了中国民资本的产生和发展,相继而来的是产生了新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社会力量的出现和成长,使改良派的变行维新活动具有了比较坚实的阶级基础,由此迅速发展起来。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习题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叙述与洋务运动无关的一项是() A.引进西方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对外国经济侵略进行了一些抵制 C.建立了近代化的政治制度 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工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天津机械制造局 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3.洋务运动的核心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师夷长技以治夷 C.师夷长技以求强 D. 师夷长技以自强 4.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的根本目的() A.维护满清封建统治 B.赶走外国侵略者 C.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使中国富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5.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B.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C.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干扰破坏 D.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6.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保国会的成立 D.兴中会的成立 7.戊戌变法失败后,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派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广仁 8.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二、材料分析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什么方面的内容? (2)请指出这一事件的起止时间及标志? (3)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这次变法得到了哪些人的拥护? 2.“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请回答: (1)“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是什么人? (2)他为什么会感到“无力回天”? (3)此遗言表达了谭嗣同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引用了他的一句名言是什么?从中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4)他所参加的变法名称是什么? (5)在戊戌政变当日,谭嗣同本来有机会可以逃走,但他不愿逃走,表示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最终就义。有人认为,谭嗣同应该逃走,以便日后再图维新事业。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答案: 一、单项选择:1. C 2.D 3.D 4.A 5.B 6.A 7.C 8.D 二、材料解析: 1. (1)戊戌变法文化方面 (2)开始时间是1898年6月 11日,标志是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结束时间是1898年9月21日,标志是戊戌政变。(3)戊戌变法因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而失败。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导致的。 (4)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于 2. (1)慈禧太后、荣禄、袁世凯等统治阶级。 (2)因为戊戌变法失败了。 (3)表达了谭嗣同痛恨当时的社会,但又无能为力的愤痛心情。课文中引用了他的一句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第十讲近代化的探索一、复习目标 1.掌握近代化探索的基本史实。 2.掌握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和特点。 3.掌握近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 二、复习重难点 1. 近代化探索的过程。 2. 近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考点一】:洋务运动 课件展示:

重点列强发动的四次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事件以及影响. 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课本知识为依据,自主解决问题并且记忆基础知识,时间大体10分钟. 归纳小结: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近代化探索的概况. 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考点二】:戊戌变法 师: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考点三】:辛亥革命 师: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在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丰功伟绩.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考点三】:新文化运动 师: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二)难点突破,拓展升华 重点是分析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

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记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五、板书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 七、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链接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重视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