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28种脉象的分类与主病

中医28种脉象的分类与主病
中医28种脉象的分类与主病

一、浮脉类因其脉位浅,浮取即得。浮脉类有:

浮、XX、濡、散、芤、革XX。

1-

1、浮脉

【脉象】:

轻取即得,重按反减而不空,如按水上漂木。

【主病】主表证、也主虚证。

【脉理】浮脉主表,当外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

①邪盛而正不虚时,脉浮而有力;

②素虚者外感,邪盛而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

③久病体虚,阳气虚衰,虚阳外越,见脉浮而无根。

④生理性浮脉见于形体消瘦者。夏秋之时,也见浮脉。

1-

2、XX

【脉象】脉体宽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主里热证(气分热盛,邪盛正衰)。

【脉理】洪脉的形成,阳气有余、内热充斥,气盛血涌,脉道扩张,故见脉洪。

①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出现洪脉,是阴竭阳越,阴竭而脉体失充,孤阳独亢而外越或虚阳亡脱,故浮取洪盛,沉取无力无神。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1-

3、濡脉

【脉象】浮而细软。轻取即得,重按不显。

【主病】主诸虚证,又主湿证。

【脉理】濡脉—① 气虚不能内敛,故脉浮软无力;

②精血亏虚,则脉道不充则脉细小;

③若湿邪阻滞压抑脉道,脉也软而浮细。

1-

4、散脉

【脉象】浮散无根,稍按即无,至数不齐。如扬花散漫飞。

【主病】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脉理】气虚血耗,阴不敛阳,元气耗散,脉气不能内敛,故举之浮散而不聚,重按则无,漫无根蒂。

1-

5、芤脉

【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病】主失血,伤阴。

【脉理】芤脉—① 多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② 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气无所附而散于外。见失血伤阴之证。

6、革脉

【脉象】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主病】多主精血亏虚,临床常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脉理】因正气不固,精血不藏,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致使脉来浮大搏

指,外强中干,如按绷紧的鼓皮。革脉为弦芤相合之脉。

二、沉脉类位于皮下筋骨,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沉脉有沉、伏、弱、牢四脉。

2-

1-

1、沉脉

【脉象】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如石沉水底。

【主病】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脉理】① 病邪郁于里,气血内困,脉沉而有力;② 若脏腑虚弱,阳气衰微,阳虚气陷,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而无力。

2-

2、xx

【脉象】脉位深沉,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主病】主里证。常见于邪闭,厥证,痛极。

【脉理】因邪气内伏,脉气不能宣通,脉道潜伏。伏而无力是气血虚损,阳气欲绝,不能鼓脉于体表。

2-

3、弱脉

【脉象】极软而沉细。

【主病】主气血俱虚,xx。

【脉理】① 血虚脉道不充,则脉细;② 阳气虚无力鼓动于脉,故脉来沉软。

2-

4、牢脉

【脉象】脉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轻取中取不应。

【主病】主阴寒内实(阴寒凝滞肝脉),疝气癥积。

【脉理】阴寒内积,阳气沉伏于下。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癥积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瘕聚、疝气为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

三、迟脉类迟脉是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迟脉有迟、缓、涩、结四脉。

3-

1、xx

【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脉搏60 次/分钟以下)。

【主病】多主寒证,但也邪热结聚的里实热证。

【脉理】① 寒邪凝滞,血行不畅,故见脉迟。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脉迟而无力为虚寒。

②阳阳腑实证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通,可见迟脉。

③久经锻炼之人,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3-

2、缓脉

【脉象】一息四至,来去怠缓。

【主病】主湿证,脾胃虚弱。

【脉理】① 湿邪粘滞,脾胃气机为湿邪所困,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故脉见缓怠无力。

②若病脉转缓和,是正气恢复之征。

3-

3、涩脉

【脉象】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病】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夹痰,夹食。

【脉理】① 精伤血少,津液耗伤,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

② 气滞血瘀或痰食胶固,脉道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

3-

【脉象】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也主气血虚衰。【脉理】阴盛而阳不和。① 寒痰血瘀,气机郁结,阳气受阻,脉气阻滞,故脉结而有力。常见于寒痰血瘀所致的心脉瘀阻证。② 久病虚损,气血虚弱,脉气不继,多见脉结而无力。

四、数脉类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数脉有数、疾、促、动四脉。

4-

1、数脉

【脉象】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

【主病】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也见于虚阳外浮。

脉理】邪热内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

①新病因邪盛正未衰,邪正交争,故脉数而有力,主实热证。

②久病伤阴,阴虚生内热,脉虽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③xx 外浮,脉数大而无力,重按无根。

④儿童或婴儿,正常人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脉率也加快。

4-

2、疾脉

【脉象】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主病】主xx 阴竭,元气将脱。

【脉理】① 伤寒、温病在热极时往往有疾脉,疾而按之更坚,属阳亢无制,真阴垂危之候。

② 疾而虚弱无力,是阴液枯竭,阳气外越欲脱之候。

4-

【脉象】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也主脏气虚弱,阴血衰少。

【脉理】① 阳盛极热,阴不和阳,故脉来急数有力,而时见脉歇止。② 或气血、痰饮,宿食等有形实邪阻滞,脉气接续不及而时见脉歇止。③ 脏气虚弱,真元衰疲,阴血衰少,脉促而细小无力,脉气接续不及,而时见脉歇止,属虚脱之象。

4-

4、动脉

【脉象】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只见关部,且动摇不定。【主病】主痛证、惊证。

【脉理】① 痛则阴阳不和,气为血阻。② 惊则气血紊乱,心突跳,脉行躁动不安,阴阳相搏,升降失和,使气血冲动,脉道随气血冲动,故呈动脉。

妇女妊娠反应期可出现动脉。

五、虚脉类脉动应指无力。虚脉有虚、细、微、代、短五脉。

5-

1、虚脉

【脉象】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主病】主虚证。

【脉理】① 气虚,气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

② 血虚,血不足以充盈脉道,脉道空虚,故按之虚。

气虚不敛而外张,血虚气无以附而外浮,故虚脉包括气虚与血虚,以及脏腑诸虚。

5-

【脉象】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病】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证。

【脉理】① 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故脉体细小而无力。

② 气虚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而无力。

③ 湿邪阻遏脉道,气血运行不利,见细脉。

④温热病见神昏谵语,热邪入营血或陷心包,见细脉。

5-

3、微脉

【脉象】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病】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脉理】阳气衰微,鼓动无力,故见微脉。

① 浮以候阳,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

② 沉以候阴,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

久病脉微,气血被耗,正气将绝之兆。新病脉微是阳气暴脱。

5-

4、代脉

【脉象】脉来而时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主病】主脏气衰微。也主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

【脉理】① 脏气衰微,气血亏损,元气不足,以致脉气不能衔接而止有定数。② 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见代脉,因邪气阻于经脉,致脉气阻滞,不相衔接为

实证。

③代脉亦可见于妊娠初期的孕妇,因五脏精气聚于胞宫,以养胎元,脉气一时不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